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略与坏战略(麦肯锡新文章推荐)
好战略与坏战略(麦肯锡新文章推荐)

好战略与坏战略(麦肯锡新文章推荐)坏战略的危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教授Richard Rumelt认为,坏战略大量存在。
能够发现坏战略的高管,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制定好战略。
2011年7月• Richard RumeltHoratio Nelson 面临着挑战。
这位英国海军上将统率的舰队在特拉法加(Trafalgar)地区,面临着舰只数量多于自己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拿破仑命令这支联合舰队破坏英国的商业贸易,并为跨越海峡入侵做好准备。
1805 年,当时普遍采用的策略是两支敌对的舰队排成一行,从船舷侧面相互射击。
但是,Nelson 在战略方面拥有不凡的见识,他知道该如何应对寡不敌众的局面。
他把英国舰队分为两列冲向法- 西联合舰队,从垂直方向打击排成一行的对手。
冲在前面的英国舰只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但是,Nelson 却判断,缺乏训练的法-西炮手难以适应当时大海上汹涌的波涛,而对方舰队自身存在的缺点,使其在混战中无法与经验更加丰富的英国船长和炮手相抗衡。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法- 西联合舰队损失了2 2 艘舰船,占其舰队船只总数的2/3,而英国舰队的船只无一损失。
1Nelson 的胜利是运用好战略制胜的经典样板,人们事后回顾起来,总觉得它看上去简单且显而易见。
不过,它并非通过某些战略管理工具、矩阵、三角形或者填空式图表得出的。
事实上,是一位才能卓著的领导人在某种情况下发现了一个或者两个关键问题——能够实现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中心问题——然后集中精力以及人力和资源去解决它们。
好战略并不仅仅限于敦促我们朝着某个目标或愿景前进,它诚实地承认我们面临的难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有太多机构的领导人在尚无战略的时候说自己已经有了战略。
其实,他们采取的是我所称的“坏战略”。
坏战略忽视选择的力量,也忽视专注的力量,但却试图对相互矛盾的需求与利益进行调和。
就像一名四分卫给队友唯一的忠告是“让我们获胜”,坏战略通过采用大目标、雄心壮志、大愿景和宏伟价值观的语言,来掩盖了它无法提供具体指导这一事实。
好战略,坏战略

我了解到战略并非简单的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一种规划。一个好的战略应 该包括调查分析,面对困难,给出指导方针,连贯性的协调紧密工作,并做出连 贯性的问题解决方案。这让我明白,好的战略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 的策略来应对。
书中对于坏战略的描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坏战略往往基于错误的认 知和目标,可能是由于回避制定好战略的辛苦而导致的。这让我明白,一个错误 的战略不仅不能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反而可能南辕北辙,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精彩摘录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然而,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区分好战略和坏战略。在《好战略,坏战略》这本书中,作者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略的本质,以及如何区分好战略 和坏战略。下面是一些本书的精彩摘录:
“好战略追求的并非一律扩张,而是有取有舍。它需要先通过深思熟虑淘汰 一些现有产品、服务或项目,然后在经过严格筛选的项目上集中精力、加大投 入。”
书中还强调了制定战略的重要性。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 并坚持执行是管理的核心。这让我意识到,正确的战略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如何评估一个战略的好坏。好的战略应 该有连贯性,能够应对挑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而坏战略则往往缺乏这些特点。
《好战略,坏战略》这本书让我对战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制 定一个正确的战略对于组织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学术味道虽然稍浓,但它的见解 深刻而实用,值得一读。
好战略,坏战略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资源
好战略VS坏战略

好战略VS坏战略有一个经济学家说过,经济学看似有各种流派,但是其实只分成两个流派:好的经济学和坏的经济学。
战略也是如此,用简单粗暴又有效的分类,就是好战略和坏战略。
在制定战略时,我们容易犯两个错误。
一是把战略目标当作战略的全部,只有目标没有打法;二是不坚持战略。
实际上,坚持战略和制定战略同样重要。
众多企业总是惯于制定混乱的、毫无个性的发展战略。
这并不奇怪,因为多年以来很多人没有明白“战略”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鲁梅尔特提醒企业管理者,战略的实质是必须拥有明确的行动目标,以及为实现它而采取的步骤。
战略是指发现关键问题,设计出合理方案,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去解决。
制定战略需要思考:发挥杠杆作用、制定近似目标、强化“链条–环节”系统、运用设计的思维等方面。
第一,发挥杠杆作用。
好战略通过集中智慧、资源和行动来获得力量,如果这些力量在适当的时候用在了关键的目标上,就可能事半功倍,所以也称作“杠杆原理”。
一般来说,战略的杠杆原理可能来自战略预测;对形势中最关键因素的深刻见解,并能找准支点;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首先,战略预测是指战略家能预测他人的行为,并把这种预测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战略预测要考虑他人的习惯、偏好和方针,以及妨碍变革的惯性因素和制约瓶颈。
最关键的预测是对他人行为的预测,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预测要么是以史为鉴,要么是根据固有趋势,要么根据可以预测的经济或社会动态,要么根据他人所遵循的惯例。
其次,要发挥杠杆做用,还要能够找到一个着力点,来放大精力和资源的集中使用效力。
比如还没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市场需求,就有可能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支点。
第三个方法,是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有个“阈值效应”,指的是效果只有在努力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才会突然显现,如果低于这个值,就会收效甚微。
所以当存在阈值效应时,战略家就要慎重了,均匀用力的后果可能是每个问题都没达到阈值,结果都没有效果。
要选择那些利用自己的资源就可以实现的关键问题。
好战略坏战略笔记

目录引言:好战略的力量第一部分、好战略与坏战略的差异第1章好战略可遇不可求第2章好战略之转换视角创造优势第3章坏战略防不胜防第4章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第5章好战略的核心第二部分、战略的力量之源第6章发挥杠杆作用第7章制定近似目标第8章强化链条-环节系统第9章运用设计的思维第10章找准焦点战略第11章保证有效的增长第12章发挥竞争优势第13章秉持动态的视角第14章利用惯性第15章运用多种有利的因素第三部分像战略家一样思考第16章战略的科学含义第17章塑造战略思维和判断能力第18章保持冷静的头脑引言一、推荐序(战略的重要性)1、管理三要素(柳传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2、在班子既定的情况下,定战略是组织的头等大事。
战略对头,即便执行力弱些,成功只是早一些、晚一些的问题;战略错误,失败就是必然的。
3、制定战略时的错误做法:一是把战略目标当成战略的全部,只有目标没有打法;而是不坚持战略,实际上坚持战略和制定战略同等重要,多数情况下不花上十二分力气、不突破耐力极限是不可能达成目标的,并不是战略有问题,而是成功本就需要坚持再坚持。
二、好战略的力量:征服各种挑战第8章强化链条-环节系统当一个系统的性能受到最薄弱的亚单元,或者说最薄弱的环节制约时,这就体现出了链条-环节逻辑。
存在薄弱环节时,无法通过强化其他环节来强化整个链条。
要保证一个链条系统不失灵,仅仅强化部分环节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这些情形中,亚单元的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数量无法充分取代质量时,质量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如果你在消除限制性因素方面有特殊技能或眼光,那你就可能非常成功。
很多组织都受到薄弱环节的制约,如果进行管理时将各个环节相互割裂开来,整个系统就会陷入一种低效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品质匹配”不一致。
也就是说,当你负责整个链条的一个环节时,如果你投入大量资源强化你负责的那个环节,而其他环节的管理者不这么做,那你的做法也没有什么意义。
《好战略,坏战略》读后感

《好战略,坏战略》读后感看完理查德.鲁梅尔特的《好战略,坏战略》后,本书告诉我们任何企业管理都是对资源的发现、控制、分配、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有利契机发挥自身长处是任何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战略,它包含了企业的管理指导、行动纲领与蓝图、优势与变革、战略调整机制等内容。
没有好战略的企业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始终会被时间遗忘,我想简单的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它。
一、好的战略对企业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目标、计划等起着权威性的指导作用,它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基础,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从总体资源利用上所作的各项工作指标部署,如目标、计划等,并且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它能成为“企业的杠杆”,使企业统一思想、目标、集中力量并将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也就是企业的战略蓝图)二、好的战略是企业蓝图和行动纲领,它规划了企业未来长时期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是企业一切行动决策的指南,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它实施和开展(也就是企业蓝图);同时也规定企业所有的领导都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弱化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并根据社会责任、社会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定位,把握好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要实现蓝图的顺利完成,这就是行动纲。
三、好的战略能发挥竟争优势与质的变革。
它深化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展市场,强化阻隔机制,在企业受到外部环境造成危机时,能拔乱扶正,使竞争对手无法轻易复制或模防。
在书中也告诉我们战略早期的形成来自于军事的谋略,只有制定出好的谋略军事目标才能成功,企业也是一样,只有好的战略才能强化内部机制的连动性,增强综合,以企业自身条件,形成竟争优势,质的变革才能成功。
四、好的战略必须具有一个好的战略调整机制,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也就没有一个完善的执行战术,那么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将其偏离正确轨道,也将导致企业出现失败的结果。
好战略,坏战略

好战略,坏战略很久没有字斟句酌地读一本书了,理查德.鲁梅尔特的《好战略,坏战略》是一本值得仔细揣摩、反复推敲的书。
所谓自以为是的导师令人讨厌,而承担所有责任的所谓专家令人讨厌。
一本真正能带来启迪的好书,既不像导师,也不像专家,而是在平淡和稳定中展示力量和智慧。
《好战略,坏战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坏战略的剖析。
坏战略长得什么样呢,鲁梅尔特给出了坏战略的四个面部特征。
第一个特点是有很多空话。
掩盖那些永远正确的胡说八道或没有人清楚知道的新概念,作为企业的战略。
在这本书中,最近流行的“云计算”也是用空话计算的,我个人非常同意。
看似复杂而时尚的“云计算”只是一个不必要的概念。
相反,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可靠性的新“大数据”。
事实上,恰恰相反,许多以云计算为战略的企业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如果它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那么这个策略仍然是一种策略吗。
第二个特征是,没有重点,原文中说的是不能直面挑战。
战略是企业渡过难关,应对挑战的方式。
坏战略没有重点,找不出真正的挑战,甚至都没有办法去评估战略的质量。
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时候,公司距离破产只有2个月。
按照常规剧情,这个时候应该宣布宏伟的目标、大刀阔斧改革、然后像救世主揭示企业愿景,让团队像打了鸡血般嗷嗷叫。
乔布斯没有这样做,而是龟缩,砍人砍产品,先做减法让自己活着。
真正的战略,是等待,“等待下一个大机遇”。
幸运的是,乔布斯等来并抓住了大机遇,龟缩战略获得了成功。
等待,就是重点,而且很不简单,是真正的挑战。
第三个特点是滥用目标。
将目标视为战略,只有一般的美好愿望,只有遥远空洞的企业愿景,缺乏战略必须具备的详细计划,这可能是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
没有目标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能没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呢?这样,战略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和预期的结果,而最重要的行动计划就是在目标确定后要考虑的事情。
这种目标注定是杂乱无章的。
这也与真正的战略相去甚远。
第四个特征是,认贼作父,选择了错误的战略。
好战略,坏战略

好战略,坏战略因为自己现在做创业产品,人少时间紧,选择往哪个方向走很重要。
好战略的核心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当前形势、制定指导方针来应对重大困难,并采取一系列连贯性的行动。
指导方针简要列出了为克服在局势分析中凸显出来的障碍而采取的总体策略。
指导方针之所以具有“指导”意义,是因为它虽然指导人们朝着某些方向采取行动,却没有明确界定行动内容是什么。
一个好的指导方针通过创造优势因素或利用现有的优势因素来克服局势分析中显现出来的障碍。
实际上,战略的核心元素就是调动优势。
好的指导方针产生优势的手段包括:•预见到竞争对手将要做出哪些举动和应对之策;•弱化当前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指导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某个或某些关键性或决定性的方面;•指导人们做出连贯性的决策,采取连贯性的行动,而且这些行动应该相互依赖而非相互排斥战略是针对整体行动的,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件事情。
战略的核心必须包括行动。
战略不需要明确指出为应对事态变化而采取的全部措施,但必须足够清楚地指出落实各种理念的行动。
为了获得良好的结果,各种行动应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战略首先就是要确定各种任务的轻重缓急,只有做好了这个工作之后,才能采取行动。
发挥杠杆作用好战略通过集中智慧资源和行动来获得力量。
这种力量称为“杠杆作用”。
战略的杠杆作用来自一下几方面的协同:•战略预测、对行驶中最关键的因素有深刻见解,•并找准支点、•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战略预测在竞争性战略中,关键的预测往往围绕着买方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反应进行。
最关键的还是对手的行为。
进行预测时,要么以史为鉴,要么根据固有趋势,要么根据可以预测的经济动态或社会动态,要么根据他人所遵循的惯例。
战略预测不需要有超能力,只需要考虑其他人的习惯偏好和方针,妨碍变革的惯性因素和瓶颈因素。
找准着力点要发挥杠杆作用,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找到一个着力点。
找准了着力点,就会事半功倍。
•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市场需求•一种背景下形成且可以应用于其他形式下的强大竞争力•对手目前的处境或者力量配置与其潜在能力之间的失衡•对手的主张与现实之间的失衡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实现较少的目标时,会有更大的收益。
什么是“好战略”?什么是“坏战略”?你真的懂吗?

什么是“好战略”?什么是“坏战略”?你真的懂吗?自从战略从军事上移植到企业竞争领域的那一刻,专家们就为战略贴上各种标签,把战略分形形色色的派别。
比如,把战略形成作为概念过程的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正式过程的规划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分析过程的定位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愿景过程的创业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精神过程的认知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浮现过程的学习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谈判过程的权利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集体过程的文化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反应过程的环境学派;把战略形成作为转型过程的构型学派……其实,企业、企业家们,并不关心战略的派别,派别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企业家们关注的是战略价值,他们按价值,把战略分为“好战略”和“坏战略”。
二十多年来,在中国企业中,战略对企业,是“像雾像雨又像风”;战略对企业家,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好战略可遇不可求,坏战略绕也绕不过。
好战略和坏战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理念,有不同的标准。
好战略,不是用“战略报告”编制的真理衡量的,也不仅仅是靠最后的结果来定义的,重要的是战略制订与实施过程中的表现。
这样,衡量好战略的标准,聚焦四个字就够了,那就是能不能“知、同、行、达”。
好战略一定是一个“知而同、同而行、行而达”的价值过程。
知:战略不是企业领导者抽屉里的“绝密文件”或某种“阴谋”,而是光天化日之下企业全员都知晓的方向、方法和方案,好战略对于员工是要有较高的知道度的,甚至连清洁工都要知晓。
同:企业全员不仅要知,还要认同,形成上下同欲的生态。
行:好战略一定能有可执行性,人人能执行,人人会执行。
一个不能执行和员工不会执行的战略,一定不是好战略。
达:好战略会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目标,达成使命。
与好战略一样,坏战略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坏战略在企业“员工不认同,经理层难执行,竞争中用不上”。
所以,有时候我也对好战略,用“懂、通、用”来界定,就是说,好战略员工能看得懂、通执行,在市场竞争中用得上。
裴中阳:《好战略、坏战略》书评

裴中阳:《好战略、坏战略》书评理查德·鲁梅尔特(Richard Rumelt)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被《经济学人》誉为“当今25位对管理理念和公司行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麦肯锡公司则称其为“战略中的战略家”。
《好战略坏战略》一书(中信出版社2012年)上市以来,虽谈不上风靡一时,但的确引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什么是好战略、坏战略?什么样的战略才能有效落地?在相当程度上,这可视作为一贯“高大上”、但饱受非议的战略“正名”之作。
“战略的真正含义,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而做出的连贯性反应”。
所谓见仁见智,作者首先认为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应对策略”。
“好战略”可遇不可求,“坏战略”却防不胜防。
在此基础上,对该书进行认真解读并予以阐发、探讨,共同受益岂不快哉?一、什么是“坏战略”?作者单刀直入,指出“坏战略”具有如下特征:“空话;不能直面挑战,无法识别或找出真正的挑战;错把目标当战略,泛谈美好愿望,没有就如何克服困难提出具体应对计划;糟糕的战略目标,无法解决关键问题,或者各项战略目标之间互相冲突。
”无疑,夸夸其谈、避重就轻、简单问题复杂化,都不可能真正解决战略问题。
出人意料是,“错把目标当战略”被作者同样视为“坏战略”。
别忘了,侧重目标分解的“战略解码”可谓长盛不衰啊。
原因何在?众所周知,“战略地图”和“战略解码”密切相关。
简而言之,前者侧重提出战略目标,并在各运营维度上做路径分解,包括财务、客户、组织成长、流程效率;后者擅长通过会议讨论、责任书签订等形式,将战略指标在不同层级之间宣贯下去,含组织使命、企业愿景及关键业绩指标KPI等。
实际上,不论是战略地图还是战略解码,都是重在战略计划的分解和执行,但问题在于究竟如何正确、合理地制订战略计划?这才是大前提。
而其所谓战略目标,往往不过是企业(股东)追求的长期经营计划、甚至是业绩指标而已。
不难发现,“错把目标当战略”之所以属于“坏战略”,因为它不符合“应对重大挑战而做出的连贯性反应”之战略定义。
好战略,坏战略

创造价值的变革
要提高价值,至少要在 以下4项措施中的一项 中有所改进 • 深化竞争优势 • 拓展竞争优势 • 创造更高需求 • 强化阻隔机制
第13章 秉持动态视角
感觉变革的高涨
在变革早期积极应对,趋利避 害,需要的是理解过去和现在
临的问题复杂化
第3章 坏战略防不胜防
坏战略是明显的错误思维和表述,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空话、不能直面挑战、错把目标当战略、糟糕的战略目标
故作高深的战略
其实质就是空话,即用 大量的流行词对明显的 事实进行肤浅的描述
不能直面挑战的坏战略
如果你不能确定和分析障 碍,就不会拥有真正的战 略,拥有的只是一个挑战 性目标、一个预算或愿望 清单而已
错把目标当战略
糟糕的战略目标
战略不是企业未来三五 战略不是为实现特定目标
年的“滚动预算”和市 采取的行动,大杂烩式的
场份额预期
目标,不切实际的目标
第4章 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
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
因为它不需要认真的分析、严谨的逻辑和谨慎的选择。坏战略出现的的原因:一是进行抉 择十分困难;二是因为模板式战略的诱惑;三是认为成功的第一要素是积极的心态
这些活动是为了落实指导 方针而采取的措施,各种 活动之间具有连贯性
战略的力量之源
集中力量应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
第6章 发挥杠杆的作用
战略预测
多数情况下,战略预测只需考 虑他人的习惯、偏好和方针, 以及妨碍变革的惯性因素
找准着力点
要发挥杠杆作用,战略家必须以深 刻的观察力找到一个着力点,放大 精力与资源的几种使用效力
第 6 章 发挥杠杆作用 第 7 章 制定近似目标 第 8 章 强化环环相扣的系统 第 9 章 用设计思维 第10章 寻找聚焦战略 第11章 保证有效增长 第12章 发挥竞争优势 第13章 秉持动了视角 第14章 利用惯性 第15章 综合运用多种有利因素
好战略坏战略2读后感

好战略坏战略2读后感
在阅读《好战略坏战略2》之后,我对其中所述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受。
这本
书深入探讨了战略的本质和对组织、领导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
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实证研究为基础,展示了好战略和坏战略之间的差异和结果。
一方面,好战略被定义为一种个体或组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系统性方法和计划。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制定好战略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战略性思考和规划,组织可以获得竞争优势,适应市场变化,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好战略考虑到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包括竞争对手、市场需求、创新和技术发展等,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了指导。
另一方面,坏战略则是指过于片面、短视或不完整的决策方法和计划。
这种战
略往往忽视了与环境变化相关的风险和挑战,导致效果不佳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坏战略可能源于决策者的无知、个人目标的偏差,或是缺乏适应变化的灵活性。
无论原因如何,坏战略通常会浪费资源、降低组织绩效,甚至导致失败和破产。
通过《好战略坏战略2》这本书,我认识到坚持和实施好战略的重要性。
作为
一个决策者,我应该深入了解环境和相关因素,制定适应变化的长期计划,并将其贯彻到实施中。
我还学到了避免坏战略的关键要素,如灵活性、持续的学习和改进,以及团队合作。
总的来说,本书在深入探讨战略的同时,给予了我许多启示和教训。
好战略和
坏战略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个体和组织的成功与失败。
我打算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战略决策能力,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好战略坏战略摘录

《好战略,坏战略》摘录1、好战略不仅能敦促我们实现某个目标或愿景,还能清楚认识到当前的挑战,并提供应对挑战的途径。
2、战略工作的核心基本相同:发现关键问题,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
3、领导者最主要的职责是确定未来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并制定连贯性的方案来克服。
4、好战略应该认识到挑战的本质,并提供一个应对挑战的途径。
一味地怀有远大抱负不能称之为战略。
5、坏战略通过提出一些宏伟的目标、抱负、愿景和价值观来掩盖无法提供有效指导的事实。
6、1966年,我刚刚开始研究商业战略的时候,与这个课题有关的书只有3本,相关的论文根本找不到。
今天,我的个人藏书书架上有大量关于战略的书,有的公司专门从事战略咨询工作,大学里设立了战略学方面的博士学位,关于战略的文章也数不胜数。
但“战略”的概念并没有因为资料这么多而变得更加清晰。
相反,这个概念被使用得越来越滥,专家们甚至将战略与各个领域联系到了一起,从乌托邦式的愿景到领结与衬衣的搭配方式,都与战略扯上了边儿。
更糟糕的是,对很多商业、教育和政府部门的人来说,“战略”这个词已经成了时髦的口头禅。
商业演讲把营销说成是“营销战略”,把数据处理行业说成是“IT 战略”,把企业兼并说成是“增长战略”。
如果你降低了产品价格,观察人士就会说你在实行“低价战略”。
7、如果把战略视为成功的同义词的话,战略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将战略同抱负、决心、具有启发意义的领导与创新混淆起来,战略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
8、抱负是促使自己出类拔萃的内在动力和热忱,决心代表着敬业与毅力,创新就是发现和设计出新的做事方法,具有启发意义的领导促使人们为了实现自我利益和共同利益而作出牺牲。
而战略的目的是选择一条推动创新、实现抱负的道路,确定领导力和决心应该服务于哪些目标、采用哪种方式以及为什么要服务于这些目标。
9、“战略”的真正含义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而作出的连贯性反应。
36氪领读对于公司来说,什么是好战略,什么是坏战略?

36氪领读对于公司来说,什么是好战略,什么是坏战略?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新的栏目【36氪领读】,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
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内容简介《好战略,坏战略》是一部厘清近20年“战略”管理思想的重要作品。
十几年来,关于战略的图书汗牛充栋,概念泛滥,混淆不清。
本书重新将“战略”回归本质,分析了构成一个好战略的基本逻辑,即三个核心要素:调查分析、指导方针、连贯性活动,并围绕这个基本逻辑,从9个方面阐述了制定好战略的思路。
《好战略,坏战略》运用最热门的企业案例与最熟悉的热点事件,深入浅出地分析好战略与坏战略的区别,并给出具体制定方案。
1997年乔布斯如何成功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沃尔玛店面的分散经营到集中统一管理,如何决定了它日后的成功?这些都是好战略在起作用。
这些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包含了IBM、星巴克、宝马、戴尔等诸多企业这几年的成败,非常具有可读性与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理查德·鲁梅尔特,《经济学人》评他为“当今25位对管理理念和公司行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麦肯锡公司则将其形容为“战略中的战略家”。
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安德森管理学院教授,在著名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任教多年。
他为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担任管理咨询,以其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和研究经验,提出关于战略管理的深刻见解,帮助企业理清思路,迎接挑战。
书籍摘录做战略不是简简单单,一拍脑门就定下来的。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勇气、斗志和全力以赴的决心,好像只要设定了目标并且为此全力以赴,目标就能实现。
因此很多人制定年度战略,就是喊出“今年我们要增长20%”,然后驱动所有的员工一起努力去实现。
如果实现不了,那就是努力不够,或者员工能力不强。
但战略工作的本质并不是“设定目标”,而是“解决问题”,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调用自身优势,并且用连贯性的行动去解决,而非简单的设置目标和鼓动行动。
《好战略,坏战略》读后感

《好战略,坏战略》读后感看完理查德.鲁梅尔特的《好战略,坏战略》后,本书告诉我们任何企业管理都是对资源的发现、控制、分配、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有利契机发挥自身长处是任何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战略,它包含了企业的管理指导、行动纲领与蓝图、优势与变革、战略调整机制等内容。
没有好战略的企业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始终会被时间遗忘,我想简单的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它。
一、好的战略对企业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目标、计划等起着权威性的指导作用,它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基础,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从总体资源利用上所作的各项工作指标部署,如目标、计划等,并且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它能成为“企业的杠杆”,使企业统一思想、目标、集中力量并将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也就是企业的战略蓝图)二、好的战略是企业蓝图和行动纲领,它规划了企业未来长时期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是企业一切行动决策的指南,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它实施和开展(也就是企业蓝图);同时也规定企业所有的领导都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弱化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并根据社会责任、社会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定位,把握好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要实现蓝图的顺利完成,这就是行动纲。
三、好的战略能发挥竟争优势与质的变革。
它深化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展市场,强化阻隔机制,在企业受到外部环境造成危机时,能拔乱扶正,使竞争对手无法轻易复制或模防。
在书中也告诉我们战略早期的形成来自于军事的谋略,只有制定出好的谋略军事目标才能成功,企业也是一样,只有好的战略才能强化内部机制的连动性,增强综合,以企业自身条件,形成竟争优势,质的变革才能成功。
四、好的战略必须具有一个好的战略调整机制,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也就没有一个完善的执行战术,那么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将其偏离正确轨道,也将导致企业出现失败的结果。
浮夸空洞,坏战略该凉凉了——助读《好战略、坏战略》

文/张彭跃浮夸空洞,坏战略该凉凉了谈到战略,首先印入我们脑海的肯定是如下这样的:“我们公司的战略是成为一流的图形艺术服务供应商!”“我们公司的战略是年收入将至少保持20%的增长率!”“我们将向客户提供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些战略是好战略吗?为什么?无论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好像都不太容易。
事实上,战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
它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甚至可以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
英伟达做对了什么,让它能够战胜英特尔等竞争对手?乔布斯如何成功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沃尔玛的店面从分散经营到集中统一管理,是什么决定了它日后的成功?这些,都是好战略在起作用。
市面上从来不缺少关于战略的图书。
但在全球战略先驱理查德·鲁梅尔特的《好战略,坏战略》一书中,作者首次清晰界定了坏战略的四大特征,同时也分析了好战略的三大核心要素。
通过剖析苹果、IBM、星巴克、英伟达、宜家、沃尔玛等企业的经典商业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好战略与坏战略的区别,并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制定好战略的具体方法论。
一言以蔽之,好战略自有其特殊属性可供把握。
坏战略俯拾皆是标准的“现代战略”拓宽了其内涵,囊括了潜在长处,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优势”。
有些优势属于捷足先登者,包括规模经济、范畴经济、网络效应、商誉、专利、品牌等数百种优势。
所有这些优势都是符合逻辑的,而且都很重要。
——助读《好战略、坏战略》战略有两个重要的、天然的优势之源。
一是能够协调策略与行动的连贯性战略。
好战略不只是利用现有优势,还能通过设计上的连贯性来创造优势。
但是多数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做不到这一点,它们往往同时追求多个相互分离甚至相互冲突的目标。
二是通过转换视角来创造新的优势。
以深刻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竞争形势可以让你对优势、劣势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这种视角可以转变整个博弈局面,很多有效的战略就诞生于此。
坏战略与没有战略或战略失败不是一码事。
坏战略指的是明显的错误思维和表述。
《好战略 坏战略 畅销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好战略 坏战略 畅销版 》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优势
核心
竞争对手
分析
沃尔玛
问题
力量
战略
连贯性
第章 视角
坏
目标
行动
障碍
企业
本质
挑战
利益
目录
01 推荐序一
03
国外主流媒体、业内 权威专家推荐
02 推荐序二
04
引言 好战略的力量: 征服各种挑战
目录
05 第一部分好战略与坏 战略的差异
07
第三部分像战略家一 样思考
06
第二部分战略的力量 之源
《好战略,坏战略》是一部厘清近20年“战略”管理思想的经典作品。英伟达做对了什么,让它战胜英特尔 等竞争对手?乔布斯如何成功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沃尔玛店面的分散经营到集中统一管理,如何决定了它日后 的成功?这些都是好战略在起作用。战略不是一句空话,也只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战略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 亡,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十几年来,关于战略的图书汗牛充栋,概念泛滥,混淆不清。本书重新让“战略”回 归本质,分析了构成一个好战略的基本逻辑,即三个核心要素:1.调查分析:分析形势,认清竞争优势和态势, 了解竞争对手;2.指导方针:为了克服障碍而制定整体性策略;3.连贯性活动:采取统一连贯性的行动。围绕这 个基本逻辑,《好战略,坏战略》通过剖析包含苹果、IBM、星巴克、英伟达、宜家、沃尔玛等诸多企业的经典 商业案例与熟悉的热点事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好战略与坏战略的区别,并从9个方面阐述了制定好战略的详尽方 法论。这些方法包括:发挥杠杆作用、制定近似目标、强化短板、秉持动态视角、利用惯性等。
好策略坏策略

導讀
行政管理學系教授
余致力
《好策略‧壞策略》
魯梅特 Richard P. Rumelt 哈佛大學商學院博士。現任 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經濟學人》稱他為當今管 理概念和企業實務二十五大 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麥 肯錫季刊》稱他為「策略大 師中的大師」、「策略領域 的巨人」。
2
資料來源: 聯合報99年8月25日
25
《好策略‧壞策略》重點
四、在可能的設計藍圖中, 找出必須突破的限制因素 ,確認哪些優勢應深入強 化或擴大發揮、哪些必須 及早補強,且付諸行動。
26
《好策略‧壞策略》重點
由於策略構想建立在許多假 設前提下,這些前提既不明 朗亦未必全然正確,因此大 部分策略做法不可能一出手 就展現理想的成果,因此需 要在行動過程中,不斷的回 饋與修正。
47% 47% 38%
2000/8
2000/12
1998/6 贊成
2000/4
2000/6
2000/6
2000/8
2000/10
不贊成
1
余致力等著(2008),公共政策 圖2-4 「垃圾費隨袋徵收」民意趨勢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表2-1。
2
24
垃圾費隨袋徵收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得主歐斯壯 Dr. Elinor Ostrom
20點 此一策略思維程序,先決條件是 決策者或決策團隊必須對自己的 策略思維具有高度自省能力,因 此可以清楚明白自身作決策時的 推理過程,以及自己當初是根據 什麼資料與假設來進行判斷並達 到目前的結論。
30
《好策略‧壞策略》重點
開始執行新策略後,還必須以開 放與正面的心態來持續檢討修正 自己過去的策略決策。
《好战略坏战略》读书笔记

《好战略坏战略》读书笔记理查德·鲁梅尔特,被誉为战略中的“战略家”,《好战略坏战略》这本书将“战略”回归本质,分析了构成一个好战略的基础逻辑:调查分析、指导方针、连贯性活动,并从9个纬度给予了解答。
这篇读书比较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对文中核心内容进行摘要,第二个部分是写一点点自己的读书的知识小结。
一.要点摘要1.德鲁克:有效的领导不依赖于魅力。
魅力领导不等于好战略。
2.好战略三要素1)调查分析,确定或解释挑战的性质2)指导方针,处理或克服调查分析过程中确定的障碍而制定的整体性策略3)连贯性活动,为落实指导性方针而采取的措施,各活动之间具有协调性3.战略不仅仅决定要做什么,更基础是如何读懂当前形势4.好的指导方针是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之后确定下来的处理问题的某种方法5.让行动彼此协调的一个途径:明确说明一个近似目标,近似的意思是「充分接近可行性的状态」6.发挥杠杆作用1)战略预测2)找到着力点3)集中力量解决问题7.制定近似目标1)领导一个很重要职责,是弱化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2)消除模糊性3)设定目标的层次8.强化链条-环节系统1)找到可以改变的限制性因素2)宜家案例:a)设计让客户自行组装的家具b)广告通过自己的产品目录实现c)专卖店规模较大,在郊区,库存量大,停车位充足d)店内销售目录取代了销售人员e)生产过程外部,全球物流系统是自己管理的9.运用设计的思维1)很多有效战略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筛选方案出来的2)考虑好整体与部分;取舍抉择10.寻找焦点的战略1)焦点是在各个方针之间进行协调,通过相互作用和叠加效应创造出额外的价值2)将这种力量运用于正确的目标上11.保证有效的增长1)健康的增长表现为市场份额的增加,并且和利润是同步的12.发挥竞争的优势1)发挥优势的秘诀是明白情况的特殊性,必须扬长避短2)优势的根源在于差异化,也就是双方的不对称性3)可持续竞争优势: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不能复制竞争优势赖以存在的资源,必须掌握『隔绝机制』4)隔绝机制:专利、声誉、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应以源于实践的知识和技能5)几种竞争优势:创造价值变革;拓展竞争优势;创造更高需求;强化阻隔机制13.秉持动态的视角1)找到无人防守高地办法:创新、懂得趋势及背后的力量2)变革中5个路标:a)固定成本上涨引起的产业转型b)界定了管制放松引起的过渡c)强调了在预测未来的过程中可以遇见的倾向d)你需要准确评估当前企业对变革做出的反应e)吸引者状态的理念14.利用惯性1)是指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形2)熵:用于衡量一个物质系统中失序程度,管理不力的组织往往更容易缺乏组织性和集中性3)三种惯性:各种日程惯性、文化惯性、代理惯性15.战略的科学含义1)敢于综合运用归纳、类比、判断而观察等各种手段进行大胆创新2)好战略是一种可行性假设3)对企业,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就是有价值的专有信息,也就是只有自己知道而其他企业不知道的信息16.塑造战略思维和判断能力1)就是比别人更加「不短视」2)列清单,想清楚「重要事项」和「可做事项」之间的关系3)面对复杂问题局面:第一个念头总是让人感到欣喜,这是危险的4)做出判断的三个习惯:a)必须拥有多重有效的工具,以克服目光短浅的弊病,将精力集中到真正需要关注的事情上b)必须培养自我怀疑的能力,要勇敢、善于对自己做出的判断提出质疑c)必须养成记录自己判断的习惯,可以提供判断力二.几点拙浅知识小结1.坏战略的几个特点1)战略摇摆和不连续2)无法解决关键性问题3)战略停留在“目标”阶段,无连续性行动2.对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重新认识1)是内化视角,是一种新思想学派2)愿景、使命、价值观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优势3)企业的成功,是因为在很多纬度具备核心竞争力3.战略三要素1)调查分析,最核心的是读懂当前形势,找到局势中的关键点2)指导方针,处理问题最优的一种方法,即你为什么做,怎么做3)连贯性的行动,行动之间相互协调、集中资源和行动到目标上4.近似目标1)我们设定目标往往过于理想化,或太模糊2)降低目标的复杂和模糊不清,从一个具体的节点开始动手3)形势变化的很快,我们的预见性不高,要一步一个脚印5.聚焦,和《定位》观点很相似,在用户心智中抢占一个为被人占领的位置6.竞争优势,在于差异化,差异化通过创造价值或建立竞争壁垒,也即建立阻隔机制7.惯性1)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有效利用了竞争对手的惯性2)打破文化惯性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简单,对各种规则精简8.战略的思维1)需要在「可做事项」和「重要事项」之间选择好2)将精力聚焦在核心目标和事件上,要勇于自我怀疑3)从众心理和内在视角是需要避免的2个不好倾向趋势的变化,日益迅速,想做一个能预测未来的战略家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的创业者都做不到。
坏战略、好战略,你分得清吗?

坏战略、好战略,你分得清吗?很多人热衷于谈战略,但对什么是好战略、什么是坏战略,却语焉不详。
《好战略、坏战略》一书,对此作了详细剖析,我们一起来看看。
01、什么是战略?战略,事实上,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有太多的人给出了太多的定义。
《战略的本质》一书,给出了形形色色的战略流派(见下图)。
为简化起见,我们初步定义战略为:为了区别于竞争对手而做出的一系列长期选择。
它意味着我们要和其他企业进行不同的竞争,注意,战略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不是决定明天和后天要做什么。
因为战略是需要时间来布局和实践的。
战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和竞争优势。
战略就是要做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事情。
如果你和你的竞争对手一样,那这个战略就不是战略,如果你只是打算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而已,这只是运营优势。
02、什么是坏战略?坏战略有四个特征:1、空话空话就是一些伪装成战略理念或战略观点的废话。
它使用一些浮夸而深奥的字眼以及生僻的概念,造成一种思想认识水平很高的假象。
如果一家公司的战略,故意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是概念,那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坏战略。
举个例子:乐视的生态化反战略。
这种故作高深的说法,是坏战略的典型特征。
2、没有直面挑战战略是渡过难关的途径,是克服障碍的手段,也是应对挑战的方式。
如果你找不到真正的挑战,那就很难或不可能评估战略的质量。
如果你不能评估战略的质量,那你便无法拒绝坏战略,或者改良好战略。
也就是说,战略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现在真正面临的问题。
举个例子:诺基亚知道安卓的挑战,但就是不能很好地转型。
3、错把目标当战略很多战略只是泛泛地谈到了未来的美好愿望,没有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这样的战略也属于坏战略。
举个例子:好未来的战略是成为第一,收入过百亿。
4、大杂烩的战略目标好战略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精力与资源集中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关键目标,而这些目标一旦实现,将会带来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糟糕的战略目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各种目标杂乱无章,仿佛大杂烩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战略与坏战略(麦肯锡新文章推荐)坏战略的危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教授Richard Rumelt认为,坏战略大量存在。
能够发现坏战略的高管,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制定好战略。
2011年7月• Richard RumeltHoratio Nelson 面临着挑战。
这位英国海军上将统率的舰队在特拉法加(Trafalgar)地区,面临着舰只数量多于自己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拿破仑命令这支联合舰队破坏英国的商业贸易,并为跨越海峡入侵做好准备。
1805 年,当时普遍采用的策略是两支敌对的舰队排成一行,从船舷侧面相互射击。
但是,Nelson 在战略方面拥有不凡的见识,他知道该如何应对寡不敌众的局面。
他把英国舰队分为两列冲向法- 西联合舰队,从垂直方向打击排成一行的对手。
冲在前面的英国舰只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但是,Nelson 却判断,缺乏训练的法-西炮手难以适应当时大海上汹涌的波涛,而对方舰队自身存在的缺点,使其在混战中无法与经验更加丰富的英国船长和炮手相抗衡。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法- 西联合舰队损失了2 2 艘舰船,占其舰队船只总数的2/3,而英国舰队的船只无一损失。
1Nelson 的胜利是运用好战略制胜的经典样板,人们事后回顾起来,总觉得它看上去简单且显而易见。
不过,它并非通过某些战略管理工具、矩阵、三角形或者填空式图表得出的。
事实上,是一位才能卓著的领导人在某种情况下发现了一个或者两个关键问题——能够实现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中心问题——然后集中精力以及人力和资源去解决它们。
好战略并不仅仅限于敦促我们朝着某个目标或愿景前进,它诚实地承认我们面临的难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有太多机构的领导人在尚无战略的时候说自己已经有了战略。
其实,他们采取的是我所称的“坏战略”。
坏战略忽视选择的力量,也忽视专注的力量,但却试图对相互矛盾的需求与利益进行调和。
就像一名四分卫给队友唯一的忠告是“让我们获胜”,坏战略通过采用大目标、雄心壮志、大愿景和宏伟价值观的语言,来掩盖了它无法提供具体指导这一事实。
当然,上述元素中的每一个构成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它们本身却无法替代制定战略的艰苦工作。
在本文中,我试图展示坏战略的特点,并解释为何它会普遍存在。
毫无疑问,坏战略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比如,政府过分倚重标语口号,其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企业的董事会去签署比如意算盘好不了多少的战略规划;美国的教育系统制定了许多目标和标准,但对这些目标和标准却理解不透,而且对于导致绩效不佳的原因缺乏应对良策。
我们的解决之道是,对领导者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不仅要求他们有领导魅力和远见,还要求他们拿出像样的好战略。
注释:1Nelson 本人也在特拉法加受了致命伤,并且不治身亡,成为英国最伟大的海军英雄。
该战役确保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并且将该地位保持了一个半世纪之久。
坏战略的特征2007 年,我在华盛顿的一次国家安全战略研讨会上发明了“坏战略”这个词。
当时,我的任务是提供一个商业视角和企业战略视角。
我认为,与会者希望我的发言能够详细介绍制定业务战略所需的严肃态度和越来越高的能力。
我通过讲话和幻灯片,告诉与会者,许多企业的确有强有力的有效战略。
但是,根据我个人在企业实践方面的经验,我发现,坏战略的数量越来越多。
那次研讨会过后的许多年里,我有机会与许多高管讨论坏战略的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我将坏战略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下列4 点:无法面对挑战、错把目标当战略、糟糕的战略目标以及肤浅空洞的忽悠。
无法面对挑战战略是渡过难关的一种方式、是克服障碍的一个途径、是应对挑战的一种方法。
如果不能确定挑战,那就难以或者无法评估战略的质量。
如果无法进行评估,那么,你就无法否决一个坏战略,或改进一个好战略。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公司以沉重的代价换取了对坏战略的这一特征的了解。
1979 年7 月,该公司的战略与财务规划师出具了一份厚厚的文件,标题是“企业战略计划:Internati onal Harvester 公司”。
该文件由5 个单独的战略计划组成,每个计划都是由一个运营部门所制定。
这份战略计划并不缺乏细节。
比如,在农业设备集团(InternationalHarvester 公司的核心业务集团,其历史可追溯到McCormick 收割机,是该公司的基础)的计划里不乏每个细分市场的信息,以及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讨论。
总的意图是,加强经销商/ 分销商网络,并降低制造成本。
该计划还预计将把在农业设备方面的市场份额,从16% 提高到20%。
这是典型的整体战略,意欲提高该公司在各个市场的份额,削减每个业务部门的成本,并由此增加收入和利润。
一张摘要图表显示了以前和预期的利润,形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曲线,下降之后是稳步上升,接着是快速复苏。
该计划存在的问题是,它甚至根本没有提及该公司严重低效的生产设施,这一问题在农业机械业务部门尤为严重,也没有提到该公司劳资关系是美国工业界里最差的这一事实。
这些原因导致长期以来该公司的利润率只及竞争对手的一半。
作为一家企业,International Harve ster 公司的主要问题是其低效的工作组织——投资于新设备或者向经理施压要求其提高市场份额都无法解决它的真正问题。
通过削减管理支出,Harvester 公司在一两年里大幅度提高了报告期的利润。
但是,在遭受了6 个月的罢工所导致的惨重损失后,该公司便迅速开始土崩瓦解。
它向Tenneco 公司出售了包括农业设备业务在内的数种业务。
卡车业务部更名为Navistar,如今是领先的重型卡车和发动机制造商。
总而言之:如果你无法确定并分析面临的障碍,你就没有战略。
相反,你只有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一个未必能实现的预算,或者是一系列你想入非非希望发生的事情。
错把目标当战略几年前,一位我称之为Chad Logan 的首席执行官请我与他的形象艺术公司的管理团队一起,研究“战略性思维”。
Logan 解释说,他的整体目标很简单——他称之为“20/20 计划”。
收入每年增长20%,利润也增长20%或更高。
我问他:“这份20/20 计划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财务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些什么?”Logan 用粗粗的食指敲着那份计划说:“我曾经是一名美式足球运动员,从运动员生涯,我了解的是取胜需要实力和技能,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取胜的意愿——追求成功的冲动。
当然,20/20 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但是,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你的目标要远大。
我们将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我再问他:“Chad,当一家公司要实现你的计划所预想的那样的绩效跃升时,你通常需要某种关键的实力,或者行业发生变化为你打开新的机遇。
你能说清楚你的企业拥有哪些关键要素吗?”Logan 双眉紧锁,双唇紧闭,对我不能理解他表示失望。
他从公文箱里抽出了一张纸,用手指着那些标有着重符号的文字。
他告诉我“这是杰克·韦尔奇说的。
”那段话说:“我们发现,通过努力争取看起来似乎不可能的目标,我们通常能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
”当然,Loga n 对于韦尔奇的话有些断章取义。
是的,韦尔奇相信高远的目标。
但是,他也说过:“如果你不具备竞争优势,就不要去竞争。
”那句“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的话,让我联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 ~1917 年期间的猛攻,曾导致欧洲整整一代年轻人丧命。
或许这就是在欧洲管理讲座圈内激励性的讲演者较少,而美国较多的原因。
被屠杀的军队并不输在缺乏动机,他们输在缺少有能力的、有战略眼光的领导。
一位领导者有理由要求别人“做最后一拼”,但是,领导者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此。
领导者——战略家——还要创造让努力成功的条件,有一个值得呼吁别人为之努力的战略。
糟糕的战略目标坏战略的另一个标志是战略目标模糊不清。
这一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把许多需要实现的目标混杂在一起——一堆花里胡哨、混乱不清的目标。
要做的事情有一长串,它们经常被错误地标注为战略或目标,其实,却并不是战略,只是一连串需要做的事情。
这样的清单常常诞生于规划会议上,在这种会议上,各利益相关方都提出他们希望完成的事情。
这种会议不是专注于少数几项非常重要的事务,而是把一整天搜集到的东西统统塞进战略计划中。
然后,由于发现这些东西过于繁杂,有些事务就被标以“长期”的标签,这意味着这些事情中没有一项是需要在今天解决的。
下面这件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我最近有机会与西北部太平洋沿岸一个小城的市长讨论战略问题。
他的战略规划委员会把47 项战略和187 个行动项目塞到了战略计划中。
第122 个行动项目就是“制定一项战略计划”。
战略目标不清的第二种类型就是“蓝色天空”——通常是对某些事务或者某个挑战的理想状态的简单重申。
它回避了令人烦恼的事实:即没有人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个领导兴许能成功地确定关键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总思路。
但是,如果随后的战略目标像最初的挑战一样难以实现,那么,这个战略就没有增加任何价值。
相反,好战略将精力和资源集中于实现一个或很少几个核心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将导致一连串有利结果的出现,进而发挥作用。
好战略还在位于该战略核心的关键挑战与行动之间,在愿望与可以企及的短期目标之间,搭建了桥梁。
这样,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条件下,一项好的战略所设定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大。
肤浅空洞的忽悠平庸与坏战略的最后一个特点是肤浅的抽象——空洞的术语堆砌——旨在掩盖思想的缺失。
肤浅就是对于显而易见的东西进行重申,再慷慨大方地加上一些听上去像是内行的专业术语。
下面是从一家大型零售银行的内部战略备忘录上摘抄下来的话:“我们的基本战略是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中介的战略。
”金融中介意味着该公司接受存款,然后,再把钱借出。
换而言之,它是一家银行。
“以客户为中心”这个时髦的词语可能意味着该银行将通过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进行竞争,但是,仔细研究其战略,却并没有发现在这方面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
“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中介”就是纯粹的忽悠之辞。
删去该忽悠之辞后,你会发现,该银行的基本战略就是成为一家银行。
为什么有这么多坏战略?坏战略的根源有许多,但是,我在这里只集中讨论两个:无选择能力,以及模板式的战略规划——即用“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这些词语在现成模板中填空。
无选择能力战略需要突出重点,因而就需要进行选择。
选择意味着放弃一些目标,而专注另一些目标。
如果不做这种艰难的工作,就会产生坏战略。
1992 年,我与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 on 公司(以简称“DEC”)的一些高管一起讨论战略问题。
作为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型计算机革命的领导者,在新出现的32 位个人计算机的冲击下,DEC 已经连续好几年不断丢失自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