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第二章(1)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

基础知识第二章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系统在地理上是分散的B.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系统是能够独立运行的C.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和通讯设备连接D.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硬件系统,无需安装软件【本题答案:】 A B C D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B.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和传输链路组成C.资源子网包括网络的数据处理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D.本地访问要经过通信子网,网络访问不必经过通信子网【本题答案:】 A B C D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是________。

A.调用远端打印机B.调阅远端数据库C.发送电子邮件D.调用其他计算机应用软件【本题答案:】 A B C D以下选项中,属于广域网的是________。

A.宿舍网B.国家网C.校园网D.楼宇网【本题答案:】 A B C D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B.网络协议主要由语言、语法、载体三要素构成C.网络协议属于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D.网络协议是网络软件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答案:】 A B C D下列关于网络分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在应用层上进行实通信B.网络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层C.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是该层使用的协议D.同一计算机的不同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称为接口【本题答案:】 A B C DOSI参考模型根据网络通信的功能要求,把通信过程分为________层。

A.4 B.5 C.6 D.7【本题答案:】 A B C D以下选项中,不属于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是________。

A.物理层B.网络接口层C.数据链路层D.网络层【本题答案:】 A B C D下列OSI参考模型分层中,最高的是________。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 windows 操作系统习题一1.填空题(1)要安装或删除一个应用程序,一定翻开 ______________窗口,而后使用此中的增添 /删除程序功能。

( 2)在 Windows 7 中,系统提供了常用的多种汉字输入法,他们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和郑码输入法。

(3)文件具有四种属性设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开始” 菜单的“搜寻程序和文件” 框中输入“CMD ”命令,能够切换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

( 5)在 Windows 7界面的每个窗口的右上角都有几个按钮,一个是“”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按钮,一个是“”表示 _________________按钮,另一个是“”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按钮。

( 6)在 Windows7 中,任务栏系统默认安装于屏幕底部,它还能够处于屏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Windows 7 供给了软键盘功能,以方便用户输入各样特别符号。

要在屏幕上弹出软件盘,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相应的软键盘。

(8)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恢复被误删的文件或文件夹。

(9)使用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课件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课件
• 上述按不同标准对操作系统的分类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分类图表示。
§2.1.1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 操作系统种类繁多,但其基本目的只有一个:为不同应用目的的用户 提供不同形式和不同效率的资源管理。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往往是将
• 上述多种类型操作系统的功能集成为一体,以提高操作系统的功能和 应用范围。例如在Windows NT、Unix及Linux等操作系统中,就融合了 批处理、实时、网络等操作技术和功能。 •
§2.1.1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 1. 什么是操作系统 • 计算机系统是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的,为了使安装在 计算机的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 ,就必须有一个软件对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资源进行统 一管理和调度,这个软件就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 •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全 部软件和硬件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一组程序,是运 行在硬件上的第一层系统软件,其他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的 支持下才能运行。它是软件系统的核心。因此,操作系统是 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 下图为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与用户关系图,它表示了操作系 统在其中的位置。
• (3)网络功能及安全功能强大 • 内置了TCP/IP协议和拨号上网软件,用户只需进行一些简单的设置就 能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内置了Internet连接防火墙,可以有效 地防止黑客入侵,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 Windows XP对局域网的支持也很出色,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Windows XP中实现资源共享。 • (4)多媒体功能 • 媒体播放器与Windows XP融为一体,支持音频、视频的编辑及播放工 作,可以支持高级的显卡、声卡。用户可以轻松地播放最流行的音乐 或观看影片,也可以用麦克风和摄像头进行网上的语音或视频聊天。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 第2章 Windows操作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  第2章 Windows操作系统

14
实验2-2 Windows XP资源 管理器的应用
四、练习实验 1.在E:盘上建立文件夹,名为“计算机基础”。 2.查找“sunset.jpg”所在位置,并将其复制到 “计算机基础”文件夹中。 3.将“计算机基础”文件夹中的“sunset.jpg”改 名为“我的图片.jpg”。 4.在桌面上为“我的图片.jpg”创建快捷方式,并尝 试用新建立的快捷方式打开该文件。 5.查看“我的图片.jpg”文件的信息,包括文件的大 小、文件的名称(包括文件主名和扩展名)、文件建 立与修改日期等。 6.在E:盘中,分别以连续成组、非连续、反向和全 选方式选择文件或文件夹。
2
实验2-1 Windows XP基本操作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1)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窗口的组成。 窗口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工作 区域及滚动条等几部分组成。 (2)练习下列窗口操作操作: ①移动窗口。 ②适当调整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利用滚动 条来改变窗口显示的内容。 ③先将窗口最小化,然后再将窗口复原。 ④先将窗口最大化,然后再将窗口复原。 ⑤关闭窗口。
实验2-1 Windows XP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 2.熟悉Windows XP的桌面布局。 3.了解对话框中的常见组成元素。 4.熟悉窗口的基本操作。 5.熟悉菜单的使用。
1
实验2-1 Windows XP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Windows XP,熟悉桌面、对话框的组成, 学会对桌面的图标和对话框等进行操作。 (1)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 XP。观察桌面 的组成,认识应用程序和图标。 ①查看任务栏的属性。 ②改变任务栏及各区域大小。 ③熟悉桌面常用的图标。 ④熟悉“开始”菜单的使用。 (2)熟悉对话框的组成要素,了解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
打开资源管理器的三种方法: 1、Win+E 2、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 “Windows资源管理器”。 3、右击“开始”,选择“打开Windows资源管 理器”命令
使用库管理文件
新建库:1.单击“库”
2.单击“新建库” 或者右击选择“新建”再选 择“库”
3.输入库的名称并

确认。
重命名
编辑 复制
选择目
快捷键法:选定文件

Ctrl+V
Ctrl+C 选择目标位
拖动法:选定文件 按下Ctrl键并拖动文件到 目标位置(异盘复制可直接拖动)
移动与复制文件文件夹
移动
菜单法:选定文件 标位置 粘贴
编辑 剪切
选择目
快捷键法:选定文件

Ctrl+V
Ctrl+X 选择目标位
拖动法:选定文件 拖动文件到目标位置(异 盘拖动要按住Shift键)
.pdf .exe .com .mp3 .avi .smi等
文件类型 文本文件、日志文件
Word文件
Excel文件 PowerPoint文件
压缩文件,需解压缩才能 阅读
图片文件
PDF文件 .exe可执行命令文 件,.com系统命令文件 视频、音频文件
使用资源管理器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7操作系统组织 和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重要工具,它显示计 算机中所有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的层次 结构。
Windows7操作系统
目录
壹 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管理文件

管理与应用Windows7

维护系统和使用常用工具软件

中文输入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 计算机信息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  计算机信息基础
教学进度
2.3 信息表示与编码
补码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所谓“模”,是指一个系统的量程,或者说一 个系统所能表示的最大的数(比如,钟的最大数 为 12 ,但 12 被溢出变为 0) 。按模运算是指运算 结果超过模时,模丢失。当模为整数时,按模 运算也可理解成除以模求余数的过程。常用符 号“mod”表示按模运算,如:18 mod 12=6 mod 12,即:18和6都是指向6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十进制
位权相加法:各位数码乘位权,再相加。
八进制 十进制 (113.5231)8 = 1×82 + 1×81 + 3×80 + 5×8-1 + 2×8-2+3×8-3+1×8-4
= 64 + 8 + 3 + 0.625 + 0.03125+0.005859375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10
教学进度
常 用 数 制 的 对 应 关 系
2.1 计算机所使用的数制
2.1.2 二进制的运算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
加: 0+0=0 0+1=1 1+0=1 1+1=10
本位为0, 向高位进位1
例:对于模为28=256时,[-5]补=[-5]反后再在最后一位 加1=[11111011]2=25110,180-5=180+ [-5]补 =180+251=256+175=175(256溢出了,因为模是256)
教学进度
2.3 信息表示与编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是(A)。

A.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B. 主机和外部设备C.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D.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的主机是指(B)。

A. CPU和硬盘B. CPU和内存C. CPU、内存和硬盘D. CPU、内存与CD-ROM3. 控制器的功能是(C)。

A.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硬件工作B.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软件工作C.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硬件和软件工作D. 控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4.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C)运算。

A. 算术B. 逻辑C. 算术和逻辑D. 数值5. 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D)。

A. 内存储器B. 输入输出设备C. 硬盘D. CPU6. 下列关于CPU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B. CPU能直接与内存储器交换数据C. CPU主要组成部分是存储器和控制器D. CPU主要用来执行算术运算7. 在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连续的编号,此编号称为(D)。

A. 位置号B. 房号C. 门牌号D. 地址8. 1GB的准确值是(C)。

A. 1024 ×1024 BytesB. 1024 KBC. 1024 MBD. 1000 ×1000 KB9. 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P4 2.4G"字样,其中数字"2.4G"表示(A)。

A. 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是2.4 GHzB. 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2.4 GIPSC. 处理器是Pentium4第2.4代D. 处理器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速率是2.4GB/S10. 一般情况下,外存中存放的数据在断电后(B)丢失。

A. 完全B. 不会C. 少量D. 多数11. 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执行的语言是(B)。

A. 汇编语言B. 机器语言C. 高级程序语言D. C++语言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电视频道的带宽是6MHz,假定没有热噪声,如果数字信号取4种离散值,那么可获得的最大数据率是C。

A.6Mbit/s B.12Mbit/s C.24Mbit/s D.48Mbit/s2.如果一个码元所载的信息是两位,则一码元可以表示的状态为B。

A.2个B.4个C.8个D.16个3.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是C。

A.模拟信号的放大B.数字信号的整形C.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D.数字信号的编码4.基带系统是使用C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B.多信道模拟信号C.数字信号D.多路数字信号5.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数字信道,其数据传输速率为波特率的C。

A.2倍B.4倍C.1/2倍D.1倍6.PCM是A的编码。

A.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B.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C.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D.模拟数据传输模拟数据7.在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中,A编码技术受噪声影响最大。

A.ASK B.FSK C.PSK D.QAM 8.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9.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B。

A.30% B.70% C.80% D.20% 10.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场合,适合的技术是A。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无11.将物理信道总频带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就是 D 。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空分多路复用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D.频分多路复用12.在下列传输介质中, C 传输介质的抗电磁干扰性最好。

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缆D.无线介质13.在电缆中屏蔽的好处是B。

(1)减少信号衰减(2)减少电磁干扰辐射和对外界干扰的灵敏度(3)减少物理损坏(4)减少电磁的阻抗A.仅(1)B.仅(2)C.(1),(2)D.(2),(4)14.下列传输介质中,保密性最好的是 C 。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作业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作业答案

第二章作业答案一单选题(错一题,扣1分)1.通常所说的CPU包括(C)。

A.运算器B.控制器C.运算器和控制器D.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2.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比外存储器(B)。

A.更便宜B.存储速度快C.存储容量大D.虽贵但能存储更多信息3.外部设备是指(D)。

A.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B.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主存储器C.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D.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辅助存储器4.计算机工作时,内存储器用来存储(B)。

A.程序和指令B.程序与数据C.数据和信号D.ASCII码和汉字编码5.CPU中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是(C)。

A.算术逻辑单元B.存储器C.寄存器D.控制器6.MIPS常用来描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其含义是(A)。

A.每秒钟执行百万条指令B.每分钟执行百万条指令C.每秒钟处理百万个字符D.每分钟处理百万个字符7.断电后,将丢失信息的是(A)。

A.RAMB.ROMC.磁盘D.光盘8.为了解决CPU与主存的速度匹配问题,可采用(B)。

A.磁盘存储器B.高速缓冲存储器C.通用寄存器D.光盘存储器9.磁盘上的“0”磁道是指磁盘上的(A)。

A.最外道B.最内道C.索引孔所在道D.中间指定道10.若彩色显示器的颜色为256种,则每个像素的显示数据位数至少是(A)。

A.8位B.16位C.24位D.32位11.由于磁盘上内圈磁道比外圈磁道短,因此(B)。

A.内圈磁道存储的信息比外圈磁道少B.无论哪条磁道存储的信息量均相同,但各磁道的存储密度不同C.内圈磁道的扇区少使得它存储的信息比外圈磁道少D.各磁道扇区数相同,但内圈磁道上每扇区存储的记录信息少12.激光打印机的打印原理是(B)。

A.激光直接打在纸上B.利用静电转印C.激光控制墨粉的运动方向D.激光照射样稿13.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B)。

A.提高了CPU访问外设的速度B.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易于系统扩展C.提高了系统成本D.使信号线的数量增加14.准确的说,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是由(C)组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组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组成

运算器
算术逻辑单元 ALU
五大部件之二——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 用于控制计算机操作
控制器 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经过分析指令,产 生各种控制信号,从而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 地、自动地执行程序。
五大部件之三——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
.主存 .内存
.辅存 .外存
存储器的操作方式——读和写
LED显示器与LCD显示器区别 在电压驱动下LED是自己发光(俗称放光二级管);在电压驱动下LCD 可以变色但是不发光,我们看到LCD发的光其实是LCD模组的背光灯发
的光。 LED显示器与LCD显示器相比,LED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
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用户程序或文档
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运算器
中央处理器(CPU)
主机
控制器 寄存器
内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
硬件
只读存储器(ROM)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外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其他——网卡、调制解调器、声卡、显卡等
2.1.2 信息存储原理
磁盘容量
=柱面数(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 盘面数× 扇区数×每 扇区字节数(512B) 目前常见硬盘容量在160G-2TB之间
硬盘的选购
1. 转速 目前台式机硬盘转速依然为7200转。 主流笔记本的转速正在由5400转过渡到7200转,性能提升明显 2. 单碟容量 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 。 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稳定性越好。 3.平均寻道时间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 输入设备B. 输出设备C. 控制单元D. 操作系统答案:D2.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是?A. 打印机B. 显示器C. 内存条D. 键盘答案:C3. 计算机的硬件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控制器B. 高速缓存C. 主板D. 操作系统答案:A、C第二节:判断题1. 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答案:正确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答案:正确3. 容量大、速度快、价格低廉的随机存储器(RAM)通常用作计算机的主存储器。

答案:正确第三节:填空题1. 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单位是______。

答案:字节2. 计算机中用于存储、传输和处理数据的组织形式是______。

答案:二进制3. 主板上的______是计算机的中枢和控制中心。

答案:芯片组第四节:简答题1. 请简述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工作原理。

答案: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工作原理是通过存储程序来实现的。

计算机首先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和数据,然后将其传送到运算器进行运算,最后将结果存储回存储器或输出到外部设备。

这种体系结构的计算机具有程序可存储、指令流水处理等特点。

2. 请简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有哪些以及其作用。

答案: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用户。

3. 请简述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计算机存储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与CPU直接交互的存储器,通常由随机存储器(RAM)组成,具有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等特点。

辅助存储器是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的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等,具有容量大、价格低廉等特点。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将下列各⼆进制教转换为⼗进制教。

①110l0B ②l10100B ③l01010llB ④ll1llB答:①11010B=26 ②110100B=52 ③10101011B=171 ④11lllB=312.2 将第2.1题中各⼆进制教转换为⼗六进制教。

答:①110l0B=lAH ②110100B=34H ③l01010llB=ABH ④ll1llB=lFH2.3 将下列各教转换为⼗六进制教。

129D 253D 0l0000llBCD 0010100lBCD答:129D=81H 253D=FDH 0l0000llBCD=2BH 00101001BCD=1DH2.4 什么叫原吗、反吗及补吗?答:计算机中的带符号数有三种表⽰法,即:原码、反码和补码。

正数的符号位⽤0表⽰,负数的符号位⽤1表⽰。

这种表⽰法称为原码。

反码可由原码得到::如果是正数,则其反码和原码相同;如果是负数,则其反码除符号为1外,其他各数位凡是1转换为0,凡是0转换为1。

这种表⽰法称为反码。

补码可由反码得到:如果是正数,则其补码和反码相同;如果是负数,则其补码为反码加1。

这种表⽰法称为补码。

2.5 ⼰知原码如下,写出其补码和反码(其最⾼位为符号位)。

①[X]原=01011001 ③[X]原=11011011②[X]原=00111110 ④[X]原=11111100答:①[X]反=01011001③[X]反=10100100②[X]反=00111110 ④[X]反= 10000011①[X]补=01011001 ③[X]补=10100101②[X]补=00111110 ④[X]补= 100001002.6 当微机把下列数看成⽆符号教时,它们相应的⼗进制教为多少?若把它们看成是补吗,最⾼位为符号往,那么它们相应的⼗进制数是多少?①10001110 ②10110000 ③00010001 ④0l110101答:把①~④的数看成⽆符号数时,它们相应的⼗进制数如下:①10001110=142 ②10110000=176 ③00010001=17 ④01110101=117若把它们看成是补码,最⾼位为符号位,那么它们相应的⼗进制数如下:①10001110= -114 ②10110000=--80 ③00010001=17 ④01110101=1172.7 触发器、寄存器及存储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触发器是计算机记忆装置的基本单元。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2章 简明教程(补充硬件部分)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2章 简明教程(补充硬件部分)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 2.4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
1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硬件
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CPU 主机
内存
运算器 控制器 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7
常用高级语言
Fortran语言 1954年推出,适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COBOL语言 是面向商业的通用语言,1959年推出,主要用于数 据处理,随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迅速发展,很少使用。 Pascal语言 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1968年推出,适用于教学、科 学计算、数据处理和系统软件等开发,目前已被C语言取代. C与C++语言 1972年推出C语言,1983年加入面向对象的概念, 改名为C++。语言简练、功能强,适用面广。 BASIC语言 初学者语言,1964年推出;1991年微软推出可视化的 、基于对象的VisualBasic开发环境,发展到现在的开 发环境,则是完全面向对象、功能更强大。 Java语言 一种新型的跨平台的面向对象设计语言,1995年推出, 适用于网络应用 .
18
语言处理程序
在所有的程序设计语言中,除了用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能够
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外,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
序都必须经过一个翻译过程才能转换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机 器语言程序,实现这个翻译过程的工具是语言处理程序,即
翻译程序。用非机器语言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通过翻译程
序翻译后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翻译程序也称为编译器。针 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的程序,有各自的翻译程序, 互相不通用。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

计算机导论
第2章 图灵机模型及数据编码
2.2 图灵机
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的10年前即 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发表了题为“论可计算
数 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On Computer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ntscheidungs problem﹚的学术论文,奠定了学术界公认的现代 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基础。 1、希尔伯特纲领
根据图灵的研究,直观地说,所谓计算就是计 算者﹙人或机器﹚对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纸带上 的一串0和1执行指令,一步一步地改变纸带上的0或 1,经过有限步骤,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 号串的变换过程。图灵用形式化方法成功表述可计
计算机导论
第2章 图灵机模型及数据编码
算这一过程的本质。图灵的研究成果是哥德尔 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该成果不仅再次表明了 某些数学问题是不能用任何机械过程来解决的思 想,而且还深刻揭示可计算所具有的“能行过程” 的本质特征。
过程是能行的﹙能够具体表现在一个算法中﹚,当 且仅当它能够被一台图灵机实现。
图灵机等计算模型均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理论 上的能行性隐含着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而实际实现 中的能行性还包含时间与空间的有效性。
第2章 图灵机模型及数据编码
计算机导论
3、图灵机 计算机是使用相应的程序来完成任何设定好的任务。
图灵机是一种思想模型, 它由三部分组成: 一个控制器,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 带子和一个在带子上左右移动的读 写头。
图灵机的功能是完成对输入信息进行变换得 到输出信息的计算。
计算机导论
第2章 图灵机模型及数据编码
机器从给定带子上的某起始点出发,其动作完 全由其初始状态及机内五元组来决定。就某种意义 而言,一个机器其实就是它作用于纸带上的五元组 集。一个机器计算的结果是从机器停止时带子上的 信息得到的。 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刘宝忠 谢芳主编) 第二章(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刘宝忠 谢芳主编) 第二章(答案)

习题二一、单选题计算机硬件组成:1.计算机的主机包括( B )。

A.运算器和控制器B.CPU和内存储器C.CPU和UPS D.UPS和内存储器2.一般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五大部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五部分的是( B )。

A.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B.软件C.运算器D.控制器3.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 A )。

A.中央处理器 B.运算器 C.控制器 D.主机计算机性能:4.计算机性能主要取决于( D )。

A.磁盘容量、显示器及打印机的分辨率B.配置的语言、操作系统、外部设备C.操作系统、机器的价格、机器的型号D.字长、运算速度、存储容量5.下列诸因素中,对微型计算机工作影响最小的是( B )。

A.尘土B.噪声C.温度D.湿度CPU:6.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C ) 。

A.RAM和ROM B.输入输出设备C.CPU D)主板7.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位是( B )。

A.主板B.CPU C.内存储器D.I/O设备8.奔腾(Pentium)是( C )公司生产的一种CPU的型号。

A.IBM B.Microsoft C.Intel D.AMD 9.PentiumⅢ500微型计算机,其CPU的时钟频率是( B )。

A. 500KHz B.500MHz C.250KHz D.250MHz存储器:10.下列关于存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CPU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也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B.CPU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C.CPU只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D.CPU既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也不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11.已知内存条的容量为16MB,则其对应的地址寄存器最少应有( C )。

A.8位B.16位C.24位D.36位进制转换:12.下列关于主存性能指标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二章 操作系统 第一讲

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二章  操作系统  第一讲
2.关闭对话框
8、什么是资源管理器?
资源管理器是用来管理软盘、硬盘及光盘中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的应用程序,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删除、复制、更名等操作。
9、文件和文件夹是怎样命名的?
文件名一般由文件名称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由有个小点隔开,如调档函.txt,调档函是文件名称,txt为扩展名,扩展名表示文件的类型。
3、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
4、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5、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法
6、五笔助记词及五笔字型输入的特点
Ⅲ、讲授新课:72分钟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系统最重要、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的程序集合,其它软件都在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支持下运行。
教案、教科书
教学方法
讲述法




Ⅰ、课堂组织:3分钟
点名、填写教课有关资料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第一章所讲的重要知识,提问同学们。
1、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
2、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对计算机提出了改进理论,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2、பைடு நூலகம்标有几种操作方法?
鼠标左键单击鼠标拖动鼠标左键双击鼠标右键单击
3、任务栏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1)任务栏的移动,将鼠标指向任务栏的空白处,拖动鼠标移至目标位置时,松开左键完成移动。
2)改变任务栏的尺寸,将鼠标移到任务栏和桌面交界边缘上,此时鼠标变成双箭头形状,拖动鼠标即可改变任务栏的宽度。
3)任务栏的快捷菜单,在任务栏空白处单击右键,显示快捷菜单,锁定任务栏,任务管理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1、协议的语义(做什么)问题 语义:语义是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 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要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例如 对于报文,它由什么部分组成,哪些部分用于控制数据,哪些 部分是真正的通信内容。这就是协议的语义问题。 2、协议的语法(如何做)问题 语法:协议的语法定义了通信双方的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 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 3、协议的时序(什么时候做)问题
Internet上的每台主机(Host)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IP协议就是使用这个地址在主机之间传递信息,这是 Internet 能够运行的基础。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分 为4段,每段8位,用十进制数字表示,每段数字范围为 0~255,段与段之间用句点隔开。例如159.226.1.1。 IP地址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 主机地址。IP地址分为A、B、C、D、E5类。常用的是 IP A B C D E5 B和C两类。ip地址就像是我们的家庭住址一样,如果 你要写信给一个人,你就要知道他(她)的地址,这样 邮递员才能把信送到,计算机发送信息是就好比是邮递 员,它必须知道唯一的“家庭地址”才能不至于把信送 错人家。只不过我们的地址使用文字来表示的,计算机 的地址用十进制数字表示。
一是国际域名(international top-level domainnames,简称iTDs),也叫国际顶级域名。这也是使 用最早也最广泛的域名。例如表示工商企业的 .com, 表示网络提供商的.net,表示非盈利组织的.org等。 二是国内域名,又称为国内顶级域名(national toplevel domainnames,简称nTLDs),即按照国家的 不同分配不同后缀,这些域名即为该国的国内顶级域名。 目前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按照ISO3166国家代码分 配了顶级域名,例如中国是cn,美国是us,日本是jp 等。详细见下文。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
北方工业大学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虽然TCP/IP协议不是 虽然 协议不是OSI标准 , 但它们是目前 标准, 协议不是 标准 最流行的商业化的协议, 最流行的商业化的协议 , 并被公认为当前的工业标 准或“事实上的标准” 协议出现后, 准或 “ 事实上的标准 ” 。 在 TCP/IP协议出现后 , 协议出现后 出现了TCP/IP参考模型 。 1974年 , Kahn定义 参考模型。 出现了 参考模型 年 定义 了最早的TCP/IP参考模型。1985年,Leiner等 参考模型。 了最早的 参考模型 年 等 人进一步对它开展了研究。 1988年 , Clark在参 人进一步对它开展了研究 。 年 在参 考模型出现后对其设计思想进行了讨论。 考模型出现后对其设计思想进行了讨论。
在B类地址中规定前2个8位组为网络部分,后2个8位组 为主机部分,即:B类地址 =网+网+主+主。B类地 址中作为木引导位的前2个比特必须是10,因此它的网 络部分的范围就是10000000.0 0000000~ 10111111.11111111,其中第1个8位组换算成十进 制就是128~191。B类地址的有效网络范围就是网络 部分中后14个比特位的组合,为2^14个。每个B类地 14 2^14 B 址拥有的最大主机数为2^16-2。B类地址适用于在中 等规型,可以查到DNS记录的 生存时间还可以指定使用那个DNS服务器进行解释。在 已安装TCP/IP协议的电脑上面均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主要用来诊断域名系统 (DNS) 基础结构的信息。
域名(Domain Name),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 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域名 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 理位置)。Internet地址中的一项,如假设的一个地址 与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的一串容易记忆的字符, 由若干个从a到z的26个拉丁字母及0到9的10个阿拉伯 数字及“-”、“.”符号构成并按一定的层次和逻辑排列。 -” .” 目前也有一些国家在开发其他语言的域名,如中文域名。 域名不仅便于记忆,而且即使在IP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 下,通过改变解析对应关系,域名仍可保持不变。
TCP/IP层次 层次
在如何用分层模型来描述TCP/IP的问题上争论很多,但共同的观 点是TCP/IP的层次数比OSI参考模型的7层要少。TCP/IP参考模 型可以分为以下4个层次: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互联层(Internet Layer)。 主机网络层(Host-to-Network Layer)。
Netstat
大家上网的时候,为了自身计算机的安全,很想知道此 刻谁和自己的电脑连接着。上一节中,通过分析 TCP/IP协议栈,我们可以得知在传输层,由TCP和 UDP两种协议负责数据包的传送的。通过查看TCP和 UDP的连接状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和我们的计 算机正在连接着,以及所连接的端口号是什么。这个操 作就是通过Netstat命令来实现的。 Netstat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互连的节点组成的,网络中的节点 之间进行通信时,每个节点都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 的规则。一个协议就是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这些 规则明确地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这些为网 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正是由于有了网络协议,在网络中各种大小不同、结构 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处理能力不同、厂家不同的系统 才能够连接起来,互相通信,实现资源共享。从这个意 义上讲,“协议”是网络的本质。
OSI 参考模型
从历史上来看,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很大作 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CCITT)与国际标准化 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CCITT与ISO的工作领域是不同的,CCITT主 要是从通信的角度考虑一些标准的制定,而ISO则关心 ISO 信息的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通信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于是, 通信与信息处理就都成为CCITT与ISO共同关心的领域。
Netstat 是DOS命令,是一个监控TCP/IP网络的非常有 用的工具,它可以显示路由表、实际的网络连接以及每 一个网络接口设备的状态信息.Netstat用于显示与IP、 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 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如果你的计算机有时候 接收到的数据报导致出错数据或故障,你不必感到奇怪, TCP/IP可以容许这些类型的错误,并能够自动重发数 TCP/IP 据报。但如果累计的出错情况数目占到所接收的IP数据 报相当大的百分比,或者它的数目正迅速增加,那么你 就应该使用Netstat查一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了。
在网络层使用一种具有层次结构的逻辑地址来标识一 个主机,这个地址被称作IP地址。下面将详细讲解IP 地址(此处以IPv4为主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功能。 IP地址是一个网络编码,它既可以是一个主机(服务器、 客户机)的地址,也可以是 路由器一个接口的地址。 也就是说IP地址确定的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如果一 个路由器接 口要进行IP路径查找,该接口必须配置 IP地址。 IP地址有32位(32bit),由4个8位的二进制数组成, 每8位之间用圆点隔开。由于二进制不便于记忆及可读 性较差,所以通常都把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表示, 其取值范围 为O~255,计算机会自动进行二者之 间的转换。因此一个IP地址通常用4个点分开的十进制 数来表示。
因此A类地址的有效网络范围为1~126。全世界只有 126个A类网络,每个A类网络可以拥有的主机数就是后 面24个比特位的组合,为2^24个。主机部分也不能全 为0或全为1,全0代表的是网络ID,全1代表的是本子 网的广播地址,因此每个A类网络拥有的最大主机数为 2^24-2 (公式为2^n-2,n为IP地址中主机部分的比 特数)。A类地址适用于在大型网络中使用。 ) A
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该字段用于表示数据 报的源地址,32个比特。这是一个网络地址,指的是发 送该数据报的设备的网络地址。 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该字段用于 表示数据报的目的地址,32个比特。这也是一个网络地 址,但指的是接收节点的网络地址。
组织域名(oranization domains) 我国的域名体系也遵照国际惯例,包括类别域名和行政 区域名两套。类别域名是指前面的六个域名,分别依照 申请机构的性质依次分为: com ---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工、商、 金融等企业 edu ---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教育机构 gov --- Governmental entities政府部门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网络部分(netID)和主机部分 (hostID)。网络部分用于标识不同的网络,主机部分用 于标识在一个网络中特定的主机。
IP地址的网络部分由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nternet地址分配机构)统一分 配,以保证IP地址的唯一性。为了便于分配和管理, IANA将IP地址分为A、B、C、D、E共5类,每个类别 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都有相应的规则(如图9.2所示)。 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最多的IP地址是A、B、C这3类, IANA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为其分配A、B、C类网络地 IANA A B C 址,具体主机的IP地址由得到某一网络地址的机构或组 织自行决定如何分配。
IP数据报 数据报
版本(Version):该字段包含的是IP的版本号,4个比特。目前IP 的版本为4(即IPv4)。该版本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现在无 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中使用的都是IPv4。目前IPv4所面 临的最大问题就是IP地址空间不足。即将使用的IPv6是IP的下一 个版本,能解决IP地址缺乏的问题。 总长度(Total Length):该字段用以指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 16个比特。最长为65535个字节,包括报头和数据。 TTL (Time to live):该字段用于表示IP数据报的生命周期,8个 比特。该字段包含的信息可以防止一个数据报在网络中无限循环地 转发下去。TTL值的意义是一个数据报在被抛弃前在网络中可以经 历的最大周转时间。该数据报经过的每一个路由器都会检查该字段 中的值,当TTL的值为0时,该数据报将被丢弃。TTL还可对应一 个数据报通过路由器的数目。一个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 将减去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