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

合集下载

10通史复习:工场手工业时期

10通史复习:工场手工业时期

8. “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 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 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 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 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 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3.法国史学家基佐在论述英国革命时说,“没有 一种旧因素彻底消亡,也没有一种新因素彻底胜 利,或者某一种原则取得了独霸的优势。”这一 特点集中体现在英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制定了第一部成文宪法 C.1832年的议会改革 D.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4.起草1787年宪法时,每达成一项共识便记录下 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对于争议很大的内容, 尽管确有规定的必要,也暂时不规定,留待后面 再对宪法补充。这体现了该宪法 A.倾向于实行邦联体制 B.渗透了三权分立原则 C.程序上注重实用精神 D.避免了修正案的出现
7.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 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 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 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 C.黄金、象牙等 D.茶叶、丝绸、瓷器等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殖民者把亚洲的茶叶、丝绸、 瓷器等(D),非洲的黄金、象牙(C),美洲的金银、 玉米、烟草等(A)运回欧洲,同时把枪支、玻璃等(B) 销往世界各地。答案为A。
考点链接 必修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选修二 英国:《大抗议书》;英国内战 美国:《独立宣言》 必修二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上阶段已复习) 必修三 启蒙运动;经典力学

工场手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前)

工场手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前)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 • • • • • • 1.不同点 A.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批判 B.内容 提倡人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封建 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 C.影响 • 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宗教改革的浪潮 • 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 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2.宗教改革
• (1)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 想的传播;教会压榨。 • (2)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 (3)主张:因信称义,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 (4)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统治的社会思想 改革运动。 • (5)影响 •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的旗帜。 •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4、15世纪~18世纪初) • 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 造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 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启 动时期。 • 16世纪前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 社会; •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 近代科技思想发展。 • 这一切为西方向工业文明的迈进开启了大门。
• 二、相同点 • 1、背景与条件 •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 史时代 • 2、性质 •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使人文精 神得以弘扬 • 3、方式与手段 • 都在古代文化中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 典文化,马丁· 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 4、与统治者的关系 • 都与统治者关系密切,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 的庇护;宗教改革者与统治者的关系更紧密,马丁· 路德得 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

高中历史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阶段特征教材精解素材

高中历史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阶段特征教材精解素材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阶段特征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是通过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和手工业从属商业资本而逐步实现的。

这一转变过程的最初阶段是简单协作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定期向小生产者收购产品,运到较远的市场去出售,他们成为包买主。

多数小生产者则由于贫困,不得不求助于包买主出售其产品。

这样,商人的收购和贩卖活动,打破了小生产者和消费市场的直接联系;很多小生产者变成受商业资本剥削的雇佣劳动者。

简单协作与后来手工工场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劳动分工,产品在一个家庭或一个生产单位内就可以完成。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就是在简单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的。

手工工场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之初以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主要形式。

生产者仍分散在各自家庭中劳动,但是他们在企业家的组织下形成一个生产集体,有一定的劳动分工。

商人为保障其货源,将统一购买来的原料交给雇佣工人去加工,付给一些报酬,然后销售成品。

所谓报酬实质上就是工资。

这已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但又不彻底,因为加工的工具大都是那些受雇者自己的,劳动过程也是工人在各自家里分散进行,每一种产品是依次经过不同的家庭工人的劳动制造出来的。

分散的手工工场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一无所有,集中在资本家的厂房内,使用资本家提供的劳动工具,在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

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与雇主的关系是彻底的雇佣关系。

在集中的手工工场,分工越来越细,一件产品的制成要经过许多道工序。

简单协作、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三种形式,它们虽然在时间上是承袭的,但又往往是并存的。

下面让我们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典型的英国为例进行考察。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于毛纺织业。

毛纺织业兴起之初,其生产组织在城市是行会作坊,在农村是家庭手工业。

农村中没有行会的控制,手工业者的分化比较迅速。

商人以各种方式控制分散的生产者,简单协作很快过渡到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一、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手工工场有两大类: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是较为低级的形式,在经济学上也称之为简单协作。

集中的手工工场是以手工业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阶段。

(2)蒸汽时代的经济模式①工厂制。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社会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自由放任经济模式。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工业家主张靠个人奋斗发财。

他们认为:任何人都有权通过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政府应该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充当一个谦虚的警察,维持秩序和保护财产,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经济活动;保护性关税也应该一律予以废除。

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此种经济模式被放弃。

(3)垄断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①垄断形成的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便产生了垄断。

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②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最初产生在流通领域,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后来又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③垄断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盲目性。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历史专题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历程
• • • • • • • • • •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工场手工业时期 ⑴萌芽:14世纪,地中海,意大利 ⑵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⑶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⑴工业革命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⑵新一轮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流
20世纪90年代后: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 • 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⑴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 • 美、德超英
2、二战后初期
• 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 于美国。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日本、西欧经济崛起,美国实力相对衰落。 4、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区域集团:欧盟、APEC、东盟、北美自由贸 易区; 全球性经济组织:WTO
4、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
•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 战”。以下事例属于经济全球化表现的有 • ﹙ ABC ﹚ • A 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纽约启动。 • B 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 C 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六万家。 • D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 • • • • •

课堂练习﹙ 多选题﹚
• 1、某杂志社举办“十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 大的国家”的评选活动,意大利以第一名 当选。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其当选的 理由有﹙ ﹚ ABC • A 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 其航海家发现了新大陆。 • C 起源于此的文艺复兴影响了世界。 • D 古代罗马文化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近代西方文明的勃兴——工场手工业时期

近代西方文明的勃兴——工场手工业时期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命题立意] 本题以“价格革命”为切入点考查新航 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 黄金的大量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的黄金贬值, 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从 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 制度的解体,故答案为 D 项。
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
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
[命题立意] 本题从概念内涵角度考查孟德斯鸠的政 治主张,考查再现基本史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所学知识。材料虽然展示 了三种政体形式,但是孟德斯鸠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建立开 明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故 C 项正确。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这位学者的 言论不是说明哲学和近代科学的作用,而是充分肯定了理性 主义的价值,认为理性能够“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 的社会”。因此,A 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2013·天津文综)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 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
二、特征概览
阶段 特征
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中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 兴起阶段。16世纪前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 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 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 治 政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 上 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表 经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 济 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通史复习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通史复习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背景: ① 1776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独立宣言》发表 ②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邦联制度的松散无力 ③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政府来维护其利益 ④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联邦政府的确定 ①法律依据:1787年美国宪法 ②体现原则:联邦制;中央集权;分权制衡;民主。 ③构成: a.国会(立法权)b.总统(行政权)c.联邦法院 (司法权)
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
(1)公元14世纪——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2)17世纪— 18世纪
工场手工业时期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18世纪末—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4)19世纪后期———1917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765年珍妮纺纱 14-16世纪资义萌芽 机,工革开始 人和世界被发现 14-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 ——18世纪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 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 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 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 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 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 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 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 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 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 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 物浦等城市因
阶段特征:
经济: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和西北欧出 现。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完成了资本原始积 累,世界市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政治:英美法等国进行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并通过 立法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7世纪初开始英、法、 荷等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开始殖民争霸战争,至18世 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思想:资产阶级发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 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反封建斗争,特别是 17~18世 纪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文化: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经 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

第12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兴起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2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兴起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2.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表现
⑴天文学 ①哥白尼:日心说 “日心说”客观地揭示了地球、行星和太阳的关系,否定了反映“上帝造世界”神学观 的“地心说”,摧毁了上帝造世界的谬论,开始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 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②伽利略:开创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是近代科学之父。 ⑵物理学:牛顿 168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形成经典力学体系 使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形成。奠定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 推动蒸汽机的改良。
四、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
1.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
社会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 基础 发展的社会基础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基础 制度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 基础 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外在 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 因素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主观 原因 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文化的 交流与 碰撞
在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国际贸易和战争等使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促进了人 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到独立战争前,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美利坚人”已成为北美 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拉丁美洲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文化多元性明显;中国的茶 文化、非洲的咖啡日益国际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⑴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必然还是偶然?你怎样理解“西方社会已经 到达起飞点”?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世界现代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界标,大致划分为两大阶段:
1、1917~1945,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也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向第二次世界大战过渡的时期。
2、1945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和பைடு நூலகம்本主义之间冷战共处的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4-18世纪,资本主义步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工场是这一时期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工厂成为主要组织形式。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时代。资本主义步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世界近代现代史划分成哪些发展阶段?(传统划分法)
世界近代史从14、15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为起点,至1917年11月结束。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
1、工场手工业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
2、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70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两次大战之间,从恢复到繁荣到危机。美国实行新政,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德日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二战后,经历了战后初期的经济恢复,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之后的滞胀和发展。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60、70年代欧日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多极化

工场手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前)

工场手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前)

• 二、相同点 • 1、背景与条件 •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 史时代 • 2、性质 •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使人文精 神得以弘扬 • 3、方式与手段 • 都在古代文化中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 典文化,马丁· 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 4、与统治者的关系 • 都与统治者关系密切,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 的庇护;宗教改革者与统治者的关系更紧密,马丁· 路德得 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4、15世纪~18世纪初) • 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 造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 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启 动时期。 • 16世纪前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 社会; •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 近代科技思想发展。 • 这一切为西方向工业文明的迈进开启了大门。
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 • • • • • • • • • 1.新航路开辟 (1)背景条件 ①经济根源:②社会根源:③直接原因: ④主观条件:⑤客观条件: (2)过程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3)影响 ①对欧洲: ②对亚、非、拉地区: ③对世界:
•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 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 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 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 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 •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 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 人类文明的发展。 •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 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 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 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 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的早期,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手工业制造逐渐被机械化的工厂生产所取代,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这一转变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组织和劳动条件。

工场手工业的定义工场手工业是指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阶段,工匠和手工业者在工厂中进行生产。

在此之前,手工业者通常在自己的家中或小工作坊中进行生产。

然而,随着机械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增加,手工业者逐渐开始在规模较大的工厂中进行生产。

这一转变背后的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

资本家开始投资和组织生产,雇佣工人在工厂中劳动。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工人常常是无产阶级,他们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生计。

工场手工业的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手工业制造,工场手工业在生产效率上有了明显改善。

通过引入机械和设备,工厂能够大规模地生产商品,并在相同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

机械化的生产还降低了成本,使商品更具竞争力。

这一变化促使着工业化的加速,进一步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组织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性的变化是工人的集中。

工人不再在个体手工业者的小作坊中工作,而是聚集在规模较大的工厂中。

工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劳动力得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这种集中劳动力的趋势进一步催生了劳工运动的兴起,工人开始为改善劳动条件和获得更好的待遇而组织起来。

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

工业化的加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以寻找工作机会。

这种城市化的趋势,推动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并导致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

城市中工人阶级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农村则逐渐变成了提供粮食和原材料的地区。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资本主义通过雇佣劳动力、大规模生产和竞争市场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工场手工业的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分工的细化和劳动分工的加深。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

(4)影响:①凯恩斯主义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反 危机理论,针对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 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积极作用。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 发展所建立的一种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克服 了私人垄断的弊端。③但它不是万能的,又引起通货膨胀和其他社会经济 矛盾,如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
私人垄断: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含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由于竞争的加剧,少数企业就产量、价格 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垄断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 再到金融领域最后进入政治流域的过程。 (3)产生的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改变各 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②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影响:①对资本主义:第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 模式改变.由资金和劳动力密集型发展到以垄断作为组织形式,以科学技 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定型。第二,资 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和成熟,资本主义政府经济职能不断扩大,资产阶级 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如政党政治、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等的。
3.机器大工业时期:19世纪至今。 (1)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①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先后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 后期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 括制度体、市场体系、殖民体系)初步形成。③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简单协作时期:14~15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2.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

(2)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 世纪初。①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②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生大变化,生产和资本 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3)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了严重破 坏,英法经济凋敝衰退。②美、日在大战中受益,成为债权国。③国际经 济力量结构发生变化,美国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 心之一。 (4)30年代大危机后至今,逐渐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①30年代大 危机,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日发展军国主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②二战期间的战时 体制,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主义: (1)时间:19世纪中期后。 (2)含义:[体现在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中心思想是经济自由,主张自由经营、自 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 经济活动寄希望于"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
(3)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 力量,他们要求进一步解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束缚。
(4)影响:(三股进步潮流一个国际关系)①对资本主义:19世纪6 0、70年代,产生了广泛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 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②对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③对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④对国际关系:亚、非、拉沦为 资本主义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通史复习:工场手工业时期

通史复习:工场手工业时期
手工工场时期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现代化起步 (时间:17-18世纪初)
可编辑ppt
1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是 早期政治革命的时期。
(1)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代议制 在英、美等国确立并完善,但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 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联邦制原则、和 民主 原则。
治 ②1789年 华盛顿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
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
体开始确立起来。可编辑ppt
4
【经济上,主要史实】
工 殖 1. 17世纪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商船,荷兰人有
场 民 2. “海上马车夫 ”之称,掌握了世界商业霸权。
手 扩 3. 2.英国:①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 》,
(2)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 期;重商主义政策广泛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得以拓展;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
(3)外交上:西欧列强殖民扩张,密切各地区联系。
(4)思想上: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启蒙运动广泛
传播,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4)评价:进步性:①对美国:宣告美国成立;指导独 立战争胜利;其民主精神影响美国未来。②对世界:推 动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法国大革命; 推动了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民主独立运动。③地位:人类 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局限性:删去谴责奴隶制的内容;存在财产、种族、性别、
(1)背景:社会矛盾的激化。①查理一世的反动暴政。 ②王权与议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③1640年,长期议会 (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世界近现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

世界近现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

世界近现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重要提示:(1)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3)工业革命后世界史梳理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各城市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③位置:这些城市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三)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人物时间国家事件迪亚士1487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哥伦布1492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1497葡萄牙到达印度,找到通往东方的道路麦哲伦及同伴1519-1522西班牙首次环球航行(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概况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3.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复习建议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概况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3.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蒸汽时代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却以工场手工业为主要形式,难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要。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又拥有广大殖民地市场的英国率先开始了一场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的变革———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以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结束。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日开始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流。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确立。

三、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前)1.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的分期

世界资本主义的分期

世界资本主义的分期2011-8-27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①、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时间为约十四五世纪。

其特点是:以作坊为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很小;作坊主本人也参加劳动;被剥削对象是帮工和学徒;没有明确的生产分工,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生产的多少、规格、质量等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还要受到行规的约束;商品流通缓慢,作坊主所得利润十分有限。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时间大约是十四五世纪到十七世纪。

其特点是:商业资本参与其中,生产规模增大;工人集中在手工工场进行生产,有了明确分工合作,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工场主成了真正的资本家,一般不再参加具体手工劳动,而只进行管理;商品生产的质量、规格、多少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其流通速度增快;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并开始从不同方向,向封建主义发动进攻;对外殖民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也开始了。

③、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时间大致是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后期(也有观点认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也包括工场手工艺资本主义时期,即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末)。

其特点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逐渐取得胜利,资本主义的统治逐渐确立;手工工场生产逐渐为大机器工厂生产所取代,生产商品的质量和速度大提高;资产阶级在全球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霸权,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确立对世界的殖民统治;“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逐渐成为社会潮流;社会财富大大增加,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东西方差距日渐拉大,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迅速发展并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时间大致是十九世纪末到二战前。

其特点是: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给社会带来的打击和危害越来越大;食利者阶层越来越多,资本主义的腐朽性越来越得到发展和暴露;垄断组织左右国家政权,对外侵略扩张的要求更加强烈,二十世纪初把世界已瓜分完毕,新的争夺使战争威胁不断;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角度解读新航路开辟
■ 多种史观看待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 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 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使世 界各地之间逐渐连成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 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 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 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 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外国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 传播 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 代表作 《哈姆雷特》
英国入侵印度, 英属东印度公司在 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 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1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 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国外交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中国被迫开 始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 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十三行,开始实行“闭关”政策,阻 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根源之一。 (3)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 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 果, 《农政全书》中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2. 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 中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并且有了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 作物,出现了专业的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 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白银流入促使 中国币制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
2、近代早期西欧大国兴衰的特点 (1)西、葡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 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导致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荷兰成为最典 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对外
贸易较工业占优势,成为其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 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 (4)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考情导航 近 3 年全国新课标Ⅰ、Ⅱ、Ⅲ卷高考试卷的考点分布情况
时间 考点分布 政治 Ⅱ卷:T34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总统职权的行使) 2017 年 Ⅲ卷:T33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793 年宪法) Ⅰ卷:T41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 民族主义诞生 2016 年 2015 年 Ⅰ卷:T3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完善 Ⅰ卷:T3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过程及特征) Ⅱ卷:T32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经济 Ⅰ卷:T42 14 到 17 世纪东西方 社会转型比较 Ⅱ卷: T33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Ⅲ卷:T40 荷兰侵略中国台湾 Ⅰ卷: T41 启蒙思想与政 治实践 Ⅰ卷: T32 古代雅典人文 主义 文化
[特征归纳]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 (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
义的兴起阶段,也是资产阶级开始他们要求改造世界的阶段。
1.政治上: 英、美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
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
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2.经济上: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3.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 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文艺复 兴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起被称为 17世纪的“双元革命”
主干一 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政治 关键词: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回扣提示 1. 英国君主立宪制:背景、确立的标志、发展阶段与内容、特点和意义。 (1) 前提与标志:1688 年的“光荣革命”与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 主要发展阶段与内容 ①英国的有限君主制度起源于 13 世纪的《大宪章》和议会制度。 ②17 世纪末《权利法案》颁布使议会主权,君主立宪制原则初步确立。 ③18 世纪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使国王的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 ④随着 19 世纪两党制的发展和 1832 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工业资产阶级的选 举权,到 19 世纪中期,君主立宪制形成(议会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⑤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由贵族民主发展为现代公民民主。
材料:“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 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 种和疾病。……传入美洲和大洋洲的新疾病给土著居民造成了大量 的人口损失,并为欧洲的征服和殖民铺平了道路。这些疾病中,天 花是由欧洲人传入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哥伦布交换” 。(12分)
提示:“哥伦布交换”:物种的交流、疾病的扩散(材料显示); 市场的扩大、文明的交流。(根据所学) 美洲的作物传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 动植物、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物种和商品交流范围逐步扩大,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 始出现;分散的区域文明逐步链接在一起,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 世界历史;欧洲的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的同时, 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14 世纪至 18 世纪下半期 1. 新航路开辟:15~16 世纪,受追求黄金欲望的驱使、商业危机的促进、宗 教狂热的驱动和自信心的推动。经过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一 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了 经 世界“一体化”进程,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即贸易范围扩大和贸易中心 济 转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6~18 世纪):荷兰组建商业垄断公司,垄断 航海。英国主要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黑奴贸易。18 世纪中期,英国夺取了 大片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14 世纪至 18 世纪下半期 1. 文艺复兴(14~16 世纪末):意大利兴起,盛行于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其核 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追求现实幸福,反对灭人欲;提倡个性解放, 反对盲从盲信。代表人物有“前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后三杰”(达· 芬奇、米 开朗琪罗、拉斐尔)。 2. 宗教改革(16~17 世纪):发起于德意志,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 使人从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资 文 产阶级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代表人物:马丁· 路德。 化 3. 启蒙运动(17~18 世纪):兴起于英国,18 世纪盛行于法国。核心是批判专制主义、教权 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等学说,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做了 充分思想准备;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4.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2017· 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表1
外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
14~15 世纪
暹罗等 30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 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雇佣 3 万余名工人
专题八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18世纪60 年代)
[考纲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 民扩张;(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4)启蒙运动。(5)欧 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 和制的确立.
时空坐标,整体把握历史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基础。
(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
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科技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 了民族宗教;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出现,如霍布斯、洛克等, 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4 世纪至 18 世纪下半期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3 世纪初,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以后逐渐形成召 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1688 年“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标志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8 世纪前期,责任内 政治 阁制开始形成,19 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逐渐形成,议会选举由候选人个 人的竞争变成了权力的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20 世纪普选权扩大,君主立 宪制度得到完善。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76 年,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1787 年,各州代 表通过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 1787 年宪法
[尝试解答] 示例一:论题:14~17 世纪的东西方都进入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的转型期。 阐述:中国出现了新气息:经济上赋役改革、白银输入、高产农作物输入等促 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汤显祖等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 西方社会转型:经济上: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新航路开 辟;西方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 从意大利向欧洲其他地区扩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总之,14~17 世纪在封建社会占主导的世界中,东西方都进入了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社会转型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