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炎术后换药镇痛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疼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疼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疼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陈鹏① 周密② 张敏② 【摘要】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开展研究,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将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兴山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将实施全身麻醉加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35例纳入研究组,仅实施全身麻醉的35例纳入参照组。

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入室时(T0)、麻醉时(T1)、插管时(T2)、切皮时(T3)、腋窝清扫时(T4)、拔管时(T5)、出室时(T6)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

结果:在T3、T4时,研究组的脑电双频指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T1、T2、T3、T4、T5、T6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T0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2、6、8、1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增强麻醉效果,且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还可维持长期术后镇痛效果。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The Application of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Guided by Ultrasound in Radical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Its Effects on Pain and Hemodynamics/CHEN Peng, ZHOU Mi, ZHANG M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3): 052-05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 guid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breast cancer radical surgery. Method: Using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esthesia scheme, 70 patients from June 2021 to July 2023 in Xingshan Hospital,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ere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study group, 35 cases of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ultrasound guided thoracic nerve block into the study group, 35 cases of only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included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anesthetic effect, hemodynamic changes at the time of entering the operation room (T0), anesthesia (T1), intubation (T2), skin incision (T3), axillary dissection (T4), extubation (T5) and leaving the room (T6) and pain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t T3 and T4, the EEG double-frequency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At T1, T2, T3, T4, T5 and T6, the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depres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t each time point in the study group (P>0.05).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T0 were higher than that at T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ain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t 2, 6, 8 and 12 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guid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can enhance the anesthesia effect, reduce the fluctuation of perioperative hemodynamic fluctuations, and maintain long-term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Radical mastectomy of breast cancer Ultrasoun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兴山医院麻醉科 湖北 宜昌 443711②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麻醉科 湖北 宜昌 443008通信作者:陈鹏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200万,死亡病例数超过60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1-2]。

不同神经阻滞方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不同神经阻滞方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021251引用本文:陈祖涛,张立群,韩俊.不同神经阻滞方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21,25(1):104⁃107.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21.01.026.◇临床医学◇不同神经阻滞方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陈祖涛,张立群,韩俊作者单位: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麻醉科,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TPVN )阻滞和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 Ⅱ,Pecs Ⅱ)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及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病人共130例,均行改良根治术治疗;入选病人以随机抽签法分为TPVN 组(65例)和Pecs Ⅱ组(65例),其中TPVN 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TPVN 阻滞,而Pecs Ⅱ组则在超声引导下采用Pecs Ⅱ阻滞;比较两组术后VAS 疼痛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术后24h 舒芬太尼使用量及局麻药物扩散区域。

结果Pecs Ⅱ组术后2h 、6h 、12h 、24h 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0.52±0.10)分,(1.90±0.52)分,(3.21±0.94)分,(2.60±0.82)分,均显著低于TPVN 组为(0.94±0.22)分,(2.35±0.69)分,(3.94±1.22)分,(3.23±1.09)分(P <0.05);两组术后Ramsay 镇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cs Ⅱ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和术后24h 舒芬太尼使用量分别为(342.70±62.62)min ,(6.96±1.02)μg ,均显著优于TPVN 组的(215.96±46.17)min ,(10.51±1.49)μg (P <0.05);Pecs Ⅱ组T2扩散比例显著高于TPVN 组(P <0.05);同时两组T3、T4、T5及T6扩散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

17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3月 第2卷第5期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比较大,并且术后伴有剧烈的疼痛感,而术后疼痛与手术创伤容易引起机体围手术期的全身性炎性反应(SIRS),而全身性炎性反应极易引发多脏器功能的障碍综合征(MODS)[1]。

临床上,围手术期的术后镇痛可以降低肺部的并发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缓解炎性的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对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 研究资料和麻醉方法1.1 研究的资料本次研究将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地佐辛与格拉司琼进行镇痛,研究组在全身麻醉以前实施椎旁神经的阻滞,手术结束以后应用地佐辛与格拉司琼镇痛。

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地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对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以及无创血压(NBP)等指标进行测量,进行桡动脉的穿刺置管,同时行有创动脉监测。

研究组患者在麻醉以前,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的阻滞,予以5~12毫升0.5%的罗哌卡因。

在诱导时,静脉注射0.06mg/kg咪达唑仑,0.15mg/kg顺阿曲库铵,0.2mg/kg 依托咪酯。

实施双腔的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呼吸末的二氧化碳分压进行监测,维持于30~35mmHg 之间。

在麻醉以后,在右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同时对中心静脉压/CVP进行监测,而麻醉为持续静脉泵注4~6mg•kg-1•h-1丙泊酚与0.1~0.2ug/kg•min瑞芬太尼。

术中对患者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NARCOTREND)进行监测,同时保持BIS处在40~60之间。

在完成手术且患者清醒以后,将气管导管拔出,送到麻醉的恢复室,等患者彻底清醒以后,送到胸外科监护的病房[2]。

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以后,使用舒芬太尼100ug加酒石酸布托啡诺4~5mg、100毫升生理盐水,持续计量是3毫升/小时,时间为15分钟,自控的剂量是1毫升。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

·论著· 103中国医刊 2021 年 第56卷 第1期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袁炳林1,4,黄焕森2*,赖洁兰3,黄锡强4(1.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1436;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广州 510260;3.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0;4.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摘 要:目的 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生理干扰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2h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4h 、12h ,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4.226、12.555,P <0.05)。

术前,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24h ,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8.728、8.468,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χ2=2.807,P >0.05)。

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旁神经阻滞;乳腺癌;镇痛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21)01-0103-03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1.01.030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超声引导持续胸椎旁阻滞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持续胸椎旁阻滞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 医学诊疗技术 ·1312020年 第27期前言:在医学临床实践过程中,胸腔镜手术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能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

但是胸腔镜手术应用后,患者术后疼痛明显,这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如何做好麻醉及术后镇痛,成为胸腔镜手术推广及应用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采取超声引导持续胸椎旁阻滞麻醉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及镇痛效果,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临床医学时间中得到了推广及应用。

本次研究工作开展,对比了超声引导下持续胸椎旁阻滞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现就本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2019年03月份—2020年09月份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共计42例,并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及镇痛处理。

观察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9例,患者的年龄在35—7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23±5.12)岁。

对照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为10例,患者的年龄在30—7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1±5.14)岁。

结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来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在对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监测,检测项目包括了ECG、HR、BP、SpO 2。

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行穿刺置管术,并对患者的动脉血压进行监测。

在麻醉过程中,采取麻醉诱导的方式,并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双腔支气管导管。

在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并注重对通气容量进行控制。

术后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镇痛泵进行控制,并在安静时当VAS 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的时候,给予一次单次自控剂量。

若是镇痛效果不明显,则对患者施加药物治疗,给予50mg 氟比洛芬酯进行辅助镇痛[2]。

在进行麻醉及镇痛处理过程中,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方式进行麻醉及镇痛处理;对照组则采取了常规的麻醉及镇痛方法。

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的应用

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的应用

•经验交流•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的应用樊向燕姜小军【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观察组(!=34)。

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超声辅助胸椎旁神经阻滞。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应激指标变化$结果T%(术后4小时)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5);术后24小时,观察组应激指标皮质醇(Cor)'醛固酮(AD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超声辅助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关键词】超声;椎旁神经阻滞;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应激水平【中图分类号】R614.4【文献标识码】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临床上目前主要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作者单位:324200常山,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术中常用麻醉以全身麻醉为主$有研究指出叫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仅采用全身麻醉时阿片类药物以及吸入麻醉药物用量较大,易导致患者苏醒期炎性反应和应激反,不利于预后。

有学者627为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具有较大优势$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普及,经超声辅助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abral nerve<loc>,TPVB)定"可有患者中经化,患者术性$研究院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 研究,重组和重比重组阻滞平面达到T b以上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轻比重组(%<0.05),说明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用术麻醉的麻醉充足性和有效性要强于低比重布比卡因;同时,等比重和重比重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轻比重组%%<0.05),而轻比重组和等比重组感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排尿恢复时间和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重比重组(%<0.05),说明低比重布比卡因肛肠手术麻醉由于麻醉不足而出现起效延迟的情况,而重比重布比卡因会由于麻醉程度过深而导致术后麻醉恢复延迟;等比重组和重比重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轻比重组%%<0.05),而轻比重组和等比重组麻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重比重组(%<0.05),说明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可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然而重比重布比卡因麻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安全性不及等比重$梁凌【2]等研究表1各组麻醉起效、维持及恢复情况比较组别(!)感起感维持运动起运动维持排尿恢复时间肢运动恢复时间(钟)时间(钟)时间(钟)时间(钟)(时)时间(时)比(50) 5.47±0.71b87.94*13.6210.53*1.42b52.94*7.32 4.17*0.51 1.18*0.26比(50)4.29*0.6390.57*14.177.24*0.8554.36*6.95 4.39*0.58 1.24*0.30比(50)4.08±0.58112.63*15.84ab6.93*0.8268.83*9.24ab 4.96*0.64ab 1.63*0.41ab 注:与轻比重组比较,“%<0.05(与等比重组比较,b%<0.05表2各组麻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别(!)恶心头晕尿低血压心动过总体发生率比(50)2(1.18)1(2.35)1(1.18)0(1.18)04(8.00)比(50)2(5.88)2(3.53)2(4.70)0(2.35)06(12.00)比(50)4351114(28.00)ab 注:与轻比重组比较,a%<0.05;与等比重组比较,< %<0.05,比比用术麻醉,可在满足麻醉效果的条件下,最大程度降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结论与之相符$综上所述,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肛肠手术麻醉可实现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的最佳平衡,值得临床推广用$参考文献1张子银,刘耿华,罗伟,等.同等容量不同质量浓度布比卡因应用于日间手术室肛肠手术的安全性评价卩]・上海医学,2018,41(7):431—432.2梁凌,王敏,钟爱群,等•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术后排尿功能、运动恢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14(1):51—54.【收稿日期:2020—09—11](编辑:杨小锋)采用超声辅助TPVB,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 (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 PMPS) 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 206 例,年龄 32 ~ 76 岁,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17.3 ~ 3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I 或 II 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 分为两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 组) 和单纯全麻组(GA 组)。PG 组病人于全麻诱导前 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胸 3 椎旁间隙注射 0.5% 的罗哌卡因 20 ml 并置入导管。两组病人诱导后插入喉罩丙 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术后 PG 组给予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analgesia, PCPA), GA 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中芬太尼和丙泊 酚的用量、术后 48 h 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率情况和不良反应。随访术后 3、6、 12 个月时病人 PMPS 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GA 组相比,PG 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 (P < 0.05);PG 组术后 48 h 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显著少于 GA 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 著高于 GA 组 (P < 0.05);PG 组病人术后嗜睡、PONV 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率较 GA 组显著下降 (P < 0.05)。 PG 组病人术后 3、6、12 个月 PMPS 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GA 组 (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 经阻滞镇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有效减少 PMPS 的发生率。 关键词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12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1]。

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乳腺癌根治术涉及乳腺和腋窝区,会引起明显的急性疼痛,对术后康复不利;此外,25%~40%的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疼痛,会降低其生活质量[2]。

目前临床上乳腺癌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是阿片类药物自控镇痛,但易出现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镇静过度、呼吸抑制等[3]。

其他方法如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好,但需要变动体位,有发生气胸的风险[4];胸膜腔内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短,镇痛不完善,易发生麻醉药物中毒;硬膜外阻滞的风险效益比不高,不常规作为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方法[3]。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的区域阻滞技术,如胸部神经(PECS )阻滞。

PECS 阻滞能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T 2~T 8)感觉平面,提供良好的前外侧胸壁镇痛效果[5-6]。

笔者拟探讨PECS 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效果,以期为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更优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7年4至12月在本院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18~65(55.1±9.3)岁,身高145~180(154.9±6.1)cm ,体重40~80(58.3±5.1)kg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分级I~Ⅱ级。

均无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无凝血功能异常,无注射部位局部感染,无罗哌卡因过敏史,术前均未使用过其他镇痛药物。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ASA 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方法常规禁饮、禁食。

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脑电双频指数,开放上肢静脉通路。

麻醉诱导: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5μg/ml (500mg/50ml ,意大利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顺阿曲库铵0.15mg/kg[5mg/瓶,上药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舒芬太尼0.5μg/kg (50μg/ml ,宜昌人福药业有王宏伟陶红蕾管婷【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PECS )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效果。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病人麻醉效果、炎性反应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病人麻醉效果、炎性反应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病人麻醉效果、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发表时间:2018-09-29T14:21:38.09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魏建忠[导读] 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炎性反应,并对其做调查研究北京时珍堂中西医结合医院 10070摘要:目的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炎性反应,并对其做调查研究。

方法以我院本次研究所收纳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为36例。

针对对照组乳腺癌病人,手术时,我院采取全身麻醉;而针对于试验组乳腺癌病人,手术时我院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调查两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后身体炎性反应。

以此作为乳腺癌病人在手术时的哪种麻醉方式更为有利。

结果通过对7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且给予病人不同的麻醉方式,结果显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有利于病人的手术及治疗;而试验组乳腺癌病人身体炎性反应较只通过全身麻醉的患者疗效更好,炎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乳腺癌病人,且相关指标具体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本次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炎性反应基本没有出现或更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乳腺癌手术;麻醉效果;炎性反应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病,女性患者中患乳腺癌的人数越来越多,应当引起临床医学的重视,以研究患者进行乳腺癌手术中麻醉效果、炎性反应作为一项主要研究问题[1]。

全身麻醉一直以来是乳腺癌病人的主要麻醉方式,而胸椎旁神经阻滞有利于对乳腺癌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的增强。

对于乳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方式手术后,病人会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2];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乳腺癌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开胸手术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评价

开胸手术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评价

开胸手术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开胸手术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开胸手术患者给予单纯的靜脉自控阵痛(PCIA)治疗,设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开胸手术患者给予开胸手术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阵痛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芬太尼的用量明显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24小时疼痛感明显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的PCIA用量明显较少,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开胸手术治疗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中和术后的药物用量,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开胸手术;镇痛;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本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阵痛治疗研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开胸手术患者给予单纯的静脉自控阵痛(PCIA)治疗,设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开胸手术患者给予开胸手术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阵痛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9例,年龄在35岁至70岁之间;对照组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在38岁至65岁之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全麻的麻醉方式在麻醉之前的半小时注射0.1g的苯巴比妥钠以及0.5mg的阿托品。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进行开放外周静脉,并连接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监护。

静脉注射0.06mg/kg的咪达锉伦、3ug/kg 的芬太尼、2m/kg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插入气管插管之后,连接麻醉机进行正压通气,在此过程中,调节各项参数,使P2CO2的含量一直维持在30mmhg—35mmhg,在手术过程中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以及苯磺顺阿曲库铵等药物维持麻醉效果,在术后使用PCIA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给予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对照组治疗方式之外,还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阵痛方式。

超声引导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共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则在自控静脉镇痛基础上另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镇痛(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行开胸手术时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定位精准快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药物降痛用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开胸手术;镇痛效果开胸手术麻醉时间长,胸壁创伤大,术后应激反应及痛感强烈,会造成患者呼吸表浅,机体负重承受弱,在基于排痰困难的前提下极易导致小气道梗阻、肺不张及肺炎等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故而,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方式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及开胸手术中得到应用,在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发挥着显著功效,主要因其作用于侧躯体椎旁神经,对机体损伤较小。

超声引导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定位精准、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在区域神经阻滞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优化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效用明显[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行腔镜手术的患者共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行开胸行单侧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共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4例。

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

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

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摘要】目的基于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与研究,重点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在手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后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康复意义。

方法观察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入住 ICU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舒芬太尼0.4-0.5μg/kg、咪达唑仑0.1mg/kg、罗库溴铵0.5-0.7mg/kg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超声引导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入住ICU率。

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入住 ICU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到开胸手术治疗当中,在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更佳。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开胸手术;镇痛效果[Abstract] Objective:Based on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study of ultrasound 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in thoracic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focusing on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after the effectiveness,safety and rehabilitation significance using in surgery.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VA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ate,occupancy rate of ICU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patients give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ropofol,1-2mg / kg 0.4-0.5 g / kg sufentanil and midazolam 0.1mg / kg,0.5-0.7mg / kg of rocuronium fo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ultrasound 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ime VAS score,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nd the occupancy rate of ICU.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 VA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inthe observation group rate,occupancy rate of ICU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is used in thoracic surgery,and the analgesic effect is better in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keyword] ultrasound 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horacotomy;analgesic effect;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周期较长的特点,会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程度以及疼痛程度[1-2]。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胸椎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ICA)行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自控镇痛(PICA)。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有效按压给药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48h内VAS评分和有效按压给药次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少。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开胸术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45-01开胸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切口疼痛会导致不敢咳嗽造成排痰困难,易导致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减轻或消除开胸术后疼痛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本临床观察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此类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胸外科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3.4岁,体重50—70kg,ASA分级Ⅰ-Ⅲ级。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术后镇痛方法观察组采用胸椎神经阻滞复合PICA,对照组采用单纯PICA。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种类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术中维持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及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镇痛与肌松,手术结束前30min内不追加芬太尼,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开始行PCIA,两组均不使用负荷剂量。

术后镇痛方法:观察组采用全麻插管后患者侧卧位下予以术侧T3-T7椎旁神经阻滞,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每点4ml[1]。

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徐斌【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接受开胸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炎性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组内,与术后2h相比,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均上升,但仅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2 h(P <0.05),术后48 h评分低于术后24 h(P <0.05),对照组仅术后24 h、48 h评分低于术后12 h(P <0.05);组间,术后2h、12 h、24 h、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149.2±7.4) pg/mL、(1.5 ±0.4) n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可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6(011)003【总页数】3页(P400-401,426)【关键词】开胸手术;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炎性反应【作者】徐斌【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咸宁市4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开胸手术对机体创伤大,患者术后常伴剧烈疼痛感,疼痛是激发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关键原因[1],而炎性反应的产生是诱发患者多脏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

开展有效的围术期镇痛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可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恶性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恶性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恶性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周珩;邓娜;梁佐迪;刘炜炜;蔡大升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15(43)8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B)置管术后镇痛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术后48 h镇痛效果、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CTPB组和PCIA组具有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却远低于PCIA组。

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置管镇痛可提供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又具备其独有的镇痛优势,可用于临床实践中。

【总页数】3页(P814-816)
【关键词】术后镇痛;乳腺癌;连续椎旁神经阻滞
【作者】周珩;邓娜;梁佐迪;刘炜炜;蔡大升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J], 石小桥;邓丁玲
2.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J], 刘亚平
3.超声辅助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 [J], 王冬梅; 徐亮; 苗海敏; 李小玲; 唐晓雷
4.超声辅助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 [J], 王冬梅; 徐亮; 苗海敏; 李小玲; 唐晓雷
5.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J], 刘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石小桥;邓丁玲【期刊名称】《蛇志》【年(卷),期】2018(030)00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48 h时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 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者的静息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6.1%)、呕吐(0%)、头晕(3.0%),对照组出现恶心(15.2%)、呕吐(9.1%)、头晕(27.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女性乳腺癌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总页数】3页(P218-220)【作者】石小桥;邓丁玲【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J], 韩霞2.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单侧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中的作用 [J], 高爱英;杨玲丽3.喉罩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J], 刘伟;李文波;赵丽;田春梅;韩思阳;苑妍新4.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梁广明;陈曼莉;温嘉筠;唐有华5.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J], 路凯;陈海燕;徐瑞芬;侯敏娜;刘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前锯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镇痛效果的研究分析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前锯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镇痛效果的研究分析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前锯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镇痛效果的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2T14:52:14.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作者:麦莹[导读] 胸壁神经(前锯肌)是最近推出的用于在乳房手术麻醉术中和术后止痛的技术。

麦莹(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冯尧敬纪念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528305)摘要:目的胸壁神经(前锯肌)是最近推出的用于在乳房手术麻醉术中和术后止痛的技术。

本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前锯肌SA)阻滞与胸椎旁(TPVB)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术中和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8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甲乳胸科乳腺癌手术治疗的40例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前锯肌组在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胸椎旁组在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用药相同,术后PCA镇痛泵配方相同,自控剂量相同。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追加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PCA自控使用的次数,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分别比较前锯肌组与胸椎旁组两组患者术后2h、12h、24h的VAS评分, PCA镇痛泵的自控使用率;镇痛的不良反应方面如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中胸椎旁组曾有1例患者发生气胸;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前锯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均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频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但前锯肌阻滞操作更容易掌握,失败的几率更低,风险也更低。

[关键词] B超引导;前锯肌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乳腺癌Analysis of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ultrasonography-guided thoracic wall nerve block an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in breast cancer surgeryMAI Ying, Ai Guo, Huang Bixin, Yu Ruiling, Jiang Yue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hunde Distric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he thoracic wall nerve (serrate anterior) is a recently developed technique for analgesia during and after breast surgery anesthesia.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ltrasoud-guided thoracic wall nerve (serratus abterior SA) block and paravertebral (TPVB) block in breast canc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 Methods A pre-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randomly divide 40 adult femal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reated by surgery in the department of Nail and breast ,Shun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 from May 2018 to June 2020 into two groups. Serratus anterior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d guidance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 .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d guidance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 in the paravertebral nerve group. Botn groups received the same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 medication,the same PCA analgesia pump formula and the same automatic control dose. The differences of intraoperative additional opioid does,postoperative VAS pain score, postoperative PCA self-control times, incidence of adverse analgesic reactions and other indic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SA and TPVB) of patiens 2h,12h,24h VAS score,PCA analgesia pump control utilization rate;pain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vomiting,the group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acant difference(P>0.05); But the rest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PVB group had pneumothorax 1; two groups of patiens with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has no obvious different .Conclusion Both anterior sawhorse block an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eripartum pain in patients underdoing radical breast cancer surger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opioid use during and after surgery,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and promote 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ut serratus anterior blockade is easier to master and has a lower risk of failure.[Keywords] B-ultrasoud guided; thoracic wall nerve (serratus abterior SA) block; paravertebral (TPVB) block; breast cancer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治疗也是常用的手段,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创面较大,手术中应激较强,术后疼痛剧烈,因此乳腺癌围手术期的麻醉术中管理及术后镇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苏向上;朱旭【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40)2【摘要】目的观察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中麻醉施以全麻,观察组则施以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炎性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点,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观察组安静时及运动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施以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麻醉效果较单用全麻好,患者术后不会出现较严重的炎症反应,且镇痛效果理想,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身体机能更好更快地康复,临床效果显著.【总页数】4页(P14-17)【作者】苏向上;朱旭【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麻醉科厦门361009;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麻醉科厦门36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R737.9【相关文献】1.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J], 梁大顺;廖历兴;曹金良;蔡彩蝶;文珠仁;李敏2.胸椎旁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J], 洪甲庚;陈曲敏;林绍立3.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J], 陈然;邱柳基;罗德兴;严俨4.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J], 杨成亮; 祁富伟; 张文娟; 沈健; 杨广宇; 何静; 费凡; 郭强; 郑重; 赵秀华5.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J], 袁炳林;黄锡强;李斌飞;黄焕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全文)

2021年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全文)

2021年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全文)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可为胸外科手术患者提供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进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以往认为开胸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

近年来TPVB因其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具有取代TEA之势。

超声引导下的可视化操作更明显提高了TPVB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TPVB在临床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

现就TPVB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TPVB现状和TPVB技术TPVB是指将局麻药注射到胸椎旁间隙后,局麻药可向邻近上下椎体纵向扩散,肋间水平横向扩散,以及向正中硬膜外间隙扩散,从而实现同侧邻近多个节段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

1905年,Sellheim首次将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腹部手术麻醉,并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

但此后很长时间几乎被骶管和硬膜外麻醉所取代。

直至1979年,Eason等提出椎旁置管持续TPVB概念,置管操作甚至可以由外科医师术中直视下完成,使得TPVB在临床中的应用再次得到重视。

而近些年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和新型局麻药的出现,使得TPVB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研究发现,TPVB可以抑制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刺激、改善术后肺功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甚至可用于胸部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等慢性疼痛的治疗。

此外,已有临床实验观察到TPVB 可以减少肿瘤患者肿瘤复发和提高其生存率,该作用尚需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传统的TPVB依靠体表定位进行穿刺,具有一定成功率,但其属于盲探操作,技术要求高,报道失败率约10%,并发症发生率约5%。

在神经刺激仪的帮助下,TPVB的失败率降至6%。

为了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除了使用体表标志和神经刺激仪以外,临床中又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比如超声引导、荧光检查向导、压力测量、术中直视下或胸腔镜下穿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 患者均 有镇 痛要 求并 签字 同意 。 手术 后首次 换药
作 者单 位 :1 0 6 浙 江杭 州 。 江大 学 医学 院 附属 邵逸 夫 30 1 浙
测 倾斜 或沿 针轴缓 慢旋 转 ,直至肋 间 肌再 次 出现相
同 的收缩 。固定 穿刺 针 . 回抽无 血 和 气后 注 人 0 % . 5
后, 助手 可在 同侧T ~ 相 应 的节 段 摸 到肋 间 肌 出现 46
物 过敏 、 血 功 能 障碍 、 重高 血 压 、 尿病 及 中枢 凝 严 糖 神经 系统 疾病 患者 , 穿刺 部位无 感 染 。
12 方 法 在全 麻 下 行 扩 大 的多 脓 腔 脓 肿 切 开 引 . 流术 , 中彻底 切 除 肉眼可见 的病 变组织 。 术 并用 双 氧
收缩 , 将刺 激仪 电流 逐 渐 降至03 06m 如 果 此 时 .~ . A.
仍 可引 出肋 间肌 的收缩 反应 则为定 位 准确 。如果 将 刺 激器 电流 调小过 程 中肋 问肌 的收缩 消失 ,此 时针 尖 需谨慎 前进 , 同时调整 针尖 的方 向 , 向头 侧 或尾 略
水及 09 .%氯 化钠 溶 液反 复 冲洗 创 腔和 切 口 , 腔组 创 织不 予缝 合 ,用凡 士林 纱条填 塞 。术后 每3 换药 1 天
的正极 通过 一个 电极 壁上 , 负极 与神经 刺激 针相 连进 行穿刺 . 直 垂
于皮肤 进针 , 针尖 触到横 突 , 测量 皮肤 至横 突深 度后 退 针 至皮下 , 向头侧 或尾侧 调节 针尖 方 向 , 尖滑 再 针 过 横 突后继 续进 针 l m,针 尖穿 过坚 韧 的肋 横 韧带 c
lrno,0 3 2 ( )2 12 4 aygl2 0 ,4 4 :6— 6 .
6 韩 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 【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0 17 .
3 钱 进 , 厚恩 , 李 孙建 军 , 上颌窦源性 后鼻孔囊性息 肉临 等.
床 与病 理学 特点『. J 中国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 ,0 6 3 6 , 】 2 0 ,( )
P lp [ .rhOda no H a ekSr ,9 0 16 7 : oy JA c t r gl edN c ug 19 ,1 ( ) 1 y
( 本文编辑
蔡华波 )

经验 交 流 ・
连 续 胸 椎 旁神 经 阻滞 用 于 乳腺 炎 术后 换 药 镇 痛 效 果 观 察
( 收稿 日期 2 1— 4 2 ) 0 2 0 — 3
4 田勇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f . 版. : 民卫 生出 M] 第7 北京 人
版 社 ,0 87 . 20 .1
5 Ka l me R. End s o i Tr ns a a S g r i a to ho n l o c pc a n s l ur ey n nr c a a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1 年 7月 第 1 卷第 4 Cicl dctn f eeaPate u.02 o 1, o 02 0 期 li uao nr r i J121,V1 0 N. n aE i oG l cc . 4
8 -8 41 43.
r iai o ensl etm: cs p  ̄ ] m JOo i nt gf m t aa spu a aer o . t— g n r h e A
25 7—2 9. 5
7 周兵 , 韩德 民, 崔顺 九 , 鼻 内镜 下上颌窦手术II 等. J 中国医 .
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 0 7 2 ( )13 1 5 20 ,2 4 :9 — 9 .
8 许 成利 , 许庚 . 上颌窦 自然开 口的超 微结构与纤毛 分布观 察 [_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杂志 ,0 9 4 ( )2 5 2 6 1 2 0 ,4 3 :5 — 5 .
1 资 料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 选 择2 1 年5 至2 1 年 1 月 浙 江 01 月 01 2
经刺激 阻滞 针及套件 穿刺 。 激器初始 电流为3m 刺 A、
2H 。用 l z %利多 卡 因局部 浸 润 , 周 围神 经 刺 激器 将
大学 医学 院 附属邵逸 夫 医 院和杭州 市 中医 院非 哺乳 期 乳 腺 炎 女 性 患 者9 ,年 龄2 6 ,平 均年 龄 例 85岁 (65 + . )A A 级 I一 3 . 99 , S 分 6 2 Ⅱ级 , 除对拟 用 麻醉 药 排
当 日, 手术 室后 , 人 开放 外周 静脉 , 监测 血压 、 电 图 心 和脉 搏氧 饱 和度 , 面罩 吸氧 , 咪 达 唑仑 2 3mg 舒 予 ~ 、 芬太 尼5 1 g 静 。取患侧 上位 , ~0 镇 以胸椎 ( ) 椎 间 T3 隙 中点延线 外 侧25 3c 作 为穿刺 点 。常 规 皮肤 . m处 ~ 消毒铺 巾后 使用周 围神 经刺 激器 引导 。用 可 留置神
医 院麻醉 科 ( 中 肖萍 现在杭 州市 中医 院麻 醉科工 作 )杭 州市 中 其 ,
医 院麻醉 科 ( 汪利 凤 ) 通讯 作者 : 周大 春 , ma : o d 8 @ a o . i E iz u c6 yh o o lh cn
肖萍 汪利凤 周 大春
乳腺 炎患 者行 脓肿 切开术 后 ,要经 过一段 时 间 的反 复换 药 . 常伴 随疼痛 剧烈 。 本次 研究 尝试 采用 连 续 胸椎 旁 神经 阻 滞 (o t u u oai p rv r ba c ni o st rc aaet rl n h c e bok C P B) l , T V 方法 并 留置导 管数 周 , 每次换 药 前 c 于 注入 局麻 药 , 取得 了满 意 的止 痛效 果 。现 报道 如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