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
小学三年级音乐(人音北京版)《牧民新歌》-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计一、分段聆听 (一)美丽草原师:说到蒙古,你们的脑海里一定都浮现出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师:你来看一看这幅图展现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思考回答师:是的,这幅图描绘了茫茫的蒙古草原上那一座座独具特色的 蒙古包。
画面给人感觉安静祥和。
那如果为这幅画面配上音乐, 你觉得怎样的速度和情绪更合适呢? 生:思考回答师:下面,就让我们到音乐中去感受吧。
聆听时,你可以跟着老师 模仿笛子的演奏姿势。
生:跟随音乐表现感受速度情绪。
师:怎么样?这段音乐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速度稍慢、情绪 悠扬呢?那请你们在学习单上为这段旋律起一个小标题吧。
生:思考填写学习单师:你们起的名字一定都表现出了蒙古草原的美丽风景,那么老 师就把这段命名为“美丽草原”吧。
(二)草原放牧师:老师听到有同学在问,这首乐曲叫做牧民新歌,那什么是牧 民呢?师:老师告诉你,牧民就是放牧牲畜的人。
在茫茫的蒙古草原上 牧民们挥鞭放牧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下面,就请屏幕前的你和 着音乐挥起小皮鞭,和牧民伯伯们一起去草原上放牧吧。
生:跟随音乐表现(三)万马奔腾师:同学们,你们看,蒙古草原上的马可真不少啊。
在这首乐曲中 还有一个乐段非常形象的表现了这种万马奔腾的场面,请你和我 加入动作感受一下这一部分的音乐情绪。
同时,也听一听,由笛 子模仿的马叫声是怎样的。
生:聆听音乐师:同学们有答案了吗?师:是的,随着速度加快,节奏更加密集,音乐情绪也变得更加热 烈了起来。
这一段音乐中,笛子模仿的马叫声是不是也很有趣呢?这里 运用了花舌这种特殊的笛子演奏技巧,像这样。
(教师表现花舌) 同时还加入了飞指演奏技法,像这样。
(教师表现飞指)笛子用这样的演奏效果表现出的马叫,让我们更形象的感受 到了万马奔腾的热闹场面。
师:老师还想问一问,你们发现这段旋律结尾处的特征了么? 师:这段旋律的结尾处速度渐慢,节奏拉宽,这里啊也是整首乐 曲的尾声部分,悠扬的尾声也传达着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三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牧民新歌 |人音版(简谱)(秋)

•
乐 曲 小快板: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 赏 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 析 结束段: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 : 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2021/8/302021/8/302021/8/3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02021/8/30August 3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
牧民新歌
歌曲简介:
《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 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 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 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 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 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听一听:
歌曲赏析:
乐曲分为四段: 引子、慢板、小快板、结束段。
三年级【音乐(人音全国版)】牧民新歌-1教学设计

10’二、分
段聆听
1、聆听第一段。
(1)聆听第一遍音乐并模仿笛子演奏,感受牧民悠闲的骑着马在草原上行走的画面。
(2)聆听第二遍,教师用双响筒敲击,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伴奏节奏。
(3)学生探索用铅笔按节奏敲击桌子进行伴奏模仿马蹄声。
2、聆听第二段。
(1)聆听音乐,感受速度的变化。
(2)观看学生舞蹈视频,学习模仿骑马、扬鞭动作。
(3)跟视频进行舞蹈表现。
(4)了解笛子三吐、双吐的演奏技巧,并尝试模仿吹奏三吐、双吐发出的声音。
3、聆听第三段。
(1)听音乐,体会音乐情绪。
(2)听钢琴弹奏主旋律,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感受旋律的起伏。
(3)听钢琴弹奏主旋律,和老师一起用进行模唱。
4、聆听第四段。
(1)聆听音乐,找一找音乐中哪里出现了马嘶鸣的声音。
(2)观看最后一段音乐的现场演奏视频,了解笛子的各种演奏技巧,体会乐曲是惟一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音乐教材的笛
子曲的独特意义。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三、总
结全曲
结构
1、总结乐曲结构。
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给每一部分音乐取小标
题。
2、学生课后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为每一部分音乐取一个
自己喜欢并适合音乐的小标题。
笛子曲牧民新歌简介

笛子曲牧民新歌简介《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笛子曲,作品有着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笛子曲《牧民新歌》的介绍,欢迎阅读!笛子曲《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1966年简广易来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深深打动而创作了此曲。
作品创作完成后正处于““””时期的动乱时代,当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广播电台播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
它被选为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又成为惟一被选人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的笛子曲,在笛子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笛子曲《牧民新歌》的赏析引子部分的旋律非常动人,以羽调式的自然音列上下波动,自由伸展,运用垫音、颤音、滑音等笛子技法对旋律的巧妙装饰,刻画出了特定的意境:一望无际的草原,碧草如茵、蓝天白云、牛羊成群……旋律以“变宫为角”的手法,也就是原调中的“变宫” (音转化为新调的“角” 音,使调式色彩的变化在抒情宁静的旋律中获得一定的推动力。
中间有一段短暂离调,为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增添了明亮向上的色彩。
而演奏上的气息控制、力度的对比等方面的考究,也使优美的旋律更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
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
旋律悠扬、流畅,展示了一种安详、幸福、恬美的意境,旋律中走马节奏的律动、羽调式旋律的强调和应用,更渲染了北国草原的风光,富于内蒙古民族民歌风味。
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主题旋律在第一段中再现时,是跳跃的小快板。
把前面的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改变节拍,加快速度,以吐音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使旋律活泼跳动,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前进的欢乐场景,这样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主题的意境,将牧民扬鞭催马奔腾如风的欢乐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第二段,将主题音调的节奏拉宽,以四个小段落展开乐思,各小段均为方整的十六小节,在乐思的展开上是起、承、转、合的关系,富有民族传统多个曲牌联辍的结构特点。
《牧民新歌》课件

小游戏:
你能把音乐和书上 的画面联系起来吗?
比一比,看谁最准确。
引子
结束段
行板 小快板
慢板
演一演:
随音乐做表演。
比一比,看谁的表演最 生动、形象。
唱一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再见!
乐 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策
曲
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
赏
情景。
析 行 板: 展示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
:
与草原的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束段: 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
形成万马奔腾的气氛。
乐曲主题思想:
《牧民新歌》一曲通过对大草原和牧民放 牧生活画面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蒙古人 民的新生活,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无限 热爱和家乡的深情赞美。同时也让我们感 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
音乐
现在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我们 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 今天画面中音乐的曲名叫什么?是用 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牧民新歌》
竹笛
乐曲简介:
《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 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歌曲赏析:这首曲子共有几个乐段?
分为五个乐段: 1、引子 2、慢板
3、小快板 4、行板 5、结束段
乐 引子: 曲 赏 析 : 慢板:
情绪,是悠长的还是奔放的?
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 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 画面,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 越之情,非常动人。
节拍,是深情的诉说,还是热情的歌唱?
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 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 甜美、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 活、赞美家乡。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五线谱) 聆听 牧民新歌(市一等奖)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歌(老师与学生互动互问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二、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两张图片,然后请你们说一说两张图片分别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找两名学生说一说然后老师及时评价)三、现在老师再播放一段音乐,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更适合哪张图片的意境。
(适当评价:你的耳朵真灵)你们再来说一说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一起说:竹笛。
四、老师说:1、竹笛是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2、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竹笛的构造(语言简单流畅)五、老师想演奏一段旋律,请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一下竹笛的魅力,你们想听吗?老师刚才吹的这段旋律使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略老师及时评价:你们真厉害,感觉真棒)六、请你们再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生:马叫的声音,老师说:一下就听出来了,这说明老师模仿的也很像,给老师一点掌声鼓励一下好吗?七、导入新课:导言:竹笛的声音美不美?表现力丰富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由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创作的竹笛曲《牧民新歌》,(老师及时切换幻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在聆听时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做律动来感受乐曲的意境和乐段。
(一)、初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境1、当聆听第一乐段时老师说:请同学们进入音乐情境----悠扬的笛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暖暖的微风带着草原的清香,向我们徐徐吹来,我们情不自禁的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顿感全身舒适。
听!这块有一段高音旋律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山顶,极目远眺,碧草如茵、天高云淡,我们深深的陶醉在这美景之中!!!2、当聆听第二乐段时老师说听!这段乐曲的进行开始平稳而有规律了,(老师用指挥的动作引导学生做动作,并用眼神与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适当走进学生中间纠正学生的动作)3、当聆听第三乐段时老师领生边拍手边说:听!乐曲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言自语:好像老师刚才吹的旋律。
老师说:你的记忆力真好!4、当聆听第四乐段时老师说听!又进入一个新的乐段,老师变成右手指尖敲击左手手掌的动作,并说:同学们听一听音的时值……老师启发学生“做一个拉长的手势”,学生说:好像变长了,等到乐曲再往后进行到高音区域时,老师做一个左手食指向上的手势再次引导说:音高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需要领学生练习----学生1说:变高了,学生2说:变宽了,)你们的感觉真棒(可说可不说根据现场具体情况)5、当聆听第五乐段时老师的动作变成左手握拳敲击右手手掌。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民新歌》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笛子独奏曲,收录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中。
这首乐曲以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牧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曲目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民族乐器,对笛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仍然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牧民新歌》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价值。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奏《牧民新歌》,掌握基本的笛子演奏技巧。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敬。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演奏《牧民新歌》,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笛子演奏技巧,如指法、呼吸等,解决乐曲中的高难度片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引导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及演奏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牧民新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3.示范:教师演奏《牧民新歌》,展示演奏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曲风格。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
5.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奏成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演奏水平。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乐曲结构、音乐特点、演奏技巧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形展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
《牧民新歌》课件

歌曲简介:
《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 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 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 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 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 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听一听:
歌曲赏析:
乐曲分为四段:
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
结束段: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
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
转调之后回落在羽凋式,使全曲有很强 的终止感。
乐曲主题思想:
《牧民新歌》一曲通过对大草原和牧民放 牧生活画面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蒙古人
民的新生活,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无限
热爱和家乡的深情赞美。同时也让我们感
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小游戏:
随着音乐的展开,你能把音乐 和书上的画面联系起来吗?
比一比,看谁最准确。
唱一唱:
随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旋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演一演:
随音乐做表演。
比一比,看谁的表演最 生动、形象。
再见!
引子、慢板、小快板、结束段。
乐 曲 赏 析 :
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 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
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
动人。
慢板: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
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
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
生活、赞美家乡。
乐 曲 赏 析 :
小快板: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型:欣赏课(竹笛名曲)授课对象:三年级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竹笛、陶笛、多媒体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细分乐曲的段落,理顺每个段落的音乐情绪。
通过乐曲的表达,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的新生活。
教学难点:强化乐曲的"快板"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初步认知音乐的激情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对乐曲的风格的探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好了解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材分析:1.乐曲简析:《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乐曲分为五段:1.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动人。
2.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3.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
4.自豪的行板,展示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与草原的眷恋。
5.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凋式,使全曲有很强的终止感。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二、复习演唱,新课导入师:我们一起来演唱《噢!苏珊娜》、《草原上》【美国西部牛仔的生活和中国草原的曲调的再记忆】师:《草原上》是我国蒙古族的民歌,请同学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大草原的景象。
生:答略。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与老师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大草原播放PPT(草原的景象)背景配乐:《牧民新歌》师:现在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有同学知道,今天的画面中的音乐是音乐的名曲叫什么吗?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吗?(《牧民新歌》竹笛名曲)三、新课教学(一)简单介绍中国竹笛,欣赏全曲。
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雷沁沁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 <牧民新歌>是1966年简广易先生来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深深打动而创作的笛子名曲.作品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时代,当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广播电台播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它被选为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又成为惟一被选人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的笛子曲,在笛子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总页数】1页(P192)
【作者】雷沁沁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牧民新歌》的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 [J], 史永明;
2.《牧民新歌》的音乐分析及其演奏风格 [J], 曾锋
3.笛子独奏曲<姑苏行>的音乐内涵及其演奏风格 [J], 刘强
4.管窥《牧民新歌》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点 [J], 王伟舟
5.浅析竹笛曲《牧民新歌》的演奏技巧 [J], 任小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牧民新歌》教学设计祥案

《牧民新歌》教学设计课题: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欣赏《牧民新歌》教材分析:乐曲简析:《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学生分析:学生在之前学习过《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蒙古族民歌,所以在这首欣赏曲一开始会比较容易进入场景。
通过这首欣赏曲的不同分段来更加深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教学目的:1感受蒙古族音乐特点,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及形象。
2熟悉全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感知主奏乐器笛子的音色特点。
3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产生对整首乐曲的画面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新生活。
2难点:引导学生对乐曲主题的表现和舞蹈编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艾派德竹笛双响筒串铃筷子红绸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完整聆听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蒙古族大草原——小牧民巴尔的家乡做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听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走进音乐课堂,和老师一起舞蹈。
(播放音乐课件)2.“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巴尔的家乡,美丽的蒙古族大草原,同学们好,(老师好),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蒙古族资料,现在各小组就把你们收集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iad展示,通过校园网共同分享,同频景象)①小组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②小组介绍蒙古族服饰③小组介绍蒙古族的舞蹈④小组介绍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歌曲特点3“同学们介绍的真详细,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到内蒙古体验生活,被内蒙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所深深吸引,创作了一首笛子名曲《牧民新歌》,这首乐曲讲述了小牧民巴尔一天中所发生的故事。
三年级音乐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精选多篇]
![三年级音乐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f859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c.png)
三年级音乐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精选多篇]第一篇:三年级音乐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可在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曲中导入,设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你知道哪些关于蒙古族牧民生活的情况?2、完整聆听《牧民新歌》后,可让学生说说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分段聆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的特点展开想象,把音乐和这些画面联系起来。
请学生说说这样的音乐让你想到了哪些场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教科书上的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辽阔的草原,②牧民纵情歌唱,③牧民策马奔驰,④牧民眺望大草原,⑤人欢马叫的热烈场面。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不要拘泥于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要给予鼓励。
如教师自己能示范演奏笛子则更好,通过分段赏析并介绍一些笛子演奏的特殊技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及塑造的音乐形象。
4、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如跟随教师模唱主题旋律,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律动(如骑马、挤奶等)或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跟随部分音乐做律动和舞蹈来体验音乐。
第二篇:牧民新歌教案一.课题:牧民新歌二.教材分析:《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之前有学习过《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蒙古族的民歌。
所以在这首歌一开始会比较容易进入场景。
通过这首歌不同的分段来更加深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
培养欣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1.2.3.感受蒙古族音乐特点,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形象。
熟悉全曲的主题音乐和特点通过欣赏让孩子了解主奏乐器音色特点五.课时:一课时35分钟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有对整首歌曲的画面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新生活2.难点:创编舞蹈七.课前准备:ppt,多媒体,八.板书:主题旋律,九.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音阶***1.用噜模唱音阶(二)新课导入用噜模唱《草原上》(听琴,听清楚老师弹的旋律,我弹一句,你们用噜模唱一句。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一、吐音简介在笛子演奏中,吐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演奏技巧。
吐音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发音方法,在演奏笛子时使得音色更加丰富、生动。
吐音的运用可以让乐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也可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掌握吐音部分的教学对于学习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掌握吐音所需注意的事项1. 呼吸控制:吐音的发声要依赖于呼吸,因此在演奏《牧民新歌》时,需要注意控制呼吸的力度和节奏,以便准确地发出吐音的音色。
2. 唇舌协调:吐音的发声还需要借助唇舌的协调,通过唇部的微妙变化来产生特定的音色效果,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唇部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3. 情感表达:吐音所带来的音色效果往往与情感表达密不可分,因此在演奏《牧民新歌》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吐音部分的变化来诠释牧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三、《牧民新歌》吐音部分的教学1. 基本吐音练习在开始教学《牧民新歌》吐音部分时,可以从基本吐音练习开始。
通过短促的连续吐音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和唇部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发出吐音。
2. 音色调整练习吐音的音色调整是吐音部分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音色调整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在演奏《牧民新歌》时,准确地调整音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3. 整体曲目练习在掌握了基本的吐音技巧和音色调整后,可以开始进行整体曲目练习,让学生将吐音技巧融入到《牧民新歌》的演奏中,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吐音在曲目中的运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笛子独奏者,我深知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重要性。
吐音不仅可以增加曲目的表现力,更可以让演奏更富有情感和生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吐音技巧的重要性,并通过细致的指导,让他们真正掌握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运用。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牧民新歌》吐音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吐音在笛子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基本吐音练习、音色调整练习和整体曲目练习,逐步掌握如何准确、流畅地演奏吐音部分。
笛子曲《牧民新歌》中的吐音

目录绪论 (1)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及作曲简介 (2)1.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 (2)1.2《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 (3)1.3《牧民新歌》的曲式分析 (3)1.4小结 (6)2吐音的分类及基本练习方法 (7)2.1吐音的分类 (7)2.1.1吐音 (7)2.1.2双吐 (7)2.1.3 三吐 (7)2.2吐音的基本练习方法 (7)2.2.1练习吐音时应注意的事项 (7)2.2.2 吐音的练习要点及练习方法 (8)2.2.3双吐练习 (8)2.2.4三吐练习 (9)2.3小结 (9)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0)3.1吐音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0)3.2《牧民新歌》与《扬鞭催马运粮忙》中吐音的异同之处 (10)3.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2)4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绪论竹笛是我国一件非常具有特色的民族吹奏乐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
一般分(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两种。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吐音技巧的掌握,是丰富笛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牧民新歌》这首作品以浓郁清新的蒙古民间音乐风格为主,优美抒情的旋律再上活泼欢快的节奏、描绘出了浓郁的草原气息,迷人的草原景色和牧民富有诗意的放牧画卷,同时也表现出了新时代内蒙古牧民的精神风貌。
蒙古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丰富多彩,这与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过着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牧民的生活离不开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蒙古族音乐舞蹈中反映牧马生活的作品,使我们联想到骏马奔腾纵跃和蒙古族人民骠悍勇敢的性格,笛子在表现这种热烈奔放的情绪时,大多数使用吐声,连绪的三吐声效果来模拟马蹄声。
现在网上关于笛子的论文有50余篇,主要是研究笛子气息控制、循环换气、音准问题,研究笛子吐音方法的论文的不少,但研究的方法不详细,有研究《牧民新歌》的论文,都从作品分析研究,但目前还暂无研究《牧民新歌》中的吐音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子独奏《牧民新歌》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在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曲中导入,设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你知道哪些关于蒙古族牧民生活的情况?
2、完整聆听《牧民新歌》后,可让学生说说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分段聆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的特点展开想象,把音乐和这些画面联系起来。
请学生说说这样的音乐让你想到了哪些场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教科书上的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辽阔的草原,②牧民纵情歌唱,③牧民策马奔驰,④牧民眺望大草原,⑤人欢马叫的热烈场面。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不要拘泥于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要给予鼓励。
如教师自己能示范演奏笛子则更好,通过分段赏析并介绍一些笛子演奏的特殊技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及塑造的音乐形象。
4、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如跟随教师模唱主题旋律,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律动(如骑马、挤奶等)或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跟随部分音乐做律动和舞蹈来体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