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提供规范化的指导。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1.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大多数手术部位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等药物较为常用。
2.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药物较为常用。
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较为常用。
二、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1. 术前给药:术前给药应在手术开始前30-60分钟内给予,以达到手术部位较高的药物浓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术后给药:术后给药应在手术结束后开始,通常给予一次负荷剂量,随后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状况给予维持剂量。
术后给药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进行调整。
三、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1. 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通常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体重给予常规剂量。
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剂量;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2. β-内酰胺类:通常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体重给予常规剂量。
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剂量;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四、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1. 静脉给药:对于大多数手术患者,静脉给药是首选的给药途径,因为它可以快速达到手术部位的药物浓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口服给药:对于部分轻症手术患者,口服给药可以作为备选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但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低,可能需要较长的给药时间。
五、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1. 监测:在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浓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1. 背景和目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标准,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2. 适应症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电刀及传统手术的开放手术,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 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力低下、直肠手术等,亦应考虑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3. 抗生素选择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细菌感染。
- 根据当地细菌谱情况,选择对当地常见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
- 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给药时间和路线以下建议可作为给药时间和路线的参考:- 静脉给药是较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给药。
- 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以确保在手术时达到有效浓度。
- 给药时间及剂量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手术持续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5. 使用持续时间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以下范围:- 对于一般手术,使用24小时即可。
-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等,可以延长至48小时,但不宜超过72小时。
6. 监测和评估使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后,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 评估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 在使用抗生素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 记录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反馈机制:- 记录每例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
- 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回顾,以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
- 及时将反馈结果传达给相关医务人员,以加强培训和宣传。
以上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概述,请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参考本文档,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和调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医生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一套指导方针。
这些原则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
1.患者预防感染风险评估: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对于特定手术,如心脏手术或骨科手术,可能需要选择更特殊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3.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途径:在手术开始前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会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给予,以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时达到有效浓度。
给药途径可以是静脉注射或口服,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而定。
4.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合理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为24小时。
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延长疗程。
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手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红肿、脓液分泌等,可能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医生应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来减少耐药问题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评估手术部门的菌群耐药性情况,及时更新抗菌药物的选择。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生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应理解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治疗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法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法抗生素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逐渐增强,导致严重的耐药问题。
为了正确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详细阐述抗生素的适应症以及正确的用法。
一、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比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一般来说,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呼吸道感染:比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2. 尿路感染:常见的适应症为尿道感染和膀胱炎。
3. 皮肤感染:比如蜂窝织炎、脓肿等。
4. 腹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腹泻。
请注意,在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抗生素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将会根据感染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细菌的耐药性等因素进行判断和选择。
二、抗生素的用法正确的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
下面介绍一些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1. 严格遵循医嘱: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
2. 按时使用:抗生素一般需要分多次服用,每日固定时间,以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水平。
3. 完成疗程:不可在症状缓解后就中断用药,必须完成疗程。
中断疗程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注意饮食:有些抗生素对食物摄入有一定要求,应遵循医嘱,避免与特定食物相互作用。
5. 避免滥用:抗生素不适用于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细菌的传播。
此外,抗生素也有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
结论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为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抗生素时,请严格遵循医嘱,按时使用,并完成疗程。
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遵循正确的使用原则,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麻醉科在围手术期的抗生素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指导和规范化的抗生素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和规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结论制定的。
在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时,麻醉科医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手术类型和风险评估确定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心脏手术、骨关节置换手术等,抗生素使用是必要的。
而对于低风险手术,如阑尾切除手术、皮肤切割手术等,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
2. 根据手术创面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手术创面可能有不同的细菌感染风险,应根据术前定向培养结果和对常见病原菌的了解,在选择抗生素时考虑其抗菌谱。
3. 注意特殊情况下的抗生素使用。
对于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或抗生素耐药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4.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5.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麻醉科医生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为了保证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和减少抗生素滥用,麻醉科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以下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建议:1.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
麻醉科应结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指南,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2. 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麻醉科、临床微生物学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应建立临床路径,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的综合性讨论和评估,共同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3. 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麻醉科医生需要接受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培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要求,提高对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
麻醉科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联合发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年2月药物治疗一、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作用,是 CRS 药物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药物,主要包括全身(口服)和局部(鼻用)两种用药方式。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临床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作为CRS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疗程不少于 12周。
大量随机对照研究和 Meta分析表明,CRS患者术前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减少手术出血;术后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复发。
鼻用糖皮质激素一般每天使用1~2次,每侧鼻腔至少100 μg,需长期持续用药(>12周)以维持疗效。
术后患者通常在第一次清理术腔后开始用药,根据术腔恢复情况,持续用药3~6个月。
除鼻喷雾剂外,鼻用滴剂、鼻腔冲洗和雾化吸入等其他糖皮质激素局部给药方式也有在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
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局部不良反应包括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干、鼻烧灼感和刺激感等,但发生率低,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增加白内障、青光眼和升高眼内压的风险。
对合并哮喘的患者联合应用鼻喷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未见全身不良反应。
(二)口服糖皮质激素临床仅推荐对 CRSwNP患者,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给予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缩小鼻息肉体积,缓解临床症状,亦称“药物性息肉切除”。
但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CRSwNP的临床疗效难以维持,可导致息肉复发。
不建议对CRSsNP 患者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推荐静脉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CRS。
口服糖皮质激素分为短疗程和序贯疗法两种方式:(1)短疗程:剂量相当于泼尼松0.5~1.0 mg/(kg·d)或15~30 mg/d,晨起空腹顿服,疗程10~14 d,无需逐渐减量,可直接停药。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背景手术是医疗领域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增加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明确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以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应用规范1.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类型、预期感染风险、局部菌群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2. 给药时间和途径: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抗菌药物,并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给药。
应遵循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原则,保证药物在手术期间的有效浓度。
3. 给药持续时间: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在手术后24小时内停止抗菌药物使用。
4.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5. 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感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6. 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以确保规范的执行。
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积极推行相应的规范,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
【 要 】 目的 探 讨鼻 内镜 手 术治疗 慢性 鼻 窦炎 的 围手术期 护理 方法及 疗 效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郴州 市 第一人 民医院 20 年 6月至 2 1 摘 09 00年 l 1月收治 的 10 慢性 鼻 窦炎 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 ,该 组患者 均 采用鼻 内镜 手 术 治疗 ,期 间经过 术 前、 术后 、术 中 的护 理 ,总 结 该 组 患者 的 2例
理经验报道如下。
流涕 更为 加重 ,或伴 有头 痛、头 昏 、记 忆力 下降 、可有 嗅觉 减退或 丧失 。体 征为 中、下 鼻 甲大 ,黏 膜呈 暗灰 色慢性 充血 ,鼻底部 、总 鼻道 内有 黏脓样 涕伴 有息 肉生 长。该组 患者 均进 行鼻 内镜手术 , 以
Mesrl g r s k n e术式为 主。 e i
21 0 1月第 9卷 第 3期 1年
血药浓度 无明显增 高 ,药 物半衰 期延长 不显著 ,且药物本 身毒性 较
・
临 床护 理 ・ 1 4 5
进 行监测 。例 如 ;氨基 糖苷类抗生 素及黏菌 素 ,多黏菌素B、万古霉 素 、羧苄西林 、氟胞嘧啶、帕尼培南等。 3 . 药应用的注意事项 .5新 4
些调整 即可 。如青霉素 、青 霉素V、氯 唑西林 、头孢 菌素 、比阿培
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利福平 、异烟 肼、乙 胺丁醇 、吡嗪酰胺 链霉素 、两性霉素B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3 . 有些药物必须要大大 减量应用 .4 4 这类药物大部分 通过肾脏排泄 ,并有严重毒性 ,不到万不得 已, 不要应 用 ,若 必须使 用 ,也必须 大大 减量 ,而且 需对血 中药 物浓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单一的用药错误与S S I无显著相关; 两个以上的错误与S S I呈显著相关
结论:手术预防用药与指南的一致性和SSI发生率有很强 的相关性。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Oct. 2011, p. 4659–4663
1、品种选择
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的选择应视预防用
回顾性研究,2008年1-3月
普外科(50例)、神经外科(67例)、骨科(99例)术后患者共216例
调查抗菌药预防使用与指南的一致情况及术后SSI感染率情
况
SSI感染率8.3% ,每例手术存在1.4个错误( 品种、时间、 疗程) ─ 品种合格率:64%
─ 时机合格率:83%
─ 正确追加药物:34%
─ 24h停药率: 4 4 %
• 但使用万古霉素较少筛选出多重耐药菌。 Infect Control Epidemiol27,1366-71.
髋关节和膝关节成形术
• 头孢呋辛VS万古霉素预防后SSI发生率没有 差异(n=470,平均随访2.5年,MRSA分离 率>25%)
J Arthoplasty 2010;25:1078-82.
药的目的而定
2
预防术后切口感 染——主要针对葡
萄球菌选用药物
3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或全身感染——依 据手术野污染或可
能污染菌种选药
4
选择相对广谱、有效 (杀菌剂)、能覆盖 大多数SSI病原菌、 安全、价廉的药物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品种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品种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品种
头孢唑林、头孢呋辛VS三代头孢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不正常、疾病组织或修复断裂的组织,以恢复器官或组织的功能。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伴随着手术切口的形成和组织损伤,很容易引起感染。
为了避免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以帮助外科医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1. 抗生素的选择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危险因素来选择。
对于无感染风险的手术,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而对于那些具有感染风险的手术,应根据手术特点和患者情况来选择抗生素。
常见的选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 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和手术切口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给药时间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手术结束后24小时之间。
根据手术的特点,也可以延长给药时间,但应避免过长给药时间的使用,以减少药物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3.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抗生素应在手术切口形成前的一小时内给予。
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应在手术中给予第二次剂量以保持药物在有效血浆浓度。
4. 抗生素的使用时限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应在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内停止。
如果存在感染的证据或高感染风险,则可延长使用时间。
5.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在一些复杂的手术中,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涵盖更广谱的细菌。
在使用联合治疗时,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毒性的增加。
6.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副作用。
7. 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过度、滥用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重要因素。
外科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且仅在确实需要时使用抗生素。
此外,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的结果也是推动耐药性防控的重要手段。
总结: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围手术期是指患者因手术治疗需要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全过程。
在围手术期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实用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类手术患者,遵循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手术部位、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
对于清洁手术,可选用一代头孢菌素类;对于污染手术,可选用二代头孢菌素类或联合甲硝唑等。
用药时间: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内给予首剂抗菌药物,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血液及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达到有效浓度。
药量:按照抗菌药物说明书中的推荐剂量给药,一般不超过常规剂量。
与其他术前准备的区别:注意抗菌药物与其他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等的时间关系,尽量确保患者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进行手术。
预防方法: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严格遵循手术无菌操作规程。
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污染风险较高的手术,可在术中再次给予抗菌药物。
持续时间:术中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天。
剂量:术中给药剂量可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至全量。
与手术流程的关系: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血液暴露,降低感染风险。
治疗方案:术后应根据手术部位、病情及病原菌检测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如发生术后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
疗程长短:术后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通常清洁手术疗程为1至2天,污染手术疗程为3至7天。
特殊情况下,如高龄、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药物选择:术后抗菌药物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病原菌类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
对于一般感染,可选用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类;对于严重感染,可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如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慢性鼻-鼻窦炎鼻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慢性鼻-鼻窦炎鼻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何文霞;汪文银【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窦、鼻道黏膜分泌物细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CRS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鼻内镜下采集100例CRS鼻窦、鼻道黏膜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另取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道黏膜分泌物作为对照.结果 100例患者培养出细菌的84例,阳性率为84%,均为单一细菌生长.84例中表皮葡萄球菌22例,占培养细菌总数的26%,草绿色链球菌12例,鲍曼不动杆菌4例,大肠埃希菌10例,黏液奈瑟菌4例,施氏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白色念球菌2例,弗氏柠檬酸杆菌6例,阴沟肠杆菌10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4例.药敏试验表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耐药的占50%,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的占8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合成青霉素类敏感的占90%,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头孢吡肟等头孢类基本敏感.而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鼻分泌物培养出细菌的仅为16例,阳性率为32%,也为单一细菌生长,为草绿色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球菌感染在CRS的致病中占有重要地位.CRS患者应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使用应以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为基础.【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21)005【总页数】3页(P413-415)【关键词】慢性鼻窦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作者】何文霞;汪文银【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宜昌443001;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宜昌 44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1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抗生素在CRS 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不规范使用,耐药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为遏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减少盲目性,现将我科2010 年收治的100 例CRS 患者的上颌窦和鼻道黏膜分泌物行需氧菌培养及药敏观察,以期了解本地区CRS 致病菌的分布规律,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围手术期冲击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对FESS术出血的影响
R s l T e v l m f be d n u i g s r e y b t e r u h t i( 1 0± 1 。 ) L a d g o p B t a s 7 . e ut s h ou e o le i g d r n u g r e we n g o p A t a s4 . 2 1 m n r u h t i( 6 8± 2 . ) L I 6m
在
治疗 组 2B )8 , 2 例 , 3 , 20 年 南 昌标准 [ 型 , (组 2例 男 5 女 例 按 08 1 分 慢 性鼻 -鼻 窦炎 ( 鼻息 肉)例 , 性 鼻 一鼻窦 炎 ( 息 肉)3 - 无 5 慢 有鼻 2 例。
伴 有严 重 鼻 中隔 偏 曲者 4 , 有 变应 性 鼻 炎者 2 。 例 伴 例
[ e o d ] S n sts N s l oy s An i i tc i n o c p ; e o r a e K y W r s i u ii ; a a p l p ; tb ois E d so y H m r h g
随着现代光 学及 电子技 术的发 展 , 功能性 鼻内窥镜手术 (
b p e p r tv r a me t s t e y r o e a i e t e t n i h mo t mp r a t f c o t r du e l e ng s i o t n a t r o e c b e di wh l u d r o n n o c p c s nu u g r Ho v r, a i e n e g i g e d s o i i s s r e y. we e t t e a o h r c n i i n Two r up s i ni i a t i f r nc h s me t e o d to s, g o s i s g fc n d f e e e.
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 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 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4.其他:甲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 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
骨、关节感染旳病原治疗:①金葡菌感染:对甲氧西林敏 感者宜选用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可选头孢唑啉,头孢呋 辛,克林霉素药物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者宜选用万古霉 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或利福平,可选用复方磺胺 甲噁唑,氨基糖苷类。②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宜选用青霉 素,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类。③肠 球菌属感染:宜选用氨苄西林或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 治疗,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④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宜选用喹诺酮类,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 拉维酸,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 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宜选用氟喹诺酮类或哌拉西林或抗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可选用抗铜绿假单 胞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克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 类药物。⑥拟杆菌属等厌氧菌感染:宜选用甲硝唑,可选 用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克制剂。
剂量
合适
相对合适
过高或过低
途径
正确
相对合理
不起作用
药物反 轻
中
严重
应
抗菌药物分线使用
(一)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原则 1.将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旳抗菌药物开
放给各科医生,依临床需要使用,为第一线药物。 2.疗效好、毒、副反应大,价格昂贵旳药物应控
抗生素的适应症及正确用法
抗生素的适应症及正确用法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消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然而,不正确或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正确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b)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c)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d)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疖肿等。
e) 骨和关节感染:如骨髓炎、脓毒症等。
f) 腹部感染:如阑尾炎、胆囊炎等。
g) 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梅毒等。
除了上述疾病外,抗生素还可用于预防手术感染、治疗脑膜炎等其他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2. 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法a) 严格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只有医生能够判断何种抗生素最适合你的病情,因此,遵循医生的处方及用药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当及时与医生沟通。
b) 按规定时间、剂量服用:抗生素的疗效与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有关,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切忌过量或忽略剂量,也不要提前停药。
c) 不得随意更换抗生素:在用药过程中,如果感觉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不要自行更换或加大剂量,而是立即告知医生。
医生会根据情况评估疗效并进行调整。
d) 完成疗程:即使在感觉好转后,也应按照医生的指示继续使用抗生素,直到完成整个疗程。
中途停药可能会导致感染再次复发或获得耐药性。
e)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仅对细菌有疗效,也对身体的有益菌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减少耐药性,我们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只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时使用。
f) 注意个人卫生: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如勤洗手、保持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按时接种疫苗、使用安全的避孕措施等。
总结:抗生素在细菌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是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和减少耐药性产生的关键。
耳鼻喉科合理应用抗生素实施措施
耳鼻喉科合理应用抗生素实施措施耳鼻喉科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量的原则。
清除重复用药现象。
静脉滴注抗生素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和静滴浓度、速度。
1.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为了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
(2)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3)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5)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2.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点建议(1)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确认为非细菌性感染者,应立即停用抗生素。
(3)凡怀疑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力争在使用抗生素前按疾病诊疗常规采集标本(包括血、痰、尿、脓汁、咽拭子及各种体腔液标本等),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
(4)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对原来使用的抗生素进行必须的调整。
选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药品来源及价格。
(5)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征。
一般适用于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要长期用药细菌又容易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但要合理掌握疗程。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防止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
(6)要避免外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严格管理,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7)细菌性感染所致发热,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主要症状消失后,及时停用抗生素,但化脓性炎症、及某些重症感染可视情况而定。
(8)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在使用某种抗生素72h后,临床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加重者,应多方面分析原因。
确属抗生素使用问题时,应调整剂量、给药途径,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其他敏感性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炎病原学的报告并不一致 ,鼻腔 、鼻窦作为人体中 向外开放的窦腔非感染状态下存在细菌是正常现
象 ,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细菌谱。 Gordts 等报道健康成人中鼻道细菌培养结果 ,在 52 例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 75. 0 % ,其中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为35. 0 %。国内部分学者[20 ] 认为慢 性鼻窦炎多为非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所致 ;但国 内外亦有文献报告[9 ,10 ] 多为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
结果
1 第一组慢性鼻窦炎 64 例 ,细菌培养检出细菌 75
株 (见表 1~3) 。
表 1 64 例慢性鼻窦炎病原菌分布
菌种 细球菌科 葡萄球菌属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 枸橼酸杆菌属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变形杆菌属 奇异变形杆菌 克雷伯氏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埃希氏菌属 大肠埃希菌 链球菌科 链球菌属 肺炎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马链球菌 假单胞菌科 假单胞菌属 绿脓杆菌 斯图泽假单胞菌 弧菌科 嗜血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消化球菌科 消化链球菌属 厌氧消化链球菌 类杆菌科 类杆菌属 产黑色素类杆菌 脆弱类杆菌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1 收集我院自 2000 年 11 月~2001 年 6 月于耳 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 64 例 ,按照 1997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海口制定的慢性鼻 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 ] 。 Ⅰ型 :单纯型慢 性鼻窦炎 (保守治疗无效) 14 例 ,男性 9 例 ,年龄 17 ~65 岁 ;女性 5 例 ,年龄 15~62 岁 。 Ⅱ型 : 慢性鼻 窦炎伴鼻息肉 33 例 ,男性 21 例 ,年龄 14~59 例 ;女 性 12 例 ,年龄 17~64 岁 。 Ⅲ型 :多发性鼻窦炎或全 组鼻窦炎伴多发性 、复发性鼻息肉和/ 或筛窦骨质增 生 17 例 ,男性 10 例 ,年龄 21~57 岁 ;女性 7 例 ,年 龄 19~61 岁 。 1. 2 收集我院自 2001 年 7 月~2002 年 12 月于耳 鼻咽喉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78 例 ,按照海口标 准[1 ] 。 Ⅰ型 30 例 ,男性 21 例 ,年龄 19~57 岁 ;女性 9 例 ,年龄 23~61 岁 。 Ⅱ型 48 例 ,男性 29 例 ,年龄 21~59 岁 ;女性 19 例 ,年龄 22~48 岁 。
检出数 (株)
23 11
1 2 4 1
7 2 1 1
3 2
8
4
2 3
表 2 75 株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抗生素 氯林可霉素 青霉素 头孢他定 复方新诺明 红霉素 四环素 妥布霉素 氯霉素
敏感株
49 36 27 15 13 9 6 5
表 3 氯林可霉素 、青霉素敏感性比较
氯林可霉素
Chin Otorhinolaryngol J Integ Med 2007 ,Vol. 15 No . 1
对于控制炎症 、恢复黏膜正常生理功能 、配合手术治 疗 、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并可缩 短抗生素疗程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具有显著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
χ2 = 0. 6514 , P > 0. 05
表 5 Ⅰ型两组病例体征评价比较
组别 试验组 对照组 合计
鼻腔通畅 黏膜肿胀
12
3
13Leabharlann 2255合计 改善率 ( %) 15 80. 00 15 86. 67 30 83. 33
χ2 = 1. 0000 , P > 0. 05
表 6 Ⅱ型两组病例体征评价比较
然口 ,其清除功能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中有着重要 意义[6 ] 。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黏膜纤毛的病理性
改变 ,清除功能障碍[7 ] 可致窦口狭窄或阻塞 ,进而 引发 、加重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为包括需氧菌和厌
氧菌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其来源主要有三个 : ①窦腔内已有菌群 ; ②经血行或淋巴道传来的细菌 ; ③邻近感染灶传来的细菌 。目前国内外关于慢性鼻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 ; 细菌培养 ; 药敏试验 ; 抗生素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 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病理生理学核心改变是 各种原因所致的鼻窦口狭窄阻塞 ,以及黏膜纤毛清 除功能障碍 。细菌感染在其发病中亦起重要作用 , 所以敏感抗生素对于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 ,提高纤 毛清除率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鼻窦 炎患者中鼻道 、窦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 感试验总结出临床常见病原菌并筛选出敏感抗生 素 ,并以此指导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抗生素治疗 , 探讨手术前预防用药的合理应用 。
根据相关文献[ 15 ] 报告敏感抗生素有助于鼻腔 鼻窦黏膜细胞形态的恢复 。完整 、系统 、规范的围手 术期综合治疗是保证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疗效的重 要手段 。在慢性鼻窦炎病例中鼻 、鼻窦潴留分泌中 包含大量病原菌 。由于炎症影响 ,黏膜纤毛清除功 能降低 ,加之手术创伤导致黏膜破损 ,破坏了由单层 柱状细胞所构成的机械性防御屏障 ,病原菌侵入血 液 。血液不仅是病原菌最迅速的运载工具也是其良 好的培养基 ,满足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原料 、能 量 ,并提供了适宜环境使得其迅速繁殖 ,分裂一次仅 需 20~30 分钟 ,群体生长繁殖在经历 1~4 小时的 迟缓期后进入对数期 ,细菌生长迅速 ,菌数以几何倍 数增长 ,但此时其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比较敏 感 ,抗生素在这一时期作用于细菌效果较好 。为研 究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并在术后适当缩短应 用疗程 ,减少总剂量 ,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近期 疗效的影响 ,我们在试验中将 78 例慢性鼻窦炎随机 分组 ,以氯林可霉素手术前预防性用药作为处理因 素 ,对照研究两组病例术后转归 ,经统计学分析 ,发 现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
杆菌所致 ;也有研究[11 ]认为其是引发急性鼻窦炎的 主要因素 。厌氧菌的存在比例尚存争议 ,但是近年 来呈上升趋势 。
研究中我们对 64 例慢性鼻窦炎细菌标本进行 培养 ,共分离出细菌 75 株 。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
50
检出率较高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 ,表皮葡 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需氧或兼厌氧 ,可正常存 在于人体皮肤 、鼻腔及肠道内 ,不产生血浆凝固酶 , 也不产生溶血素等毒性物质 ,故一般认为是条件致 病性葡萄球菌 。而致病力相对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 、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则较低 ,这与文献报告一 致[12 ,13 ] 。厌氧菌 9 株 ,低于相关文献报告[14 ] ,这可 能与标本采集和培养技术有关 。慢性鼻窦炎的细菌 分布 、研究结果分散不一 ,存在不少争议 。这种差异 除了对病例的纳入与剔除标准不一外 ,区域间的差 异 (包括社区感染用药习惯的不同) 对细菌的分布可 能也有重要影响 。Benninger 等分析影响细菌培养 阳性率的因素包括取材时间 、培养方法 、患者既往药 物治疗史和手术史等 。本研究中分离出的细菌中大 部分对氯林可霉素和青霉素两种抗生素敏感 ,经卡 方检验表明氯林可霉素对慢性鼻窦炎病原菌的敏感 性较高 。结论与部分文献报道存在一定差异 ,这可 能与样本采集有关 。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的改变很大 程度上依赖炎症迁延性和抗生素治疗的程度 ,本文 并未对纳入病例既往治疗情况严格分组 ,从而在细 菌种类和耐药性结论与部分文献报道不同 。
1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300192) 通讯作者 :岳振忠 ,主治医师 , Tel :13622049110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 ,由于慢性鼻窦炎 Ⅲ型数量 相对较少且其治愈率与 Ⅰ、Ⅱ型比较相对较低[2 ] , 为减少统计中的误差并使结果具有代表性 ,故未列 入统计组 。 2 试验方法 211 第一组 21111 第一组研究对象于鼻内镜手术过程中采集 中鼻道 、窦腔脓性分泌物送检验科细菌室进行细菌
症状评价 :对手术前后头痛 、鼻塞 、脓涕 、失嗅 症状进行评估 ,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判断治疗结果 :评 价为症状缓解 (症状缓解 1/ 2 以上) 及症状迁延 (症 状缓解不足 1/ 2)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 年第 15 卷第 1 期
体征评价 :以术腔内镜检查黏膜转归情况判断 治疗效果 :评价为鼻腔通畅及黏膜肿胀 。 21214 统计学方法选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
48
·研究报告 ·
Chin Otorhinolaryngol J Integ Med 2007 ,Vol. 15 No . 1
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
岳振忠1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常见病原菌及围手术期敏感抗生素合理应用 。方法 采集 64 例慢性鼻窦炎 患者中鼻道 、窦腔分泌物行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 ,分离出各病原菌 、筛选敏感抗生素 。并对 78 例慢性鼻窦炎围 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64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 、窦腔分泌物中共分离出 75 株细菌 ,葡萄 球菌属 、链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 ,氯林可霉素对大多数致病菌敏感 。对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78 例慢性鼻 窦炎病例的术腔愈合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两者间存在差异 。结论 合理的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有效地减少 抗生素应用剂量且疗效无差异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
χ2 = 0. 7998 , P > 0. 05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鼻内镜外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是 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许多因素仍未能被了解 , 但是鼻窦口阻塞是已知慢性鼻窦炎病因中的关键 。
鼻腔鼻窦黏膜 90 %以上由纤毛上皮覆盖[3 ] ,试验[5 ] 证明上颌窦 、额窦内纤毛的运动方向均朝向鼻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