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阻滞.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组研究对象并实施具体的阻滞方法,我们发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全麻髋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量等。
研究结果表明,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阻滞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应用,以提高全麻髋部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
本研究为全麻髋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全麻髋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镇痛效果、研究对象、观察指标、股神经阻滞方法、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镇痛技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路径,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全麻髋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管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存在着副作用多、镇痛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评估其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和价值。
通过观察疼痛评分变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具实践意义的镇痛方法和策略,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体验,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为医疗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临床实践方法,为患者的恢复和康复提供更有效的镇痛策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
我们选取了全麻髋部手术后需要镇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疾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神经阻滞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神经阻滞方法对手术的成功很重要。
过去,腹股沟疝气手术主要采用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等。
近年来神经阻滞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包括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腹股沟神经阻滞等,它们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各有不同。
通过比较这些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临床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效果和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神经阻滞方法提供参考。
通过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神经阻滞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手术团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通过本研究,也可以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有助于完善和优化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神经阻滞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通过对不同神经阻滞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相关医学科研领域的发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腹股沟疝气是常见的手术疾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神经阻滞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对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究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效果及优缺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了解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情况,能够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式,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手术中的效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股神经阻滞麻醉

股神经阻滞麻醉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常用于下肢手术。
本文将介绍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通过对该技术的详细描述,旨在使读者对股神经阻滞麻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股神经阻滞麻醉通过注入局麻药于股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股神经是下肢的主要神经之一,起源于腰骶段的脊髓,并沿大腿外侧下行。
该神经在大腿外侧有明显的可触及感,因此阻滞该神经可使下肢处于麻醉状态。
二、股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取侧卧位,下肢呈稍屈曲及外旋位。
皮肤消毒并覆盖无菌巾。
2. 定位:骶前上棘和股骨外髁连线是定位的重要参考标志。
骶前上棘与股骨外髁之间的中点即为股神经阻滞注射部位。
3. 局麻药注射:使用无菌技术,将注射器与长而细的针头连接。
将针头在股神经注射位点刺入皮下,刺入约3-5cm,然后放慢注射器注射局麻药,直至患者出现阻滞感和肌肉无力。
4. 验证阻滞效果:在注射完局麻药后,先进行感觉阻滞的验证,通常是用有创的方式比如针刺进行,确认患者感觉消失后再进行运动阻滞的验证。
例如,让患者进行股神经支配的膝关节伸直运动,观察患者是否有运动能力。
5. 完成操作:操作结束后,将针头缓慢拔出,并对刺入点进行消毒和覆盖伤口。
三、股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优势1. 明显的麻醉效果: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下肢的完全麻醉效果,使得手术区域处于无痛状态,减轻手术期间的疼痛。
2. 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相比于全身麻醉,局麻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相关的风险,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减少术后疼痛: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4. 便于手术操作:由于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肢体的麻痹,手术时可以减少肢体的运动,提供稳定的操作环境,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医生的操作。
综上所述,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于下肢手术的局部麻醉技术。
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摘 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解决膝关节炎患者慢性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术后疼痛管理是骨科医师、麻醉医师、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缓解患者疼痛对增加术后舒适度、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加快术后康复、促进功能锻炼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不仅要求充分的镇痛,又要求对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最小,这对疼痛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文章对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坐骨神经阻滞;安全性【DOI】 10.3969/j.issn.1671 6450.2020.12.025Applicationprogressoffemoralnerveblockinanalgesiaafterkneesurgery SunFengzhan,HuangHui,MaXiaojun,LiuShaoyan,LiuYingzhi.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AffiliatedHospitalofQingdaoUniversity,ShandongProvince,Qingdao266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Zhiying,E mail:liuyingzhi1967@163.comFundingprogram:QingdaoScientificBureauPublicDomainScientificSupportPlanProject[11 2 3 1 (16) nsh] 【Abstract】 Totalkneearthroplastyisaneffectivemethodtosolvechronicpaininkneearthritispatients,improvejointfunctionandqualityoflife,butpostoperativepainmanagementisamajorchallengefororthopedics,anesthesiologistsandpa tients.Relievingthepainisofgreatsignificanceforincreasingpostoperativecomfort,reducingthepatient'spsychologicalstress,speedingup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promotingtheprocessoffunctionalexercise,reducingtheoccurrenceofcom plications,andshorteningthehospitalstayofthepatient.However,analgesiaaftertotalkneearthroplastyrequiresnotonlyadequateanalgesia,butalsominimalimpactonjointmotorfunction,whichimposeshigherrequirementsonpainmanagement.Regionalblocktechnologycanmeetthisrequirementandprovideagoodmethodforpainmanagement. 【Keywords】 Femoralnerveblock;Kneesurgery;Postoperativeanalgesia;Sciaticnerveblock;Safety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常导致剧烈疼痛,研究表明,约30%的TKA患者有中度疼痛,60%的TKA患者有重度疼痛[1 2],同时TKA术后需进行患肢的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持续被动运动等早期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伴有的股四头肌痉挛、疼痛,不仅会造成患者身心痛苦,还会降低患者术后功能锻练的依从性,并进一步影响假体关节的效果,因此给予充分有效的镇痛意义重大。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通过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中需要合理选择神经阻滞方法,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手术中的比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有股神经阻滞、外侧股皮神经阻滞、肠间神经阻滞等。
其中股神经阻滞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于全麻下的手术。
外侧股皮神经阻滞常用于局部麻醉下的手术。
肠间神经阻滞通常用于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腹侧入路。
股神经阻滞常用于腹股沟疝气手术中。
该方法能够提供广泛的神经阻滞区域,包括腹股沟区、股部、大腿前侧、膝关节等区域。
因此,股神经阻滞能够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地避免手术时的疼痛和不适。
外侧股皮神经阻滞通常用于局部麻醉下的手术。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避免全身麻醉带来的不适。
同时,该方法的并发症较少,不会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和恢复。
在选择神经阻滞方法时,应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管理,以避免手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各具优缺点,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连续股神经阻滞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l a t e r a l f e mo r a l c ut a n e o us n e r v e a nd o b t ur a t o r ne r v e
ZH U Fe ng, HU Ya n,ZHANG We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J i s h u i t a n H 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5 , C h i n a )
・1 4 5・
・
技 术 方 法
・
连 续 股神 经阻 滞 置 管长 度对 股 神 经 、 股 外侧 皮神 经和 闭孔 神 经阻 滞 效 果 的 影 响
朱 丰, 胡 焱 , 张 伟
1 0 0 0 3 5 ) ( 北京积水潭 医院麻醉科 , 北京 [ 摘
要 】 目的: 研究连续股神经 阻滞不 同置管 长度对 股神经 , 股外 侧皮 神经 和闭孔 神经阻滞 效果 的影响 。方 法:
d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s ,f e mo r a l n e r v e c a t h e t e r s we r e i n s e r t e d 5 c m 。1 0 c m o r 2 0 c m wi t h a s s i s — t a n c e o f a n e ve r s t i mul a t o r.pa t i e nt . c o nt r o l l e d a n a l g e s i a p ump s we r e c o n n e c t e d a te f r l o a d o f 3 0 mL 0. 3% r o p i v a c a i n e v i a t he c a t he t e r s .S e ns o r y bl o c k a d e o f t he f e mo r a l ne v e,l r a t e r l a f e mo r a l c u t a ne o u s n e ve r a n d
股神经阻滞专题知识讲座

局麻药配制可选择 75mg/10ml罗哌(一支)+100mg/5ml利多(2支)混 合共20ml,然后能够用动脉针芯(比其他注射器针头长,利于穿刺, 或者可选择科室具有旳长针头)连接1根延长管(用于丙泊酚泵注用旳)
注射器全部剂量打完,真正进神经内旳剂量就15ml,因为还会有5ml左 右留在延长管内。详细操作中视频是我拍旳,变打边拍旳。
股神经阻滞专题知识 讲座
股神经解剖
继续
继续
股神经:发自腰丛,于髂筋膜深面经肌腔隙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前 群肌与耻骨肌,关节支分布于髋,膝关节。皮支涉及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及隐神经。
股神经阻滞定位:常用腹股沟血管旁阻滞,超声探头长轴平行于腹股 沟韧带,即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缘,股动脉搏动点旳外侧1cm处进针, 垂直刺入可找到异感。
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的临床效果

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06-02T08:50:10.1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5期作者:窦芊[导读] 目的分析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的效果。
窦芊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摘要】目的分析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髋部骨折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舒芬太尼镇痛,试验组41例,行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试验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髋部骨折患者股神经阻滞能够显著提升麻醉镇痛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舒芬太尼;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患者会表现出剧烈疼痛,且患者同时存在骨折脱位表现,程度严重者会出现虚脱感,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给予患者处理【1】。
该病患者当下主要采取手术治疗,高效、安全的麻醉工作,是促使手术顺利展开、提升预后的关键。
术中常引导患者采取侧卧屈膝位,这一体位会致使疼痛感加剧,做好麻醉前镇痛措施,辅助麻醉以及手术顺利展开【2】。
本次研究以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股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髋部骨折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18±5.89)岁;试验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76±5.13)岁。
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试验组该组患者给予股神经阻滞镇痛:以超声为引导,在麻醉前给予患者骨神经阻滞镇痛,选取20ml罗哌卡因,浓度为0.5%,在给药15分钟后,为患者摆放体位,保证患者患侧肢体始终在上面,由麻醉医生展开麻醉处理。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242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年8月第15卷第4期Pain Clin J,August2019,Vol.15,No.4•指南•共识•解读.【编者按】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科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每位疼痛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治疗技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门诊主要的治疗方法,定位后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盲穿。
2000年以后提出了影像学引导的介入治疗,神经阻滞也开始在影像学,包括超声、X线、CT等引导下进行。
超声引导以无创和实时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神经阻滞疗法。
为了提供临床医生应用此疗法的规范,本刊组织了全国疼痛学专家共同撰写“神经阻滞疗法”专家共识系列。
第一批为26个,本刊将陆续刊登,以期推广和规范神经阻滞疗法。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郭晓丽I何睿林2黄佑庆'金毅"林福清'马柯°魏俊7熊源长*姚明9朱谦'°I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疼痛科,重庆市400042;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530021;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昆明市650101;4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南京市210002;5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72;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92;7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西省赣州市341000;8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疼痛科,上海200433;9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浙江省嘉兴市314001;10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100029所有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作者顺序按姓氏拼音排序执笔者:林福清,Email:fuqinglin@通信作者:熊源长,Email:proychxiong@【摘要】股外侧皮神经发自第二、第三腰神经前支,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并且易发生解剖变异。
与传统的盲法相比,神经电刺激器辅助下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体会

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体会赵海金【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30例ASA I~III级的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I、II两组,各15例。
I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麻醉, II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硬外麻醉。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的疼痛程度、平均动脉压(MAP)、镇痛效果、镇痛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I组麻醉操作引起的肢体疼痛、MAP的变化程度、镇痛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II组;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神经阻滞麻醉可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可减轻麻醉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Objective To d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in the anesthesia of tibial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Methods A total of 30 cases with ASAⅠ~Ⅲ level of tibial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I and group II,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 15 cases. Group I was treated by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and group II was treated by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pain degre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nalgesic effect, analgesia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ll observed.Results The physical pain, change of the MAP, analgesia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group I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II.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nalges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can be applied in tibial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and it can relieve the pain of anesthesia while patients having stable vital signs.【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4(000)026【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股神经阻滞麻醉;胫骨骨折;连续硬膜外麻醉【作者】赵海金【作者单位】453600 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胫骨骨折是骨外科常见急症, 股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安全性高, 患者痛苦小, 几乎无禁忌证, 并发症少, 操作简便, 费用低[1]。
股神经阻滞

连续股神经阻滞实施方法
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下方 2 cm ,股动脉外侧 1cm~2 cm 。 操作方法:穿刺针与神经刺激器相连,初始电流 1 mA , 穿刺针平行于动脉,朝头端 30°~ 45°方向进针,观 察到股直肌收缩及膝盖向上跳动(髌骨舞蹈症)时, 逐渐调小电流至0.3 mA。 初始计量:2%利多卡因10 ml+1%罗哌卡因10 ml 镇痛泵配方:0.2%罗哌卡因300 ml 镇痛泵设置:复合剂量 5 ml ,背景输注 5 ml/h ,单次 给药5 ml,安全锁定时间30 min
CFNB或者PCIA持续给药
塞来昔布200 mg/12 h 按压镇痛泵 补救用药 肌肉注射曲马多100mg
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
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
镇痛指标:
术后4 、8 、12 、24 、36 、48 及72 h患者的静息、主动运动及持续被动运动V 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有效按压次数,肌肉注射曲马多剂量
TKA术后镇痛:自控镇痛(PCA)+口服药物(塞来昔布)等多种方式 联合镇痛。局限性:为了达到完善镇痛,往往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如何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阻滞股神经可能为TKA术后有效镇 痛方式
股神经后组
股神经阻滞联合口服镇痛药物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目的
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TKA术后镇痛的有 效性、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PCIA a a a CFNB
10 9 8 7 6 5 4 3 2 1 0 4h 10 9 8 7 6 5 4 3 2 1 0 4h
主动运动状态
The score of VAS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
5cm),注入麻药.★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4.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
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
5~3。
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
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
25~2。
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
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
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股神经阻滞 PPT

大家好
1
股神经解剖
大家好
2
大家好
3
继续
大家好
4
继续
股神经:发自腰丛,于髂筋膜深面经肌腔隙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前 群肌与耻骨肌,关节支分布于髋,膝关节。皮支包括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及隐神经。
股神经阻滞定位:常用腹股沟血管旁阻滞,超声探头长轴平行于腹股 沟韧带,即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缘,股动脉搏动点的外侧1cm处进针, 垂直刺入可找到异感。
隐神经阻滞:涉及小腿内侧面的手术,仅骶丛阻滞常阻滞不全,需加 行隐神经阻滞。阻滞方法:于髌骨上缘,股骨内侧髁内侧面直刺或在 此骨面扇形穿刺找异感,再注药。由于收肌管上连股三角,下通腘窝, 所以炎症可经此管上下蔓延 .
局麻药配制可选择 75mg/10ml罗哌(一支)+100mg/5ml利多(2支)混 合共20ml,然后可以用动脉针芯(比其他注射器针头长,利于穿刺, 或者可选择科室具备的长针头)连接1根延长管(用于丙泊酚泵注用的)
注射器全部剂量打完,真正进神经内的剂量就15ml,因为还会有5ml左
右留在延长管内。具体操作中,大可家好以调剂剂量。
5
大家好
6
大家好
7
大家好
8
大家好
9
大家好
10
பைடு நூலகம்
大家好
11
大家好
12
大家好
13
VEDIO
视频见文件夹 视频是我拍的,变打边拍的。
大家好
14
谢谢
大家好
15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中的应用

房 洁渝 李强 黄 文生 陈锡林 窦云 凌
研究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 急诊膝关节 以下手 术中的应用 方法 将 4 O
【 摘要 】 目的
例 小腿 、 部 或 膝 关节 外 伤 拟 行 清 创缝 合手 术 的患 者 随 机分 为超 声 组 2 足 O例 和对 照 组 2 O例 。行 患 侧 股 神 经 和 胭 窝 坐 骨神 经 阻 滞 , 照组 采 用 传 统 方 法 定 位穿 刺 , 声 组 采用 超 声引 导 F定 位 。 在穿 刺 点 注 入 15 利 多 卡 冈 ,0ri 对 超 .% 3 n内 a 每 5rn观 察 一 次 阻滞 的效 果 。记 录 局 麻药 物 起 效 时 间 , 察 阻 滞 效 果 、 痛 维 持 时 间及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结 果 i a 观 镇 超声 组 局 部 麻 醉药 的起 效 时 间 比 对 照组 短 , 声 组 镇 痛 效果 优 于 对 照 组 。 结 论 超 阻滞 比传 统 阻滞 方 法 效 果 好 。 超 声 引 导 下 股 神 经 阻滞 和 坐 骨 神 经
【 关键词】 超声; 股神经阻滞 ; 坐骨神经阻滞
Ulr s u d g i n ei e v lc ffm o a e v n ca i e v n e r e c e a t n FA e一 ta o n ude c n n r ebo ko e r ln r ea d sitcn r ei me g n y d p rme t NG f i ,』 , ,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水清写在课前的话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都是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之外一种十分有用的阻滞方法,许多时候,下肢神经阻滞的具体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困难,尤其是在外轴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或者B超的引导下来进行操作,更可以提高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神经刺激器的介绍解析:左边的这幅图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周神经刺激器,他们的体积有大有小,有采用脚踏的,也有采用手控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许多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变得体积精巧,功能齐全,便于使用。
解析:国内应用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是进口的品牌,有德国的贝朗和德国的宝雅。
这两个牌子的外周神经刺激器,功能齐全,都能够满足临床上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需要。
外周神经刺激器有三个重要的参数,输出电流,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
输出电流强度要求恒流输出,调节方便。
不同的组织结构,电阻是不同的,因此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层次的阻滞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衰竭或者变化。
而外周神经刺激器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避免这种衰竭和变化。
即设定的是1毫安的电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阻滞结构时,发放的电流始终是1毫安。
应用神经刺激器,许多时候是要观察刺激神经以后,所引发的目标区域肌群的运动,来反推我们的针尖是否到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刺激肌肉运动,所需要引发的运动纤维,只需要有短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刺激发生。
在做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时一般设定的预设参数是:电流强度1个毫安,脉冲宽度0.1毫秒,刺激频率2个赫兹。
注意事项1 神经刺激器不是神经探测器,刺激电流强度与针尖距离的关系遵循库仑定律.2电极片的摆放,电极片的摆放可以和刺激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而且,不能够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
在做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时,经常可以把电极片放在下腹部,或者下腰部。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是一种麻醉技术,用于控制下腹部或盆腔的疼痛。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
1. 通常在手术室进行该程序。
患者处于仰卧位,膝关节稍微弯曲。
2. 清洁和消毒阻滞区域。
3. 在阻滞区域,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一侧,医生会使用麻木或麻醉药物进行表皮局部麻醉。
4. 一旦麻木效果达到,医生会用针穿刺皮肤和组织,以注射局部麻醉剂。
注射需要准确地在目标区域周围进行。
5. 阻滞药物可能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产生神经阻滞效果。
6. 医生会使用超声或X射线来确保准确定位和注射。
7. 一旦药物注射完毕,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并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病史来确定方法和药物选择。
如果需要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请咨询专业医生获得更准确的建议。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髌骨骨折术后疼痛剧烈,要求合适的镇痛方案,镇痛效果佳,对患者生理干扰小,不影响肢体活动,连续神经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随着超声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区域麻醉的优越性更加体现出来。
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将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髌骨骨折术后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拟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男43例,女17例,年龄18~65岁,体重47~81kg,均无明显心肺疾患,随机分为持续神经阻滞镇痛组(PCNA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各30例。
穿刺部位感染者及不能配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 AS)者排除。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完成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通畅,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河北一品,批号121102)2ml,匀速15s注完,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术毕,PCNA 组患者由同一位麻醉医师进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股神经置管,将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采用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美国),将10 MHz探头均匀涂抹耦合剂后,置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处,探头长轴垂直于大腿纵轴,以清晰显示由内向外排列的股静脉、股动脉和股神经的横断面超声图像,选用16 G静脉留置套管针,沿探头外侧缘与皮肤呈30°进针,进针过程中始终保持针在超声束平面内,在超声引导下可见针尖到达股神经处;退出针芯,置入无菌硬膜外导管2 cm;退出套管针,妥善固定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PCA泵)镇痛。
药液配方:0.2%罗哌卡因250 mL,负荷量10 mL,背景剂量5 mL/h,PCA剂量3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输注48 h。
PCIA组患者直接连接静脉用PCA泵镇痛,药液配方:芬太尼1.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负荷量2 mL,背景剂量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输注48 h。
康复训练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应用

康复训练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应用吴春霞ꎬ吴典捷ꎬ龙玉兰(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ꎬ广东㊀佛山㊀528100)㊀㊀摘要:㊀目的㊀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ꎬACL)损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ꎮ方法㊀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间经影像学确诊的ACL患者5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ꎬ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ꎬ每组均25例ꎮ术后给予两组患者康复训练ꎬ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股神经阻滞ꎬ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评估ꎬ膝关节活动度和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的差异ꎮ结果㊀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膝关节稳定性评估ꎬ膝关节活动度和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ꎮ结论㊀康复训练联合股神经阻滞ꎬ用于ACL损伤术后康复治疗ꎬ提高了ACL损伤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ꎮ关键词:㊀康复训练ꎻ股神经阻滞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中图分类号:R687.4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1-7550(2019)05-0047-03㊀科研项目:佛山市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2017AB001285)㊀作者简介:吴春霞(1973-)ꎬ女ꎬ学士ꎬ副主任医师ꎬ研究方向:康复医学ꎮ㊀㊀随着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ꎬ运动创伤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ꎬ其中以ACL损伤最为常见ꎬACL损伤以移植重建为主ꎬ许多患者选择移植重建术尽快恢复膝关节的日常生活功能ꎬ但术后的关节疼痛ꎬ不恰当的制动ꎬ极易引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不良ꎬ临床上普遍通过康复训练巩固手术的疗效ꎬ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1]ꎮ但单纯的康复功能训练过程中ꎬ患者普遍往往因疼痛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ꎬ继而影响功能训练的正常进度与疗效ꎮ患者需要突破这个障碍才能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ꎬ因此有效的控制或减轻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对于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ꎮ基于此ꎬ本次研究在单纯股神经阻滞基础上联合术后康复训练ꎬ观察对ALC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应用价值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㊀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经手术后明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的ACL患者5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ꎬ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ꎬ每组均25例ꎮ对照组中男性16例ꎬ女性9例ꎬ年龄46~75岁ꎬ平均年龄(56.91ʃ2.65)岁ꎻ观察组中男性15例ꎬ女性10例ꎬ年龄45~74岁ꎬ平均年龄(56.88ʃ2.59)岁ꎮ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ꎬ存在可比性ꎮ1.2㊀纳入与排除标准1.2.1㊀纳入标准:(1)具有膝关节疼痛㊁肿胀㊁跛行㊁弹响或膝关节不稳等症状ꎬ有或无外伤史ꎻ(2)通过临床查体:浮髌试验ꎬ内外侧关节间隙压痛试验ꎬ过伸及过屈试验ꎬ研磨试验ꎬMcMurray试验ꎬ前抽屉试验ꎬLachman试验ꎬ后抽屉试验ꎬ轴移试验ꎬ股四头肌是否萎缩ꎬ上述检查至少有1项阳性体征者方可入选ꎻ(3)磁共振显示前交叉韧带断裂ꎻ(4)在本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ꎮ1.2.2㊀排除标准:(1)既往有明确膝关节病变者ꎬ如风湿性关节炎㊁结核性关节炎等ꎻ(2)关节内肿瘤或肿瘤样病变ꎻ(3)既往有明确膝关节手术史者ꎻ(4)X线示关节周围骨折ꎻ(5)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ꎮ1.3㊀方法㊀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接受康复训练ꎬ康复训练方法:第一阶段术后1d~2周:①推骸骨ꎻ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ꎻ③腘绳肌等长收缩ꎻ④直腿抬高ꎻ⑤助动屈膝训练ꎮ并于术后1周开始持续被动运动ꎬ活动后冰敷10minꎮ第二阶段术后2~4周:加强第一阶段的肌力训练并逐渐增加负重行走ꎬ强化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ꎬ两周后开始拄拐练习ꎬ患肢最多负重三分之一ꎻ第三阶段术后4~6周[3]:①行走步态练习ꎻ②足尖抬起靠墙站立ꎻ③靠墙下蹲ꎻ④上下楼梯练习(术后5周开始)ꎮ第四阶段术后6~12周:6周后脱拐ꎬ开始弓步转移练习ꎬ8周后练习快走ꎬ练习功率自行车ꎬ12周开始慢跑跳绳ꎮ观察组患者联合股神经阻滞:取仰卧位ꎬ常规消毒扑巾ꎬ4cm穿刺针在腹股沟韧带下方㊁股动脉外侧1~2cm穿刺ꎬ向远离腹股沟韧带的后外侧方向进针ꎮ用短斜面穿刺针穿刺过阔筋膜㊁髂筋膜时可有穿透感ꎬ记住股神经位于两筋膜的深部ꎮ用神经丛刺激器时ꎬ四头肌收缩提示穿刺针正确定位ꎬ回抽阴性后ꎬ注入0.1%罗哌卡因20mL阻滞股神经ꎬ隔天注射一次ꎬ共15次ꎬ在术后30d内干预ꎮ1.4㊀观察指标㊀对所有入组者从手术结束后24h到开始康复训练的诊疗过程追踪3个月ꎬ比较治疗4周后㊁治疗8周后㊁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评估(抽屉试验㊁轴移试验及Lachman试验)ꎬ膝关节活动度[4]和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无痛0分ꎻ轻微疼痛1分ꎻ不适疼痛2分ꎻ窘迫疼痛3分ꎻ严重疼痛4分ꎻ剧烈疼痛5分)比较整体临床效果ꎮ1.5㊀统计学分析㊀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ꎮ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者ꎬ且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ꎬ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ꎬ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ꎬ组内或多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ꎬ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对比㊀术后4周后㊁治疗8周后㊁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抽屉试验㊁轴移试验及Lachman试验的综合评估ꎬ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阶段的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ꎬ详见表1ꎮ表1㊀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评估阴性率对比[n(%)]组别n4周8周12周对照组2515(60.0)17(68.0)20(80.0)观察组2521(84.0)24(96.0)25(100.0)χ214.28626.55822.222P0.0000.0000.0002.2㊀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对比㊀术后4周后㊁治疗8周后㊁治疗12周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测定结果显示ꎬ观察组三个时段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ꎬ数据比较(P<0.05)ꎬ如表2ꎮ表2㊀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对比(xʃsꎬ度)组别n4周8周12周对照组2575.6ʃ4.1114.9ʃ8.2133.4ʃ5.3观察组2593.5ʃ3.6129.4ʃ7.5139.2ʃ1.5t16.4036.5245.265P0.0000.0000.0002.3㊀五点口述分级对比㊀观察组治疗4周后㊁治疗8周后㊁治疗12周的五点口述评分得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ꎬ组间同一时段两两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ꎬ差异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3ꎮ表3㊀两组患者五点口述分级评分对比(xʃsꎬ分)组别n4周8周12周对照组254.1ʃ0.53.8ʃ0.42.9ʃ0.5观察组253.4ʃ0.32.7ʃ0.21.3ʃ0.4t6.00212.29812.494P0.0000.0000.0003㊀讨论随着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ꎬ运动创伤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ꎬ其中以前交叉韧带损伤最为常见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最主要的是膝关节功能障碍与疼痛ꎬ康复训练中疼痛十分普遍ꎬ对功能恢复有较大的负面影响ꎬ患者需要突破这个障碍才能恢复较好的康复效果ꎬ故有效的控制康复训练过程中疼痛对于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ꎮ在探索康复训练联合股神经阻滞在ACL术后的疗效ꎬ国内曾有相关报道[5]ꎬ但多数都为连续性股神经阻滞ꎬ需要置管留置ꎬ虽然加强了镇痛效果ꎬ但置管时间较短ꎬ韧带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去康复ꎬ不利于长期康复训练镇痛ꎮ目前对于疼痛的治疗ꎬ除了使用非类固醇性消炎药ꎬ类鸦片药㊁镇痛辅助药外ꎬ神经阻滞是解决疼痛的又一常用方法ꎬ神经阻滞可以阻止交感神经ꎬ使血管扩张ꎬ水肿减轻㊁缓解疼痛和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ꎬ也可以阻滞感觉神经ꎬ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ꎮ股神经阻滞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组织的血液循环ꎬ减少代谢产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ꎬ消除局部充血㊁水肿ꎬ减轻炎症反应和局部酸中毒ꎬ同时阻断了疼痛的恶性循环[6]ꎮ本次研究中将单纯股神经阻滞与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ꎬ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康复训练联合股神经阻滞可以明显提高康复治疗效果ꎬ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均优于单纯康复训练ꎬ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受ꎬ侧面提升了治疗配合的依从性ꎮ综上所述ꎬALC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股神经阻滞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ꎬ相比与单纯康复训练更加符合快速外科康复理念ꎬ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受ꎬ值得推广应用ꎮ参考文献[1]㊀张隆盛ꎬ杨铎ꎬ张顺才ꎬ等.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ꎬ2017ꎬ33(10):991-994.(下转95页)bladdercancerprognostication[J].WorldJUrolꎬ2009ꎬ27(1):27-32.[17]㊀STEINJPꎬCAIJꎬGROSHENSꎬetal.Riskfactorsforpatientswithpelviclymphnodemetastasesfollowingradicalcystectomywithenblocpelviclymphadenectomy:conceptoflymphnodedensity[J].JUrolꎬ2003ꎬ170(1):35-41.[18]㊀KASSOUFWꎬAGARWALPKꎬHERRHWꎬetal.LymphnodedensityissuperiortoTNMnodalstatusinpredictingdisease-spe ̄cificsurvivalafterradicalcystectomyforbladdercancer:analysisofpooleddatafromMDACCandMSKCC[J].JClinOncolꎬ2008ꎬ26(1):121-126.[19]㊀HERRHW.Superiorityofratiobasedlymphnodestagingforblad ̄dercancer[J].JUrolꎬ2003ꎬ169(3):943-945.[20]㊀WRIGHTJLꎬLINDWꎬPORTERMP.Theassociationbetweenextentoflymphadenectomyandsurvivalamongpatientswithlymphnodemetastasesundergoingradicalcystectomy[J].Cancerꎬ2008ꎬ112(11):2401-2408.[21]㊀KARLAꎬCARROLLPRꎬGSCHWENDJEꎬetal.Theimpactoflymphadenectomyandlymphnodemetastasisontheoutcomesofradicalcystectomyforbladdercancer[J].EurUrolꎬ2009ꎬ55(4):826-835.[22]㊀STERNBERGCNꎬDONATSMꎬBELLMUNTJꎬetal.Chemothera ̄pyforbladdercancer:treatmentguidelinesforneoadjuvantchemo ̄therapyꎬbladderpreservationꎬadjuvantchemotherapyꎬandmeta ̄staticcancer[J].Urologyꎬ2007ꎬ69(1):62-79.[23]㊀SAWHNEYRꎬBOURGEOISDꎬCHAUDHARYUB.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r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alookahead[J].AnnOncolꎬ2006ꎬ17(9):1360-1369.[24]㊀LOTANYꎬWOLDUSLꎬSANLIOꎬetal.Modellingcost-effective ̄nessofabiomarker-basedapproachto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r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J].BJUIntꎬ2018ꎬ122(3):434-440.[25]㊀LEHMANNJꎬRETZMꎬSTOCKLEM.Theroleofadjuvantchemo ̄therapyforlocallyadvancedbladdercancer[J].WorldJUrolꎬ2001ꎬ19(2):133-140.[26]㊀GROSSMANHBꎬNATALERBꎬTangenCMꎬetal.Neoadjuvantchemotherapypluscystectomycomparedwithcystectomyaloneforlocallyadvancedbladdercancer[J].NEnglJMedꎬ2003ꎬ349(9):859-866.[27]㊀HERRHWꎬFAULKNERJRꎬGROSSMANHBꎬetal.Surgicalfactorsinfluencebladdercanceroutcomes:acooperativegroupre ̄port[J].JClinOncolꎬ2004ꎬ22(14):2781-2789.[28]㊀BOCHNERBHꎬHERRHWꎬREUTERVE.Impactofseparateversusenblocpelviclymphnodedissectiononthenumberoflymphnodesretrievedincystectomyspecimens[J].JUrolꎬ2001ꎬ166(6):2295-2296.[29]㊀FROEHNERMꎬNOVOTNYVꎬHEBERLINGUꎬetal.Relationshipofthenumberofremovedlymphnodestobladdercancerandcom ̄petingmortalityafterradicalcystectomy[J].EurUrolꎬ2014ꎬ66(6):987-990.[30]㊀FRANSENVPꎬHERMANSTJꎬWERKHOVENEꎬetal.Lymphnodecountatradicalcystectomydoesnotinfluencelong-termsur ̄vivalifsurgeonsadheretoastandardizedtemplate[J].UrolOncolꎬ2015ꎬ33(12):519-524.[31]㊀POULSENALꎬHORNTꎬSTEVENK.Radicalcystectomy:exten ̄dingthelimitsofpelviclymphnodedissectionimprovessurvivalforpatientswithbladdercancerconfinedtothebladderwall[J].JUrolꎬ1998ꎬ160(6):2015-2020.[32]㊀DHARNBꎬKLEINEAꎬRERTHERAMꎬetal.Outcomeafterrad ̄icalcystectomywithlimitedorextendedpelviclymphnodedissec ̄tion[J].JUrolꎬ2008ꎬ179(3):873-878.[33]㊀ROTHBꎬWISSMEYERMPꎬZEHNDERPꎬetal.Anewmultimo ̄dalitytechniqueaccuratelymapstheprimarylymphaticlandingsitesofthebladder[J].EurUrolꎬ2010ꎬ57(2):205-211. [34]㊀MONTIEJE.Re:anewmultimodalitytechniqueaccuratelymapstheprimarylymphaticlandingsitesofthebladder[J].JUrolꎬ2011ꎬ185(1):102.[35]㊀ZENDERPꎬSTUDERUEꎬSKINNERECꎬetal.Superextendedversusextendedpelviclymphnodedissectioninpatientsundergo ̄ingradicalcystectomyforbladdercancer:acomparativestudy[J].JUrolꎬ2011ꎬ186(4):1261-1268.[36]㊀ZARGAR-SHOSHTARIKꎬZARGARHꎬLOTANYꎬetal.AMulti-InstitutionalAnalysisofOutcomesofPatientswithClinicallyNodePositiveUrothelialBladderCancerTreatedwithInductionChemotherapyandRadicalCystectomy[J].JUrolꎬ2016ꎬ195(1):53-59.[37]㊀NECCHIAꎬMARIANILꎬLOVULLOSꎬetal.LackofEffectivenessofPostchemotherapyLymphadenectomyinBladderCancerPatientswithClinicalEvidenceofMetastaticPelvicorRetroperitonealLymphNodesOnly:APropensityScore-basedAnalysis[J].EurUrolFocusꎬ2017.[38]㊀RENEHANAG.TechniquesandOutcomeofSurgeryforLocallyAdvancedandLocalRecurrentRectalCancer[J].ClinOncol(RCollRadiol)ꎬ2016ꎬ28(2):103-115.[39]㊀LERNERSPꎬSKINNERDGꎬLIESKOVSKYGꎬetal.Therationa ̄leforenblocpelviclymphnodedissectionforbladdercancerpa ̄tientswithnodalmetastases:long-termresults[J].JUrolꎬ1993ꎬ149(4):758-764.[40]㊀BROSSNERCꎬPYCHAAꎬTOTHAꎬetal.Doesextendedlymph ̄adenectomyincreasethemorbidityofradicalcystectomy?[J].BJUIntꎬ2004ꎬ93(1):64-66.(收稿日期:2019-02-15㊀本文编辑:付㊀微)(上接48页)[2]㊀周婉芳.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基层医院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ꎬ2018ꎬ25(8):123-125. [3]㊀钱苏.关节松动术联合连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8ꎬ15(5):117-119.[4]㊀胡贵ꎬ刘龙清ꎬ张铨.连续股神经阻滞结合浸润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ꎬ2017ꎬ15(31):18-19.[5]㊀郑璇燕.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ꎬ2017ꎬ12(1):102-106. [6]㊀杨舫容.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ꎬ2017ꎬ25(6):65-66.(收稿日期:2019-04-12㊀本文编辑:张作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FNB或者PCIA持续给药
塞来昔布200 mg/12 h 按压镇痛泵 补救用药 肌肉注射曲马多100mg
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
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
镇痛指标:
术后4 、8 、12 、24 、36 、48 及72 h患者的静息、主动运动及持续被动运动V 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有效按压次数,肌肉注射曲马多剂量
24h
48h
72h
持续被动运动状态
a a a a PCIA The score of VAS
三种状态VAS评分比较
CFNB PCIA CFNB PCIA CFNB PCIA
The score of VAS
a
a
CFNB a
8h
12h
18h Time
24h
48h
72h
8h
12h
18h Time
24h
48h
• 意义
为实现TKA术后有效镇痛提供新选择
资料与方法
伦理学
镇痛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骨科行单侧TKA患者、 年龄65±5 岁,体重62±8 k g,40例 排除标准 BMI>35、慢性疼痛、神经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感染、不能配合VAS评分及使用镇痛泵的患者
分组及处理
单侧TKA患者40例
CFNB组(n=20) 超生联合神经刺激器引 导下股神经阻滞
PCIA组(n=20)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麻醉及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 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 术中予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
手术主要步骤 常规手术消毒、驱血上带止血(压力45Kpa) 手术髌骨前正中切口,人工假体置换、骨水泥固定 松止血带、止血缝合、包扎固定
统计学方法
• 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及满意度: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 镇痛指标:
采能恢复指标: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生存分析检验
结果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麻醉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止血带使用时间(min) 术中舒芬太尼用量(ug)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mg) CFNB组(n=20) 65±6 160±6 62±8 113±31 89±26 70±20 32±4 0.71±0.30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 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F CONTINUOUS NERVE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N PATIENTS UNG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研究背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解除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手术 后疼痛剧烈、持久,功能恢复时间长
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
术后24 、48 和72 h不产生重度疼痛时膝关节主动运动、持续被动运动角度,下床
活动时间,膝关节运动角度达 到90°需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安全性评价
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定位失败、置管困难、穿刺点疼痛、感染、出血等 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满意度
镇痛、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舒适度(每项4分,总分12分) 很好(12分)、好(9分)、满意(6分)、不满意(3分)
P>0.05
PCIA组(n=20) 65±5 160±6 62±7 113±25 89±25 70±21 31±4 0.72±0.20
镇痛指标
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
10 9 8 7 6 5 4 3 2 1 0 4h 10 9 8 7 6 5 4 3 2 1 0 4h
静息状态
a
a a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实施方法
建立静脉通道,连接镇痛泵 镇痛泵配方:曲马多800 mg,氟比洛芬酯100 mg,地塞米松5 mg 镇痛泵设置:复合剂量5 ml,背景输注1 ml/h,单次给药2 ml,安全锁定时 间15 min
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方法
术后镇痛
基础镇痛
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
主动运动:坐于床边,健侧脚踝勾 住健侧脚踝帮助弯曲患 膝;坐于椅子,身体前 移帮助弯曲患膝 持续被动运动:膝关节活动度从20° ~30°开始,每天增 加5°~10°,每天2 次,每次不少于2 h 膝关节角度:股骨延长线与胫骨夹角 膝关节角度达到90 ° 为功能恢复目标值
72h
注:与PCIA组比较,aP<0.05
2. 两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肌肉注射曲马多剂量
10
9 8 7 次数 6 5 4 a
镇痛泵按压次数
a
250 200 150 mg
肌肉注射曲马多量
CFNB
PCIA
a 100 50 0 CFNB PCIA
CFNB
连续股神经阻滞实施方法
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下方 2 cm ,股动脉外侧 1cm~2 cm 。 操作方法:穿刺针与神经刺激器相连,初始电流 1 mA , 穿刺针平行于动脉,朝头端 30°~ 45°方向进针,观 察到股直肌收缩及膝盖向上跳动(髌骨舞蹈症)时, 逐渐调小电流至0.3 mA。 初始计量:2%利多卡因10 ml+1%罗哌卡因10 ml 镇痛泵配方:0.2%罗哌卡因300 ml 镇痛泵设置:复合剂量 5 ml ,背景输注 5 ml/h ,单次 给药5 ml,安全锁定时间30 min
TKA术后镇痛:自控镇痛(PCA)+口服药物(塞来昔布)等多种方式 联合镇痛。局限性:为了达到完善镇痛,往往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如何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阻滞股神经可能为TKA术后有效镇 痛方式
股神经后组
股神经阻滞联合口服镇痛药物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目的
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TKA术后镇痛的有 效性、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PCIA a a a CFNB
10 9 8 7 6 5 4 3 2 1 0 4h 10 9 8 7 6 5 4 3 2 1 0 4h
主动运动状态
The score of VAS
The score of VAS
a
a
a a a a
PCIA CFNB
8h
12h
18h Time
24h
48h
72h
8h
12h
18h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