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_0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该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词牌、字词解析、诗句赏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雪》的背景,掌握词牌特点,理解诗句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魅力,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词牌特点的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情感的理解,诗词的审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花飘飞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了解词牌特点。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情感,交流赏析心得。
5.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赏析的方法,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分析其意象、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赏析方法,分析其他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内容:a. 作者:毛泽东b. 背景:1936年c. 词牌:沁园春d. 重点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e. 赏析方法:意象、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象、情感。
2. 答案:此句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无数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3)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心。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雪带来的快乐和温暖,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雪》。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表达与创作:(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书写小短文,描述雪景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书写一篇关于雪景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生词和短语掌握情况:通过口头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3. 表达与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写短文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与雪有关的事物。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生词和短语。
4. 分析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的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运用。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采用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采用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5. 朗读、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6.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词书写、句子默写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轨迹。
而在仲冬,漫天飞舞的白雪,显然吸引了很多人们的注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雪的诗歌《雪》。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雪》这首诗歌的大体内容及描述方式。
2.培养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
3.引导学生赏诗并体会詹天佑先生娓娓道来的画面之美。
二、教学准备1.《雪》的诗歌材料及录音设备。
2.幻灯片和屏幕等相关教具。
3.画板、五颜六色的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对雪的印象,教师可以抛出“雪”这个词语,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对于雪的感觉。
借此,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
2.具体分析请学生仔细地听这首诗歌《雪》。
在听取一遍之后,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场面以及使用的描写方式,了解诗歌的大纲。
3.集中回答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重新播放语音,听完后请选出几位做回答。
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由学生们互相讨论,扩展自己的视野,多一点互动的环节。
4.帮助学生做句式表达在慢慢领略了《雪》中描绘的梦幻美景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比如,“白茫茫一片”、“纤细的雪花从空中飘荡”,等等。
5.让学生绘画表现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雪景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等。
6.总结归纳在倾听清晰的声音之后,学生们可以再次思考这首诗歌《雪》的意思,并做出自己的唱诵。
四、教学小结通过对《雪》这首名诗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也懂得了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多声多色的授课方法,既讲授,又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渐渐感受到美。
我觉得在帮助学生养成激发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方面,这样的方式很有帮助。
学好语文,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中的美感,通过学习建立对文学的感官感受和审美意识,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直坚持的追求。
《雪》教学设计
雪一、课题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二、设计思路: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江南雪的优美是为了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表达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这是文本的灵魂之所在,这种个性和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动与对话,来体会文本精粹的文字所传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运用的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内蕴美。
(2)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对比、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五、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含蕴深刻的语句,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灵”,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六、教学准备:1.搜集鲁迅先生有关材料。
2.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3.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七、学习过程:一、美文美导:提问学生收集的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雪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师生简评雪的特点:纯洁与刚毅。
(多媒体)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多媒体:简介作者)二、美文美读:1、提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借助画面,进入美境;借助音乐,进入情境。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一、教学目标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速写、对比、黯淡、贴近;2.了解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体验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3.形成独立思考、感受和表现雪景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中的黯淡:准确把握雪景的明暗关系,对于白色和黑色的使用要有深刻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强调塑造活泼、思维敏捷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准备纸张、笔、画笔、钢笔、白墨水等。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雪的基本功法写雪必须把握的基本功法有四个:“速写、对比、黯淡、贴近”。
1.速写写雪的速度要快,采用简略的作画方式,一次性把握雪景的基本姿态,不要过于拘泥细节。
快速作画能更好地把握雪景的意境和特点。
2.对比对比是写雪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法。
应该注意利用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等错落有致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雪景氛围。
3.黯淡雪景的黯淡应该是白色和黑色的组合,不是单纯的白色。
把握好明、暗的关系,让雪景更具丰富的柔和色调和质感。
4.贴近写雪要贴近,那么艺术家应该从直接观察到雪景本真的“感性记忆”中,进而对雪景进行再造,完全融入雪中,提高作品的作者度,使读者更好地感知雪的气息与风味。
(二)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雪景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涵盖了诗意的、写实的和超现实的。
每种风格都有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1.诗意风格诗意的雪景是更注重情感细腻的刻画,诗意坦荡,姿态与神韵各不相同。
艺术家在写诗意风格雪景时,应突出艺术性的情感魅力。
2.写实风格写实的雪景是清晰的、精准的、真实的雪景描写,主要采用横线和点作为独特的画法,表现出清澈、明亮和美妙的氛围。
3.超现实风格超现实的雪景,总是摆脱现实中的束缚,超越性的色彩和形态,带有神奇、梦幻的意味,在感受雪的同时又体验超现实的想象空间。
(三)思想感受与表现不同等级的雪景产生的思想感受是不同的,因此,艺术家需要在感受雪景的同时,要准确把握不同等级的雪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冰天雪地教案(精选3篇)
冰天雪地教案(精选3篇)冰天雪地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雪的颜色、形状。
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雪的变化。
2.能不怕寒冷,感受在雪天游戏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玩雪,丰富玩雪的经验。
活动准备:1.幼儿学习资源2.小桶、铲子“雪人”的“嘴” “眼”等代替物活动过程: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6册第12-13页,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冬天里的活动。
2.下雪天,带孩子到室外玩雪,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雪花的特征,欣赏优美的雪景。
师: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
颜色、特征。
师提问:①幼儿雪是从哪里来的?②谁能说说雪花的形状?③雪后我们周围会有什么变化?④你都知道哪些玩雪的方法?3.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滑雪等游戏。
提醒幼儿不要将雪打到小朋友的脸上,不让雪进到衣袖里,跑时不要太快,以免滑到摔伤。
4.欣赏同伴完成的雪人或雪雕作品。
教师可以将玩雪的场面录制或拍成照片。
5.放松游戏;“我是小雪花”我是一片小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幼儿原地转圈)风儿妈妈把我吹,我给小草当棉被(幼儿做睡觉状)6.幼儿进教室前将身上的雪拍净,将鞋上的雪跺净。
7.教育幼儿不怕寒冷,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活动延伸:1.幼儿以“玩雪”为题创作主题画。
2.玩雪的相片布置在活动室,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美工区:(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制作雪景:教师在准备好的立体背景图上抹上胶水,让孩子把撕好的雪花撒在上面,布置成下雪的情境。
冰天雪地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用矩形工具、设置渐变色等方法绘制冰山场景;2、会添加新场景,并能在场景之间正确切换;3、会使用文件导入的方法正确导入图片文件;4、巩固自由变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能。
课前准备:1、各种场景示例图像的准备;2、设置渐变色和自由变换工具的操作练习;设计理念: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全体学生演示实例作品,并分析绘制冰山背景的基本思路:先用矩形工具画出和画板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然后运用学过得设置渐变色的方法制作蓝天背景,接着用铅笔工具画出冰山和云朵。
《沁园春_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三河中学冉群峰【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2、学科:语文3、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课题】《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
【教材分析】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②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③熟练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②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②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雪》这首诗。
理解《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雪》的内容和意义。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雪》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领悟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雪》的诗意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雪》这首诗,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雪》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解析诗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对雪的描绘和表达。
4. 欣赏艺术特色: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领悟哲理:学生思考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背诵《雪》这首诗。
2.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谈谈对诗中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雪》和完成读后感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雪”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雪的象征意义,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4. 写作练习: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修辞分析: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讨论与写作: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修辞分析。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
3. 第三课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分享不同观点。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第五课时:检查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4届冬奥会主题歌《雪花》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对24届冬奥会主题歌《雪花》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冬奥会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增强对冬季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和欣赏主题歌《雪花》,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冬奥会的基本知识和文化。
2.欣赏主题歌《雪花》,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4.进行音乐表演和演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尤其是其中一些复杂的部分。
重点: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冬奥会的基本知识和文化。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主题歌《雪花》。
3.练习法:通过学生的练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音乐表演和演唱。
4.互动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冬奥会的基本知识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学习和欣赏主题歌《雪花》: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和特点,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教师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进行练习。
4.进行音乐表演和演唱: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表演,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5.总结评价: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水平,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3.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对雪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4.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对生词短语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力的表现。
4.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雪》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3. 学生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4.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作者对雪的描写,分析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雪景,了解不同地区的雪的特点。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音乐课《雪花》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音乐课《雪花》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学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六课咯咯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公鸡母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并能随乐曲进行音乐小品和表演比赛产生对公鸡、母鸡的喜爱之情2、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感受表现母鸡下蛋的音乐《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的学习式的学习把握其演奏方法,并能用响板为歌曲《下蛋啰》伴奏。
4、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思想教育学习上不能骄傲教学重点:歌曲《下蛋啰》教学难点:歌曲《下蛋啰》的衬词:gegege da gegege da十六分音符,音又短又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清晰准确。
用响板为衬词伴奏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火车开啦》磁带、录音机、课件、母鸡和公鸡的头饰、一篮鸡蛋、草窝、响板、图形谱。
教学过程:一、听《火车开了》一边做动作进入音乐教室二、生问好三、欣赏《公鸡母鸡》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老师的外婆家在金华的农村,你的外婆家在哪?小红的外婆家也在农村,小红特别喜欢到外婆家的院子里玩,因为那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猜有哪些小动物呢?听一听是什么动物在叫?2、初听《公鸡母鸡》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你先听到了什么?〔公鸡〕再听到了什么?〔母鸡〕最后是?〔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它们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公鸡在啼明,母鸡在下蛋等等〕3、欣赏音乐小品是啊、公鸡母鸡在干什么呢?瞧它们来了,请欣赏音乐小品公鸡母鸡请两位同学戴上公鸡母鸡的头饰进行表演:母鸡:坐在草窝里,伸长着脖子涨红了脸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啊,我终于把鸡蛋生下来了,我太快乐了〔表现的很快乐,很得意的样子〕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公鸡: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趾高气昂的样子〕油亮的羽毛金黄脚wowowo要比漂亮我第一最后是公鸡母鸡的合奏他们的表演好不好?〔好〕公鸡母鸡在干什么?你觉得公鸡怎么样?〔很骄傲〕母鸡呢?〔很快乐、很得意〕母鸡为什么快乐?〔因为它生了蛋所以很快乐很得意〕4、模仿公鸡母鸡叫声的比赛出示图形谱公鸡:wowowo母鸡: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1、自由学:你喜欢谁的叫声,为什么?小朋友你能模仿骄傲的大公鸡唱歌吗?〔能〕师:再骄傲一些〔仰着头声音拉长〕小朋友你能模仿一下又快乐又得意母鸡唱歌吗?不够得意,再快一些。
初中语文雪的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雪的试讲教案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让学生谈谈对雪的了解和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雪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其含义。
2.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讲解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雪的诗歌或散文,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材把握]一、文本内容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
其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朔方的雪景。
写江南雪景,作者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出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
写朔方的雪,则重在动态的表现。
朔雪的“如粉、如沙”,似乎孤独、寂寞,然而其“决不粘连”,已经暗含动感和趋向,运笔大刀阔斧,粗犷、急促,这就造成了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这两个审美形态虽然在构成因素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决非对立,在其根本归属中倒是同一的,都是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
作者写江南雪的优美,正是为了衬托出朔雪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一)教学目标:通过互动与对话,来体会文本精粹的文字所传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二)目标确立的依据1、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江南雪的优美是为了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表达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这是文本的灵魂之所在,这种个性和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2、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设想(一)整体设计: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
因此在首先用歌曲、影像导入激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根据音乐自行配乐朗读——师生与文本对话,从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其整体了解文本内容;学生与文本再次对话,找出最能展现两幅画面不同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填写读书卡,理解两种雪景的不同特点。
如果在分析中出现了难题,可让学生通过利用信息资料来解决问题。
老师提供一些资料,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感悟人生。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课间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教者的话:利用课间,创设氛围,让学生能更快进入情境。
)二、导入:亲情对话,走进襄樊师:“暗淡了刀光剑影,忘却了鼓角铮鸣”,但历史的烟云却抚不去我们对襄樊这一古城的倾慕与向往。
那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画面。
(播放课件:《三顾茅庐》片断)师: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吗?生:《三顾茅庐》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生:隆中,我们襄樊。
师:对,隆中是我们襄樊的骄傲,是历史不能忘却的地方,这个故事使我们看到,一场大雪曾让刘备、诸葛亮在茅庐之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伟业——雪是多情的、雪是有灵感的精灵。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折腰,1924年,北京岁未,鲁迅先生傲立雪中,激情满怀,也写下了一篇独抒性灵的抒情散文——《雪》。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先生去赏雪景、悟雪性、抒雪情。
设计策略:这次课在襄樊上,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能尽快与学生心灵相通,这就要在导入上下功夫。
所以我以隆中为切入口,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隆中是襄樊的名胜古迹,是襄樊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地方,当学生们看完《三顾茅庐》的片断后,能很快兴奋起来,找到与老师对话的话题,消出对新老师的陌生感,尽快融入课堂。
三、解读文本,把握内容:(一)初读课文师:请大家翻开课文,结合音乐,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自我确定本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在书中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雪的特点的句子。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作好读书笔记。
)设计策略:这部分的课件主要是在图片和音乐上下功夫。
前半部分雪的图片以暖色调为主,配以舒缓、平和的音乐,来突出江南雪的优美;后半部分雪的图片以冷色调为主,配以铿锵有力、富有变化的音乐,来突出朔方雪的壮美。
在这种氛围的感悟下,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文章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教者的话:把读书的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并教给学生养成读书作笔记的好习惯。
)师:大家刚才读得很认真,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几幅画面?生:两幅师:哪两幅?生: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播放课件:江南的雪朔方的雪)设计策略:这部分的课件选择了两幅最具江南雪、朔方雪特点的图片,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明白两个区域雪的不同特点。
师:那这两幅画面在朗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生1:不一样。
生2: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
朔方的雪读时应该铿锵有力。
生3:富有变化。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那谁来试试,把你划线的句子按屏幕上的句式有感情地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
(播放课件:小活动:“我读得最好”。
以“我喜欢的雪,你看”的句式,有感情的读这些句子。
)生1:我喜欢江南的雪,你看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设计策略:小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更多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学生边读,也就边找出了文中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关键句子,既熟悉了课文,又为下文的分析作了铺垫。
(教者的话: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的好的要给予鼓励,不足之处可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二)品读课文师:这些同学读得很有感情。
我们全班来试试。
今天,我们采用一种层进式朗读的方法,女同学读全文,后三段,每读一段,加入一个组的男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段就是?生(齐答):全班齐读。
(播放课件,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策略:女孩子的声音柔和、甜美,读前三段,能突出江南雪的特点。
后三段,男同学逐段加入,那粗犷的声音越来越大,就能所朔方雪的刚劲有力、富有变化的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
(教者的话:用新的读书方式,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层层加深,达到朗读高潮。
)师(鼓掌):大家对这两幅画面的感情把握的不错。
面对如此美景,大家想把它们拍摄下来吗?生(齐答):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个摄影比赛。
(播放课件:小活动:创意设想——“小小摄影师”)设计策略:如何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在游戏中学习,达到乐学的目的,是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之所在。
“读书卡”我把它设计成一片片雪花(当然,如果有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是最好的),不仅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还能帮助他们通过填写卡片更快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精美生动的语言。
师:大家自由组成探究学习小组,根据你前面在书上所划的最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句子作为文本根据,确定拍摄镜头,并按照屏幕上的提示填写出读书卡。
说个题外话,同学们喜欢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吗?生:喜欢师:如果在答题时遇到困难‥‥‥生:有三条求助方式。
师:我今天也给大家三条求助方式。
第一条:链接资料。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从文中勾画关键性语句,掌握为我所用的相关信息。
第二条:请大家看屏幕。
我给大家找了一些相关图片,看对你分析课文有没有帮助。
第三条:还有困难,请拔打电话,举手,我同你们一起来解决困难。
好,摄影开始!(学生组成探究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概括典型画面。
)(播放课件:①读书卡示例:江南的雪之名称青春的活力文本根据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理由“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充满青春。
②链接资料:A、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B、雪的图片设计策略:三条求助方式,让学生觉得轻松好玩,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参与范围。
同时,这三种求助方式,也是教给学生读书的三种方法。
阅读课后附录,是教给学生善于分析、处理、运用资料,以更好的解读文本。
雪的图片,是为了增强直观感受,帮助学生体味文本情境。
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求得帮助,是我教给学生的第三种读书方法。
在这个环节上,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足学生分析、交流的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巡视,作指导。
)师:大家的镜头拍好了吗?谁第一个亮出来?生1:我们这个小组拍摄的是江南的雪,我们定名为“美艳篇”。
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把江南的雪置身于“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各种颜色之中,显得五彩缤纷,美艳之至。
生2:我们这个小组拍摄的是朔方的雪,我们定名为“独立篇”。
在第4段中,作者写朔方的雪“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粉、沙写出了雪的质地和形态,表现了朔方雪的独立。
生3:江南的雪是快乐的,我们拍的是“快乐的雪”。
塑雪罗汉一段,作者写得充满乐趣。
生4:我们的拍得是“张扬篇”。
作者写朔方的雪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旋转、升腾。
“奋飞、旋转、升腾”,写出了雪的动态之美,似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张扬豪迈。
生5:我们这一小组拍得是“遗憾篇”。
江南的雪虽然滋润美艳之至。
但它的美不能持久,“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生6:我们把镜头定名为“挑战者”。
朔方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依然在“闪闪地旋转升腾”,并没有妥协,它是个顽强的斗士。
生7:我们的镜头名为“想象篇”。
江南的雪让人“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好像不是在写冬,而是在写春,让人联想无穷,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在学生展示交流读书卡片时,可把读书卡贴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兴趣。
)(教者的话:注意探索和把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秩序的构建。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实现最大的激活和最大的交流。
把课堂还给学生。
)师:同学们真是合格的摄影师,这些镜头拍得真不错。
那作者写这些景的目的是为了?生:抒情。
师:那鲁迅先生借江南雪和朔方雪是为了抒什么情呢?(学生独立思考)师:如果有困难,还是可以再查阅一下手中的资料。
(学生再看课后附录)生1:我知道。
鲁迅先生在江南的雪得描写中,倾注了自己多少向往、景慕的深情,表现了一番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
美好的图景,寄寓了先生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生2:朔方的雪其实就是先生自己的写照。
在凛冽的严冬决不妥协,依然在旋转飞腾,这独立张扬的个性就是先生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的写照。
(师生鼓掌)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真棒,看样子这篇文章大家是读懂了,那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播放课件:小活动:创意设想——“过把瘾<咱也当回小老师>”)学生1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追求美好理想学生2板书:朔方的雪独立张扬反抗冷酷现实设计策略:板书一向被教师所包揽,课文总结也是老师的权利。
一堂课即将结束,学生们应该学有所得,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对本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最好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