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ppt
合集下载
《抗生素合理使用》课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不仅会影响患 者的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 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
浪费医疗资源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如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治疗时间的延长等。
医疗资源的浪费不仅会影响其他患者的治疗,还会给医疗系统带来负担,影响整个社会的医疗健康水 平。
04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
加强抗生素知识的宣传教育
细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等方 式获得耐药性,这使得耐药菌株在人群中传 播的风险增加。
个体化用药的发展
个体化用药的必要性
由于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病情差异以及对药物的反 应差异,个体化用药成为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
基因检测与个体化用药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检测个体的基因型,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 物的反应,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种类,确定适当的用药疗程,避 免因用药时间不足而导致感染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具有相互作用机制的抗生素,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 反应。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凝药、心血管药物等, 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03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 果,甚至使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超级病菌,给人类健康带 来严重威胁。
耐药性的产生不仅会使抗生素失去作用,而且会使治疗变 得更加困难,增加医疗成本和病死率。
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增加,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肠胃 不适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浪费医疗资源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如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治疗时间的延长等。
医疗资源的浪费不仅会影响其他患者的治疗,还会给医疗系统带来负担,影响整个社会的医疗健康水 平。
04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
加强抗生素知识的宣传教育
细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等方 式获得耐药性,这使得耐药菌株在人群中传 播的风险增加。
个体化用药的发展
个体化用药的必要性
由于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病情差异以及对药物的反 应差异,个体化用药成为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
基因检测与个体化用药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检测个体的基因型,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 物的反应,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种类,确定适当的用药疗程,避 免因用药时间不足而导致感染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具有相互作用机制的抗生素,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 反应。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凝药、心血管药物等, 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03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 果,甚至使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超级病菌,给人类健康带 来严重威胁。
耐药性的产生不仅会使抗生素失去作用,而且会使治疗变 得更加困难,增加医疗成本和病死率。
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增加,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肠胃 不适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ppt课件
22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皮疹 2、血象的变化 3、肝功能损伤 4、肾功能损伤 5、药物热 6、软骨发育受影响 7、过敏性休克
2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天然性耐药 获得性耐药:
(1)染色体介导或者突变产生的耐药 (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24
耐药性产生的机理
阻止抗生素通过细菌外膜进入细胞内 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改变
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
1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 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 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 物之一。
2
抗菌药物选择已成为临床上最困难的用 药决策,用药错误导致药费增加、治疗 失败的现象屡屡发生。在对每例患者制 订抗感染治疗方案前,临床医生在使用 抗菌药物时首先考虑以下的问题:
能与PBPs位点相互作用:与PBPs结合越 多,抗菌效能亦越大。
7
抗生素分类及简介
8
抗菌药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β —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 抗菌素 单环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 利福霉素类 糖肽类 合成抗真菌药 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磺胺类 9
29
内科性疾病预防应用
一般不主张用,仅偶用于:
– –
预防风湿复发
流脑接触后
–
– –
性接触后预防
留置导尿 血液系统疾病
30
三、治疗性抗菌素应用
已确定为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即 为治疗性应用抗生素。
(一)、经验性抗生素应用
概念:当导致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不明确时, 根据患者来源、感染部位、抗生素治疗情况, 及流行病学资料、经验性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则为经验性治疗或推理性治疗。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件
03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CHAPTER
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 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
耐药性的产生会使抗生素的有效 性降低,甚至失效,给治疗带来
困难。
耐药性的产生也会使抗生素的用 药量增加,甚至需要更换更高级
别的抗生素。发生率,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身 体负担。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 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 肺炎球菌等也有良好作用。
氯霉素类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 菌均有抑制作用,通常为抑菌 剂。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壁自 溶或细胞壁水解。
破坏细胞膜结构及功能
选择性地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靶位结合 ,影响膜通透性,使细菌死亡。
总结词
预防感染需靠良好的卫生习惯,而非抗生素 。
误区四:随意停药不会影响疗效
澄清
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的指导,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总结词
随意停药会影响疗效,甚至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谢谢
THANKS
总结词
医生应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抗生素的适应症,合理开具处 方。
VS
详细描述
医生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抗生素的种类 、适应症、不良反应和合理使用方法。在 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抗生素的 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总结词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管力度。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抗生素简介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 • 抗生素使用误区与澄清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课件
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缓解症状。
针对消化系统感染,抗生素的应用需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和部位来选择。
消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在治疗细菌性痢疾、胃肠炎等细菌感染时,常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阿米巴病等寄生虫感染,需采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重感染症状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二重感染预防
抗生素的耐药性
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合理使用抗生素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高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监管
加强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抗生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考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其不良反应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或治疗多种病原体感染。
联合用药的目的
联合用药的原则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抗生素简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发现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
2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 糖体的结合,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
• 抗菌谱主要G-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 数耐药的金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 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它枝杆菌属 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剂量依赖型抗感染药物,杀菌作用与药 物的峰浓度有关,具有首次接触效应和 抗生素的后效应 ,可每日给药1次
•
.
14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伊米配能/西司他丁钠,泰能) •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 • 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
免疫缺陷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 •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
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
.
9
一~四代头孢抗菌活性比较
• 头孢分类 •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抗菌活性
对G+菌
对G- 菌
++++
+
+++
++
+
+++
++
++++
.
10
一~四代头孢酶稳定性的比较
• 头孢分类 •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金葡菌
G- 杆菌
+++
• 男性: 体重(Kg)×(140-岁数)
•
72×血清肌酐(mg/dl)
•
• 女性: 上述×0.85
.
28
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 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主要经肝胆系统排 泄、或虽经肾排泄却无明显肾毒性的抗 菌药
• 剂量基本不变 :红霉素、氨苄西林、阿 莫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苯唑西 林、林可霉素 、头孢三嗪、头孢哌酮、 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 环丙沙星 、甲硝唑 、两性霉素B、酮康 唑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培训实用PPT
第九页,共六十七页。
科学(Xue)认识感染性疾病
发(Fa)热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 其他疾病 病因未明
构成比(%) 41.0 18.0 11.9 14.4 14.7
第十页,共六十七页。
科学认(Ren)识感染性疾病
未明(Ming)热:
感染性疾病
国内资料
(n=6875)
59.4
肿瘤性疾病 16.4
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希望(Wang)能覆盖 可能的主要致病菌,及早控制病情发展,以最 大程度地提疗效与拯救成功率。 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 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 方式以提高疗效。不宜持续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第十五页,共六十七页。
正确选择抗生(Sheng)素药物
抗生素(Su)的分类 药代学与药效学 给药途径 配伍禁忌
第三十页,共六十七页。
给药途(Tu)径
原则:
口服可吸收的抗菌药物只要病情允许病人又能口服,就不要注射;
能肌肉注射者就不必静脉滴注或推(Tui)注。 但对于严重感染,仍宜静脉给药!
任一途径投药后,血药浓度多在0.5~4h到达高峰,并迅速分布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七页。
配伍禁(Jin)忌
联合用药的目的: 增加抗菌谱的覆盖(Gai)范围,用于混合感染 希望产生协同或相加作用,以提高疗效,用
于控制严重感染 希望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少单个抗生
素的剂量)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七页。
配(Pei)伍禁忌
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Wu)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可能者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得以减少
科学(Xue)认识感染性疾病
发(Fa)热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 其他疾病 病因未明
构成比(%) 41.0 18.0 11.9 14.4 14.7
第十页,共六十七页。
科学认(Ren)识感染性疾病
未明(Ming)热:
感染性疾病
国内资料
(n=6875)
59.4
肿瘤性疾病 16.4
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希望(Wang)能覆盖 可能的主要致病菌,及早控制病情发展,以最 大程度地提疗效与拯救成功率。 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 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 方式以提高疗效。不宜持续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第十五页,共六十七页。
正确选择抗生(Sheng)素药物
抗生素(Su)的分类 药代学与药效学 给药途径 配伍禁忌
第三十页,共六十七页。
给药途(Tu)径
原则:
口服可吸收的抗菌药物只要病情允许病人又能口服,就不要注射;
能肌肉注射者就不必静脉滴注或推(Tui)注。 但对于严重感染,仍宜静脉给药!
任一途径投药后,血药浓度多在0.5~4h到达高峰,并迅速分布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七页。
配伍禁(Jin)忌
联合用药的目的: 增加抗菌谱的覆盖(Gai)范围,用于混合感染 希望产生协同或相加作用,以提高疗效,用
于控制严重感染 希望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少单个抗生
素的剂量)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七页。
配(Pei)伍禁忌
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Wu)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可能者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得以减少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第二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头孢类
• 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 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亦可用于流感嗜 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 及肺炎等。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第二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
• 青霉素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 霉素敏感(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 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 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也可 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 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 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 等。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 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 生。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 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 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 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 分级原则
•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 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轻、中度感 染,也可用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剂治疗病情已基本好 转后的病例;但需注意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均不宜用于铜 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酵菌的感染。
第二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头孢类
• 注意事项 • 1 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及有青霉
抗生素合理应用 PPT课件
的
的耐药机制,特别是本地区、本单
前
提
位的细菌耐药状况,为选用致病菌
条
敏感的抗生素提供合理的依据。
件
抗
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床用
生
素
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
的
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
分 类
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
及
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
其
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
防
预防用药仅适应于未感染的患者,同时该
用
患者如果不预防用药极有可能发生感染并
药
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
的
综合考虑各促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评
原
价出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程度,为
则
最终决定患者是否采用预防用药提供依据。
促
①患者因素,如年龄、免疫状况、伴随疾
感
病等;
染
②病原体因素,如创伤污染程度和病原体
用
素,及时地控制感染,就应当及早确立感染性疾
的
病的病原诊断,力争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正确
基
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
本
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
参考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
原
进行目标治疗。
则
(3)针对性经验治疗
治
在未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前或病情不允许耽
治
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疗
①患者的情况:患者的疾病状况 基础疾病种类、病情
性
严重程度、病理、生理、免疫功能状况等。
应
②药物的特点:药物有效性 包括抗生素的抗菌谱,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合理应用原则:
必须有明确用药指征 根据分离出来的病原微生物,做药敏试验,然后选择 高度敏感的抗生素。或者根据临床经验和感染部位预测 病原微生物,选用可能敏感的抗生素。有条件可进行耐 药性监测。 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决定给药方式、治疗剂量。血液 浓度监测可提高疗效并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Etimicin)等。
创成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Erythromych),麦迪霉素(Midecamycin, 麦地霉素),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amycin),
罗 红 霉 素 ( Roxithromycin), 交 沙 霉 素
(Josaxin),美欧卡霉素(Miokamycin),阿齐霉 素(Azithromycin, cin叠氮红霉素),柱晶白霉素
青霉素类
氨基: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 羧基:羧苄青霉素(羟苄西林), 羧噻吩青霉 素(替卡西林) 磺基:磺苄青霉素(磺苄西林) 酰脲:呋苄青霉素(呋苄西林), 苯咪唑青霉 素(阿洛西林),硫苯咪唑青霉素(美洛西林) ,氧哌嗪青霉素(哌拉西林)
广 谱 青 霉 素
氨基糖 甙类、 多粘菌 素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大环内酯 类、林可 霉素类等
如磺胺药 类、环丝 氨酸等
抗生素药物作用部位及机制 (见下表)
作用部位 细胞壁
机 制 阻断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
抗菌药物
主要靶位
转肽酶 转肽酶 乙酰-D-丙氨酰-丙氨酸、多 聚酶 丙酮酸UDP-NAG转移酶 丙氨酸消旋酶/合成酶 异丙基磷酸盐 肽链转移酶 转位酶 肽链转移酶 伸长因子G 核糖体亚基A位 初始合成阶段和转运过程 DNA旋转酶 RNA聚合酶 DNA支架结构 DNA支架结构 磷脂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检查,因诊断以及判断细菌培养结果起一定的作用。
对于致病原中特殊种类(如:军团菌属、支原体、衣
原体等)还应配合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抗生素药物分类
繁殖期杀菌剂 静止期杀菌剂 快速抑菌剂 慢速抑菌剂
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内酰 胺酶抑制剂,单 环类、头霉素类 衍生物、青霉烯 类、头孢烯类、 磷霉素、多肽类、 万古霉素等
头孢菌素类 糖肽类 磷霉素类
核糖体
阻止核糖体 蛋白合成
环丝氨酸 杆菌肽 氯霉素类 大环内脂类 林可霉素类 呋西地酸 四环素类 氨基糖甙类
核酸
阻断DNA、 RNA的合成
喹诺铜类 利福霉素类 硝基咪唑类 呋喃类 多粘菌素 磺胺类 甲氧苄胺嘧啶
细胞膜 叶酸合成
影响细胞浆膜 通透性 影响叶酸代谢
抗生素应用原则
③ 单药的抗菌谱不能覆盖多种致病菌
④ 需长期用药,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的,如结核病、慢性 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 ⑤ 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⑥ 增加局部抗菌药的浓度
常用联合方案:四类
① 繁殖期杀菌剂 + 静止期杀菌剂 ② 繁殖期杀菌剂 + 快效抑菌剂 ③ 静止期杀菌剂 + 快效抑菌剂 ④ 快效抑菌剂 + 慢效抑菌剂
力派
危重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一)根据感染的部位判断病原菌
多为G+ 球菌,如肺炎双球菌, 金葡菌,慢性支气管炎症多为 流感嗜血杆菌等
下 呼 吸 道 感 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院内感染
根据病区用药的情况而发生变 化,多为G-杆菌如绿脓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 肠杆菌。
泌尿系感染
胸、腹腔、盆 腔感染 肠道感染 胆道感染 静脉导管感染
治疗时间
对于急性、无并发症的感染,治疗应持续 到病人退热或病情明显好转至少72小时后。 某些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化 脓性关节炎等,需要长期治疗,定期进行细菌 培养对于判断疗效有一定帮助。
分
类
时间依赖 浓度依赖
临床常用抗生素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均有相同-内酰胺环, 可被内酰胺酶水解失效,作用是抑 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第 二 代
头 孢 羟 唑 (头孢孟多, 猛多力), 头 孢 呋 肟 (头孢呋辛, 西力欣), 头孢替安, 头孢噻乙胺 唑),头孢 氯氨卡(头 孢克罗)
第 三 代
头孢噻肟,头孢氨 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 头孢氧 哌唑、先锋必素, 头孢去甲噻肟(头 孢唑肟、益保世 灵),头孢噻甲羟 肟、头孢他啶(复 达欣),头孢三嗪 噻肟,头孢曲松(菌 必治),头孢磺吡 卡(头孢磺啶), 头孢克肟
第 四 代
头孢吡肟、 马斯平、 头孢克定
(二)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美福仙),头孢美唑(头孢美他醇, 先锋美他醇)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氟莫头孢) 碳青霉烯类:亚胺硫霉素(泰能,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 钠),美洛培南(美平,倍能), 帕尼培南 单环类:氨曲南(君克单),卡芦莫南
青霉素类
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青霉素
氮卓脒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n),
甲氧羧噻青霉素(替莫西林Temocillin)
头 孢 霉 素 类
第 一 代
头 孢 噻吩 ( 先 锋I号,), 头 孢 氨卡 ( 先 锋IV号 ,) , 头 孢 唑啉 ( 先 锋队V号,) 头 孢 拉定 ( 头 孢 环 已烯 , 先 锋VI号 ), 头 孢 羟 氨唑 ( 头 孢 曲 秦) , 头 孢羟氨卡
是一特点。
(二)选用广谱抗生素
(1)尽量覆盖可疑的病原菌。
(2)主要根据经验用药,选择有效覆盖可疑病原菌的药物,治疗
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即广谱、有效、足量是用药的原则。单一用药
其覆盖毕竟有限,联合用药、合理配伍是取得好疗效的重要手段。
(3)重症感染时,病情危重而进展迅速,常伴多器官损伤,
此时抗感染应果断“重拳猛击”即选择疗效肯定,耐药率低、 不良反应少的杀菌剂抗生素,并要足量给药,迅速控制病情, 争取抢救时间是关键之一
坦(Sulperaxon,舒普深),舒他西林(Sultamicillin)
3、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特治星)
(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链霉 素 (Streptomycin),新 霉 素(Neomycin),卡
那霉素(Kan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阿米 卡 星 ( Amikaein, 丁 胺 卡 那 霉 素 ) , 地 贝 卡 星 ( Dibekacin,双去氧卡那霉素),去氧羟丁胺卡那霉素 ( Habekacin), 萘 替 米 星 ( Netilmcin), 依 替 米 星
(Lesc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in,
克拉仙)。
(五)喹诺酮类药物
诺 氟 沙 星 ( Norfloxacin, 氟 哌 酸 ) , 依 诺 沙 星
( Enoxacin, 氟 啶 酸 ) , 氧 氟 沙 星 ( Ofloxacin, 奥复星,氧氟哌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 甲
(三)预防应用原则
①手术时间过长,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术后 可能高发感染的手术。如结肠手术、心血管 手术等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②患者高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本身手术 为感染性疾病的手术,如化脓性胆管炎;
③清洁无污染或估计手术伤口感染率低于5% 者,一般不必预防用药
④应选用针对产生感染致病微生物,副作用少, 在手术部位能达到足够抗菌浓度的药物
(六)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
(七)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万迅)、他格适、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粘菌素),杆菌肽已少用。
(八)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多四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 素(二甲胺四环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
1 、 克 拉 维 酸 ( claiulanicacid, 棒 酸 ) 舒 巴 坦 (
sulbactam,青霉烷砜),他唑巴坦(Tazobactam,TAZ)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ugmentin,安美汀),替卡西林-克 拉维酸(Timentin,特美汀) 2、氨苄西林-舒巴坦(Unasyn,优立新),头孢哌酮-舒巴
(九)利福霉素类及抗结核类药物
利福平,利福定(异丁基哌嗪利福霉素),异烟肼(雷米 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扬酸(PAS)。卫 非特,卫非宁
(十)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制霉素菌(Nystatin),咪唑类:酮康唑、 咪康唑,氟康唑(大扶康),伊曲康唑
(十一)其它抗菌药物
1、林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霉素)。
青霉素类
窄谱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青霉素G(PenicillinG), 青霉素V(PenicillinV), 普匹西林(Propicillin), 芬贝西林 (Phenbenicillin),甲氧 苯双氯青霉素 (Clomethocillin)
苯唑青霉素(新青 苯唑 西林Oxac-illin),邻 氯苯唑青霉素(邻氯青 霉素,氯唑西林 Cloxacillin),乙氯萘 青霉素(萘夫西林 Nafcillin)等
(二)联合用药原则
1、在临床上多数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药物即可控制,
即无联合用药的必要。
2、如果两种药物联用即可达到疗效,就应避免盲目
使用三种或四种药物联用。
3、同类抗生素尽量避免合用,特别是应避免联用毒
性相同的药物。
联合用药目的
① 选用协同,相加作用 ② 避免拮抗
适应症
① 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 单药难以控制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临床对抗生素选用根据
• 根据临床抗病原微生物治疗的需要选用
• 尽量避免由于使用抗生素药物而引起的严重不良 反应
• 尽量避免选用容易使其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 抗生素制剂
必须有明确用药指征 根据分离出来的病原微生物,做药敏试验,然后选择 高度敏感的抗生素。或者根据临床经验和感染部位预测 病原微生物,选用可能敏感的抗生素。有条件可进行耐 药性监测。 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决定给药方式、治疗剂量。血液 浓度监测可提高疗效并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Etimicin)等。
创成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Erythromych),麦迪霉素(Midecamycin, 麦地霉素),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amycin),
罗 红 霉 素 ( Roxithromycin), 交 沙 霉 素
(Josaxin),美欧卡霉素(Miokamycin),阿齐霉 素(Azithromycin, cin叠氮红霉素),柱晶白霉素
青霉素类
氨基: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 羧基:羧苄青霉素(羟苄西林), 羧噻吩青霉 素(替卡西林) 磺基:磺苄青霉素(磺苄西林) 酰脲:呋苄青霉素(呋苄西林), 苯咪唑青霉 素(阿洛西林),硫苯咪唑青霉素(美洛西林) ,氧哌嗪青霉素(哌拉西林)
广 谱 青 霉 素
氨基糖 甙类、 多粘菌 素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大环内酯 类、林可 霉素类等
如磺胺药 类、环丝 氨酸等
抗生素药物作用部位及机制 (见下表)
作用部位 细胞壁
机 制 阻断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
抗菌药物
主要靶位
转肽酶 转肽酶 乙酰-D-丙氨酰-丙氨酸、多 聚酶 丙酮酸UDP-NAG转移酶 丙氨酸消旋酶/合成酶 异丙基磷酸盐 肽链转移酶 转位酶 肽链转移酶 伸长因子G 核糖体亚基A位 初始合成阶段和转运过程 DNA旋转酶 RNA聚合酶 DNA支架结构 DNA支架结构 磷脂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检查,因诊断以及判断细菌培养结果起一定的作用。
对于致病原中特殊种类(如:军团菌属、支原体、衣
原体等)还应配合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抗生素药物分类
繁殖期杀菌剂 静止期杀菌剂 快速抑菌剂 慢速抑菌剂
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内酰 胺酶抑制剂,单 环类、头霉素类 衍生物、青霉烯 类、头孢烯类、 磷霉素、多肽类、 万古霉素等
头孢菌素类 糖肽类 磷霉素类
核糖体
阻止核糖体 蛋白合成
环丝氨酸 杆菌肽 氯霉素类 大环内脂类 林可霉素类 呋西地酸 四环素类 氨基糖甙类
核酸
阻断DNA、 RNA的合成
喹诺铜类 利福霉素类 硝基咪唑类 呋喃类 多粘菌素 磺胺类 甲氧苄胺嘧啶
细胞膜 叶酸合成
影响细胞浆膜 通透性 影响叶酸代谢
抗生素应用原则
③ 单药的抗菌谱不能覆盖多种致病菌
④ 需长期用药,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的,如结核病、慢性 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 ⑤ 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⑥ 增加局部抗菌药的浓度
常用联合方案:四类
① 繁殖期杀菌剂 + 静止期杀菌剂 ② 繁殖期杀菌剂 + 快效抑菌剂 ③ 静止期杀菌剂 + 快效抑菌剂 ④ 快效抑菌剂 + 慢效抑菌剂
力派
危重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一)根据感染的部位判断病原菌
多为G+ 球菌,如肺炎双球菌, 金葡菌,慢性支气管炎症多为 流感嗜血杆菌等
下 呼 吸 道 感 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院内感染
根据病区用药的情况而发生变 化,多为G-杆菌如绿脓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 肠杆菌。
泌尿系感染
胸、腹腔、盆 腔感染 肠道感染 胆道感染 静脉导管感染
治疗时间
对于急性、无并发症的感染,治疗应持续 到病人退热或病情明显好转至少72小时后。 某些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化 脓性关节炎等,需要长期治疗,定期进行细菌 培养对于判断疗效有一定帮助。
分
类
时间依赖 浓度依赖
临床常用抗生素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均有相同-内酰胺环, 可被内酰胺酶水解失效,作用是抑 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第 二 代
头 孢 羟 唑 (头孢孟多, 猛多力), 头 孢 呋 肟 (头孢呋辛, 西力欣), 头孢替安, 头孢噻乙胺 唑),头孢 氯氨卡(头 孢克罗)
第 三 代
头孢噻肟,头孢氨 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 头孢氧 哌唑、先锋必素, 头孢去甲噻肟(头 孢唑肟、益保世 灵),头孢噻甲羟 肟、头孢他啶(复 达欣),头孢三嗪 噻肟,头孢曲松(菌 必治),头孢磺吡 卡(头孢磺啶), 头孢克肟
第 四 代
头孢吡肟、 马斯平、 头孢克定
(二)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美福仙),头孢美唑(头孢美他醇, 先锋美他醇)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氟莫头孢) 碳青霉烯类:亚胺硫霉素(泰能,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 钠),美洛培南(美平,倍能), 帕尼培南 单环类:氨曲南(君克单),卡芦莫南
青霉素类
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青霉素
氮卓脒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n),
甲氧羧噻青霉素(替莫西林Temocillin)
头 孢 霉 素 类
第 一 代
头 孢 噻吩 ( 先 锋I号,), 头 孢 氨卡 ( 先 锋IV号 ,) , 头 孢 唑啉 ( 先 锋队V号,) 头 孢 拉定 ( 头 孢 环 已烯 , 先 锋VI号 ), 头 孢 羟 氨唑 ( 头 孢 曲 秦) , 头 孢羟氨卡
是一特点。
(二)选用广谱抗生素
(1)尽量覆盖可疑的病原菌。
(2)主要根据经验用药,选择有效覆盖可疑病原菌的药物,治疗
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即广谱、有效、足量是用药的原则。单一用药
其覆盖毕竟有限,联合用药、合理配伍是取得好疗效的重要手段。
(3)重症感染时,病情危重而进展迅速,常伴多器官损伤,
此时抗感染应果断“重拳猛击”即选择疗效肯定,耐药率低、 不良反应少的杀菌剂抗生素,并要足量给药,迅速控制病情, 争取抢救时间是关键之一
坦(Sulperaxon,舒普深),舒他西林(Sultamicillin)
3、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特治星)
(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链霉 素 (Streptomycin),新 霉 素(Neomycin),卡
那霉素(Kan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阿米 卡 星 ( Amikaein, 丁 胺 卡 那 霉 素 ) , 地 贝 卡 星 ( Dibekacin,双去氧卡那霉素),去氧羟丁胺卡那霉素 ( Habekacin), 萘 替 米 星 ( Netilmcin), 依 替 米 星
(Lesc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in,
克拉仙)。
(五)喹诺酮类药物
诺 氟 沙 星 ( Norfloxacin, 氟 哌 酸 ) , 依 诺 沙 星
( Enoxacin, 氟 啶 酸 ) , 氧 氟 沙 星 ( Ofloxacin, 奥复星,氧氟哌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 甲
(三)预防应用原则
①手术时间过长,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术后 可能高发感染的手术。如结肠手术、心血管 手术等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②患者高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本身手术 为感染性疾病的手术,如化脓性胆管炎;
③清洁无污染或估计手术伤口感染率低于5% 者,一般不必预防用药
④应选用针对产生感染致病微生物,副作用少, 在手术部位能达到足够抗菌浓度的药物
(六)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
(七)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万迅)、他格适、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粘菌素),杆菌肽已少用。
(八)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多四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 素(二甲胺四环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
1 、 克 拉 维 酸 ( claiulanicacid, 棒 酸 ) 舒 巴 坦 (
sulbactam,青霉烷砜),他唑巴坦(Tazobactam,TAZ)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ugmentin,安美汀),替卡西林-克 拉维酸(Timentin,特美汀) 2、氨苄西林-舒巴坦(Unasyn,优立新),头孢哌酮-舒巴
(九)利福霉素类及抗结核类药物
利福平,利福定(异丁基哌嗪利福霉素),异烟肼(雷米 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扬酸(PAS)。卫 非特,卫非宁
(十)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制霉素菌(Nystatin),咪唑类:酮康唑、 咪康唑,氟康唑(大扶康),伊曲康唑
(十一)其它抗菌药物
1、林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霉素)。
青霉素类
窄谱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青霉素G(PenicillinG), 青霉素V(PenicillinV), 普匹西林(Propicillin), 芬贝西林 (Phenbenicillin),甲氧 苯双氯青霉素 (Clomethocillin)
苯唑青霉素(新青 苯唑 西林Oxac-illin),邻 氯苯唑青霉素(邻氯青 霉素,氯唑西林 Cloxacillin),乙氯萘 青霉素(萘夫西林 Nafcillin)等
(二)联合用药原则
1、在临床上多数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药物即可控制,
即无联合用药的必要。
2、如果两种药物联用即可达到疗效,就应避免盲目
使用三种或四种药物联用。
3、同类抗生素尽量避免合用,特别是应避免联用毒
性相同的药物。
联合用药目的
① 选用协同,相加作用 ② 避免拮抗
适应症
① 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 单药难以控制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临床对抗生素选用根据
• 根据临床抗病原微生物治疗的需要选用
• 尽量避免由于使用抗生素药物而引起的严重不良 反应
• 尽量避免选用容易使其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 抗生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