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与安全查检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
1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2 根据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危重患者 安全
正确掌握 和执行中 央导管相 关血流预 防和控制
措施
3 穿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4
2%的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或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溶液
1 护士知晓本专科常见危急值
患者安全 国际目标
“危急值 ”管理
医务人员 有效沟通
2 护士知晓接获流程★ 3 危急值登记本记录完整 4 护理记录单有记录(护理记录体现中危急值评估) 5 护理记录单有效果追踪 1 医嘱按其医院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1页
现场查看危急值记录 本,访谈护士,追溯相 关项目处置
现场查看、访谈护士
9 呼吸机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10 呼吸机管路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第6页
实地查看,询问护长或 护士
现场查看2名患者呼吸机 管理,访谈护长或护士 现场查看2名患者呼吸机 管理,访谈护长或护士 现场查看2名患者呼吸机 管理,访谈护长或护士
正确掌握 和执行呼 吸机相关 性肺炎预 防和控制
措施
现场查看2名患者呼吸机 管理,访谈护长或护士
医务人员 有效沟通 2 护士掌握口头医嘱执行的制度
现场查看、访谈护士
1 溶媒一人一用
2 药物标明配置时间
3 药物标明配置人
4 药物配置在有效期内使用
5 所有药物有给药医嘱
6 有给药速度记录
7 有专科基本药物配伍禁忌目录
患者安全 国际目标
给药管理
8 科内常见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有处理提醒指引
现场查看给药安全管
冻血浆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般在20分钟内输注完)
12 用血科室不得自行贮存特殊原因延误,可置输血科(血库2-6℃)储血冰箱暂存
13 同时输用多种成分血时,应先输血小板、冷沉淀等,再输新鲜血,最后输库血
14
输血评估记录完整:包括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min、输血完成后(记录内容包含 血液成分、剂量、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
患者安全 国际目标
10 护士熟练掌握管道意外拔出/滑脱的紧急处理 11 护士熟练掌握管道意外拔出/滑脱的上报流程
12 患者/家属知晓留置管道的注意事项
13 患者/家属知晓防止意外拔管的宣教知识
1 转运前有患者病情评估
转运安全 管理
2 根据病情选择正确转运工具 3 危重病人转运有医护人员陪同 4 转运所需仪器设备齐全,处于备用状态
患者安全 国际目标
意外 伤害 管理
7 护士知晓发生坠床/跌倒后处理流程
第2页
患者安全 国际目标
意外 伤害 管理
压力
1 2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准确,评估有记录 高风险及极高风险患者评估符合医院压力性损伤管理规范
性损 3 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并有记录 伤风 险管 4 护士知晓压力性损伤分期
理 5 护士知晓压力性损伤处理方法,符合医院压力性损伤管理规范
现场查看给药安全管 理,访谈护长或护士, 了解用药安全告知
1 有坠床/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2 坠床/跌倒风险评估正确
坠床 /跌
3
高危坠床/跌倒患者床头有警示标识
倒风 4 高危坠床/跌倒患者评估频率按其医院规定
险管 理
5
坠床/跌倒预防措施落实有记录
6 高危坠床/跌倒患者知晓预防措施
现场查看2名病人,访谈 护长或护士
第5页
料,病人
现场查看,考核专科仪 器
掌握程度
现场查看,考核专科仪 器
掌握程度
新生儿安 全
喂养安全 管理
6 配奶间有冰箱 7 配奶间设有恒温箱
8 配奶间设有洗手设备
9 奶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10 有接奶、贮奶管理规定
11 喂养时有护士在场守护
身份核查 和转运安
全
产房的安 全
生产过程 安全管理
1 婴儿出生时身份核对正确 2 产妇、 新生儿转科交接时(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身份核对正确 3 新生儿转运必须使用婴儿转运车。 4 转运记录填写完整 1 有接产物品清点制度 2 有分娩时要求具备新生儿复苏能力的医护人员在场的制度。 3 有新生儿复苏流程★ 4 有新生儿复苏的演练
XX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查检表
本项目共 162 项;
总分值:170分;
累计得分: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 住院患者佩戴腕带
2 新生儿佩戴双腕带
3 至少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姓名、病历号等)★
4 腕带字迹清晰
5 腕带标识正确
患者安全 国际目标
患者身份 识别
6 腕带松紧适宜 7 护士在进行给药前身份核对正确 8 护士在进行给药时身份核对正确
仪器设备 维护和使
用
2 吸引器处于备用状态 3 氧气筒固定良好 4 氧气筒“满”、“空”标识清楚,处于备用状态(氧气筒不穿衣服)
5 护士正确使用本科室常用仪器设备
1 沐浴间有水温计
沐浴安全 管理
新生儿安 全 喂养安全 管理
2 沐浴间有控温设施★ 3 洗涤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4 洗澡前后分别使用不同的操作台 1 设有配奶间 2 配奶间空气流通 3 配奶间有空气消毒设备及空调 4 配奶间有管理制度、操作流程 5 配奶间有配奶操作台
5 一袋血必须在4小时内输完
6 血小板应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7 冷沉淀应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输血管理
输血安全 管理
8
遵循先慢后快原则(开始前15min慢速滴注,2ml/min,无不良反应者根据病情和年龄予
以调整,一般情况为5~10ml/min)
现场提问2名护士,了解
9 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功能障碍,输血速度慢(1ml/kg.h)
5 转运记录填写完整
1 交叉配血方法正确★
2 输血查对方法正确(三查八对、两名医务人员同时查对)★ 第3页
现场查看2名病人,访谈 护长或护士 现场查看2名病人,访谈
护长或护士
现场查看2名病人,访谈 护长或护士
现场查看,访谈护长或 护士
3 输血查对内容前由两名有执照的医护人员共同检查核对★
5 每1~2小时放松一次(建议每次放松时间3~5分钟) 6 每1~2小时对约束部位皮肤及血液循环有评估并记录 7 约束期间满足患者喝水、进食、如厕等需求
第4页
现场查看相关病历资 料,病人
8 约束期间做好宣教告知
9 停止约束时,有约束终止时间记录
10 停止约束时,有约束部位皮肤评估记录
11 停止约束时,有约束部位血液循环评估记录
5 护士掌握新生儿复苏流程
1 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
2 如无禁忌证,床头抬高至少30度,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至少每8小时一次
正确掌握 和执行呼 吸机相关 性肺炎预 防和控制
措施
4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5 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6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用无菌水 8 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至少一次
1 仪器定位放置
2 专人管理
设施管理 与安全
仪器设备 维护和使
用
3 护士知晓紧急抢救生命设备位置 4 护士知晓紧缺时最近取用抢救生命设备途经 5 仪器按医院规定有运行检查及记录 6 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7 仪器性能不良应有警示标识
8 仪器设备每年检测1-2次有记录
1 除颤仪每日自检有记录
设施管理 与安全
9 科内常见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处理指引有培训考核记录
理,访谈护长或护士, 了解用药安全告知
10
正确执行给药医嘱(即正确病人,正确药物,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剂量,正确浓度,正 确途径,正确方法,正确的速度等)
11 护士知晓药物的作用
12 护士知晓药物不良反应
13 护士知晓药物注意事项
14 护士知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15 护士知晓药物不良反应意外情况的处理 16 高危药品配置双人核对 17 高危药品使用时双人核对并签名
6 患者或家属知晓防范要点
1 全院有统一的管道固定指引
2 管道标识内容正确
3 管道标识清晰
4 管道标识粘贴位置正确
5 保持引流通畅,无打折、受压、扭曲
6 管道更换时间符合医院管道管理规范 管道
意外 伤害
风险 管理
7 8
引流装置更换时间符合医院管道管理规范 管道管理根据专科要求规范管理,有记录
管理
9 躁动病人已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约束、镇静等)
15 护士知晓输血反应处理流程 16 输血后处置符合要求
现场提问2名护士,了解 安全输血管理
1 约束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正确选择约束工具 3 遵医嘱使用约束具(包括约束具种类、约束部位、约束时间)
现场查看相关病历资 料,病人
约束安全
约束具使 用
4
约束开始有记录内容包括:约束原因、约束具种类、约束部位、约束开始时间、约束 部位皮肤及血液循环情况
9 护士在进行给药后身份核对正确
10 护士在治疗和操作前身份核对正确
11 护士在治疗和操作时身份核对正确
12 护士在治疗和操作后身份核对正确
换算百分制后得分: 检查方法及评分标准
结果判断:
是=1 否=0 不
1
0
得 分
适 用
现场查看2名住院患者, 访谈护士
13 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安全输血管理
10
急性失血性并伴有休克者,应快速加压输血(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或快速输 血,成人>50ml/kg.h,儿童>15ml/kg.h)
血液取回后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红细胞类应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 11 般输注不超过4小时;血小板、冷沉淀要立即输注,一般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
现场查看2名患者中央导
管管理,访谈护长或护
5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
士
6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7 无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 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