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考遗传实验模拟分析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旨在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结果来加深对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及设备•小麦种子(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手套、显微镜、玻璃片•路易斯温格培养皿或其他适当容器•土壤或基质实验步骤1.提前准备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可以使用红色、黄色和白色等不同颜色的种子。
2.在数个路易斯温格培养皿(或其他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或基质,使其表面平整。
3.将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随机均匀地撒在培养皿上。
4.保持培养皿内湿度适宜,并放置于适当的条件下,如恒温箱或阳台等。
5.观察并记录每个颜色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率、株高等。
建议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如一周)。
6.分析结果,并考虑以下问题:•不同颜色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是否存在某个颜色的小麦种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更具优势?•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吗?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情况。
例如,某些颜色的小麦种子可能比其他颜色的种子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2. 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
在自然界中,倾向于对环境更适应的个体或特征会更容易幸存下来,繁殖后代,并将其有利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3. 遗传变异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基因型的差异,在这个实验中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来表示。
4. 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那些在生存和繁殖方面具有优势的个体更有可能留下后代并传递自己的基因。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来观察和分析。
小结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高中生可以深入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也将帮助他们理解物种适应环境和改变的机制,并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同时,通过记录并分析数据,高中生还能培养观察、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分析与推理等科学研究技巧。
归类例析高中生物学遗传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

归类例析高中生物学遗传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吕爱民【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专题号】G382【复印期号】2010年10期【原文出处】《生物学教学》(沪)2010年5期第47,51页【作者简介】吕爱民,湖北省翔宇教育集团监利总校一中校区(433300)。
【关键词】EEUU遗传内容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近几年高考对遗传知识的考查题型多以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现将高中生物学遗传实验设计的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归纳如下。
一、相对性状中显性、隐性关系确定1.解题思路一:杂交法用多对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即性状甲(?)×性状乙(?)、性状乙(?)×性状甲(?)。
如果F1全为性状甲,则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
进行正交和反交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细胞质遗传。
例1:某同学设计了下列试验,试图说明“豌豆植株的高茎性状对矮茎性状呈显性”。
(1)材料和用具: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剪刀、毛笔。
(2)步骤:?用剪刀去掉纯种高茎豌豆花中的雄蕊;?用毛笔蘸取矮茎豌豆花中的花粉,并涂到纯种高茎豌豆花中雌蕊的柱头上。
(3)结果:将此高茎豌豆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所得植株全部为高茎。
(4)结论:豌豆植株的高茎对矮茎呈显性。
专家认为,仅用以上实验步骤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步骤:?。
?。
预期结果:。
答案:步骤:?用剪刀去掉纯种矮茎豌豆中的雄蕊;?用毛笔蘸取高茎豌豆花中的花粉,并涂到纯种矮茎豌豆花中雌蕊的柱头上。
预期结果:将此矮茎豌豆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所得植株全部为高茎。
2.解题思路二:自交法用多对具有同一种表现型的两个亲本杂交,即性状甲×性状甲。
如果F1出现性状乙,说明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如果F1全为性状甲,则甲是隐性性状。
例2:(2005年全国理综卷)为了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答案: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总结高考生物中,遗传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其中的题型多样且复杂,让不少同学感到头疼。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高考生物遗传题型。
一、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型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这是遗传题中常见的基础题型。
通常会给出一些亲本杂交的结果,让我们判断某一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判断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二是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新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为高茎,那么高茎就是显性性状,矮茎就是隐性性状。
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已知亲本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此类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遗传规律。
比如: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它们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 = 1:2:1,表现型及比例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3:1。
3、概率计算在基因分离定律的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概率的计算。
比如已知亲本的基因型,计算子代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假设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那么子代中 AA 的概率为 1/4,Aa 的概率为 1/2,aa 的概率为 1/4。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题型1、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此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情况,要求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
解题的关键是将多对相对性状分别按照基因分离定律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组合。
例如:豌豆的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F1 代基因型为 YyRr,F1 自交,子代中黄色圆粒(Y_R_)的比例为 9/16,黄色皱粒(Y_rr)的比例为 3/16,绿色圆粒(yyR_)的比例为 3/16,绿色皱粒(yyrr)的比例为 1/16。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一般会给出杂交实验的结果,需要判断是否符合 9:3:3:1 或其变形的比例。
有效复习在高考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题的分析

有效复习在高考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题的分析作者:陈金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6期摘要实验设计是生物学习当中的环节,不仅对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而实验设计更是生物高考当中的重点,其对于学生的试验知识和生物知识考查比较全面,在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当中也是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这类题型也是学生复习当中的难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有效复习在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题目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在生物实验设计方面的效率。
关键词有效复习生物遗传实验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生物实验设计在现在的生物高考题当中占的分值比较高,由于学生平时多是进行理论学习,对于实验方面的操作比较少,因而做这类题也会有困难,对于高三生来说如何提升在生物实验方面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是关键,尤其是在生物遗传实验设计上,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对有效复习的研究。
1有效复习的意义有效复习是高三复习的时候常见的复习策略,高三的时间非常紧张,如何有效提升复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是高三复习时老师需要研究的重点,有效复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更有信心来面对高考。
对于高三生来说,生物作为基础学科,在高三的复习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中的实验设计题目又是生物复习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实现实验设计题的有效复习是高中生物老师的研究重点。
2高考生物复习当中的误区分析及措施在高中生物命题知道当中对于生物实验设计的考查内容有确切的规定,包括让学生初步具备生物学事实能力、解释、分析和处理生物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等,但很多高中生物老师在进行生物复习的过程中,由于高三的时间比较紧而忽视了生物实验,让学生没有机会亲自到实验室当中进行生物实验,这就使得学生在做实验设计有关的题目的时候缺少相应的经验,缺少真正实验设计的实践基础,缺少实验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学生只能凭主观经验来做题,题目的作答缺少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机制解析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机制解析题常见模型及方法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生物个体间遗传性状的差异。
研究遗传变异的机制和方法对于理解生物进化、疾病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生物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遗传变异机制解析题,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模型和方法。
模型1. 两栖动物的遗传变异模型:鸟类的喙形状差异- 喙形状差异是两栖动物遗传变异的典型例子。
- 喙形状差异可能与食物类型、环境适应等因素相关。
- 分析喙形状差异的遗传模式,如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等。
2. 植物的遗传变异模型:花色差异- 花色差异是植物遗传变异的常见模型。
- 花色差异可能与花瓣中的色素相关。
- 分析花色差异的遗传模式,如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等。
方法1. 重组连锁法- 重组连锁法是研究遗传变异的重要方法之一。
- 通过观察基因座间的连锁程度,可以推断基因座的相对位置和遗传距离。
- 重组连锁法可以帮助解析遗传变异的机制和模式。
2. 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高新技术在遗传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 通过对个体DNA序列的测定,可以发现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 DNA测序技术可以帮助解析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和模式。
3. 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常用于遗传变异研究的方法。
- 通过标记特定基因或位点的分子标记,可以分析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帮助解析遗传变异的表现模式和遗传机制。
总结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间遗传性状差异的表现,研究其机制和方法对于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疾病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考试中常常会涉及遗传变异机制解析题,掌握常见的模型和方法可以有效解答此类问题。
常见的模型包括两栖动物的遗传变异模型和植物的遗传变异模型等。
常见的方法包括重组连锁法、DNA测序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等。
高三总复习生物检测题 有关遗传类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有关遗传类实验的设计与分析一、选择题1.在培育耐旱转基因黄瓜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目的基因(用字母A表示,基因间无累加效应)。
为了确定这两个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单独种植每株黄瓜,将同一植株上雄花花粉传到雌花柱头上,通过子一代表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F1中耐旱植株∶普通植株=15∶1,则两个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若F1中耐旱植株∶普通植株=3∶1,则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若F1全为耐旱植株,则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植株解析:选D由子代耐旱植株∶普通植株=15∶1,是9∶3∶3∶1的变式,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亲本细胞中A1、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如果亲本细胞中A1、A2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无抗旱基因,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1A2∶OO=1∶1,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1A2A2∶A1OA2O∶OOOO=1∶2∶1,表型比例为耐旱∶不耐旱=3∶1,B正确;如果A1、A2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都具有抗旱基因,比例为A1∶A2=1∶1,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1A1∶A1A2∶A2A2=1∶2∶1,全部耐旱,C正确;亲本细胞中A1、A2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时,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适合推广种植,D错误。
2.某二倍体植物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红花(B)对白花(b)为显性。
现让红花高茎植株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所得子一代植株(数量足够多,且不存在致死的情况)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10∶1∶1∶10,则亲本中红花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A.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选B由题意知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_B_,矮茎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则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aB_∶A_bb∶aabb=10∶1∶1∶10,说明亲代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且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0∶1∶1∶10,出现两多两少情况,因此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交换型配子所占比例应小于正常配子的比例,可知A、B连锁,a、b连锁,Ab、aB配子的出现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结果,A、C、D错误,B正确。
生物学高考遗传实验设计题探析

生物学高考遗传实验设计题探析一、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的显、隐性的判断1.利用杂交法判断纯合体的显、隐性若已知亲本皆为纯合体,可利用显、隐性性状的概念,用杂交的方法,即选取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那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1果蝇的翅有残翅和长翅,且此性状是细胞核遗传,现若有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纯种果蝇,请设计实验确定长翅和残翅的显、隐性。
解答选取纯种长翅果蝇与异性的纯种残翅果蝇交配,若后代全为长翅,则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若后代全为残翅,则残翅为显性,长翅为隐性。
2.利用自交判断野生型个体的显、隐性若已知亲本是野生型(显性中既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可利用显性杂合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的原理,选取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例2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作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解答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是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的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但亲本皆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
(1)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相同,都表现同一亲本的性状,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遗传图解如下:P BB(♀)×bb(♂)P bb(♀)×BB(♂)↓ ↓F1 Bb F1 Bb(2)若正交组合后代全表现为甲性状,而反交组合后代中雌性全表现为甲性状,雄性全表现为乙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报告

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对个体表型的影响。
通过实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对物种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实验一:昆虫翅膀色素基因的遗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昆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翅膀颜色基因的遗传。
首先,我们通过交配实验,将一只具有红色翅膀的昆虫(纯合子,基因型为RR)与一只具有白色翅膀的昆虫(纯合子,基因型为rr)进行了杂交。
通过观察交配后代的翅膀颜色,我们发现所有的后代都具有红色翅膀(基因型为Rr)。
接着,我们将这些具有红色翅膀的后代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后代(基因型为RR)仍然具有红色翅膀,而约有三分之二的后代(基因型为Rr)也具有红色翅膀。
由此可见,红色翅膀基因(R)是显性遗传因子,而白色翅膀基因(r)是隐性遗传因子。
当红色翅膀基因与白色翅膀基因杂合时,表现为红色翅膀的表型。
实验二:植物花色基因的遗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色基因的遗传。
首先,我们收集到了一种具有红色花朵的植物样本,并将其与一种具有白色花朵的植物样本进行了杂交。
通过观察交配后代的花色,我们发现所有的后代都具有红色花朵。
接着,我们将这些具有红色花朵的后代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其中约有四分之三的后代(基因型为RR)仍然具有红色花朵,而约有四分之一的后代(基因型为Rr)也具有红色花朵。
由此可见,红色花色基因(R)是显性遗传因子,而白色花色基因(r)是隐性遗传因子。
当红色花色基因与白色花色基因杂合时,表现为红色花朵的表型。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基因型对个体表型具有显著影响。
在遗传过程中,显性基因(红色翅膀基因和红色花色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白色翅膀基因和白色花色基因)的表现,以达到表型的可见化。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物种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专题实验设计及答案(含高考题和模拟题)

遗传设计专题练习1、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的叶鞘被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被毛为显性性状)。
现有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
研究小组拟通过假说演绎法探究相关基因的位置。
请完善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以下两种假说:假说一: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从表现为________,aa表现为__________,Aa表现为_________。
请帮助他们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
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
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9讲 遗传综合实验分析(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第19讲遗传综合实验分析(模拟精练+真题演练)1.(2023春·湖北武汉·高一统考期末)某昆虫的体色受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能位于同源区段,也可能位于非同源区),为研究体色的显隐性关系和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进行了如下实验:A.据实验一不能推测显隐性关系B.据实验二不能推测性别决定方式C.昆虫体色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D.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2.(2023春·湖北·高一校联考期末)大麻是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2n=20),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下图所示)。
已知大麻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
现有纯合抗病、不抗病雌雄大麻若干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若T、t位于∶片段,则遗传过程不会出现性状与性别相关联C.若T、t位于∶片段,则雄株的基因型种类与雌株一样多D.可用纯合的抗病雄株与纯合的不抗病雌株杂交来判断T、t位于I片段还是∶片段3.(2023春·云南大理·高一统考期末)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
研究人员用芦花雌雄鸡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B.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C.F1的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D.用F1的芦花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4.(2023春·浙江·高一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学业考试)与果蝇眼色有关色素的合成受基因D控制,基因E使眼色呈紫色,基因e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
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eeX D X DB.F2中果蝇的基因型有9种C.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D.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红眼:白眼=8:15.(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类型计算题的分析(经典)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类型计算题的分析(经典)引言在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变异类型的计算题经常出现。
这些题目涉及到基因型和表型比例的计算,对于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和基因遗传的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经典的高考生物遗传变异类型计算题。
题型一:二倍体生物自交的基因型比例计算这类题目要求计算二倍体生物自交后的基因型比例。
题目通常给出某一个基因的显性基因型、隐性基因型以及显性基因型的外表表型,要求计算纯合子基因型和杂合子基因型的比例。
解题思路:先将给定的基因型简化为字母代号,然后利用互补基因对的原理进行计算,根据基因型比例的法则,得出纯合子基因型和杂合子基因型的比例。
题型二:二倍体生物杂交的表型比例计算这类题目要求计算二倍体生物杂交后的表型比例。
题目通常给出两个基因的显性基因型、隐性基因型以及相应的表型,要求计算杂合子基因型所对应的表型的比例。
解题思路:利用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关系,根据表型的显现规律进行计算,得出不同表型的比例。
题型三:染色体交叉过程的计算这类题目要求计算染色体交叉过程中的基因型分离情况。
题目通常给出某一个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以及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要求计算交叉互换后的基因型分离情况。
解题思路:根据染色体交叉过程的原理,通过计算交叉互换的概率和相应基因型的分离情况,得出答案。
结论高考生物遗传变异类型计算题涉及到基因型和表型的计算,需要掌握基本的遗传学原理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练习和深入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可以提高解题能力。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并熟练使用互补基因对、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关系以及染色体交叉过程等理论知识,以应对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遗传变异类型计算题。
高考生物遗传题分析

解析:基因频率的基本运算,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特殊分离比的判断,随机交配产生子代 的运算方法——计算总配子比例,棋盘法分析 子代
32.(2016.12分)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 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 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 不能 表现为隐性?没有伴性的现象,也没有性状分离,性状归一,性状各异的显隐性判断依据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 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 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 XAXa XaXa XAY , XaY
2.(2014.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 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 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 AA 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 Aa Aa Aa 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 1/2Aa 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 AA 2/3Aa AA 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B ) 1/4Aa 1/3Aa A、1-2和1-4必须是纯合子 解析:关键点是抓住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亲子代基因传递特点 D、Ⅱ-4、Ⅱ-5、Ⅳ—1、Ⅳ—2必须是杂合 进行分析,运用排除 法,最后是验证 子
1.(2013.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 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高考生物遗传题分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分析高考中的生物遗传题一直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遗传题通常涉及到基因的传递、遗传规律的应用以及遗传变异等多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考生物遗传题常见的考查形式。
一种常见的类型是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计算问题。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在题目中,可能会给出亲本的基因型,要求计算子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比例。
例如,亲本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求子代中 AABB 基因型的比例,这就需要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别计算出 Aa×Aa 产生 AA 的比例和 Bb×bb 产生BB 的比例,然后相乘得出结果。
另一种常见的题型是遗传图谱分析。
这类题目会给出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要求考生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 X 显性遗传、伴 X 隐性遗传还是伴Y 遗传),并推测某些家庭成员的基因型和患病概率。
解答这类题目时,关键是要仔细分析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找到关键个体(比如父母均患病但子女正常,通常为显性遗传;父母均正常但子女患病,通常为隐性遗传),然后结合性别特征来判断遗传方式。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类型,还有基因连锁与交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的遗传题。
基因连锁与交换题通常会给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要求计算交换值;基因突变题可能会涉及到基因突变的类型、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在遗传中的传递;染色体变异题则可能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或数目变异(如单体、三体)对遗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解答高考生物遗传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认真审题。
弄清楚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是要计算基因型比例、表现型比例,还是判断遗传方式等。
同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特殊说明或限制条件。
第二步,画出遗传图谱。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析—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析—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1.显隐性的判断基本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种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的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4)依据调查结果判断:若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具有代代相传现象,通常是显性遗传病;若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且具有隔代遗传现象,通常为隐性遗传病。
2.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集锦(1)自交法(对雌雄同花植物最简便)待测个体↓结果分析⎩⎪⎨⎪⎧若子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子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若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结果分析⎩⎪⎨⎪⎧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全为橙红色或蓝黑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3.验证遗传两大定律的四种常用方法4.基因位置的探究思路与方法集锦(1)确定基因位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2)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3)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方法1方法2(4)探究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方法1(最常用的方法)方法2(5)确定基因位于几号常染色体上方法1利用已知基因定位举例:已知基因A与a位于2号染色体上方法2利用三体定位方法3利用单体定位方法4利用染色体片段缺失定位1.(2022·山东,6)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
高中生物高考遗传实验模拟分析

P F T f * :口)790甲玲生孕402 \跃牛乎)201【制g}乙ET生主寮红眼302 (野生型)99 (楫曜)500 (时竺至)101〔标IS )芮牙生里野生箜2站,:野生型■t捏眼},50 (野生型}145 (果观)50(H)49 CBR}野牛牛雌性个体白眼雄性个体HbXW X HbX a Y叫基因型BbX'X1Bb'W hhX'Y一、非选择题1.某种昆虫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8 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判断的依据是。
(2)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F i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
(3)以杂交组合丙F i中的白眼雄性个体与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答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杂交组合甲的亲本均为野生型,F i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BbXX5 BbXY 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白色占现用野*型雌性个体棕眼衅牲个体野生型挑性个体棕眼推性个体比例[ : 1 :I :I【解析】【分析】根据杂交组合甲分析可得,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乙分析可得,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结合杂交组合甲、乙、丙分析可知,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
【详解】(1)分析杂交组合甲可得,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受到性别影响,两个野生型亲本杂交,得到全是野生型的雌性后代和既有野生型又有朱红眼雄性后代,故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析可得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性无朱红眼,雄性有朱红眼,所以亲本基因型为XV和灯 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野生型:棕眼=3:1,故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因此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s X a和BbXY; F i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A、a基因和B、b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3)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X5和BbXY,故杂交组合丙F i中的白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Y,可产生的配子为bX和bY,比例为1:1 ;由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丙组F1中出现棕眼个体且没有朱红眼个体,故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的基P 野生塑雌性个体白眼雄性个体HM/r X hbX a YSi f BX* bX* bX* bYFi 慕因型BbX'X1仕bX邛hbX'V因型为BbXX A可产生的配子为8父和bX A,比例为1:1;因此可获得后代基因型有BbXX、bbXX、BbXY和bbX A Y,且比例满足1:1:1:1 ,故遗传图解如下:也现用野先型雌性个体棕眼雌性个体野生型捶性个体棕瞅雄性个体比例I : 1 :I : I【点睛】此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的应用、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侧重考查利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解释遗传现象的能力,考查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生物学高考遗传实验设计题探析

生物学高考遗传实验设计题探析“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随着高考对实验能力要求的提升,对遗传知识的考查方向也发生了变化,遗传定律与实验设计相结合的遗传实验设计题已成为高考试题中的重要题型。
实验设计本来是学生的弱项,更何况是遗传实验设计题,它更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笔者在此将有关运用遗传定律区别性状的显、隐性,推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题的设计方法和原理总结如下:一.一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的显、隐性的判断1.利用杂交法判断纯合体的显、隐性若已知亲本皆为纯合体,可利用显、隐性性状的概念,用杂交的方法,即选取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那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1 果蝇的翅有残翅和长翅,且此性状是细胞核遗传,现若有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纯种果蝇,请设计实验确定长翅和残翅的显、隐性。
解答选取纯种长翅果蝇与异性的纯种残翅果蝇交配,若后代全为长翅,则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若后代全为残翅,则残翅为显性,长翅为隐性。
2.利用自交判断野生型个体的显、隐性若已知亲本是野生型(显性中既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可利用显性杂合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的原理,选取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例1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B和b控制,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实验动物,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群中随机抽取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⑴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⑵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
能否分别对⑴⑵结果判断控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解析这道题比较开放。
(1)能。
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
两类典型遗传题分析 第二学期高中生物学必修二

两类典型遗传题分析1.纵向推断型此类题目侧重于考查考生在不同条件下的亲子代未知基因型、表现型的逻辑推断,可顺推也可逆推,体现方式可以是单纯的基因型,也可以是染色体组合形式.重点考查对亲子代的基因(配子)来源、去路等方面的理解和运用.例1、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摩尔根等人选育出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确定该突变基因与可见性状的关系及其所在的染色体。
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控制这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称为_ 。
(2)图示基于M-5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在F1中挑出1只雌蝇,与1只M-5雄蝇交配。
若得到的F2没有野生型雄蝇、雌蝇数目是雄蝇的两倍,F2中雌蝇的两种表现型分别是棒眼杏红眼和 ,此结果说明诱变产生了伴X染色体基因突变。
该突变的基因保存在表现型为果蝇的细胞内。
(4)图所示的突变检测技术,具有的①优点是除能检测上述基因突变外,还能检测出果蝇基因突变;②缺点是不能检测出果蝇基因突变。
(①、②选答1项,且仅答1点即可)1.1题情观察,信息筛查细致缜密的观察可以为思维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考查观察效果的最佳方式即是复述试题情境。
本题稍显复杂,案例情境非常贴近真实的实践应用,抽象难懂,尤其是第二问从实验现象入手,逆推发生原因,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可将题干要素抽提为若干问题,便于后续问题探究:问题一:辐射诱发的未知基因突变对b/R有无影响?问题二:能否画出F2的染色体组成?问题一考查学生题干语言理解能力,问题二考查学生图文理解和逻辑推断能力。
问题一中辐射未知基因用三角形符号表示,位于b、R之间,且全文和遗传图解也并没有涉及bR基因的改变,意味着未知基因仅仅和bR存在位置上的连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装…………○…○…………线……一、非选择题1.某种昆虫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 、a 和B 、b 控制,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F 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______。
(3)以杂交组合丙F 1中的白眼雄性个体与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____。
【答案】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杂交组合甲的亲本均为野生型,F 1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 BbX A X a BbX AY 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白色【解析】 【分析】根据杂交组合甲分析可得,等位基因A 、a 位于X 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乙分析可得,等位基因B 、b 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结合杂交组合甲、乙、丙分析可知,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
【详解】试卷第2页,总9页……装…………○………※不※※要※※在※※装※※订※※线※……装…………○………(1)分析杂交组合甲可得,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受到性别影响,两个野生型亲本杂交,得到全是野生型的雌性后代和既有野生型又有朱红眼雄性后代,故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析可得A 、a 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性无朱红眼,雄性有朱红眼,所以亲本基因型为X A X a 和X A Y ,B 、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野生型:棕眼=3:1,故亲本基因型为Bb 和Bb ,因此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和BbX AY ;F 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A 、a 基因和B 、b 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 (3)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和BbX AY ,故杂交组合丙F 1中的白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 aY ,可产生的配子为bX a 和bY ,比例为1:1;由于B 、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丙组F 1中出现棕眼个体且没有朱红眼个体,故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可产生的配子为BX A和bX A,比例为1:1;因此可获得后代基因型有BbX A X a、bbX A X a、BbX AY 和bbX AY ,且比例满足1:1:1:1,故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此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的应用、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侧重考查利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解释遗传现象的能力,考查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题易错点在于判断白眼雄性个体的产生原因,白眼雄性个体的产生不是一个或两个的偶然原因,所以需要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又由于白眼雄性个体数量满足一定比例,我们才可判断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个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表达时产生。
2.果蝇的灰身、黑身是由等位基因(B 、b )控制,等位基因(R 、r )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 1全为灰身,F 1随机交配,F 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装…………○…………订…………○……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装…………○…………订…………○……请回答:(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
R 、r 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染色体加深的是_________。
(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 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F 2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 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 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_________【答案】灰身 r BBX r Y 5/6 1/3【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蝇的灰身和黑身有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 )控制,等位基因(R-r )位于X 染色体上,说明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 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子二代中雌、雄果蝇灰身:黑身=3:1,其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身,雄果蝇黑身:深黑身=1:1,说明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因此,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
试卷第4页,总9页外…………○………※※请※※不内…………○………【详解】(1)由于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 1全为灰身,故灰身为显性;假如R 是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
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 和BBX R Y ,子一代雌性是BbX R X r 雄性是BbX r Y ,子二代雌性有6种基因型BBX R X r 、BBX r X r 、2BbX R X r 、2BbX r X r 、bbX R X r 、bbX r X r ,雌性也出现深黑色,这不符合深黑身只有雄性果蝇;假如r 是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
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 和BBX r Y ,子一代雌性是BbX R X r ,雄性是BbX R Y ,子二代雌性有6种基因型BBX R X R 、BBX R X r 、2BbX R X R 、2BbX R X r 、bbX R X R 、bbX R X r ,无深黑身,雄性也有6种基因型BBX R Y 、BBX r Y 、2BbX R Y 、2BbX r Y 、bbX R Y 、bbX r Y ,其中bbX r Y 是深黑身;(2)根据上述推理,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Y ;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X R Y 、BbX R X r ,子二代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2=1/6,F 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3)F 2中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_X R X -,深黑身雄果蝇bbX r Y ,2/3Bb×bb→bb=1/3,因此Bb=2/3,r 使黑色加深,对灰身无影响,因此杂交产生F 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2/3×1/2=1/3。
(4)F 2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为bbX R X r ,深黑身雄果蝇为bbX r Y ,遗传图解如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中F 2表现型的数据及题干的条件推出r 基因使黑色加深,双隐性个体是深黑色。
3.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 性别决定型多年生植物,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蓝色、紫色三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 、a 和B 、b 共同控制(如图乙所示),其中B 、b 基因位于图甲中的I 段上。
线…………○……线…………○……(1)据图甲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 与Y 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区段是________。
图乙中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
(2)蓝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3)若某蓝花雄株(AaX bY)与另一双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 1中的雌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 1都开紫花,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在个体水平上,要确定某一开紫花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5)若某紫花雌株(AaX B X b )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X B X b 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Ⅱ 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aX b X b 或AAX b X b6 白:蓝:紫=2:3:3 aaX B X B用aaX bY 个体与其进行测交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AX B X b 、a 、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等有关知识。
分析图甲:Ⅱ 表示X 和Y 的同源区段;Ⅰ 表示X 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且B 、b 基因位于该区段;Ⅲ表示Y 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分析图乙:基因A 控制酶1的合成,酶1能催化白色色素合成蓝色色素;基因B 控制酶2的合成,酶2能催化蓝色色素合成紫色色素。
因此,蓝色的基因型为A_X b X b 或A_X b Y ,紫色的基因型为A_X B_,其余基因型均表示白色。
【详解】(1)图甲中,Ⅱ表示X 和Y 的同源区段,该区段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而Ⅰ表示X 染色体特有的区段,Ⅲ表示Y 染色体特有的区段,这两个区段不能发生交叉互换;据图乙所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酶促进相关色素的合成,故体现了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试卷第6页,总9页…………○……※※请※…………○……(2)蓝色的基因型为A_X b X b 或A_X b Y ,因此蓝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 b X b 或AAX b X b;紫色的基因型为A_X B _,因此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即AAX B X B、AAX B X b 、AaX B X B 、AaX B X b 、AAX B Y 、AaX B Y 。
(3)蓝花雄株的基因型为AaX b Y 与双杂合紫花雌株(AaX B X b)杂交,F 1的雌株的基因型为2/16AaX B X b(紫色)、2/16AaX b X b (蓝色)、1/16AAX B X b (紫色)、1/16AAX b X b (蓝色)、1/16aaX B X b (白色)、1/16aaX b X b(白色),故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蓝:紫=2:3:3;白花雌株(aaX -X -)与一蓝花雄株(A_X b Y )杂交所得F 1都开紫花(A_X B),说明该白花雌株只能含B 基因,不能有b 基因,故其基因型是aaX B X B。
(4)要确定某一开紫花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用aaX bY 个体对其进行测交。
(5)若某紫花雌株(AaX B X b )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X B X b的卵细胞,由于含有同源染色体X B 和X b,其原因很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次级卵母细胞含AX B X b,第一极体含a ,不含X 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由它产生的极体含X B X b;第一极体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极体都只含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