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小食品杂咏》雪印轩主(珍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都小食品杂咏》雪印轩主(珍藏版)驴打滚
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

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注: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
苏造肉
苏造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肉来嵌。

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
(注:苏造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

)
粳米粥
粥称粳米趁清晨,烧饼麻花色色新。

一碗果然能果腹,怎如厂里沐慈仁。

艾窝窝
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

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

(注:艾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
扒糕
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

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

(注:热天之扒糕,用荞麦面蒸成饼式,浸凉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条,拌醋、蒜、酱油等食之。

色灰黑,见之欲呕,色恶不食,于扒糕吾云亦然。

)
白水羊头
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

盐花洒得如雪飞,薄薄切成与纸同。

(注:冬季有售羊头者,白水煮羊头,切成极薄之片,洒以盐花,味颇适口。


爆肚
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

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

(注: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

肚既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

”)
豆汁
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

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
(注:豆枝,即绿豆粉也,其色灰绿,其味苦酸。

分生熟两种,熟者挑担沿街叫卖,佐咸菜食之,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
炒肝
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

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

(注:炒肝以猪之小肠脔切成段,团粉脔枝烩之。

昔年每文一块,近来则恐非一铜元一块不能买矣。

名为炒肝,实则烩猪肠耳,既无肝,更无用炒也(间有肝者,亦非炒过者)。

京谚有“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之语,故诗中云云。

炒肝香三字,则卖者之吆喝声也。


猪头肉
猪头不叫叫熏鱼,巧手切来片如纸,夹得火烧堪大嚼,夕阳红柜走街衢
(注:有卖猪头肉者,煮而熏之,兼有熏鱼,实非主品,而叫卖者,每于夕阳时,身负红柜,偏喊“熏鱼”而不以猪头肉称。

切时肉薄如纸,多夹其所带卖之火烧中食之)
酸梅汤
梅汤冰镇味酸甜,凉沁心脾六月寒。

挥汗炙天难得此,一闻铜盏热中宽。

豆渣儿糕
豆渣儿糕价值廉,盘中个个比鹣鹣。

温凉随意凭君择,洒得白糖
豌豆黄
从来事物有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悄里,十文一快买黄琼。

江米藕
江米都填藕空中,新蒸叫卖巷西东。

切成片片珠嵌玉,甜烂相宜叟与童。

(注:江米藕者,以江米入藕孔中,蒸烂后,沿街叫卖。

切成小片,蘸白糖而食之。

售此者,多清真教人。


牛奶酪
鲜新美味属燕都,敢与佳人赛雪肤。

饮罢相如烦渴解,芒生齿颊润于酥。

杏仁茶
清晨市肆闹喧哗,润肺生津味亦赊。

一碗凉浆真适口,香甜莫比杏仁茶。

果子干
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

劝尔多添三两碗,保君腹泻厕频登。

初到北京才一个月,总是在想老北京的样子,总是从舌尖体会老北京的气息。

查找北京饮食文化和传统食物时,看到有一本《燕都小食品杂咏》经常出现在各种食品词条的注解里(如百度百科‘驴打滚’字条),才发现这是一本清朝时代的小书,作者是叫雪印轩主的人。

书岁不到一厘米厚,但是歌咏了30(余)种北京小吃。

民国时期由中华书局出版过,据说现在已经失传。

后在网上查到也是民国中华书局出版的《北平风俗类征》中收入了一些《燕》的杂咏。

看了后觉得《燕》的咏诗不但把老北京的小吃制作介绍得清楚,把老北京街巷小吃文化也描绘出来,栩栩如生,仿佛置身旮旯胡同,听着挑子的叫卖房。

《燕都小食品杂咏》- 雪印轩主(清)
驴打滚:“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

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艾窝窝:“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

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


糖砸面:“全凭手艺见工奇,一握糖条细似丝。

儿女喜謏齊叫卖,扎花长辫各成词。


甄儿糕:“挑凳炊糕亦怪哉,手和糖面口吹灰。

一声吆喝沿街过,博得儿童叫买来。


果子干:“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

劝尔多添三两碗,保君腹泻厕频登
硬面饽饽:“饽饽沿街运巧腔,余音嘹亮透灯窗,居然硬面传清教,惊破鸳鸯梦一双。

图:日本村井兄弟商会社出品的烟画《卖硬面饽饽》
煮豌豆:“沿街雨后喊牛筋,豌豆新蒸趁夕曛。

浸透五香堪细嚼,未经吹皱已成纹。

注:雨后各街巷,多有儿童携小篮卖五香豌豆者,吆喝必曰“赛牛筋的豌豆”。

灌肠:“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

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


豆汁:“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

无分男女齐来坐,
适口酸盐各一瓯。

”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扒糕:“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

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

”并注称:“热天之扒糕,用荞麦面蒸成饼式,浸凉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条拌醋、蒜、酱油等食之。

色灰黑,见之欲呕,色恶不食,于扒糕吾云亦然。


烤羊肉:“浓烟熏得涕潸潸,柴火光中照醉颜。

满盘生膻赁一灸,如斯嗜尚近夷蛮。


并注说:“铁篦之下,烧以木柴,以羊肉之薄片,蘸酱油或卤虾油就篦上烤食之。


卤煮炸豆腐:“油煎豆腐角三尖,椒水一锅渍白盐。

油煮声声来午夜,竹城战士兴增添。

”注:即三角块之炸豆腐,点花椒盐水煮之,附带豆粉丸子、茶鸡蛋等,彻夜穿街叫卖,盖为赌钱最妙之食品,因味咸利口也。


卤煮鸡熏鸡:“朱朱唤到叫胶胶,不必翻金论翅骹。

酱炖烧熏兼卤煮,用来浮白是佳肴。

”注:鸡之制法颇多,沿街叫卖者,有熏鸡、烧鸡、有煮鸡等,颇堪下酒。


蜜供:“满洲名产出关东,砌渍油煎手艺工。

堆砌应师泥瓦匠,方圆宝塔太玲珑”。

注:蜜供为满洲点心,以油煎蜜渍之小长方面条,粘成浮屠式,中空,有方、圆两种。

高则一尺至三五尺不等,为新年中之供品,故曰蜜供。

煮白薯:“白薯传来自远番,无虞凶旱遍中原。

应知味美惟锅底,饱啖残余未算冤。

”注:北京之煮白薯,售期极长。

且他物率多以新
熟者为上,独此物以残余为美。

因煮时过久,所谓锅底者,其甜如蜜,其烂如泥,食者特别欢迎,不以剩货为忤。

粳米粥:“粥称粳米趁清晨,烧饼麻花色色新。

一碗果然能果腹,争如厂里沐慈仁。

”注:粳米粥为清晨点心之一,将粳米煮得极烂,可以泡烧饼麻花。

蜂糕: “燕市蜂糕最有名,软柔颇好佐晨羹。

素荤异味分回汉,黄者油香白者清。

”注:蜂糕为米粉所制,中多蜂窝,故名。

荤者色黄,中有脂油及核桃仁;素者色白。

回教售者,均为素糕;汉人售者则黄白俱有。

柔软易消化,病人宜之。

辣菜: “辣菜何人始发明?白云片片碗中生。

沁凉最是能除热,况复辛芳味独清”。

注:辣菜为芥头所制,切成薄片,佐以萝卜丝。

加热,严封,数日即得。

辣中有清香味,冬季最佳之食品也。

摘录完这些诗咏,我想象的北京以往的摸样也丰富起来,也可以再从《北京风俗类征》里找到更多的内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