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希望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根据课后题目理解课文内容;对同一题材的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一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对我成长的影响?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音乐、电影的比较感悟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搜集作者作品资料,并对课文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活动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预期效果一、教师播放音乐《送别》一个人的童年生活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到若干年后回首都会发现是自己脑海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注地听联想吸引注意二、检查预习请同学来说说林海音和《城南旧事》自己介绍能够说得比较具体三、朗读请挑一段较受感动的语段来读。
接二连三积极举手激发动机,主动介绍,大胆表现。
四、重点问题讨论(问题根据文章重点和学生疑问确定)1. 爸爸是个好爸爸吗?2. 对我成长的影响?3.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具体含义?4. 文章哪一部分是插叙,作用?小结:小说之美积极讨论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将问题基本解决五、《送别》歌曲赏析小结:音乐之美专注地听动情地唱谈谈体会通过对歌曲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六、电影片段欣赏与文章中的小音子像吗?有什么不同?小结:电影之美饶有兴味地观看七嘴八舌地谈论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深化(再播放音乐)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了小音子的童年生活,感受了文章里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感情基调。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一):1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的插叙手法。
3.理解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象征好处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我所带两班学生基础较差,但朗读背诵较用心,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很多学生阅读理解回答问题抓不住要害,缺少基本的方法。
写作兴趣不高。
有一部分学生文言文学习很不得法,只限于死记硬背。
总之,很多学生没有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1.双线并行的结构。
2.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好处。
3.理解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象征好处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感受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及我们自己的职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1.掌握作家作品。
2.积累运用骊歌等词语。
3.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评论(0)学时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结构线索及故事情节。
评论(0)学时难点双线并行的结构线索。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头、主题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学生随声歌唱)这是一首告别的歌,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这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选自《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二、学习目标1.掌握作家作品。
2.积累运用骊歌等词语。
3.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三、预习自测1.本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原名,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积累字词肿胀(zhnɡ)叮嘱(zhǔ)皱眉(zhu)骊歌(l)雇(g)花圃(pǔ)玉zān(簪)花鸡毛dǎn(掸)子气xiūxiū(咻咻)四、任务导学1.速读课文,找出课文的线索。
主线:时间线索:2.快速梳理课文结构(小组合作,完成结构示意图)眼前的事回忆的事(插叙)夹竹桃(探爸爸)(赖床受罚)爸爸礼堂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唱骊歌(盼望自己长大的人)(寄钱闯练)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3.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记叙的顺序:插叙。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学前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教学内容:1.学习儿歌《爸爸的花儿落了》。
2.认识花儿的基本形态特征。
3.分析花儿凋谢的原因。
4.学习绘画花朵。
教学准备:1.儿歌《爸爸的花儿落了》音频或视频。
2.图片或实物花朵。
3.彩色画笔和纸。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1.播放《爸爸的花儿落了》儿歌,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引导幼儿谈论歌曲中的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活动二:认识花儿1.准备图片或实物花朵,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叶子等特征。
2.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不同种类的花朵。
活动三:分析花儿凋谢的原因1.引导幼儿思考花儿为什么会凋谢。
提问:“花儿为什么会枯萎?”2.倾听幼儿的回答,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示幼儿,花儿凋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水、缺养分、气温变化等。
活动四:绘画花朵1.给每位幼儿提供纸和彩色画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花朵。
2.引导幼儿关注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细节,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活动五:总结1.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提问幼儿:“你们学习到了什么?”2.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家庭活动:鼓励幼儿与父母一起观察家中的花卉,并一起浇水、养护花儿,培养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感。
2.DIY活动:引导幼儿使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瓶,为绘画好的花朵制作一个漂亮的容器。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教师收集幼儿绘画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教唱儿歌、观察花朵、绘画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细致观察的能力,并增强了对家庭和亲情的认知。
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教学延伸和家庭活动的推荐,进一步促进了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提升了教学效果。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5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5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爸爸的花儿落了》。
2、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
3、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4、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想大家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父母对你说:“快长大,别再象小孩子一样了!”你们想成为一个大人吗?可是你们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长大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就是一篇有关长大的故事。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英。
你们了解作者和这篇小说吗?(介绍作者和小说梗概)作者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
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
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本文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爸爸所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这个标题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让我们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读一读文中1-2、35-37、54-67三个部分,告诉我这些段落都提到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与毕业典礼有关,分别写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和毕业典礼后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全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时间顺序)在毕业典礼前,“我”望着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优秀教案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2)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
(2)引入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阅读。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主题分析:(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分析主题思想。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4. 词汇和句子练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和收获。
(2)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强调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2. 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来评估。
3. 学生的词汇和句子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词汇和句子练习材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3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学会欣赏散文,感受亲情的伟大。
1.2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作者描绘人物的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简介作者简介:林海音,台湾著名作家。
作品背景: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与父亲的一段感人故事。
2.2 课文内容梳理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主题思想。
2.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花儿代表父亲,落花象征父亲的离世。
探讨课文中的亲情主题,引导学生感受父爱。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人物概述父亲:严厉但又充满爱心,关爱子女。
作者:天真烂漫,对父亲充满敬意。
3.2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父亲的描绘,如语言、动作、神态等。
讨论父亲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欣赏人物描写的能力。
第四章:情感体验4.1 情感引导教师分享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增进共鸣。
4.2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体会亲情的珍贵。
第五章:拓展练习5.1 练习设计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布置作文: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5.2 练习反馈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针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鼓励优秀作品。
第六章:课堂活动设计6.1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2 活动内容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情节、象征意义等,进行深入讨论。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6.3 活动反馈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作业目的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通用6篇)

Close the door of fear behind you, and you will know how fast the door of success in front of you open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通用6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教学目标】1、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通过朗读来体味并准确理解__所蕴涵的父爱深情。
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体味自己的亲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母爱是伟大的,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其实父爱也同样伟大,同样的令人难以忘怀。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父爱,走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写法上的受教益。
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研讨说人物。
1、请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那些人物,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英子和爸爸)2、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用“这是一个──的爸爸,我的理解是──”的句式说:学生大体上会说出如下答案:⑴这是一个严厉的爸爸;⑵这是一个慈爱的爸爸;⑶这是一个爱花的爸爸;⑷这是一个重感情的爸爸;⑸这是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爸爸。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了解爸爸。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引导,结论要由学生自己得出。
教师总结: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三、深入探究1、说情节:请学生说说课文中哪些情节是最令他们感动的,或是特别有感触的,或是能引发他们相关生活体验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教案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3. 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4. 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阅读与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语言表达。
(3)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2)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创新性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回忆和分享,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提升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对课文的续写、改编或者写一篇相关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文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表现主题的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父亲,感受父爱。
2.介绍作者林海音及课文背景。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划分课文段落。
四、品词析句1.学生自选课文中的精彩词语、句子,进行品析。
2.教师选取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五、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时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2.教师选取重点部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三、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
1.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六、课后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同时学会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概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
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花儿凋谢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 学会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描写花儿凋谢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共鸣。
3. 采用朗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问题探讨: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分析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6. 朗读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程度。
3. 评价学生在朗读能力方面的进步,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亲情作文写作,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2. 开展家庭亲情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人,增进亲情。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故事或文学作品,拓宽视野。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2. 相关图片:花儿开放和凋谢的图片3. 亲情故事视频或音频资料4. 文学作品推荐:如《背影》、《母亲》等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油鞋、油纸伞、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骊歌、四眼狗、肿胀、叮恐惧、花圃。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3、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思,有所得。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体会文章中的“父亲”这一形象。
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亲情和友情。
4、理解文章中的“花”这一形象。
5、体会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1、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学常识。
2、深入理解“父亲”和“花”这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3、让学生具体体会一下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对“父亲”和“花”这两个形象的讨论,体会文章中父亲与“我”的情感。
2、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包含着浓浓亲情的文章,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来体会,共同来学习。
那么在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从你们懂事起到现在,你们有没有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亲,想一想疼你爱你的亲人甚至是用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呢?(有)(没有) 请看课文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有关作家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的一些资料课后会印发给大家,希望你们回去之后能够仔细的阅读,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你们理解这篇课文很有帮助。
(二)讨论: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10——15分钟)(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互相交换预习作业,给五分钟时间讨论,然后请各小组发言。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
他时时盼望着自己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背景《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父爱、成长和责任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对爸爸种花的回忆,展现了爸爸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他在爸爸去世后如何承担起家庭责任的过程。
1.2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感恩和承担责任。
第二章:课文原文2.1 课文节选第一部分:回忆爸爸种花的场景,描述爸爸对花儿的关爱和呵护。
第二部分:爸爸去世后,主人公接管花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第三部分:主人公在爸爸的精神支持下,努力克服困难,使花园重新绽放美丽。
2.2 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阅读理解3.1 问题设计主人公对爸爸种花的回忆展现了爸爸的哪些品质?爸爸去世后,主人公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主人公在爸爸的精神支持下,如何努力克服困难?3.2 答案解析爸爸的品质: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勤劳耐心等。
主人公面临的困难:缺乏经验,资金紧张,天气不利等。
主人公的努力:请教邻居,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等。
第四章:写作技巧4.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的作用和效果,提升写作技巧。
4.2 学生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自己动手写一段话。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个场景或人物。
第五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1 课文主题分析父爱如山,要学会感恩和珍惜。
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承担责任是成长的过程,要学会承担和付出。
5.2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感恩和承担责任。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推荐阅读提供一些与父爱、成长和责任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插叙的写法教学难点:1.理解“花”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文中的伏笔及含蓄的表达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文体感悟】第一课时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14),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
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作家林海音虽然祖籍台湾,但北京却留下了她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所以作者说:“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范文一份

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范文一份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识记感受最深的句子。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过渡自然的技巧,并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学会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顺序,记叙的事件。
〖教学难点记叙的事件。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电脑。
〖教学过程一、回忆爸爸1、爸爸对我的严格管教:不允许我上学迟到、不许浪费。
记叙一件具体的事。
严厉中带着慈爱。
这个事件的描写记叙很真实;没有母亲的和风细雨的商量。
也不容讨价还价,只有遵从;父亲也能体量孩子的难处,并不到学校张扬出去,怕她冷,给她送衣服,__可能是让孩子坐车回家。
2、爸爸爱花,也暗示爸爸得病的原因:原因:叔叔给__害死,爸爸急得吐了血。
爸爸爱花:更热爱生活。
3、爸爸培养我的自立能力: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让我去银行邮钱。
4、爸爸病逝:爸爸对我的教育、培养使我成熟起来,并能力勇敢地面对厄运,挑起生活的`重担。
二、过渡自然找出过渡句: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为后文爸爸锻练我的自制力埋下伏笔。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引出爸爸严格要求我,不允许我迟到旷课的事。
)3、胸前戴着的夹竹桃。
(引出对爸爸的回忆,交待爸爸生病。
)4、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引出爸爸要我去邮钱的事。
)过渡自然是本文的优点之一,要注意学习。
〖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爸爸:1、对我严格的管教,记一件典型的事例。
2、爸爸爱花,也暗示爸爸得病的原因。
3、爸爸培养我的自立能力。
4、爸爸去逝,我长大了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目标:讨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确立论点、注意表达。
〖教学方法讨论、演讲。
〖板书设计成长的苦与乐。
保险公司迎新早会主持希望长大的原因:能够自立、没有太多的约束、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事。
初中语文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情、家庭和成长的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家庭亲情,尊敬父母,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主题,理解亲情、家庭和成长的关系。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亲情、家庭和成长的意义。
2. 学会运用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内容,理解亲情、家庭和成长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
2. 相关参考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知亲情、家庭和成长的主题。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亲情、家庭和成长的关系。
4. 重点解析: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案例分析:选取文章中的具体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亲情、家庭和成长元素,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亲情、家庭和成长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8.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成果。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悟亲情、家庭和成长的主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文章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 讲解法: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
5.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朗读非常投入,通过朗读,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时,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
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珍惜,课堂氛围非常融洽。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感悟传递给了学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生能够分享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表现出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2. 收集有关作者和文章背景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上)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
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叙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
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
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作业。
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
章的脉络。
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C.是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
三、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四、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五、作业布置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六、信息反馈:
七、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
关
爱
英子
教学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
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
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