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没有填充墙砌体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合集下载

填充墙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填充墙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填充墙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实际工程的震害及抗震设计情况进行分析思考,探讨考虑填充墙对结构抗震不利影响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填充墙框架结构填充墙刚度抗震分析abstract: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earthquake damage of engineering cases and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design, the design ideas and means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infill walls on seismic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frames of infill wall; stiffness of infill wall; seismic analysis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填充墙框架结构是现代房屋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填充墙的刚度对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变形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框架结构的大量震害大多发生于柱端与节点,呈现出强梁弱柱形态,而非强柱弱梁形态的破坏,即框架柱的上、下两端出现塑性铰,形成机构破坏形式。

抗震设计的原则是强柱弱梁,而实际地震中出现的情况并非如此,其原因何在呢?本文将从大量的震害研究分析得出,未能正确考虑填充墙的刚度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粘土砖或混凝土砌块为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我国目前较常见的设计方法是使钢筋混凝土框架承担全部竖向和水平荷载,填充墙构件不作为主体的一部分(即仅将填充墙作为荷载输入计算模型中,不计算其刚度,将计算所得框架房屋的基本周期采用调整系数予以降低,计算出地震荷载全部分配给所有框架,而不考虑填充墙本身承受地震荷载的能力)。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 0 6 — 0 3 4 7 — 0 2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邓 强
( 重庆 市瑞 丰建筑 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 璧 山县 4 0 2 7 6 0 )
摘 要: 随着我 国建筑 业的快速发 展, 人们不 断的追求更 高、 更荚 的建筑 。 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 构由于质量轻 , 而且有着 良 好 的经济 性和 适用性 , 成 为当前建筑物广 泛使用 的结构体系 , 框 架结构施 工完成后再 通过填充墙 将室 内空间 隔开。在过 去几十年 中 , 框架 结构 的填充墙被认 为只能作 为围护和隔 断墙 体 , 对建筑 结构的抗震 性能没有 影响, 人们往 往忽略 了对框架 结构填 充墙的抗 震性能研 究 , 导 致我 国在最近几 年大地震 中很 多钢筋混凝 土框架 结构 损害严重 。随着对钢 筋混凝土框 架结 构填充墙 的不断深 入研究 , 研究表 明填充 墙对 框架结构 的承载 力 、 刚度及其变形 能力都有着很 大的影响 , 对结构 的抗 震性能影 响不容忽视 。 关键词 : 填充墙 ; 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 ; 抗震性 能; 影响
膨胀剂 等对砂石料 的含泥量进行控制 。
尤其是在焊接直螺纹时可 以保证接头 的强度高于母材强度。
2 . 2 高强高性 能混凝土
3 钢 结构 安 装技 术
目前我 国已利 用多种地方材 料 ( 磨细砂 渣、 无机超 细粉 、 粉煤灰 、 硅 除原钢板箱形 柱焊 接技术 、 高强螺栓施工技 术和 钢结构安装技术继 粉等)和超塑化剂在 工业 化生产水平 C 6 0 的高强混凝 土, C 8 0高强混凝 续发展 、 提 高外 , 在钢 结构预应力技术方面发展很快 。2 O世纪 9 0年代 以 土在 一些大城 市开始用 于工 程实践,也 已基本 掌握了配置 1 0 0 m高强混 后我 国大跨度公共 建筑 兴建较多 , 预应力技术在 空间钢结构 中得到较广 凝土 的技术 , 并在国家大剧院工程 中应 用。此外 , 一些特种混凝土如纤维 泛 的应用 ,创造 出多种空间钢结构 的新体 系,如预应力网架与 网壳、 索 混凝 土、 水下不分散混凝 土、 特细砂 混凝土 等, 亦成功配制和应用 。 网、 索拱、 索膜 、 斜拉体系 等, 充分发 挥受拉杆件 的强度潜力 , 结 构轻盈 , 2 . 3 大体 积 混 凝 土 浇筑 时代感强 。在空间钢 结构预应力是施工中也创造 了许 多新颖 的施加预应 大 体积 混凝土 的浇筑不 同于普 通混凝土 , 总体措施可 以归结为 以下 力 的方法 , 有张拉整体下压整体顶升等多种 , 工艺简易 、 经济而且可靠 。 几步 : 4 建 筑 防水 技术 ( 1 ) 确 定材料 配合 比, 进行试配 ; 防水能力是评定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一大要素。防水能力不仅取 决 ( 2 ) 预估混 凝土的用量 , 组织建 设混 凝土储备站 、 泵车 、 备 用电源等, 于建筑防水技术 , 防水材料也至关重要 。根据 市场调查显示 目前主要 的 定要保证混凝土的供给, 不能间断旖工: 防水 材料还是 S B S和 A P P沥青防水卷材 ,一些高分子材料 也在稳步 发 ( 3 ) 混凝土 的下料采用分层下料 、 斜面推进 , 然后逐层浇筑搅拌 ; 展 中。 ( 4 ) 采 用专业的大体积测温仪 , 及时掌握混凝土 的内外温 差并调整 , 5 结 语 以免出现温 差过大导致裂缝现象。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的建筑 行业发展迅速 , 经过 多年 的发展和 实 2 . 4 预 应 力 混 凝 土技 术 践, 建筑施工 技术 已经得 到了长足 的进 步, 局部领 域更是处于 世界领 先 新 Ⅲ级钢筋和低松弛 高强度钢 绞线的推广 , 以及开 发研究的新型预 水平 。当然科学 技术是在不断发展 的, 将 来的建筑行业也将越来越 多元 应力锚 夹具的应用 , 都为推广预应 力混凝土创造 了条件 目前大跨度预 化, 建筑施工人 员应当加 强 自身建筑专业 知识 , 建筑 企业应 当不断总 结 应 力框 架和高层建筑大开 间的无粘 结预应力楼板应用较 为普遍, 后者能 工程案例 , 积 累经验 并努力开拓思想 , 创新技 术, 为我 国建筑行业 的发展 减少板 厚、 减低 高度、 减轻建筑物 自重, 优越性显著 。在构筑物 中如压力 而努 力。 管道 、 水 池、 贮罐、 核 电站 、 电视塔 应用更普遍 。 如天津 电视塔采 用 了最长 束达 3 1 0 m 的竖 向预应力筋 , 其预应力束长度为 国内之最 参考 文献 2 . 5 钢筋 技术 [ 1 1 张 鑫.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 点[ J 】 . 技术与市场 . 2 O 1 2 ( 0 2 ) . 粗钢 筋的连接 目前最主 要的还 是 电渣压力焊接 , 除此 之外机械连接 [ 2 ] 房 哲, 伞 国涛. 建筑后浇 带施 工技术及施工注意 事项浅析【 J 】 . 黑龙江科 应用 的也比较多 。相 比于 电渣压 力焊接 , 机械连接不会受 到钢 筋化学成 技信息. 2 0 1 0 ( 墙) . 分的影 响, 而且焊接 质量 比较稳 定, 整个施工 过程 简单 明了, 安全 快速 。

如何区别剪力墙、承重墙、挡土墙、填充墙

如何区别剪力墙、承重墙、挡土墙、填充墙

如何区别剪力墙、承重墙、挡土墙、填充墙墙体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基本上,一段墙体是一个三维空间里的长方体,厚度方向的尺寸相对比较小。

三维长方体共有六个面,两两相对,共分三组。

我们划分的依据,就是这三个墙体受力的方向。

如果外力作用在墙体的上下表面,我们就说这段墙体是「承重墙」。

外力一直大一直大,墙体就会被压裂、压碎。

如果外力作用在墙体厚度一侧的侧表面,我们就说这段墙体是「剪力墙」。

外力一直大一直大,墙体就会开裂。

极限状态,就像你推倒一堆摞起来的积木那样,轰然倒地。

如果外力作用在墙体宽度一侧的侧表面,我们就说这段墙体是「挡土墙」。

外力一直大一直大,墙体就会倾倒。

极限状态,就像你推倒一个直立的纸箱一样,上半截墙体整个歪过去。

三维空间内的三个坐标方向,对应我们的三种结构墙体。

不管哪个方向的外力,我们都有相应的结构墙体来抵抗。

这才保证了结构在三维空间内的稳定。

这三种基本墙体排列组合,可以得出基本上所有的结构墙体:承重墙单纯的承重墙多见于农村自建房。

没有任何混凝土构造柱的砖墙,基本可以认为是纯承重墙。

因为这样的墙体,只能承受竖直方向的荷载。

另外两个水平方向,一施加外力,砖墙就不行了。

不是传说有些搏击高手徒手就能打穿砖墙么,农村的砖墙,估计普通卡车撞一下是肯定能撞倒的。

因为不能承受水平方向的外力,所以这种墙体的抗震性能极差,几下就晃散架了。

这也是为什么历次地震农村自建房都受损严重的原因。

定义编辑一般地讲,砖混结构的房屋所有墙体都是承重墙;框架结构的房屋内部的墙体一般都不是承重墙。

当然具体到房屋结构本身,判断墙是否是承重墙,应仔细研究原建筑图纸并到现场实际勘察后才能确定。

承重墙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如果在承重墙上打孔装修,就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

辨别墙体是否是承重墙,关键看墙体本身是否承重。

墙体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和部分框架承重等。

横墙承重多用在小空间建筑物中。

纵墙承重时,上部荷载由纵墙承受,即楼板及屋面板均支撑在纵墙上,此时横墙为非承重隔墙。

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标准

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标准

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填充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体系,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标准。

二、混凝土填充墙的结构形式混凝土填充墙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框架-填充墙结构,另一种是剪力墙-填充墙结构。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依赖于填充墙的刚度,而剪力墙-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则主要依赖于剪力墙的刚度。

三、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指标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局部破坏指标: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破坏以及填充墙的破坏。

2. 全局破坏指标:包括墙体的倾覆和屈曲,以及整个结构的全局破坏。

3. 功能性能指标:包括结构的可修复性、可重建性、可用性等。

四、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和工程实践经验得出的一种估算方法。

该方法计算简便,但精度较低。

2. 等效静力法:等效静力法是将地震荷载转化为相应的等效静力荷载,然后进行静力分析。

该方法适用于结构的动力响应不明显的情况。

3. 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是利用地震波时程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五、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混凝土填充墙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墙体的宽厚比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不应大于12。

2. 墙体的钢筋配筋应符合规范要求,其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4%。

3. 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4. 墙体应设置足够的水平和竖向连接件,以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5. 墙体应进行足够的破坏控制设计,以确保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控制局部破坏。

六、混凝土填充墙的施工要求混凝土填充墙的施工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规范要求。

2. 砌体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砌筑。

3. 墙体的钢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

4. 竖向和水平连接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

浅谈填充墙对结构抗震的影响

浅谈填充墙对结构抗震的影响

浅谈填充墙对结构抗震的影响框架填充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与填充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包括框架对墙性能的影响以及墙对框架的影响。

框架对墙具有约束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填充墙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同时也改善了填充墙在水平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而墙对框架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填充墙与框架共同工作,对整个框架的承载力、刚度、变形以及耗能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填充墙沿层高的不均匀布置造成结构出现薄弱层而破坏,沿平面不均匀布置造成结构出现扭转破坏,墙的约束效应造成结构形成短柱破坏。

1、填充墙对框架抗震的有利影响历次地震灾害的资料表面,框架结构中因填充墙的加入,在地震中有明显的优势,填充墙与框架联系在一起共同工作,对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以及耗能能力都有明显的改善。

1.1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填充墙在构造上与框架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作用改变了整个结构体系的抗侧力,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填充墙由于受到框架的约束作用而具有相当大的阻力,裂缝发展缓慢,直到结构倒塌破坏以前,填充墙始终分担了一部分水平荷载作用。

因此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承载力比纯框架结构有明显的提高。

1.2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刚度的影响。

在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中,由于填充墙本身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在结构遭受水平荷载作用时,填充墙对框架结构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结构的早期刚度大大增加,限制了框架的变形,从而减小了整个结构的地震侧移幅值。

1.3 填充墙对结构耗能的影响。

在框架内部有了填充墙之后,结构耗能能力大为增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指出在进行抗震概念设计时结构应设计成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地震能量。

对框架而言,砌体填充墙具有很大的初期刚度,建筑物遭受地震力之前几个较大的加速度脉冲时,填充墙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力,并利用自身的变形以及墙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可以大量吸收和消耗建筑物的地震能量,以后随着填充墙的刚度退化和强度减弱,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力逐渐增多,框架才渐渐变为抗震主要构件。

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2)竖向不规则产生的震害(薄弱层)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 构的薄弱楼层率先屈服、发 展弹塑性变形,并形成弹塑 性变形集中的现象,不能发 挥整体的抗震能力。
层 13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 位于天津塘沽区的天津碱厂 十三层蒸吸塔框架,该结构 楼层屈服强度分布不均匀, 造成6层和11层的弹塑性变形 集中,导致6层以上全部倒塌。
(a)强梁弱柱型 (b)强柱弱梁型 框架的整体破坏形式
Page
8
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一、框架梁、柱的震害 梁柱变形能力不足,构件过早发生 破坏。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底, 尤其是角柱和边柱更易发生破坏。 柱顶 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斜裂缝或交叉 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柱内箍筋拉 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 主要原因:节点处弯矩、剪力、轴 力都较大,受力复杂,箍筋配置不足, 锚固不好等。
Page 13
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梁柱节点 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方向的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混凝土 剪碎剥落,节点内箍筋很少或没有放置箍筋时,柱纵向筋 压曲外鼓。 梁筋锚固破坏。锚固长度不足,从节点内拔出,将混凝土 拉裂。 装配式框架构件连接处易发生脆断,剖口焊接钢筋处易拉 断,焊接处后浇混凝土开裂或散落。 原因:节点受弯承载力不足,约束混凝土太少,梁筋锚固 长度不足及施工质量引起。
地震时,防震缝处不少面积因碰撞而掉落。
2、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高柔建筑物,因Tg=T1发生共振, 烈度不高但其破坏的例子屡见不鲜。 如:1976年委内瑞拉发生6.5级地震,距震中56km的加拉 加斯冲积场地上有4幢10至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 寓倒塌。
Page
19
地震前北川
地震后北川
Rebuild Beichuan

浅谈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浅谈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地震情况 , 填充墙即使 与框架柱 间设有 可靠 的连接也会出现
破 坏 和倒 塌 。
2 填 充墙 的不利 影响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 , 因填充墙引起的柱破坏形态 主要为
早地开裂 , 甚至倒 塌。因而 , 在传统 的抗 震设 计 中, 砖填 充墙
被当作一种非传力构件 , 认为它只起 到隔离 、 保护的作用 , 对
() 2 框架结 构弹性工作阶段 : 随着水平荷载加大 , 周边裂 缝也不断加大, 面出现 未贯通 的斜 裂缝 。此 时 , 墙 框架仍 处 于弹性工作状态 , 充墙成 为抗侧力构件。 填 () 3 框架结构弹塑性工作阶段 : 这个阶段中 , 除墙面陆续 出现裂缝及不断扩展外 , 钢筋混凝土框架也逐渐 出现 裂缝 并 开展 , 结构的非 线性性 能颇 为明显。此时 , 填充墙 的抗侧 能 力达 到极 限值 , 整个结构呈弹塑性状态。 () 4 框架结构塑流阶段 : 这个阶段前期 , 荷载增量 主要 由 框架来负担 , 框架构 件 内的弯矩显 著增加 , 于是在 框架构件 内陆续 出现塑性铰 , 整个结构表现出明显 的塑性特点 。墙体
了框 架 结 构 原 来 的 性 能 。在 汶 川 地 震 灾 区应 用 较 为 广 泛 , 有 大量 的填 充 墙 框 架 结构 在地 震 中发 生 了不 同程 度 的 破 坏 , 因
【 文献标识码】 A
1 填 充墙框 架结构 体 系受力分 析
在填充墙框架 中, 填充墙与框架共 同工作。砖填 充墙既 能承受部分地震剪力 , 又改变 了钢筋混凝土框架 的受 力和变
此有必要对填充墙对框 架结构 的影响作一定的分析 。 在汶川地震过后 , 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 对《 中的关 于围护
墙 和 隔墙 作 了强 制 性 规 定 : 架 结 构 的 围 护 墙 和 隔 墙 , 考 框 应

211274267_不同填充墙布置对RC框架结构抗震计算的影响

211274267_不同填充墙布置对RC框架结构抗震计算的影响

0 引言近年来,针对不同填充墙布置对 RC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周晓洁等[1]通过研究填充墙与框架梁或柱之间的连接方式对抗震计算产生的影响,探讨不同连接方式对 RC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的影响。

填充墙数量和位置对抗震计算的影响。

张永兵等[2]通过研究填充墙数量和位置对 RC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的影响,探讨不同数量和位置填充墙对 RC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产生的影响。

陈欢欣等[3]通过研究填充墙布置与 RC 结构其他构件之间连接方式与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柱和梁塑性变形时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

填充墙布置对于 RC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不同填充墙布置方式对 RC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和稳定性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文在不同填充墙布置方式对 RC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和稳定性影响机制,以及在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柱和梁塑性变形时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 地震作用下带填充墙分析本文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按照规范要求,将填充墙高度分别为40m、60m、80m、100m 的框架结构模型沿高度方向沿两个方向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随着填充墙高度的增加,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断增大,而最大层间剪力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当填充墙高度为80m 时,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小。

且随着填充墙高度的增加,最大层间剪力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随着填充墙高度的增加,柱的轴力也在不断增大。

在结构底部剪力较小且在底部出现较多塑性铰的位置出现了大量塑性铰。

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随着填充墙高度增加而有所增大,但其增幅有限。

在整个结构中,随着填充墙高度增加,框架结构的延性逐渐提高。

在填充墙高度为60m 时,框架结构的延性达到最大值;而当填充墙高度为80m 时,框架结构的延性降低不明显[4-5]。

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延性的影响。

1.1 填充墙布置方案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其中1~5层为框架结构,6~10层为剪力墙结构,11~12层为填充墙结构。

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论文

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论文

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抗震设计论文班级:监理11-3学好:1140113328:XXXXXXXX建筑工程管理学院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因此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要求较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整体性能好、抗震性能强等优势,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就如何在施工中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阐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钢材量的不断提高,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

框架结构是采用梁、柱等杆件刚接组成空间体系作为建筑承重骨架的结构。

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

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建筑物,例如一些办公大楼、小型住宅等2008年的汶川I地震造成倒塌房屋超过500万间,死亡人数近7万人,多数遇难人员是因为房屋倒塌造成的。

汶川震深刻地揭示,90%以上的地震灾害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是由地震对建筑物、构筑物破坏性造成的,这次地震又一次使工程技术员感到抗震性能的重要性。

血的教训提醒人们,抗震设计不可掉以轻心,如有失误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此,在施工中要有意优化结构抗震性能。

不管是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去年4月的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首先也必先解决灾区人民的住房问题。

曾有专家在汶川地震后对其房屋构造进行调查。

在汶川及其周围受灾地区,大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造的,凡是严格按抗震设计规设计,施工质量较好的均未出现严重破坏,仅少数框架梁、柱或梁柱节点附近出现轻微的裂缝。

房屋受损表现主要是填充墙体的震害、变形缝处的震害等从地震抗震等级框架结构一、结构的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多高层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不仅与建筑重要性和地震烈度有关,而且与建筑结构本身潜在的抗震能力有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作者:亓秀斌孙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在众多的灾害中,地震属于频率较高,危害较大的一种。

其特点是危害程度深,发生时间短,突然性强。

往往产生地震之后已经无法进行弥补。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密度大,而房屋的坚固程度却处于劣势,因此地震在我国的发生和发展是破坏力极大的一项灾害。

地震灾害已经占到了世界的50%。

所以,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有着极端的必要性。

这是我国维持自身发展,保证经济稳步上升的一个必要因素,不能忽视。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并阐明了其抗震应该账务的各项措施.【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震害分析抗震措施中图分类号:TU528.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在建筑物的设计全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使用要求处理好建筑物的总高度、总宽度、平立面形状、门窗洞口位置、承重体系等等的相互关系,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包括基础深梁、基础圈梁、系梁等的设置,按地震烈度的高低和房屋层数的不同,兼顾大房间、楼梯间的要求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力争达到最好的抗震效果。

做好结构的合理布置和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这是做好抗震设计的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

结构的合理布置及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是我们减轻震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是现在最通行使用的结构形式,在抗震问题上也应当首先考虑这项结构的设计和加固问题。

抗震设计应当遵循规定上关于柱子的强度要大于梁节点必须加固等要求,实际上在施工时候由于人员的理解力和对于人的掌握方面可能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

并且对于某些问题还存在争议,所以抗震问题的把握应当更加认真投入探讨研究。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特性分析1、结构布置不规则的震害(1)扭转破坏如果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当而造成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有较大的不重合,或者结构沿竖向刚度有过大的突然变化,则极易使结构在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这是由于过大的扭转反应或变形集中而引起的。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鉴定分析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鉴定分析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鉴定分析杨玲 1 周明 2 贺海斌 3(1.湖南湘建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2.邵阳市交通枢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邵阳 422000; 3.邵阳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 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 针对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某教学楼,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和《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属于A 类建筑,进行建筑外观、地基基础现状、结构平面布置、材料性能指标、结构构造连接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建立了抗震鉴定的流程图,经两级鉴定对该教学楼进行了评价,得出其鉴定结果,并指出部分构件需要进行加固。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教学楼 A 类建筑 抗震性能鉴定中图分类号: TU352.11;TU74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6-0166-05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apability of a Teaching Building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YANG Ling 1 ZHOU Ming 2 HE Haibin 3(1. Hunan Xiangjian Zhik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0 China;2. Shaoyang Transportation Hub Construction Co., L td., Shaoyang, Hunan Province, 422000 China;3.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 Hunan Province, 422000 China)Abstract: For a teaching building built in the 1970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Building Seismic For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GB 50223-2008) and "General Cod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GB 55021-2021), it belongs to the Class A building. The comprehensive anti-seismic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appearance, foundation status, structure layout, material performance index, structure conn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s evaluated, the flow chart of seismic appraisal is established, the teaching building is evaluated after two-level appraisal, appraisal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it is indicated that some components need to be reinforced.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 Class A building;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apability我国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两大活跃地震带之间,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地震断裂带丰富,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5、框架结构布置
(5)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砌体填充墙 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 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而造成的结构扭转。
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6)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 基础系梁: 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 不均匀土层; 桩基承台之间。
破坏规律:框架结 构的下部填充墙破坏 重于上部(框架结构的 变形为剪切型,下部 层间变形大)
一、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一、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1、框架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 非抗震
设防烈度
类型 设计 6度 7度 8度(0.20g) 8度(0.30g) 9度
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层梁、柱内力的影响忽略不计,仅 考虑对本层梁、柱内力的影响。
三、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2)弯矩二次分配法 假定:某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只对与该节点相交的各杆件 的远端有影响,而对其余杆件的影响忽略不计。
计算时,先对各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一次分配,并向远 端传递(传递系数均取1/2),再将因传递弯矩而产生的新的不 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整个弯矩分配和传递过程结束。
土木工程抗震B
任课教师 朱俊锋
第4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基本内容】
一、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三、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四、框架梁、柱与节点的抗震设计 五、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不同连接方式下新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2019年精选文档

不同连接方式下新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2019年精选文档

不同连接方式下新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0 引言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在中国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过去大量应用的粘土实心砖已逐渐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墙体材料[1],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等。

世界上几次大地震调查数据表明,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相互作用复杂。

在中国以往对框架填充墙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中,墙体大都采用传统粘土砖墙或混凝土墙[26],本文中的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相较于其他砌块具有施工方便以及保温、隔热、防火、防渗性能好等优点,但其与框架结构不同连接方式下的抗震性能一直鲜有研究。

填充墙通常被当作非结构构件来设计,不考虑其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7]。

为了减小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不利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 B 50003―2011)均建议填充墙与框架应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

为此,本文对新型横孔空心砌块填充墙与框架结构采用不同连接形式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针对此种横孔连锁砌体提出填充墙与框架柱、梁采用拉结筋连接,其中框架梁的拉结筋锚固在顶皮砌块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带中,增强框架与填充墙的协同工作,减小填充墙对框架的不利影响,改善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1 试验概况1.1 试件设计与制作为了研究新型砌体填充墙与框架不同连接形式下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2种不同连接方式。

试验设计试件采用足尺模型以剔除尺寸效应,制作了1榀空框架和3榀带填充墙框架,其中1榀为刚性连接,2榀为柔性连接。

试件设计情况如表1所示。

填充墙墙体材料采用新型横孔空心砌块,主砌块尺寸为290 mm×190 mm×200 mm,辅砌块尺寸为145 mm×190 mm×200 mm,砌块块型如图1所示。

框架柱设计轴压比为0.23,实际施加的轴压力为300 kN。

试件KK尺寸及配筋情况如图2所示,各试件示意如图3所示。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6-0030-02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郭华(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和框架各自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合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提出了对于该结构的抗震设计建议,从而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关键词:框架结构,填充墙,抗震性能,协同受力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A0引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可随意分隔空间,且可以满足建筑立面的变化,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医院、办公、商业以及住宅等各类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目前国内在对于该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一般不参与整体结构的受力分析,而只是将其作为荷载加在主体结构上,另外根据规范要求对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进行了适当的折减。

然而,历次震害以及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与框架作为协同受力构件共同参与了抗震,而且填充墙的布置对于框架结构中主体构件的内力以及整体抗震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上述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很有必要对该类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实际设计中予以改进。

1填充墙和框架在地震中的受力特性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和框架的受力特性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弹性阶段:在地震作用初期,填充墙和框架均处于弹性阶段,二者协同受力,并且在接触的界面产生了初始裂缝。

随着水平地震力的增加,界面裂缝也不断加大,在二者接触的对角部分有破碎现象,填充墙未出现贯通斜裂缝。

此时,框架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填充墙成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

2)弹塑性阶段:随着水平地震力的继续加大,墙面的裂缝不断增加并最终扩展为贯通斜裂缝,框架也逐渐出现裂缝并不断发展。

此时,填充墙的抗侧力达到了极限,整个结构呈现出弹塑性受力的特性。

3)塑性阶段:填充墙吸收一定地震力并破坏后,全部水平地震力均由框架承担。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摘要:填充墙砌体工程一般采用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材料进行砌筑。

框架-填充墙结构是指填充墙砌体在框架结构中起围护、分隔作用,不承担荷载,属于非结构构件。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填充墙的材料、种类、位置、数量等的不同布置方法对框架结构的刚度影响很大,因此,地震剪力对填充墙框架结构与纯框架结构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填充墙框架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必须考虑到填充墙的布置对框架结构的刚度影响。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得出填充墙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总结规律,提出填充墙合理布置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0引言1906年4月18日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大地震中,框架结构采用了砖砌体做填充墙,并因此抵御了地震的冲击,发挥了很好的结构性能。

然而,在1989年10月17日的奥克兰地震中,这种结构有一些受到了严重的地震破坏影响。

直到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8.0级大地震的考察研究中发现,很多填充墙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不合理布置造成了结构更严重的破坏;也有填充墙对结构的贡献使得结构避免发生倒塌的情况存在。

因此,填充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如何布置,布置多少,与主体结构怎么进行很好的连接都成了许多科学技术人员力图解决的一个工程难题。

如果能合理考虑填充墙在地震力作用下对框架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合理进行设计,将大大减轻地震破坏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的影响分析1.1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分析在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1]中,填充墙框架结构所测得的水平承载力是294kn,而纯框架结构所测得的水平承载力为191kn。

可见,布置了填充墙的框架结构比纯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要高出许多。

1.2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变形影响分析在填充墙框架结构体系中,墙体部分和框架部分材料选用不同,受力性能也不同。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摘要:根据汶川地震震害现场调查记录及欧洲抗震规范的相关抗震条文,探讨了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的原因,对框架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分析,特别详细介绍了地震中填充墙框架结构的各种表现,分析其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为该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欧洲规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abstract: according to wenchuan earthquake damage scene investigation records and european seismic code of seismic provisions related, discusses the cau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e causes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to frame structure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are analyzed, especially introduced the earthquake in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fill walls of performance, analyzed its failure mechanism, and in this foundation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seismic design are proposed.keywords: european standar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中图分类号:tu3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发生8.0级的地震。

此次地震倒塌较多的是砖混结构、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震害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1]。

三种建筑结构比比哪种最抗震

三种建筑结构比比哪种最抗震

三种建筑结构比比哪种最抗震?2008-06-25 00:30目前,建筑工程上主要采用五种建筑结构: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

其中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在城市建筑中已被淘汰,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多用于居民住宅,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公共建筑。

一:框架结构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浮石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

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但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一般。

二:框剪结构即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相当大的刚度。

框剪结构的受力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框剪结构最高不但可以建到百米高度,抗震性能还非常良好。

三: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

钢筋混凝土墙板能承受竖向和水平力,它的刚度很大,空间整体性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楞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使用。

剪力墙结构形式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是目前建筑结构中抗震性能最好的。

施工日志2009-09-12 14:04施工日记也叫施工日志,是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等有关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真实的综合性记录,也是处理施工问题的备忘录和总结施工管理经验的基本素材,是工程交竣工验收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日志可按单位、分部工程或施工工区(班组)建立,由专人负责收集、填写记录、保管。

主要内容为:日期、天气、气温、工程名称、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应用的主要工艺;人员、材料、机械到场及运行情况;材料消耗记录、施工进展情况记录;施工是否正常;外界环境、地质变化情况;有无意外停工;有无质量问题存在;施工安全情况;监理到场及对工程认证和签字情况;有无上级或监理指令及整改情况等。

有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策略分析

有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策略分析

有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策略分析摘要: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强烈的地震往往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能使建筑物设计,在地震灾害中受得住考验,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这是每一个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当考虑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在我的工业以及民用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如何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整体抗震能力?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以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策略分析地震有着不可预知和不确定的特点,虽然地震的持续时间短,但是破坏性却是极大,如何能有效的预防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把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是我不断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我国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常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这种框架结构的建筑,在历次地震灾害中的受损程度相对于砖房是很轻的。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中的运用和大面积的推广,对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有一定的减轻程度。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虽然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下面我来通过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的调查,来总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方面存在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整体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造成片面或者楼房的一些局部薄弱环节,不能有效的发挥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柱梁节点地方,没有设置箍筋或者是箍筋的数量明显的不足,抗震以及相互之间的束缚能力差,这样往往会造成沿柱筋产生粘结裂开,或者是梁与柱之间的交叉裂缝,以至于使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保护层脱落,有时候也会使柱顶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使柱顶的主筋往外弯曲,特别是在一些没有横梁约束的地方,向边缘的边柱和一些层面的柱体,这种破坏很是严重和普遍。

梁、柱的变形方面能力不足,一旦梁或者是柱的端部进入到塑性屈服,往往会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的脱落压酥、造成梁柱的主筋暴露在外面,使的梁柱因受到压力而形成弯曲,以及箍筋脱落的较为严重的破坏现象,有时候更会造成梁板的塌落现象。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震害分析与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震害分析与抗震构造措施

钢筋 混凝 土 框架 结 构 :是 由钢筋 混凝 土 柱 、纵
梁 、横 梁 组成 的框 架 来 支 承 屋顶 与楼 板 荷 载 的 结
数框架 结 构 的主 体结 构震 害一般 较轻 ,主 要破 坏发 生在 围护 结构和 填充 墙 ,因此 ,除 了加 强填充 墙与
构 。钢 筋混 凝土 框架 结构 作 为一种 结构 形式 广泛 应 用 于工 业 与 民用 建筑 中,有 关地震 灾 害表 明 ,地 震
砌 ,搭接 长度 不小于 砌块 长度 的 1 3 / ,在 T 型墙 体处 应 使横墙 砌块 隔皮 露端 面 ,并坐 中于纵墙 砌块 、墙 转 角处 ,还应 使纵 、横 墙 的砌 块相 互搭砌 ,隔 皮砌
楼 梯 间和 人流 通道 的填 充 墙 , 尚应 采 用钢 丝 网 砂浆面层 加强 。

填 充 墙 的布置 使得 框架 柱 的计 算高 度减 少 ,形 成 “ 短柱 ”,在水 平力 作用 下 ,容易提 前发 生 塑性 铰破 坏 。
定 的支 撑 。这种 支撑 作用 增大 了结构早架 的耗 能能 力和变 形 能力 , 减少 了结构倒 塌 的可 能性 。
墙 长 大于 5 时 ,墙顶 与梁 宜有 拉 结 ;墙长 超过 m
第 五 ,砌 筑 墙 体 时 ,上 、 下 皮 砌 块 要 错 缝 搭
8 或 层 高2 时 ,宜 设置 钢 筋 混凝 土 构造 柱 ;墙 高 m 倍
超过4 时 ,墙体 半高 宜设置 与 柱连接 且 沿墙全 长 贯 m
通 的钢 筋混凝 土水平 系梁 。
避 免形成薄 弱层或短 柱 。
砌体 的砂 浆 强度等 级 不应低 于M ;实 心块 体 的 5 强度 等级 不 宜低 于M 2 5 U . ,空心块 体 的强度 等 级不 宜低于M 3 5 U . ;墙顶应 与框架梁密 切结合 。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一、混合结构体系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

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横墙承重方案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

纵墙主要起维护、隔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

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

优点是:房屋的空间可以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

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

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

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

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

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填充墙砌体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者:Siamak Sattar1 和 Abbie B. Liel2摘要非韧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砌体是一种流行的形式,在世界各地的地震地区建造。

本项研究估计这种建筑物在地震下的破环现象,运用对非线性模仿模型的动态分析从中得到结构破环的概率。

该项估计是基于1975年美国加州建设的设计结构和细节特征。

这项研究用来衡量在地震作用下有无填充墙砌体对结构倒塌的影响。

抗震性能评估表明,所考虑的配置(无填充墙,部分填充墙和完全填充墙框架)中,完全填充墙的框架有倒塌的危险,无填充墙的框架被发现是最容易受到地震引起的破坏。

根据不同的填充物的,中位数倒塌能力分别为1.3倍和2.5倍。

而全框架填充墙倒塌的可能会更高。

砌体填充的存在也大大改变了框架结构倒塌机制,导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高度(4和8层)的结构相似。

介绍钢筋混凝土(RC)与填充墙砌体结构的建筑物已经被广泛用于商业建筑、工业和民用住宅等地震多发地区。

砌体填充材料通常有砖,粘土瓦或混凝土砌块墙,柱之间构建一个框架梁钢筋混凝土。

楼板在设计过程中不是按一般建筑(非结构性)组件考虑和处理的。

然而,砌体墙的存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重大影响,有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相对于不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但是,在同一时间,引进脆性破坏机制与墙和墙框架的相互作用有关。

本次研究评估了砌体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利用非线性动态仿真模型分析,获得了结构倒塌的概率。

特别是,研究探讨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砌体结构倒塌的危险和影响,旨在查明部分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特点。

此前有研究表明,一些较旧的(非韧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比其他建筑物先倒塌,可能危及其他建筑物的安全,不过,由于地震影响是不确定的,这项研究没有审查把砌体填充墙的建筑物和墙倒塌的对比危险。

从抗震性能预测的非韧性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模拟模型砌体填充墙与框架建筑。

个案研究的设计与建筑细节特征是基于典型的前美国加州1975年4和不同填充配置8层框架建筑。

模型砖石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柱和关节有侧移倒塌的仿真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特性。

崩溃是通过增量的非线性预测模型的动态仿真分析。

这种分析提供了这种类型的地震安全建设指标。

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填充墙砌体的背景这项研究建立在一个实验和分析工作,以评估数砌体填充面板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波利亚科夫(1960)进行了砖混框架填充墙实验测试,第一次提出把腾出的制度作为支撑框架工程,以形成压缩“支柱”的墙。

按照这一办法,斯塔福德史密斯(1962年)和梅恩斯(1971)等,计算的对角支撑有效宽度,由迫击炮小组和填充墙框架,分别测试结果支持提出的方法。

其他实验研究了填充墙框架结构性能更加广泛。

克林纳和伯特罗(1978)测试了三分之一规模3.5的故事,一个11层的20世纪70年代的公寓楼区局的代表。

他们的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1.研究生,系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大学。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2.助理教授,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一氧1.2.助理教授,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一氧是增强填充增量减少倒塌的危险,比裸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Mehrabi 等。

(1996年)测试12 ½规模单层单跨框架标本,并指出,与填充帧均优于裸框架的抗震性能。

分析方法来模拟砌体填充面板同时拥有先进的实验研究。

基于对波利亚科夫(1960)等,填充测试霍姆斯(1961)提出了计算最大的强度和刚度的砌石墙支撑的线性等效模型。

斯塔福德史密斯和卡特(1969)开发的分析技术来计算的支撑有效宽度,开裂,破碎载荷,作为框架和墙体之间的接触长度的功能元素。

弗拉纳根和Bennett (1999)采用了分段线性等效支撑填充到模型,并提出一份分析程序计算出加密强度的基础上,21瓦与粘土填充墙钢框架的实验结果。

其他研究人员利用有限元模型来表示复杂的墙体行为方面。

Dhanaskar 和页(1986)为蓝本的框架填充墙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素砖,比较与几个半规模的实验结果。

Mehrabi 和城(1997)用污蔑裂纹有限元模型代表单位和砖石钢筋混凝土框架,制定一个迫击炮关节构模型。

斯塔夫里迪斯和城(2009)已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砌体填充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离散相结合的抹黑和打击的方法来捕捉不同的失效模式在实验中观察到。

最近的研究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抗震性能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砌体更普遍。

Dolsek 和Fajfar (2008)用于支撑墙的元素集中等效塑性梁柱模型元素,以评估砖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在“限制破坏”,“重大损害”和“接近崩溃”极限状态看。

Dymiotis 等。

(2001年)评估在“适用性”和“终极”极限状态的一个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抗震漏洞。

麦丹和哈什米(2008)评价了7和1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砌体填充性能受到近断层地震动。

在砌体填充面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模拟评估,在这里,评估生活与非线性模型和极限状态检查安全。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技术占地面运动和模型的不确定性。

案例:建筑物研究这项研究是基于与设计结构和细节特征典型的预1975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建设。

本文侧重于非韧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2高峰,4和8的故事。

每座建筑物被评为一裸框架和填充两种不同的配置,为在图4所示的故事结构。

通常省略填充在地下,如图。

1b 中,提供零售和商业服务打开的窗口。

1.研究生,系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大学。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2.助理教授,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一氧图1。

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砌体填充配置设计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组成,详细内容已描述Liel 等。

(2010年)。

列在25英尺和故事的高度间距是15英尺的第一层和13英尺上的故事。

这些建筑周边框架体系,有平面板内部重力系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抵制与1967年最高的统一建筑法规相关的地震带地震荷载。

加固细节是地震前提供详细的规则,建立典型,并包括广泛的间距横向钢筋,箍筋和纵筋的锚固差,没有联合剪切增援。

这些建筑物都被认为可以在一个较高的最大考虑地震的SMS = 1.5克和SM1 =0.9克(德育及公民教育)位于地震现场。

为单墙砌体材料特性威思是从Manzouri (1995年为砖)根据一项与迫击炮式老建筑再生的“O”类。

该砌体名义宽度4.125英寸和砂浆接缝厚度为0.375英寸这些属性代表了砌体填充弱类型,这样在过去的建设。

这砌体已抗压强度(中频¢)2000 psi 和剪切强度(室颤¢)从120到270 psi 的不同,这取决于正常的压力。

砌体结构的杨氏模量(米E )是580 psi 的。

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砌体填充非线性模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模型包括两维三开间框架,如图所示。

2。

模式,并在OpenSees 的。

仿真模型捕捉梁,柱材料非线性,梁柱接头,砌石墙。

该额外的重力系统(地震群众学习专栏帐户的P -效应),但不重力系统贡献的框架横向阻力。

恶化的梁,柱,及关节的建模与集中弹簧的三线性骨干理想化和相关的伊巴拉等人开发的滞后规则。

(2005年)。

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骨干后峰负刚度,使软化与混凝土破碎,钢筋屈曲和倒塌发生骨折的相关行为应变模型。

代表梁和柱元素的缺乏弹性的弹簧性能进行校准是指从255列(哈塞尔顿 等实验测试值。

2008)。

这些结构模型,以及非线性几何变换和稳健的收敛算法,是代表到崩溃极限状态的结构响应能力。

该框架模型,主要限制因素是肢剪力墙结构的失败是没有明确表示,由于准确地代表这个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的gravityload 随后亏损的困难。

钢筋混凝土柱模型并捕获与弯曲,剪切破坏(即剪切破坏后产生的相关抗剪强度退化)。

2。

非线性钢筋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框架结构分析模型。

1.研究生,系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大学。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2.助理教授,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一氧每个填充面板模拟与压缩支柱一双,如图所示。

图2。

非弹性支柱用来表示填充墙,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精度,捕捉力位移反应的关键特征,但在减少计算量相比,有限元模型。

每一杆都分配了一个力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

三)代表初始刚度,峰值强度,和后峰的砖石墙必要的行为来预测失败。

砌筑要预测的模型等效压杆墙failure.The 属性如下。

等效支撑宽度,瓦特,是计算从斯塔福德史密斯和卡特(1969年)就与W 到一个无量纲参数,LH 的曲线为基础,表达了相对刚度框架的填充物,其中和米英,吨,和h ¢是杨氏弹性模量,厚度和高度的填充,列respectively.Properties 是E (杨氏模量)和I (转动惯量)。

Q 是填充之间的横向和对角线的角度。

该砌体填充面板初始刚度,柯,是两次从等效支撑宽度和砌体的性能得到刚度采取,即K 表2款(e 重量/升)(cosq )2时间=,其中L 是对角线长度支撑。

后面板裂缝的填充表格,面板的刚度降低至heak ,但在面板人口继续增加,直到出现故障由于剪切,滑动,或crushing.This 研究使用由Zarnic 和戈斯蒂奇(1997年提出的方程),后来被Dolsek 和Fajfar (2008),以确定最大强度填充改性:'2int max 925.1),11(818.0h L C C C f L F in I I I tp⨯=++⨯= 凡在L 是长度的填充物,总磷F 是砌筑和t 和h'开裂应力定义为过。

该方程已被验证了关于singlebay 单的故事,两个海湾的Zarnic 和戈斯蒂奇(1997)2层框架填充墙进行实验设置。

对于面板和框架考虑砌体性能建模在这里,每个填充墙的最高强度约为141基普。

打击力量的比例为最大强度(编号FCR /的Fmax ),被定为0.55,从Manzouri 以下(1995年)和Dolsek 和Fajfar (2008)建议的实验数据。

Struts 的拉伸强度已微乎其微。

该填充面板的变形能力是基于过去的建议,研究者从实验测试和意见。

Manzouri (1995)鈥檚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大负载(即第位移图。

3)约0.25%发生漂移。

同样,一个由盛等人进行的实验设置。

(2009年)发现,在框架中标本的最大负荷在0.25%发生漂移。

根据这一证据,上限为0.25%,在这里采取的漂移。

后峰强度退化(在图ç代表。

三)是基于Dolsek 和Fajfar 鈥檚(2008)估计,在零壁强度(位移三)大约是在最大的5倍力(第位移)。

由Dolsek 的加密特性和Fajfar 建议参数(2008年)是由在卡瓦略和科埃略,埃兹实验报告集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