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两宋的政治军事和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练4] 辽朝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 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
3.西夏的统治(1038—1227年)。 (1)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_____元__昊____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史称西夏。 (2)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作者认为两宋时期“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形成的原 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提示] 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世家大族的衰落,中小地主的崛起;科 举制的推行和发展;崇文抑武的政策;等等。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强 化了君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君权又有制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 等。
历史解释——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守内虚外:宋朝吸取唐朝外重内轻造成藩镇割据的教训,制定了守内虚 外的国家战略,重点防范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 这导致了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 (2)强干弱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宋朝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大规模削弱 地方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虽然防止了割据势力的出现,但 也造成了地方实力衰弱,不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卫。
[小练1] 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认为“饥岁 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这说明北宋实行募兵制的目 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 [提示] 目的: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后果:军队数量猛增,军 费开支浩大,财政负担沉重。
②分散机构权力。
a.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参__知__政___事__ 中央 为副相。
(4)评价。 ①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二、南宋偏安与辽、西夏、金的建立
1.南宋偏安。 (1) 南 宋 建 立 : 1127 年 , 金 灭 北 宋 , 赵 构 在 应 天 府 称 皇 帝 , 后 定 都 ____临__安______,史称南宋。 (2)宋金关系。
(3)影响。 ①积极方面: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消极方面: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 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2.北宋的统治危机。 (1)边防压力。 ①宋辽关系:辽朝占领___燕__云__十__六__州_____,时常南下侵扰;通过“岁币”、 盟约(澶渊之盟)等获得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②宋夏关系: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通过“____岁__赐______”维持稳定。
(3)内容。 内容 富国
强兵
具体措施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 调控经济并开辟财源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借以逐渐恢复 “___兵__农__合__一___”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小练2] (王)安石曰:“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 先急。……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 急。”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此核心主张的侧重点 又是什么? [提示] 核心主张:以理财为中心。侧重点: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负担, 抑制兼并。
学者观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史料 王安石把“管桑之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官营禁榷等方式来 拯救财政困窘的理论……王安石提出在生产流通领域创造财富的观点…… 劳动生财人人皆知,交流生财就属于商品经济意识,颇有超前性。……变 法实践中,不仅注重“开源”,也注重“节流”……然而王安石通过垄断 重要资源的生产和流通来聚敛财富,极大地扼制了民间经济的活力,不但 没有解决社会总体的危机,相反还加剧了社会矛盾,以致民怨沸腾。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的崛起。 (1) 统 一 : 1206 年 , 铁 木 真 统 一 草 原 各 部 , 建 立 蒙 古 汗 国 , 被 尊 为 “___成__吉__思__汗___”。 (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 大理政权,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b.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 a.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地方 b.州一级增设____通__判__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③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____文__官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 提倡文治,扩大____科__举______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学者观点——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 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杨宇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2.元朝巩固统一。 (1)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____大__都______。 (2)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完成统一。 (3)巩固统一。 ①交通:修驿道、设驿站;设___急__递__铺_____,负责传递公文。 ②中央:设中书省为元朝的宰相机构,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 ③地方:实行___行__省__制__度___,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 高,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④边疆:设___宣__政__院_____管理吐蕃;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 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__澎__湖__巡__检__司__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摘编自谭建立《论王安石 的理财思想与措施》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思想的特点及基本原则,简评王安 石理财思想。 [提示] 特点:政府干预经济,实行官营专卖政策;重视生产和商品经济 发展;开源和节流并重。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 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简评: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改变 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财思想理念超前,善于创 新,为后世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政府垄断经营,与民争利,压抑了社会经 济活力,加剧了社会矛盾。
史料二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 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诏知 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 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脱脱等《宋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前期在中枢权力机构设置上“更 革思路”的表现。 [提示] 表现: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 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2)根据史料二指出,宋代知府与通判的关系如何?这反映出宋代加强中央 集权的什么特点? [提示] 关系: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 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 使自己的权力。特点:通过地方分权来强化中央集权。
唯物史观——辩证认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1)进步性。 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 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战争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 绩卓著
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__绍__兴__和__议____。南宋对金称臣,向金朝 缴纳“岁贡”
对峙 议和以后,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小练3]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岳飞抗金的故事广为流传。从岳飞民 间故事中,我们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提示] 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害怕武将拥有兵权威胁统治 以及主动向金求和的史实,另一方面反映人民对为国为民、保家卫国的英 雄人物的推崇。
[小练5] 元朝除了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外,还设置了中书省“腹里”和宣政 院直辖地。这体现了元朝国家政治治理的什么特点? [提示] 中书省“腹里”保证统治中心军事力量,体现了防御的特点;宣 政院直辖地,体现了中央对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地方管理与宗教管理合一 的特点。
3.元朝的民族关系。 (1)新民族形成: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民族分化政策:实行“__四__等__人__制____”。 (3)民族交融: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民族交融加强。 4.元朝灭亡:元末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元朝灭亡。
01 整合 必备知识
一、北宋的政治与军事 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结束__五__代__十__国____的分裂局面;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 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 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行政 财政 军政
中央派___文__官_______出任地方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诸路___转__运__司_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 分上缴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 换驻地
(3)分化事权:宋朝普遍分化军权、相权、地方权力,使其互相牵制,有效 地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是,分权过细,造成保守拖沓的政治风 气,官员过多过滥,造成财政危机。 (4)崇文抑武:这是两宋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使宋 朝的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军事人才受到打压,不利于宋朝对外战争。
02 探究 关键能力
主题一 传承与革新——两宋的政治、军事与改革 史料证史——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史料一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 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 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
2.辽朝的统治(916—1125年)。 (1)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___耶__律__阿__保__机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后改国号为辽。 (2)制度:职官设置分为__南__、__北__面__官__。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 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3)宋辽关系:辽与____北__宋______长期对峙,长期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 繁,贸易活跃。
(2)财政危机。 ①北宋招募组建庞大的军队,军费的财政开支大。 ②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③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3.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___庆__历__新__政___”失败。 ③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管 理和控制,达到__富__国__强__兵____的目的。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多元成熟与多民 族国家走向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12课 两宋的政治军事和辽夏金元 的统治
【考点定位】 (1)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变化与革新。(2)两宋政治、军事 与国家治理的特点。(3)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4) 辽宋夏金元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4.金朝的统治(1115—1234年)。 (1)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3)军事制度:“____猛__安__谋__克__制____”。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 克编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4)“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世宗 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5)衰落灭亡: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 化,统治逐渐衰落。1234年,金朝被南宋、蒙古夹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