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精选-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word格式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闻一多是新月派诗歌的元帅型人物,新月派的副帅就是徐志摩。
他们的主张虽然差不多,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
徐志摩跟闻一多相同的是他也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向人炫耀他的学历。
但他那些文章看来看去,你总觉得他不一定是一个好学生,道理讲得比较差。
在新月派里,论理论修养他不如闻一多,不如梁实秋,这也未必就是缺点,他的性格就是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
喜欢徐志摩诗歌的人一般以青少年为主,在中文系待着,二年级以上的人恐怕就没有喜欢徐志摩的了。
徐志摩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更加依靠灵感,所以在当时被看成是天才诗人。
徐志摩的确是天才,他自己也说,他写诗是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这没法用道理来解释。
胡适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郭沫若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闻一多也有,但徐志摩所依靠的就是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
其实徐志摩最好的诗不是《再别康桥》,比如他的《沙扬娜拉》写得更好。
这首诗非常短,不整齐,不押韵,好像不符合新月派的三美主张,但是你读起来有一种内在的整齐,内在的韵律,它的表达形式和它的表达对象完美地统一了。
另外有一首既整齐又自然的诗叫《雪花的快乐》,可以说既能代表徐志摩,也能代表新月派。
这诗一共是四节,每一节的形式都一样,整齐和不整齐是搭配的。
这首诗每一节选的韵也是很见匠心的,潇洒的时候用的花韵,飞扬用的是比较明亮的韵,最后落到姑娘身上的时候变成消融,变成鼻音结尾。
这首诗几乎无可挑剔,能够代表徐志摩的艺术成就。
如果说新诗要格律化,徐志摩的这种格律化是受人欢迎的,但是这种格律化需要诗人本身的天才。
格律没有束缚人,相反刺激人们去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闻一多、徐志摩之外,新月派还有朱湘。
朱湘和闻一多、徐志摩都不一样,他是刻苦作诗的人。
闻一多用心但不刻苦,徐志摩是天才更不用刻苦,而朱湘是认认真真的,像做学问一样的,把作诗看成一种工作,看成一种科学实验。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8年10月11日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犹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
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
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
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
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
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
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
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
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
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
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
项羽完全不动脑筋。
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
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
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
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
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科参考答案201810选择题(17题5分,其余每题3分)1.A试题分析:“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此题“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2.C试题分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C混淆逻辑范围。
3.B试题分析:“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可以看出,从“有”外去寻找“无”的诗意之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选项B曲解文意。
4. B【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
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关注细节,明确主旨,分析手法,结合内容做出准确判断。
B项,“事件是不真实的”理解错误。
这句话的是意思是史书记载的多是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史书中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和趣味,感悟不到历史永远前行而不可逆转的形势。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VI)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VI)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sǔn)乘彼垝垣.(yuán)肋.骨(lēi)说怿女.美( rǔ)B、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shāng)微蹙.(cù)C、氓.之蚩蚩(máng)濡.养(rú)龋.齿(quán)靡有朝.矣( zhāo )D、菽.粟(shū)贻我彤.管(tòng)静女其娈.(luán)尔卜尔筮.( shì)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豆豉./奢侈.单薄./刻薄.赝.品/义愤填膺.B、即.使/觊.觎倾轧./轧.钢狙.击/含英咀.华C、慨.叹/楷.模狼藉./蕴藉.炮烙./一丘之貉.D、渣滓./恣.意倒.退/倒.影辍.学/掇.拾旧闻3、下列各组词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无食桑甚骚首挠耳一劳永逸B、无与士眈夙兴夜寐向隅而泣激流勇退C、糜有朝矣躬自悼矣匪夷所思情投意合D、总角之宴静女其娈踟蹰不前藕断丝连4、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B、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C、这老两口相濡以沫....,过着琴瑟相和的晚年生活。
D、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B、我国的棉花生产,远销德国、法国。
C、我们历来坚持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6、填入下列文段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海与山綢缪在一起,分不出,是,还是,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一)课内文言知识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夹B. 惑.而不从师惑:有了疑惑C. 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镂空【答案】D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 泣.孤舟之嫠妇D. 望西山,始指异.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用作动词;C 项,使动用法;D项,意动用法。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而.未知西山之怪特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亦先乎.吾C.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D. 无以.至千里作《师说》以.贻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连词,表转折关系。
B项,介词,对,对于/介词,比。
C项,代词,他/副词,表揣测语气。
D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吾从而..师之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答案】C5. 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浴乎沂,风乎舞雩(3)而今安在哉(4)凌万顷之茫然(5)不拘于时(6)月出于东山之上(7)不吾知也(8)句读之不知A. (1)(3)/(2)(6)/(4)(8)/(5)(7)B. (1)(4)/(2)(6)/(3)(7)(8)/(5)C. (1)(4)/(2)(5)/(3)(7)/(6)(8)D. (1)(8)/(2)(6)/(3)(4)(7)/(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2018-2019学年度10月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1页,总9页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10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r\n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1.阅读下文回答18—20题(10分) 烛心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微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
不、不行!小微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微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18.本文设置的悬念是什么?(2分)答: 19.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2分)答: 20.从主旨出发,本文要表现的人物是哪两个?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答: 2.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适度压力有利于保持青春答案第2页,总9页暴露于过冷、过热和重金属环境下,会让蛋白质受损,并破坏它们的正常结构——这往往会导致细胞死亡。
不过,细胞拥有的一种特殊机制——热休克反应,却可以帮助它们应对压力,将伤害降到最低。
在热休克反应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会修补受损的蛋白质,拯救细胞,延长细胞的寿命。
美国西北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桑迪和她的同事共同发现,人类细胞系的热休克反应,是由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质——Sirtuin 1(SIRTl )调节的。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找到证据,证明SIRTl 和蛋白质热休克反应之间的关联。
“这项研究的眼光非常独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的细胞生物学家劳尔表示,“我们知道,SIRTl 在长寿中扮演了多种角色。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9套)

开滦二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
注意:选择题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涂好自己的考号、考试科目。
试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选出下列各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漫溯.(suò)慰藉.(jiè)团箕.(qī)百舸.(kě)争流B.谤.(bàng)讥寥.(liáo)廓胆怯.(qiè)浪遏.(è)飞舟C.忸怩.(nǐ)丰腴.(yú)遒.(qiú)劲有恃.(shì)无恐D.青荇.(xíng)谥.(yì)号彳亍.(chù) 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黯然慷概风华正茂沧海一栗B.星晨榆荫铤而走险凄婉迷茫C.头晕沦陷不计其数峥嵘岁月D.斑澜天伦鱼翔浅底书生意气3.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5.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A.厚遗.秦王宠臣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卒.起不意失其所与,不知.C.距.关,毋内诸侯进兵北略.地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与郑人盟.②太子迟.之③函.封之④素善.留侯张良⑤臣活.之⑥道.芷阳间行⑦夜.缒而出⑧使使以闻.大王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 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敝之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丹不忍以.己之私以.其无礼于晋D.拔剑撞而.破之秦王还柱而.走8.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竖子不足与谋④何厌之有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除了低迷的战线影响士气,大环境欠佳也让球员对未来感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V)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V)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闻一多是新月派诗歌的元帅型人物,新月派的副帅就是徐志摩。
他们的主张虽然差不多,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
徐志摩跟闻一多相同的是他也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向人炫耀他的学历。
但他那些文章看来看去,你总觉得他不一定是一个好学生,道理讲得比较差。
在新月派里,论理论修养他不如闻一多,不如梁实秋,这也未必就是缺点,他的性格就是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
喜欢徐志摩诗歌的人一般以青少年为主,在中文系待着,二年级以上的人恐怕就没有喜欢徐志摩的了。
徐志摩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更加依靠灵感,所以在当时被看成是天才诗人。
徐志摩的确是天才,他自己也说,他写诗是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这没法用道理来解释。
胡适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郭沫若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闻一多也有,但徐志摩所依靠的就是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
其实徐志摩最好的诗不是《再别康桥》,比如他的《沙扬娜拉》写得更好。
这首诗非常短,不整齐,不押韵,好像不符合新月派的三美主张,但是你读起来有一种内在的整齐,内在的韵律,它的表达形式和它的表达对象完美地统一了。
另外有一首既整齐又自然的诗叫《雪花的快乐》,可以说既能代表徐志摩,也能代表新月派。
这诗一共是四节,每一节的形式都一样,整齐和不整齐是搭配的。
这首诗每一节选的韵也是很见匠心的,潇洒的时候用的花韵,飞扬用的是比较明亮的韵,最后落到姑娘身上的时候变成消融,变成鼻音结尾。
这首诗几乎无可挑剔,能够代表徐志摩的艺术成就。
如果说新诗要格律化,徐志摩的这种格律化是受人欢迎的,但是这种格律化需要诗人本身的天才。
格律没有束缚人,相反刺激人们去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闻一多、徐志摩之外,新月派还有朱湘。
朱湘和闻一多、徐志摩都不一样,他是刻苦作诗的人。
闻一多用心但不刻苦,徐志摩是天才更不用刻苦,而朱湘是认认真真的,像做学问一样的,把作诗看成一种工作,看成一种科学实验。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4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古代散文阅读 (本题共12个小题,共34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14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1.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 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 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C. 秦伯说(yuè)杞(qǐ)子杨孙戍(shù)之D. 逢(féng)孙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ì)2.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 何厌之有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以其无礼于晋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8题(12分)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3)word版本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内容:必修一(第 1-----5课)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与赏析(共6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2分,共6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鐻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
D. 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是否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值得我们深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观点,为证明当时对汉字产生怀疑的情况依然存在。
B. 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以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C.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当下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中华文明发展的根基就必然会动摇。
B. 探索汉字教学的新途径,既有益于国内的汉字教育,也有益于汉字在海外的传播。
C. “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D.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项,“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C项,“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
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五段……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说法错误,第五段没有用引用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错误,原文只有“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艾平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
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
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
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
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伸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
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
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
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
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
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
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
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
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
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
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
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
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
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
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
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
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
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
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
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
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 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艰难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