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中的“生态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d2bbf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2.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尊重和保护意识。
以下是一些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选取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文本: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描写自然景观、动植物、环境问题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文本作为教材,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爱护之情。
进行自然观察和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宝贵。
在观察和考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态环境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引导阅读与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文章和报告,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态环境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参与环保行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培养生态文明价值观:通过生态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传
递绿色文化的理念,倡导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珍爱环境的价值观。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责任感和行动能力,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为构建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e13d67031b765ce0508140e.png)
二、 在课外阅读中参悟
6
④
2 1年第9 总第17 02 期( 7 期)
高尔基说“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 它帮助我从腐
大 自 的一山一水、 然 一草一木, 都充满智慧, 深蕴哲理,
臭 的泥潭 中脱身出来……” 积极开展内容丰 富、 形式多样 的
语文课外阅读, 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课外阅读 中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教师应 该结合 语文 阅读教学, 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引导学生阅读, 教给 他们读书方法, 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 使学生从阅读 中 有所收获。 了《 教 我的空中楼阁》 向学生推荐 了《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月光下的探访》 教 了《 山一样思考》 《 ; 像 向学生推 荐布封《 《 狼》 列那狐 的故事》 教 了《 ; 离太阳最近 的树》 这课 后 向学生推荐《 你知西藏的天有 多蓝》 印发一些环保资料 ,
关键 词 中职语 文 中图分类 号: 1 G7
2 0世纪以来, 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 的不断涌现和世界 经济的迅速增长, 人类赖 以生存 的地球也遭受 了前所未有
的创伤, 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 同关注 的重大 问题。 当今, 很多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淡薄, 我们周 围的生活中, 在
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虽然现在学校都开设有政治课、 法
律课, 但仅仅依靠这些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 意识是
远远不够 的。作为道德教育, 潜移默化的陶冶和触 动心灵
的启迪, 才更见成效。“ 道非文不著, 文非道不生”这一特 ,
顶之 灾, 作者 以冷峻的叙述、 明的形象, 鲜 熔铸着对 生活和
@
N
莹
磺
旁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a3b11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教育在教育界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教学也应该注入生态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态教育的方法与意义。
一、生态教育的定义和意义生态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生态素养的教育活动。
生态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生态规律,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融入生态教育元素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与生态有关的文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
此外,语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教育的方法1.选择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文本材料。
教师可以选取与自然、环境保护等主题相关的课文、故事、诗歌等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方法。
2.组织生态教育活动。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自然景观,了解植物、动物的生态特点,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此外,还可以组织环保手工制作、废物利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3.开展生态主题写作活动。
通过生态主题写作,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表达对环境保护的观点与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环保倡议书、生态游记等,赋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运用生态教育资源。
借助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关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教育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融入生态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3978670079563c1ec5da71cb.png)
具体 的生态矛 盾及其解 决 ,是决 定 中国在 2 世 纪 “ 1 可持续 发展 ” 的重大 问题 。 这一 问题 的解 决 , 了调整 科技 、 除 经济发 展战 略外 ,
还有必 要提 出和实施 生态德 育 。 所谓 生态德 育 ,不是 生态伦 理学 , 也不 是生态 道德 , 是一 而
境对我 们 的重要性 。
二 、 育 学生尊重 自然 , 照生 态规律 ,建 立与 自然合作 平 教 按 衡的 生态意 识。
课文 《 敬畏 自然 》在 最后说 道 : “ 我们 再 也不 应该 把 宇 宙 的其他 部 分看 作 是我 们 的征 服对 象… …敬畏 它们 ( 宇宙 的其他 部分 ) ,就是敬 畏宇宙 , 畏 自然 , 敬 就 是敬 畏我们 自己。 在教 材 中还 有形形 色色 的环保 内容 的课文 , ”
定社会 历史发 展的基本 矛盾 。中国人和 中 国的 自然环 境 、 源等 资
保 意识 ,使 学生热 爱 自然 ;激发道 德观念 ,提升思 想境 界 ,使学
生 热爱社 会 ;建 构精 神家 园 ,完善 人格 世界 ,使学生 热爱 自我 。 有意 识 的生 态观 教育才 能让 学生真 正实现 人与 自然 、人与社 会 、 人 与 自我 的和谐 。
汗流 为雨 泽 ,身之诸 虫 ,因风 所感 ,化 为黎 毗 。 ”在这 里 ,人 与 自然 已经成 为不 可分割 的一体 , 而我 们在语 文教 学中 的生态观 教 育 中所 需要 的正是 这样 的态度 , 只有 这样 , 我们 和我们 的受教 育
者才能跨人人与 自然共生的生态世界 , 才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态环
内容 占有一定 比例 。所 以 , 中小 学语 文教学 中对学 生进行 生态 在 观教 育 , 有着 充实 的教育 素材 。比如高 中语 文必修课 程 中与生态 德育相 关的有 : 关 自然 抒情 的有 《 壁赋 》 《 塘月 色 》 《 有 赤 、荷 、 故 都 的秋 》 《 、 囚绿记 》 《 、 蜀道 难 》 《 高 》 《 、登 、 念奴娇 ・ 赤壁 怀古 》 、 《 声声 慢 》 《 去来 兮辞 》 有关 自然哲理 的有 《 、归 , 沁园春 ・ 长沙 》 、 《 兰亭 集序 》 《 、 游褒 禅 山记 》 《 园 田居 》 《 、归 、 滕王 阁序 》 《 、 逍遥 游 》等 ; 些教 材内容都 是活生 生 的生态德 育实例 ,为语文 教学 这 提供一个 和谐 的教学环 境 , 实现语 文教学 过程 中各个要 素 的和谐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eb7cb49f61fb7360a4c6528.png)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乐于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自然。
这是一种新的德育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落实的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生态文学书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小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比如有关环保的、亲情和友情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等课外书籍。
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找机会开展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方式唤起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拥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是锻炼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其中有一项是劝阻不正当行为的口语交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求小学生依据图画资料的意思和提示,先自己锻炼劝阻用语,然后再进行分角色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情境,唤起小学生对学习劝阻的浓厚兴趣,并且在训练小学生练习劝阻用语时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态道德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几个小朋友在高压电线杆旁边放风筝”“一位阿姨闯红灯”“一位叔叔践踏草坪”等情境,让小学生在学会劝阻用语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位叔叔随口吐痰”“一位小朋友随手乱扔垃圾”等情境,让小学生在学会劝阻用语的同时学会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生态道德教育融入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起点。
如今的识字教学不仅要唤起小学生习字的积极性,还应当注重经过识字来明白道理,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将人际领域的道德延伸到自然领域中,让小学生明白人和自然间的责任。
那么,应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呢?识字教学主要是在小学低年级中开展的,小学生认识的大部分字都是在低年级中学习和累积的。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15f04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c.png)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摘要】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学生的影响。
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语文教学可以传达对自然环境的珍爱和保护。
传承传统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可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学生关注未来世代的生存环境。
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与语文课程的融合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这一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是当务之急,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融入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 环保意识, 传统生态伦理观念, 可持续发展, 道德修养, 融合, 必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 建议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作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学科,语文教育在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传承传统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更可以与语文课程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是为了引领学生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必要将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纳入到语文教学中,并进一步加强相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推动学生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提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出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观念。
传承传统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80ae38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2.png)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本文首先探讨了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关系,着重阐述了其内涵与意义。
分析了如何将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并探讨了对学生的影响和实践策略。
结合文言文,探讨了如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价值。
总结了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伦理意识方面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内涵与意义、融入方式、影响、实践策略、文言文、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通过对生态伦理道德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责任。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珍爱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良好习惯。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通过学习生态伦理道德,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道德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公民。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贡献。
重视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建设美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
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则强调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53aa5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7.png)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1. 引言1.1 概述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生态危机愈演愈烈。
而语文作为学科之一,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
生态道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正文2.1 生态道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生态道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内容。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自然之美,从中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绘本、漫画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传达环保理念,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审美情趣。
通过生态题材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力量,增强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生态道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生态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生态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具有生态主题的文学作品、诗歌和散文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生态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力。
可以通过讲授生态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环保的热情和责任感。
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3cade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d.png)
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摘要】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组织活动和实践课程以及设置相关作文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态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有益借鉴,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心环境的意识和情感。
这种渗透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的道德素养的提升。
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他们成为拥有正确生态观念和良好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策略, 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 主题教学, 课文内容, 生态环境问题, 教育活动, 实践课程, 生态道德情感, 作文活动, 读书活动, 全面发展, 成长, 借鉴.1. 引言1.1 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而生态道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途径,这与语文教学中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着密切关联。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已成为一种共识。
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自觉培养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道德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通过课文内容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一。
1.2 生态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联生态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感悟人生道理的主要途径,其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可以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支撑和载体。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ed868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1.png)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语文教育则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道德价值的重视日益增强,如何将语文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旨在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道德情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语言知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道德规范。
本文将围绕实践探索的背景、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效果评估以及反思与展望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一、实践探索的背景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生态道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情感态度的重要内容。
将语文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
学校作为社会主要的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环保意识的重要使命。
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课堂向学生传递环保理念和道德观念,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开展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 二、教学内容设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首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理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 环保意识教育:通过课文、诗歌、文章等教材,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和讨论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如何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4eab4c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8.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伦理观念的培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强调个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要内容。
将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和探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探究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意义非常重要并值得深入探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环境意识的提升。
通过分析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和方法,旨在深入挖掘和理解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之处,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947a3d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5.png)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教育作为社会的“生态环境”,应当承担起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的公民的重要责任。
语文教育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其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语文教育应该注重生态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朗读等方式,贯穿生态知识、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例如,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阅读有关自然保育、环境保护、绿色生活等相关资料,并通过书写读书笔记来加深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写作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经验出发,与生态有关的话题如海洋污染、空气污染、城市垃圾处理、能源利用等写作,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生态的意识和行动;在朗读中,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声音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传递生态文明的理念,增强学生环保的责任感。
其次,语文教育应该从素材选择上注重生态道德的倡导。
生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往往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思考和探讨。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用如《荒山之恋》、《走进生态》、《绿色中国》等生态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感受生态文化的内涵,提高认识生态文明的意识和水平,同时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将生态道德融入教学实践之中。
最后,教育要注重实践环节,重在实际行动。
在生态道德教育中,行动至关重要。
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态观念的认识上,更应该从实际行动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语文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进行野外生态教育活动,进行各类环保主题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文明所带来的公共利益和个人价值,使生态道德得以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实现。
总之,语文教育要有意识地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以培养有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的公民为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让他们深入领会生态文明的内涵,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用实际行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87663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f.png)
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探索和实践方向。
生态教育是现代社会推崇的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生态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关于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课文和话题,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雾霾、垃圾分类等作为话题展开讨论。
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等。
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思想性和价值观的作品或者材料,引导学生探讨和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品德塑造和行为表现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区分善恶、正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带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如《狼王棋局》、《狐狸和乌鸦》等,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观察,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如诚实、友善、正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情感体验中领悟到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道德水平。
三、教师的角色转变要实现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的角色转变是非常关键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现代的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90dff0c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7.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是一门涉及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学问,它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绿色发展,提倡环保意识,鼓励人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至关重要,因为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出色的教育资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概念和价值。
首先,生态伦理道德教育需要借助语文教育理念的渗透。
语文教学应该强调学生如何成为高质量的写手和说手,让学生在写作和交流中了解环保问题和道德规范,激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意识。
用文言文、现代文以及新媒体文本等语言进行环保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的意识,不断建立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强调环保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社会网络和课上讨论等教育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环境保护问题和相关的道德规范,这有助于构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环保思维。
最后,推广和实施生态伦理道德教育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起推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发展的责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教育指导,在校园、课堂和社交场合中加强对环保问题的宣传和培养;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道德规范,鼓励他们通过自然探索和文化体验等学习渠道成为优秀的公民;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伦理道德教育领域的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行动的参与率。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其原则渗透到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素养,为保护自然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让生态道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亮”起来
![让生态道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亮”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1ee0cf13a417866fb94a8e31.png)
让生态道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亮”起来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执教语文课时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一、以情激情特级教师于溺说“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方面,也应该激情似火,结合教学实践,融入我们的生活,用多种多样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方法展开教育。
如: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松鼠和松果》,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在课前我请小朋友们先讨论“树的好处?”上课时,同学们认真的分析小松鼠埋松果的原因,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的环保知识都讲了出来,课上小朋友们也是热情高涨,积极的讨论分析,我也不失时机的对他们所讲的内容进行讲解或补充,一边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一边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这样一举两得,,不但增强了孩子们的生态道德意识,也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练习,这也是我们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样的语文课也实际成为了潜移默化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生态教育常识己在同学们的心中播下了种。
二、情中悟“理”,培养学生“爱”的情怀培养学生“爱”的情怀,是小学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心,教师对课文充满激情的表述,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真挚情怀,并从鲜活的实例中悟出一些道理。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讲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感人故事,如《浅水洼里的小鱼》、《山中访友》、《草虫的部落》、《爷爷和小树》、《松鼠和松果》等,这些课文都是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文。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关爱自然,鼓励学生大胆地接近自然、探索自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明白只有善待自然,人类才会过得幸福,反之,大自然就会无情地报复人类。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cc1a36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近年来,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渗透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生态伦理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行为习惯,并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不同于传统的道德教育,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敬畏之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调研、社区服务等方式来加深对生态伦理道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存在着关于生态伦理道德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通过实地调研和社区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或者学校附近的环境中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学生对生态伦理道德知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学设计将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e98b37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9.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
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和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理念,并从文本选材、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需要关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理念。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相关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可以选取一些反映自然风光、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优秀传统文学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渔家傲·秋思》等,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情感认同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也可以选取一些关于环保、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等主题的现代文学作品和实践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环境问题,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于环境的影响,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理念。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描绘出的自然景色、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引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户外写生、自然摄影、丛林徒步等,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通过评价方式来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理念。
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写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环境的态度,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写作评价中,也可以设置一些关于环保、保护动植物和保护环境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关注和对生态伦理道德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4cb82b8e45c3b3566ec8b93.png)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摘要: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态教育活动,要求人们以道德理念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关键词:生态道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从小在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具有向师性和可塑性,引导其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观念,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一、生态道德教育与小学教学的联系学校教育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课堂是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也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
小学教学中,多种教学资源都能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便可实现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
笔者注重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让学生受到生态道德教育,这对他们的生态意识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小学生主要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课堂。
下面笔者就语文课堂上如何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做法。
语文学科,因其教学资源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契合性,成为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沃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描写、赞美大自然美好以及保护环境主题的,如低段的《小小竹排画中游》、《小熊住山洞》,中段的《桂林山水》《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等,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风光,还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
在教学时,便可相机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发展学生注重生态保护的品质。
语文教学中如何来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呢?低段教师可以课文学习时穿插与之相关的趣味性和故事性较强的环保事件,让他们记住这些有趣的故事,知道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之中的“生态德育教育”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就语文学科渗透生态德育教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着重对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的观念、内容、途径和方法等作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态德育教育;教学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教育是指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为目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利益关系、短期与长期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是在继承与扬弃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德育观和新的德育教育活动。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更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德育观自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创造了条件。
语文“文道合一”的特征也同样决定了语文在生态德育教育中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态德育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联系教材,从文本研习中渗透
人教版中职语文新课程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编选了不少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古今美文。
这些选文,不仅文质兼备,而且是我们开展生态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如《我的空中楼阁》《离太阳最近的树》《藏羚羊跪拜》《蚁与蝶的生死之交》《石缝间的生命》《像山一样思考》《窗前的树》等,这些篇目基本上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为我们开展生态德育教育提供了保证。
下面结合这些课文,举例分析怎样渗透。
如《离太阳最近的树》。
这是一篇情理合一的散文。
文章朴实在理,短小精悍,可读罢令人怦然心动。
红柳这个高原上的“精英”,这个抵御恶劣环境的“沙漠卫士” ,以庞大的根系固住了流沙,防止了水土流失,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的高原“精英”却遭到了无知人们的“无情毁灭”,其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作者毕淑敏以敏锐的眼光,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长远利益出发,以冷峻的笔墨、深邃的思想、鲜明的形象,熔铸着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写出一篇令人深思的美文。
在教此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生态德育教育。
可以用作者的情感去引领生态道德,可以用典型的文段去引导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深思,可以用哲理的句子启迪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与必要,可以用反面例子引领学生对破坏自然、破坏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反思等。
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生态圈的敬重,激励学生对大自然无私馈赠的感激,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切实把自己与自然有机
的联系在于一起,增强学生珍爱自然、尊重生命与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又如《藏羚羊跪拜》。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震撼人心又发人深思、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只怀上小崽儿的藏羚羊面对枪口选择了“跪拜”的方式,流着眼泪向猎人祈求放过它那未出生的小生命……。
故事令每个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撞击,人们都为藏羚羊这种神圣的母爱所感动,都会因老猎人的那一枪而深深不安,都会认真审视我们对待其他生命的态度。
这样的文章只要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诵读就不难体味其中的深刻内涵,就不难发现人类的某些行为导致了多少生灵的毁灭,多少珍奇动植物的消亡,多少自然环境的破坏……。
只要教师联系课文教学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生灵的重要;就能体味到人类破坏自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就能感悟到真爱生命、真爱自己与他人、真爱自然界中小生灵是每个人的职责,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神圣使命。
等等。
二、结合读资,从课外读物中渗透
在课外读物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阅读,教给阅读目的、方式、手段与方法,尤其要是教给学生批判性地阅读及评价与鉴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如高尔基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因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贵在多读多写。
学生课内的学习主要为课外自学奠定基础。
课内是为课外拓展、提升、成功创造条件。
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还要为学生课外学习做好指导与引导。
如例出阅读书目,如介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中外名著名篇,如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的重要著作等。
语文教师可以按学期分步骤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篇目,也可按教学的文章向学生推荐相关篇目。
如当你教了《我的空中楼阁》,可向学生推荐《壶口瀑布》、《月光下的探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当你教了《离太阳最近的树》一课后可向学生推荐《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藏羚羊跪拜》、《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等;还可向学生印发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生灵等资料。
还可在结合课文教学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如网络、新闻报道、中外保护环境与自然等的有益经验及人类破坏自然、扼杀国家保护动植物等的反面教材。
如2002年,北京某名牌大学生为了证明狗熊的愚笨,多次用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好几只狗熊;2005年,上海某名牌大学研究生为了发泄胸中的不良情绪,前后杀害了30多只猫;2008年,北京某名牌大学生将混入校园的狗当场打死。
针对这些发人深思的案例,可让学生课后多多关注类似的问题并作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让这些大学生变得如此残暴、如此狠心?应怎样做才能让人们从小就养成呵护小动物、关爱小生灵、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呢?
三、开展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渗透生态德育教育创造了条件。
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对当地环境污染的调查与考察、对当地风景名胜区卫生情况、公共设施受损坏的情况等的调查、对孤寡老人的慰问、捐助、结对子活动、与社区联合开展我爱我们共同的家园诗歌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走近自然、接触社会、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行是知之始”,语文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霍姆林斯基也认为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能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大自然中去,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活动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命”。
譬如,在开展“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可围绕“生活处处有环保”的话题展开。
也可分得更细一点的话题,如“还我一方蓝天碧水”、“别让污水进母亲河”、“做个环保的小卫士”、“关爱家园,从我做起”、“爱护校园环境,从小事做起”等。
可通过主动发言、集体讨论、专题辩论等形式进行。
在发言、讨论、辩论中明确树立生态理念、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珍惜生态生灵的重要与必要。
也可搜集一些国内外生态环保的图文、影像资料;调查、考察身边的环境状况、环保节能状况以及通过撰写公益广告、倡议书、演讲比赛、合办环保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生存的环境,促使学生逐渐具有环保意识,逐步形成环保理念,逐步具备环保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小护士”,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生态德育教育才有成效。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贵在“务实”。
一应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二应适宜,抓住时机及时进行,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态个人习惯;三应联系中职生的身心特点,抓住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及时引导,适时点拨;多鼓励、少批评,多赞扬、少挖苦,多肯定、少讽刺。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贵在“得法”。
凡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生态德育理念、提高生态环保能力、养成良好生态行为习惯、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方法都可采用。
如课堂环保辩论法、保护环境小报制作比赛法、生态环境调查法、名胜景点考察法、企业环保调查法等等。
但任何一种方法的运用应联系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可随心所欲,我性我素。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贵在“坚持”。
学生生态德育观的确立、生态德育内容的理解、生态德育途径、方法的认识等需要一个过程。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教育也需要一个过程。
而绝非一朝一日、一蹴而就的事。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而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重在理念传播、习惯培养、内容理解、方法掌握上下功夫,为创建和谐生态校园,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刚魏建.中职生态德育教育实践研究[J].职业,2009.11.
[2]李振基等编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
[3]陈二伟.建构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J】.教学与管理,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