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 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3.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
2.ppt演示文稿。
3.黑板、粉笔、橡皮。
4.实验工具及材料:直尺、花洒、长方形玻璃板、透明容器。
5.实验器材:激光笔。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中的现象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答,然后解释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吗?”3.提示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和介质对光传播的影响,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理论讲解(15分钟)1.利用ppt向学生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公式。
实验演示(30分钟)1.将长方形玻璃板横放在桌上,用激光笔正对玻璃板射出激光光束。
2.让学生观察激光光束从玻璃板射入和射出的方向,并思考:光线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3.利用ppt解释光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方向,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若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则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4.进行实验:“花洒实验”。
让一名学生拿着一个花洒,将喷头调至最小,喷水成细水柱状,从水柱中通过激光光束。
观察激光光束改变方向的现象。
5.利用ppt解释激光光束改变方向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若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则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6.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得出的结论。
实践活动(30分钟)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一名学生担任观察员,其他成员依次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使用不同的透明容器,将激光光束从空气射入容器中,观察光在不同容器中的传播方向和发生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色散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与色散之间的关系;
5.归纳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9.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10.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并理解折射定律。实验的直观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问题导向: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通过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折射定律。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光在介质中为什么会发生折射?折射定律是什么?如何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参与度,给予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的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所在平面垂直。
3. 应用实例:讲解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以及光纤通信等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对光的折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折射定律的讲解,实际应用的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玻璃棒、水、实验桌、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折射定律。
4. 应用:讲解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以及光纤通信等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应用: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光纤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并说明折射定律的内容。
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定律的内容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4.4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或从其它介质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
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观看实验、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用已知的规律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折射现象来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通过观察筷子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品质。
3.通过对“筷子弯折”等自然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4.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课前准备:小碗(底部画有小鱼)、筷子、玻璃砖、激光笔、可乐瓶、水、实验纸。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实验:把一支铅笔插入透明的水杯或者水槽中,观察现象:在水中,铅笔像是被弯折了;拿出来受,铅笔还是笔直的。
这是什么原因,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其实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的折射。
二、新课学习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借鉴光的反射的经验,引入法线做基准线,介绍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正因为这小小的偏折,在生活中出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碗底的小鱼”、“玻璃砖后面的手指”等等。
对于这些奇妙的现象,我们能不能对它们做出准确的、科学的解释?光线是怎样偏折的,有没有规律?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呢?先来回忆一下光在反射时都有哪些规律?我们是从那些方面进行研究的?研究光的折射的规律时,所以我们也应该研究:(1).角度的关系(2).折射光线的位置(3).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怎样变化2.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规律借鉴光的反射学生实验进行研究,并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1).角度的关系(2).折射光线的位置(3).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怎样变化总结实验及讨论的结果,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再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
4.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彩虹等,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之美。
2.设计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如将铅笔插入盛满水的玻璃杯中,观察铅笔的弯曲现象。
3.以故事形式引入课题,如“海市蜃楼”的传说,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背后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光的折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我还结合评价机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该实例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交流,共同深化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4节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4.光的折射一、目标要求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2. 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难点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三、教学过程展开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首先让学生观看海市蜃楼的图片(图4-4-1)或视频(见所附光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观察图4-4-2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用实验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抽象出光的折射示意图,最后画出光路图,由此认识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为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作准备。
有许多同学认为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二者不会同时发生。
但事实上常常是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借助这个演示实验,要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实验探究中,先介绍实验装置:激光光源、玻璃砖等。
让学生猜想,一束光射到玻璃砖平面上,进入玻璃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实验时,应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三次,注意观察玻璃中折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记录光路。
实验中如何记录光路,对学生是一个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由发光点、入射点、从玻璃的出射点来确定光路。
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折射规律。
2.光路的可逆性:用实验模拟小猫叉鱼问题,由于折射成像问题比较复杂,让他们到实际中体验,使他们相信折射真的产生错觉。
并由此引出折射光路可逆性的讨论。
光路的可逆性也可通过实验来验证,让光由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们的天性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导入,让孩子们在观察、思考、实践中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是什么,知道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的原因。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折射原因的解释,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玻璃棒、塑料尺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彩虹等,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的原因,让孩子们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互动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深化对折射现象的理解。
5. 知识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引导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折射原因的解释,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操作环节是我教学中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折射的本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讲解折射、入射角、折射角、临界角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折射定律。
4.理论推导: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推导出折射定律,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3.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利用问题链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教学评价:
5.创意设计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小发明或小游戏,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光的迷宫,要求能清晰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
-完成作业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
1.激发兴趣:利用生活实例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知识衔接:通过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梯度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和实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4.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推导,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即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应用实例: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用折射定律解释光的折射。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板、水、激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验证折射定律。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进行验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 第4节 光的折射教案

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2、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课前准备1、教师演示实验:激光笔、水槽、白塑料光屏。
2、学生分组实验:碗、筷子、硬币、适量水、茶杯。
●教学过程(一)预学过渡语:硬币为什么又会出现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我们的新课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1、阅读教材第47页“光的折射”完成下列问题(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
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2、阅读教材第48页“折射使池水‘变浅’,完成下列问题:从上面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会感觉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这是形成的。
(二)探究与精导过渡语: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场变呢?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定律,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那么,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时,光是如何传播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光的折射。
教学点1 折射现象1、动手做课本47页“演示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列问题:(1)将激光灯沿盒子的边缘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观察光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处(填“发生”或“不发生”)偏折。
(2)将激光灯沿盒子的边缘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观察光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处(填“发生”或“不发生”)偏折。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将法线(填“靠近”或“远离”),也就是折射角入射角(填“>”、“=”、“<”)。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为主线,从生活“海市蜃楼”到物理“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进而“探究光折射规律”,再从物理走向生活,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物理现象。用情景带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用探究助学生认识规律,用应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三、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水底变浅、筷子变弯、硬币上升、海市蜃楼等奇异现象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掌握情况很好,易于理解,听课教师评价很高,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希望能多让学生讲,我少说话。尽量学会放手。
3、你能否画出刚才现象中光的传播路径?(画在黑板上)
4、为了便于研究,像研究反射规律时一样,我们也需要建立几个概念。请你观察教材图4-4-3,老师将请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
5、光的折射是否也有一定的规律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1、观察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
3、认真观察。
4、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法线、入微光线、折射光线、入微角、折射角、入微点。
入射角
300
450
600
00
规律
折射角
请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
问:你有什么发现?是否得到了和实验视频中相同的结论?
(2)让学生说出光折射时遵循的规律
3、总结并板书: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 教案

4.4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4章第4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对光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光的折射既可以帮助学习更好地了解世界,也是后续学习凸透镜及成像规律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探究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是重点,而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是难点。
学生只有通过知识的运用才能从更高层次上理解物理规律,提升科学素养。
二、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有实验和认识基础,学生的探究过程也会受助于以前的收获。
类比光的反射定律学习光的折射规律。
只是在具体细节上需要适时引导,才能建立规律性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属于折射的现象;2、,能用光的折射规律简单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探究的心理品质。
2、培养有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 32 / 3教学反思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掌握情况很好,易于理解,听课教师评价很高,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希望能多让学生讲,我少说话。
尽量学会放手。
3 / 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
一、设计意图我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情境导入、游戏互动、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这一物理现象。
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水杯、玻璃棒、塑料尺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激光笔游戏,引发孩子们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
2. 实验观察:我会引导孩子们用水杯、玻璃棒等教具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现象。
3. 知识讲解:在孩子们有了直观的体验后,我会适时地引入光的折射定律,并通过简单的图示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4. 动手实践: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彩纸和塑料尺制作光的折射模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光的折射的理解。
5. 应用拓展:我会给孩子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进行解释,巩固他们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光的折射的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1.教师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解释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讲解斯涅尔定律,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认识折射率,解释折射率的概念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
4.讲解全反射现象,阐述全反射的条件及其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a.折射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b.斯涅尔定律的应用;
c.折射率的计算;
d.全反射现象的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折射率、全反射等知识点。
2.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光的奥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请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个光的折射现象,尝试用所学的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概念进行解释,并撰写观察报告。
7.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8.结合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如设计光纤通信模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9.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0.强调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5.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全反射条件,并能够运用全反射解释光纤通信原理。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四节,主要讲述光的折射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折射定律的内容,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3. 掌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4.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
2.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光具、透明介质等)。
2. 学具:教科书、实验记录表格、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引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讲解:(1)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3) 解释折射率的概念,介绍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验:(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变化。
4. 练习:(1) 给出例题,要求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计算光的折射角。
(2) 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特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运用折射定律计算光的折射角。
(3) 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 光的折射教案

4.4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探究得到光的折射规律并会识别一些折射现象;3.学会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4.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与奇特,激发对物理规律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教学方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笔、光具盘、半圆玻璃砖、三角尺.学生用:壶盖、棋子、铅笔、矿泉水瓶、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同增同减。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观看视频: 棋子重现[学生实验1]棋子放入壶盖中,眼睛移动至恰好看不到的位置,缓缓注入水后棋子重现。
[学生实验2]把铅笔斜插到壶盖中,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铅笔好像向上弯折了.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注水后重现的棋子以及水中弯折的铅笔,这些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三、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1]激光通过半圆形玻璃后发生折射的实验。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画出折射图像并解释折射光线与折射角的概念:巩固练习: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角_______,折射角_______。
四、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在光具盘表面上观察到光线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分居两侧)[提问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是向哪偏折了呢?怎样进行描述?结论分析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提问2]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如何变化?[演示实验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并让学生读出数据,进行前3组数据的记录。
1 2 3 4入射角折射角结论分析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四节 光的折射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光的折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教学突破】学生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定律;结合已有知识,利用图示或动画解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玻璃管、铁丝、模拟小鱼、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碗、硬币、激光手电、烧杯、小铁板(展示光路)、纸板、方形玻璃砖、半圆形玻璃砖等.┃教学过程设计┃叉鱼实验:像图4—4—在水槽边固定一个观察管位于观察管瞄准的方向上.从观察管中插入一根直铁丝让学生讨论画出此时的光路图.(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参照教材第69页图4—4—2,注意点明在光的折射同时也有反射.)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改变,出现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板书设计】第四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等介质表面时,在水或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生活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探究实验为主,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而探究;4.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又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5.切实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第4节光的折射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教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
它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构成了初中物理“光学”中的三大基础知识,也是初中物理“光学”的核心部分。
光的折射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光的折射特点既缺乏理性认识更缺乏科学探究。
本节教材以青蛙王子的故事为主线,从演示光的折射入手,使学生通过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束的传播路径,建立光的折射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光的折射的初步特点。
并通过《新版青蛙王子与白雪公主》故事中:是真的公主吗?如何打捞青蛙王子?青蛙王子重现之谜等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折射。
教材这样安排不仅便于学生认识理解规律,学会应用规律解释现象,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分析、归纳能力有较大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失败、克服困难和体验成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光的折射这一节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在光的反射这一节中已经建立反射角、入射角、法线的概念,同时又有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经验,再来对光的折射现象作定性的探究就比较自然和轻松。
同时本节知识还是下一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思路:光的折射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光的折射特点缺乏理性认识。
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把本节课改为探究实验,(我认为这样做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而探究;4、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又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光的折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学突破】
学生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定律;结合已有知识,利用图示或动画解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玻璃管、铁丝、模拟小鱼、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碗、硬币、激光手电、烧杯、小铁板(展示光路)、纸板、方形玻璃砖、半圆形玻璃砖等.
┃教学过程设计┃
叉鱼实验:像图4—4—
在水槽边固定一个观察管
位于观察管瞄准的方向上.
从观察管中插入一根直铁丝
让学生讨论画出此时的光路图.(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参照教材第69页图4—4—2,注意点明在光的折射同时也有反射.)
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改变,出现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
(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等介质表面时,在水或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生活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探究实验为主,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而探究;4.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又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5.切实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