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郊野公园构建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郊野公园构建策略
作者:韩叶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
21世纪以来,我国大中型城市掀起了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热潮,以此保护城市的生态资源免受城市开发建设的侵蚀,阻止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

其中深圳塘朗山,北京绿堤公园、上海滨江郊野公园等一批建成的郊野公园广受市民好评,成为国内郊野公园建设的成功实践。

2 郊野公园的构建策略的探讨
2.1 选址多样化
郊野公园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占地面积才能起到有效的生态保护作用。

面积是决定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生境结构和生境隔离状况也有重要影响。

英国郊野公园要求面积至少在10hm2,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可供郊野公园建设的地块主要为以下用地类型:城市现有防护林、城市外高速路防护林带城郊农业用地、城郊森林。

以上四种类型的土地之外,具备优美的自然风景资源、具有美学感染力的的地区,均可以作为选址地来建设郊野公园。

此外,开发不仅局限于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地区,可以利用郊区的废弃恢复用地、垃圾填埋场,对其采用生态恢复的方法加以绿化,不仅可以减少废弃地所产生的污染源,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

2.2 生物多样性
郊野公园建设应尊重自然环境条件,结合项目现状,以原有地形地貌、林木植被为基础,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

应在植物种植规划前进行现场苗木普查,研究当地的植被特色,这样一来能保存当地植物的遗传基因,同时可以减少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

在原有植被基础上种植合理的密度和规格。

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林相、林木色彩搭配以及林下公共活动空间,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形成景观的多样性。

2.3 环保节能性
郊野公园的建设过程应强化环保意识,公园建设中的建筑和设施都尽量以当地自然材料为主,尽量防止对资源的破坏,建成后的公园应积极地给游客们传达出环保的意识,回归自然的环境。

香港在建设郊野公园中采用原生态的做法,为保持山路的原貌,增加石粉渣铺路设计登山道。

英国的郊野公园只是修建最简单的基础设施,不刻意打造景观工程,直接向公众开放。

郊野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推广应用透水砖、中水、太阳能等节水、节能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构建节能型、循环型、环保型公园。

2.4 多样化游憩功能
郊野公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游憩功能。

郊野公园应比自然保护区更多的强调公共性和开放性。

同其他类型的公园和娱乐场所不同,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项目注重对自然的认识、自然的价值和自然的教育。

除了环境教育以外,郊野公园同样提供康乐设施,这些活动体现一种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满足人们基本的社交体验。

香港郊野公园远足活动日极为普遍,美国郊野公园内开展的游憩活动项目主要由陆地项目(徒步、旱冰、山地自行车、骑马、索道、野餐、野营、攀岩、丛林野战等)和水上户外活动(垂钓、船类等)。

在英国郊野公园吸引游客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定期举
办各类森林音乐会、公众集会、婚礼等。

而北京市每年在城市周边的郊野公园内举办音乐节活动。

2.5 政府主导建设,公私合作,
以北京为例,区园林绿化局、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前期工作中进行调查、选址、土地流转、补偿、建设和管理。

在划定郊野公园的范围内,征用农用地和村镇集体土地来发展和建设郊野
公园。

政府足额安排配套资金。

公园建成后,纳入各区县政府城市管理体系,养护费用纳入区
县财政预算解决。

区园林绿化局为管理主体,明确具体的后期管护机构,制定公园管护的具体
办法,并落实每年的养护资金,巩固建设成果。

公园内一部分景区由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
管理,这样达到了减少国家投资和规避经营风险的目的。

3 结论
国外对其研究经历了关注其引导休憩需求的功能→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整体规划实施和
财政管理→强调游憩者需求和生态保护并重的过程。

国内晚于国外,但发展趋势相同,对于郊
野公园的建设模式在理念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异。

经过对于目前郊野公园实例建设实施过程的跟
踪研究,对郊野公园的构建策略不宜就事论事,应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去考察它的得
失利弊。

郊野公园的意义在于从立法的高度实现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资源保护的目标,从用
地的绿线控制将郊野公园的建设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