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课件第3章工艺规程改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章 工艺规程制定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章 工艺规程制定教学教案

第8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1 基本概念 3.2制订步骤)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2.使学生在设计中能应用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三、重点、难点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45)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90)六、布置思考题1.什么是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2. .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和步骤,为机械工艺规程的设计作准备3.制订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加工阶段?第9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3 毛坯选择3.4基准选择)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种新机械名词的概念;2能熟练掌握基准的选择和路线的拟定二、教学内容纲要1、毛坯选择2、基准选择三、重点、难点1、基准选择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2学时)1、毛坯选择(30)2、基准选择(60)六、布置思考题1.熟悉课堂所讲的内容,选择一个具体的实物分析和研究。

2.什么是工序、工步、安装、工位?第10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5路线拟定3.6工序内容3.7经济分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熟悉工序的具体内容,能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二、教学内容纲要1、路线拟定2.工序内容3.经济分析三、重点、难点1、路线拟定2.工序内容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3学时)1、路线拟定(60)2.工序内容(50)3.经济分析(25)六、布置思考题1.查找图书馆关于经济分析的具体书籍,扩展经济分析的能力和认识.2.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3.什么是时间定额、单件时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0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0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
• 3.1.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及组成 其余 3.2
30js6 (两端)
• 例子:
0.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50h6
0.8
0.8
40h6
35
80 220
35
工序号 1
工 序 内 容 (1)车端面、钻中心孔 (2)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 (1)车φ50h6外圆(留磨余量)、车φ30js6外圆(留磨余量),车槽并倒 角 (2)车右端φ40h6外圆(留磨余量)、φ30js6外圆(留磨余量),车槽并 倒角 铣键槽、去毛刺 磨各段外圆 检验
20~200
200~500
100~500
500~5000
大批
大量生产
300~1000
>1000
500~5000
>5000
5000~50000
>50000
3.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
• 3.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 • • • • • • • •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概念、内容及作用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2)工艺规程是生产管理和组织管理的主要依据。 (3)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 (1)保证零件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此时应选 不加工面为粗基准。 • (2)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此时应选择余量小的表面 作为粗基准。 • (3)保证零件上的某些重要表面上的余量均匀 此时应选择重要表面 自身作为粗基准。

(机械制造行业)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制造行业)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1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一)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机械产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毛坯的制造3)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4)产品的装配、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

5)产品的辅助劳动过程直接生产过程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或性能、位置产生一定的变化。

如: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

间接生产过程:不使加工对象产生直接变化。

如:工装夹具的制造、工件的运输、设备的维护等。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对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成品的方法和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加工是否连续完成。

同一零件,同样的加工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工序安排。

如图所示的阶梯轴的加工:加工内容:1.加工小端面 2.小端面钻中心孔3.加工大端面 4.大端面钻中心孔5.车大端外圆 6.对大端倒角7.车小端外圆8.对小端倒角9.精车外圆10.铣键槽11.去毛刺工序1:加工内容1到9——车床工序2:加工内容10、11——铣床(手工去毛刺)工序1:加工内容1、2、7、8—加工小端工序2:加工内容3、4、5、6—加工大端工序3:加工内容9工序4:加工内容10、11 第三种工序安排:工序1:加工内容:1、2、3、4—铣两端面打中心孔工序2:加工内容:5、6、7、8—仿形车外圆、倒角工序3:加工内容:9—精车外圆工序4:加工内容:1—铣键槽工序5:加工内容:11—去毛刺2、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加工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章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章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1)粗加工时的加工余量大,切削力、切削热大、功率消耗多,需要的夹 紧力也大,加工变形大。粗精分开,可逐步修正前道工序的加工误差, 消除内应力,保证加工质量。
1)加工精度参数Kac
产品(或零件)图样中标注有公差要求的尺寸数
Kac
产品(或零件)图样中的尺寸总数
2)结构继承性系数Ks
Ks

产品中借用件数 通用件数 产品零件总数
3)结构标准化系数Kst
产品中标准件数 Kst 产品零件总数
产品中各零件所用同一结构要素数
4)结构要素统一化系数Ke Ke
(二)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选择粗基准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 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这两个方面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在选择时首先应明确哪一方 面是主要的。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如下:
1、如果必须保证工件上 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 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 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作 为粗基准。 如果工件上有好几 个不加工表面。则应 以其中与加工表面位 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 面为粗基准。如果零 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 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 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3、零件的机械性能;
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毛坯制造方法其机械性能不同。 如:金属型浇注的毛坯比砂型浇注的毛坯强度高;而离心 浇注和压力浇注又高于金属型。一般强度要求高的零件多 采用锻件,有时也可采用球墨铸铁。
4、本厂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
5、考虑新技术新工艺。如精铸、精锻、冷扎、冷剂压和粉末 冶金。
在审查毛坯的材料和制造方法是否合理时,可从工艺角 度提出要求。
该结构要素的尺寸数
5)材料利用系数Km
产品净重 Km 该产品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3.1概述3.1.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

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1.工序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划分工序的依据是“三不变,一连续”。

工人(操作者)、工作地(机床)和工件(加工对象)三个要素中任一要素的变更即构成新的工序;连续是指工序内对一个工件的加工内容必须连续完成,否则即构成另一工序。

例如图3.1所示的阶梯轴,当单件小批生产时,其加工工艺及工序划分如表3.1所示。

当中批生产时,其工序划分如表3.2所示。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图3.1 阶梯轴简图表3.1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单件小批生产)表3.2 阶梯轴加工工艺(中批生产)2.安装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的位置(定位),然后再予以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安装。

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只装夹一次,也可能装夹几次,例如表3.2中,工序30中一次安装即可加工出键槽,而工序20中,为了车出全部外圆至少需要两次安装。

安装次数多,既增加安装误差又增加装夹辅助时间。

故加工中应尽可能减少安装次数。

3.工位为减少工序中的装夹次数,常常采用各种移动或转动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位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可先后在机床上占有不同的位置进行连续加工。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如图3.2所示,在三轴钻床上利用回转工作台在一次安装中可连续完成每个工件的装卸、钻孔、扩孔和铰孔四个工位的加工。

采用多工位加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和保证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图3.2 多工位加工工位Ⅰ—装卸工件工位Ⅱ—钻孔工位Ⅲ—扩孔工位Ⅳ—铰孔4.工步与走刀在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对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章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机械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制定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答:用机械的加工方法(包括钳工的手工操作)按规定的顺序把毛坯(包括轧制材料)变成零件的全部过程。

2、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什么?如何划分?答: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工艺过程可分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3、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工位和走刀?答:1、工序指的是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一般是指一台机床)对一个工件(对多轴机床来说是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一个工序有时在零件的几次装夹下完成,这时在零件每装夹一次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为一次安装。

3、在多轴机床上或在带有转位夹具的机床上加工时,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有的一个位置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为一个工位。

4、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对车削来说,指主轴转速和车刀进给量,不包括切深,对其他加工也类似)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作。

5、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对工件每一次切削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作称为一次走刀。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指导思想?答: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者关系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满足生产量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耗费、减少投资、降低制造成本。

5、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称为生产类型,机械制造业一般有三种生产类型,即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中,要能适应各种经常变化的加工对象,广泛使用万能机床、通用夹具、通用刀具和万能量具,一般采用较低精度的毛坯大批大量生产下,广泛使用各种高效率的、自动化程度高、专用的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一般尽可能使用精度较高的毛坯。

6、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它的作用是什么?工艺规程的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有哪些?答:将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一定的格式写成文件,用来指导生产,这个工艺文件就叫做加工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的作用:(1) 工艺规程是组织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全套课件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全套课件

5.数控工序与非数控工序间的衔接
有些工件的加工是由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共同完成 的,数控机床加工工序一般穿插在整个工艺过程之间, 应注意解决好数控工序与非数控工序间的衔接。如作为 定位基准的孔和面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后道工序的加 工余量是否足够等。
第四节 选择毛坯和确定工序尺寸
一、毛坯选择
1.毛坯的种类
4.精基准的选择
基准重合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 互为基准原则 自为基准原则 基准不重合误
差最小条件
车床主轴箱工序简图 工艺尺寸链
基准不重合误差最小条件
5.辅助定位基准
涡轮叶片的辅助定位基准
第三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选择加工方法一般根据工件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来考虑。
有利于消除或减小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可尽早发现毛坯的缺陷。 有利于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设备。 有种于合理组织生产和工艺布置。
三、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工序集中——在一道工序中尽可能多地包含加工内 容,而使工艺过程中总的工序数目减少。集中到极限时, 工艺过程只有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就能把工件加工到图 样规定的要求。
(1)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量生产采用工序集中 原则,而大批量生产可采取工序集中原则,也可采取工 序分散原则。
(2)单件、小批量生产是在通用设备上主要使用通 用工具进行加工;大批、大量生产采则必须采用高效专 用设备,自动、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等进行加工。
(3)应多采用工序集中原则来制定工艺过程和组织 生产。
除工艺需要的表面处理(如工件非渗碳表面的保护 性镀铜、非氮化表面的保护性镀锡和镀镍等)视工艺要 求而定以外,一般表面处理工序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 后。
4.检验工序的安排
(1)在下列情况下安排中间检验工序: 1)工件从一个车间转到另一车间前。 2)重要工件的关键工序加工后。 (2)特种检验主要指无损探伤,此外还有密封性检 验、流量检验、称重检验等。 (3)最终检验工序安排在零件表面全部加工完之后。

机械制造基础课件—第三章压力加工

机械制造基础课件—第三章压力加工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总是高于单晶体。 晶粒越细小,变形抗力越大,但能提高金属的 塑性。
4
3.1.2 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在常温下经过塑性变形后,内部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 ①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 ②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 ; ③产生内应力 。
金属发生冷塑性变形时,随着 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提 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 加工硬化,又称冷变形强化。
拔长时的锻造比为:Y拔= A0/A =L/L0 镦粗时的锻造比为:Y镦= A/A0 =H0/H
纤维组织的稳定性很高,不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消除,只有经过压力 加工使金属变形,才能改变其方向和形状。
为了获得具有最好力学性能的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都应使 零件在工作中产生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重合,最大切应力方向 与纤维方向垂直。并使纤维沿零件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20
3.避免加强筋、凸台、工字形截面或空间曲线形表面 4.合理采用组合结构
21
3.3 模锻
模锻是在高强度金属锻模上预先制出与锻件形状一致的 模膛,使坯料在模膛内受压变形,由于模膛对金属坯料流动的 限制,因而锻造终了时能得到和模膛形状相符的锻件。
与自由锻相比,模锻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率高;可 以锻造形状较复杂的锻件;锻件的尺寸精确、表面较光洁,因 而机械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成本较低;而且可使锻件 的金属纤维组织分布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 命。
1)长轴类模锻件 常用的工步 有拔长、滚压、弯曲、预锻和终锻 等。
2)盘类模锻件 常用镦粗、终 锻等工序。 (4)确定修整工序
包括切边、冲孔、热处理、清 理、校正等。
30
3. 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PPT课件

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PPT课件
例:连杆的加工。
六、加工阶段的划分 (粗、精加工分开的原则)
1.粗加工——切除大部分余量,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 目的。
2.半精加工——完成次要表面加工,为主要表面精加 工做准备。
3.精加工——保证各主要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 4.光整加工,超精加工——获得更高的精度和更好 的表面粗糙度。
合理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 1.减小切削变形的影响。 2.避免浪费工时。 3.合理使用设备、人员。 4.便于热处理工序安排。
大型箱体零件要保证各孔余量均匀,可采取 立体画线方法找正。
保证各加工表面余量充足。
例:阶梯轴,φ100、φ50(毛坯φ108、φ55), 轴线偏心量3mm,应先加工φ100。 (3)便于装夹。 (4)只使用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2.精基准选择 (1)基准重合(即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精度高。 (2)统一基准(各工序定位基准相同) 各工序夹具统一,安装方式统一,易于保证各 表面之间位置精度 例:轴的统一基准:两端中心孔 齿轮的统一基准:内孔 箱体的统一基准:一面两销。(表1-11)中的 箱体顶面和两销孔。
(3)淬火、渗碳等——各表面加工之后主要表面磨削 之前。 (4)表面处理——工艺过程最后。 3.其它工序的安排 (1)检验工序
每道工序之后——自检(首件送检),阶段检验和 终检。
①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②转到其它车间或工段前后 ③关键工序前后 ④终检 (2)其它:去毛刺、平衡、去磁、清洗等。
五、工序的集中与分散(例如:p8表1-2,表1-3) 两个不同的原则
(3)互为基准 基准→加工面; (加工面)→(基准)。 用于相互位置要求很高的表面,例:主轴的加
工:支承轴径前莫氏锥孔,后锥孔 (4)自为基准 以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 例:床身导轨面的精(刨)工序,加工前用

机械制造基础工艺规程设计(ppt 85页)

机械制造基础工艺规程设计(ppt 85页)
根据生产纲领和产品本身的大小及结构复杂性,产品的 制造可分为三种生产类型
13
三种生产类型:
1)、单件生产 单个地生产不同结构尺寸的产品,且很少重复的
生产。如重型机械、大型船舶制造、新产品试制等。
2)、成批生产
成批地制造相同产品且周期性地重复生产,如机床 制造等。根据产品特征及批量大小又分为小批、中 批和大批生产三种。
26
2 精基准的选择
吊架
镗孔支架
图 置于箱体中部的吊架支承
图 以顶面和两销孔定位
27
2 精基准的选择P230
a、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被加工面工序基准作为定位精基准
b、统一基准原则——应尽可能的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加工各工件 表面以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例如:加工轴,用中心孔做统一精基准加工各外圆表面,可方便 地加工大多数(或全部)表面,并保证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两 端面的平行度、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
工人、工作地和工件三不变,加上连续完成是构成工 序的四个要素。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工序数目和工艺过程的确定与零件的技术要求、零 件的数量和现有工艺条件等有关。如阶梯轴零件的 加工。
4
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过程
5
大批量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序号
1 2 3 4
工序内容 铣端面,打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 车小外圆及倒角 磨小、大两处外圆
4、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加工方法、加工顺序、夹具
设计、热处理等),选择定位基面;
17
5、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工艺装备等; 6、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9、进行经济分析。编制工艺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PPT课件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PPT课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根本概念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根本概念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5、行程〔进给次数〕 行程〔进给次数〕有工作行程和空行程之分。 工作行程是指刀具以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作所完成一次进给运 动的工步局部; 空行程是指刀具以非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 动的工步局部。
2)确定毛坯,包括选择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3)拟定工艺路线。这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关键一步。 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 差。
5)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6)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7)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正确方案。 8)填写工艺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根本概念
〔4〕起着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的作用。 典型和标准的工艺规程能缩短工厂的生产 准备时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根本概念
四、工艺规程
3、类型 JB/Z338.5—88工艺管理导那么 工艺 规程设计中规定工艺规程的类型有:
(1)专用工艺规程——针对每一个产品 和零件所设计的工艺规程。
(2)通用工艺规程 1)典型工艺规程——为一组结构相似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一般情况下,上述三个要素任意改变一个,就认为 是不同工步了。
但下述两种情况可以作为一种例外。 第一种情况,对那些连续进行的假设干个相同的 工步,可看作一个工步。如图2-3所示零件,连续钻 四个15mm的孔,可看作一个工步钻4孔15mm,以简 化工艺文件。 另一种情况,有时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不同 刀具,同时加工几个不同外表,如图2-4所示,也可 看作一个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由于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重要技术 文件,所以工艺规程还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和清 晰,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编号等都要符合相 应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new/
3.1.4 工艺规程



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 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必须具备下列原始资料: 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产品的验收质量和验收标准; 产品的生产纲领; 零件毛坯的生产条件或协作关系; 工厂现有生产条件和资料;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情况。
/webnew/
3.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图3.2 多工位加工
/webnew/
3.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4.工步 工步是指在工件被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 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其中任一因素改变后, 即构成新的工步。工步是工序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工序可 以有几个工步。 5.走刀 切削工具在被加工表面上移动一次,切下一层金属的过程称 为走刀。如零件被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较大,则在一个工步 中要分几次走刀。
/webnew/
3.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2.安装 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被装夹一次或多次,才能完成加工。工件每经 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安装。如阶梯轴大批量生产时 ②④两道工序,均需经过两次安装才能完成。 3.工位 为减少工件装夹的次数,常采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 使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加工。在每一次装 夹中,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一个工位。如图3.2为 在有分度装置的钻模上加工零件上的四个孔,工件在机床上先后占据四 个不同的位置,即装卸、钻孔、扩孔和铰孔,称为四个工位。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时间:4次课,8学时)
/webnew/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教学目标: 本章在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术语的基础上,按照制 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介绍零件的工艺 性分析、毛坯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订、加工余量 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等内容。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零件机械加 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步骤和方法。
/webnew/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图3.1 阶梯轴
/webnew/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3.1 3.2 3.3 3.4 3.5 3.6

概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工艺尺寸链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实训 习题
/webnew/
3.1.4 工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及内容 在掌握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分析零件工作图和产品装配图;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 (3)根据产品的生产纲领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其制造方法; (5)选择定位基准; (6)拟定工艺路线
/webnew/
3.1.4 工艺规程


1.工艺规程的作用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合理的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 理论和必要的工艺试验而制订的。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在生产管理中,产品 投产前原材料及毛坯的供应、通用工艺装备的准备、机械负荷的调整、 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以及生 产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在新建或扩建工厂 或车间时,只有依据工艺规程和生产纲领才能正确确定生产所需要的机 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确定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 产工人的工种、等级及数量以及辅助部门的安排等。
/webnew/
3.1.3 机械制造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webnew/
3.1.3 机械制造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3.工艺特征 生产类型不同,产品和零件的制造工艺、所用设备 及工艺装备、采取的技术措施、达到的技术经济效 果等也不同。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见表3.2。 在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先确定生产类 型,再分析该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以使所制订的 工艺规程正确合理。
/webnew/
3.1.4 工艺规程




(7)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 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 提出设计任务书。 (8)确定各工序的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10)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11)进行方案对比和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12)按要求规范填写工艺文件。
/webnew/
3.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逐步改变毛 坯的形态,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过程。机械加 工工艺过程由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若干个工序组成, 而每一个工序又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webnew/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采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直接 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 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过程。规定零 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 规程。工艺规程设计是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中间 环节,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核心,也是进行生产管理 的重要依据,其设计的好坏对保证加工质量、提高 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具有决定的意义,必须给 予充分的重视。
3.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 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指在一个工作地点,由一个或 一组工人对一个或同时对数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 作地点、操作工人、加工对象和连续作业构成了工序的四个要素,若其 中任一要素发生变更,即成为另一工序。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 元,也是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最基本的单元。 如图3.1所示的阶梯轴,因不同的生产批量,就有不同的工艺过程: (1)单件生产时的加工过程为:①车端面,钻中心孔,车外圆,切退 刀槽和倒角;②铣键槽;③磨外圆;④去毛刺。 (2)大量生产时的加工过程为:①铣端面,钻中心孔;②车一端外圆, 切退刀槽和倒角;车另一端外圆,切槽和倒角;③铣键槽;④磨外圆; ⑤去毛刺。
/webnew/
3.1.3 机械制造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由前可知,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经过 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才能完成。尽管各种机械产品 的结构、精度要求等相差很大,但它们的制造工艺则存在着 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取决于产品的生产类型和 生产纲领。 1.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决定的在计 划期内应当生产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计划期常定为一年, 所以生产纲领也常称为年产量。
/webnew/
3.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2.1 零件的工艺分析 3.2.2 毛坯的选择 3.2.3 定位基准的选择 3.2.4 工艺路线的拟订 3.2.5 加工余量的确定 3.2.6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3.2.7 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3.2.8 确定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3.2.9 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3.2.10 工艺规程文件
/webnew/
3.1.3 机械制造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2.生产类型 生产组织管理类型(简称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 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划分生产类 型的根据是该工厂的生产纲领。生产批量则是指每一次投 入或产出的同一种产品(或零件)的数量。生产批量可根 据零件的年产量及一年中的生产批数计算确定。一年的生 产批数根据用户的需要、零件的特征、流动资金的周转、 仓库容量等具体确定的。 生产类型的具体划分可根据生产纲领和零件的特征或工作 地每月担负的工序数确定。表3.1给出了各种生产类型的 划分。
/webnew/
3.1.3 机械制造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webnew/
3.1.4 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和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 工艺文件,它是指导工人进行生产和企业生产部门、物质供 应部门组织生产和物质供应的重要技术依据。 工艺规程是制造过程的纪律性文件。工艺规程一旦制定实施, 一切生产人员都不得违反。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可根据实施的 效果,对工艺规程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 作,必须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严格的审批手续。工艺规程自身 也在不断的修改补充中更加合理、完善,对生产起到更好的 指导作用。
/webnew/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艺尺寸链的建立与解算
/webnew/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案例导入: 要加工如图3.1所示带键槽的轴,应选什么毛坯; 怎样选择粗、精基准;加工顺序、加工余量、切削 用量怎么确定;应该加工几次;每次加工的工序尺 寸怎么确定。
/webnew/
3.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能(包 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 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 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本课程只研究机械 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铸造、锻造、冲压、焊接、 热处理等工艺过程是《材料成型技术》课程的研究对象。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零件的加工是通 过采取合理有序的各种加工方法,逐步地改变毛坯的形状、 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之为加 工工艺过程。
/webnew/
3.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机械产品制造时,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变为产品的各 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称为生产过程。它包括:生 产技术准备工作(如产品的开发设计、工艺设计和 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及生产 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原材料及半成品的验收、 保管、运输;毛坯制造;零件加工(含热处理); 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以及油漆和包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