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凸透镜成像与应用(一)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49911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4.png)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像距(v)f<v<2f v=2f v>2f不成像v>u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放大镜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例题1 (2021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D。
【点拨】已知物距、像距或成像性质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判断其他两项。
另外,已知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以图的形式已知),也可以判断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对点练:(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 15。
【解析】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v,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cm,此时物距u=40cm,像距为25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应用
![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602c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9.png)
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凸透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物品。
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眼镜、相机等光学仪器中,还在许多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用光线光学来解释。
光线在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光线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规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向主光轴偏折。
光线越靠近光轴,偏折角度越小;光线越偏离光轴,偏折角度越大。
这种折射现象使得凸透镜能够聚焦光线。
当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这个焦点距离凸透镜的距离被称为焦距。
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等因素。
当光线从比焦点距离更远的位置射向凸透镜时,聚焦后的像会出现在焦点的后方;反之,当光线从焦点距离更近的位置射向凸透镜时,聚焦后的像会出现在焦点的前方。
2. 凸透镜的应用2.1 眼镜凸透镜在眼镜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人眼度数不正常时,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眼镜来矫正视力问题。
近视眼的治疗常用的凸透镜为凹透镜,它能够将光线发散从而改变光线的聚焦位置;而远视眼则需要使用凸透镜,使得光线能够更好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通过凸透镜眼镜的使用,人们可以明显改善视力,并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2.2 摄影凸透镜在摄影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机镜头中的凸透镜能够调整光线的聚焦位置和角度,使得拍摄的照片能够更加清晰和真实。
不同类型的凸透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鱼眼镜头可以呈现出广角效果,突出景物的畸变和特殊效果。
凸透镜的应用让摄影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2.3 显微镜凸透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显微镜领域。
显微镜通过使用凸透镜来放大物体的微小结构,使得人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见的细微细节。
这种放大的原理是通过将光线聚焦于样本上方的焦点上,然后使用凸透镜再次聚焦在显微镜眼镜内的焦点上,从而放大物体。
总结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简单解释和凸透镜的应用展示了它在光学仪器、眼镜、摄影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性。
凸透镜成像规律(画图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画图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9dcf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8.png)
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 焦距。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 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
焦距变化对成像影响
望远镜设计原理
望远镜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学仪器。通过组合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 实现对远处物体的放大观察。其中物镜将远处物体缩小成倒立实像,目镜再将 这个像放大成虚像,供人眼观察。
案例分析:改进摄影技术提高成像质量
高分辨率镜头设计
为了提高摄影成像质量,可以设计高分辨率镜头。这种镜头采用高质量的凸透镜材料和先 进的加工工艺,能够减小像差和畸变,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光源亮度越低,成像越模糊,亮度越 低。
05 应用领域拓展与案例分析
摄影技术中应用
凸透镜作为镜头
在摄影技术中,凸透镜常被用作相机镜头,通过调整物距 和像距,可以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控制景深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摄影师可以控制景深,即在照片中 呈现清晰范围的大小。通过调整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拍 摄距离等因素,可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像距与成像的关系
像距也是影响成像的重要因素之 一。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 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 小的像。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并能够运用画图法进行分析和 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焦距和像距对成像的 影响,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加 以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实验活动,提高了自己 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它具有两个球面,可 以汇聚光线。
光线传播路径及特点
凸透镜成像与公式
![凸透镜成像与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e4102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0.png)
凸透镜成像与公式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眼镜以及光学仪器等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其相关公式,不仅对于理解光学现象有帮助,也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并探讨凸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
一、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线的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射向凸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汇聚于焦点F处,形成实际的像。
凸透镜的成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前方(物距p<焦距f):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前方时,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会汇聚于焦点的另一侧,形成实际的倒立的实像。
2.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方(焦距f<物距p<2倍焦距2f):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方时,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将不再汇聚于焦点F,而是延伸出去,形成一种不能在屏幕上观察到的虚像。
3.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物距p>2倍焦距2f):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时,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将汇聚于焦点F的同一侧,形成实际的正立的实像。
二、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的成像公式能够定量地描述物体、像的特征及其位置关系。
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和类似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凸透镜成像公式:1. 物距公式:物距p表示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像距q表示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焦距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公式表达了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1/p + 1/q = 1/f2. 放大率公式:放大率A表示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之间的比例关系:A = -q/p放大率若为正值,则表示实像,放大率若为负值,则表示虚像。
同时,放大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后的放大倍数越大。
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其相关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眼镜度数计算:由于眼睛视力问题,许多人需要佩戴凸透镜眼镜来矫正视力。
通过测量患者的视力和眼球的位置,可以应用凸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出适合患者的眼镜度数,从而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https://img.taocdn.com/s3/m/b3ad77b125c52cc58ad6beac.png)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学案十九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上课日期:年月日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小组编号:______学学习习目目的的::1.知道物体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及其应用2.知道物体成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其应用3.知道物体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及其应用预预习习自自测测::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的范围,像距在范围,.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2.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的范围,像距在的范围,.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3.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在的范围,像距在的范围.,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学学习习过过程程::知识点一: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97面、第98面,查阅资料●学生实验:(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55cm、35cm、25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物距u/cmu>2f像与物是倒立或正否同异侧立像的性质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像距v/cm●实验总结: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填“放大”或“缩小”)、(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像距的共同点是,说明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知识点二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学生实验: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出现清晰的像18cm、15cm、12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物距u/cmf学案十九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上课日期:年月日●实验总结: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填“放大”或“缩小”)、(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像距的共同点是,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知识点三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学生实验: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cm、6cm、3cm,在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是,此时若把眼睛移到光屏的一侧,物距u/cmu2fU=2ff扩展阅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班级姓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021年八年级物理重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含答案)
![2021年八年级物理重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305b1a04a1b0717ed5ddc5.png)
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考点梳理一、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常应用在远视眼镜、照相机镜头、投影仪镜头、放大镜等;2.凹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常应用在近视眼镜。
3.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位于透镜的集合中心,用“O”表示;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两处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即凸透镜的焦距。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③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规律一:物体在二倍焦距外,即物距(u)大于二倍焦距(u>2f)2.规律二:物体在二倍焦距处,即物距(u)等于二倍焦距(u=2f)3.规律三: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4.规律四:物体在一倍焦距处,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f)5.规律五: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3.凸透镜成像规律汇总: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u=2f v=2f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f<u<2f v>2f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不成像探照灯u<f v>u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规律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②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 (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 (1)](https://img.taocdn.com/s3/m/54494c727375a417866f8fda.png)
苏科版八年级第4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一、凸透镜成像的现象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25cm。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此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这是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把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三者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该像为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3. 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它地方都安装上“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
监控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选填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倒立、正立”)。
4. 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
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她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成像规律与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5.如图所示,小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是正立、放大的_____像;如果凸透镜向物理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成的像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6.小丽和小明相距1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能够通过透镜看到小丽眼睛的正立的像,则此时小丽的眼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以内,小丽通过透镜应该能看到小明眼睛的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7.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38364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0.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描述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的一组规律。
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进而理解和分析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凸透镜和一些相关概念。
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度薄,两面都为球面的透明物体,其外表形状像一个薄边厚中间的透明玻璃片,使光线能够通过且发生折射。
凸透镜的两个球面分别称为凸面和凹面,凸透镜的中央称为光轴。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一、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记为u),像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记为v),焦点与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焦距(记为f)。
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1/f = 1/u + 1/v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物距或像距来计算未知的物距或像距。
通过测量物体和像的位置,我们可以求解出焦距,并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系统的成像特性。
二、物像高和放大率的关系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重要参数。
物体的高度称为物高(记为h),像的高度称为像高(记为h')。
放大率是用来衡量像相对于物的放大倍数的物理量。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物高与像高之间存在以下关系:h'/h = -v/u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放大率,并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的放大效果。
三、像的性质:实像和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u > f),像距为正,成像过程中实际出现的像称为实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u < f),像距为负,成像过程中看似出现的像称为虚像。
实像具有以下特点:- 实像可以投影在屏幕上,可以被人眼或其他成像设备看到。
- 实像与物体在同一侧,形状与物体相似,但大小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 实像的像距为正,放大率也为正。
虚像具有以下特点:- 虚像无法投影在屏幕上,人眼或其他成像设备无法观察到。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5c385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7.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学会使用凸透镜进行物体成像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成像规律。
3.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1.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记录实验数据。
2.小组内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尝试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共同提炼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题,涵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计算焦距、判断成像情况等。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环节,评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部分学生对凸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引导。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3.学生在分析、归纳成像规律时,可能存在逻辑思维不清晰、总结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物理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练含答案(1)
![物理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练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b9097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05.png)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1.某摄影师在某次利用相机拍照时,发现被拍摄人的正面照在照片中的比例太小,很不美观。
为增加人在照片中的比例,摄像过程应该()A.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后退,镜头向后调B.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向前,镜头向前调C.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向前,镜头向后调D.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后退,镜头向前调2.如图所示,是无锡市中小学统一安装的“一键式报警柱”。
按下按钮就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面对面视频通话,实现校园安全事件的紧急救助。
关于此设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定律C.“报警”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报警”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如果把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到距离凸透镜20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三种情况都可能4.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使用的的凸透镜焦距为16cm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放大倒立的实像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5.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6.用光具座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等大、倒立的实像D.缩小、倒立的虚像7.如图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的照片,火箭周围冒有大量的“白气”,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向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飞奔而去。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d1405e9a76e58fafbb003e6.png)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方法指导: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⑤ 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⑦ 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诀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口诀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口诀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4.5凸透镜成像-教案(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4.5凸透镜成像-教案(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110d4bd0d233d4b04e694c.png)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会找凸透镜的焦点,并测焦距。
4、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会作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区别,以及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凸透镜、凹透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给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摸摸镜子的厚度是否相同,指导学生观察桌上的两个透镜,让学生找出两个透镜形状上的不同点。
(二)新授:一、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二、给出基本概念: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 表示。
提问:一个凸透镜有几个焦点?2、光心:凸透镜的中心为光心,用O表示。
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主光轴4、主光轴:两焦点的连线是主光轴。
如图中的AB即为主光轴,主光轴用虚线表示。
让学生观看视频实验,带领学生找焦点测焦距,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透镜的作用:让学生看视频,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得出结论:1、凸透镜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四、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光路图。
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3、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五、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17张PPT)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dedc2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0.png)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17张PPT)目录•凸透镜基础知识•成像原理与规律•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验证•应用领域拓展•常见问题解答与误区澄清•课程总结与回顾CONTENTSCHAPTER01凸透镜基础知识凸透镜定义与结构凸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结构特点一般由两个球面组成,可以是双凸、平凸或凹凸等形式。
光线传播路径及特点光线传播路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特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光线会聚于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表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
焦距(f )物距(u )像距(v )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表示物体与凸透镜的相对位置。
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表示像与凸透镜的相对位置。
030201焦距、物距和像距概念CHAPTER02成像原理与规律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像原理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当光线经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的特殊形状,光线会发生折射,即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光线汇聚成像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会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即为物体的像。
像的位置、大小、正倒等特性与物体相对于凸透镜的位置有关。
成像规律总结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当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和像都变大;物距减小,像距和像都变小。
像的正倒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当物体从无穷远处向凸透镜移动时,像逐渐变大;当物体移动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像变得最大。
03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位于凸透镜的另一侧。
01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02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位于凸透镜的另一侧。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466f3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1.png)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例题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透镜(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照相机;远离。
【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物距为30cm,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则u>2f,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则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知识点二: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说明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等。
2.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3.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又叫“三心等高" 。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例题2】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物距u/cm 像距v/cm像的性质缩放正倒虚实3514缩小倒立实像2517缩小倒立实像2020等大倒立实像1625放大倒立实像5﹣放大正立虚像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cm;(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答案】(1)同一高度;(2)10;(3)变大;(4)远视。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6c61e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1.png)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结构特征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
光学性质(对光线作用)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像性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表格总结规律总结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记忆口诀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远近是相对于焦点,实虚像都适用)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ac723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4.png)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实像和虚像的成像特点,以及物距、像距和成像大小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成像规律的应用,需要通过大量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2.重难点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
3.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此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3.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列举至少三个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通过此类作业,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4.拓展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了解凸透镜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并结合自己的兴趣,撰写一篇关于凸透镜成像应用的小短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凸透镜成像的公式推导和计算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公式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能熟练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重难点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手段,本章节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二上物理课件(人教版)-专题突破十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初二上物理课件(人教版)-专题突破十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c7330d0b1c59eef9c7b45c.png)
B.向右移动 D.保持不动
7.(梧州中考)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 常这样做( A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 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 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 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B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利用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改变水透镜 的厚薄,从而改变水透镜的焦距;
(2)测出水透镜焦距的大小,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将观察到的现 象与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 焦距 f=14cm
焦距 f=16cm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距 u/cm 30
【专题训练】
类型一 成像性质的判断
1.(宜宾中考)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 15cm 处的纸上
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 20cm
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C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初二物理经典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讲解(提高)
![初二物理经典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讲解(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38fcdd63524de518964b7dad.png)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应用;3.知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4.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联想它的应用来加以记忆,典型的三个应用是: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要点诠释: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 、10cm 和30cm ,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 —20cm 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应去掉光屏,让眼睛在光屏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像的情况。
4、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 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u f >,像距2f v f >>如下图所示: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 >>,像距2v f >如下图所示: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u f <如下图所示:要点诠释: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解释与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解释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64a8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6.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解释与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镜子、眼镜、相机等光学仪器都使用了透镜。
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通过透视光线来使物体呈现在背面的面上,我们可以观察或者对其进行研究。
其中,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类型,其成像规律是通过实验解释与应用的。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解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在实验中得出的,下面将介绍用具体实验来解释这一规律。
实验材料:1.凸透镜2.物体(如针孔、小箭头等)3.光源(如手电筒、白炽灯等)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的前方,确保光线能够通过透镜。
2.将物体放置在透镜的前方,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高度。
3.观察放在透镜的背面的屏幕上是否出现了物体的影像。
4.根据观察到的影像,调整物体和屏幕的位置,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果:1.在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关系中,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会在凸透镜的背面出现实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远焦点上时,会在凸透镜的无限远处形成实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近点和光源之间时,凸透镜会形成虚像。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
1.眼镜凸透镜广泛应用于眼镜制造中。
通过测量和分析人的眼球曲率、屈光情况等,制作出不同度数的凸透镜,用于矫正人的近视、远视等视觉问题,使人们能够看清楚物体。
2.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常见的日常用品,用于放大物体。
放大镜由一块凸透镜组成,通过透视光线,将物体的影像放大,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物体的细节。
3.相机镜头相机镜头的作用是通过凸透镜组合来将物体的影像聚焦到感光元件上。
不同焦距的透镜可以实现不同的成像效果,让摄影师能够拍摄出不同景深和视觉效果的照片。
4.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其基本原理也是通过透镜将物体的影像放大。
通过调整显微镜中的凸透镜镜片,可以实现不同倍数的放大效果,帮助科学家、医生等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与应用(一)Ⅰ.知识梳理一、要点提纲:(一)透镜1.常见的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通常,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球面,有时候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
判断下面的透镜,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C1、C2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小实验: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发散)作用。
小实验:将平行光射向凹透镜,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发散)作用。
3.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3)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轴。
概念理解与记忆1、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又称为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所以又称为_______透镜。
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点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它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将一个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面,我们把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作物距,用u 表示。
把像到透镜的距离叫作像距,用v 表示。
对于一个焦距确定的凸透镜,物距和像距是一一对应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像距和物距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光线通过凸透镜到达透镜右面的光屏上,请按下面各图中物体所在位置的要求,作出图中两条光线的出射光线。
FFFF1、当u>2f 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由光路图可以发现,当u>2f 时,像距v 与f 的关系是 。
并且可以发现,所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的人或景物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胶片上就形成人或景物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u=2f 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由光路图可以发现,当u=2f 时,像距v 与f 的关系是 。
并且可以发现,所成的像是 。
3、当f<u<2f 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由光路图可以发现,当f<u<2f 时,像距v 与f 的关系是 。
并且可以发现,所成的像是 。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画光路图的方法及步骤:① 画凸透镜,主光轴,焦点和两倍焦点,光源。
② 从光源上一点(一般是最上面或最下面的点),画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射出。
③ 画这个点过光心的光线,则两条光线的交点是光源上这一点的像。
AB 垂直于主轴,取从它射出的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交点A’,由于像A ′B ′仍垂直于主轴,便可画出AB 的像。
幻灯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幻灯片放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在屏幕上就形成幻灯片中景物倒立、放大的实像. 为了使观众看到的景物是正立的,幻灯片应该倒放.4、当u=f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由光路图可以发现,当u=f时,。
5、当u<f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由光路图可以发现,当u<f时,所成的像是。
光源在一倍焦距内时,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不是实际的光线,应该用虚线表示,说明是虚像。
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离凸透镜小于焦距的位置,眼睛通过放大镜就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像的正倒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u >2fu =2ff< u <2fu=fu <f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课堂小练1、在凸透镜成像中,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A.焦点处 B.一半焦距处C.2倍焦距处D.无法确定2、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和虚像的转换点在()A.焦点处 B.一半焦距处C.2倍焦距处D.无法确定3、幻灯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A.放大正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放大倒立的虚像D.放大倒立的实像4、u>2f时,凸透镜能够成缩小的实像,利用这种现象制成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5、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A.透镜的焦点以内. B.透镜的2倍焦距处.C.透镜的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 D.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6、对于凸透镜成像的正确说法是()A.只能成实像. B.只能成虚像.C.可以成实像或虚像. D.不能成像.答案:1、C 2、A 3、A 4、A 5、A 6、CⅡ.例题解析【例1】如右图中,已给出了射向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经过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答案】略【例2】如下图所示,给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答案】略【例3】(1)在图中,A1B1是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像的性质()(2)根据像的性质在图中大致标出物体AB的大小、正倒及位置。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1)C;(2)略。
【例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 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
【答案】10cm【例5】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cm,若想用此透镜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 大于10cm B. 在10cm和20cm之间C. 小于10cmD. 大于20cm【答案】C【例6】一物体位于凸透镜一侧8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多大范围?【答案】30cm<f<40cm【例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照相时在底片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像。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需要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拍摄远的景物时,需要使镜头与底片一些。
【答案】凸透镜,倒立缩小实,近Ⅲ.课堂检测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镜。
2、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
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像。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像,照相时,若想使照片上的人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______些,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__些。
4、放大镜是利用______镜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
5、在凸透镜成像中,______像是倒立的,______像总是正立的,缩小的像肯定是______像。
6、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C.像与物位于凸透镜两侧 D.像总是正立的7、下面哪一个是实像()A.通过汽车上的观后镜看到的像.B.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C.平静的水面所映出的明月的像.D.照镜子看到的像.8、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是()A.像距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9、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 cmB. 10 cmC. 15 cmD. 20 cm10、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0cmB. 30 cmC. 20 cmD. 10 cm答案:1、凹透、凸透 2、倒立、缩小、实 3、凸、倒立、缩小、实、近、远4、凸透、一倍焦距以内5、实、虚、倒立的实6、C7、B8、A9、B 10、DⅣ.课后练习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的哪一位置时能得到放大的像?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调节镜头的位置,使胶片上得到被照景物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 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4、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变大,像距变小B. 像变大,像距变大C. 像变小,像距变小D. 像变小,像距变大5、已知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一物体通过该凸透镜在离它15cm处成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A. 大于20cmB. 等于20cmC. 小于10cmD. 大于10cm,小于20cm6、将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分别离凸透镜18cm、12cm和4cm,各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 12cm<F<18cmB. 8cm<F<12cmC. 6cm<F<9cmD. 4cm<F<6cm7、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当物体移至离凸透镜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移至离凸透镜20 cm时,它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实像C. 当物体移至离凸透镜40 cm时,它的像可能是缩小的实像D. 当物体移至离凸透镜65 cm时,它的像不可能是缩小的实像8、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A.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C.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9、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10、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距离为10厘米,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若幻灯片距镜头为4厘米时,屏幕上将()A.得到正立、缩小的像. B.得到正立、放大的像.C.得到一个小的光斑.D.不能在屏幕上看到像.11、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12、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A.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他不动.B.使屏适当远离透镜,其他不动.C.把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并适当减少屏和凸透镜间距离.D.把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并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距离.13、一物体从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4倍焦距处,物和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而后减小. D.先减小而后增大.14、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A.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B.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虚像.C.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实像.D.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虚像.课后练习答案:1、u<2f且u不等于f 2、D 3、D 4、B 5、A6、C7、D8、A9、C 10、D11、C 12、D 13、D 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