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益智课堂《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益智课堂《巧放圆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1f902f1711cc7931b7165a.png)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题(4分钟)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老师将这副图片掉过来看看,这时你看到的是什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生:太神奇了。
师:神奇在哪?小结:这幅图片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效果,我们思考问题时如果可以转变一下常规思想,往往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板书课题:巧放圆形边板书边提问:课题中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兴趣?生1:老师,我想知道巧放圆形的“巧”是什么意思?提问:谁来告诉他?生1:巧是技巧、技术的意思。
生2:巧是心思灵敏、技术高超的意思。
评价:你们从课题中的一个字就引发了这么多相关联的思考,这也是一种智慧。
(二)介绍游戏玩法,了解游戏规则(5分钟)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预设:生1:我想知道巧放圆形的玩法。
生2:巧放圆形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提问:谁还有问题?生3:我太想知道巧表现在哪些地方?评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智慧。
你们想从哪个问题开始研究?【设计意图:巧设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从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入手,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
】生:游戏的玩法。
过渡:孩子们都想了解游戏的玩法,玩游戏首先要认识器具。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戏器具,你有什么发现?生1:通过观察,我发现一共有6块板子。
生2:我发现除圆形板子外,其余五块板子都有一个小圆弧。
提问:谁还想补充?生3:我发现这三块板子都有一个角是直角,其余两块板子拼在一起也有一个角是直角。
评价:这么多发现得益于认真观察。
板书:观察谈话:只有认真观察,才会有所发现,这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前提。
点击课件师:谁来宣读游戏的玩法?同桌相互说一说。
过渡:知道了游戏的玩法,下面你们想研究哪个问题?生:游戏规则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41525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b.png)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巧放圆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学生能够掌握巧放圆形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掌握巧放圆形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介绍巧放圆形的方法和技巧。
2.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展示巧放圆形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掌握巧放圆形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巧放圆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引导学生对巧放圆形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如圆形的盘子、杯子、车轮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提问学生: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如何巧放圆形。
2. 讲授新课讲解圆形的定义和特征。
介绍圆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讲解巧放圆形的方法和技巧。
展示一些巧放圆形的实例,如圆形的拼图、圆形的花坛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摆放方式和效果。
介绍巧放圆形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圆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巧放圆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常识活动设计:圆形的妙用》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常识活动设计:圆形的妙用》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1901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c.png)
幼儿园大班《常识活动设计:圆形的妙用》科学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和应用,在游戏中学习圆形知识。
2.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1.圆形相关的教具和材料:圆环、圆形卡片、球等。
2.环境布置:教室内贴满各种圆形的图片。
3.时间安排:活动时间为一个课时,大约40分钟。
4.教师准备:熟悉活动内容,准备引导问题和示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请幼儿围坐在一起,展示一个圆形卡片,让他们猜猜这是什么形状?
•引导幼儿讨论圆形的特点:没有棱角,所有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2. 游戏一:找圆形
•将教室内隐藏的圆形物品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分组寻找。
•鼓励幼儿们在寻找过程中互相帮助,并引导他们观察圆形的特征。
3. 游戏二:圆环传递
•让幼儿围成一个圈,一个圆环从教室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传递时注意力集中和配合。
4. 制作手工:圆形头饰
•提供材料让幼儿们自由发挥,制作圆形头饰或者圆形物品。
•鼓励幼儿们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尽量使用圆形元素。
四、教学总结
通过这次圆形主题的科学活动教学,幼儿们不仅在游戏中学习了圆形的特点和应用,培养了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2a893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1.png)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巧放圆形》。
本节课主要学习圆形的特征,如何画圆形以及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圆规正确画出圆形,并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些物品都是圆形,教师引导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出一个圆形。
3.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例子,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硬币、圆桌、车轮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七、作业设计1. 请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圆形,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答案:略2. 请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在表格中。
图形周长面积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掌握了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501d6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c.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圆形的妙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探索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探索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并发挥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实物(如球、硬币、瓶盖等)、圆形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圆形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形的图片,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圆形,教师巡回指导。
4. 探索圆形的妙用(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圆形物品?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5.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圆形模具和剪刀剪下圆形,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
每个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的妙用》2. 内容:圆形的基本特征、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创意圆形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硬币、球、瓶盖、车轮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时,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寻找圆形物品,并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
4. 探索圆形的妙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方法。
5. 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优质教案[最终版]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优质教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b75e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妙用》优质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四章《有趣形状》中第三节《圆形妙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解圆形特点及其在生活中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掌握圆形基本特点,解圆形在生活中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特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形玩具等)、多媒体课件、磁性白板。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圆形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圆形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圆形模具在画纸上画出圆形,观察并说出圆形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5. 成果展示(5分钟)6. 创新实践(10分钟)让幼儿利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以圆形为主题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妙用2. 板书内容:(1)圆形特点:边缘光滑、角度相等、半径相等。
(2)生活中圆形:硬币、瓶盖、轮胎、时钟等。
(3)圆形应用:创作画作、设计图案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圆形物品,并说明它作用。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一个圆形硬币,它可以用来买东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圆形特点和应用。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发言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圆形物品,并尝试用圆形进行创作,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特别关注圆形特点及其在生活中应用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圆形的妙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圆形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f75a0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7.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圆形的妙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圆形的妙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认识到圆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知道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球、硬币、圆形玩具等)、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圆形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教具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2)讲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硬币、饼干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圆形模板,让幼儿在画纸上描绘圆形。
(2)鼓励幼儿用剪刀剪下圆形,并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
4. 分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圆形的妙用。
(2)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形状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六、板书设计1. 《圆形的妙用》2. 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2)圆形的应用:车轮、硬币、饼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2. 答案: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寻找其他形状的物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分组讨论与分享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圆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常识活动设计圆形的妙用
![大班科学教案常识活动设计圆形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491b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e.png)
大班科学教案常识活动设计圆形的妙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圆形的妙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对圆形的感知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的妙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圆形卡片、圆形图案贴纸、画纸、画笔等。
2. 学具:圆形物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邀请幼儿举例,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讲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硬币、地球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卡片,让幼儿找出卡片中的圆形图案。
邀请幼儿用圆形物品在画纸上印出圆形,并剪下来。
4. 主题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圆形创意画”活动,幼儿利用圆形物品和画笔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新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的妙用2. 内容:圆形的基本特征:边缘光滑、没有角圆形的应用:车轮、硬币、地球等圆形创意画:展示幼儿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2. 答案:硬币、瓶盖、圆球、车轮等(至少5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圆形物品,并尝试用圆形进行创作,如剪纸、拼贴等。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形状的特点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形状认知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圆形的妙用
![大班科学教案圆形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bfff35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b.png)
大班科学教案圆形的妙用圆形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形状。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圆形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圆形的引导和应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本文将分享一些围绕圆形展开的大班科学教案,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
1. 玩转圆形目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分辨和操作能力。
活动步骤1.首先给幼儿提供一些小球和圆环,让幼儿把小球从圆环的一端通过圆环运到另一端,再从另一端返回原来的位置。
2.让幼儿观察圆环的形状,并尝试使用手指或者绳索测量圆环的周长和直径。
3.鼓励幼儿将圆环放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游戏,观察小球运动轨迹的变化。
4.提升难度,增加小球数量和圆环数量,让幼儿组队进行比赛,看谁能把所有小球先全部运到另一端。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圆形的形状及其周长、直径的度量方法,增强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本游戏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
2. 圆形的应用目标通过日常生活场景中圆形的应用,让幼儿理解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步骤1.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观校园内圆形物品的应用场景,如轮胎、篮球、球闸门等。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直径的轮胎和篮球的差异,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体验不同直径轮胎和篮球带来的动能差异。
3.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场景和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实际理解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更多圆形应用的场景,如造型设计、计量等。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圆形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场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在观察、实践等多种环境中掌握圆形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3. 圆形的发现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圆形的形状、特点、应用等,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和发现能力。
活动步骤1.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圆形物品,例如盘子、轮胎、球等,让幼儿观察其形状、颜色和特点,并观察圆形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2.让幼儿使用线圈或者纸板扇等工具测量圆环的周长和直径,并观察随着直径增加周长的变化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1)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1)](https://img.taocdn.com/s3/m/a03fd4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1.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圆形的妙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了解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圆形的特征,知道圆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创新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球、硬币、圆形玩具等)、画有圆形的卡片、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圆形。
2. 讲解圆形的特点(10分钟)通过展示画有圆形的卡片,让幼儿触摸并描述圆形的特征,如“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角”。
3. 发现生活中的圆形(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圆形物品,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
4. 创意圆形画(10分钟)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动手画出一个圆形,并在圆形内发挥创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5.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用剪刀剪下自己画的圆形,并用胶水粘贴在另一张纸上,组成一幅美丽的画作。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圆形物品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圆形,并进行讲解。
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
2. 旁边列出圆形的特点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
答案:请家长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圆形物品,拍照或画下来,并注明名称。
2. 作业题目:用圆形创作一幅画。
答案:幼儿可以发挥想象,用圆形元素创作一幅画,可以是抽象或具象的画面。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圆形的妙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圆形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8cb5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圆形妙用》一、教学内容《圆形妙用》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形状》,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解圆形在生活中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圆形,知道圆形基本特征。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孩子们解圆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3.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圆形,解圆形基本特征和在生活中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圆形,并激发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体(如球、硬币、瓶盖等)、画有圆形卡片、圆形图案贴纸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圆形物体,如球、硬币、瓶盖等,让他们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共同特征,引导他们认识到这就是圆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向孩子们介绍圆形基本特征,如没有角、边界是一条曲线等。
并通过举例,让孩子们解圆形在生活中应用,如车轮、硬币、地球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我给孩子们发放画有圆形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用圆形图案贴纸进行创意设计,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物体,以及这些圆形物体作用。
5. 作业布置(5分钟)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回家后,观察家里和周围物体,找出圆形物体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妙用》2. 内容:圆形基本特征:没有角、边界是一条曲线圆形物体举例:球、硬币、车轮、地球等生活中圆形: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发现圆形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圆形物体答案:孩子们需记录下他们找到圆形物体,如碗、镜子、钟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圆形有更深入认识,但在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圆形物体时,还需加强引导方法,提高他们观察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设计圆形的妙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设计圆形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0456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d.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设计圆形妙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第四章“有趣形状”中,深入学习圆形特性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解圆形特点;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圆形物品妙用;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圆形基本概念,理解圆形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事物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提高他们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特点,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圆形事物。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圆形妙用,培养他们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图片、圆形物品(如硬币、球、饼干等)、画纸、彩笔、胶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圆形物品、画纸、彩笔、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幼儿观察教具中圆形物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物品共同特点,进而引出圆形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圆形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同时,展示圆形物品妙用,如硬币可以用来购物、球可以用来玩耍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圆形物品,讨论其在生活中应用,并将讨论结果画在画纸上。
4. 动手操作(15分钟)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胶棒等学具,创作一幅以圆形为主题画作,展示圆形妙用。
六、板书设计1. 圆形妙用2. 内容:圆形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圆形物品:硬币、球、饼干等圆形妙用:购物、玩耍、交通工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圆形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至少5个圆形物品,并描述其特点和应用。
答案示例:物品1:自行车轮子。
特点:圆形,可以滚动。
应用:骑行。
物品2:电风扇。
特点:叶片为圆形。
应用:吹风。
2. 画作展示:让幼儿将课堂上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圆形特点和妙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布置拓展延伸任务,让幼儿尝试用圆形创作更多有趣作品,如圆形拼图、圆形手工等,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3641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e.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第三节《圆形的妙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圆形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和优势。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能用圆形进行创意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图片、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组一份圆形物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圆形图片,引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品。
2. 讲解:讲解圆形的特点,如边界光滑、没有角等,并让幼儿触摸教具,感受圆形的形状。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在教具中找出圆形物品,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找不同”游戏,提高幼儿对圆形的观察力。
(3)引导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圆形作品。
4. 例题讲解:以圆形物品为例,讲解如何用圆形拼凑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圆形物品进行拼图,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圆形的妙用2. 内容:(1)圆形的特点(2)生活中的圆形物品(3)圆形创意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1)硬币(2)瓶盖(3)圆球(4)闹钟(5)饼干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形物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圆形的妙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圆形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2261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9.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圆形的妙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圆形的物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球、圆形饼干等)、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2. 学具:圆形物品、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硬币、圆桌等。
2. 讲解圆形特点(10分钟)(1)教师通过教具,让幼儿观察圆形的特点。
(2)讲解圆形的定义,引导幼儿理解圆形边缘光滑、没有角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圆形饼干,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
(2)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并用剪刀剪下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圆形物品(如瓶盖、硬币等)在画纸上拓印出圆形。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剪下的圆形纸片进行创意粘贴。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圆形的妙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的妙用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2)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车轮、硬币、圆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用画纸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需在画纸上画出至少3个圆形物品,并标注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的理解程度,针对幼儿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3bcd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二节《圆形的妙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探索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2. 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圆形事物的能力;3. 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幼儿对圆形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创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篮球、饼干、硬币等)、画有圆形的卡片、圆形拼图;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圆形事物。
2. 例题讲解(1)出示画有圆形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圆形的特点;(2)讲解圆形的画法,引导幼儿动手实践;(3)出示圆形拼图,让幼儿尝试拼出完整图案。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2)引导幼儿利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3)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拼图比赛。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形事物;(2)引导幼儿思考圆形的妙用,如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的妙用2. 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2)生活中的圆形:硬币、篮球、饼干等;(3)圆形创意绘画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2. 答案:(1)硬币;(2)篮球;(3)饼干;(4)碗;(5)钟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认识和理解了圆形的特点,提高了观察和创新能力;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并尝试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3. 例题讲解:讲解圆形的画法,引导幼儿动手实践;4. 随堂练习:引导幼儿利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5. 作业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圆形;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并尝试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
幼儿圆形物品创意拼摆教案
![幼儿圆形物品创意拼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c60a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e.png)
幼儿圆形物品创意拼摆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圆形物品创意拼摆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创意拼摆活动,促进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教具准备:1. 圆形物品:例如圆球、圆形盖子、圆形水果等。
2. 多彩的建筑积木、纸张、彩色画笔和蜡笔。
3. 活动空间:教室内或户外空间。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与幼儿交流关于圆形物品的观察和认知,鼓励他们描述圆形物品的特征。
2. 准备教具:将各种圆形物品展示给幼儿看,并引导他们讨论圆形物品的形状、颜色等。
主要活动:3. 圆形物品触摸游戏:将一些圆形物品放在盒子里,让每个幼儿自由地摸一摸,并说出感受、颜色、形状等。
4. 创意拼摆活动:a. 将圆形物品分发给幼儿,让他们用这些物品进行拼摆,创造不同的形状或图案。
b.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思考如何用圆形物品搭建房屋、动物等。
c. 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创作,形成小组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设计。
结束活动:5.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意拼摆作品,并邀请其他幼儿评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6. 教师点评:根据幼儿们的拼摆作品,夸奖他们的创意和努力,并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
7. 回顾总结:与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延伸活动:8. 彩绘创作:让幼儿使用彩色画笔或蜡笔,将他们创意拼摆作品的图案进行彩绘,增加美观性和艺术感。
9. 周边学习:将圆形物品与日常环境中的圆形进行联系,例如圆形钟表、圆形托盘等。
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圆形物品,并主动分辨和描述。
教案评估:10. 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创造性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的表现。
11. 幼儿自评: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和成就。
注意事项:1. 活动前要确保教具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将小物品吞食或造成其他伤害。
2.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避免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过多限制或评判。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b23667168884868762d6cc.png)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认识器具了解起源一、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玩“巧放圆形”的游戏,体会方中有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巧放圆形”,使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相似和投影,锻炼学生的规划能力、运筹能力。
2、在探索如何放圆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匹配能力。
3、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动手操作中学会挑战思维定势,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形成缜密思考的品质。
4、让学生走进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建构可实现的构造思维。
游戏规则:将全部木块放入盒中方框内,不得重叠、交叉。
游戏策略:1、3个梯形木块,每块均有2个直角,2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也是有2个直角的梯形。
2、打破思维定势(圆中有圆),实现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方中有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题谈话:同学们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巧放圆形(第1课时)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谈话: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和司马光一样聪明的孩子?谈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新游戏“巧放圆形”,做个聪明的孩子吧!《巧放圆形》第二课时第2课时了解游戏规则、目标和玩法一、介绍游戏玩法一生介绍“巧放圆形”的游戏规则:“巧放圆形”盒中木框内由三个梯形、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要认真观察,将木块放入盒中方框内。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精品教案[最终版]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的妙用》精品教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d87eb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圆形妙用》精品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教材第五章《有趣形状》中第二节“圆形妙用”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解圆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探索圆形特点及其优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圆形,解圆形基本特点;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特点及其优势。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圆形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特点;与幼儿讨论圆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硬币、按钮、轮子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形特点,如没有角、边缘光滑等;介绍圆形优势,如能更好地滚动、均匀分布压力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画出圆形;鼓励幼儿用剪刀剪下圆形,并粘贴在黑板上。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其他圆形物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妙用》2. 内容:圆形特点:没有角、边缘光滑;圆形优势:能更好地滚动、均匀分布压力;生活中圆形:硬币、按钮、轮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圆形请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用自己语言描述。
2. 答案:圆形物品示例:碗、盘子、车轮、钟表等;描述示例:圆形碗,边缘光滑,可以盛放食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对圆形有更深入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形状特点和应用;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界中寻找各种形状物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圆形;2. 例题讲解中,如何让幼儿理解圆形特点及其优势;3. 随堂练习中,如何指导幼儿正确画出和剪下圆形;4. 作业设计中,如何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圆形物品并描述。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圆形的妙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圆形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6bb4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2.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圆形的妙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圆形的妙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并学会运用圆形进行创意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圆形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生活中形状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圆形进行创意设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运用圆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教具、PPT、实物展示。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圆形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圆形的基本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2)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3)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圆形物体。
(2)利用圆形贴纸,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体,并贴上贴纸。
4. 动手操作(15分钟)(1)发放圆形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创意设计。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的妙用2. 板书内容:(1)圆形的基本特点(2)生活中的圆形物体(3)圆形创意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圆形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圆形物体,探索其他形状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放圆形”教学设计
徐家集小学栾婷婷
一、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玩“巧放圆形”的游戏,体会方中有圆,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巧放圆形”,使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相似和投影,锻炼学生的规划能力、运筹能力。
2、在探索如何放圆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匹配能力。
3、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动手操作中学会挑战思维定势,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形成缜密思考的品质。
4、让学生走进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建构可实现的构造思维。
三、游戏规则:
将全部木块放入盒中方框内,不得重叠、交叉。
四、游戏策略:
1、3个梯形木块,每块均有2个直角,2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也是有2个直角的梯形。
2、打破思维定势(圆中有圆),实现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方中有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题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
谈话: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和司马光一样聪明的孩子?
谈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新游戏“巧放圆形”,做个聪明的孩子吧!
(二)新授
一、介绍游戏玩法
一生介绍“巧放圆形”的游戏规则:“巧放圆形”盒中木框内由三个梯形、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要认真观察,将木块放入盒中方框内。
(1)从盒中倒出全部木块,拼一拼,摆一摆,将除圆形木块之外的五个木块放回盒中方框内;
(2)将全部木块放入盒中方框内.
师:刚才这位同学介绍了游戏的玩法,谁再来说一说?
二、强调游戏规则
师:谁还能补充一下?
预设生:器物不得重叠、交叉。
三、引导探究,尝试游戏
师:现在同位再把游戏规则说一说。
师巡视。
师:大家都知道这款游戏怎么玩了吧?
谈话:大家已经了解了“巧放圆形”这款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动手试试吧。
在玩的过程中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够边探究,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
1、动手操作
(1)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适时指导,强调游戏规则。
(2)小组内成员交流感受。
(3)再次操作,尝试突破。
(三)探究交流游戏的玩法
师:现在同位再把游戏规则说一说。
师巡视。
师:大家都知道这款游戏怎么玩了吧?
谈话:大家已经了解了“巧放圆形”这款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动手试试吧。
在玩的过程中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够边探究,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
(四)评价激励,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评价:这个游戏不仅使同学们学会了“巧放圆形”,锻炼了大家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且养成了有序的操作习惯,还培养了我们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后,你们可以继续拼摆,把你在玩游戏时想到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