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川教版七年级组上历史各课框架.ppt

川教版七年级组上历史各课框架.ppt

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 奖励军功;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 影响 得到发展
第8课 商鞅变法
生产力发展: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目的:富国强兵 支持者:秦孝公
秦国商鞅变法 内容
公元前356年
改革土地制度; 重农抑商; 奖励军功;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严明法令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文 帝
政治学汉制

改 革
文化推行汉化措施
改革作用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 青铜治铸技术


夏、商、周

艺 的
青铜器物

种类繁多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艺术价值(珍品)
就 青铜艺术
精湛绝伦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文学 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写出了《离骚》《天问》
史学 宗教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出我国古代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兴起
学习测评
为什么众多中外参观者都称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湖北 随州出土的战国编钟为世界奇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随州出土的战国编钟, 是我国历史上人们伟大创造力的体现。从其 规模和艺术的卓绝上,都是举世无双的。二 千多年后仍然令人惊奇、赞叹。因此,中外 参观者将其与业已公认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等“世界七大奇迹”联系在一起,称其为 “世界奇迹”。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北京人狩猎和采集想象图
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心保 存起来,不让它熄灭。北京人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吃上了熟食。减少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 了疾病,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步。
烧烤食物
烧石
取暖御寒
烧骨

驱吓野 兽照明灰烬四、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活动设计:
主题:再现“北京人”的一天 内容:全班分为4个小组,根据史料史实分别展示“北京人”在春、夏、 秋、冬某一天的生活场景 展示方式: 1.以小组为单位 2.方式为口述、绘画、多媒体制作、现场表演任意一种 3.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来找茬”,看其是否符合史实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兴起
考古 发现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想一想,北京人的发现对我们有何意义? 为什么周口店遗址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曾生活过 “北京人”、 早期智人“新洞人”、 “田园人”和“山顶洞 人”。这些古人类、古文 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 被统称为“周口店遗址”。 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先 后发现五个完整的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 位的化石,共属40多个北 京人个体,还发现近10万 件石器——北京人遗址是 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 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 址。
2.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 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你认为最有可能住在右 图所示房屋的人是( 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 出现的情节是 ( C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7课战国七雄(共15张PPT)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7课战国七雄(共15张PPT)

合纵与连横——策略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 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六国曾为对抗强秦进行过合作,包括几国联合出 兵攻秦,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 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 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 为“连横”。战国纷争经常表现为合纵和连横之争。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 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西









战国时期的战争
1、战争的特点: 2、著名战役:“围魏救赵”;即墨之战 3、著名军事家: 孙膑、田单 4、性质: 后期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苏秦画像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为什么叫“战国”? 战国,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
名。
哪些主要的诸侯国呢?
战国七雄简表
国名 齐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蓟[Jì](今北京西南)Βιβλιοθήκη 韩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七雄》课件(共20张PPT)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七雄》课件(共20张PPT)

三、合纵与连横
合纵 连横
“合众弱以攻一强” “事一强以攻众弱”
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背景)。六国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 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 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 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为“连横”。合纵与 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著名纵横家: 秦国的张仪, 魏国的公孙衍 苏秦

连横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赵 齐

苏秦画像
苏秦是合纵主张 的代表
韩 楚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赵 燕齐




张仪画像 张仪是连横主张的代表
小结
▪ 什么人?(军 事家)
▪ 运用什么外交 策略?
▪ 使用什么兵器?
▪ 进行哪些战争?
孙膑 白起等





西



赵 齐












三家分晋 魏
“战国七雄”中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与“韩春秋五 霸”的五个霸主先后出现有所不同。
国名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战国七雄简表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
蓟[Jì](今北京西南) 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战国时期的兵器
韩国铜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朝和商朝》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朝和商朝》课件

商朝的政治制度
王位继承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
商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即王位由其子或其 弟继承。这种制度保证了王权的稳定性和 延续性。
商朝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王族、功 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同时,商朝 还实行郡县制,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
官僚制度
法律制度
商朝建立了完善的官僚制度,设立了各种 官职,如卿、大夫、士等,负责管理各项 事务。
商朝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规定了 各种犯罪行为的惩罚措施,维护社会秩序 和王权利益。
商朝的经济与文化
农业发展
文化成就
商朝时期,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耕作技术和农具不断改进,粮食产量 大幅提高。
商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也非常显著。甲骨文和 金文的发明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 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和思想家。
天文与数学成就
夏商时期,人们对天文和数学的研 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商朝人编 制了天文历法,并开始使用算筹进 行计算。
夏商时期的艺术成就
玉器工艺
夏商时期,玉器工艺达到了巅峰, 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作品,如
玉璧、玉琮等。
陶器艺术
夏商时期的陶器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成就,如二里头文化的彩陶和
商朝的原始瓷器等。
为后世的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夏商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如青铜器制造、天文历法等,为后世的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 础。
07
总结与回顾
本课重点回顾
夏朝的建立与意义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商朝的兴起与发展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 ,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都有显著发展。
06
夏商时期的遗产与影响
夏商时期的历史地位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12.课件2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12.课件2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12课 陈胜、吴广起义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前面我们学习了秦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这么强大的一个秦王朝,却仅存在了十五年,二世而亡。那么,秦 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 容。
秦王朝庞大的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军队和连年不断的营建、征伐,
所有负担都落到农民身上。农民的赋税和徭役、兵役十分沉重。史书 记载,当时农民贫穷的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猪)之食(《汉 书·食货志》);被征发的壮年男子已经“不足”,甚至连“丁女” (青年女子)也被征用,致使大量劳动力脱离生产,田地大多荒芜。
1.项羽、刘邦起义 2.巨鹿之战 3.秦朝灭亡
随堂训练
1.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AD )。
A.陈胜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2.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 各起了什么作用?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加速秦朝灭亡。
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项羽)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 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 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 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楚战士(项羽)无 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 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束颈的铁钳
秦朝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铁桎
(秦)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 (始皇)乐以刑杀为威。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6.课件1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6.课件1
材料二: “礼春乐秋特征发—的点自—时:诸(代侯《出论”语》·季氏) 材料材一料一、:二西分周A别、反映王的权是材什料衰么二弱:时春期秋? 两段材料说明B周、王与诸诸侯侯国争的霸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 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 诸侯国。
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晋楚争霸
1、城濮之战: 晋国胜,晋文公称霸
2、邲之战: 楚国胜,楚庄王称霸
吴越 争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
1.消极影响:春秋争霸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人民流离失所、 生产遭到破坏,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
2.积极影响 (1)在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呈现出统一 的趋势。
齐桓公首 霸的原因
何在?
国春 部
内 盛 产 鱼 、 盐 。
秋 五 霸 之 一 , 境 内 三 面 环 海 ,
, 西 周 时 期 为 姜 尚
的 封
国 ,
——
齐 国
在 今 山 东 省 东 北
管仲(?——前645年), 春秋初年齐国政治家、 军事家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 政,整顿军队,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6课 春秋争霸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 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 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各 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 人厮杀,保卫周王。褒姒看到他们到 达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历史 上把这件事称作“烽火戏诸侯”。后 来,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烽火, 诸侯们再也不来援助。镐京被攻破, 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精品课件教案PPT】 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PPT36页

【精品课件教案PPT】 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PPT36页
史》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10.课件1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10.课件1

非攻,是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侵凌,即侵略战争。
孟子故居
孟子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子思学生),
约前372~前289
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孟轲 字子舆
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并称“孔孟”。 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
后世尊为“亚圣” 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 提出“仁政”
说各国。但是不被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 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家 教之典范。
《庄子》 书影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与老子合称“老庄”
政治上,主张君主“无为而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他认为人 应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是 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荀子》书影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 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 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 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 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鲁问》
墨子纪念邮票
兼爱,是指“兼爱天下之人”,“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
交相利”。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统,交相恶则乱”。
A. 老子的道家学说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8.课件2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8.课件2

合作探究 一、商鞅变法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战国铁农具
青铜牛尊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 孝公支持下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风尚。 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 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影响: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 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 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 了基础。
二、都江堰的修建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 李冰修筑的水利程。
作用:防洪、灌溉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今天仍 发挥着巨大作用。
李冰石像
都江堰
三、秦国的强大
长平之战表明,秦军已具备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实力。
课堂小结
秦孝公求贤 商鞅主持变法
秦国的变化
1.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 2.秦孝公变法的原因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都江堰的修建 3.长平之战
随堂训练
D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A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百姓不信任自己,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 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然后宣布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就赏赐10金。搬动一根 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金。有人将 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商鞅马上赏他50金,以示不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 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 之后商鞅颁布了哪些变法法令?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4.课件1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4.课件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大。为控制广大的地区,周王派自己 的子弟、亲戚,还有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到各地建立封国。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 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 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 出现“家天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
(世袭)以为礼。
——《礼记·礼运》
尧 舜禹 启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继承制变化
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夏朝的衰落
原因:夏桀的残暴统治
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商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16世纪。 2、建立者: 成汤 3、灭夏战争的地点: 鸣条(今河南封丘)
盘庚迁殷
1、时间:约公元前14世纪 2、迁都的商王: 盘庚
3、迁都地点:殷(今河南安阳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朝前期,曾经数 次迁都。约公元前 1300年,商王盘庚把 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 阳西北)。从此,商的 都城稳定下来。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周王授予国君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国君必须 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 式,贡献珠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不承担这些义务的, 将受到惩罚。
分封制的作用
1.连线 王朝 西周 商朝 夏朝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2.课件2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2.课件2
半地 穴式
耒耜 饲养家禽 黑陶 水稻
耒耜

饲养家禽 彩陶
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 相同点
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 的兴起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1.兴起的时间 2.兴起的标志 3.兴起的意义
1.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思考:半坡的房子与河姆渡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
自然条件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遗址 名称
生活 区域
自然环 境特征
建筑 形式
原始 原始家畜 陶器 农耕 饲养业 制作
河姆渡
半坡 遗址
寒冷
干栏式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
骨耜
缠藤骨耜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
有耒(lěi 杈)、耜(sì 锹)、锄等,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骨器上凿有孔和
槽,便于装配把柄。
出 土 炭 化 稻 谷
多角沿釜 (炊具 相当于现在的锅)
(石 稻磨 谷盘 加和 工石 )球
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在遗址内 发现了大量炭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
1.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新石器的制作 4.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随堂训练
1.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C (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2.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小陶舟。它说明了什么?

川教版初一历史课件 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第6课春秋争霸

川教版初一历史课件  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第6课春秋争霸

晋B 齐A
新田
临淄
雍 周 洛邑
商丘
楚C 郢
吴D吴 会越E稽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三、争霸战争
1、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首霸的原因何在?
阅读P33页小字
(1)原因
富强
1、改革内政 2、发展生产 3、整顿军队
策略:“尊王攘夷”
2、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霸主
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 等国相会结盟。 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公元前597年, 楚晋军队在邲进 行决战,晋军大 败。各国诸侯纷 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成为 中原又一霸主。
4、吴越争霸
阅读课文吴国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重 用
改革内政,建设城郭
壮大军队,任用孙 武为将军,提高军 队战斗力。
破楚败越,称霸诸侯 投降称臣
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怎样让越都要尝尝胆的苦 味,以激励自己,而没有卧 薪。
问鼎中原
关于楚庄王,同学们 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成语寓意:楚庄王为讨伐入侵的 戎人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 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 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 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 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 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 的轻重是不应该询问的。”楚庄 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 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王孙满的 严词斥责。当时,鼎代表国家权 力。后来人们便用“问鼎”表示 图谋夺取政权的意思。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 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 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 袭击吴国。夫差急忙回救, 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 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你是如何理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2021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1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60页 0089页 0118页 0174页 0200页 0233页 0235页 0237页 0270页 030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五课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第七课 战国七雄 第九课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十二课 陈胜、吴广起义 第十四课 丝绸之路 第十六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十七课 三国鼎立 第十九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