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病理知识

合集下载

3分钟看懂,结肠镜病理报告

3分钟看懂,结肠镜病理报告

3分钟看懂,结肠镜病理报告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最准确、可靠的方法。

肠镜检查是将一条长约1.3米、可弯曲、末端装有自带光源电子摄像装置的软管,由肛门慢慢插入大肠进行检查。

若有需要,可获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

在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无论传统的X线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磁共振、PET等手段,均不如肠镜来得直观和准确。

肠镜报告如全结肠未见异常,则不需要做活检病理,一旦发现可疑病变,比如息肉、溃疡、癌等,医生往往会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所以,大部分肠镜报告会有两部分内容:肠镜医生的描述,病理医生分析的结果。

1 如果我的报告提到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是什么意思?这是大肠的所有组成部分。

盲肠是结肠的起点,小肠经由盲肠将食物送入大肠。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是盲肠后的其他结肠部分。

结肠的末端是直肠,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废物被储存在这里直到它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 什么是结肠腺癌(或直肠腺癌)?腺癌是一种癌症类型,开始于形成黏液的腺细胞,黏液会润滑结肠和直肠内部。

这是最常见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类型。

腺癌占结直肠癌的95%以上。

这些癌症起源于分泌黏液以润滑结肠和直肠内部的细胞。

当医生谈到结直肠癌时,基本上谈论的都是这种类型。

某些亚型的腺癌,如印戒细胞和黏液型腺癌,预后较差。

3 浸润性是什么意思?当结肠癌生长并扩散超过了结肠内壁(黏膜)时,称为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的癌症被称为真正的癌症,因为它们可以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地方。

4 深度浸润的肿瘤预后不良吗?不一定。

所有这一切只意味着它确实是癌症。

活检只是从结肠内部取出的肿瘤的一小部分,所以它并不是总能显示肿瘤浸润到结肠壁的深度。

如要知道癌症浸润了多远,病理医生需要观察整个肿瘤(手术切除后的标本)。

5 分化分化是癌症的等级,它基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异常程度。

高级别或低分化的癌症往往生长和扩散更快。

结肠癌通常分为3个等级:◎ 分化良好(低级别)◎中度分化(中级别)◎低分化(高级别)但有时结肠癌只分成2个等级:分化良好(低级别)和低分化(高级别)。

结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

结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

结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病理学特点1.1 组织学类型结肠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组织学类型:•腺癌:最常见的结肠癌类型,由肠腺上皮恶性变异而来。

•黏液癌:腺癌中黏液分泌增多的一种亚型。

•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特点,较为罕见。

•腺肌癌:同时具有腺癌和平滑肌肉瘤的特点,较为罕见。

1.2 肿瘤分级和分期结肠癌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级,包括以下几个级别:•G1级:肿瘤分化良好,与正常肠腺上皮相似。

•G2级:肿瘤分化中等,介于G1级和G3级之间。

•G3级:肿瘤分化差,与正常肠腺上皮相差较大。

结肠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深度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类,常采用国际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包括:•T分期:根据肿瘤侵袭的深度分为T1、T2、T3、T4四个级别。

•N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N0、N1、N2三个级别。

•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和M1两个级别。

1.3 分子病理学特点近年来,对于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学特点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突变:结肠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KRAS、BRAF、PIK3CA等。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结肠癌进程中的常见表观遗传变化。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约15%的结肠癌患者具有微卫星不稳定性,这与DNA修复基因的突变有关。

2. 手术预后分析手术是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预后分析对于判断患者的生存及疾病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1 术前因素•年龄:年轻患者通常预后更好。

•性别: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预后较差。

•肿瘤位置:左结肠癌相比右结肠癌预后较好。

•TNM分期:早期癌(I、II期)预后较好,晚期癌(III、IV期)预后较差。

2.2 术中因素•手术方式: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预后相当。

•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预后越好。

•手术切缘:切缘阳性的预后相对较差。

结肠癌,分子病理学

结肠癌,分子病理学

结肠癌,分子病理学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子病理学主要研究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发展、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

在分子病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表达谱分析、蛋白质表达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发现结肠癌中与肿瘤发生、生长、转移相关的分子变化。

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肿瘤抑制基因APC的突变。

APC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绝大多数结肠癌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基因的突变也与结肠癌的发生相关,如KRAS、BRAF、PIK3CA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凋亡抑制等,从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

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与结肠癌发展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

比如,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患者中常常下调,与预后不佳相关。

另外,一些微小RNA分子的表达变化也与结肠癌的发展相关,如miR-21的过表达与预后不佳有关。

蛋白质表达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结肠癌细胞的功能变化。

通过检测一些与肿瘤生长、转移相关的蛋白质,可以提供治疗上的靶点以及预后指标。

比如,癌胚抗原(CEA)是结肠癌常见的标志物,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综上所述,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
展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一)

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一)

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一)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医学界确定了一系列的金标准。

金标准的定义金标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广泛接受并确定为最具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的诊断方法。

对于结肠癌的诊断,金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结肠癌,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肠癌的金标准1.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是结肠癌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活检样本或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组织、肿瘤大小和侵袭深度等关键信息。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PET-CT等,可以观察到患者结肠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初步诊断和病程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3.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癌特异性标志物如CEA和CA19-9的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结肠癌。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4.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并进行活检,提供高分辨率的组织学信息。

5.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结肠壁的厚度、结节的形态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是一种无创、便捷、经济的诊断方法。

结论结肠癌的诊断金标准包括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内镜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等多种手段。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金标准,可以提高结肠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医生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最佳的诊断结果。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结肠癌的诊断有所帮助,同时也提醒大家重视早期筛查和定期体检,以尽早发现和治疗结肠癌,保障自己的健康。

肠癌分级标准

肠癌分级标准

肠癌,即结肠癌或直肠癌,的分级标准通常依据肿瘤的侵袭性、扩散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等因素来确定。

最常用的分级系统之一是TNM分期系统,由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参数组成。

此外,病理分级也是评估肠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根据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分裂象的数量来分级。

以下是TNM分期系统和病理分级的基本概述:
1. TNM分期系统:
T(肿瘤大小和扩散):Tis代表原位癌,T1表示肿瘤限于肠壁内,T2表示肿瘤穿透肠壁但未侵犯邻近组织,T3表示肿瘤侵犯邻近组织,T4表示肿瘤已经侵犯浆膜或具有远处转移的迹象。

N(淋巴结转移):N0表示无淋巴结转移,N1表示有淋巴结转移,N2表示远处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分期的组合,可以确定癌症的阶段,从而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2. 病理分级:
G1(低级别):细胞异型性小,分裂象少。

G2(中级别):细胞异型性中等,分裂象数量适中。

G3(高级别):细胞异型性大,分裂象多。

病理分级有助于预测癌症的侵袭性和患者的预后。

3. AJCC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提供了详细的TNM分期定义,并根据这些定义制定了肠癌的staging 系统。

这个系统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肠癌的分级和分期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计划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或靶向治疗,这些方案会根据癌症的分级和分期进行调整。

定期随访和监测也是肠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CRC总体发病率已经升至第三位,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在CRC中,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MC)是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C)中一个独特的组织亚型,其特点是细胞外黏液占肿瘤体积50%以上。

一、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统计数据表明,MC发病率具备一定地域差异,MC的发病率从亚洲国家的3.9%到欧美国家的10%~13.6%不等[2]。

通过对发病部位的研究发现,MC在近端结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直肠或远端结肠。

针对相同部位肿瘤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MC常发现于疾病进展期[3]。

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假说。

其一可能与MC中黏液蛋白物理特性相关,MC中黏液蛋白基因MUC2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转录因子HATH1沉默密切相关,与AC中的表达趋势相反[4]。

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MC疾病快速进展的另一种机制,相对于AC,MC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频率更高。

高MSI发生率在Lynch综合征患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表明MC与AC可能具备不同的致癌途径[5]。

MC与AC的转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AC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肝脏,而MC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且MC术后淋巴结阳性率高于AC。

转移模式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与黏液组分密切相关[6]。

正常黏液与肠道微生物构成了菌群生物膜。

MC中菌群生物膜的失调导致肠道上皮通透性增强,黏液组分会由肠道向腹腔内移动,导致肿瘤的腹膜转移及对邻近脏器侵犯[7]。

另外,菌群生物膜将诱导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22,研究表明此类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黏液分泌。

例如,TNF-α处理的结肠癌细胞ATOH1蛋白的稳定性增强,进而促进黏液分泌。

肠癌术后病理报告

肠癌术后病理报告

肠癌术后病理报告概述本文档旨在分析和总结肠癌术后的病理报告。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术后病理报告是肠癌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详细分析,可以确定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病理报告内容术后病理报告对肠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肠癌术后病理报告的内容:1. 肿瘤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肠癌的病理类型通常根据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类,包括腺癌、黏液腺癌、激动腺癌等。

组织学分级可以评估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一般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2. 肿瘤大小和浸润范围病理报告会描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范围,有助于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临床阶段。

术后病理报告描述了肿瘤的最大径和深度,同时还会评估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3. 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肠癌可能会侵犯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例如肠壁、淋巴结和邻近的器官。

病理报告会描述肿瘤对这些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4. 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报告会详细描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包括受累淋巴结的数量、大小、是否有转移癌细胞以及距离肿瘤的距离。

5. 内腺窦和血管浸润情况病理报告还会评估肿瘤是否浸润到内腺窦和血管,这些信息对确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6. 分子病理学特征分子病理学的研究通过检测肿瘤的分子标记物来确定肿瘤的分子特征。

例如,评估KRAS、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可以预测抗EGFR靶向治疗的疗效。

病理报告意义和应用肠癌术后病理报告对于指导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病理报告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1. 评估肿瘤的分期和临床阶段根据病理报告的内容,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分期和临床阶段,这对于确定后续治疗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指导辅助放疗和化疗的选择病理报告描述了肿瘤的性质和浸润范围,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和化疗,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3. 预测预后和生存率通过病理报告中描述的肿瘤特征和分子标记物的检测结果,医生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肠癌病病理学

结肠癌病病理学

结肠癌病病理学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日益增高。

其发生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生长控制机制有关。

本文将介绍结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分化程度、浸润方式、组织学类型、分期和分级等方面的内容。

一、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结肠癌多呈实性,表面呈现凹凸不平,富有弹性的白色肿块。

常见的肿瘤形态包括伞状生长、腺状生长、泡状生长和乳头状生长。

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很大的差异,早期肿瘤一般小于2cm,表浅生长,超过2cm的肿瘤多数呈现侵袭性生长,形态不规则。

二、分化程度结肠癌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组织与原发癌组织之间的相似程度。

根据肿瘤细胞来源,结肠癌通常分为腺癌、黏液癌、乳头状癌、粘液癌、未分化癌等。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种程度,高分化腺癌相对较为良性,低分化腺癌侵袭性较强。

三、浸润方式结肠癌的浸润方式包括切向浸润、纵向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三种方式。

沿大肠壁浸润是结肠癌的主要浸润方式,也是导致结肠癌近端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浸润深度、横向扩散和纵向溢出直接影响了预后的情况。

四、组织学类型结肠癌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如腺癌、黏液癌、乳头状癌等,组织学类型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

黏液癌是一种具有较强浸润能力的恶性肿瘤,通常不易通过常规的病灶活检来发现。

乳头状癌通常是一种相对较小的、表面呈现光滑的肿瘤,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发现较为困难。

五、分期和分级结肠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来确定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根据TNM分期标准,将结肠癌分为0-IV期。

0期为早期癌,肿瘤只局限于肠壁上皮内,不侵犯肌层;I期、II期属于肿瘤侵犯肌层和浆膜,但未侵犯淋巴结;III期、IV期属于肿瘤侵犯淋巴结和远处器官。

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等因素,将肿瘤分为I-IV级,分级越高代表预后越差。

结语在结肠癌的诊治中,病理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工具,通过结肠癌病理学特点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病情,并且为确定治疗方案和制定预后提供了重要数据依据。

结肠癌病理知识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一)大体形态分型1.肿块型结肠癌2.浸润型结肠癌3.溃疡型结肠癌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

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

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

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

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

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

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

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A0期:癌局限于粘膜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四)扩散转移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

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选取 中山大 学肿瘤 医 院在 2 0 0 9 年初 ~2 0 1 1 年5 月 中旬的 时间段 内
随机抽取的收治并经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共1 0 0 0 例。其中男女比例为
1 . 4: 1 。年龄范 围为7 ~8 6 岁。
1 . 2方法
在 患 者 出 院两年 的时 间 内 ,按 照 3 个 月 排查 一 次 的频率 进 行 随 访 ;在两 年后 ,按照 5 个 月排查 一次 的频率进 行 随访 。至2 0 0 6 年5 月 份 ,随访 结束 ,中位 随访 的时 间为4 8 个月 ( 可 安排范 围为4 ~1 9 6 个 月 )。在 随访的过程 中 ,可 同时伴 随着 电话 、信访相 结合及 门诊复查
有1 O O 例 ,其他有4 8 例。 2 . 3生存率及病死率
预后,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以实现患者病情的改善。现在选取结肠癌
患者 病例 进行临床病理和预后 的分析 。
对 患 者 随访 3 年 的 生 存率 为 6 1 % ,对 患者 随 访 6 年 的生 存 率 为 5 6 %,对患者随访 1 2 年的生存率为5 1 %。 2 . 4转移情况 在对本 组患者进行 诊断 的过程 中 ,发生肝 转移 的有1 6 8 例 ,出现 肺转 移的有 1 8 7 例 ,出现盆腹腔 种植的有 1 4 3 例 ,出现骨转 移的有 1 2 0 例 。在 随访过程 中出现肝转 移的有 1 2 3 例 ,盆 腹腔种植的有 1 1 2 例 ,肺 转移 的有3 4 例。 2 . 5预后影 响因素 围手术期 的输血量 ( 0 mL, <4 0 0 mL,4 0 0—8 O O mL, > 8 0 0 m L )、肿瘤部位 ( 右 、左 半结肠 )、肿瘤 的大体 类型 ( ≤5 c m,

结肠类癌(结肠嗜铬细胞瘤,结肠嗜银细胞瘤,结肠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结肠类癌(结肠嗜铬细胞瘤,结肠嗜银细胞瘤,结肠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结肠类癌(结肠嗜铬细胞瘤,结肠嗜银细胞瘤,结肠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一)发病原因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1.病理生理在结肠类癌中68%位于右半结肠,其中盲肠占50%。

右半结肠与阑尾、空回肠同起源于中肠,其类癌细胞类型65%属亲银性(a rgentaffin),35%属嗜银性(argyrophil)。

亲银和嗜银细胞区别是:前者分泌5-HT,而嗜银细胞则分泌另一些功能性的活性物质。

因而源于中肠的右半结肠类癌在病程晚期或伴有肝转移时可产生类癌综合征,这是由于类癌亲银细胞的5-HT分泌量超过了机体对之降解能力所致,此时血5-HT水平高于正常,在体内5-HT被分解后,24h尿5-羟吲哚乙酸(5-HIAA)量也随之增高。

源于后肠的左半结肠和直肠类癌细胞系非亲银性,不分泌5-HT,故晚期直肠类癌即使伴有肝转移也不产生类癌综合征。

(1)组织学起源:结肠类癌的组织发生,多数学者认为来自内胚层的Kulchitsky细胞。

按Williams和Sandler分法,结肠类癌归属于来源于后肠的亚群。

随着结肠类癌报道逐年增多,其发生部位似乎也超出了内胚层上皮的分布部位,加之瘤细胞胞质内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存在,以及部分瘤细胞能产生具有功能性的5-羟色胺(这种物质与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功能无异),因此近期的资料更支持结肠类癌起源于神经内胚层,属神经内分泌肿瘤。

(2)肉眼形态:结肠类癌多位于黏膜深部,呈球形或扁豆形,向肠腔呈结节状或息肉状突起,广基无蒂,少数有蒂形成。

体积较小,直径一般在1.5cm以下,偶见大于数厘米者。

瘤体质较硬,边界清楚,表面有正常黏膜覆盖,少数可出现溃疡,形成脐凹样外观。

切面呈灰黄色或白色,界线清楚。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黏膜下局限性增厚,或呈广基息肉状向肠腔隆起。

结肠类癌可见多发,肿瘤表面覆盖的黏膜一般完好,黏膜溃疡或出血较腺癌少见。

直肠类癌多发现象少见,其瘤体直径常小于1cm,可活动,大于1cm肿瘤常突入肠腔形成蕈状肿物,伴溃疡,偶尔发生肠管狭窄,以结节状和息肉状多见。

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研究

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研究

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的预后进一步研究。

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研究128例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病程等病例指标差异,对结肠癌患者进行病理特征分析,结合单因素、多因素等对结肠癌患者预后进一步研究,以此找出影响患者病情进展的因素。

结果:根据COX回归分析、病理分级、远处转移等统计方法,对结肠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分析结肠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远处转移等因素可以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特征;病理分级结肠癌属于恶性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已升至常见恶性肿瘤第三位,并且发病年龄明显小于欧美国家,近侧结肠部位发病率也明显升高[1]。

临床研究发现,结肠癌与直肠癌有着明显的病理和解剖特点的区别,基本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局部复发情况也比直肠癌少,而且远处转移率较高[2]。

分析结肠癌病理特征,可以及早为患者实施临床干预,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128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活检均确诊为结肠癌,其中男97例,女3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45.2±7.2)岁。

1.2方法本次研究中所选128例患者每隔3个月随访1次,通过电话、上门探视、患者回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分析1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所选128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出腹痛、便秘、腹泻、血便及贫血等症,其中有15例患者只出现单一症状,其他113例患者均为合并症状出现。

结肠腺癌病理诊断标准

结肠腺癌病理诊断标准

结肠腺癌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结肠腺癌是指起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结肠腺癌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因此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展到晚期,对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而临床上通过病理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肠腺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1.病理形态学特征结肠腺癌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多样,但主要以腺体形成为特征。

在镜下观察时,可见到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腺体结构,细胞呈多形性,胞质丰富,核分裂增多。

在腺体结构较差的情况下,癌细胞呈现巢状、实体状等形态。

结肠腺癌的细胞核常常呈现大小不一、异形多样、核仁增大、染色质增多等特征。

病理检查还需注意有无淋巴管浸润、神经侵犯等情况,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2.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结肠腺癌的诊断,有时需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CK20、CK7、CDX2、CEA等。

结肠腺癌细胞常常呈现CK20阳性、CK7阴性、CDX2阳性、CEA强阳性等特征。

这些标记物的组合可以帮助确定结肠腺癌的来源及诊断。

3. 遗传学分析结肠腺癌的发病与一些基因变异密切相关,如APC、KRAS、TP53等基因。

通过遗传学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基因的变异情况,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KRAS基因突变患者对EGFR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在临床上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4. 分期诊断结肠腺癌的分期是治疗选择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 分期系统,结肠腺癌的分期主要包括原发肿瘤(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方面。

早期结肠腺癌主要在黏膜或肌层内,晚期结肠腺癌可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或形成远处转移。

对结肠腺癌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期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5. 鉴别诊断结肠腺腺癌的病理诊断有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

如溃疡性结肠炎、阿尔泰杰尔综合征等均可引起肠道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容易与结肠腺癌相混淆。

结肠癌 ppt课件

结肠癌  ppt课件
结 肠 癌
COLONIC CANCER
一般情况
• 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 好发年龄:41~50岁
• 癌前期病变:
结肠腺瘤、 溃疡性结肠炎 家属性息肉病(FAP) 结肠血吸虫肉芽肿

• 饮食因素


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动物食物中亚硝胺高; 摄人酒精、维生素A及微量元素缺乏等。胆汁酸(Bile acids)
• 癌前期病变(Predisposing conditions)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与家族性结肠腺瘤病, 血吸虫病等。 • 遗传因素(Genetic factors)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 。APC K-ras DCC P53 Sequence of genetic changes
大肠癌化疗演变
• 80~90`s初: 5-Fu/LCV的标准辅助治疗研究。 • 至90`s中,5-Fu/LV III期结直肠癌术后的标准化疗方 案。 • 5-Fu的前药氟铁龙(脱氧氟尿苷,DFUR)和卡培他 宾(Capecetabne,希罗达)口服
左半结肠切除术left hemicolectomy
乙结肠切除术 3.腹腔镜辅助手术 Laparoscopic surgery
右半结肠切除术

横结肠癌切除术
降结肠癌切除术

4.急诊处理

大肠癌伴肠梗阻
大肠癌伴穿孔
(1)全身支持治疗
(2)二期手术(结肠造口 5 .辅助治疗(Adjuvant therapy) 化疗 5-FU+CF 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中医药综合治疗
常见并发症
1、 肠梗阻 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 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 2、 肠穿孔 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 痛,X线平片见隔下新月状游离气体 3、 出血 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

结肠癌病理知识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一)大体形态分型1、肿块型结肠癌2、浸润型结肠癌3、溃疡型结肠癌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

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得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与梗阻。

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

好发右半结肠以远得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

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

就是结肠癌中最常见得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就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

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

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A0期:癌局限于粘膜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四)扩散转移1、大肠癌扩散得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

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得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得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得系膜内。

结肠癌中p—mTOR、p—p70S6K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结肠癌中p—mTOR、p—p70S6K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结肠癌中p—mTOR、p—p70S6K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目的:探讨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及其下游因子p-p70S6K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结肠组织中p-mTOR、p-p70S6K的表达。

结果:81例结肠癌组织中p-mTOR表达率为51.85%(42/81),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21.74%(5/23)、癌旁组织35.80%(29/81),且p-mTOR 的表达与TNM分期、结肠癌解剖位置相关(字2=7.617、5.358,P<0.05)。

p-p70S6K在结肠癌的表达率为72.84%(59/81),且与p-mTOR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6,P=0.001)。

结论:p-mTOR、p-p70S6K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结肠癌的发生、解剖部位、TNM分期有关,可作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多种信号通路汇聚于上,作为多种通路的中心环节,mTOR 整合上游的信号和能量,控制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在肿瘤细胞的发生、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化疗耐药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4]。

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为mTOR下游因子,在蛋白质翻译的延长阶段能加快翻译速度,进而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p-mTOR、p-p70S6K分别是mTOR、p70S6K 其磷酸化形式。

研究表明,p-mTOR、p-p70S6K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异常表达[5-7]。

因此,本实验以PI3K/AKT通路中的两个重要蛋白p-mTOR和p-p70S6K为观察指标,通过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结肠组织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对结肠癌病理参数的影响并验证两者表达的相关性。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选取滨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结肠癌根治术病理标本共8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史。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癌。

它是男性和女性第三大常见癌,也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结肠直肠癌分为三个主要的解剖区域:右结肠、左结肠和直肠。

图1 高分化腺癌。

大肠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腺体形成的程度而定的。

高分化腺癌为大于95%的腺体形成,占大肠腺癌的15-20%。

腺体往往形成良好,而促纤维增生的间质反应是典型的,但它不是诊断所必须的。

一些高分化的腺癌可能有固有层,所以固有层的存在并不能排除浸润。

图2 中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腺癌,占所有病例的60%至70%。

肿瘤累及50-95%的腺体,腺体往往比高分化腺癌的腺体组织更紊乱,并常充满坏死的碎片(“脏性坏死”)。

图3 中分化腺癌伴脏性坏死。

结直肠癌常见腔内坏死(本例所示)。

中分化腺癌典型的腺体分化程度和细胞异型性。

图4 中分化结肠腺癌。

大多数浸润性结直肠腺癌都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反应有关(本例所示)。

有些低异型度大肠腺癌也有例外,特别是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低异型度管状腺癌。

图5 中分化腺癌,本例腺体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但是肿瘤仍然>50%的腺体形成,应该被认为是中分化腺癌。

图6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的腺体形成<50%。

大约15-20%的大肠腺癌分化较差。

肿瘤可以由肿瘤细胞、浸润巢或单个浸润细胞组成。

低分化腺癌预后较差。

本例肿瘤是以单个细胞的形式浸润的。

图7 低分化腺癌。

分化差的腺癌也可能以不规则岛的形式浸润。

在本例中,肿瘤岛被包埋在结缔组织增生间质中,仅形成局灶性腺体。

图8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也可以形成肿瘤生长的实性区域。

本例肿瘤显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与拉长的肿瘤细胞。

本例细胞异型性的程度通常大于中分化腺癌,支持低分化腺癌。

图9 胶样(黏液)腺癌。

黏液腺癌约占大肠腺癌的10%。

肿瘤由黏液池和恶性上皮组成;超过50%的肿瘤必须有粘液样结构才能被认为是黏液腺癌。

大多数黏液腺癌是微卫星稳定的(MSS),但黏液腺癌比传统腺癌有更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结肠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结肠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结肠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结肠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

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

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

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

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二病因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

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

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直肠息肉者的5倍。

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患者,癌变的发生率更高。

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三临床表现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

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

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

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结肠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分述如下:1.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腔大,******呈液体状,癌多为溃疡或菜花状癌,很少形成环状狭窄,常引起梗阻。

如果癌症溃烂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可出现腹痛、******改变、腹部包块、贫血、消瘦或恶病质。

2.左结肠癌左半结肠肠腔细,粪便干硬。

左半结肠癌常为浸润型,易引起环状狭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

包块体积小,既无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症状,也难扪及包块。

关于结肠癌病理分型需掌握

关于结肠癌病理分型需掌握

关于结肠癌病理分型需掌握结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而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人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存在着饮食不健康的情况,这也是导致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结肠癌与肠道息肉以及患者自身的家族病史等均有较大联系,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升高,因此当前结肠癌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我们想要更详细的了解结肠癌的相关情况,就需要从结肠癌的病理分型上去进行分析,本文将针对结肠癌的病理分型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希望能够让广大读者朋友对结肠癌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从当前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结肠癌患者需要依靠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并且在治疗中同时要搭配化疗,放疗以及一系列综合治疗手段。

但不同结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其治疗方案以及愈后情况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这是因为结肠癌具有较多的病理分型,而不同类型的结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治疗方法有一定差异,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治疗难度和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就是明确患者的病理分型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病理检查。

当前我们针对结肠癌的病理分型,主要以形态分型和组织学分型两种分型方式来进行。

不同的分型原则能够将患者的结肠癌分为不同类型。

在病理检查上,如果以形态分型为原则,那么我们通常将结肠癌分为肿块型结肠癌、浸润型结肠癌以及溃疡型结肠癌三种[1]。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肿块型结肠癌,这是一种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结肠癌类型,因此其恶性程度相对其他几种结肠癌类型相对要低一些,患者预后情况也相对较好,肿块型结肠癌具有肿瘤组织,向肠腔内部逐渐发展的特点,而且肿瘤体积相对较大,具有非常明显的占位性病变特点,从形态上来看肿块形成结肠癌的肿瘤外观多呈球状或半球状,且在肿瘤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溃的情况,一旦出现肿瘤破坏的情况,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一)大体形态分型1、肿块型结肠癌2、浸润型结肠癌3、溃疡型结肠癌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

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得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与梗阻。

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

好发右半结肠以远得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

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

就是结肠癌中最常见得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就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

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

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A0期:癌局限于粘膜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四)扩散转移1、大肠癌扩散得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

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得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得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得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得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得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

血行转移一般就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得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

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

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二、临床表现(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得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

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与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

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得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得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得可随肠管有一定得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得表现。

左半与右半结肠癌肿,由于二者在生理、解剖及病理方面得差异,其临床特点也表现不同。

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肠腔较宽大,粪便在此较稀,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癌肿多为软癌,易溃烂、坏死致出血感染,故临床表现以中毒症状为主。

但在病情加重时也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肠腔常为环状狭窄,故临床上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有得甚至可出现急性梗阻。

中毒症状表现轻,出现晚。

三、诊断结肠癌得早期症状多不为病人注意,就医时也常以“痢疾”、“肠炎”等病处理,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梗阻症状以及触及腹块时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现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以及前述早期症状时,需作进一步检查。

(一)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

对结肠肿瘤病人以后者为宜。

其病变征象最初可出现肠壁僵硬、粘膜破坏,随之可见恒定得充盈缺损、肠管腔狭窄等。

对较小病灶得发现还可肠腔注气作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更佳。

对有结肠梗阻症状得病人,不宜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因钡剂在结肠内干结后排出困难,可加重梗阻。

(二)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直筒式,最长30公分,检查方便,可直视下活检,适合乙状结肠以下得病变。

纤维结肠镜长120~180公分,可以弯曲,可以观察全结肠,能作电切,电凝及活检,可发现早期病变。

当前述检查难以确诊时可作此项检查。

(三)B型超声扫描、CT扫描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对癌肿得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得关系,淋巴及肝转移得判定有一定价值。

(四)血清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无特异性,其阳性率不肯定。

值高时常与肿瘤增大有关,结肠肿瘤彻底切除后月余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升高故对判定预后意义较大。

四、鉴别诊断(一)结肠良性肿物病程较长,症状较轻,X线表现为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未受累得结肠袋完整。

(二)结肠炎性疾患(包括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方面各有其特点,大便镜检都可能有其特殊发现,如虫卵、吞噬细胞等,痢疾可培养出致病菌。

X线检查病变受累肠管较长,而癌肿一般很少超过10公分。

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三)其它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为可复性。

阑尾脓肿;有腹部包块,但X线检查包块位盲肠外,病人有阑尾炎病史。

\ 五、治疗手术切除仍然就是目前得主要治疗方法,并可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它支持治疗。

(一)手术治疗1、术前准备除常规得术前准备外,结肠手术必须要做好肠道准备包括①清洁肠道:手术前二天进少渣或无渣饮食;术前1~2天服缓泻剂,若有便秘或不全肠梗阻者酌情提前几天用药;清洁灌肠,根据有无排便困难可于术前一日或数日进行。

②肠道消毒:杀灭肠道内致病菌,尤其就是常见得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等,以及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其药物前者主要就是应用甲硝唑(灭滴灵),后者可用磺胺类药物,新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

肠道准备充分,可减少术中污染,减少感染有利愈合。

目前国内外一些医院有采取全肠道灌洗方法作肠道准备,方法就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制得灌洗液(含一定浓度得电解质及肠道消毒剂,保持一定得渗压),用量4~8升,蹲坐于排便装置上。

可同时达肠道清洁与消毒得目得。

(二)手术方法(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得癌肿。

切除范围:回肠末端15~20公分、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得右半,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

肝曲得癌肿尚需切除横结肠大部及胃网膜右动脉组得淋巴结。

切除后作回、结肠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缝闭结肠断端)。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保留结肠中动脉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切除结肠中动脉右半结肠癌切除术(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

切除范围: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

切除后结肠与结肠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

左半结肠癌切除术(3)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肿。

切除范围:横结肠及其肝曲、脾曲。

切除后作升、降结肠端端吻合。

若吻合张力过大,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作回、结肠吻合。

(4)乙状结肠癌肿得根治切除根据癌肿得具体部位,除切除乙状结肠外,或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

作结肠结肠或结肠直肠吻合。

乙状结肠癌切除术(5)伴有肠梗阻病人得手术原则术前作肠道准备后如肠内容物明显减少,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但术中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

如肠道充盈,病人情况差,可先作肿瘤近侧得结肠造口术,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不能作根治术得手术原则肿瘤局部侵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若肠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肿瘤远侧与近侧得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

如果有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

3、术中注意事项(1)开腹后探查肿瘤时宜轻,勿挤压。

(2)切除时首先阻断肿瘤系膜根部血管,防止挤压血行转移。

并由系膜根向肠管游离。

(3)在拟切断肠管处用布带阻断肠管,减少癌细胞肠管内种植转移。

有人主张在阻断肠管内注入抗癌药物,常用5-氟脲嘧啶30毫克/每公斤体重,加生理盐水50毫升稀释,保留30分钟后分离肠管。

(4)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能切除时尽量一并切除。

(5)关腹前要充分得冲洗腹腔,减少癌细胞种植与腹腔感染。

(二)药物治疗1、化学药物治疗手术后得病人化疗一般一年~一年半内可使用2~3个疗程,常用药物主要就是5-氟脲嘧啶(5-FU),也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5-FU每个疗程总量可用7~10克。

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最好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每次25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

如果反应较大如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可减少每次用量,或加大间隔期。

骨髓抑制明显时可及时停药。

口服法胃肠道反应比静脉给药大,但骨髓抑制反应轻。

用药期间必须注意支持治疗,并用减少副作用得药物。

癌肿未能切除得病人行化疗,有一定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生长得作用,但效果较差,维持时间短,如病人一般情况差时,副作用显著,反而加重病情,不宜应用。

2、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病人抗肿瘤得能力,近年来发展很快,诸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已逐渐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得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配合化疗得进行。

3、中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得抗病能力,减少放疗、化疗得副作用,有得中药有直接得抗癌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龙葵等。

用药时可辨证、辨病兼顾,加入清热解毒、活血攻坚、滋阴养血、除痰散结、调补脾胃等方面得药物。

六、预后结肠癌予后较好,根治术后总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若为早期病人五年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结肠癌手术以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与复查并且作好康复措施,具体治疗后得存活时间还就是同个人得身体体质,以及康复环境以及手术后得放化疗有关系、结肠癌得发病原因,目前尚未真正搞清楚,结肠癌能不能遗传,医生们得意见也不一致。

国外曾调查过某一家族,75年共有血缘亲属650人以上,其中96人为恶性肿瘤患者,多数就是患结肠癌,并伴有其它器官得腺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