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认识圆》教学设计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准确理解圆的定义,并且能够正确地用语言描述圆的特点。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认识圆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排序。
3. 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圆,并且根据给定的圆心和半径画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用直尺和圆规画圆的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圆规等。
2. 图形示例:圆的图形示例和相关练习题。
3. 教材:苏教版相关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些圆的图形示例,引导学生了解圆,并与学生讨论圆的特点和性质。
例如,圆是由一个点向外等距离画出来的图形。
2. 圆的定义和性质:a. 给出圆的定义,并请学生朗读、理解和默写。
b. 通过示例练习,让学生观察和感知圆的性质,例如:圆的任意两点间的线段都是相等的。
c.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排序练习,例如:判断哪些图形是圆,对几个圆进行大小排序等。
3. 画圆的方法:a. 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正确地画圆,并解释步骤和注意事项。
b. 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例如: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4. 拓展练习:a. 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在纸上画出指定半径的圆,并解答相关问题,如: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b. 引导学生通过裁剪纸片、观察实物等方式,将圆与其他图形进行对比,认识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圆的定义和性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书面回答关于圆的问题、在纸上画指定半径的圆等。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并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份针对“苏教版圆的认识”的教案建议和指导,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5~6页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3题。
二、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四、教学难点: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五、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剪刀、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充分感知。
1、师:同学们,对于圆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呢?(学生举例)2、多媒体课件演示:滴水泛起的圈圈涟漪,匀称的光盘,精美的挂钟表面,转动的车轮,寄托着梦想的奥运五环,这些都告诉我们: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美妙神奇,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圆的神奇,好吗?(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加强认识。
师:圆的美,光靠看是不够的,咱还得动手来画。
因为,画圆的过程,正是我们体会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的过程。
1、猜一猜(1)教师出示一个圆片:同学们,,大家猜猜这个圆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2)教师出示第二个圆片:同学们,大家猜猜第2个圆教师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3)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总结了那么多种画圆的方法,现在请自己动手,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圆吧。
(4)总结圆规画圆的方法:师:同学们,大家来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圆呢?(生:---)学生再次操作画圆。
2、画一画师:短短的时间,我们就能画一个很漂亮的圆。
大家能画一个和我这个圆一样大的圆吗?3、想一想师: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多边形有什么异同?4、说一说说一说圆心:师:刚才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案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案教案标题:圆的认识苏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定义和特征。
2. 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圆形。
3. 能够运用圆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特征。
2. 绘制简单的圆形。
教学难点:1. 运用圆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
3. 各种大小的圆形模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体,如圆盘、硬币等,引发学生对圆的认识。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探究活动:1. 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的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解释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3.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圆是没有边界的封闭曲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都相等。
4. 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练习活动:1. 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简单的圆形。
2. 给学生提供不同大小的圆形模板,让他们练习绘制圆形。
3.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圆形,并标出圆心和半径。
拓展活动:1. 提出问题:如果给定一个圆的半径,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2.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相关公式,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3.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
总结活动:1. 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圆的定义、特征和绘制方法进行总结。
2. 提问:你们对圆的认识有了哪些提高?你们能够独立绘制一个圆形了吗?作业布置: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更多的圆形物体。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入活动和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圆的认识中。
练习活动和拓展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总结活动,我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布置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见到汽车、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师:对的,车轮表面是圆形出示课前疑问,这个问题学完本节课知识我们就能明白了。
二、探索新知1.找一找找生活中的圆形2.描一描描出老师图片上物体上的圆3.摸一摸、比一比摸一摸多边形和圆形,感受两者之间的异同。
都是平面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组成的图形,有顶点;圆则是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4.画一画(1)先独立自由画圆,展示多种方法(2)突出圆规画圆:生独立画圆、相互交流比较大小、小结画法:张开两脚、固定好针尖、旋转一周同意两脚间的距离再画圆。
5.认一认(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86页的一段话。
(2)学生汇报。
圆心: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出示相关判断练习。
(3)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6.合作交流,探索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出示要求,用手边的圆片、直尺、圆规等工具,采用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去探索圆的特征。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组织汇报: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4)小结:看来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圆的应用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2.教学素材:圆形物品、圆规、直尺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加深对圆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对圆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圆的认识的理解。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记忆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圆的识别和绘制。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绘制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圆规、黑板、粉笔学生:学习用具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圆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了解圆的基本形态。
Step 2: 探究圆的性质1.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并叙述圆的特点,如边界线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形成圆的性质。
2. 教师板书整理学生总结的圆的性质,引导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
Step 3: 制作圆的模型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圆的模型,可以使用圆规和铁圆规。
Step 4: 圆的识别和绘制1.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识别并说出其中的圆。
2.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圆规来绘制圆,并解释其原理。
3. 让学生分组实践使用圆规绘制圆,并互相观察、评价。
Step 5: 小结教师向学生提问,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请学生再次总结圆的性质。
Step 6: 课堂练习和拓展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展示解答方法。
Step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Step 8: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
2.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圆的概念。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发现圆的性质。
3.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卡片等。
2.准备圆规、直尺、绳子等画圆和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篇,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概念、边、角、面积等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认识,掌握圆的基本属性和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圆的相关术语。
2.能够用圆规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3.能够简单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标准1. 圆的知识点1.定义: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元素:圆心、直径、半径、弧、圆周、切线。
3.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 圆的制图1.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给定圆心和半径的情况下,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圆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4.给定圆心和半径的情况下,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板书法:教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板书。
2.课堂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确概念和公式。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规律。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知识启蒙:了解圆1.引导学生回忆上课讲过的矩形、三角形等图形。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了解圆形。
3.通过图片介绍圆形,引出圆形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探究问题:如何画一个圆1.提问:小组合作讨论,如何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为2cm的圆?2.学生互相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组内交流,找出错误,纠正错误实践。
2.知识讲解圆的定义及基本概念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相关术语。
2.利用课件或者PPT呈现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
####圆心角和圆周角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利用课件或者PPT呈现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说出圆的定义。
2. 能用切割法验证圆的认识。
3. 能正确区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重点:能正确说出圆的定义和切割法验证圆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准备:教学PPT、白板、彩色粘纸、剪刀、圆规、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5分钟)1.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导入圆的概念:将圆的定义呈现在教学PPT上,“圆是指平面上距离一个点(圆心)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 出示一个圆形的图片,问学生如何证明这是一个圆。
4. 引导学生运用切割法验证圆的方法:先将一张彩色粘纸按照直径剪成两半,然后再将其中一半再次剪成两半。
然后将这四份粘纸分别粘贴在圆的四个方位,最后结果是彩纸的边缘与圆的边缘完全重合。
5. 提问学生,通过这种切割法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二、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选取不同大小的圆,并使用圆规测量其半径和直径。
3. 没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测量,然后记录测量结果和计算圆的面积。
4.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比较结果的正确性,并交流思考如果测量有误,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
三、达标检测(15分钟)1. 使用白板或者小黑板,出题目让学生写出圆的定义和切割法验证圆的方法。
2. 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圆,并简单解释自己的答案。
3. 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圆的直径是什么?圆的半径是什么?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四、梳理与扩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教师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圆?3. 教师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并通过切割法验证圆和讨论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
最新圆的认识教案详案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最新圆的认识教案详案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等。
具体章节为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画法,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能够运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模型。
2. 学具:圆规,直尺,画图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2)介绍圆的画法,示范操作圆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3. 例题讲解(1)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讲解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并用直尺测量半径和直径,验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分组讨论,探讨圆的特征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1)圆的基本概念(2)圆的画法(3)圆的半径和直径(4)圆的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个圆,并用直尺测量半径和直径,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圆的半径和直径是圆的重要特征?(3)举例说明圆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半径:r,直径:d(2)半径和直径是圆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了圆的大小。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圆,探索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圆周率的研究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五年级数学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1、五年级数学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3dash;94页例1、例2、例3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圆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圆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片。
教学过程:一、溯源生活,导入新课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些图片中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圆形物体。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3.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让学生说一说。
二、操作体验,感悟特征1. 教学画圆师:说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想)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会吗?在白纸上试着画一个。
学生动手画圆。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能告诉老师用什么画的吗?有不是用圆规的画的吗?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用圆规画呢?小结:用圆规画得圆很标准而且方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巡视,找出失败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圆画得怎么样?师: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3是可能不会旋转;4拿圆规方法不对。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特征、周长、面积等。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占据重要位置,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圆的概念,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圆。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圆的特征,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圆。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测量、计算,提高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圆形的纸片,用于画圆和测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圆。
同时,提问学生对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的定义、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山洞里面寻宝。
出示课件:山洞寻宝。
师:提示:宝物在距离你左脚3米的地面上。
师:宝物可能在什么地方呢?思考一下,把它的位置在纸上表示出来。
(生纸上进行操作)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展示,出示学生作品。
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很多)那么这些可能存在的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圆)(动画演示出圆)师:这时表示左脚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左脚到宝物3米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2、认识特征师:你还能再画出半径吗?学生操作。
师:从圆上你发现什么了?(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且半径相等)师:古人云:圆,一中同长也。
苏教版《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P93-94《圆》以及相应练习【执教】合肥市新城学校朱军【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画图的过程,认识圆心、半径、直径;感受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能利用工具画指定大小的圆。
2、经历验证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知道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各有无数条。
3、发展数学思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知道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各有无数条。
【教学用具】圆规、圆纸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想象引入1、回顾:(等边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请说说它的特点(指名说)(正方形)这个呢?2、引导:数学上,我们称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猜猜看,接下去会是什么图形?再接下去呢?(一直猜到第五个第六个)、3、想象:想象一下,把这些图形排成一排,在队伍的尽头,你将会看到什么图形?(板书:圆)二、动手操作,引导交流1、初步感知,认识圆的各部分(1)画圆:引导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画法)(2)交流:教师在失败的画圆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画圆的注意事项(3)认识:组织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①标注: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标注圆心(o)、半径(r)、直径(d)②理解:组织学生说说“什么是圆心(o)、半径(r)、直径(d)?”③自画:学生在自己的圆片上标出圆心(o)、半径(r)、直径(d)(标完组织学生互查)(4)再认:完成P94“练一练1”①辨析:指名反馈②追问:“为什么?”2、动手操作,理解圆的特征(1)猜测---验证①引导:组织学生猜测圆的半径、直径的特点②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验证猜想的结论(2)交流---理解①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关注同一结论的不同验证方法)②理解:师生、生生互动中理解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的前提)(3)拓展---提升引导:你还有什么发现?三、巩固应用,深度理解1、P95-1(1)填写:独立填写(2)反馈:指名反馈2、P95-2(1)、猜测:哪个圆大些?为什么?(2)、验证:画圆比较(3)、直接比较,说理由,引导生生评价(4)、小结:比较两个圆的大小,看什么?(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3、辨析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P93-94《圆》以及相应练习
【执教】合肥市新城学校朱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画图的过程,认识圆心、半径、直径;感受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能利用工具画指定大小的圆。
2、经历验证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知道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各有无数条。
3、发展数学思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知道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各有无数条。
【教学用具】
圆规、圆纸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想象引入
1、回顾:(等边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请说说它的特点(指名说)
(正方形)这个呢?
2、引导:数学上,我们称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猜猜看,接下去会是什
么图形?再接下去呢?(一直猜到第五个第六个)、
3、想象:想象一下,把这些图形排成一排,在队伍的尽头,你将会看到什么图形?
(板书:圆)
二、动手操作,引导交流
1、初步感知,认识圆的各部分
(1)画圆:引导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画法)
(2)交流:教师在失败的画圆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画圆的注意事项
(3)认识:组织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①标注: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标注圆心(o)、半径(r)、直径(d)
②理解:组织学生说说“什么是圆心(o)、半径(r)、直径(d)?”
③自画:学生在自己的圆片上标出圆心(o)、半径(r)、直径(d)
(标完组织学生互查)
(4)再认:完成P94“练一练1”
①辨析:指名反馈
②追问:“为什么?”
2、动手操作,理解圆的特征
(1)猜测---验证
①引导:组织学生猜测圆的半径、直径的特点
②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验证猜想的结论
(2)交流---理解
①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关注同一结论的不同验证方法)
②理解:师生、生生互动中理解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的前提)
(3)拓展---提升
引导: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应用,深度理解
1、P95-1
(1)填写:独立填写
(2)反馈:指名反馈
2、P95-2
(1)、猜测:哪个圆大些?为什么?
(2)、验证:画圆比较
(3)、直接比较,说理由,引导生生评价
(4)、小结:比较两个圆的大小,看什么?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辨析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大小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直径都相等。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四、回归生活,感受圆的“美”
1、生活中的图片
引导:今天在学什么,你感觉圆与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解释生活应用
为什么火锅桌、车轮、窨井盖等都做成圆形?
3、拓展:
(1)体育老师操场画圆
(2)找圆片的圆心
五、板书预设
圆的认识
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圆心o
半径r 直径d
d=2r或r=d/2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加入了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和画面,学生感兴趣,
1、联系旧知,沟通与已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一组平面图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引导学生猜测队伍的尽头应该是那个图形?在引导学生回顾了已知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同时,也渗透了极限思想和数学经典“割圆术”。
2、联系生活,在提升趣味性的同时凸显了数学味。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一组图片(包含了自然界、建筑物、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所隐含的圆),引导感悟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
并由此追及“为什么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面都设计成圆形的呢?”,让学生用今天的知识解释了火锅餐桌、车轮、窨井盖的例子,学生的参与热情极其高涨。
最后,教师抛出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操场画半径为5m的圆和帮小明找出圆片的圆心”引导学生进一步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过程中解决了这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既内化了对圆的认识,也极大地凸显了数学味。
3、分层练习,有针对性的设计每组练习题。
本节课的练习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六道题,既包含了基础性练习,也有巩固性练习,还有发展性练习,每道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些都是教学中比较好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地方有待改进:
1、圆的各部分名称的概念教学不到位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指一指、画一画、标一标、认一认、读一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圆心(o)、半径(r)、直径(d)的概念内涵,但是并没有给与学生“理解概念”的时间,也没有引导学生理解“圆上、圆内、圆外”的意思,所以学生似乎触摸到了圆心(o)、半径(r)、直径(d)的概念内涵,但并没有清楚的描述和表达出来。
该部分教学需要重新设计调整。
2、圆的特征探索之后的交流引导不到位
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索圆的特征,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研究了同圆(等圆)之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但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及时、不到位,使得学生错失了充分理解圆的特征的机会。
该部分教学需要重新调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