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简析
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城邦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下面我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所掌握的资料,就语言方面的差异进行简略的分析。

1、称谓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而在英语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

又如大家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简单理解:王老师=
Teacher Wang.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会感觉不可思议——“姓王的工人”。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西方“谢谢。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对方都会说一声“谢谢。

”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谢谢。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西方人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是。

”若不想要,只要说“不。

”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西方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西方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谢谢。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西方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西方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
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西方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节日风俗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仅在语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见面握手时,西方人人握别人手中国人握自己手(作揖);别人赞扬时,中国人谦虚西方人感谢;为人做事,西方人总是弄清几斤几两几时几刻,中国人多用少许、片刻之类的词;餐桌上,中国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则尊重客人个人权益,不督促不强求;另外中国人吃饭时围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则将食物分成每人一份;人际关系维护,中国人靠血缘,西方人靠契约;艺术上,西方人求真,中国人求神……
当然,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原
因是社会环境的不同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中国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

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诸如“谱度众生”、“因果循环”之类的思想。

因此,人们为了能够来世“成仙”就今世行善,于是就有了对芸芸众生的“大爱”。

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本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本主义”的特征。

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小爱”。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

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

同时,各民族各部落占地一方,以水相隔,占地为王,划清界限,因此不易被某个民族侵占统一,所以各地进行的是平等的贸易交换,“使希腊人养成了一种把抽象的原则看得比感性的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

地理环境影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影响思维习惯,当然了,思维习惯进而影响了文化。

但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探讨中西文化的总体差异,目的是促进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加强中西联系,谋求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