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春教授微课研究系列文章:小微课,大世界

合集下载

微课的起源与发展-2019年文档资料

微课的起源与发展-2019年文档资料

微课的起源与发展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全球的广泛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微课热潮也席卷了中国教育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两年微课的理论与应用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

一、微课的来历提起微课,大家都会谈到两个中国的代表人物。

一位是佛山市XX 局,XX局的胡铁生老师,另一位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的李玉平老师。

2011 年,李玉平老师制作出教研小视频来展现“三小”研究方法及成果,广受教师的欢迎,后来被称为“微课程”。

同样是 2011 年,胡铁生老师在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的文章《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提出了“微课”,并在文中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

接着,我们聚焦国外。

据维基百科上记载,早在 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Roy A. McGrew 教授所提出了 60 秒课程(60-Seco nd Course)。

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 T. P. Kee 提出了一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 )。

2009 年 3 月,在一篇叫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的文章中,作者 David Shieh 介绍了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法明顿市的圣胡安学院的一位课程设计师 David Penrose 在学院内使用一分钟微课( Microlecture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世界上微课 ( Microleture )的真正创始人恐怕非这位先生莫属。

二、微课的概念对于微课概念,国内专家的定义颇多。

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时间在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明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方式,以学习和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程是通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谈对微课的认识及其设计与制作

谈对微课的认识及其设计与制作

谈对微课的认识及其设计与制作作者:周殿红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11期摘要:当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也是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领导和老师关注的新热点。

结合近两年对微课的学习,主要探讨认识微课概念、特征、分类以及设计与制作好微课的方法。

关键词: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制作一、对微课的认识目前,关于微课的界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指出“微课(Micro-lesson)是指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习者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我国高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介绍“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可见,微课的本质特征即为“短小精悍”。

“短”指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小”指教学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不大;“精”指教学内容经过了精心筛选、教学活动精彩;“悍”指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微课可应用于学校教学、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各领域,支持个性化、自主、写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应用面广(使用人群有学生、教师、其他社会人员)。

微课资源组成资源组成类型多样化,有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与微反思等,其中视频为核心。

微课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分为:讲授型、结题型、实验型、答疑型、其他类型;按教学方法分为:讲授类、提问类、启发类、演示类、导入类、作业类、试验类、合作类、探案类、课前复习类、练习巩固类、知识理解类、小结拓展类、活动类、说课类;按教育价值分为:传道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授业型(知识与技能)、解惑型(过程与方法)。

二、微课设计与制作常用方法1.演播室真人出境法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领导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专门为教师建起了演播室。

教师在演播室内以某个知识点为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期间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高清摄像,拍摄完毕后对视频进行后期制作,如添加字幕、课程背景材料与特效,使课程生动形象。

微课讲义

微课讲义

微课一、定义“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二、“微课”的组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三、“微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

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

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新颖活泼的形式博得了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随着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兴起,微课在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频繁,短短几年,“微课”已经成为了高热词。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的概念,内涵以及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微课的发展现状,分析出国内微课发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内外微课;发展现状;研究综述一引言国外是从可汗学院的兴起才提出微课的,伴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流行而大热,进而传到国内。

尤其是当我国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就以其短小精悍、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较传统课程来说它的内容精简、针对性强,呈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突破某一个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在越发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当今社会,微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所以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发展的现状,进而得出各自优缺点,为我国的微课发展得出一些建议。

二微课与微课程1 微课概念微课与微课程的话题,是近几年来随着可汗学院而大热。

微课( micro-lecture) 最早源于 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oahem Iowa)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 以及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Kee TP 提出的 1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1][2]。

目前,普遍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于 2008 年首次提出,并被人们称为 1 分钟教授[3]。

Penrose 的微课概念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方法与理念构建而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实质上改变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4]。

“微课”堂,小课堂大知识

“微课”堂,小课堂大知识

“微课”堂,小课堂大知识作者:姚丹丹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4期摘要:对于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教师往往注重成绩的提升而忽略学生的内在兴趣。

微课的出现打破时空的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课堂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这个忙碌而又紧张的时代中,人们逐渐对简短、快捷、高效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现代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渐涌现出一系列的微事物。

例如:微小说、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微课程、微型学习等新的方式。

那么,如何能让微课更好的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一春教授认为,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位微不卑”。

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

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微课“步微不慢”。

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微课“效微不薄”。

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的出现,运用大量的图片,声情并茂,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习直观化,学习的开始免去了教师唇耕舌耘的说教,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

比如在《故乡》的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建筑特色等等插入微视频中,然后讲讲自己的家乡,然后逐渐地将情景带入到课文中,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故乡,这样的带入不带具有丰富的画面感,同时更加的自然比如在学习《花钟》一课的开始,教师就链接了一段微课视频:伴随着轻灵悦耳的音乐,熹微的晨光中大片大片的牵牛花次第开放,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颤巍巍地,形成一片浅紫色的辉煌在这浅紫的晖光中,学生立即安静下来,满脸都是被这小小花感染的震撼,那弱小的生命展现的博大的生命奇迹,让学生迅速收敛心神,深深沉浸在课堂中,想了解牵牛花的欲望瞬间点燃。

小微课撬动教学的大变革

小微课撬动教学的大变革

小微课撬动教学的大变革作者:路晓凤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6年第07期[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语文微课的碎片化与泛在化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动着语文教学的改革,重在以实际微课运用为例,探讨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以便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实现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 微课;中职语文;实践[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0-0096-022008年,美国的高级教师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课”的概念,顾名思义,微课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它常常以视频为载体。

在互联网时代高速发达的今天,微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赋予了微课蓬勃的生命力。

南师大张一春教授曾将它誉为“小微课撬动教学的大变革”,具体体现在微课实现了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与泛在化学习,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一、碎片化学习与泛在化学习碎片化学习(Fragmented learning)即分割化学习,是指将某一系统知识进行分割,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它具有以下特点:学习的个性化强、学习的针对性强、学习的吸收率高。

这三个特点推动着学习者在对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强烈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

泛在化学习(Ubiquitious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可以在任何地点学习。

泛在化学习是一种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

它常常被概括为“4A”。

即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设备(Any-device)。

二、当前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一枝红杏出墙来”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当前多局限于学校教育,停留于传统课堂,常常是教师一家之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更有弱化的现象。

在外界信心技术高速发达的环境下,海量信息刷新着当前中职生的视域和观念,形成了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学习知识的方式与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学生更渴望通过网络接触让自己更感兴趣,也需要课堂根据个性化需求而推陈出新,当这种需求的“热”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冷”相碰撞时,在许多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形成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现象,学生“红杏出墙”,也恰恰反映了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和现实的差异,微课碎片化学习与泛在化学习的特点,能否撬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呢?现在我们以微课——《雨霖铃》中铺叙手法的运用为例,探讨微课在语文实际学习中的应用。

微课:打造舌尖上的教学

微课:打造舌尖上的教学

学习风气 Learning Climate
小组合作 Small group work
学习社区 Learning Communities
项目学习 Project
学习过程 Learning Process
合作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学习风格 Learning Styles
微课:
打造舌尖上的教学
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
微课
1
2
3
为为哪哪般般?? 为何物? 如何做?
张一春
南南京京师师范范大大学学 博博士士 教教授授 博博士士生生导导师师 zzyycc@@nn
为何需要微课
如何理解微课
如何制作微课
微课:打造舌尖上的教学 201405 张一春
课件内容涵盖了MIT 5 个学院30个专业的所有学科
MIT在全球建立了244 个镜像网站,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 带动了世界各大洲的45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所大学或机构,运行着
几百余个项目网站,至少有10种不同语言的本土化课程
微课:打造舌尖上的教学 201405 张一春
视频公开课
微课:打造舌尖上的教学 201405 张一春
量规 Rubrics
电子档案 E-portfolios
学习服务 Service-Learning
整体性学习 Holistic Learning
实验室教学 Studio Teaching
混合学习 Hybrid Learning
教学评价 Teaching Assessment
整合性的教学技术 Integrating Instructional 教学反思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微课论文---关于微课的困惑

微课论文---关于微课的困惑

微课运用的思考及建议读张一春教授《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等有感初中部方向龙内容摘要:微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一、微课运用对寄宿制学校是否有效?1、微课能较大地提升寄宿制学校的教学效率。

2、微课在寄宿制学校中的合理运用。

二、如何保证学生在家自觉、高效地运用微课学习?1、教师确保设计的微课有趣、高效、精悍;2、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微课素材。

三、如何让微课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利器?1、让学生参与平时的教学微课脚本设计或视频拍摄。

2、还微课堂于学生3、让微课成为“班会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思想教育活动的利器,关键词:思考建议在教育界,微课无疑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推行微课的教学研究,教学理念似乎就显得不太先进,没有站在教学研究前沿;一个老师,若不懂微课,似乎就显得有点老土,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夸张点说,似乎“无微课,不教研”了。

作为一个新颖的教学手段或载体,微课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借用著名教学专家张一春教授的评价,就是微课“位微不卑”。

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虽然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较少,但由于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方式多样,因而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体现了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的理念。

微课“步微不慢”。

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微课“效微不薄”。

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或教学载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知水平、学校资源的配备、学生实际能力等等诸多现实原因,不少教师对微课的制作、使用和效果均有或多或少的迷茫和困惑,因为困惑和迷茫,甚至不少教师对微课的运用持抵触心理,这无疑限制了微课在教学运用中效果的最佳发挥。

因此解决此类困惑对正确、高效地推行微课这一教学手段很有必要。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教学篇誗教育技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驱使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学会学习。

在此要求的指导下,一线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发现微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且在教学实践中对微课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取得了喜人的教学成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课呢?微课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要如何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的内涵从微课诞生之日起,就什么是微课,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国内,对微课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

在归纳、分析张一春、黎加厚、焦建利等人对微课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我认为,所谓的微课,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以课堂教学为依据,以视频为载体,有针对性地记录某一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综合张一春、黎加厚、焦建利等人对微课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微课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从大小来看,微课短小精悍,但重点突出。

微课往往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流程划分为不同的片段,且每一个片段对应着一个知识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相比,如此更加突出教学重点,可以使学生在形象的画面观看中,感知、掌握知识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其次,从形式上来看,微课一般可以共分为移动学习和线上学习这两种方式。

移动学习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借助网络平台,将学习资源下载到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因为微课的储存量较小,学生可以自主下载,在碎片化的学习中实现积少成多,提升学习质量。

线上学习则是指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利用在线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在不受时间、空间、教学人员的限制下,探寻有价值的知识内容。

因为微课中的内容丰富多样,且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听一线教师讲课,提高学习水平。

最后,从实施方式来看,微课是以电子设备为载体的,这导致微课的实施方式是较为固定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应用价值会愈加凸显。

微课,为新课标“雪中送炭”

微课,为新课标“雪中送炭”

微课,为新课标“雪中送炭”作者:庞博高凯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5期“微”时代悄悄降临在你我的身边,无论是微博、微信、微视还是微电影,不得不承认,碎片化的自主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知识摄取方式。

微课也伴随着“微”时代的步伐悄然而至。

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课呢?这是一个已经被重复提过很多次的概念,我们可以先将国内各种主流概念逐一列举,从而一窥究竟。

黎加厚: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其中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学习单、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张一春: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胡铁生: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是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在众媒体的炒作中,微课一词在全国引发热潮。

大量的微课理论可谓百家争鸣,对微课的追根溯源也颇多见解。

此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冷静地分析微课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什么,微课改变了什么。

我们更应该来一场说做就做的微课之旅。

从实践中感受微课给我们带来的巨变。

从实践操作层面我们产生了如下几点想法。

制作微课没那么神秘微课的制作是教师培训的热点。

但是,制作微课一点儿也不神秘,早在多年前网络上就有多如牛毛的各种计算机技术类学习视频,它们甚至兼具了现在微课“短小精悍”等特点与优势,只是它们流行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的人们当中罢了。

如今,这些视频摇身一变都披上了微课华美的外衣。

微课的录制手段无非也就是:(1)下载一个录屏软件,录制电脑屏幕或PPT。

(2)用手机拍摄一些需要实际操作和场景演示的微课内容。

(3)用平板电脑记录手写过程的功能,对于需要的演算过程配合同步讲解的使用。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研究--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研究--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
— 8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致讲解,所以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把时间控制在 10分钟以内,避 免 过 长 影 响 教 学 效 果,其 次 只 解 决 一 个 问 题,目标要明确。
2互动性原则 教学是什么?它是指在规定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教课 以及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形成的双边互动。微课是一种教学 方式,它设计的 时 候 理 应 要 考 虑 教 师 教 和 学 生 学 的 两 个 方 面,双方通过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微课也可以这样定位,就是说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师 生们的相互沟通,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的一类课程。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望特别强烈,所以在刚开始导入课的时候就应该 出现一些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感兴趣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求知 欲,比如说在讲述三年级上册对分数的了解时,教师使用猴 子分桃子来进行课堂导入,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其进行积 极 主 动 的 学 习,这 样 也 就 使 课 堂 更 加 生 动 有 趣。 4整体性原则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课程类型,它需要把完整的知识进行 细化,分成一个个的知识点和环节,呈现给学生供其自主学 习,并且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过程还是结果都要加以重视。 5动态性原则 这一条是至关重 要 的,自 古 以 来 教 学 就 强 调 “因 材 施 教”,反对“一刀切”,在微课的设计中同样重要。例如,某个 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设计的时候,可以 适当减少一些趣味性的事物。相反,如果该班课堂气氛不活 跃,可以适当地增加趣味性,来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更好的 教学效果。 结合微课程的特性以及应该遵循教学设计的规则,教师 在开展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个流程的教课知 识点运用,同时精妙地设计每一个教课流程。下面就将小学 阶段的数学课程“11—20各数的认识”作为案例[4]。

从现今微课面临的困境探索微课内容的呈现方式

从现今微课面临的困境探索微课内容的呈现方式

从现今微课面临的困境探索微课内容的呈现方式作者:张鑫来源:《祖国》2017年第06期摘要:现代的教育为了能让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讲授内容,更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育模式上进行了深刻的革新。

微课、视频公开课、慕课等等层出不穷。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对微课概念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一春教授,对微课定义:“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似乎为教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前景。

微时代到来,来势凶猛,势不可挡。

不论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现在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录制微课。

但现实中微课真的在中小学教学中起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吗?本文主要分析现今微课在中小学面临的困境,从而探索一种新的微课内容呈现方式,以期为微课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困境内容呈现方式一、微课在中小学面临的困境由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前者一样,微课在教育领域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微课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教育本身来讲,微课也是教育模式的一大变革。

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微课都是一次思想改革。

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但大家对微课的实际应用又如何呢?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大学等教育院校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这种推动力是一种自上而下强制性的,根本没有从教师和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其可行性。

导致微课在应用上普遍较弱,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普遍乏力。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微课的制作已成为现今中小学教师的负担。

简单的微课需要教师掌握PPT、FLASH、PHOTOSHOP、屏幕录制等软件的操作,稍微复杂的微课教师要掌握EDIUOS、AE、绘声绘影等视频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

微课显“神威”

微课显“神威”

[摘要]现代教育倡导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来引领课堂教学。

开发微课,再配合学习单使用,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课;学习单;高效课堂;个性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1-0039-03什么是微课?南京大学的张一春教授指出:微课就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之所以能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有3个。

首先,微课的介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突破知识的重难点,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其次,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情境化、趣味化、可视化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制作微课的工具多样化,并且易于操作,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利用PPT制作课件,再将课件转化成视频。

随着微课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实践,微课不再仅仅讲述陈述性知识,它还突破教学重难点,解读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配合学习单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微课不仅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使课堂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还能增进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性学习。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一节好的微课是如何显“神威”的呢?一、成就高效率课堂学习单是教师根据学情分析和学习目标而设定的,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微课与学习单组合使用更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得以落实。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微课之“微”,在于它一般只是一段5~8分钟的视频,只围绕某一特定的知识点展开讲解,且描述简洁明了。

学习单的开发是建立在视频学习基础上的,一般分3个层次任务。

第一个层次的任务是基本知识的检查,这部分任务围绕视频内容设计,学生可独立完成,时间为3~5分钟;第二个层次的任务是应用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第三个层次的任务是解决拓展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让课堂充满“微”力

让课堂充满“微”力

师资培养T EACHERS65OCCUPATION2016 02让课堂充满“微”力文/吴 义摘 要:在当前,以“微”为名的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等,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网络化、信息化、大数据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认知。

在愈演愈烈的“微”时代,我们的教学也应当借助“微”力,让课堂充满“微”力。

本文就微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技术 教师 教学应对《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6.49亿人次,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7.9%。

智能手机的流行和普及,促使我们迅速迈进“微时代”。

以2015年春节前后的红包大战为例,仅2015年央视春晚期间,全球参与摇一摇抢红包的总次数达110亿次,在除夕22时34分时更是达到最高峰8.1亿次/分钟,让人不禁感叹“微时代”的“微”力无边。

新媒介、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波及学校教育教学,并由此带来新的问题和思考。

一、微技术教学的“技”与“道”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式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微课能帮助师生就教学重难点,或说、或议、或探究,实现主题突出,教学相长。

然而基于“微课”等微技术的教学究竟是过眼烟云的“技”,又或是能大行其道的“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反对观点认为微技术只是一种“技”,是形而下的,教师更应该掌握的是教学的实质之道,并列举教师学技术太难、所学技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毫无优势、技术发展太快等理由。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也许正是这样,妨碍了创新。

从实践层面来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微技术具有的“小、准、活”等优势,使得微技术成为提高课堂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从细小处着手,不断尝试转换角色,从关注教材的知识到关注学生的学习,从关注课堂的宏观教学策略到研究教学中的微观应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化微技术之“技”为提升教学质量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何理解微课?——微课的“四微特点”
张一春2013-10-06
小“微课”,大“世界”
——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之一
一、如何理解微课?——微课的“四微特点”
/dpool/blog/s/blog_8dfa9ca20101shyl.html
4.精致的拍摄制作技术。由于微课时间很短,因此要重视每一秒,尽量不要有口误、重复、表达不清、拖沓现象。尽量加上字幕。另外要注意教师的仪表、动作、语言等,学生要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5.重要的开场2分钟。视频课最关键的是开头,要抓人眼球,要能吸引听众。因此要非常重视开头的1-2分钟。
六、微课如何加工?——微课的类型与方法
小“微课”,大“世界”
——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之四
四、微课有何原则?——微课的“四术”与“三合”
/dpool/blog/s/blog_8dfa9ca20101shyp.html
微课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做一个好微课首先要做好“四术”:
1.学术。学术指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和真实性。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因此微课中的任何一点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体系和教学要求。
七、微课如何摄制?——微课摄制的“五个环节”
张一春2013-10-07
小“微课”,大“世界”
——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之七
4.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讲好一堂课,如何体现知识的魅力,如何展示教师的风采,如何传播知识背后的文化,都需要有较好的教学艺术。
另外,微课在实践中,还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1.要与常规课程相结合。微课是对重点难点或某个知识的解释,是常规课程的有益的补充,使用时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2.要与课程特色相结合。微课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课程的特色,用微课作为课程的名片。
由于在教学中认真细致、严谨创新、注重教书育人、注重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师大“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十佳”、“工作学习双优奖”等,所教授的课程被评为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
由于在工作中勤于钻研、不断进取、注重工作绩效,尤其在推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等部门授予“全国电化教育优秀工作者”、“中国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管理者”、南师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管理者”等称号。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技术的教学、研究、培训和推广工作,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研究,研究范围涉及信息化教学研究、教师发展与教学促进、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媒体技术与产品、教学绩效与评价、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等。目前负责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遴选及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大赛、全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全校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建设与维护工作等。[1]
张一春教授微课研究系列文章:小微课,大世界
张一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教师发展与教学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理事,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国家级培训基地负责人、“英特尔&未来教育”江苏执行机构负责人等,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和“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
/dpool/blog/s/blog_8dfa9ca20101shyv.html
教育部在中小学及高校分别开展了微课大赛,许多地方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校也组织开展了许多微课建设。目前微课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
1.教学对象不清。有些微课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不清楚,不知道是给谁用,如有的既可给小学生儿童使用,又可以给成人培训使用。
2.心术。心术指的是微课需要有强大的教学设计和心理学设计。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将内容传播给学习者,而且要能吸引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因此必须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有教与学的心理学作指导。
3.技术。微课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展示和传播的,因此技术对于微课来说非常重要,恰当和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成功微课的重要基础。
微课程是相对于常规的课程而略有短小,比如实习课程、技能训练课程、暑期实践课程等。这些微课程也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是一个相对缩微版的课程。而微课则是基于“微学习”而建设的“微内容”,美国的“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David Penrose还把它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3.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将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知识内容用微课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五、微课有何问题?——微课建设的“五大问题”与“五大策略”
张一春2013-10-07
小“微课”,大“世界”
——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之五
五、微课有何问题?——微课建设的“五大问题”与“五大策略”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四、微课有何原则?——微课的“四术”与“三合”
张一春2013-10-06
微课制作有有五大关键策略:
1.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有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包括开始、结束、授课、互动等,并不是从长的视频课中截取一段。
2.特色的教学内容。微课是一个精彩的短课,需要尽量突出该课程的特色,不能做得平铺直叙。
3.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微课要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程内容。如使用动画、图表、音视频等方式表达教学内容。
三、微课有何特点?——微课的“十大特征”
张一春2013-10-06
小“微课”,大“世界”
——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之三
三、微课有何特点?——微课的“十大特征”
/dpool/blog/s/blog_8dfa9ca20101shyo.html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二、为何需要微课?——知识获取的“四个特性”
张一春2013-10-06
小“微课”,大“世界”
——揭秘“微课”建设内核的十个问题 之二
二、为何需要微课?——知识获取的“四个特性”
/dpool/blog/s/blog_8dfa9ca20101shyn.html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实际上包含了“学程”和“教程”两个方面。而“课”是指教学上的一个阶段,或课程中的一个具体的内容,可以简单理解为课程的组成单元。
2.知识获取的需要性。学校的课程,对学习者现在或将来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帮助,但在功利性比较重的今天,学习者希望利用有限的时间首先学习最需要的知识。
3.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遇到问题没有人能解答。因此随时能得到帮助与解惑是学习者的最大的快乐,成为微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知识获取的有效性。我们希望学习所花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能够获得收益和回报,微课正是能在短时间内使学习者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形成有效学习。
先后主持“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建设”、“精品课程与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国家“十五”、“十一五”及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精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等多部专著、教材,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研发了全国第一个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设计开发了省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立了全省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和资源建设活动。研究成果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多媒体教学课件特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精品教材奖等二十多项奖励。[1]
2.教学主题不准。有些微课的名称没有仔细考虑,大多沿用了原来课程的名称,题大内容小,或者题与内容有偏离。
3.微课理解偏差。有的是说课,有的是演课,有的是示范课,都不是为学生者学习的微课。
4.教学环节不全。有些微课没有教学内容介绍,没有总结,没有互动等必备的教学环节。
5.技术不够规范。有的采用三分屏录播效果不好,有的摄像机跟踪有延迟太大;有的现场声录制声音效果不好;有的画面抖动或镜头组接不符合规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