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公开课教案

《二泉映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阿炳的生平经历以及《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感受其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2)掌握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教学难点(1)体会阿炳在音乐中所传达的对生活的感慨和不屈精神。
(2)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轻松欢快的音乐,如《喜洋洋》,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氛围。
然后提问:“同学们,音乐能够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那你们有没有听过那种让人感到悲伤、深沉的音乐呢?”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5 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阿炳的照片,简要介绍阿炳的生平经历。
阿炳原名华彦钧,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一生坎坷,双目失明,却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接着,介绍《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是阿炳在卖艺为生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创作而成的。
乐曲中蕴含着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初听乐曲(5 分钟)播放《二泉映月》的音频,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聆听。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思考音乐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情绪体验。
听完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感到悲伤、凄凉,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感受到了一种坚韧和不屈。
4、分段欣赏(15 分钟)将乐曲分为三个段落,分别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一段:旋律较为深沉、忧伤,节奏缓慢。
引导学生感受这段音乐所营造的压抑氛围,思考阿炳在此时可能的内心感受。
第二段:旋律在第一段的基础上有所起伏,节奏稍快。
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变化,仿佛阿炳在倾诉着自己的苦难遭遇。
第三段:旋律更加激昂,节奏加快。
《二泉映月》教案

《二泉映月》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二泉映月》一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了解二胡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二泉映月(1)歌曲简介《二泉映月》是二胡曲目中最著名的一首,全曲自始至终都是在描绘月亮在水面上的映衬,深邃中透出清新。
曲子通篇抒发着悠闲、静谧、多情、浪漫的情调。
(2)演奏技巧A.稳定琴心二胡演奏者在演奏《二泉映月》时必须保持稳定的琴心,特别是右手小指是承担着重拨琴弦的工作,它在弹奏中要尽量按住正中间,保持稳定。
B.使用不同的弓法二泉映月的演奏中会用到许多不同的弓法,比如正常弓法,颤弓、支点弓、拉弓等等。
学生要根据曲子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弓法,切换手型灵活。
C.注意发音技巧二泉映月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发音技巧。
比如在奏出主题前,要先弹奏一个“跳音”——高音弦弹奏一个音,然后马上用低音弦返回低音。
这样会产生一个跳跃的效果,起到引入主题的作用。
2. 乐器介绍(1)二胡的由来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因形似胡琴而得名。
其起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到明朝时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2)二胡的特点二胡音域广,音色柔美,演奏技巧多样。
其演奏方式跟其他乐器有所不同,既能使用弓,也能使用指法弹奏。
三、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教师先演奏一遍《二泉映月》,作为学生们观摩的样板。
老师可以在弹奏中点拨学生的演奏技巧。
2. 学生练习老师为学生逐节巩固练习,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和技巧,让学生逐渐掌握演奏技巧。
3. 个别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一些困难部分进行个别细致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复习和总结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发表感受和总结,做到收获满满。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个人展示让学生轮流演奏《二泉映月》,并进行评估和点评,帮助他们提高演奏技巧。
2. 个人作业学生可以在家里练习,提交作业,老师进行检查。
《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二泉映月》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夸姣理想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份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夸姣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 :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 :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1、誊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前播放课件:屏幕出现课题及月光水面树影图景,同时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导语:让我们随着这委婉动听的二胡曲进入我们的课堂,进入美丽的二泉世界吧。
(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同时举起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欣赏了惠山二泉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谁能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带领大家神游美丽的二泉?(学生可用书中的八个词,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老师展示图片,为大家再现美景。
)2、这样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情?二、品读坎坷。
1、像梦境一样令人陶醉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双目失明的阿炳,他能看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2、又是一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二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认真读读,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3、生默读、划。
大声地读一读。
指名读相应句子。
同学们,俗话说,会读书的人,不仅要会把薄书读厚,还要会把厚书读薄。
你们能把这长长的三句话读成一个词吗?(坎坷)坎坷的本意是什么?联系上下文想想,坎坷在问中指什么?文中对阿炳的坎坷经历有具体的描写吗?4、还有吗?还有吗?是啊,书上的确没有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它虽然没有写在书上,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
我们生活的年代离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比较遥远,要走进阿炳的生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你们平时在郑州的街头有没有见过一些衣衫破旧、卖艺为生的人?当年的阿炳就是这样一个流落街头、卖艺为生的人,或许衣衫更破、处境更糟。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一):二泉映月一、教材简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
本课时的教学资料是让学生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资料: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五、设计思路:《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构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此刻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必须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透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六、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10篇)(3)自由品读,交流感受。
4、合作朗读:刚才同学们各自朗读了令自己最为感动的片段,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朗读整个小节,选择你们认为最有表现力的朗读方式,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意境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5、汇报评析。
6、齐读升华:这首曲子饱含着阿炳一生的爱和恨,愤和忧。
听着它,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阿炳那历经坎坷的痛苦,那寻求光明的渴望。
惠山的泉,就是那失明的双眼热泪流,二泉的月,就是那生命中一叶不沉的舟。
让我们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中齐读第五自然段,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对阿炳的崇敬。
(全班配乐齐读)四、总结激情中秋之夜,二泉池畔,阿炳触景生情,并通过琴声来倾吐情怀。
就这样,《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作为一个无锡人,我们都为拥有《二泉映月》这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和阿炳这位民间音乐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触景生情二泉映月倾吐情怀转载自仪征漫网站《二泉映月》教学案篇八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
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介绍1. 华彦钧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
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播放录音,创设情境。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⒈你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音乐委婉连绵,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二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⒈阿炳用心创作音乐,我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集中体现这首名曲内容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吗?(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找出来后认真读一读,并结合《语文补充阅读》中这篇课文的助读部分去仔细体味它的丰富内涵好吗?二、中心突破,精读第5自然段⒈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⒈⒈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画出。
⒈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所画语句的理解,并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听,同时仔细听听别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⒈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⒈出示: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可以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胡原理及演奏技巧,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提高音乐
综合素养;
2.认识《二泉映月》这首中国传统乐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学会演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二胡基本知识及技巧
(1)二胡的起源和类型
二胡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由北方的“胡琴”和南方的“二弦琴”融合而成。
有“华夏第一弦”之称,是中国民族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
按构造和风格可分为京胡、南胡、小胡、大胡、管胡、马头琴等。
(2)二胡的演奏技巧
二胡的演奏主要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手指动作:握弓、弓法、左手指法、指板控制;
•唱弦:以指按弦板,右手弓弦,演奏出动人的音乐声。
•音色控制:二胡的音色柔和、悠扬,需要通过掌握不同的音色控制技巧达到最佳效果。
2. 《二泉映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二泉映月》的起源
《二泉映月》是由民间小调变化而来的板式古曲,曾经是川剧中的。
《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范文四篇《二泉映月》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二泉映月》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
2.能够正确演奏《二泉映月》的乐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
2.练习跳弓、顺弓和继续弓等技巧。
3.集体合奏及个人表演。
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
2.小提琴及琴弓。
3.乐谱及音乐播放设备。
4.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让学生细细聆听。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乐曲曲调和构成(15分钟)1.教师讲解《二泉映月》的曲调和结构。
2.教师演奏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曲调。
3.学生一起练习乐曲的主题和变奏部分。
三、练习技巧(30分钟)1.教师讲解并示范不同的技巧,如跳弓、顺弓和继续弓等。
2.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练习,重点练习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调整。
四、集体合奏(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分配不同的声部和乐器。
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3.学生逐渐熟悉合奏的过程和感受。
五、个人表演(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
3.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提出一些乐曲的延伸学习,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练习技巧和集体合奏提高了演奏水平。
同时,个人表演环节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音乐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引言】《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由高胜美创作。
它以细腻独特的音乐表达了月色如水,江水如月的意境,并融入了二胡独特的表现力,成为了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展开,为教师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 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故事;2. 能正确理解和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乐理知识;3. 能够掌握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4. 能够演奏出曲目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故事。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视频观赏、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达信息。
由于这首曲子是二胡独奏曲,教师可以特别介绍一下二胡乐器的特点和演奏风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2. 乐理知识学习为了能够正确地演奏《二泉映月》,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教师可以讲解常见的乐谱符号、节拍、音符长度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谱面上的信息。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打节拍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曲目的节奏感。
3. 曲目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段教授《二泉映月》的曲目。
可以先从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教师可以通过分解音、弹奏示范、反复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曲目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4. 演奏实践学生在掌握了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之后,可以进行小组合奏或者个人独奏,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展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同伴的鼓励和赞赏中提升自信心,并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和乐理知识,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和知识点;2. 示范法: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演奏,帮助学生理解曲目的演奏风格和技巧;3. 练习法:通过分段练习、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曲目的演奏方法;4. 听觉法: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名家演奏的版本,培养对曲目的艺术欣赏和感受能力。
二泉映月教案设计

二泉映月教案设计二泉映月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课前闭眼聆听)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2、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3、阿炳在这个中秋夜,又一次的来到二泉边,听到这泉水声他会想到些什么呢?他的内心会是怎么样的呢?(想xx听)(叹息什么?为什么哭泣?倾诉什么?呐喊什么?)二、探究学文1、于是,这时候的阿炳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2、又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但今非昔比,他的命运已经历了许多坎坷,听着那熟悉的流水声,他想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
就让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来把第四小节有感情地读好。
3、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此时的阿炳的心绪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琴声才能表达它的情怀。
倾吐(板书:琴声情怀)4、这时候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听老师来朗读课文。
5、同时思考,此时的阿炳似乎在倾吐什么情怀。
音乐课堂:《二泉映月》教案

音乐课堂:《二泉映月》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二泉映月》,并通过演奏乐曲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和意义:通过简要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表达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这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内涵。
2. 演奏乐曲:引导学生学习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手指位置、弓法和音准控制等。
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排练,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合作能力。
3. 合奏练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奏练习。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 欣赏赏析: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演奏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对不同演奏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5.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乐曲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活动。
可以创作自己的乐曲编配、改编或即兴演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乐曲:通过简短的介绍和欣赏乐曲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乐曲学习:逐节教授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要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3. 合奏练习:分组进行合奏练习,指导学生在合奏中互相配合和协调,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欣赏赏析:与学生一起欣赏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演奏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促进交流和思考。
5.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6. 总结回顾: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音乐的世界。
评估方法1. 演奏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表现,评估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创作评估: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估,包括编配、改编或即兴演奏等方面。
3. 合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合奏练习和小组创作中的合作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二泉映月》乐谱:提供乐谱给学生,供他们学习和演奏参考。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1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1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__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
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默读2、3课文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师父说了什么让他这样铭刻于心,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感伤?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
3、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和表现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查阅有关阿炳、二泉映月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还是一处风景。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发现一道风景。
欣赏二泉美景,感悟文中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句子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件展示(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4、又是一个中秋月,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但你们却看到了,看到什么了?5、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书。
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6、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任务二、体验一段人生。
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阿炳经历了哪些坎坷呢?1、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2、展开想象,走进阿炳当时的生活。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师引读:听着淙淙的流水声,想起师父的话,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让阿炳从中听到了别的声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积分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他为什么叹息?为什么伤心?倾诉什么?有事再呐喊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想象还包括哪些吗?(无尽的忧伤,绝望的彷徨,莫名的失落,凄惨的遭遇)任务三:理解一首曲子。
二泉映月教案音乐

二泉映月教案音乐引言:《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的古筝曲目,由中国音乐家齐秋平所作。
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向您介绍如何运用《二泉映月》这首音乐来设计一份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一、教案概述1.1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将能够:- 理解《二泉映月》这首音乐作品的意境和主题;-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技巧;- 通过表演、欣赏和创作活动来深入体验和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1.2 目标学生本教案适用于音乐课堂的初学者和对古筝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1.3 教材准备-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用于播放音乐作品的演奏视频);- 乐器(古筝);- 打印或复制《二泉映月》谱子;- 音乐欣赏工具(如音乐播放器、耳机等);- 音乐创作材料(如乐谱纸、铅笔等)。
二、教学活动2.1 欣赏音乐首先,播放《二泉映月》的演奏视频,学生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音色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听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觉和印象。
2.2 音乐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泉映月》这首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元素和技巧。
例如,讨论音乐的调式、节奏型、重复、变化和和声等方面。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探讨音乐作品背后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3 古筝演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泉映月》这首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邀请一位擅长古筝的学生或音乐家进行现场演奏。
学生们可以观察演奏者的手指动作和表情,体验古筝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
2.4 乐器体验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亲自体验古筝乐器的演奏。
可以让学生们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练习弹奏《二泉映月》中的一些音符或乐句,以体验演奏的乐趣和技巧。
2.5 音乐创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以《二泉映月》为灵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共4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共4篇)篇:《二泉映月》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教学课题《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然后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经过及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阿炳的内心世界,学习他的精神。
教材分析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2.资料搜集法。
3.品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赏《二泉映月》二胡曲。
今天,我们欣赏一下《二泉映月》二胡曲,你知道是谁创作的吗?二、了解阿炳及《二泉映月》地位1.介绍阿炳资料。
阿炳,本名华彥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幼年跟随师父学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4岁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疾,35岁双目失明后,以沿街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
师承和发展了江南民间音乐,创作出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2.这首二胡曲在国内外乐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课文中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
(过渡:一位盲人创作了一首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不朽的乐曲,让我们再到文中去,一起走进他生活的环境和他的人生。
)走近阿炳生活环境——二泉美景师:阿炳的家乡江苏无锡二泉是一道著名的风景,文章字里行间描绘出了二泉的景美。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词或语句。
生:画出并汇报。
(板书:美景)相机出示: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二泉映月设计教案

二泉映月设计教案1. 教案背景二泉映月是中国古代琵琶曲,被广泛认为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一。
该曲以其悠远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演奏这首曲子,我们设计了这个教案。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二泉映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研究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 学会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技巧;- 培养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介绍二泉映月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 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乐句和技巧;- 聆听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演奏,进行音乐欣赏;- 学生合作演奏二泉映月。
4. 教学步骤1. 介绍二泉映月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分析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音乐形式。
3. 研究二泉映月的基本乐句和技巧,教授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指控制。
4. 聆听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演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分析。
5. 学生分组合作演奏二泉映月,通过合作锻炼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
5.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估:- 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对二泉映月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学生对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的分析;- 学生的乐句演奏和技巧掌握情况;- 学生对不同版本二泉映月演奏的感受和分析;- 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6. 教学资源- 二泉映月的录音和演奏视频;- 二泉映月的乐谱和教学资料。
以上是《二泉映月设计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步骤,通过这个教案,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演奏二泉映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二泉映月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了阿炳经历了种种坎坷,但并没有泯灭对音乐的那份热爱,他来到小时候曾经游历过的二泉,创作了《二泉映月》。
赞扬了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受名曲《二泉映月》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读通、读对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2.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
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
他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
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日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3.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指导学生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段落大概内容。
注意结合课文理解感知以下词语。
饱经风霜静影沉璧萦绕坎坷激愤
3.通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段落。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下,哪几小节是写曲子内容的?
②由此把课文分成三段。
(不必一段一段去概括。
)
4.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还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交流。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
“饶”右—卜不要多“点”“腾”右下角是个“马”,不要写成其它的字。
2.课外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完成生字抄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名曲《二泉映月》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阿炳的身世。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琴声,品读文章,一起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齐读课题。
点拨:想象一轮清冷的月亮,照耀着淙淙的泉水,水波映月,静影沉璧。
用你的朗读让月亮再亮些,让泉水再清些。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一首不朽的名曲,欣赏时要求眼中有画面,心中有感受,等会读课文时口中才会有感情。
2.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简单说说感受。
(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精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A.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B.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C.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二泉的景色?指导朗读。
练说:无锡的惠山……每当月夜……
师述:惠山下的泉水潺潺的流淌,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可是阿炳却什么也看不到,他的眼前漆黑一片,他只能用琴声倾诉着自己的不幸。
D.我们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
试着联系上下来理解“在怀念……在思索……”
学生交流,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F.联系上下文是好方法,有时还要联系课外的知识。
点击课件,补充阅读,体会“悲”。
(乐曲中有悲,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道:“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
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
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阿炳一生饱受生活的折磨,他飘泊无依,流落街头,那样的日子能让他不悲吗?)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G.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阿炳那一声声凄楚的叹息声
听了你的朗读,你已经沉醉在那感人肺腑的音乐里。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A.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B.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C.点击课件,补充阅读,体会“恨”。
(乐曲中有恨,阿炳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
但他倔强,有正义感,而且也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因此他对反动统治者充满了仇恨。
他恨军阀混战对人民的洗劫;他恨蒋介石对日寇的不抵抗政策;他恨那封建的剥削和压迫……那样的黑暗社会能不让他愤恨吗?他演奏的《二泉映月》是一位饱尝痛苦的盲人音乐家对生活的无限感慨的真情流露。
音乐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抒发了作者愤慨的情绪;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
补充: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曲痛骂他们。
C.指导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总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琴弦就是心弦,琴声就是心声。
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在《二泉映月》那深情的旋律中。
2.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四、拓展练笔。
写一段话:阿炳,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