茶馆人物赏析

合集下载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独创“小说体戏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小说式的叙述性和多人多事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从而表达出了要埋葬三个旧时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主题。

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曹禹先生评价为“举重若轻”。

老舍先生把人物进行分类,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用他们的经历遭遇深化主题;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连贯;一般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

故而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对剧作思想内容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第一幕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以王利发为主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另外两个角色:人物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们暂且通过王利发在第一幕中遭遇到的不同人物进行的不同对话对他的人格进行分析。

1.出场:王利发与唐铁嘴“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这是整部戏的第一句台词,也是王利发的第一句台词。

剧本所写乃是一个茶馆的兴旺与衰落,这第一句台词,便是茶馆的店掌柜对客人所说。

王利发在打发唐铁嘴,让唐铁嘴离开茶馆,去别处“遛遛”,不要影响他的生意。

唐铁嘴何许人也?一个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他来茶馆喝茶,却又经常赊欠茶钱,王老版不断送茶给他,便是为了让他不要常来打搅,为了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王利发又对他说,他若戒不了大烟,永远交不了好运,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很真诚。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王利发采取的办法是好言相劝送茶打发。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但这个人物形象还相当粗糙,刚刚有了一些不甚明显的轮廓。

2.矛盾冲突一:常四爷和二德子(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老舍先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常四爷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产生了口角的冲突,从而再现了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

常四爷是一个正直爽快而又爱国的旗人,看不惯市面上的纷扰,更看不惯当差的二德子在他的面前抖威风而在洋人侵略中国之时不能冲锋打仗,但二德子就是一副典型的地痞嘴脸,胡搅蛮缠。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1、常四爷得形象:①常四爷就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就是她对腐败得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得监狱。

出狱后参加义与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她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

她不讳言她得不满,对抓过她得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得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得中国呀,可就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得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得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

听说您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您送来了!\’\’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就是呀,您得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得牢!\'\'凭力气挣饭吃,我得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得还准备跟她们打打呢!\’2。

松二爷得形象:①松二爷也就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她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

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她仍然留恋过去得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她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这就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得旗人得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得腐朽。

②个性语言:\'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瞧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我瞧见您二位得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得事儿!不能不请安!\'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就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就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得畸形与病态.\'年头越乱,我得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赶明儿我一总还给您,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您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4.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得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得失败主义者。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茶馆》人物形象分析通过茶馆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

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1. 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1)唐铁嘴是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虽然经常赊欠茶钱,但王利发还是不断送茶给他,为的是不让他打搅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刻画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德爷,您后边坐~”典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太平”着想。

他知道马五爷是谁,他对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费尽心机”,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

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经跃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对大兵、警察、特务,他说“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一副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

(3)对难民、李三等人他说“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态度强硬、冷漠。

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老舍并没有采用浓重强烈的笔触,突兀变化的戏剧性情节来塑造王利发。

相反,他透细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看来得琐碎的活动,一层层的、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2《茶馆》人物形象分析1.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归纳王利发的形象: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2.常四爷的形象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

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

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

茶馆的人物性格分析

茶馆的人物性格分析

茶馆的人物性格分析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一个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的地方。

在茶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多样的性格,每个人物都具有深刻的心理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本文将对茶馆中几个典型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

茶馆老板-王铁嘴王铁嘴是茶馆老板,他性格坚毅、直言不讳,并以言辞犀利而著名。

他随时保持警惕,敏锐观察着茶馆中的来往顾客。

他善于识人,能够从顾客的言谈举止中洞察顾客的真正意图。

他热心助人,对待客人态度亲切友好,但同时又有着严厉的底线。

他是茶馆中的权威,有时候甚至会适当地站出来纠正别人的错误。

王铁嘴的性格特点使他在茶馆中具备了威望和权力,成为茶馆的形象代表。

茶客-李白李白是一个来茶馆消磨时光的常客。

他性格奔放、风趣幽默,是一个乐天派的典型代表。

他大胆直率,善于言谈,常常会带给茶馆里的人许多欢笑和惊喜。

李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博学的知识,他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理念。

他善于运用诗词和文化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李白在茶馆中常常担任调剂气氛的角色,能够让整个茶馆的氛围更加活跃和愉快。

茶馆妓女-柳如是柳如是是茶馆中唯一的女性人物,她是一位妓女。

尽管柳如是的身份受到了质疑,但她并不服从于命运的安排,她保持着对自由的追求和独立的个性。

柳如是性格独立自主,敢爱敢恨,她拥有超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

她善于观察人物,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洞察人心。

柳如是在茶馆中常常表现出对男性独有的魅力和智慧,她是茶馆中的一股清流,也是其他人物心灵的寄托。

茶馆常客-张小二张小二是茶馆中的常客,他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

他性格平和、善良,对茶馆的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他在茶馆中一边享受喝茶的乐趣,一边聆听茶馆里的琴棋书画。

张小二待人和善,与茶馆中的其他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乐于助人,总是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张小二的性格使他成为茶馆中的一个重要纽带,他能够让茶馆的人们更加团结和融洽。

通过对茶馆中几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茶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景,吸引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

data-茶馆人物形象及语言特点分析

data-茶馆人物形象及语言特点分析

个我的身上更有劲
性 了!”“什么时候洋人敢
) 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
跟他们打打呢!”
常四爷是旗人,在 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 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 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 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 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 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 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 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 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 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 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 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 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 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 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 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他不讳言他的不满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
《茶馆》人物形象及语言特点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8),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人民艺术家” 。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 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写下多 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 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 译著。
《茶馆》人物众生相
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 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 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 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茶馆的语言特点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等,剧本《茶馆》 《龙须沟》。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 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 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 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 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 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 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 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 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完整版)《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完整版)《茶馆》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1.常四爷的形象: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②个性语言:\'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2.松二爷的形象:①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②个性语言:\'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唐铁嘴)\'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 \'(刘麻子)\'你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4.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5.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6.王利发的形象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老舍先生用幽默、同情的笔调塑造了约70位老北平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以小见大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辗转沉浮刻画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用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突出社会复杂黑暗。

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这些生动形象的人物和话剧主题,根据人物性格中的某些特质将主要人物划分为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型;积极求变,勇于反抗型;受压迫蹂躏,苦苦挣扎型;随波逐流、盲从麻木的愚昧型;黑恶势力、社会渣滓型这几种不同类型。

并对这些人物形象类型进行分析解说,分享我个人对时代和人性的认识理解。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建国后于1957年创作的一部极成功的话剧,是中国话剧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用高超技艺刻画了一个真实动人的动荡中的老北平。

话剧没有中心故事仅有对社会百态的巧妙编织和描摹,时间跨度较大。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期、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帝国主义在北京横行的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横断面上借助茶馆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老百姓日常聚散
的地点,通过各色人物之间利益纠葛的对立冲突串联起了这半个世纪的风雨飘摇的北平,揭示中国半殖民主义半封建主义命运,探寻振兴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和复兴民族大业的道路方向。

本文对老舍《茶馆》中的各色人物形象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类,以便能更条理更清晰的认识这部作品。

从形象群体中理解不同类型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并从中发掘探索中国救民救国之路。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茶馆》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通过描写民国时期一家与茶馆相关的旅店中的动荡人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茶馆》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形象,下面将对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1.王四爷:王四爷是茶馆的老板,也是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情味的人,经营茶馆旅店的同时也充当着各种社会角色。

他善良、正直、宽容,体现了老舍对中国农民的朴实与坚韧的理念。

他坚持抗战,帮助苏大娘,保护着农民的利益,是整个故事中最具正义感的角色之一、他的形象刻画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2.九妈:九妈是茶馆的女管事,她是一个性格刚烈、粗犷的人,因为年轻时遭遇不幸,对男人充满了嫉恨和仇视。

她忠诚于王四爷,在茶馆中劳累不堪,却从不抱怨。

她的生活充满了辛酸和苦难,通过她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朴素和坚韧。

3.赵大爷:赵大爷是一位放牧羊的老人,他是一位传统的红学家,希望通过研究红楼梦来了解中国的历史。

赵大爷一直追求纯洁的爱情和精神世界,在剧中他被描绘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人物。

他始终保持着对正义的信仰,冷静、理性、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4.猴子:猴子是一个性格活泼、机灵的流氓角色,在茶馆中混迹,与各种人打交道。

他天生聪明机智,但也因此往往丢失了自己的正义感。

猴子在剧中是个善于钻营的人物,他在一次次的生意场上斗智斗勇。

他通过自己狡猾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诸多不公和阴暗面。

5.苏大娘:苏大娘是一个善良贞洁的农家妇女,她的丈夫因战乱而离世,她带着孩子来到茶馆寻求帮助。

苏大娘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坚强和善良,她在茶馆中被迫以卖色为生,但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

通过这些主要人物的刻画,老舍将茶馆作为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通过各种细节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总之,老舍在《茶馆》中巧妙地刻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命运。

茶馆话剧观后感人物分析

茶馆话剧观后感人物分析

茶馆话剧观后感人物分析茶馆话剧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著名剧作家老舍所创作。

该剧以上海茶馆为背景,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的展示,揭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命运和人性的复杂性。

观看茶馆话剧后,我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深入分析,下面就来逐一剖析。

首先是茶馆老板王利发。

他是茶馆的主人,也是这个剧中唯一存在于始终的人物。

王利发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商人,他经营茶馆的同时也深谙人情世故。

他以商人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于潮起潮落的政治风云洞若观火。

他虽然经历了许多起伏不定的命运,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王利发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这个茶馆的灵魂和象征,也是茶馆中最亮眼的一颗明珠。

其次是茶馆里的酒保刘二。

刘二是一个有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人物,他粗犷而善良,守望着茶馆的一切。

刘二用他的简单和真诚来展现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他善于倾听他人的心声,给予他们关怀和慰藉。

尽管生活对他并不公平,但是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为茶馆的正常运营默默奉献。

刘二的坚韧和善良让我对他充满了敬佩和欣赏。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茶馆中的穷秀才杨九。

杨九是一个已经被社会抛弃的人,他如同废物一样被人们对待。

他在茶馆内反复哭诉着自己的不幸遭遇,抱怨着社会的不公平对待。

杨九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失落的群体的集体象征,他们被社会边缘化,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尊重。

杨九的形象引发了我对社会不公的深思,同时也唤起了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

茶馆话剧中还有许多其它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故事。

茶馆中的各类人物形象的展示,给观众们传达了一个非常直白的信息:人类社会的残酷和无奈。

茶馆话剧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展示,以其鲜明的对比和冲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这些人物形象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画卷,勾勒出了中国近百年来人与人之间的痛苦与无奈,以及每个人对生活和命运的探索和抵抗。

总体而言,茶馆话剧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展示,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茶馆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茶馆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茶馆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茶馆是一个汇聚了各种各样人物的场所,他们在这里交流、休憩、思考人生。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下面我将对茶馆中的几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

1. 老板:老板是茶馆的主人,他对茶艺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性格特点是细腻、专注、敏感。

他对茶叶的品质要求极高,不断追求完美的口感和香气。

同时,他还是一个懂得经营的人,善于倾听客人的需求,提供专业的建议。

他喜欢与客人分享关于茶的知识,传递自己对茶的热爱,这使得他在茶馆中拥有良好的声誉。

2. 服务员小明:小明是茶馆的一名服务员,他是一个外向开朗的年轻人。

他的性格特点是乐观、热情、细心。

他总是带着微笑迎接客人,并耐心地解答客人的问题。

他善于观察客人的需求,主动满足客人的要求。

他的服务态度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使茶馆的氛围更加融洽。

3. 茶艺师傅:茶艺师傅是一个专注于茶艺的人,他的性格特点是沉稳、谦逊、有耐心。

他擅长泡茶,凭借着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他能为客人展示最佳的茶艺表演。

他喜欢倾听客人对于茶的评价和意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他温和而又专注的态度是茶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4. 文青小白:文青小白是茶馆中的一位常客,他是一个内向、敏感、思考深刻的人。

他喜欢独自品茗,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他喜欢写作,经常在茶馆里找到灵感,用文字记录他的感受和思考。

茶馆成为了他的创作源泉,每一次体验都给予他新的灵感和启示。

5. 聊客大咖:茶馆里的聊客大咖是个开朗、幽默、善于社交的人。

他喜欢结识新朋友,在茶馆里善于与人交流。

他对茶的知识掌握较少,但是他有着丰富的社交经验和富有感染力的谈话技巧。

他的出现给茶馆带来了活力和喜悦,总能在茶馆里制造欢声笑语。

6. 商人老刘:商人老刘是一个深思熟虑、机智而又谨慎的人。

他对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视茶馆为一个了解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场所。

他常常与茶馆的老板交流关于茶叶市场的信息,并在这里结识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目光长远,善于抓住商机,是茶馆中的一位重要客户。

茶馆的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的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的人物形象分析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场所,既是休闲的地方,也是社交的场合。

在茶馆中,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茶馆中的几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第一位人物形象是茶馆老板。

茶馆老板是茶馆的主人,他是一个经验丰富、待人亲和且精明的人。

他熟知茶的品种和制作方法,懂得如何根据客人的口味推荐适合的茶品。

他的生意经验让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客人的需求,因此他能够迎合客人的口味,赢得他们的满意和忠诚。

第二位人物形象是茶馆常客。

茶馆常客是茶馆的铁杆顾客,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来茶馆喝茶休息。

茶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外之家,他们可以在茶馆中结交朋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琐事。

茶馆常客通常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来调剂茶馆的氛围。

第三位人物形象是茶馆新客。

茶馆新客通常是初次光顾这家茶馆的人,他们对茶的了解程度并不深,因此往往需要茶馆老板的指导。

茶馆新客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些人渴望品尝到高质量的名茶,而有些人则更看重茶馆的环境和氛围。

茶馆老板需要根据不同客人的需求,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满意,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将新客变为常客。

第四位人物形象是茶馆服务员。

茶馆服务员是茶馆的骨干力量,他们要负责为客人提供各种服务。

他们需要熟悉茶的品种和特点,能够准确地按照客人的要求泡出好茶。

他们还要能够与客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倾听客人的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茶馆服务员的态度和技能直接关系到客人的满意度,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五位人物形象是茶馆闲聊者。

茶馆中有一部分客人并不是特别关心茶的品质,他们只是为了寻找一个闲聊的地方。

他们喜欢在茶馆中坐上几个小时,和其他人聊天、讨论各种话题。

茶馆中的闲聊者带来了很多热闹的氛围,他们能够激发其他人的兴趣,使茶馆的氛围更加活跃。

无论是茶馆老板、茶馆常客、茶馆新客、茶馆服务员还是茶馆闲聊者,每一个人物形象在茶馆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浅析老舍《茶馆》中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浅析老舍《茶馆》中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浅析老舍《茶馆》中人物的类型化塑造老舍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本文将就老舍在作品中运用的类型化塑造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是茶馆老板王四爷,他是一个典型的小商人形象,口齿伶俐,精明干练,是这个茶馆的经营者和掌舵人。

他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市场脉搏,并善于安抚各个阶层的顾客。

他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却也同样机敏,不择手段,常常以利益为先,虽非无耻之徒,却也显得有些额狠心。

王四爷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流连于民间,生计与信仰之间纠播不定的普通商贩。

其次是演员苏三,他是一位行色匆匆的大戏班子驻唱歌女,因某些原因经营困难,最终流落到了这个茶馆。

苏三经过多年的演艺历练,获得了相当的表演技巧,人称“凤凰毛”,在影响了一定的顾客的同时,她也博得了许多人的钦佩和敬意。

苏三从事演艺行业,深谙人心,通晓各种心计,是个聪明的人,常常在推销节目时使用巧妙的语言和愁眉苦脸。

但同时,他也被社会现实所折磨,为了谋生而不得不低头,和现实作斗争。

苏三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明眼看着现实,却又苦于现实的行业人物。

再者是老泼妇田妈妈,她是一个标志性的老北京市民。

她喜欢大言不惭,咄咄逼人,每到茶馆就喜欢给卖豆腐的胡言乱语,讲一大堆冷笑话,把其他人逼得不得不听她说话。

她是典型的市井老妈,充满了市井的风味和文化背景,口音、村貌和仪态是读者心目中的典型老北京特征。

田妈妈的形象,一方面让作品在景观上达到了一种可以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另一种水平,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

最后是陈铁汉,一位因为矿难事故致残的矿工。

他深为市井人民所敬重,贵圣经、讲俗理,具有高度的道德操守。

他的生活是充实的,他与田妈妈甚是情谊,对她十分的尊重。

但他也同样面对着生活中的残缺不全,身体的残废,在这个茶馆中显得更为孤独和荒凉,他的形象为读者建构了一位坚强而真诚的新民族英雄。

总之,老舍在《茶馆》中刻画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分别从商人、演员、老北京市民和新民族英雄等不同角度展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寓意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寓意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寓意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富有特色的场所,也是人们休闲、聚会、交流的地方。

在茶馆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他们的言谈举止、态度和思想常常影响着整个社会。

本文将以茶馆中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探讨他们所体现的社会寓意。

一、常客-知识分子在茶馆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常客。

他们总是带着一本书,一杯茶,坐在角落里专心地阅读或思考。

他们的形象给人以学识渊博、深思熟虑的印象。

这样的常客在茶馆中不仅仅是为了享受茶香,更多的是为了与其他知识分子交流思想,分享彼此的见解。

他们的存在使得茶馆成为了知识的宝库,同时也提醒着整个社会知识的重要性。

二、老板-商人茶馆中的老板通常是经商的人,他们经验丰富,眼光独到。

他们精明强干,善于经营,懂得顾客心理,能够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茶叶品种。

茶馆老板的存在让茶馆成为一个经济交流的场所,茶馆的生意兴旺与否往往与老板的经营能力有关。

茶馆老板的形象告诉我们,商业思维和经营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三、茶工-劳动者茶馆中的茶工是茶叶加工和泡茶的专业人士,他们辛勤工作,手法熟练。

他们的形象给人以敬业和勤劳的感觉。

茶工的存在使得茶馆内的茶味更浓郁,茶香更醇厚。

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更是为了让更多人品味到美味的茶汤。

茶工的形象体现了劳动者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四、茶客-普通大众茶馆中的茶客大多是普通大众群体,他们来茶馆的目的或许只是为了消遣、聊天、打发时间。

茶馆中的茶客形象丰富多样,有些人诙谐幽默,有些人严肃认真,有些人沉默寡言。

茶客们的存在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社交的场所,他们可以通过茶馆结交朋友、发现商机、沟通思想。

茶客的形象彰显了社交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五、歌女-文艺人茶馆中的歌女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们用歌声和舞蹈为茶客们带来欢乐和娱乐。

歌女通常是具有艺术天赋的女性,她们以歌舞传递各种情感和故事。

歌女的形象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她们的存在使得茶馆充满了音乐和浪漫。

《茶馆》人物王利发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王利发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王利发形象分析《茶馆》是中国著名剧作家鲁迅创作的一部话剧,其中的人物王利发是其中一位非常有代表性的角色。

本文将从外貌形象、性格特点、社会角色等方面对王利发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从外貌形象上来看,王利发是一位身材高大,长相普通的中年男子。

他留着一头黑色的短发,胡须茂密而整齐。

他穿着一套既不华丽又不破旧的中式长衫,衣着整洁朴素。

总的来说,他的外貌形象给人一种平凡朴实的感觉,没有太多突出的特点。

其次,从性格特点上来看,王利发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实际的人。

他对生活和社会抱有一种务实的态度,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那些他认为是徒劳无功的事情上。

他追求稳定和安全,对于任何可能导致他的利益受损的情况都是非常警觉的。

他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王利发还具有一种势利心和功利心。

他以追逐金钱和地位为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他对权力和地位有很高的欲望,对于那些有利于他提升地位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去争取。

他经常讲究眼前的利益,对于那些可能破坏他利益的人或事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

此外,王利发还具有一种非常现实的智慧和思维方式。

他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他深知现实社会的弱肉强食规则,不愿意去挑战和改变这种规则,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现有的规则下尽可能地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

最后,从社会角色上来看,王利发是一个典型的小资产阶级代表。

他是一位商人,经营着自己的茶馆生意。

他在社会中处于中下层,虽然身份尚算尊贵,但仍然被高层人物所操纵和左右。

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地位是非常脆弱的,只能通过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关系网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王利发是鲁迅话剧《茶馆》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角色。

他的外貌形象平凡朴实,性格特点务实、势利,具有现实的智慧和思维方式。

他扮演着商人这一小资产阶级代表的社会角色,经营着自己的茶馆生意。

通过王利发这个角色,鲁迅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老舍《茶馆》人物形象评析及鉴赏

老舍《茶馆》人物形象评析及鉴赏

一 己 之 力 , 愿 做 “ 孺 子 牛 ” , 全 然 不 顾 别 人 的 水 深 火 热 。
但 同 时 也 是 在 还 原 历 史 在 那 个 混 乱 的 年 代 , 许 多 人 为 了
工 具 。 老 舍 在 《 茶 馆 》 中 对 这 类 人 的 描 写 , 自 然 是 批 判 ,
既 贪 婪 又 凶 暴 , 而 且 头 脑 简 单 , 使 其 成 为 最 佳 的 统 治
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茶馆》,于1957年完成;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 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更 别 说 其 他 那 些 只 看 重 金 钱 的 人 了 。
下 , 也 不 免 有 一 丝 自 私 的 性 格 , 就
举 个 例 子 来 说 , 抓 逃 兵 时 , 由 于
去 3 代的各说事可 2 主剧物至故 1 事 ,) 了人色 各 又又) 。 以 带 于事) , 毫无其物人的和与作 人动离虽主故 不关命虽物,时时者 物故题松要作 为事太散人者人 因客紧运也,可代代设 主,进,物主物 此 气 要。 许 又 又 结 发 法 只顺都合生使 ,近,而由要多 ,。 的 人 说带能在关每 而似不中壮采, 目作 物 了看反了系个 一活知心到用年 的者 一 三 见 映 一。 角 般报所人老了代 也“ 律 五了时起同色 活剧云物,三长 葬 就 召 句时代。 时 都 报,了就贯个, 达送 之 话代,因,说 剧又;有穿方不 到” 即 ,的使此把其 则非此了全法易 三 了 来 可原观,他自 往活剧着局:找 。个 , 是貌众人们己 往报写落。 时 到 如 挥 的。 即 物 自 的 以剧法, 代 中 此 之 确如看虽己事 事。 由就 的 心 , 即 交此见各的, 为此人不 故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独创“小说体戏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小说式的叙述性和多人多事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从而表达出了要埋葬三个旧时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主题。

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曹禹先生评价为“举重若轻”。

老舍先生把人物进行分类,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用他们的经历遭遇深化主题;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连贯;一般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

故而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对剧作思想内容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第一幕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以王利发为主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另外两个角色:人物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们暂且通过王利发在第一幕中遭遇到的不同人物进行的不同对话对他的人格进行分析。

1.出场:王利发与唐铁嘴“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这是整部戏的第一句台词,也是王利发的第一句台词。

剧本所写乃是一个茶馆的兴旺与衰落,这第一句台词,便是茶馆的店掌柜对客人所说。

王利发在打发唐铁嘴,让唐铁嘴离开茶馆,去别处“遛遛”,不要影响他的生意。

唐铁嘴何许人也?一个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他来茶馆喝茶,却又经常赊欠茶钱,王老版不断送茶给他,便是为了让他不要常来打搅,为了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王利发又对他说,他若戒不了大烟,永远交不了好运,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很真诚。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王利发采取的办法是好言相劝送茶打发。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但这个人物形象还相当粗糙,刚刚有了一些不甚明显的轮廓。

2.矛盾冲突一:常四爷和二德子(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老舍先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常四爷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产生了口角的冲突,从而再现了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

常四爷是一个正直爽快而又爱国的旗人,看不惯市面上的纷扰,更看不惯当差的二德子在他的面前抖威风而在洋人侵略中国之时不能冲锋打仗,但二德子就是一副典型的地痞嘴脸,胡搅蛮缠。

茶馆人物赏析

茶馆人物赏析

《茶馆》人物分析一个茶馆,两代人,三幕戏。

一个小小的茶馆却反映出了一个纷乱时代的社会环境,作者也借助茶馆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反映出了更大层面上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的生活状况。

这部剧中主要有两代人如唐铁嘴,三十来岁靠相面为生的市井小人物,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也没名儿,别人只喊他小唐铁嘴。

虽然他拥有做天师的愿望,但似乎就根本没人在意他的愿望。

刘麻子,靠说媒拉纤为生,小刘麻子也子承父业,连名字也顺带继承了。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几乎没有任何地位,权利,连被人称呼自己姓名的权利都没有,可见社会的可悲。

三幕戏的时间跨度了五十年,第一幕设定在一九九八年(戊戌)的初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失败了的早晨,第二幕与前幕相隔十余年,当时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初夏的某个上午,第三幕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某个秋天的清晨。

这些时间的变迁也带来了人物的变迁,有些老一辈的人物就已消失,而他们的儿子继任登场,不变的,是那些“莫谈国事”的字条,是那个残酷的社会。

作为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无疑是这部剧中的中心线般存在的人物了。

他因为父亲早去世,很年轻就作了裕泰茶馆的掌柜,刚出场时才二十岁左右。

他精明、有些自私,但是心眼不坏。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守的本分,一辈子“按着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对往来宾客各方势力笑脸奉迎,小心打点。

他曾说过:“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

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他每天满脸堆笑地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等多方面的敲诈骚扰。

王利发其实原本心地不坏,因为自认为地位比唐铁嘴那种靠相面为生,到处流荡,喝白茶不给钱的人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就变得熟视无睹。

他希望社会安定,自己的生意也顺心点,可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来,他也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

我们可以从老舍先生的细节描写中看见,茶馆三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其它的摆设,装潢都会换,而“莫谈国事”的字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字写得一次比一次大,数目也一次比一次多。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分析

茶馆人物分析:《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独创“小说体戏剧”,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小说式的叙述性和多人多事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从而表达出了要埋葬三个旧时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主题。

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曹禹先生评价为“举重若轻”。

老舍先生把人物进行分类,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用他们的经历遭遇深化主题;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连贯;一般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

故而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对剧作思想内容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

《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王利发:《茶馆》中的王利发是个继承祖业的小业主。

其性格特征是既诚信本分,恭顺谨慎,委曲求全,又处世圆滑,精明强干,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他身上有买卖人的自私,也有下层人物的善良正义。

这种双重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在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中不敢得罪权势,为自身生计只能想方设法进行改良,最终被逼上绝路。

王利发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

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

所以,按着老辈儿留下来的老办法,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

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

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

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

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

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第想出些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全走背字儿的潮流。

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

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

茶馆完整版

茶馆完整版

茶馆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人物形象分析一、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1.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2.常四爷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3.松二爷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4.刘麻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第二幕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5.秦仲义他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二、茶馆表现了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人物仿佛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道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在第二幕中,李三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三、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和巧妙的衔接与穿插茶馆这一幕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比如松二爷的上场表现封建遗老的败落;刘麻子的出场表现地痞流氓的交易;就是起贯穿作用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因此,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横断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渐展开; 人物众多,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关键是衔接得巧妙;在第二幕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例如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引出了王淑芬与王利发的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铺垫;这样环环相扣,使每一个情节线索既清楚又连贯;四、戏剧语言戏剧的文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老舍不仅是语言大师,而且是语言艺术理论家;他论戏剧的文章几乎每篇都讲到语言问题;他对戏剧语言的要求首先是性格化;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而不应该变成剧作者的广播员,这就是性格化;性格化对剧作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剧本不像小说那样有叙述人的语言,而只有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必须符合说话者的身份、经历、地位、性别、年龄特征、个性习惯;老舍写北京市民,由于对人物了如指掌,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十分熟悉,所以通常只有寥寥数语,就让观众不仅了解说话者的身份,而且了解他当时的心态和环境,真所谓是“话到人到”,闻其声如见其人; 老舍对戏剧语言的第二个要求是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诗意;戏剧语言不能过分文雅;因为小说中的语言还可以容人细细去揣摹、体会,而舞台上的语言要立竿见影发生效果,所以戏剧语言既要俗通俗易懂又要富于诗意,才是好语言;老舍自己写的戏剧所用的几乎均是清浅明白、自然流畅的北京人日常语言;别人嫌弃“大白话”,他却“充分地信赖大白话,即使是去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运用术语与名词”;当然,他运用“大白话”时,并非全部照抄,而是经过加工提炼,所以才显得念出来就能被听懂,同时又富有诗的魅力; 老舍对剧本语言的第三个要求是“必须有味道,令人越捉摸越有意思,越有趣”;可是这种生动风趣的语言,在舞台上很难遇到,当时人们只求说得对,而不太要求说得既对又精彩,既正确又风趣;这个特点在老舍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五、茶馆情节概括茶馆主要写的是中国历史社会生活,旧社会人们的生活,他的社会背景是从戊戌维新后写起的,直到抗日胜利,历时近半个世纪;作品通过北京一个大茶馆的兴盛和与有关人物的升沉变化的叙写,侧面反映了这段时间的中国社会现实,并揭示了黑暗腐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必然要被推翻被埋葬的历史规律; 其中三幕话剧,每一幕都承担了一个“埋葬”任务,作者也巧妙的应用了“埋葬三个时代”,刚巧与当时的三个统治时期相一致——中国所经历过的清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三个统治时期;剧本第一幕写的是戊戌政变后的清朝时代; 剧本通过政变后的一天在茶馆中发生的人和事,体现出这个时期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状况:特务、打手任意打人捕人,栽赃诬陷;就连太监都是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甚至荒唐的要娶老婆;帝国主义者在大肆倾销货物、贩卖鸦片、在幕后操纵封建官吏;一些经济上困难的老百姓沦落到卖儿卖女;政治上毫无人身权力就要挨打受辱;这个时代就如剧中人所说的“你完啦”剧本的第二幕的开始时,是经过十几年之后,中国进入了更悲惨的第二个时代,也就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剧本第二幕反映的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辛亥革命虽然将清朝帝国送进了坟墓,但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因此安定和进步,胜利果实落入了反动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列强趁袁世凯刚死,群龙无首,政局混乱之际,各各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大打内战,形成互相乱打、不讲理的局面,而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特务、走狗比早年更加猖狂;同样在于路茶馆里,照样有大批的人在战祸中流离失所,男女难民乞食街头,无辜的学生被抓走;连那曾经生意兴隆的王掌柜,现在也厄运临头;茶馆“改良”后还没开张,巡警、特务、散兵游勇就接二连三的趁火打劫;都说明这个社会是恶人的天堂,人民的地狱;它与满清一样注定要被埋葬;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统治下的北京城里的惨况;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可是前门赶走了狼,后门又进了虎;日本侵略者刚走,国民党就接踵进了北京城;它们经济上已接受“逆产”为名,大肆搜刮人民财产,掠夺民脂民膏;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疯狂反共反人民;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剧本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以沈处长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水火不相容的阶级矛盾; 剧中的沈处长是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宪兵司令部的处长;它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条凶恶走狗,是一个集官吏、流氓、强盗与医生的恶棍;它作为管理、强盗,既可以接受秦仲义的“逆产”,又可以抢夺王利发的茶馆;作为流氓,他除了本人花天酒地外,还是“花花联合公司”的董事长,专门经营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买卖青年妇女的勾当;从这个人物可以看来,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此外,剧中写了大批特务、打手、流氓、地痞之类的人,虽然他们的身份职业不同,但无一例外不是统治阶级的走狗和奴才;他们虽然都是社会残渣,但比当时社会上任何善良正直的人生活得都好,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有“出息”;正如小唐铁嘴所说;“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在群魔乱舞、鬼蜮横行的同时,广大人民以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更加灾难深重;学生无端遭受毒打;教师穷得吃不饱肚子;名厨师找不到工作,只好去给人满为患的牢狱里做饭;名艺人混不到饭吃,好东西都失传了;尤其是茶馆主人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这三个同病相怜的老朋友碰在一起,他们一腔悲愤无处发泄,为了悲悼自己的不幸,三个老人异常悲伤地自撒纸钱,自唱葬歌,来了一个自奠自葬;这个场面含义也非常深奥,作者在让他们埋葬自己的同时,也埋葬了万恶的时代;在这一幕里,作者除了“埋葬”之外,还通过康顺子、王大栓、周秀华等人投奔游击队等情节,展现了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的光明前景,中国将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在与时代“共名”契合的同时,作家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出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在当时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中,它是将死水微澜式的民间叙事模式发挥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六、情节赏析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景,在这三个场景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第一幕中康梁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台表演,一方面是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裕泰茶馆老板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在第二、第三幕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而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抗战中被日本人抢去资产,抗战后国民党当局将其当做“逆产”没收从而陷入彻底破产的境遇,做了一辈子顺民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妄图“改良”赶上时代,生意却越来越坏,到最后连“茶馆”也被官僚与骗子联手抢去;在清代“吃皇粮”、有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的旗人常四爷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小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剧本的结尾三个老人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之唱了一曲“葬歌”,弥漫着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这是在1950年代话剧舞台上很少出现的没有亮色的结局;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赴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避开了时代共名的简单、僵化与专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事实上,这是在时代共名笼罩之下,民间话语表现自己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为达到这一目的,“茶馆”这一地点是一个颇具匠心的选择,“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茶馆登台亮相;剧本以描写人物为主,老舍对北平口语与旧北平人物心理的熟稔,使得他能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制造出内在的戏剧冲突;如第一幕中松二爷、常四爷与打手二德子冲突的场面,篇幅仅占一页,戏剧冲突、人物的个性与心理发展的层次却写得有声有色;冲突刚起时,兵痞二德子企图以势压人,但并不想真的干架,所以问常四爷在“对谁甩闲话”,被对方呛了一句“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后,他被掐着短处,下不了台,就要动手打人,不料想对方轻轻“闪过”,他更加没辙,只好虚声恫吓;这时“吃洋教”的马五爷一句“二德子,你好威风啊”,马上使他收束,赶紧溜走;这个打手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性格很有层次地表现在纸上;再看松二爷、常四爷面对意外事故的反应,松二爷性格软弱,所以赶紧以大家都是“外场人”来打圆场,常四爱国、梗直、而又粗中有细,所以说话处处不让人,用“英法联军烧了园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冲锋去”,呛得对方没话可讲,但他也不想节外生枝,所以并不主动与对方动手;而只有三句台词的马五爷形象更现出作者的大手笔,他有洋人之势可依,所以一句话就制伏了二德子;以文明人自居,所以教训二德子“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但他制伏二德子并非因为同情常四爷,而是因为打架会惊扰他喝茶,常四爷骂洋人又无意中得罪了他,所以当常四爷要他评理时他冷冷地一句“我还有事,再见”就走过去;短短一页,塑造了四个性格鲜明、心理层次丰富的人物形象,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人物性格、心理配合得丝丝入扣,委实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茶馆中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如第一幕中,秦仲义与庞太监冲突的场面;第二幕中王利发与崔久峰对话的场面,第三幕中小刘麻子欺骗王利发的场面等等,无不如此,剧中塑造的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妖怪式的庞太监、庞四奶奶、暗探宋恩子、吴祥子、拉皮条兼人贩子的刘麻子、借算命骗取钱财的唐铁嘴等社会渣滓及其后代、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茶馆老板王利发、早年从事革命晚年心灰意冷拜佛参禅的议员崔久峰,甚至只有一个字“藁好”台词的国民党官僚沈处长等等;短短三幕戏,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概括了五十多年的历史,显示出老舍高超的艺术功力与艺术才能;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这样的结构本来容易变得松散,老舍克服了这方面的困难,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这种独到的艺术构思与创作胆识,今天看来也是很值得钦佩的;老舍的戏剧视野宽广,他认为戏剧创作不必一味学易卜生,而要“独出心裁、别开生面”地创新;老舍是从小说进入戏剧的,他深知自己的长处在于抓取典型的人物行为来折射社会面貌,因而试图创造一种“世相戏剧”,以不同时期的底层芸芸众生相来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他的这种追求体现在一系列剧作里,如残雾、面子问题、归去来兮、龙须沟、方珍珠、全家福等,而以茶馆最为成功; 茶馆有着奇特的结构;它从一个小小茶馆的角度来看社会,把50年的中国史横向切出三块薄片,放在舞台的凸境下透视;登台的三代、70多个人物,构成世态风俗图卷,整体大跨度地辐射出时代变迁的轮廓;剧作以茶馆主人王利发为贯穿人物,历史见证人物,用眼睛看那“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台”的世相;茶馆没有贯穿事件、贯穿情节,每一幕都由一些互相平行、互不关联的人物和他们的行为组成,全剧没有揪心的悬念、激烈的冲突、微妙的情境,全靠独特的典型化人物及其生动个性来抓取观众注意力;它不符合戏剧常规,过于“自然化”;所以当老舍创作出这个剧本时,曾经遭到激烈的批评;老舍是幸运的;他碰到了焦菊隐,碰到了于是之,碰到了北京人艺;经过一代艺术家的艰辛创造,老舍的天才灿烂地展现在了舞台上;茶馆不仅没有夭折,而且成为新中国舞台上的一部艺术精品,征服和拥有了几代观众;茶馆曾到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演出,反响强烈,美国纽约泛亚剧团也曾用英语演出此剧;茶馆散点透视的奇特结构,成为中国话剧史上成功的范例而进入教科书;七、简答题1、为什么单单要写一个茶馆呢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作者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也不十分懂政治;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作者就决定了去写茶馆;2、文章是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与剧情的呢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作者采用了四个方法: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不是活报剧;此剧以人为主,而一般的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连续;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三作者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意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这样安排了人物,剧情就好办了;有了人还怕无事可说吗有人认为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并且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去发展剧情,可能比作者写的更像戏剧;可是作者没有采用,因为那么一来,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作者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3、请试着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茶馆的创作特点是一人为主,而不是以事为主; 在茶馆众多人物中,茶馆主人王发利是贯穿全局的主要人物,也是老舍先生着力刻画的形象之一;它在体现老舍先生的创作意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王利发从二十岁继承父业,成为裕泰茶馆的掌柜,到抗日战争后茶馆被抢夺,悲愤而死,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他有过兴盛,也有过没落,结局是悲惨的;他的悲剧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是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所吞噬了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很称职的;他是旧社会里的精明、经验丰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为了生意兴隆和发财致富,他的教导:“在界面混饭吃,人缘顶要紧”,因此他待人接物,圆滑、变通,谁也不得罪;凭着这一条,他与来茶馆的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相处得很好,茶客们乐于来他的店里喝喝茶、歇歇腿,消磨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使得裕泰曾一度生意兴隆;王利发的精明干练,还表现在善于适应形势,顺应潮流;每逢逆境,他就用“改良维新”的办法来应付他; 在第二幕,由于进入民国,生意中落;为摆脱困境,他大动脑筋“改良”——原来专门卖茶的店铺,现在部分改成公寓,还兼包伙食;店面装饰也撤掉了财神龛,拿走了醉八仙的话,换上了广告上的是壮美人,可做也换成了小桌和藤椅;正如他自己说:“改良,我老没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人物形象分析通过茶馆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

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1.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1)唐铁嘴是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虽然经常赊欠茶钱,但王利发还是不断送茶给他,为的是不让他打搅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刻画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德爷,您后边坐!”典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太平”着想。

他知道马五爷是谁,他对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费尽心机”,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

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经跃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对大兵、警察、特务,他说“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一副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

(3)对难民、李三等人他说“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态度强硬、冷漠。

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老舍并没有采用浓重强烈的笔触,突兀变化的戏剧性情节来塑造王利发。

相反,他透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看来得琐碎的活动,一层层的、细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是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幕里,王利发已是中年。

为保住祖业、他克扣帮工,在房客身上刮油水;赶潮流、力图在改良中找到出路。

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

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从王利发忙里忙外、专心张罗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依然保持着当年那种发财致富心里。

但他梦寐以求的发家意愿却和军阀混战的黑暗时局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在受到洋人、军阀、兵痞的压迫欺诈后,他表面上仍然像过去一样低声下气,内心里却产生了不平、恼火和愤慨。

时代不同了,王利发的命运变化了,性格中出现了新的东西。

老舍紧紧抓住这一人物的思想脉络来写,真是的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第三幕里,到了美军和国民党特务横行的年代。

王利发已老态龙钟,在茶馆里出头露面的人物,也都是子继父业的下一辈子人了。

王利发终于挣扎不下去了,旧社会吞噬了他的祖传家业,他只能绝望沉痛的呼喊:“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这段发自肺腑的自白,正是对王利发这个人物悲惨命运的一个生动概括。

2 常四爷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八旗将士的多数人坚守的爱国情操。

虽曾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多么尖锐犀利的言语,一针见血,他也有着洞明的眼睛,但这双眼睛却害了自己,因为他看到了太多不平的事情太多黑暗的事情,而他对这些都不能视而不见,只因为他正直他率真,才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瞧不上“吃洋饭”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对国家的衰败痛心疾首,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白银大量外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现实。

他是一个正直的旗人,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他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不知道如何拯救民族和国家,但是他却是爱着大清,爱着祖国,和那些吃饭不干事的官差恰恰形成鲜明对比。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这是他对二德子说的话。

几句犀利的言词,便亮明了自己的立场,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他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他爱国,他恨洋人,他十分愤恨这些“窝里反”的家伙,于是他会招惹祸端,差点导致和二德子拳脚相加。

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马五爷出面相劝,制止了斗殴的发生。

在得知马五爷的身份后,他说:“哼,我就不佩服这吃洋饭的!”常四爷对人贩子刘麻子说的“乡下怎么会弄得卖儿卖女”,这一句,又道出了社会的一个黑暗面。

可以说,常四爷的每句话都直指时弊,眼光非常敏锐,但这种敏锐,是由于他怀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腐败的世道,自然是越看越痛心,而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也不得不一一脱口而出。

之后他又对刘麻子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这是对刘麻子这类社会渣子的愤恨和不齿。

最后两次常四爷和刘麻子的对话则是因了一块洋表,常四爷再次发出感慨,感叹国家的衰落。

常四爷和刘麻子的几次对话,充分展示了他爱清朝爱国家的心声,也表现了他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愤恨不满,但他的那种骨气,那种敢作敢为,以及那种耿直的性格,使人物形象趋近丰满。

常四爷与秦仲义因一对母女讨饭而发生冲突,常四爷并不能理解秦仲义的那种高谈阔论,也并不能够苟同他的观点,他们之间矛盾的所在是对这个社会认识的上的矛盾。

秦仲义和常四爷都是爱国的,但是秦仲义却自负自傲,认为凭借他的实力,搞实业就能够让国家富强,故而对常四爷施给难民的小恩小惠不屑一顾甚至是鄙夷的态度,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创立一番事业,他说道“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

”而常四爷根本不把秦仲义放在眼里,认为他是一个只会瞎闹的所谓的“实业家”,而骨子里却连同情穷人的心都没有,所以他看到了这种种的社会现实,他看不到光明,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拯救这个国家,他没有秦仲义的那种不自量力,他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是以卵击石,他不能力挽狂澜,他只能眼看着大清国衰败下去,于是他痛彻心肺地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他说这句话,并不是诅咒大清国,更不是盼着它完,正如他后面自己所言,他是爱大清国,怕大清国完,但正是这样一句肆无忌惮的言语,却遭到了逮捕,也正应了他那句“要完”的言语,像这样连言论自由都没有的国家,又怎么能够不完!我们由此看到,常四爷是一个清醒的爱国人士,他不盲目,不自负,他是一个普通的旗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正直的敢于说真话办实事的老百姓,是一个充满同情心的人。

他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常四爷被宋恩子吴祥子两个走狗抓走,在走之前,他说了这样几句话“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多么真诚的话!他又以自己是旗人来证明自己是爱大清的。

他在这一幕中说的最后一句台词是“甭锁,我跑不了!”一个敢作敢为的硬汉子形象已经展现出来,他是当时社会少有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代表!他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

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民国初期到处排斥满人的时候,就像松二爷说的:“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哪怕是靠担筐贩菜、挎篮子卖花生米,照样活得腰板挺直。

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

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

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叫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

3 秦仲义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

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

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

最后,他无奈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

他也有爱国之心,并固执而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救国救民,但是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

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4松二爷松二爷也是个旗人,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

“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表现了他胆小怕事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

最后终于饿死。

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5 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

之后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

正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老话。

6 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

无耻。

7 宋恩子、吴祥子。

“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贪婪、蛮横、霸道。

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老小宋恩子、老小吴祥子、唐铁嘴、老小刘麻子属于恶势力的代表。

他们共同合成了国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

老舍通过稍带夸张的“父子传承”的方式表现了恶势力在不同时代的延续,又以茶馆常客的关系使历经沧桑的王利发、常二爷、秦仲义得以聚首回顾一生,从而使“裕泰”成为整个旧中国社会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民族性的深层心理结构象征。

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