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程内容标准】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以及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运用联系的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处于相互联系当中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能够在复杂的事物和多样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内容结构分析:本课一共设计了三目。

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

其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

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

其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

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其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本质的、间接地和长远的联系---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教学难点】联系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一)明确学习目标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四个问题,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及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及方法论师:大家读的非常整齐,声音洪亮。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认识 光污染,守护黑暗星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认识 光污染,守护黑暗星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结合生活实例,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气候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自觉维护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展示光污染带来的影响及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光污染,感悟光污染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影响,增强加强光污染治理的政治认同。

2.法治意识:通过分析光污染的危害,呼吁光污染的立法势在必行。

3.科学精神:如何治理光污染?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思维习惯。

4.公共参与:通过生活分享、情景体验,诗歌朗诵,增强拒绝光污染守护黑暗星空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联系的特征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联系中的区别?(2)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3)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教学模式】采用“博学之——明辨之——审问之——笃行之——慎思之——善思之”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短视频《星空下的夜幕》同学们,星空美吗?星空是童年梦想开始的地方。

伟大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可是你有多久没有见过满天繁星了?随着光污染的蔓延,星空从我们身边慢慢消失了。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光污染,守护黑暗星空,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思想政治_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校内超市的调研与治理——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项目式学习任务的提出背景1.实践背景:青岛第三十九中迁入新校以来,为了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招标的形式,开设了校内超市,但是超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学生不满意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

是取缔还是继续规范超市经营行为成为了学生热议的话题。

2.知识背景:经过相关哲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辩证法思维来分析和认识当前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校内超市问题的讨论,能够深化学生对联系观的理解和运用。

二.项目式学习任务实施的依据1.生活依据:学生每天都在超市购物,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最为了解,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直接的素材。

2.课程依据:新课改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借助超市问题的讨论与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

3.研究基础:学习开展项目式教学研究已有半年的时间,前阶段的探索与实践,为此次的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项目式学习目标的提出1.通过对学校内部超市问题的讨论与整改方案的提出,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能够联系观分析现实生活问题。

2.通过对校内超市问题的调研,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联系观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学校内部超市问题的整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通过对超市问题的整改,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四、项目式学习实施的重难点1.实践环节:学生认知的局限,会给超市问题的预判带来一定的干扰性;在整治方案提出过程中,个人利益的倾向性影响方案的整体实施效果。

2.知识环节:学生能否借助对超市问题的分析,明确事物间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3.参与环节:受知识学习能力的局限和参与意识的影响,会导致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不能真正参与项目式学习,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

五、项目学习任务的分解六、项目式学习流程的设计七、项目学习的课时安排40分钟八.项目学习活动开展的反思1.任务提出生活化:项目任务提出要贴近学生生活,项目是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2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2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

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新课:视频《天津滨海爆炸的影响》师:天津滨海爆炸对天津的铁矿石贸易,对天津港的船运和港口都有影响,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学生集体回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新课:一、联系的含义找学生回答师分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找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师: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的事例?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同学发言,通过咱们同学的发言,我们看到,不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其事物都与周围事物以及内部要素相互联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联系有什么特征呢?二、联系的特点1. 普遍性(板书)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多媒体展示材料分析师: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3.1世界是普遍联系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

3.1世界是普遍联系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
4.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5.创新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增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客观规律,不主观臆断。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联系、疫情防控中的社会联系等,引发学生对联系的关注。
-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联系的概念和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联系的概念及其内涵,特别是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征。
-学会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论原则,将联系观点内化为分析问题的自觉行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教材内容,深入剖析联系的概念、特征及其方法论原则。
-设计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联系观点解决问题。
3.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5.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认识联系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思考。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抽象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二)媒体资源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联系观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收获;
2.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联系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联系与因果、条件等关系;
2.对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存在困难,难以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3.部分学生可能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观的区别模糊不清。
(2)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摒弃形而上学思维;
(3)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
(2)联系的种类及其表现;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又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所以要想学会辩证的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首先要把握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突破:先通过联系生活中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举例世界是普遍联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针对这个难点,我将采用视频,漫画形式等多种手段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难度问题形象化。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案例(视频)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导入新课问题一、联系的普遍性首先引入联系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导入环节的问题,从中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联系的含义,即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其次应该怎么具体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呢?具体包括哪三个表现呢?对此通过列举生活中实例来说明。

(1)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通过:p54探究活动。

(2)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例:人体内部有十大系统处于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关系之中。

生命有机体。

(3)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在认识到联系普遍性的含义和表现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就是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记用孤立、片面观点看问题探究1:有人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和特性,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
2.选择一个国际政治经济事件,运用联系的方法论进行深度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分析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Hale Waihona Puke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普遍联系的概念,掌握联系的基本特性,如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等。
2.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解释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3.掌握联系的方法论,如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并能运用到政治学科的学习中。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2.教学策略:
(1)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请举例说明普遍联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具体表现。
2.联系的方法论在实际问题分析中如何运用?
3.普遍联系对我国外交政策有何启示?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形成共识。我将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个人观点,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作业成果。
4.作业中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框想通过提供适量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一个概念: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3.把握一对关系: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难点: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四、教学方法:通过事例探究、讲授分析、合作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五、教学课时:1个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头脑风暴):教师: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唯物论、认识论的有关问题,学习了有关的知识,掌握的看待事物的具体方法。

那么作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是什么呢?学生:学习教师:提到“学习”两个字,你能够联系到哪些事物呢?学生发散思维,尽情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提及“学习”你的小伙伴们竟然想到了那么多事物,这说明什么问题?学习和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相互联系)教师:那什么是联系呢?联系有何特点?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共同走进第三单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预习新知,整体把握:联系的定义联系普遍性的具体表现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分类)学生:积极分享收获讲授新课(一)联系的定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②理解:联系的多样性③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探究建德草莓发展的对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经济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归纳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案: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和____________。

1、联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①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联系②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外部联系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3、联系的客观性(1)内涵:联系是 _____ 所固有的,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表现:的联系和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要求: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_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_____ ,调整原有的 ____ ,建立______ _____ 。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____ 联系和 ____ 联系、 ___ 联系和 ___ 联系、 __________联系和____ 联系、 ____ 联系和 ____ 联系等。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属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理解联系的内涵和联系的三个特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本节课课程标准提示与建议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探究材料和相关链接共有三处提到生态问题。

因此,本节课在构思上以生态环境问题为主线,课堂导入以雾霾版《北京北京》视频引入;综合探究以生态环境恶化为背景材料,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拓展提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材料,联系实际生活提出解决的办法。

整个课堂主题鲜明、构思精巧、结构完整,有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反对片面的经济发展观。

教学设计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这正是思想政治课特色。

哲学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争辩,是学习哲学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

本节课在设计上以实际生活为突破口、力图活化教材,以学习过程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想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种生活情境,不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展示、辩论、点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问题得到解决,真正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和辩论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合作能力,学生的激情飞扬,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本节课属于原理课,内容抽象。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2024高二政治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2024高二政治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观,提高学生对事物联系与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开始对抽象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可能存在学习自觉性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2.视频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如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的观点。
3.电子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和思维过程,方便学生回顾和总结。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如基本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2.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将联系的观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误解,如将联系视为简单的因果关系。
3.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建议。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说句心里话》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国,谁来保卫家?这说明你和妈妈、国、家之间是说明关系?【板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展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重点)(难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57页,找出相关问题答案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1、什么是联系?2、联系有哪些特点?3、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4、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5、联系的多样性的形式及方法论要求?成果展示:【板书】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教师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两个不同的方面讲解区分,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课件展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联系【板书】二、联系的特征【板书】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创设情境】课件展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联系[归纳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使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联系的普遍性有了清楚的认识,即: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外部联系)(3)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总结归纳:联系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你现在与特朗普有联系吗?以后可能会发生联系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联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情模拟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联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联系形式的对比,加深对联系多样性的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联系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堂辩论:组织学生就某一社会现象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实际讨论中运用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选做作业:
-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社会现象,探究其中的联系,并撰写调查报告,字数不限。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围绕“联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主题,每组撰写一篇讨论总结,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3.创新实践作业:
-学生可以自选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如科技、环保、人际关系等,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或建议,并撰写一份提案。
-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抽象出联系的本质特征,形成系统的认识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联系的角度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特点。
2.实例展示:通过展示一张网络图片,如“地球生态系统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生物、环境等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联系的普遍性。

高三思想政治上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思想政治上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掌握联系的形式和方法,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难点:将联系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具体问题。
2.重点:结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思维。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联系原理的要点和实际应用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联系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等。
4.强调联系的方法,如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联系原理进行分析。
2.小组内部展开讨论,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3)课堂实践:让学生运用联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联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要尊重事实、遵循规律,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_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哲学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政治认同:观看雾霾形成和治理的视频,充分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国家治霾的顶层设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制度自信。

●理性精神:全面分析雾霾的成因,把握国家治霾的措施和决心,理解在事物的联系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培养理性精神。

●法治意识: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增强法治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调动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图表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4、教学过程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认识论,它们分别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学生表演《小故事大哲理》学生思考:1、故事中捕鼠器和老鼠是一种什么联系?2、捕鼠器与母鸡、山羊、老黄牛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事物是存在着联系的?学生举例:(略)。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板书】(二)、联系的特点展示图片: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人类社会中的房地产业、和人的思维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教师: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联系是普遍的。

高中政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人教版必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二、教学背景分析1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标要求注重于两点:一是通过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二是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重在方法论层面。

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一要更形象更事例化,要注重以学生身边的社会和自然现象观察得出知识点。

二是要注重方法论意义,在认识世界后,要体现出针对世界观的方法论的要求。

2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中的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中的联系的三个特征中的前两个。

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联系共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附加“联系的条件性”)。

本课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加以分析,既承接了第二单元唯物论的知识,又在客观性中为后面的多样性和条件性面下伏笔。

3 学情分析北外附校高中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都还不是很积极,同时高二4班作为学校的PGA班级,对于政治学科属于非高考的会考科目。

因此学生的重视程度相对较轻,课下给予政治学科的关注较少。

因此争取在课上时间将知识让学生掌握牢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所以课程设计上,一是重视课程知识能很稳很扎实地教授,一个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了再往下进行;二是形象性和反复性,通过课上的举例和老师讲解,学生能生动地记住并记牢知识点,并在课上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因此本课设计上,只设计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本框题中的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两个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以及其中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放在了下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雾霾的成因及其危害。

教师:关于雾霾,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请同学们简单交流一下“你所了解的雾霾”。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雾霾的剖析来探究联系的含义及特征。

(二)【讲授新课】探究活动一:请思考,为什么雾霾成为年度热议话题?它与我们的生产活动有联系吗(自主思考)?学生回答展示图片: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教师: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联系?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教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板书】1.联系的普遍性(1)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整个世界)【学生讨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引导思考: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同学有没有联系?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教师: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板书】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联系的第一个特点。

下面我们看联系的第二个特点探究活动二:雾霾是怎样产生的?在雾霾面前,人们真的只能望“霾”兴叹吗?我们该如何做?(同桌交流)学生:(略)教师:展示雾霾产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提出问题】既然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么面对事物的联系,比如全球变暖,人们是不是无能为力了呢?如果不是,我们在面对全球变暖这个问题,可以做些什么?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过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但联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探究活动三: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思考,持续性雾霾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吗?如果会,它是通过哪些环节影响我国经济的?(小组合作探究)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一样吗?学生:(略)教师: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课堂小结】(1)学生简单总结,教师出示表格(原理+方法论)(2)出示中华环保三字经,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四)【习题训练】(1)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

这说明()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人们无法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2)塑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

但是最近研究发现,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比1纳米还小的塑料纤维质,动物摄取后,就会进入循环系统,并堆积在细胞里,一旦人吃了这些动物制品,塑料纤维质就会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食物链被污染的这一事实表明()①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人们改造自然的同时往往遭到自然的报复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五)【课后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运用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写一篇《关于雾霾与环境保护》的探究报告,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言献策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效果分析哲学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争辩,是学习哲学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

本节课在设计上以实际生活为突破口、力图活化教材,以学习过程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不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展示、辩论、点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问题得到解决,真正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和辩论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合作能力,学生的激情飞扬,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

把握这一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音像资料,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难点:1、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因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③3、2008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4、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这说明()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在课堂学习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主动学习,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师对教学的引导与调控。

具体来说,我觉得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 起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我认为这个“学习情境”一个是课堂氛围的创设,一个就是学习知识的思维情境创设。

首先是课堂氛围的创设。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我上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堂课就在这种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度过,同学们表现相对比较积极主动。

其次是思维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内容是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采用了音像资料切入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图片资料思考问题。

我给学生设置了一组组的图片并且利用视频,这样学生思维很快进入课程情境,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起来,有利于整个学习进程的开展。

二、铺设适宜的问题台阶学习犹如攀登高峰,如果想让学生顺利的登上学习的顶峰,必须为学生铺设适宜的问题台阶。

这样学生才会看到登顶的希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活”起来。

这节课我的另一个课堂设计就是为学生成功学习铺设适宜的问题台阶。

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想法是先从典型事例入手,由“雾霾”引起相关问题,并且采用了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组探究的方式,层层递进。

但是我还是没能将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进行梯度化处理,那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乐于思考,乐于解决,课堂上学生们自然就“活”起来了,课堂效果自然就比较好。

三、使用精彩的教学语言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知识的承传,情感的交流主要依靠语言来进行的。

思想政治课往往对教师的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有节奏感,富有穿透力、感召力和鼓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