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八年级音乐课踏雪寻梅教案优质

踏雪寻梅教案八年级音乐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表现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现。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钢琴3.录音机4.歌谱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踏雪寻梅》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二)歌曲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旋律和歌词的准确性。
3.教师分段讲解歌曲,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旋律。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歌曲表现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注意情感表现。
2.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踏雪寻梅》的音频,让学生回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二)歌曲深入学习1.教师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奏,确保准确性。
3.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理解并表现。
(三)歌曲综合表现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注意情感表现和节奏的准确性。
2.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踏雪寻梅》。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发送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踏雪寻梅》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表现能力得到了提升。
2.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体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使他们在歌曲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音乐素养。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踏雪寻梅》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3.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表现能力的提升。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学习。
2.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3.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唱和表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4. 演唱练习:分组或个人演唱,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姿势。
5. 表演练习:分组或个人表演,老师指导并纠正动作和表情。
6. 总结: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踏雪寻梅》。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有所提高。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 乐谱:提供给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学习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
2. 第二课时:分析歌曲艺术特色,进行演唱练习。
3. 第三课时:指导表演方法,进行表演练习。
4. 第四课时: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九、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踏雪寻梅》。
2. 学生回家后,思考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写下自己的感悟。
十、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踏雪寻梅》的合唱表演。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进行比较学习。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元素,感受京剧与昆曲的韵味。
2. 通过学习《踏雪寻梅》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及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
理解歌曲中的京剧与昆曲元素。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京剧与昆曲的演唱技巧。
对歌曲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多媒体设备、相关文化资料等。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梅花及雪景的美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授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京剧与昆曲的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学唱歌曲:分段教授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如韵味、发音等。
4. 演练与反馈: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与反馈。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踏雪寻梅》,并尝试了解、学习相关的京剧与昆曲知识。
2. 评价:通过课堂演唱、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及音乐素养的提升。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案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踏雪寻梅》的故事进行演绎,加深学生对歌曲背景及文化内涵的理解。
2. 邀请京剧或昆曲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与昆曲的魅力。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在学习《踏雪寻梅》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踏雪寻梅》的旋律或编写新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歌曲及相关的京剧与昆曲知识。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
2.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词曲分析2. 京剧唱腔的基本特点3. 歌曲的演唱技巧与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踏雪寻梅》的词曲学习,京剧唱腔的体验,歌曲的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唱腔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词曲特点及演唱技巧。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新课学习: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分析京剧唱腔的基本原理。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相互观摩,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演唱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评估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和唱腔的准确性。
2.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演唱《踏雪寻梅》,并录制视频或音频,以检验他们在家的练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踏雪寻梅》乐谱及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资料。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耳机等,用于播放音乐和录音。
3. 视频资料:有关京剧唱腔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音乐文化背景资料,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学习歌词和旋律。
2.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京剧唱腔,练习演唱技巧。
3. 第三课时:分组练习,互评互鉴,教师点评指导。
八年级音乐上册 踏雪寻梅教案

课题《踏雪寻梅》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踏雪寻梅》的教学活动,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手段描绘东,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知识目标: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
3、过程目标:为歌曲创编伴奏陪衬声部,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难点为歌曲即兴创作伴奏,陪衬声部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课堂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碰铃等)及自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教师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动画,唯美的画面,古雅的音乐,经典的诗词,是我们本节课的开胃菜。
大家一起来好好的品尝吧。
播放《国画梅花动画配乐欣赏》视频和课件中的梅花图片。
交流感受二、范例赏析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播放课件《女声合唱踏雪寻梅MP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欣赏完这段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三、实践简介作品,出示ppt课件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出示歌谱,师朗诵(按节奏朗诵)。
“霁”:雪后放晴。
“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引导学生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再听歌曲,出示整首曲谱。
分析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个乐段?(两个)第一个乐段到哪一小节结束?描写了什么?教师用电子琴弹奏《踏雪寻梅》播放《动画唯美踏雪寻梅视频》电子琴伴奏,检测同学们的歌曲学习情况,并针对同学们容易唱错的地方进行练习和分析特别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歌曲的演唱处理:师提问:这首歌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处理?请同学们给这首歌曲标上力度标记。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元素,感受京剧的韵味。
2. 通过对《踏雪寻梅》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京剧的历史、特点及基本表演手段。
2. 学习《踏雪寻梅》的唱腔、曲调和表演技巧。
3. 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踏雪寻梅》的歌词、唱腔和表演。
2. 难点:理解并表现京剧的音乐特点和韵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和特点。
2. 教学唱腔:教师示范演唱《踏雪寻梅》,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唱腔的韵味。
3. 教学歌词:解读歌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故事。
4. 表演练习:分组进行唱腔和表演练习,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踏雪寻梅》,并掌握基本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2. 学生能理解京剧的音乐特点和韵味,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3. 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音乐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视频材料:京剧表演片段,用以展示京剧的服饰、妆容、动作等特色。
2. 音频材料:《踏雪寻梅》歌曲,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3. 教学图谱:京剧中的人物形象、舞台布景等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
七、教学步骤1. 欣赏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对京剧有更直观的认识。
2. 学习《踏雪寻梅》的歌词,理解歌词含义。
3.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掌握唱腔和节奏。
4. 分组进行唱腔和表演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现歌曲情感。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 采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元素,感受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
2. 通过学习《踏雪寻梅》这首京剧唱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京剧艺术中的“唱、做、念、打”四种表演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
2. 学习《踏雪寻梅》这首京剧唱段的曲调和唱腔。
3. 分析京剧艺术中的“唱、做、念、打”四种表演手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踏雪寻梅》这首京剧唱段的曲调和唱腔,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表演手段。
2. 难点:掌握京剧唱腔的韵味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说、唱、做中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京剧表演视频,直观地展示京剧艺术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京剧的基本知识资料和《踏雪寻梅》的乐谱。
2. 学生准备录音机、耳机等播放设备。
3. 教学场所需具备基本的音响设备。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京剧中的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
二、学习《踏雪寻梅》唱段(10分钟)1. 教师播放《踏雪寻梅》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
2. 教师逐句教唱《踏雪寻梅》,讲解唱腔的韵味和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分析京剧表演手段(5分钟)1. 教师讲解京剧艺术中的“唱、做、念、打”四种表演手段。
2. 学生通过观看京剧表演视频,直观地了解各种表演手段的应用。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种表演手段进行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京剧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踏雪寻梅》教案10篇

《踏雪寻梅》教案《踏雪寻梅》教案10篇《踏雪寻梅》教案1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
(多媒体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听梅)1.初听:(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
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xxx、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踏雪寻梅》的歌曲背景和意义。
2.学习《踏雪寻梅》的歌曲内容和旋律。
3.表达与歌曲相关的情感和情绪。
4.欣赏和分析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
教案步骤:第一步:介绍歌曲(10分钟)在开始学习歌曲之前,向学生介绍《踏雪寻梅》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人在雪地中寻找梅花的情景,同时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强调歌曲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享受寻找美的过程的情感。
播放一段歌曲示范。
第二步:学习歌曲的歌词(15分钟)分发歌曲的歌词给学生。
要求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的各个部分。
鼓励学生尝试跟唱,并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意义。
第三步: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0分钟)示范演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可以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进行演奏,或者播放原版歌曲。
鼓励学生模仿演奏并尝试进行自己的表演。
第四步:情感表达与演唱(15分钟)通过讨论和练习,引导学生表达与歌曲相关的情感和情绪。
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寻找美的渴望。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进行演唱,并向他们展示如何传达感情和情绪。
第五步:欣赏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20分钟)播放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例如古典、民谣、流行等不同风格的演唱版。
引导学生聆听并比较各个版本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鼓励他们就自己喜欢的版本进行描述和评价。
第六步:小组合作演唱(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练习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小型演唱会。
鼓励学生运用他们所学习的技巧和知识,表达和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情绪。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进行演唱。
第七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表演。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在结束之前,回顾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及他们对歌曲的新的认识和体验。
这个以《踏雪寻梅》为主题的音乐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中国民歌。
通过学习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风格及特点。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2. 歌曲的表现手法及音乐特点。
3. 歌曲背后的寓意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及节奏。
2. 歌曲的表现手法及音乐特点。
3. 歌曲背后的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1. 歌曲《踏雪寻梅》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表现手法及音乐特点的理解与运用。
3. 歌曲背后的寓意及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资料。
2. 钢琴或其他电子琴乐器。
3. 合唱队伍的编排与指导。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踏雪寻梅》的歌曲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及特点。
2. 教授:a. 解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让学生熟悉并掌握。
b. 讲解歌曲的表现手法及音乐特点,如装饰音、转折音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c. 探讨歌曲背后的寓意及文化内涵,如梅花象征坚韧、高洁等品质。
3. 练习:a. 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提高歌唱技巧。
b.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展示:a. 邀请学生进行歌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b. 对学生的歌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和视频,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歌曲的内涵和音乐技巧。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踏雪寻梅》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表现出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休止符和弱起小节。
(2)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2、教学难点(1)歌曲中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处理,以及二声部的和谐演唱。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演示法:教师范唱,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冬天雪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和宁静。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雪景中,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联想到梅花在雪中绽放的情景。
2、歌曲欣赏(1)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还是慢?3、歌曲分析(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踏雪寻梅》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由黄自作曲,刘雪庵作词。
歌曲描绘了人们在冬天踏雪寻梅的情景,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旋律:旋律优美、流畅,采用了民族调式,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节奏:节奏轻快、活泼,运用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增强了歌曲的律动感。
歌词:歌词简洁、生动,富有诗意,与旋律完美结合。
4、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2)学生跟随钢琴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重点练习附点音符、休止符和弱起小节的演唱。
(4)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自然和流畅。
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高雅意境,感受冬天独特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从聆听感受入手,在逐层模仿与探究中,初步感受了解音乐要素(速度变化、力度变化等)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并试着运用到歌曲表现中。
3、能够准确地唱会歌曲《踏雪寻梅》第一声部。
简单进行二声部配合演唱。
4、体会梅花精神,并将之传承发扬!二、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和音乐知识。
2、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最高音的演唱,会正确科学用嗓歌唱。
2、有配合的演唱二声部合唱,体会合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诗朗诵《卜算子.咏梅》]营造雪映梅开的冬天独有的极致美景,营造课堂氛围。
二、发声练习,用感叹的语气,爬山的感觉,体会音高的变化,掌握高音的演唱技巧。
三、初听歌曲(1)介绍词曲作者(2)初听歌曲,整体感受师:请同学们在聆听歌曲的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音乐](生回答)(3)复听歌曲,理解歌词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歌曲,在聆听歌曲的同时,请大家对照大屏幕,把歌词描写的纯美意境好好领会一下。
[播放歌曲音乐]四、学唱谱子,解决难点(1)在演唱的同时,找出歌曲的最高音,并通过形象的讲解予以解决,难点突破。
①“骑驴”乐句弱起的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型的演唱。
提示学生“骑”字一带而过,重音落在“驴”字上。
练唱3到5遍。
②拖拍和“好花采得瓶供养”弱起乐句和一字多音的练习。
师:同学们,在第四个“响叮当”处有一个拖拍,一共是三拍半,仿佛我们经过了努力,终于来到了山顶,正在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由衷地发出感叹,啊,这么多美丽的腊梅花呀!(2)四个响叮当的处理,前三个有变化,最后一个声音延长(3)强调休止符的重要性,一定要唱出轻巧跳跃的感觉。
五、学唱歌曲歌曲处理与表现(1)空拍对歌曲的影响,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形象。
踏雪寻梅优秀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优秀音乐教案【篇一: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东安英才学校教案【篇二:踏雪寻梅公开课教案】踏雪寻梅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
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1、跳音记号的使用 2.休止符的使用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两只老虎》三.导入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老师最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傲立雪中,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梅花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我们看画中这一束束梅花,傲立雪中,更喜爱梅花,我们快看这位老者仿佛在叫我们陪他一起踏雪寻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一起来听一听踏雪寻梅这首歌吧!四.新授1.初听歌曲,听完你什么感受?(轻快。
活泼)2.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3.介绍歌曲创作背景4.再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5.讲解四个“响叮当”,并用步伐展示跳音记号,请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加跳音记号,出示答案,最后请学生示范6.教唱歌曲a老师范唱b跟着电子琴学唱(老师逐句教唱)c两句连在一起教唱(讲解休止符,休止符的地方说:停或拍桌子) d跟着范唱小声唱(注意:停的地方说停或拍桌子) e大声跟着范唱演唱f停的地方使用串铃演唱(清唱)g最后学生起立,带着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再完整地演唱一遍五.拓展欣赏合唱曲《踏雪寻梅》六小结【篇三: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课程名称:《踏雪寻梅》使用的教材:人音版《音乐》第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适用年级:八年级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梅花在冬雪里傲然绽放;初听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冬日里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和人们赏梅时兴奋、愉快的心情”,体会这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然后是学唱二声部歌曲;掌握之后在引导下,有目的性的选择音响,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内容,意境;紧接着拓展延伸《溜冰圆舞曲》,引出本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最后是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教案(优秀3篇)

《踏雪寻梅》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这3篇《踏雪寻梅》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踏雪寻梅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一节音乐唱歌课,课时为一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聆听、学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真正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歌曲表达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去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
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中抒发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一声部的形象。
B段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并且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培养学生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对比、引导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去。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及代表作品,能够唱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五、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六、教学难点1、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对弱起句及休止处的正确演唱。
七、教学准备1、钢琴2多媒体课件3、打击乐器八、教学方法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九、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踏雪寻梅-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踏雪寻梅-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针对于学生能够理解《踏雪寻梅》这首曲子的音乐元素,并能够通过有趣的编排方式,将乐曲演奏得更加动听悦耳。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踏雪寻梅》这首乐曲的基本节奏和音符;
2.学生能够理解串音等音乐元素的含义;
3.学生能够对《踏雪寻梅》这首曲子进行编排。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乐曲的演奏;
2.学生能够体验合作共赢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生的乐曲演奏技能;
2.学生的合作能力。
难点
1.学生如何理解串音等音乐元素的含义;
2.学生如何协作演奏乐曲。
三、教学方法
通过导入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以及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
1.笛子;
2.鼓;
3.乐谱;
4.教学课件。
五、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导入、知识讲解、实践和总结。
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手语或者唱一小段歌曲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踏雪寻梅》。
引用经典的歌词。
踏雪寻梅-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踏雪寻梅-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理解踏雪寻梅的文化内涵。
2.掌握踏雪寻梅这首古风诗词的歌曲表现方式,并能够通过梅花与雪的形象描绘,来通过音乐调式传达出悲壮之情。
3.通过唱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表现音乐情感;2.理解踏雪寻梅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领悟到音乐中流露出的悲壮之情;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踏雪寻梅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幅梅花和雪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这副图片所表达的意境,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踏雪寻梅的发生背景和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到古人的风雅生活,进而理解和欣赏这首古风诗词。
3.轻声哼唱(10分钟)教师通过轻声哼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带领学生感受歌曲中所流露出的感情,并逐句解释这首歌曲的歌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4.集体唱歌(35分钟)(1)学习曲谱。
首先将曲谱放到音乐室互相交流并解读、确认每个同学的声部。
再逐句教唱,部分同学先唱,其它同学跟随唱(小声跟唱),逐渐增加声音,练习和声。
(2)合唱。
安排同学唱好自己的部分,然后在教师指示下合唱整首歌。
(3)表演。
学生分组朗诵部分词语或句子,然后根据学过的节奏唱出来。
5.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踏雪寻梅及其中音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合唱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踏雪寻梅这首诗词的学习,我将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与音乐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古代文化,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在教学上还应该多运用多媒体手段,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踏雪寻梅-李海侠(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李海侠(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①能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②能用适当的人声、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少年学生在雪霁梅开的时候,骑驴踏雪寻梅的特有情趣。
歌曲轻快活跃,学生喜欢。
曲调中有两处弱起节奏,是唱歌的难点之一。
歌曲内容距现在学生生活较远,但喜爱雪、梅的兴致是相通的。
这首歌曲要表现出那种骑驴赏梅的特有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美,那么,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就要下功夫。
教学重点: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教学难点:用适当的声音伴奏达标方式:讲授聆听提问实演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三角铁报纸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雪、梅,都是冬的骄子。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踏雪寻梅,感受冬之韵。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42页第六单元冬之韵《踏雪寻梅》()。
听这首歌曲,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呢?二、新歌教学1、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回答。
2、那就带上这份好心情,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读)①能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②能用适当的人声、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3、课件出示黄自生平及作品。
(黄自刘雪庵)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个世纪20年代。
表达了当时的青少年学生在雪后初晴时,骑驴踏雪寻梅的别样情趣。
4、再听歌曲,(出示整首曲谱,分析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个乐段?如何划分?(两个)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表达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以及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之情。
)5、学唱歌曲。
师弹琴,带学生练声。
想着自己头上顶着一盏很漂亮的灯,照得我们心明眼亮。
小三角符号:(:顿音记号)短促而轻巧。
(:2/4拍、bE大调)跟琴唱词一遍。
第二遍重点唱:“骑驴”和“好花”乐谱,先唱“空”,再把“空”换成吸气;四个“响叮当”唱唱乐谱再带词。
初中音乐踏雪寻梅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踏雪寻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踏雪寻梅》,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踏雪寻梅》的歌曲演唱,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以及唱腔的处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踏雪寻梅》乐谱、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踏雪寻梅》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踏雪寻梅》,让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歌曲介绍:教师介绍《踏雪寻梅》的作者、背景以及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2)学生跟唱,教师逐一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5. 歌曲分析:教师分析《踏雪寻梅》的旋律特点、节奏处理和唱腔,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6.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演唱《踏雪寻梅》,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8.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踏雪寻梅》的歌曲特点和演唱技巧。
9. 拓展:教师推荐类似风格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课后欣赏和自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学唱、分析、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踏雪寻梅》的歌曲背景、作者和特点,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音准、节奏掌握不够准确,教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踏亏寻梅》教案

《踏亏寻梅》教案刘晓航【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用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节奏入手,学唱《踏雪寻梅》单声部歌曲。
2、用先听、后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知识与技能目标】2、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延音线的时值,,【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准确演唱弱起节奏.OXX和带有延音线的时值2、完成歌曲A段二声部的和声演唱。
【教学过程】一、热身练习1、唱音阶,提出歌唱状态的要求。
2、师指字母谱,学生唱唱名,练习旋律音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自然大调音阶进入歌唱状态,体会音与音之间级进的关系。
之后,教师用指字母谱、学生唱唱名的方式,带领学生练习跳进音程。
学生唱不准的音程,用级进或个别音搭桥的方法解决。
二、授新课1、初听歌曲《踏雪寻梅》,感受歌曲情绪,思考歌曲拍号。
2、节奏练习:(1)师生共同脚踏稳定拍,师拍节奏,学生聆听并模仿。
(2)看节奏谱,手拍节拍,口读节奏。
(3)将节奏1变化,练习弱起:(4)将节奏2变化,练习延音线:设计意图:歌曲中出现的两个节奏难点,在此环节一一练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3、出示《踏雪寻梅》前八小节的节奏谱:(1)学生手拍节拍,口读节奏。
师提示弱起前的呼吸。
(2)在节奏谱下方加上字母谱,不加节奏视唱此段旋律。
(3)加上节奏,慢速视唱,提示弱起前的快速吸气。
(4)听midi默唱,跟midi视唱A段旋律。
(5)出示A段简谱,再次视唱,速度稍加快。
注意旋律的记忆。
(6)试着背唱A段旋律。
(7)出示歌词,想象画面。
(8)加词演唱A段。
设计意图:经过了节奏与音高的单独练习,再将其二者融合,以“看节奏谱与字母谱慢速视唱一跟mid唱一看简谱唱一试看背唱一加词演唱”的步骤做有变化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而不至于枯燥乏味4、出示《踏雪寻梅》B段谱例(1)找到延音线,单独练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雪寻梅(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①能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②能用适当的人声、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少年学生在雪霁梅开的时候,骑驴踏雪寻梅的特有情趣。
歌曲轻快活跃,学生喜欢。
曲调中有两处弱起节奏,是唱歌的难点之一。
歌曲内容距现在学生生活较远,但喜爱雪、梅的兴致是相通的。
这首歌曲要表现出那种骑驴赏梅的特有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美,那么,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就要下功夫。
教学重点: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教学难点:用适当的声音伴奏达标方式:讲授聆听提问实演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报纸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雪、梅,都是冬的骄子。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踏雪寻梅,感受冬之韵。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42页第六单元冬之韵《踏雪寻梅》(板书)。
听这首歌
曲,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呢?
二、新歌教学
1、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回答。
2、那就带上这份好心情,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读)
①能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②能用适当的人声、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
3、出示黄自生平及作品。
(板书黄自刘雪庵)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个世纪20年代。
表达了当时的青少年学生在雪后初晴时,骑驴踏雪寻梅的别样情趣。
4、再听歌曲,(出示整首曲谱,分析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个乐段?如何划分?(两个)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表达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以及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之情。
)
5、学唱歌曲。
师弹琴,带学生练声。
想着自己头上顶着一盏很漂亮的灯,照得我们心明眼亮。
小三角符号:(板书:顿音记号)短促而轻巧。
(板书:2/4拍、bE大调)跟琴唱词一遍。
第二遍重点唱:“骑驴”和“好花”乐谱,先唱“空”,再把“空”换成吸气;四个“响叮当”唱唱乐谱再带词。
第三遍完整唱。
谁还有哪儿不会唱?举手。
男生唱一遍,女生
唱一遍。
6、歌曲的演唱处理:千方百计,唱美歌曲。
导入语:同学们煮熟一道菜并不难,关键是怎样煮才能更好吃,秘密就在调料中,而要唱会一首歌也不难,关键是如何唱得更好听,奥妙呀就在音乐要素的变化中。
看,老师在歌曲中加入的第一种音乐“调料”——速度。
听老师的两种演唱方法?哪种好?为什么?第一种调料:稍快速度(慢悠悠的---稍快)学生回答,学生评价。
师:能唱出骑驴踏雪寻梅赏梅的兴奋心情。
第二种调料:咬字吐字短促有弹性:师:请大家对比老师两种范唱,哪一种好?为什么?(学生回答,学生评价)。
歌词咬字吐字短促有弹性,更能唱出那种轻巧活泼。
注意“骑驴”“好花”处要唱得连贯圆滑。
第三种调料:力度变化师: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演唱?从头到尾都弱?都强?---试一下都不好,而是要富有力度变化地来歌唱!看书上的力度记号:mfmpp(板书)师:1)骑驴(勒缰绳的手势)“骑驴灞桥过”的“骑”,前面的休止像勒住缰绳骑驴上桥,然后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要落在“驴”上仿佛很轻巧很兴奋地骑到了驴身上;试唱第一乐段。
2)“响叮当…..”生动地表现出了驴脖子上清脆活泼的铃铛声,短促跳跃。
前面几句要弱一点,最后一句大跳处力度加强,唱出那种兴奋的心情。
(学生试唱四个“响叮当”,和指
挥配合。
)第十三小节第一拍上的半拍休止形成的弱起0135|好(闻花的姿态)师:“好花…..”连贯,弱起节奏,注意这里的呼吸,仿佛突然闻到花香一样。
中音1---高音1的大跳,好像一个大山坡,我们大胆得跨过去,经过努力来到了山顶,享受收获的喜悦:啊!这么多美丽的“腊梅花”啊。
师:“共度好时光”抒发了赏梅后的喜悦和满足心情。
(学生试唱后两乐句)完整演唱单旋律,用轻巧短促有弹性的声音稍快的速度,富有力度变化地唱出踏雪寻梅的欢快心情,注意弱起节奏处的唤气,像突然闻到花香一样的感觉…(学生完整唱)第四种调料:歌曲演唱形式元素1)、情景创设:踏雪寻梅的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这时独唱好还是合唱好?欣赏童声合唱《踏雪寻梅》一小段。
看书中二声部“叮当叮当”简化成“1315”(学生试唱二声部四小节)引入三角铁2)、天渐渐暗了,踏雪寻梅的人渐渐远去了,结束句可加入(渐弱的铃铛的)声音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试唱,随老师指挥手势渐弱)3)、踏雪寻梅,除了人歌声和铃铛声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声音呢?。
另外,贯穿演唱始终的是饱含感情,把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以及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之情有感情、有表情地表现出来。
7、完整呈现演唱效果:导入语:我们在歌曲中加入了许多的音乐调料,
那么韵味怎样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分组合唱《踏雪寻梅》男生两组女生两组共四组声音。
另外,同学们可以用玻璃杯或啤酒瓶,瓷碗,盛高低不同的水,用小铁棍敲击,就可以敲出非常悦耳的高低不同的音,为歌曲伴奏。
回家试试看?把这首《踏雪寻梅》唱给家人和朋友们听。
三、教学拓展:同学们,其实赞美雪,梅的歌曲还有很多,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欣赏(老师唱几句)。
另外,还有《我爱你塞北的雪》等歌曲。
人们也常用梅花比喻英雄的气概。
比如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
另外,还有《梅花引》等歌曲。
四、小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是()?1.目标;2.黄自;3.怎样唱美歌曲——速度.力度.吐字.形式;4.力度记号;5.雪梅歌曲把书翻到50页“音乐是我的好朋友”,一“我爱唱歌”踏雪寻梅,自我测评,答案不必告诉我,同桌之间相互问一问。
课后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和朋友们听,让他们也分享你的收获与快乐!我们说“雪映梅花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畏高山险阻,去追寻踏访,为的就是寻找一种生活的情趣、生活的美,这节课你们用美妙的歌声表达了对美的追寻,相信你们都是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美!(听《踏雪寻梅》迈着轻快步伐出
教室。
)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