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运作和政策调控等问题。
以下是货币银行学的重点知识:
1.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具有一定的本质和功能。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以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2. 货币市场和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市场是短期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供求关系影响着货币市场利率的形成和变动。
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央行政策利率等因素都会对货币市场产生影响。
3. 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银行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
货币银行学探讨了银行的组织结构、内部运作机制以及金融创新等问题。
常见的银行业务包括储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和信用卡等。
4. 货币政策和央行: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工具来影响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货币银行学研究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以及其对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影响。
5.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货币银行学重点研究了银行如何管理和控制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
同时,还研究了银行监管和监督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6. 国际货币体系:货币银行学还研究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和运作,包括汇率制度、国际支付结算和资本流动等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货币银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货币银行学的重点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货币银行体系的运作和政策调控。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内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总产出B.失业C.国际收支D.企业利润2. 研究国民经济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3.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D.政府的经济行为4. 下列哪一项属于政府购买支出()。
A.海军购买一船舰艇B.退伍军人津贴C.失业救济金D.退休金5. 下面哪一种情况不是GDP低于经济中实际产量的原因()。
A.非法经济活动存在B.非市场活动的存在C.地下工厂的存在D.资本消耗损失6. GDP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折旧D.补贴7. 消费函数表示的是消费支出与下面哪一项之间的关系()A. 利率B. 物价水平C. 收入D. 偏好8. 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 )A. 购买一块土地B. 购买公司债券C. 购买二手房D. 企业存货增加9.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MPC上升10. 当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形成().A. 一定的国民收入B. 均衡价格C. 均衡利率D. 均衡货币11. 在投资和储蓄相等的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方向()。
A.相反B.相同C.没有关系D.不能够确定12. 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20%情况下,银行每收到1000元存款,最多能够增加多少贷款()A. 800元B. 200元C. 1000元D. 1200元13.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A.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他条件不变,所得税增加C.其他条件不变,原材料涨价D.其他条件不变,劳动生产率下降14. 总需求曲线是()A.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B.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C.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D.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15.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就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就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就会减少D.以上都是16. 以下除()项以外,其余各项均会造成非自愿性失业。
现代货币金融学论述题

1、论述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及其政策意义?〔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及模型。
C D R D C D R D H R C D C H M ++•=++=)1(该模型分析了货币供给的三个决定因素:高能货币H 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存款—准备金比率D/R 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存款—通货比率D/C 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预期和行为。
三个变量的变化均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同方向。
〔2〕卡甘的货币供给方程式:D R M C D R M C HM ⨯-+=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说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由H 、D/R 、D/C 所共同决定的货币供给,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三部门共同行为的结果。
如果D/R 和D/C 是常量或者变化很小,那么货币供给量主要取决于高能货币。
通过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和施瓦兹认为高能货币是广义货币供给量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决定的,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高能货币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因此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
〔4〕政策含义。
由于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正确确定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好货币供给量的最关键问题。
弗里德曼提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币值稳定。
2、论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主要特征和政策含义。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内容。
影响货币需求的有三类因素:第一是收入或财富的变化。
第二是持有货币的时机成本。
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目前的收益。
第二部分是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
物价上涨越快,持币的时机成本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少。
第三: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持有货币可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支付,又可以应付不测之需,还可以抓住获利的时机。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特点是该函数的稳定性。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引言货币供给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产生和流通。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供给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
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所发行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个指标。
其中,M2是指整个社会的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等;而M1只包括现金和居民活期存款。
货币供给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的规模和速度。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以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当经济增长加速或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人们对货币需求也会增加,中央银行为了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货币供给。
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少的货币投入流通,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抑制作用。
相反,较低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多的货币进入流通,进而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开展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一定的扩张作用。
而财政紧缩政策则可能会抑制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货币供给的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货币供给的稳定,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的运行状态和通货膨胀压力来制定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中央银行可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货币供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货币供给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发行、流通以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对货币供给进行详细解释,通过阐述其含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政策控制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指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内,由货币发行机构(例如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准备金、发行纸币和调控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方式,向市场投放货币的总量。
货币供给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全社会的流通手段和交易媒介,还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方面密切相关。
二、货币供给的分类货币供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货币供给分为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和商业银行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对货币总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则是通过贷款和存款扩张,对市场上的货币供给进行调节。
从经济主体角度来看,货币供给可以分为政府货币供给和民间货币供给。
政府货币供给主要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的发行,投放货币到市场上,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而民间货币供给则是指由市场上的个体和机构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方式,提供额外的流动性。
三、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是由多个因素影响的。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来影响货币的发行和市场供给。
此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经济活动增加时,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促使货币供给的增加。
此外,需求价格水平、信用需求和货币存量等因素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货币供给的政策控制货币供给在经济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进行控制和调整。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调控工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外汇政策等,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
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

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1. 财政赤字的定义及其影响2. 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影响3.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4. 影响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的因素5. 如何平衡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中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而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国家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货币量。
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影响经济发展和稳定。
因此,探究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赤字的定义及其影响财政赤字是政府在财政年度内支出超过收入,最终导致财政平衡状况不良的一种现象。
财政赤字的主要影响是对经济产生负担。
一方面,对于政府而言,财政赤字会导致政府借债增加,随之带来的利息支出加重了国民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国家的债务增加,会使得国际信用等级下降,进而影响外部投资和贸易流动,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二、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影响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货币量。
货币供给的总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过了市场需要,通货膨胀就会出现。
反之,若货币供给减少,将会导致通货紧缩。
这些作用不仅是对商品价格有影响,同时也会对国内贷款利率和汇率产生影响。
三、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存在密切的联系。
财政赤字如果得不到合理控制,就会产生货币过多,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可以引起某些人减少存款,避免存款价值贬值的风险。
这将导致银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增加贷款利率,导致整个贷款市场的利率上升。
因此,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影响很大。
四、影响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的因素影响财政赤字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个人行为特征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将影响财政赤字的大小。
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物价水平、债务负担和汇率等;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地位、国家税制、政府债券和外汇储备等。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六、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 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 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目前, 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五、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 亦称主币, 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六、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 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八、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 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 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否则视为违法。
九、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 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 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十、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十一、“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十二、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 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 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 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 而银币充斥市场, 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三、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其中一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包括:1.央行政策: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利率水平等方式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
2.政府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也有影响。
当政府决定增加财政支出时,需要向市场融资,这将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相反,政府减少财政支出时,可能需要回收市场上的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3.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经济的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央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过度供应货币可能导致通胀加剧。
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可能会收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
4.外汇市场交易:外汇市场交易也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
当一国货币供给增加时,可能导致该国货币贬值,从而促使人们购买其他货币。
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5.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也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重要影响。
当金融机构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时,货币供给量会增加;相反,当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时,货币供给量会减少。
6.市场信心和预期: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对货币供给量有重要影响。
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通货紧缩,他们可能减少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通货膨胀,他们可能增加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7.政府的外汇储备:政府的外汇储备规模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货币供给,而外汇储备的减少则可能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总之,货币供给量受到央行政策、政府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外汇市场交易、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市场信心和预期、以及政府的外汇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期和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交互作用,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复杂的影响。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

7
第二节 货 币 供 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 缩)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其主要内容有: 货币供给量及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 给的决定因素。
四、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一)调整货币供给量 (二)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4
本章小结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收入 和资产的一种需求,也就是一种由货币需求愿 望和货币需求能力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 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一般而言,货币的非均衡或失衡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货币不足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 经济停滞增长或负增长,商品严重积压,失业率上升;另 一种是货币过多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商品不足, 物价迅速上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17
案例讨论
【案例一】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讨论题
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
【案例二】 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现象
讨论题
我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如果合理,货币供给是否要适 应这个现实?该怎样做?
货币均衡的实质是市场上商品供给和用货币购买力表示的 商品需求之间的均衡。
11
二、货币容纳量弹性
货币供应量同货币需要量在一定限度内的偏离 不至于引起市场物价和币值较大的波动,或者 说,两者在一定幅度内的偏离能够为经济运行 所容纳,这种现象称为市场货币容纳量弹性, 或称为货币供应量弹性。 货币容纳量弹性(Me)的计算公式为
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虽 然 公 开 市 场 购 买 或 出 售 的 数 额 完 全 由 中 央 银 { ER /D ) 超 额 储 备 率 一 行 对 债 券 市 场 交 易 商 发 出 的 定 单 决 定 , 是 中 央 银 但 行 对 基 础 货 币 仍 然 缺 乏 完 全 控 制 , 为 它 不 能 单 方 因 面 决 定 并 且 准 确 预 测 银 行 从 央 行 借 款 的 金 额 。 央 行 制 定 贴 现 率 ( 现 贷 款 的 利 率 ) 由 银 行 自身 决 定 借 贴 , 款 与 否 。 贴 现 贷 款 的 金 额 虽 然 也 受 央 行 制 定 的 贴 现 率 的 影 响 , 并 不 完 全 由 央 行 控 制 ; 行 的决 策 也 发 但 银
丽
× MB
根 据定 义 , 币供 给等 于通货 加支 票存 款 , 货
M — D - C — D - f I - t c/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D 一 ( - - 1 t - < D) C/ )x D 从 而
—
货 币 供 给 M 首 先 同 基 础 货 币 M B 及 货 币 乘 数 m 两个 因素有 关 。其关 系 可表 示为 :
货 的 现 有 数 额 所 需 要 的基 础 货 币 量 。
为 推 导 用 通 货 比 率 { /D ) 超 额 储 备 率 { C 和 ER / D) 示 的 货 币 乘 数 公 式 , 将 上 一 等 式 改 写 作 : 表 可
M B = ( 。 × D )+ ( { R / , > × D )+ ( { = r = E ) C
~
实物形 式持 有 的通 货 , 库存 现 金) 即 。货 币 乘 数 m 表 示 对 于基 础货 币 MB的既定 变 动 , 币供 给 的变动 , 货 它是基 础货 币转 化 为货 币供 给 的倍数 。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注会七班闫博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
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
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6.0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8.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三)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乘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参数主要有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例,从而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信用创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货币乘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也用信贷规模来衡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年底余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外汇储备(x1)衡量黄金和外汇买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用信贷规模(x2)衡量信用创造和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0+β1x1+β2x2+ui
(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金融市场利率与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金融市场利率与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金融市场利率与货币供给是金融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本文将讨论金融市场利率与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并分析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因素1. 资本供求关系:资本供给方包括储户和投资者,资本需求方则是借款人和投资项目。
供求关系决定了金融市场利率的水平。
当资本供给充足而需求不足时,利率会下降;当资本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会上升。
2.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是金融市场利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有较高的预期时,投资者通常会要求更高的利率以抵消通胀对投资的负面影响。
3.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减少,市场上的资金相对紧缺,导致利率上升。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增加,市场上的资金相对充裕,利率下降。
4. 政府债券收益率:政府债券市场利率也对金融市场利率产生影响。
当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上升时,投资者倾向于购买政府债券而减少对其他投资的需求,导致金融市场利率上升。
二、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1.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市场操作来调控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
购买政府债券时,中央银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供给;出售政府债券时,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减少货币供给。
2.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
当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时,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反之,当政府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时,会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给。
3. 外汇市场:货币供给还受到外汇市场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就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通胀压力,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措施来限制货币供给。
4. 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对货币供给也有重要影响。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货币供给往往会增加,以支持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

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1、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2、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3、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4、财政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5、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拓展资料: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
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
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于货币当局的投放。
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
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
这11项因素是: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现金持有量、存款数量。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拓展资料】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由于货币供应量包括通货与存款货币,货币供给的过程也分解为通货供给和存款货币供给两个环节。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