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货币供给资料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课件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课件

货币供给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 并控制基础货币的供应;商业银行则通过创造信用来扩大货币供 应量。
客体
货币供给的客体是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量,包括硬币、纸币和 存款货币等。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M0
流通中的现金,包括硬币和纸币。
M1
M0加上银行体系活期存款的货 币总和。
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影响途径
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影响 货币供给。
影响效果
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 加或减少,从而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经济周期和 预期等因素。
影响因素
政策透明度、市场预期、金融市场结构和外部经济环境等。
06
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供给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古典金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各国货币的汇率与黄金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 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 美元挂钩。
牙买加协议
美元依然是主要国际储备 货币,但汇率制度更加灵 活,多种货币参与国际储备。
国际货币体系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00%
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因收购外汇 而投放的货币,是基础货币的重 要组成部分。
80%
财政存款
财政存款的变化也会影响基础货 币的供应,财政存款的增加会减 少基础货币,反之亦然。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 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 收的存款的比率,影响货币乘 数的大小。
02
市场竞争促使金融机构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 融资成本,从而增加货币供给的有效性。

金融学课件货币供给

金融学课件货币供给
法定准备金总额的增加等于最初的原始存款增加额,这 也意味着由原始存款增加引发的存款创造过程实际是这 笔原始存款全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的过程。
9
简单存款创造过程表明,对于整个银行系统 来说,通过贷款和存款之间的相互转化,某 个银行新增的准备金最终完全转化为整个银 行系统的法定准备金之和,也就是说,新增 的超额准备金被银行系统的新增存款完全消 化了。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以 另一种方式来推导出简单存款乘数。
= 50000
8
r 更一般地,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 d,银
行的初始准备金增加为R,则在前面给出的三个假定 条件下,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增加额D将为:
D=R/г d
1
上式中的 r d 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存款乘数代表的是
每1元的准备金变动所引起的银行系统的总存款额的变 动量。我们可以用d来表示它。
金融学课件货币供给
2、非现金结算制度 如果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只需要为其吸收的
存款保留一部分准备金,而把其余部分用于贷款或投 资,这样就有可能实现存款创造。但是如果借款人在 获得这笔贷款后,立即以现金的形式将它全部从银行 取走,而且在贷款归还之前这笔现金始终在公众手中 流通,而不被存入银行,这时也不会有存款创造。
17
来满足存款人的提现要求,因此,银行体系 新增的必然有一部分转化成流通中的现金 (如图B所示)。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资产 负债
资产
负债
证券:+ 银行存款: 证券:+ 流通中现金:
(rd + t·rt + e)·D
+k·D 银行存款:
(rd + t·rt + e)·D
(A)

货币供给介绍课件

货币供给介绍课件

货币乘数
01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率
货币乘数受到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
02
超额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影响
03 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给量越大,反之亦然
货币乘数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调
04
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
01
04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 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 影响程度和效果
03
02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04
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 影响程度取决于货币需 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因 素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可能导致通货 膨胀,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导致通货 紧缩,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波动:可能导致金融 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信心
货币供给政策:可能影响金融 市场政策,影响投资者决策
02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导致通货紧 缩,影响经济增长
04
货币供给与就业:货币供给增加 可能导致就业增加,但可能加剧 收入不平等
05
货币供给与金融稳定:货币供给 增加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泡沫,影 响金融稳定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可能 导致通货膨胀
01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 间的关系受到其他因素 的影响,如经济政策、 市场环境等
货币供给目标
稳定物价:保 持物价稳定, 防止通货膨胀 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 提供充足的货 币供给,支持 经济增长
保障就业:保 持货币供给稳 定,保障就业 市场稳定
维护金融稳定: 防止金融市场 波动,保障金 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管理策略
货币政策:通过调 整利率、存款准备 金率等手段,控制 货币供给

第5章 金融导论

第5章  金融导论

第一节 金融概述
(2)直接融资的缺点①直接融资的成本,如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较高。②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分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对金融市场和金跫融工具的依存度较高。对资金供给者来说,要承担筹资方不能如期支付及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第一节 金融概述
(二)间接融资1.含义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融资自的行为。其鑒中,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不是分别作为直接贷款人和直接借款人出现的,它们之间不构成至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信用关系,成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债权人或债务人。间接融资的特点是金融中介机构自身通过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资金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在此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如图5-2所示。
第一节 金融概述
融资活动是资金由盈余的一方(资金供给者)向资金短缺的一方(资金需求者)流动,促使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金融通。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融资方式,从大的方面看,可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类。(一)直接融资1.含义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券债务笋伊为。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款人,双方可以直接协商或在金融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人货币资金需求者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完成资金的融通。通常情况下,直接融资由经纪人或券商来安排交易,其特点是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金融工具给资金供给者,经纪人和券商等金融机构在直接融资中的作用仅是协助二者完成交易,充当服务中介角色,如图5-1所示。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2.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出现商品交换使商品的价值得到表现,商品交换的发展阶段不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所谓价值形式就是指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4种形式。(1)第一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3)第三阶段:一般的价值形式(4)第四阶段:货币价值形式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3.混合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混合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具有内生变量 和 外生变量的双重性质。 4.中国转轨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纯粹市场 纯粹计划 混合经济 转轨经济 经济 经济 货币供给 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 既是内生 既是内生 的性质 变量又是 变量又是 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
(三)从货币供给结构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众所周知: 市场货币量=通货+银行存款(Ms=C+D) 由此市场货币量当中的C完全由中央银行 控制,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存款货币由中央银 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家庭等经济行为主 体共同决定,从货币供给角度看,它既是内生 变量又是外生变量。
货币的中性非中性的关系: 货币(因) 经济(果) p y = f (Ms)

是即非 否即中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系: 是即内 货币供给(果)
Ms = f (s
经济变量(因)

I c i y)
否即外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1、早期论述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4、新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王P49)
基本观点: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 货币需求的结果

5、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 发展(王P50)
(1)拉德克利夫定义货币:流动性,是央行无法控制 的内生变量。 (2)格利、肖主张用更广义货币:M3、M4是央行无 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3)托宾:货币具有内生性与不可控性 (4)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量是由银行和企业的行 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 的许多变量。 6、货币供给的内外生共性论:哈里斯(崔74)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经济政策目标: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目标而 进行。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 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5.2、货币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5.2、货币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一、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二、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 三、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四、对两个极端情形的分析 -- 凯恩斯陷阱与古典情形
一、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 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在经济 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水平,刺激私人 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产出和就业增加;反之, 在经济过热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 制私人投资和消费,使产出和就业减少。前者是扩 张性的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M / H = ( 1 + cu ) / ( re + cu ) = mm
从货币乘数公式可以看出: ☆ 准备金率 r e 越小,mm越大; ☆ 通货 – 存款比率 c u 越小,mm越大。
三、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1、货币政策效应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应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 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量能使产出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 效应大;反之,货币政策效应则小。在假定价格水平保持不 变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IS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滑,LM曲线的移动 ☆ 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 曲线斜率不变时 对产出变动的影响就越大,故货币政策效应就越大;反之, 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的移动对产出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货币政策效应就小。 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滑,货币政策效应 ☆ 当 IS曲线斜率不变时 曲线斜率不变时 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就越大。

货币供给过程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过程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过程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过程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首先,由一国货币当局下属的印制部门 (隶属于中央银行或隶属于财政部) 印刷和铸造通货;其次,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经营活动而需要通货进行支付时,便按规定程序通知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运出通货,并相应贷给商业银行帐户;最后,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兑现方式对客户进行支付,将通货注入流通,供给到非银行部门手中。

货币供给过程的关键在于商业银行的作用。

在货币供应量分类中,通货和存款货币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存款货币是指客户在商业银行中存放的各种类型的存款,包括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等。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通货一样,充当完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据以签发支票进行购买、支付和清偿债务。

因此,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以后,一般并不立即提现,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项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之中,以便随时据以签发支票。

这样,商业银行在对客户放款和投资时,就可以直接贷入客户的活期存款。

总之,货币供给过程是中央银行通过通货和存款货币的供给过程,将基础货币供给到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投资,将其放大为多倍的存款货币的过程。

第5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

第5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

第五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1(11)课程框架:一、总结前两次课所学习的内容、观点及研究方法。

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讨论1、货币政策机制分析(图形解释和路径分析)2、参数b,h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分析(补充部分)(图形解释)3、两种极端情形(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4、货币供给与产出之间联系的讨论(联系中国的分析)三、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讨论1、路径分析2、参数b,h对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分析(挤出效应)3、两种极端情形4、关于挤出效应的总结四、各国实践中政策组合效果五、本次课重点观点和内容小结一、总结上次课IS-LM模型和简单收入模型(异同点)假设;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乘数和均衡收入决定)思想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在追求低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目标时所能够支配的两个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也是政府用来缩短衰退过程和防止经济过度繁荣的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初始作用是在产品市场,货币政策初始作用是在资产市场。

由于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是紧密联系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会同时影响到收入水平和利率。

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讨论货币政策的走势(货币供给量M的变动)、利率i的变动和收入水平Y的变动到底是什麼关系呢?(来自实践层面的数据)1参见《宏观经济学》中文七版237页。

传导路径:增加货币数量M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利率i以提高收入水平Y”这一途径来实现的。

联储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实施货币政策。

(何为公开市场业务?)一般情形分析注意:图形与路径要结合起来思考、阐述。

调整路径:)()(i I G Y C Y ++=——产品市场hi kY PM-=————货币市场理解:当货币供给量M 增加时,由于资产市场非均衡导致利率下降(变化大小受h 影响),通过b 途径影响引致投资,投资被拉大从而提高收入水平Y 。

在分析路径过程中,讲清第一轮和其后若干轮之间的不同变化。

产出的变化是第二轮以后的累积结果。

第一轮只有利率的超调变化。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
债券。
⑶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
务或发放再贷款。
②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
3、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前提 ⑴ 部分准备金制度 * 制定部分准备金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存款金 融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从而保障存款人的 权益。 * 正是部分准备金的存在使得银行体系的信用 创造成为可能,因为如果规定100%的准备金 率,那么存款机构就不会有多余的资金可以供 自己使用,从而也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存款货 币。
第五章 货币供给
知识结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货币创造过程 四、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1、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 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 金融过程。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 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 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 分构成。
(2)货币创造过程
•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 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 • 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 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 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① 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A. 中央银行创造通货
出库 入库 现金投放 现金归行
发行库
业务库
②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 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 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 • 基础货币的构成: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 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2、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的三种途径。 ⑵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
2、主要内容: ★

金融学--货币供求

金融学--货币供求

金融学–货币供求引言货币供求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产生与流通,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货币供求展开讨论,包括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货币市场的平衡以及货币供求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各种形式的货币从金融体系进入经济领域的总量。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负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包括纸币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设置基础货币供给量来控制货币的流通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广义货币供给广义货币是指流通在经济领域中的各种货币,包括M1、M2和M3等不同的货币定义。

广义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基础货币供给,间接影响广义货币的供给量。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间段内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的大小与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密切相关。

交易需求交易需求是指用于完成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货币需求。

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人们进行交易的频率和规模增加,交易需求也相应增加。

资产需求资产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获取利息和避免风险的需求。

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或其他投资工具的收益率较低时,他们会增加对现金的需求。

货币市场平衡货币市场平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状态。

在货币市场平衡下,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量相等,货币的价格即利率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平衡的形成当货币供给超过需求时,货币市场出现过剩,利率下降;当货币供给不足时,货币市场出现紧缩,利率上升。

通过对货币供给和需求的调控,中央银行可以调节货币市场的平衡状态。

货币市场平衡的影响货币市场平衡的变化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当货币市场处于过剩状态时,通过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当货币市场紧缩时,通过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风险,稳定经济。

货币供求与经济运行的关系货币供求与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供给》课件

《货币供给》课件
美联储对货币供应量有明确的控 制目标,M1、M2和M3等不同 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均有监测。
02
03
欧元区
日本
欧洲央行对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 进行统一调控,主要关注M3等 广义货币供应量。
日本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也有一定 关注,但近年来更加注重实现价 格稳定目标。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各国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考虑全球经济 状况,避免政策冲突或过度宽松导致通货膨胀风 险。
04
货币供给的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0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调整银行必须存放于 中央银行的存款比例,控 制货币创造。
03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政府债券,调节
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02 再贴现率
调整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 的利率,影响银行的贷款 规模。
04 利率政策
通过调整短期市场利率,
影响长期利率和投资消费
基础货币
01 基础货币定义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之和, 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02 基础货币的影响
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是货 币供给的源头。
03 基础货币的来源
基础货币的来源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印制、收缴 税款、商业银行的存款等。
货币乘数
01 货币乘数定义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增加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的程度与物价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而货币供给是影响物 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例如提高利率、 减少货币供应等措施可以减缓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的 贷款规模和条件,影响企 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决策 。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课件.ppt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课件.ppt
• 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第24页,共25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过程图
第25页,共25页。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 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 不断运动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
• 要有健全的利率机制; • 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 。
第12页,共25页。
二、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 观经济调控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 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 的各种方针措施的总称。
为通货紧缩,货币供给不足,物价总水平下降;
也可能存在货币需求较小,即Md<Ms的情况, 市场上表现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较多,物价 总水平上涨。
第9页,共25页。
从形式上看,货币均衡不过是货币领域内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平衡的一种货币流通 状态,但从实质上说,则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 一种反映。货币需求是由社会总供给决定的, 而货币供给则形成了社会总需求。
第17页,共25页。
三、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 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供给量,进而实现货币 政策最终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主要包括: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和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这里主要介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18页,共25页。
1.存款准备金政策
• 保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 性;
• 调节货币供应总量。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
• 对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是平等的
• 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调节力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较为猛烈, 有固定化的倾向。
•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会使商业银 行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引言货币供给是一个国家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关键影响。

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系统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的供给量决定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水平。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的货币供给口径。

货币供给的概念货币供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国或地区发行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广义货币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

货币供给的增加通常会引起通货膨胀,而货币供给的减少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因此,货币供给的稳定和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的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家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预期等等。

首先,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有直接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从而影响经济的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水平。

其次,经济增长对货币供给也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因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通货膨胀预期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时,他们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口径货币供给有不同的口径,主要包括狭义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供给。

狭义货币供给是指只计算流通中的货币,通常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

狭义货币供给是货币供给的较窄口径,主要用于短期货币政策的制定。

广义货币供给是指将其他金融资产(如存款证明、金融债券等)纳入计算范围的货币供给口径。

广义货币供给是货币供给的较广口径,主要用于长期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

货币供给的口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政策需求。

狭义货币供给更侧重于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流通性,而广义货币供给则更全面地考虑了金融资产的作用。

结论货币供给及其口径是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

货币供给的增加和减少对经济稳定和通货膨胀具有关键影响。

第五章 货币主义

第五章 货币主义

• 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实际上就是传统经 济学所说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 现在设想货币当局为了降低失业率而扩大货币发 行量,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的过度需求会对物 价和货币工资产生向上的压力。由于经历了一段 物价稳定时期,工人的预期通胀率为零,同时他 们也不掌握有关价格变动的信息,这意味着工人 会暂时陷入货币的幻觉,他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 加误认为实际工资的增加,因此提供更多的劳动。 而厂商并不存在货币幻觉,劳动的实际成本由于 价格上涨而下降会使厂商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 弗里德曼改写了货币理论和货币史,并复兴了 这样一种古老的传统:物价水平由流通的货币 数量决定。在短期内,只有当人们存在着“货 币的幻觉”时,货币数量才能成为影响实际产 出的干扰因素;从长期讲,一个经济的产出水 平是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的,货币所能改变的 只能是名义量,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 来看不起任何作用。他建议政府使用的唯一经 济杠杆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在上世纪50年代 时,这一观点没有被接受,但他却坚持了下来, 直至他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他预测到了“滞 胀”,这让他赢得了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弗里德曼把货币数量变动引起的名义收入的动态 调整过程按西方国家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表现为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英国 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统计资料说明,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 • 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纪 60年代的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正好说明这一点。 • 第三个阶段表现为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20世 纪70年代的统计资料表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出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增长的趋势。
• 货币主义者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 起重要作用,他们强调应在更广的资产范 围内从相对价格的角度去理解货币传导机 制,而不应只把资产界定为包括货币和债 券两种。弗里德曼认为,对追求效用最大 化的个人而言,全部财富在各种资产间的 分配情况,取决于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率。 • 在均衡状态下,财富将在各种资产之间这 样分配,以至它们的边际收益率相等。

《货币供给理论》课件

《货币供给理论》课件
02 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有反作用,经济增长会导致 货币供应增加。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供应过多会导致物价 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控制货币供应量是预防通 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增 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货币供给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01 货币供应稳定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稳定。 02 货币供应过快增长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
衰退时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03
货币供给理论的演变
古典货币供给理论
总结词
古典货币供给理论强调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认为货币供给应由国家控制,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
详细描述
古典货币供给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作为交换媒介的便利性,强调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 该理论主张货币供给应由国家控制,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货币政策与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 响
随着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对 传统货币供给理论提出了挑战,需要深入研 究绿色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
货币政策与绿色金融的协 同
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 研究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
,推动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基础货币的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反之则减少。基础货币是 货币供给的源头,对货币供给有直接影响。
基础货币的控制手段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 场操作等手段,来调控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
01 商业银行信贷定义
指银行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贷款,是银行利润的 主要来源之一。
货币政策操作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供给知识框架

货币供给知识框架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口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行为: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 货币供给量:是指银行系统在货币乘数增减作用下所供应的货币量,它研究银行系统向流通中供应了多少货币,指货币存量,非货币流量 货币供给 划分原则 流动性的强弱 与经济的相关性 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情况 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最活跃的货币)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狭义的货币存量,现实购买力,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存款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等(广义货币量,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未来通胀压力)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前提条件 部分准备金制度 转账结算 相关概念 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是银行进行信用扩张和创造存款的基础)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用转账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贷款 存款准备金:一、库存现金;二、在央行的存款,形成商业银行的资产,央行的负债 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 非法定存款准备金 库存现金在央行存款 存款货币的创造和削减过程 原始存款: 存款总额:D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现金漏损率:c 超额准备金率:e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乘数的计算 (派生倍数)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基础货币 概念: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指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

表示: =C+R 基础货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其中C 为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 R 为存款准备金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 基础货币的稳定性:无论是存款转化为现金,还是现金转化为存款,基础货币都不变 影响因素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量:票据贴现和放款 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量:发放财政贷款和购买政府债券 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量:买卖外汇和黄金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购买和出售政府债券 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浮款等 货币乘数 含义: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一元的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m 为货币乘数,表示货币供给 表示货币需求 C 现金 R 准备金 D 存款货币 影响:基础货币及其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者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推导 M1: M2: 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乘数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一、吞吐基础货币(公开市场操作);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定期存款外生性: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而是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货币当局能够有效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进程 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则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的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其变动,货币政策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货币供给PPT课件

货币供给PPT课件
第八章
货币供给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基础货币 存款创造原理及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基础货币
一、回顾:货币供给量及货币供给层次
1、货币供给量:P16 是指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 货币存量总额,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 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 分构成。
2、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 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 M2-M1=准货币
金比率为8%,试计算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

存款乘数:(100+400)÷100=5 ; 根据乘数公式:5=1/(7%+8%+ e) e=5%
第三节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一、基础货币及活期存款总额:P179

1、含义:也称强力货币,它是商业银行准备 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总和。
H RC
大叔,银行派生的 存款多了,钱就多 了…….! 银行啥时派存款? 俺们也排队领去
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法定准备金制度)P174

银行保留100%的准备金,无多余准备金用于贷款或投 资,也就不会有别的存款增加,所以就没有存款创造。 如果借款人以现金的形式将贷款全部从银行取走,并 于到期时现金归还,而不存入银行,不会有存款创造。
d 1 rd e k
rd e

(四)活期存款向非个人定期存款转化:新增的活期存 款向定期存款转化。 修正的存款乘数公式:
d 1 rd e k t rt
t :转化率,即非个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1 m1 H
1 k m1 —— M1货币乘数 k rd t rt e
比较: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 —— 关注基础货币与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1 k m1 k rd t rt e
存款乘数 —— 主要针对原始存款与存款货币的问题 原始存款仅仅是基础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存款货币也 仅仅是货币供给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209616.55
100%
总负债
第一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一、基本概念 二、基础货币变动的原因
1、外汇储备的变动 —— 外汇占款 2、政府的财政收支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 ——

发行通货,或向央行透支 —— 基础货币增加
增加税收 —— 基础货币不变
纳税时 基础货币减少
公 众
基础货币增加
政府用税收资金支付时
美国的M系列 ——
M3:M2加以下各项: (1)大额定期存款; (2)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等。 L:等于M3加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 据和银行承兑票据等。 Debt:指国内非金融部门在信用市场上未清偿的债务总量,包 括:各级政府的债务和私人非金融部门的债务。私人非金融 部门的债务由公司债券、抵押契约、消费信用、商业票据、 银行承兑票据等债务工具所构成。
M1模型
M1 = C + D B = H = C + R = C + (Rd + Rt + Re )
M1
M1 CD H H H C Rd Rt Re C 1 C 1 D D H H C Rd Rt Re C Rd T Rt Re D D D D D D D T D 1 k H k rd t rt e
1 d k rd t rt e
第二节
二、M1模型 三、M2模型
货币供给理论
一、简单乘数的货币供给理论
M2模型
M2 = C + D + T + X B = H = C + R = C + (Rd + Rt + Rx + Re )
M2
M2 C DT X H H H C Rd Rt Rx Re C 1 T X 1 C T X D D D D D D H H C Rd Rt Rx Re C Rd T Rt X Rx Re D D D D D D D D T D X D 1 k t x H k rd t rt x rx e
单位:亿元人民币
负 债 金额
125446.91 38285.28 87161.62 87038.56 123.06 580.93
产 金额
165100.00 152156.59 337.24 12606.17 16195.99 16195.99
比重
78.76% 72.59% 0.16% 6.01% 7.73% 7.73% 储备货币
4.00%
5.65% 0.02% 3.84%
发行债券
国外负债 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
42238.11
771.49 17099.31 219.75
20.15%
0.37% 8.16% 0.10%
其他负债
总资产 209616.55 100% 总负债
23260.04
209616.55
11.10%
100%
总资产 = 国外资产 + 对政府债权 + 对金融机构债权 + 其他资产 总负债 = 基础货币 + 发行债券 + 国外负债 + 政府存款 + 自有资金及其他负债
项目
比重
59.85% 18.26% 41.58% 41.52% 0.06% 0.28% 20.15% 0.37% 8.16% 0.10% 11.10% 100%
货币发行 金融性公司存款 其他存款性公司 其他金融性公司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发行债券 国外负债 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总资产
第一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一、基本概念 二、基础货币变动的原因 三、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1、我国的M系列 2、美国的M系列 3、IMF的M系列
IMF的M系列 ——

通货(currency): 流通中的现金 货币(money): 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相当于通常所说的M1 准货币(quasi money):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总资产 = 总负债
总资产 = 国外资产 + 对政府债权 + 对金融机构债权 + 其他资产 总负债 = 基础货币 + 发行债券 + 国外负债 + 政府存款 + 自有资金及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 = ( 国外资产 – 国外负债 ) + ( 对政府债权 – 政府存款 ) + ( 对金融机构债权 – 发行债券 ) + ( 其他资产 – 自有资金及其他负债 ) = 国外净资产 + 对政府净债权 + 对金融机构净债权 + 其他净资产
第五章 货 币 供 给
判 断 题
1、美国的中央银行是国有的。( ) 2、中国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都是在二级 市场进行的。( ) 3、纸币流通仅仅出现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 )

4.中央银行的资金运用创造了其资金来 源,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决定了其资 金运用。( ) 5.中央银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管 理部门,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吸收法 定存款准备金。( )

第一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一、基本概念
1、货币当局
货币当局:有权发行通货的国家机构
第一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一、基本概念
1、货币当局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base money)
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是形成整
个货币供给的基础部分,它的运用能创造出数倍
于其自身量的存款货币,因此也被称为高能货币 或强力货币(high-powered money)。 从本质上讲,基础货币是货币当局的净负债。
10000
8189 6099
5000
4033 1399 1450 1547 1656 1 0 5 0 736 2122 2864
212
0
516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诸如收入、储蓄、
投资、消费等实际变量,而不是货币当局的操

外生性: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即货币供给是
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而不是由诸如
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决定
第二节
二、M1模型 三、M2模型
货币供给理论
一、简单乘数的货币供给理论
四、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
(2009年2月)
资 项目
国外资产 外汇 货币黄金 其他国外资产 对政府债权 其中:中央政府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其他资产
单位:亿元人民币
负 债 金额
125446.91 38285.28 87161.62 87038.56 123.06 580.93 42238.11 771.49 17099.31 219.75 23260.04 209616.55
中央银行
国债回购
基础货币变动
公 众
基础货币增加 政府用国债资金支付时
政 府
债务的货币化
第一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一、基本概念 二、基础货币变动的原因
1、外汇储备的变动 —— 外汇占款 2、政府的财政收支 —— 影响有限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 公开市场业务
4、其他因素 —— 在途资金
1、含义 2、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
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 —— 外生变量论
M=C+D, H=C+R
D (C D) D (1 D ) M CD CR C R H CR D (C R) D D CR R C
D (1 D ) C H M R DD R C
货币供给量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法定准备率政策 —— 只影响基础货币结构,不影响数量
降低再贴现率 —— 基础货币增加 提高再贴现率 —— 基础货币减少


被动 ↓
影响有限
再贴现率政策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公开市场业务
发行央行债券 —— 冲销外汇占款 回购政府债券 —— 调节基础货币
购买国债时 基础货币减少
项目
货币发行 金融性公司存款 其他存款性公司 其他金融性公司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比重
59.85% 18.26% 41.58% 41.52% 0.06% 0.28%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其他资产
8384.18
11852.74 44.12 8039.51
第一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一、基本概念 二、基础货币变动的原因
1、外汇储备的变动 —— 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是央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 的本国货币 ,央行所收购的外汇资产就形成了 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
中国外汇储备
25000
亿美元 22726
20000
19460
15282
15000
106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