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案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83f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c.png)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案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保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案一为进一步做好冬春季节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重大疫情的发生,切实保护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孟彦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与原则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控制今冬明春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传染病在我乡发生和流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保护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麻痹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保证让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三、加强主动监测,做好呼吸道传染病规范报告全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认真做好门诊登记,坚持发热病人分诊制度,切实加强我乡的流行性感冒、流脑、麻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加强院内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减少传染源;加强对重点领域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监控,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同时要针对不同疾病,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并切实做好应急疫苗、预防性药物、检测试剂、疫点消毒药械及防护用品的储备工作,严格控制疫情扩散。
四、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其它宣传方式积极开展今冬明春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医护人员要深入村户并结合诊疗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知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72fe9c02768e9950e7386b.png)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1背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SARS)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死率较高。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场众多,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十分频繁,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指导各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制定本技术方案。
2疫情分级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的病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分级实施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控制效果。
2.1 W级疫情与我省通航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其他省、已有疫情发生,我存在疫情输入可能。
本已有疑似病例,但未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2川级疫情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有疫情或疫情骤增,本已检出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
2.3 n级疫情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局部性暴发(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在本传播。
2.4 I级疫情本发生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与分级响应3.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1)要确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预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
(3)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4)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5)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
(6)做好技术与物资储备。
(7)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8)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分诊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措施进行指导。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37e94c27284b73f242504a.png)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https://img.taocdn.com/s3/m/dd45b0fdd1f34693dbef3e07.png)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拒绝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的,可依法予以协助强制执行的机关是A.民政机关B.司法机关C.公安机关D.监察机关E.审计机关2.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施行的时间是A.2004年8月28日B.2004年12月1日C.2005年8月28日D.2005年12月1日E.2006年1月1日3.在传染病疫情控制时,医疗机构的职责中错误的是A.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依法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B.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对传染病患者给予隔离治疗D.对拒绝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患者,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E.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时,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对拒绝隔离治疗者,采取强制隔离的措施D.对本单位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实施消毒处置E.对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5.生产经营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须经过以下哪个部门的审批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省级以上人民政府6.WHO规定的国际监测的传染病为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我国根据情况又增加了A.登革热B.乙型肝炎C.结核病D.黑热病E.SARS7.国境卫生检疫按空间划分包括A.海港检疫、航空检疫、边境检疫B.内地检疫、沿海检疫、海关检疫C.海上检疫、空中检疫、边境检疫D.海港检疫、航空检疫、陆地检疫E.边境检疫、航空检疫、海关检疫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履行的10项职责中,尚未包括A.对非典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B.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C.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D.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治E.对疾控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9.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不属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是A.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B.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C.对传染病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D.对传染病人进行医学观察、紧急救治和转诊E.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10.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以及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为了保障其健康,他们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A.防治措施和强制治疗措施B.防治措施和强制隔离措施C.防治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D.防治措施和紧急控制措施E.防治措施和追踪调查措施1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应采取下列措施,除外A.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D.拒绝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E.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1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A.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制,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B.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C.停业、停工、停课D.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E.宣布疫区13.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A.封闭场所并销毁物品B.强制隔离治疗C.必要的卫生处理D.报告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处理E.提请卫生防疫部门处理1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共有A.甲、乙、丙三类32种B.甲、乙、丙三类34种C.甲、乙、丙三类35种D.甲、乙、丙三类37种E.甲、乙、丙三类39种15.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艾滋病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流行性出血热D.登革热E.血吸虫病16.法定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6c2c51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5.png)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受卫生部的委托,组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总结国内及国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的经验,对有关文件进行了修订,撰写了《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现予以登载。
本技术指南包括基本要求、消毒技术、隔离技术、人员的防护技术、医院废物的管理、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共六章。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 年 10 月 30 日为了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导医院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与人员防护措施,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传播,制定本技术指南。
第一章基本要求一、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当集中收治。
指定医院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院应当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院应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和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有关工作的监督与监测。
第二章消毒技术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一)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JP〗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负压病房。
(三)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如:在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机或者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精选10篇)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fe90d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9.png)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精选10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一、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定义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制度,是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而制定的。
二、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精选10篇)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
现在,就来看看小编整理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精选10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1为了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对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学生群体性发病等情况,学校应指派校医对疫情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后由专人按要求及时上报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落实“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二、晨检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
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学生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板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宿舍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未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校医务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五、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及时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防止交叉感染。
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
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六、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进行检疫,隔离、观察、不串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5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5号](https://img.taocdn.com/s3/m/795b3a4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b.png)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4981284028915f814dc258.png)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复习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奉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10.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向以下哪个部门通报?( )1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疫情网,三级是指什么?〔〕A.省、市、县B.市、县、乡C.县、乡、村D.国家、省、市14.专门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疗机构由什么部门指定?( )1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哪个部门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平安的转诊制度?( ) 1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专门负责收治发热病人的机构是什么?( )17.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以下哪些措施?〔〕18.医疗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什么措施?〔〕19.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何种收费方式?( )20.对诊疗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何种缴费方式?( )21.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发生的救治费用由谁承担?( )A.医疗机构B.患者本人C.政府D.政府、患者本人、医疗机构均担22.对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处分?〔〕A.责令改正B.通报批评C.给予警告D.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2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轻的应当如何处分?〔〕24.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重的应当如何处分?〔〕A.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那么和技术标准应由哪个部门制订?〔〕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制定依据是什么?(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哪些工作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的调整?(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那么是什么?( )4.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C清洁环境D.提高群众防治意识E.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哪种控制措施?〔〕A.及时到达现场,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B.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D.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2021年卫生法规模拟试卷与答案(2)
![2021年卫生法规模拟试卷与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d1c3a772ec3a87c24128c4c3.png)
2021年卫生法规模拟试卷与答案2一、单选题(共20题)1.下列关于卫生行政救济途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卫生行政诉讼采取两审终审制度B:卫生行政申诉运用范围窄,申诉形式单一C:卫生行政复议与卫生行政诉讼的性质及程序相同D:卫生行政复议对具体卫生行为只审查合法性不审查合理性E:J.=LEFT(J145,2)【答案】:A【解析】:2.医疗机构的下列行为中违反《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是()A: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诊断并进行随访B: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C: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推诿、拒绝治疗D: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隐私予以保密E:J.=LEFT(J179,2)【答案】:C【解析】: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行日期是A:1998年12月29日B:1999年10月1日C:2004年12月1日D:2007年12月29日E:J.=LEFT(J169,2)【答案】:C【解析】: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几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A:1B:2C:6D:12E:J.=LEFT(J266,2)【答案】:B【解析】:5.下列情形中当事人不能提起卫生行政诉讼的是()A:甲对卫生行政机关做出的罚款决定不服B:乙对卫生行政机关内部的任免决定不服C:丙对卫生行政机关拒发其卫生许可证的决定不服D:丁对卫生行政机关做出的吊销其医师执业证的决定不服E:J.=LEFT(J157,2)【答案】:D【解析】:6.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是: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A: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B: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C: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D: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的E:J.=LEFT(J80,2)【答案】:C【解析】:7.国家建立医师工作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A:1-6个月B:3-6个月C:6-9个月D:6-12个月E:J.=LEFT(J60,2)【答案】:B【解析】:8.由宣传机构、专家、学者或法律工作者对卫生法律、法规进行的学术性和常识性解释,称为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非正式解释E:J.=LEFT(J212,2)【答案】:D【解析】:9.《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大学不得超过[]A:4小时B:6小时C:8小时D:10小时E:J.=LEFT(J240,2)【答案】:D【解析】:10.怀孕几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安自排一定的休息时间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J.=LEFT(J66,2)【答案】:B【解析】:11.当违法事实清楚并有法定依据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决定的行政处罚为: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A:警告B:降职C:记过D:行政拘留E:J.=LEFT(J27,2)【答案】:A【解析】:12.应当予以隔离治疗的是A:传染病人的密切接触者B: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C: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D:甲类传染病病人和乙类传染病病人E:J.=LEFT(J210,2)【答案】:C【解析】:13.《母婴保健法》规定,除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签定,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进行下列哪些处理A: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B: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C: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直接取消执业资格E:J.=LEFT(J235,2)【答案】:A【解析】:14.下列哪种食品被禁止在媒体上刊登广告A:婴儿奶粉B:精制大米C:绿色蔬菜D:进口大米E:J.=LEFT(J156,2)【答案】:A【解析】:15.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后,新纳入乙类传染病的是()A: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B:非典型性肺炎和手足口病C:感染性腹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非典型性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E:J.=LEFT(J9,2)【答案】:D【解析】:16.小张,拟在自己居住地建一个小门诊。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50题)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50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4d51da5fbfc77da269b1c4.png)
晋州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共50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A.1999年10月1日B. 2004年12月1日C.2007年12月29D.1998年12月29日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A.预防保健制度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C.爱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WHO决定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8、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A.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B.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C.风疹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丙类9、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B.艾滋病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感冒10、《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D.以上都是1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A.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疫情B.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1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c0e5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2.png)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正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反复的指示精神,保障今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运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审核直报和监测疫情的零距离报告,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1、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1、医务人员作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的诊断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订正和转归情况。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表》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调查表》。
三、疫情报告(一)报告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责任报告人。
发现病人时,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电话、传真或计算机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除责任报告人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义务报告人。
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铁路、交通、民航、厂矿企业、学校等部门和系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按要求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定人员对口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工作。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5e5d1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3.png)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1目前已进入春季呼吸道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流感(包括甲流)、流脑、麻疹、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因素不断增加,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同时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全省手足口病例报告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1至4月份我区也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为切实加强我区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原则(一)目标:切实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策略,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主要传染病防控防控工作,预防人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止流感、流腮流行,控制麻疹、流脑等传染病的发病。
(二)原则:突出重点、健全制度,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分级负责、规范措施、协调配合、加强监测、注重预警。
二、组织领导__x区卫生局组织成立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机构职责(一)区卫生局:各相关科室要充分认识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本地传染病流行态势,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周密部署,切实加强流感(包括甲流)、流脑、麻疹、流腮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切实加强学校等人群集中场所传染病防控工作,履行晨检和发热报告制度,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督导与检查,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和处理。
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质量的监督检查。
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组织做好甲流、流脑、手足口病、麻疹、流腮等春季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中小学生、农民工、服务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危害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自我防护意识,科学指导群众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非典防控管理制度
![非典防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b0dc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7.png)
非典防控管理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非典病毒一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传染病。
作为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非典病毒会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和经济。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非典病毒的传播,各国政府和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管理制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非典病毒的基本情况,以及各国对非典病毒的防控管理制度。
一、非典病毒的基本情况非典病毒,又称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引起严重传染性的冠状病毒。
非典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患病后病情严重。
非典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尤其是在密闭空间和人员密集场所传播更为严重。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目前尚无针对非典病毒的特效药物,预防和控制非典病毒的传播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
二、各国防控管理制度1.中国中国作为非典病毒最初爆发的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成功控制了非典病毒的传播。
中国政府建立了非典病毒防控应急机制,成立了专门的防疫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全面部署各项防控工作。
中国各级政府采取了封锁病源地、隔离疑似病例、加强医疗机构建设等措施,有效地阻断了非典病毒的传播链条。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和公共卫生宣传活动,提高了民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中国的防控管理制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赏和认可。
2.美国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卫生系统和防控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美国政府成立了联邦非典病毒防控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项防控工作。
美国政府对非典病毒的监测和溯源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美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了全球疫情防控的合作与交流。
美国的防控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能够有效地应对非典病毒的传播。
3.欧洲欧洲作为一个联合体,其防控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欧洲各国联合组建了欧洲传染病防控中心,共享信息和资源,加强对非典病毒的监测和防控。
欧洲还实施了统一的防控政策和措施,确保疫情地域传播得到及时控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8d5a7f48d7c1c709a14506.png)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一.单选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A.2003.5.9B.2003.5.4C.2002.5.9D.2002.5.4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法定传染病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政府D.社会通报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卫生行政部门D.当地政府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向以下哪个部门通报?(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B.下级卫生行政部门C.毗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省级各部门1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疫情网,三级是指什么?()A.省、市、县B.市、县、乡C.县、乡、村D.国家、省、市14.专门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疗机构由什么部门指定?( )A.国务院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1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哪个部门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 )A.专门机构B.专门车辆C.专门机构和车辆D.专门医院1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专门负责收治发热病人的机构是什么?( )A.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B.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室和隔离病房C.发热门诊D.隔离观察室17.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D.医疗保健措施18.医疗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什么措施?()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医疗保健措施D.控制措施19.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何种收费方式?( )A.免费治疗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D.先收治后结算20.对诊疗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何种缴费方式?( )A.免费治疗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D.先收治后结算21.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发生的救治费用由谁承担?( )A.医疗机构B.患者本人C.政府D.政府、患者本人、医疗机构均担22.对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处罚?()A.责令改正B.通报批评C.给予警告D.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2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轻的应当如何处罚?()A.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4.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重的应当如何处罚?()A.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国务院B.卫生部C.省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二.多选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依据是什么?(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哪些工作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调整?( )A.预防B.疫情报告C.控制D.救治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C.分级负责D.依靠科学E.依法管理4.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C清洁环境D.提高群众防治意识E.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哪种控制措施?()A.及时到达现场,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B.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D.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3-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3-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https://img.taocdn.com/s3/m/5a3e27ef9ec3d5bbfd0a7460.png)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3-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江苏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发文字号】苏卫疾控[2003]41号【发布部门】江苏省卫生厅【发布日期】2003.09.10【实施日期】2003.09.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3-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江苏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卫疾控〔2003〕41号)各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贯彻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长效机制,提高防治能力,防止重大疫情发生,根据卫生部印发的《2003-2004年度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卫疾控发〔2003〕222号),我厅组织制定了《2003-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江苏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认真总结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工作经验,明确各项工作要求和职责,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和各项防治措施,认真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
我厅将于今年10月组织对各地的防治预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防治准备工作和模拟演练情况,以及组织指挥体系、应急队伍建设、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医疗救治网络的建立运行情况和物资贮备情况。
附件:1.2003-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2.江苏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江苏省卫生厅二○○三年九月十日附件1:2003-2004年度全省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为了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下同)的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2003-2004年度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制定本工作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基本知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2f722c1711cc7931b7168b.png)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 1+2+3 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 1.(1)+2+4条及以上,或
1.(2)+2+3+4或1.(2)+2+4+5
条。
鉴别诊断
在做出诊断前,需要排出能够 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如: 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普通感冒、 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
潜伏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 限于2周之内,一般约2~10天。
SARS的诊断主要分五点:
1、流行病学史
(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被传染的群体发 病者之一,或有明确被他人传染的证据;
(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为>38。 C,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腹 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 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 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 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质体征。
1、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 疗。 2、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 发症的治疗为主。在目前疗效不明 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 (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调节 剂、糖皮质激素等)长期、大剂量 地联合应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如何预防?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控制主要采取加强 疫情监测报告、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和控 制、预防控制医院内传播为主的综合性 防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 隔离、早治疗”,强调就地隔离、就地 治疗,避免疫情的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https://img.taocdn.com/s3/m/c2d20b7d5901020207409c75.png)
1.传染源 患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 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患者的传染性随 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染性。急 性期具有明显症状的患者的传染性较强,尤其是有持续高 热、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时传染性较强。目前,临床尚未 发现潜伏期患者及治愈出院者传染他人的证据。某些携带 或感染SARS病毒的动物,如果子狸、狸猫、貂等可能为人 类最初感染病例的来源。
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播途径 近距离飞沫传播,即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吸 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是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飞沫的移动距离约 为2 m,且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短。气溶胶传播 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另一种传播方式,易感者 可因吸入悬浮在空气中含有SARS-CoV的气溶胶 而感染。易感者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 分泌物、消化道分泌物或体液等而感染。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亦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人 发病居多,儿童和老年人少见。患者家属、接触 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到过疫区的人是高危人群。
高速 铁路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学习目标
(1)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传 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
学习重点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 染 性 非 典 型 肺 炎 又 称 严 重 急 性 呼 吸 综 合 征 (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简称SARS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SARS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及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为1~16天,多为3~5天。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起病急,传染性强,主要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 咳少痰、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气促或者呼吸窘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明显的家庭 和医院聚集现象。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46fa1b59b0717fd5360cdcf9.png)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588de1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5.png)
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
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03(023)G00
【总页数】1页(P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J],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J],
3.安徽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J], ;
4.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J],
5.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一.单选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5.4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法定传染病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A.监督管理B.监测管理C.防治管理D.医疗救治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A.适当补助和抚恤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C.表彰和奖励D.补助和抚恤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政府D.社会通报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A.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C.当地卫生行政部门D.当地政府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向以下哪个部门通报(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B.下级卫生行政部门C.毗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省级各部门1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疫情网,三级是指什么()A.省、市、县B.市、县、乡C.县、乡、村D.国家、省、市14.专门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疗机构由什么部门指定( )A.国务院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1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哪个部门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 )A.专门机构B.专门车辆C.专门机构和车辆D.专门医院1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专门负责收治发热病人的机构是什么( )A.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B.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室和隔离病房C.发热门诊D.隔离观察室17.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D.医疗保健措施18.医疗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什么措施()A.隔离措施B.防护措施C.医疗保健措施D.控制措施19.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何种收费方式( )A.免费治疗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D.先收治后结算20.对诊疗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何种缴费方式( )A.免费治疗B.减免费用治疗C.先交费后治疗D.先收治后结算21.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发生的救治费用由谁承担( )A.医疗机构B.患者本人C.政府D.政府、患者本人、医疗机构均担22.对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处罚()A.责令改正B.通报批评C.给予警告D.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2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轻的应当如何处罚()A.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4.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重的应当如何处罚()A.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国务院B.卫生部C.省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二.多选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制定依据是什么(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哪些工作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调整( )A.预防B.疫情报告C.控制D.救治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C.分级负责D.依靠科学E.依法管理4.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C清洁环境D.提高群众防治意识E.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哪种控制措施()A.及时到达现场,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B.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D.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后,尸体应该如何处理( )A.立即消毒B.就地火化C.转移火化D.必要时进行解剖查验7.对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有哪些要求()A.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B.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C.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分开隔离治疗D.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8.下列对医疗机构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职责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及时如实报告疫情B.对疫区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D.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9.下列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职责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B.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医学观察措施;C.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D.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目的是什么()A.防止医源性感染;B. 防止医院内感染;C. 防止实验室感染;D. 防止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11. 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以下哪些措施是医疗机构应当做的( )A.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C.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D.使用有效防护用品;E.防止医务人员感染12. 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以下哪些工作是医务人员应做的( )A.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B.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C.遵守操作常规;D.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13.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C.就地治疗;D.及时送指定医疗机构治疗14.对拒绝接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的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何处罚()A.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B.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由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C.对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D.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5.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哪些行为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生产、经营、使用消毒产品,隔离防护用品等不符合规定与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B.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C.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D.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故意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他人感染的16.卫生部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情况,应及时向下列哪些部门通报( )A.国务院有关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C.军队卫生主管部门D.向社会发布17.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对下列哪些事项进行监督检查()A.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B.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C.公共场所的消毒D. 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E.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三、判断题(A为正确,B为不正确):1.乡(镇)卫生院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及时通知县级医疗机构派专门技术人员诊断或者转诊。
( )2.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
()3.乡(镇)卫生院发现可疑发热病人时,应当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
()4.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改善治疗水平。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
()6.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对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有关医疗卫生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纪律处分,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证书( )7.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单位和人员,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8.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对拒绝、阻碍或者不配合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采样检验以及监督检查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