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附答案及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步骤
取材:称取5 g 新鲜绿叶 ↓
研磨:剪碎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 无水乙醇,
迅速、充分研磨 ↓
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步骤
制备滤纸条⎩⎪⎨⎪⎧
剪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
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
↓
铅笔画线:在距滤纸条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
画滤液细线⎩⎪⎨⎪⎧
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
↓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1~2次
↓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
观察并记录结果: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
3.实验中的材料试剂及操作目的
考点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
例一、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得到了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
考点二: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1 教材基础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
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
考点1.能独立完成“课程标准”中所列的生物学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情1.考查题型:基础实验部分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实验技能方面常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2.命题趋势:基础实验部分常考查实验中的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技能方面常结合一些核心考点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评价与分析。
1.(必修1 P5科学方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________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2.(必修1 P50探究·实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3.(必修1 P51科学方法)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____________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______________同位素,如15N、18O等。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附答案及解析)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H2O2在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加速分解。
2、实验过程和现象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其催化效率更高。
3、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如上述实验中FeCl3溶液、肝脏研磨
液。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如上述实验中H2O2分解速率。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如试剂的用量、实验室温度等。
考点一: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例一、(2018·廊坊高一上月考)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肝脏必须是新鲜的,若放置时间过长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会减少
B.实验中用到的滴管,必须先吸取氯化铁溶液再吸取肝脏研磨液,这样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C.过氧化氢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分解速度比常温下会加快
D.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和卫生香的复燃情况
考点二:实验的变量分析技巧
例一、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
B.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C.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
D.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
例二、(2018·河北安平中学月考)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上表实验涉及温度和催化剂种类两个自变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9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九实验与探究
&核心知识梳理
必修1 P4“课外读”
1.研究光合作用时,可以利用14CO2进行实验,以追踪碳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行和变化,这种技术称为同位素示踪。同位素不仅可用于科学研究,也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碘同位素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必修1 P43活动2.黑藻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大而清晰,是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的好材料。
必修1 P90“活动”
3.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碱性溶液中呈蓝色,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可用于检测CO2。当溶液中溶有CO2时,其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再变成黄色。
选择性必修2 P27“活动”
4.分离土壤动物时,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用镊子拣出后放入贴有标签的试管中
保存;对于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
选择性必修2 P87“活动”
5.制作生态瓶后,应将生态瓶放在温度适宜和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1.判断有关教材基础实验说法的正误
(1)将本尼迪特(斐林)试剂加入果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无色,水浴加热后有红黄(砖红)色沉淀生成。(×)
(2)蛋白质变性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不再显示紫色。(×)
(3)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液泡的运动作为参照物。(×)
(5)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染液(甲紫溶液)染色。(×)
(6)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考点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1.装置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1)测定装置
(2)测定方法及解读
①测定呼吸速率(装置甲)
a.装置甲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b.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d.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甲单位时间内向左移动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②测定净光合速率(装置乙)
a.装置乙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CO2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满足光合作用需求。
b.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
c.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乙单位时间内向右移动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总(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2.“叶片上浮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目的多少(或者叶片全部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3.“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将装有水和水生植物的黑、白瓶置于不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呼吸作用;白瓶透光,瓶中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32练 常考实验技能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
第32练常考实验技能
1.(2020·全国Ⅰ,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答案 A
解析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作为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材料,A项错误;蝗虫精巢中的精母细胞能够进行减数分裂,通过制作装片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B项正确;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由于没有细胞壁的保护,红细胞吸水时膨胀,甚至涨破,失水时皱缩,因此可根据红细胞在溶液中的形态变化分析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C项正确;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且细胞几乎无色,因此可以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项正确。2.(2019·全国Ⅲ,29)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答案(1)蛋白质核酸叶绿素
(2)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30练 酶的应用及生物组织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
第30练酶的应用及生物组织中有效成分的提取1.(2020·全国Ⅱ,37)研究人员从海底微生物中分离到一种在低温下有催化活性的α-淀粉酶A3,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淀粉为底物测定A3酶活性时,既可检测淀粉的减少,检测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也可采用斐林试剂检测________的增加。
(2)在A3的分离过程中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通常会在凝胶中添加SDS,SD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确定A3的最适pH时使用了三种组分不同的缓冲系统,结果如图所示。某同学据图判断,缓冲系统的组分对酶活性有影响,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制备A3的固定化酶时,一般不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碘液还原糖(2)消除蛋白质所带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使蛋白质发生变性(3)在pH相同时,不同缓冲系统条件下所测得的相对酶活性不同(4)酶分子体积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20练 体液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
第20练体液调节
1.(2020·全国Ⅰ,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答案 D
解析切除小鼠垂体,小鼠体内不再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弱,机体产热减少,A项正确;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代谢速率加快,耗氧量增加,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没有了垂体,所以不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不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小鼠代谢不能恢复正常,D项错误。
2.(2020·山东,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变量的控制
(1)②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 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 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验组) (3)有影响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 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代表性差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 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 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 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 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 素的含量有关。 素的含量有关。
例1.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 1.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 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 l00OmL。 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 材设计实验, 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 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 尺子(l00mm),蒸馏水, ),蒸馏水 布,尺子(l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 温度设定28℃ 光强度为200O Lux)。 28℃, (温度设定28℃,光强度为200O Lux)。 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 (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 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7练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
第7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1.(2021·广东,15)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1所示),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2所示),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B.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
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
答案 D
解析图1可知,t1较多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t2较少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由此可推断,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A、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由此推测,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C正确。
2.(2019·浙江4月选考,27)生物利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和脂肪,脂肪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可用一定时间内生物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来大致推测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上述比值低于1
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与其正常时相比,上述比值会降低
C.富含脂肪的种子在萌发初期,上述比值低于1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0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
专题0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检测原理
(1)糖类的检测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蓝色。
(2)脂肪的检测: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
(2)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
↓
切片:将子叶切成薄片
↓
制片⎩⎪⎨⎪⎧ ①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②染色: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 ③去浮色: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④制成临时装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
观察: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
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证明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
(3)蛋白质的检测
选材与制备: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
↓
颜色反应:
↓
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
考点一: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例一、 (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9练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
第9练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1.(2020·江苏,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答案 C
解析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可以进行增殖,如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等,A 错误;癌变细胞内已变异的基因也可以表达,使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特征,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不是细胞坏死,D错误。
2.(2019·全国Ⅰ,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 B
解析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才会发育成成形手指,A错误;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不同于细胞坏死,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非正常死亡,D错误。
3.(2021·河北,5)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新合成蛋白质
B.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紫外线照射导致的DNA损伤是皮肤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24练 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
第24练种群和群落
1.(2022·全国乙,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其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②错误;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群落中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⑥错误。2.(2022·山东,12)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条B.4×104条
C.6×104条D.8×104条
答案 A
解析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的总数为x,则有1 000/x=950/(x-1 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A正确。
3.(2022·全国甲,5)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第27练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细胞工程
高考生物专题突破训练
第27练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细胞工程1.(2022·全国乙,38)新冠疫情出现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cDNA,这一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相应的DNA片段。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2)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__________。
(3)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种情况即可);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和重组疫苗等。已知某种病毒的特异性蛋白S(具有抗原性)的编码序列(目的基因)。为了制备蛋白疫苗,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大量蛋白S。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1 有机物的鉴定-2021年高考生物必考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鉴定:
1、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观察现象明显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
3、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单、二除蔗)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4、颜色变化:浅蓝色Cu(OH)2棕色砖红色沉淀Cu2O
(2)脂肪的鉴定:
1、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2、试剂: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3、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且均匀,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染色时间不易过长,体积分数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是否使用显微镜,要看实验材料,如将材料制成匀浆则不用)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4、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1、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2、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
3、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3-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③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
④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4、颜色变化: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只是检验物质中是否存在肽键,存在肽键的不一定是蛋白质。
例1.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10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含解析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
教学复习资料
班级:科目:
专题10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1)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浓度、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
(2)生长素类似物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3)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2.实验过程
3.结果分析
由下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
考点一: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例一、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最佳浓度位于2~6 ppm 之间
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 ppm
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可以使用浸泡法和沾蘸法
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NAA浓度为4 ppm时生根最多,其最佳浓度应在2~6 ppm之间,但不能确定最适浓度是4 ppm,A项正确、B项错误;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两种,C项正确;NAA不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D项正确。
考点二:实验的拓展与应用
例一.(2018·遂宁高三三诊)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水稻(YTA、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练习4、(03北京)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
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
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
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1)方法步骤:
①
②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专题1
1、①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A、B两组。
②将A组小麦用缺铁培养液培养,将B组小麦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③将两组装置共同置于温度、光照等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④每天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
2、不能。缺少对照实验,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
3、(1)②:蒸馏水赤霉素溶液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4、(1)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
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专题2:结果的处理
知识目标:实验结果的记录与数据的处理
能力目标:学会设计记录表,能够将实验数据以图像形式呈现并
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设计记录表
注意:①表格要有题目;②表格设计要科学;③每组多个材料时
要有平均值;④有时在施加实验变量前要有前测
2、绘图
注意:①用笔(先用铅笔后用炭素笔);②建立坐标(横纵坐标
的含义单位和数值);③曲线不要超出范围;④两条以上曲线要
作出标注
3、针对训练
例1:某学生偶然发现磁场环境会影响黄豆芽的生长,想进一步研究不同磁场
强度与黄豆下胚轴生长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但还不完整,请你
根据课题研究的有关知识加以补充,并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名称: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芽下胚轴生长长度的关系
假设:。
研究指标:黄豆下胚轴的长度
实验用品:饱满的黄豆种子、磁铁(用于组建不同的磁场环境)、25℃黑暗温
室环境、尺、清水、烧杯、纱布及其他所需材料
研究步骤:
1)将一定数量品质相同的黄豆用清水浸泡1~2小时
2)用磁铁组建强度不同三个磁场环境,分别命名为磁场1、磁场2、磁场3;
3)取底部铺有纱布的4个烧杯,各放入5粒浸泡过的黄豆,盖上湿纱布;
4)在25℃的黑暗温室环境中,随机取三个烧杯分别放入上述磁场中,剩余
的一个作为对照组,并贴上标签区分。
5)每天补充一定量的清水,以保持黄豆芽生长的合适湿度。
6)一周后,测量并记录每根黄豆芽下胚轴的最终长度,求平均值。
研究结果与结论:略
根据该生的研究步骤,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答案: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磁场强度的增加黄豆芽下胚轴会长得更长(或更短)。
不同磁场强度下黄豆芽生长长度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