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21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9aee2cc17552706220818.png)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是否需要彻底改弦更张?史学研究与记载历史事实的书籍有天然的不解之緣,研究历史必然要研读史籍。
中国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讲求精读系统性的史籍与相关典籍。
越往后代,书籍、文献越加积累,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其部帙之多,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于是类书、书目、各种索引应运而生,给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然而,各种类书良莠不齐,而且割裂原书籍的内容,再机械地分类编辑,呈碎片化状态,所取史料的形成背景、语境、前因后果基本消失,因而会导致误解。
因此,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类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功。
正因如此,古人剖析类书,常常提醒学者:“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到了当代,电子学术资源兴起,这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二是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料与信息,三是可以检索的学术资料数据库。
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原书一致,仅载体不同,对学者而言均属读书,无多少区别。
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的大多为普及性知识和学术信息,对治学方式的冲击也不大。
只有第三类极大地改变了史学研究者获取史料的途径,冲击着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
不过,数据库仍存在与类书相似的缺陷,这决定了它还不能取代读书治史的基本理路:第一,所得资料也呈现为碎片化的堆积,失去其形成的背景和特定的语境,存在误读的可能性;第二,检索所得史料,难分真伪,而且因割裂、碎片化更难考辨真伪;第三,受数据庳涵括内容的限制,可能缺少很重要的典籍资料,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暗地里排斥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在史学研究中,史学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必须在读书、思考、研讨和撰著的实践中培育,要有史料鉴别和考订的能力,要有理论思维,仅仅掌握史料的供应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了学术资料数据库并不能轻松治史了。
高二语文 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二语文 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9cc0b0975f46526d3e121.png)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李竞恒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
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作“教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喜,宁失不经”,即从夏代的司法精神中,便强调与其造成冤案,宁可达不到执法效果,即宁纵母框。
周人的《尚书·吕刑》记载:“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
汉代孔安国的注解认为,刑狱有疑点的,应该改为较轻的处罚,小惩罚有疑点的,应该完全赦免。
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
秦朝的司法思想以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两件事。
一次是有人在东郡的陨石上刻诅咒秦始皇的文字,秦始皇便“尽取石旁居人诛之”,陨石旁边所有的居民都被进行了有罪推定,所以杀无赦。
类似的例子,秦始皇在梁山宫怀疑身边的人将信息泄露给了丞相李斯,于是便将“时在旁者”全部杀掉。
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秦法对于犯罪嫌疑人,“无解词,讯某”,·即一边刑讯逼供,一边要嫌疑人自证清白。
这种有罪推定的司法,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如张家山出土竹简《奏献书》中,就记载了一个秦代冤案,一个叫“讲”的人,被怀疑偷牛,在严刑鞭打下最终屈打成招,惨遭冤狱,全家遭殃。
正是秦朝的这种严酷司法,最终导致“赭衣半道,群盗满山”,路上遇到一半的人都被判定犯罪,漫山遍野都是逃跑的亡命者。
汉儒继承了先秦主流的司法思想,反对秦朝法律文化。
《礼记·王制》:“凝狱,把与众共之,众疑,放之”,即有疑点的案子要拿出来众人讨论,如果大家都认为存疑,便作放免处理。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a8703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e.png)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②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③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④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⑤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富多彩。
名句: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________,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那么谁敢到这些加油站加油。
③近几年来,从事介绍“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行业的人员总是________,各种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造成不良的影响。
A.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解析:“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符合第①句语境。
“鱼龙混杂”虽也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但前者多用在动态语境中,后者多用在静态语境中。
符合第③句语境。
“鱼目混珠”用比喻以假乱真。
符合第②句语境。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专职安全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B.作为中小学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群体,中小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好其中的馆藏资源,令其发挥育人作用,不仅在于中小学生自身,还受限于学校及家长。
C.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规范注册收费行为,保障注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00ded1a32d7375a517800d.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力系统里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近两年行业里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四化,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因为新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关系到所谓能源革命的问题。
新四化的出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
传统动力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动力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汽车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在较长时间段里,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会共存,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动力系统还是会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力系统。
新能源的动力系统里面也分两部分,从国家定义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纯电动,另一部分是插电强混,插电强混中也有内燃机,也有电动机。
就纯电动而言,这块在我国发展非常快速。
因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一方面能源被大量消耗,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就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决心来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系统。
从更长期来看,现在很多主机厂都在投资研发燃料电池,也就是氢能源,因为氢能源目前也被认为是终极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新四化这样一个大变革环境下,动力系统将会多元化发展。
因此也需要我们提早布局:一要持续提升传统动力系统的效率,来支撑我们目前作为汽车行业基础的传统动力系统;二要不断发展电动化,包括混动和纯电动:三要提早布局燃料电池氢能源动力系统。
(摘编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技术和动力系统并存是大趋势——对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政专访》)材料二:(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a44f107c1cfad6185fa736.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
一般而言,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二者出现分离现象,即口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形成了文言。
白话相对于文言而言,与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大约萌芽于汉魏之际。
魏晋以后,尤其到了唐代,文白分野渐趋明显。
古白话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至宋代有了质的飞跃。
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口语向书面语领域的“渗透”加速,同时代的口语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其二,口语进入书面语,涉及的文体进一步扩展,文学作品之外,以文言为主要载体的儒学及史学著作中也出现了白话。
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
大量口语词、方言词进入文学语言,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
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词汇与原有的普通词语渐渐取得并存的地位,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不同的生命力。
这一特点在宋代的诗、词、文中都有所表现。
人论宋诗,皆曰“以文为诗”,而口语入诗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词在宋代的繁荣,也使口语进入书面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宋代文学的各种文体,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口语化的特色。
除了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的是,受禅宗语录影响而产生的宋儒语录以及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也开始大量使用白话,形成对正统文言语体的重大突破。
文言何以成为正统?就在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它是儒家原典本有的语体,继而成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宋儒语录与史著中出现白话,无疑大大动摇了文言的正统地位。
白话书面语在宋代多种文体中大量涌现的同时,相关的语言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带有“自觉”意识。
书面语脱离口语毕竟不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了阅读的障碍。
早在文言势力强大的汉代,王充就针对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状况,倡导“文字与言同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言文一致”。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75bc34b35eefdc9d333d8.png)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1a3d5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1.png)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②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③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④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⑤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名句: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⑦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________。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_____。
③除非把这事_______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B.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C.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D.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解析: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各抒己见:各自坚持自己意见或见解。
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畅所欲言”侧重痛快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各抒己见”侧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侧重全部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分析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分析题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7d960380eb6294dc886c45.png)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DAO TU CHONG WEN SUO YAO DIAN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 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注意材料选取。
近几年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的一般为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上古今并重,既有反映史学、艺术的学术论文,如2020年全国卷Ⅰ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属于史学论文;全国卷Ⅱ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属于文化论文;全国卷Ⅲ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属于文学论文。
也有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政论和时评,如2017年全国卷Ⅰ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是政论文,2018年全国卷Ⅱ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属于时评。
2.明晰考查题型。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设置3道客观题。
第1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但2020年全国卷Ⅲ对论证知识的考查范围扩大,考查了论证语言的作用,如T2A项;第3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推断)的能力。
备考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筛选整合。
3.精选背景熟悉的材料。
在选取试题阅读材料时,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内、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2020年全国卷I的材料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文章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全国卷Ⅲ的材料对《古文观止》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条理清楚,而《古文观止》为广大学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选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
【二轮复习达标】在二轮中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高阅读文本的效率。
从答题时间安排上看,作为高考语文第一大题,考生因过于重视或紧张而造成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过长,进而造成整体答题的被动。
二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从易失分题型上看,论述类文本第1题是基础题型、常规题型,各选项只是对选文重要信息的概括分析,作答相对较易;而第2题的作答常因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把握不准和文意理解不透而失分;第3题的作答常因对选项的逻辑推理理解偏差而失分。
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ed4015f90f76c660371a1a.png)
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
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
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
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
例如,其中的《幽凤·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
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普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调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
中国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
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
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中华民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
《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对这种民族性格的绝佳诠释。
诗歌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结晶,是文化思潮的自然产物。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象化、个性化的显现方式。
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其骨干,又容纳吸收了道家、法家和佛家等各个思想流派,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这些在古典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
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分别被称作诗圣、诗仙、诗佛,正好大致对应了儒、道、释这三个思想流派。
杜甫的远祖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在经学上极有成就,他的祖父杜审言则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
儒学和诗歌是杜甫的家族传统,他用自己的毕生践行使二者达到完美融合的境地,以至于宋人有“老杜似孟子”的说法。
高二语文 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 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b6ce1eff9aef8951e0646.png)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
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
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
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
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
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
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
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
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
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
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030af755270722192ef7e2.png)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2021·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摆布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分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泛起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感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现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枯窘的文化想象凡是预示了主题的枯窘——这种枯窘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富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言基础知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22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言基础知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22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489da34a300a6c30d229f0f.png)
训练二十二[语言基础知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抚恤./畜.养亲.家/沁.园春啮.噬/罪孽.深重B.蜷.伏/痊.愈按捺./百衲.衣譬.如/穷乡僻.壤C.孱.弱/潺.湲戏谑./血.淋淋宿.营/夙.兴夜寐D.踟.蹰/汤匙.泼.辣/梁山泊.证券./隽.语箴言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
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利民的大事业。
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
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
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无足轻重啊!A.大相径庭B.雄心勃勃C.何去何从 D.无足轻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被称为“最美富二代”的周江疆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两次冲入火海救人,最终救出楼内10名员工成功脱险,自己却不幸遇难。
B.据中国政府网公布,我国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在中国境内的患者。
C.民政部最近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等。
D.法国《89街》的一篇文章说,虽然莫言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他的作品内容是丰富的,作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是理所当然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③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④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⑤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
⑥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A.③①②⑥④⑤ B.③④⑤⑥②①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⑤⑥③②④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20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20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73723a8910ef12d2bf9e709.png)
训练二十[语文基础知识+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陋.习露.富漏.网之鱼镂.骨铭心B.渎.职笃.爱穷兵黩.武匠心独.运C.熟稔.烹饪.忍.无可忍色厉内荏.D.外侮.船坞.穷兵黩武.趋之若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剪彩顶梁柱轻车减从众志成城B.增幅小拇指人才倍出实干兴邦C.发轫赔笑脸赈灾义演珠联璧合D.厮打破记录金碧辉煌一如既往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早在公元7世纪成书的《隋书·流求国传》中,就________________有高华屿(即钓鱼岛)从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开始,明太祖便派杨载作为册封使出使琉球。
可是,日本为证明钓鱼岛是自己的领土,________________,挖空心思,到处找借口、寻依据,说什么钓鱼岛是日本商人最早“发现”,是所谓的“无主地”等,纯粹是睁眼说瞎话。
一般认为,明朝最早记载中国人利用钓鱼岛赴琉球的文献是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证明钓鱼岛列岛最迟是在1372年至1403年之间,即被中国赴琉球的册封使船最先发现并作为海上航行的________________标志利用的。
这比日本人________________行说所谓“发现”这些岛屿要早约500多年。
A.提示绞尽脑汁以便强B.记载将错就错以便横C.记载绞尽脑汁予以强D.提示将错就错予以横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B.9月24日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为了培养学生成人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团委开展了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C.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b24dd00b4c2e3f56276391.png)
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代书法“文化缺失”论的逻辑指向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突显,这当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当代书法文化内涵缺失有所担忧的论调。
学者们在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对当代书家传统文化修养的缺失、当代书作文化价值的弱化、当代书法展览中的文化失语症等现象提出了批评。
若具体分析,当代书法“文化缺失”论的指向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作者的文化身份;二是作品的文字内容。
首先,学者对当代书法缺乏文化内涵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书写者文化身份的不认同。
我们知道,传统书法家的构成是以文人为主体的,而时至今日,书法家的构成是比较多元的,既有专业化、职业化的书法工作者,也有在政界、学界、商界从事各类工作的书法创作者,他们与传统文人的知识结构相比较,对古文字的学习与使用,对古文经典的记忆与理解,对古典文学的创作与欣赏,都是令人远逊古人之处。
正因如此,众多学者提出书家要多读书,增加古文与古诗词的学习与创作,这自然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但也应明确,读书多是不可能直接带来书法境界提高的,否则,当代最有成就的书家应该是著作等身的文史哲专家了。
“文化缺失”批评对当代书法的文化价值提出质疑的另一个方向集中于书写的文字内容方面。
当代书法文字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缺失主要体现在展览书法中的文字硬伤与内容抄录现象。
有专家指出,包括“国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获奖提名和获奖作品都难逃作品硬伤和扣分的厄运,在57位获奖提名的作者中有41位因作品有硬伤被扣分。
而在文化考试中找枪手作诗,或作诗平仄押韵不能合律的又不在少数。
文字硬伤包括错别字的出现、繁简体的混乱、多音多义字的误用等方面,无论历史原因如何,在书法展览中出现都是不应被容忍的。
而关于书法抄写古诗词还是自作诗词的难题,同样困扰着当代书坛。
早期的被我们现代人当作书法作品的书迹则基本是用以记录、传播文字内容的实用书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4be2c42f60ddccdb38a007.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杜尚的质疑①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②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③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④在这四个要素中,杜尚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手工技艺的结晶,“随便哪一个”都可以,重要的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他信手拈来小便池这样一个“现成物”,把它作为服务于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工具,表现出对艺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思考。
由此,当代很多艺术成为一种“观念艺术”,仅在观念的层面上存在着,甚至产生了“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的慨叹。
⑤然而,在四要素示意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艺术品被置于中心位置,其他三个要素都是通过艺术品关联起来的。
工程师建造工程,商人制作商品,而艺术家所以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创作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
所以,对艺术的美学考察,还必须深入到艺术品中去。
⑥从常识角度说,艺术品是什么好像并不是一个问题,它不就是那些我们称为绘画、雕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或音乐的事物吗?然而杜尚的质疑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为什么我们把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称为艺术品,而很少把家里日用的锅碗瓢盆说成艺术品?为什么我们可以把手头的某本小说说成艺术品,而不把报纸上的新闻叫作艺术品?⑦在美学中,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分界在于,前者是专供人审美欣赏而存在的,即康德所说的审美“无功利性”。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22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22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e355aef58f5f61fb636660d.png)
训练二十二[语文基础知识+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引擎.(qíng)发酵.(xi o)滞.纳金(zhì) 曲.径通幽(qū)B.逆袭.(xí) 角.逐(jiǎo)捅娄.子(lóu) 瑕不掩瑜.(yú)C.脖颈.(jǐng) 烙.印(l o)钻.牛角尖(zuān) 萎靡.不振(mǐ)D.推诿.(wěi) 缜.密(zhěn)潜.规则(qi n) 稳操胜券.(qu 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尺牍插座攻城掠地湮没无闻B.喋血文身披沙拣金形迹可疑C.影碟膨胀胸无城府锐不可挡D.马甲版画欢呼鹊跃拾人牙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蔡明上了2013年春晚,当被问到“你会放弃它吗?”蔡明连说不一定。
她透露蛇年春晚准备了四个小品,只有《想跳就跳》勉强过关,其余三个则差强人意....,被直接毙掉。
B.近日,上海黄浦江水面出现2000多头死猪。
事情发生后,供水企业加强了水质监测。
人们在关心水质污染的同时,也已经开始调查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
C.两会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既有领导干部们高屋建瓴的深谋远虑,也有来自最基层的代表委员的心声;既有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也有平头百姓的一得之见....。
D.在今年“两会”的讨论会上,一位农民代表“抢”到了会议的最后一个发言机会。
因为他要代表农民说几句话,这是他处心积虑....准备的建议,怎么舍得放弃不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医学研究表明,气温骤降或突然由温暖的环境来到寒冷的环境,往往会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B.国民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提高。
C.计划于6月至8月择机发射的“神舟十号”,将是飞船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3名航天员将驾乘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4d3c9ba26925c52dc5bfdc.png)
高二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
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
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
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
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
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熹陶。
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21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21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3e705a8d4d8d15abf234e0b.png)
训练二十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量.筒(liánɡ)攻讦.(jié)黑魆魆.(qū) 大腹便便.(pián)B.阜.盛(fù) 靓.妆(jìnɡ)入场券.(quàn) 量.体裁衣(liánɡ)C.胡诌.(zhōu) 桎梏.(ɡù)崭露.头角(lù) 时不我与.(yǔ)D.模.样(mó) 拂.晓(fú)煞.风景(shā) 靡.靡之音(mǐ)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 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D.iPhone 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内存在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不仅降低了党的威信,疏离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更损害了为文者自身的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B.随着寿光地区高污染的造纸和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绿色蔬菜种植环境,影响了驰名全国的寿光蔬菜的质量。
C.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规范了各级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并要求医院不得借口更新医疗设备、购置新的医用试剂为名增加收费项目。
D.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议政平台,许多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起官方微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主动采纳民间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二十一[语文基础知识+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嗔.怪/缜.密甲胄./压轴.伎.俩/栉.风沐雨B.税率./草率.偏裨./裨.益罚没./湮没.无闻C.噱.头/矍.铄湮.没/殷.红歼.灭/草菅.人命D. 案牍./渎.职褒.义/煲.汤祛.除/曲.意逢迎2.下列各组语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担纲.蕃.薯霄.壤之别和颜.悦色B.飙.升履.新径.情直遂含英咀.华C.峰.会纹.身惠.风和畅揄.扬大义D.飘.红突.显雍容.大度歪门斜.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今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生活中遇到什么苦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B.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林某毒杀舍友事件震惊全国。
有人认为林某身为学医者,却不求仁心仁术,泯灭人性,罪不容诛....。
C.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个别商家趁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之机哄抬物价,欺骗广大消费者,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D.菏泽牡丹,其花色五花八门....,花型千变万化。
其主要花色为粉、红(含紫红)、紫、蓝、黄、白、黑、绿、复色九大色系。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C.人口老龄化加剧,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小说起源于上古神话,发端于南北朝志怪小说,成熟于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体小说是它的进一步发展。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
“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古希腊最发达的文学形式是神话和史诗。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地位最高的天神,是人和神的主宰;雅典娜是智慧女神;普罗米修斯是造福人类的神;而潘多拉则是灾祸的来源。
D.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
二、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1)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________________,功业相反,何也?(贾谊《过秦论》)(5)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8)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孝与廉肖群忠孝与廉首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
孝,就是子女善事父母亲祖的伦理义务与伦理行为的称谓;而廉则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
这是分别处理家庭家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两种不同的道德。
孝与廉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第一,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廉德的基础。
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第一德,是诸种道德的基础。
在家能孝亲,在朝必能忠君。
廉实际上是为官之人对公共财物的道德态度,它实际上体现为对君主、国家的忠诚之德。
在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认为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人有孝德就会有别的一切道德,有孝德就必然有廉德。
《孝经·诸侯章》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这里的“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具有廉德的内涵,也被看作是诸侯之孝;如果不具备这种廉德,不能长守富贵,是对祖先的不孝。
第二,不辱其亲的孝道责任感使人产生清廉为官的责任意识。
在中国古代,孝亲不仅是能赡养父母,而且要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起码不能做辱没父母的事。
中国古人的道德责任感产生于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认为做了好事,成了功名能够光宗耀祖;相反做了坏事,就会辱没父母亲祖和门风家风。
因此,一个守孝的人必然要在为官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清勤慎德的为官道德,绝不能做贪赃枉法之事,受牢狱之灾辱没先祖。
这种孝道责任感成了某些官员得以廉洁自律的精神动因。
第三,廉才能保证行孝。
一个人在古代中国能为官,已经是有出息有成就的人,但是权力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风险,如果一个官员不能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财利与权力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当官又要谋财,那势必就会成为一名贪官,轻则被贬,重则受刑甚至丢命,这样肯定不能顾及父母之养,而且辱没家门家风,而成为不孝之逆子。
因此,廉洁,不仅能保证官员长守富贵,一生平安,而且还能保证官员行孝,做到“大孝尊亲,其次不辱”。
孝与廉在中国古代虽有上述一致与相互支持之处,但它毕竟是属于处理家庭私人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而且其道德主体也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与廉吏,或者说前者是对为人子者的要求,后者是对为人臣或拥有一定公众权利的人的要求。
在中国古代两者的统一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
在汉代实现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孝被全面泛化,当作一切道德的代名词,似乎有了孝,人就会有一切道德。
不可否认,这种思维在中国古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但是,孝与廉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本身是有差异的。
随着家国一体的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公民社会的形成,随着传统文化与孝道影响的衰落,随着现代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日益区隔,我们更要充分看到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
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资源时,既要充分肯定但又不要盲目夸大孝文化在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中的作用。
以为只要干部能孝其亲就必然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是简单化的,缺乏深入分析的。
(选自2013年1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节)7.下列对于孝与廉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是廉德的基础,在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有孝德就必然有廉德。
B.孝可以使人产生清廉为官的责任意识,使人们在为官的过程中都会自觉遵守清勤慎德的为官道德。
C.廉能保证行孝,具备廉德能保证官员长守富贵,反之则有可能辱没父母亲祖和门风家风。
D.孝与廉在中国古代是相互支持的关系,但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本身是有差异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与廉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是分别处理国家关系与家庭家族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
B.廉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这种廉德促成了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
C.在中国古代,一个人能为官就已经是有成就的人,就一定能够光宗耀祖,也是孝亲的表现。
D.有的人认为官员只要能孝顺父母就一定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夸大了孝文化的作用。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孝被认为是为人第一德,一个人在家能孝亲,在朝必能忠君。
B.中国古代那些廉吏一生清廉为官,不做贪赃枉法之事,是因为他们担心受牢狱之灾而辱没先祖。
C.古代中国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所以在中国古代更看重孝与廉这两者的统一性。
D.中国古代的孝文化作为优秀传统的道德资源,对当前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训练二十一1.D [解析] A.chēn/zhěn,zhòu,jì/zhì;B.lǜ/shu i,pí/bì,mò;C.xué/jué,yān,jiān;D. dú,bāo,qū。
2.B [解析] A.蕃-番;C.纹-文;D.斜-邪。
3.B [解析] B.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A.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谦敬不分。
C.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应用“不容置疑”。
属于望文生义。
D.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
此处用“丰富多彩”比较妥当。
4.A [解析] B项,“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了快速发展”句式杂糅;C项,“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且“健全和改善”的语序不当;D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5.D [解析] 王之涣不是田园诗派。
6.(1)大漠孤烟直(2)陟罚臧否(3)栗深林兮惊层巅(4)然而成败异变(5)小学而大遗(6)一片神鸦社鼓(7)舞幽壑之潜蛟(8)凭轩涕泗流7.B [解析] “使人们在为官的过程中都会自觉遵守清勤慎德的为官道德”,说法过于绝对。
8.D [解析] A.应将“国家关系”与“家庭家族关系”的顺序颠倒;B.文中说,“中国古人的道德责任感产生于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C.“一定能够光宗耀祖”绝对化。
9.B [解析] 强加因果。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