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私立龙池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私立龙池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联
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

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

这反映了当时
A.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C.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D.长安城市规模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参考答案:
C
A、B、C材料无法体现;“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表明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故C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即可。

2. 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

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参考答案:
C
3.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参考答案:
A
4. 据《元和郡县图志》载:“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昌)户5万5千。

到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10万户与9万户”。

据此可推知
A.南方人口总量超过了北方
B.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
D.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参考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昌)户5万5千。

到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10万户与9万户”可知洪州(江西南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户的增加无法得出人口总量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南宋,排除D项。

5. 它是中国洋务派于1872年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1877年,它用220万银两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

它是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
C.南洋烟草公司
D.上海轮船招商局
参考答案:
D
6.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
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信息“别红都、强渡湘江、娄山关、遵义城头”可以判断,该诗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史实。

“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 革命从此上新途”,说的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机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故选C。

7. 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血缘关系的最主要措施是
A.按地域划分部落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向男性公民开放官职
参考答案:
A
8.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参考答案:
A
根据第一幅图片“齐”“鲁”“宋”等名称,可知这属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再根据第二幅图片中“辽东郡”“琅琊郡”“渔阳郡”等名称,可知这属于秦朝时期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的变化,体现的正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图片信息无从体现行政区划的范围变化、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以及行政机构的繁简问题,排除BCD三项。

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9.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参考答案:
C
10. “橙衣军团”荷兰是世界足坛的一支传统劲旅,被誉为无冕之王。

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那么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参考答案:
B
11. 2017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

有人指出,抗日战争是以惨痛的代价为民主革命作奠基石的。

这块“奠基石”主要是指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D.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
参考答案:
D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它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得到了迅速壮大,这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进行,故正确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的影响力不及D项。

12.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参考答案:
B
13.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14.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思想保守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故A项错误;出卖矿产资源与材料中意思相反,故B项错误;根据时间提示及材料内容可知,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强化中央集权属于政治内容,不是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

15.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 )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共产党宣言》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16.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写道:“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它持续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影响之远,在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这场战争的死亡人数超过任何一场战争,它使1851年至1865年这14年间总人口减少了 1.2亿,下降了26.05%”“这场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这场战争的死亡人数超过任何一场战争,发生于1851年至1865年”可知这场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A正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所以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7.
参考答案:
D
18. 1971年12月,西方10国在美国华盛顿签订了《史密森协议》,协议规定:1盎司黄金的官价从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

这表明
A.美元不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B.西方国家出现金融危机
C.美元地位上升而黄金出现贬值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参考答案:
D
根据“1盎司黄金的官价从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可知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美元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故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金本位制被打破,不会出现金融危机,故B错误;“1盎司黄金的官价从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体现出美元贬值,黄金价格上涨,C错误。

19.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3)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20.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留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B、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C、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降低企业税率
【名师点睛】
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不同:
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参考答案:
D
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两条商道忙碌的情形。

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判断D项正确。

其他三项材料未涉及。

【考点定位】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22.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参考答案:
C
23.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

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

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

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参考答案:
C
【详解】由材料“犁廉耕细”“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可知是对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集体劳作,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的分工,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精耕细作,不是男耕女织,故D错
【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的精耕细作。

由材料“耕耱技术”技术的记载可知反映的是农业的精耕细作。

24.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文革结束后,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制度得以重建和完善。

这一历程表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A.推动了经济发展
B.优于西方国家
C.遭到了严重破坏
D.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遭到践踏”、“走向健全”、“得以重建和完善”可知反映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曲折中得到发展,故选D项;由材料内容看不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优于西方国家,故排除AB项;遭到严重破坏是材料内容的一方面,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故排除C 项。

25.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参考答案:
C
26. 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

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B.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C.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参考答案:
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而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这没有认清战争的侵略性质,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实质和主要原因都是英国扩大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A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这不是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故D项错误。

27. 下列国家中,哪个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
B.日本
C.美国
D.伊拉克
参考答案:
A
【详解】根据题干“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8.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和平共处原
则 D.多党合作原则
参考答案:
AB

29. 我国自古以来流行着“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说法。

它所体现的是
A.小农经济
B.重农抑商
C.商品经济
D.重男轻女
参考答案:
A
30. 瓦特“万能蒸汽机”的发明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工厂能够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
②加强了工厂与水力条件之间的联系
③加快了欧美先进国家工业化的速度
④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B
瓦特“万能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工厂可以摆脱水力、风力等自然条件的设置,可以设置在城市中,同时由于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所以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加快了各国工业化的速度,还引发了蒸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故B符合题意;这一发明消除了工厂和水力之间的联系,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

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

这一题就是考查考生对蒸汽机这一概念和工业革命之间关系的理解,只有准确理解了蒸汽机和工业革命两个概念才可以准确作答。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参考答案:
(1)特点:《十二铜表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

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原则: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实现: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3)法律名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或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写出一点即可)。

《共同纲领》:多党合作、外交自主(写出一点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整体分析:
(2)结合材料很容易得出美国1787年宪法坚持的原则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即回答总统的权力受到那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不难回答。

(3)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特点或原则结合三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归纳回答。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

解答非选择题需要充分利用材料,正确解读材料并能够从中调取有效信息、运动信息解决问题。

历史试题的解答应体现出历史的的特点,应联系历史知识、运用术语表述问题,不能照搬材料。

人类政治文明是高频考点,可以通过中外古今对比的方法加深理解掌握。

3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5分)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分)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1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
参考答案:
33. 历史照片和文字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呈现历史的真实。

请阅读以下图片和文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材料三: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发布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四: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政策。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及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爆发;危机导致人们大量失业;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工人罢工,社会矛盾激化。

(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不能。

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分)
(3)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

(4分)
(4)影响: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或开创国家干预的新模式)。

(2分)
启示: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与策略;
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创新。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4.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参考答案:
(1)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丞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丞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试题分析: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君权与相权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