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风险管理

合集下载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

第一章ﻫ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渠道和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提供的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利用其他外部电子服务设备提供的由客户自助服务的银行业务。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展有关电子金融服务业务,适用本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居民等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

第五条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合理规划、统一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管理,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六条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特性,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识别、监测和控制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第七条中国银监会统一负责对境内及跨境电子银行业务实施监管。

第二章申请与变更第八条金融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经中国银监会审查批准。

浅析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及防范

浅析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及防范

浅析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及防范1. 引言1.1 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数字化金融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功能不断扩大,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提升。

传统的银行网点服务往往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客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来办理业务,而电子银行业务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电子银行,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渠道方便快捷地进行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理财投资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金融体验和便利性。

电子银行还可以为银行机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业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

可以预见,随着电子银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电子银行业务将在未来继续快速发展,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1.2 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风险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银行业务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渠道。

与之电子银行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挑战也逐渐凸显出来。

客户的资金安全、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成为了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电子银行业务的便利性也带来了客户信息泄露风险。

在进行网上银行交易时,客户个人信息可能会受到不法分子的窃取,导致资金遭受损失。

银行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建立严格的账户验证机制,及时提醒客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网络攻击风险也是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挑战之一。

黑客利用网络漏洞入侵银行系统,窃取客户资金或者修改交易记录,给客户和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银行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和修复,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风险挑战虽然存在,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可以有效应对挑战,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2. 正文2.1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类型及特点1. 技术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电子银行业务的技术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电子银行部岗位职责

电子银行部岗位职责

电子银行部岗位职责电子银行部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部门,负责处理和管理与电子银行相关的各项业务。

电子银行部岗位的职责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技术支持、风险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这些角度来详细介绍电子银行部岗位的职责。

一、技术支持作为电子银行部门的核心功能之一,技术支持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监控和维护电子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更新软件和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技术支持人员还需要解决客户的问题和疑问,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技术支持人员还要与其他部门协作,确保系统与其他银行核心系统的无缝连通。

他们需要定期参与系统测试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提升。

此外,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技术知识,以跟上电子银行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风险管理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挑战。

风险管理人员负责监测和评估电子银行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网络安全、诈骗行为和数据泄露等问题,以确保客户和银行信息的安全。

风险管理人员还要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应对策略,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并及时向管理层汇报风险状况。

在风险事件发生后,他们需要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恢复和确保业务可持续运行。

三、市场推广电子银行部门也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服务。

市场推广人员负责制定并执行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银行的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优势。

他们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确保电子银行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相互衔接和一体化。

市场推广人员还要与合作伙伴合作,寻找与他们共同合作的机会,扩大电子银行在市场的份额。

他们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竞争对手的动态,以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

综上所述,电子银行部门是银行业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技术支持、风险管理还是市场推广,每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挑战。

电子银行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其承担的职责而需要具备技术、沟通和市场营销等多种能力。

电子银行管理制度

电子银行管理制度

电子银行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

电子银行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挑战。

然而,与此同时,电子银行系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运营风险和安全隐患。

因此,建立健全的电子银行管理制度,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客户的资金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二、电子银行的定义与特点电子银行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

它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和电子支付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包括在线支付、网上理财、手机银行、ATM机服务等。

电子银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便捷性: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手段进行金融操作,无需前往银行网点,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2. 快捷性:电子银行的交易速度很快,客户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转账、缴费等操作,有效提升了交易效率。

3. 无时空限制:电子银行服务24小时不间断提供,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金融操作,不受银行网点的开放时间限制。

4. 安全性:电子银行系统通过各种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保障客户的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有效防范网络犯罪和欺诈行为。

5. 可扩展性:电子银行系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扩展和升级,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三、电子银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电子银行涉及到大量的客户资金和信息,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或安全漏洞,可能会引发重大金融风险和法律责任。

建立健全的电子银行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各项运营活动,确保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

2. 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客户在电子银行进行金融交易,需要输入个人信息和密码等敏感数据,一旦泄露或被盗用,将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3. 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子银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业务,一旦出现系统故障,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和客户带来重大影响。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措施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措施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措施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是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保银行的业务稳定和持续发展。

以下是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

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银行应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 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

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4. 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银行应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防止风险事件的爆发和扩大。

5. 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

银行应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防止因违规操作而引发的风险事件。

6. 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银行应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和全面性。

7.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

银行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确保银行的业务稳定和持续发
展。

总之,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是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银行的业务稳定和持续发展。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银行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银行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银行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15•【文号】银监办发[2011]62号•【施行日期】2011.03.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银行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62号)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2010年11月下旬以来,针对使用动态口令技术的网银欺诈案件十分猖獗。

不法分子大量注册仿冒域名,建立仿冒网站,假借银行名义群发短信,以网银系统升级、动态口令牌过期或手机动态密码升级为由,诱骗客户登录仿冒网站,窃取客户网银用户名、密码和动态口令,在动态口令有效期内迅速盗取客户资金。

一些银行机构紧急增加了“手机交易验证码”,在转账过程中要求用户确认收款人、收款账号和金额,但不法分子又开始利用窃取的动态口令从网银自助服务开通手机银行等其它电子渠道业务,并转借手机银行渠道盗取客户资金。

近期的网银欺诈案件已涉及多家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使客户蒙受损失,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严重损害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声誉。

为有效应对“钓鱼”诈骗,提高银行机构网站及网上银行系统风险防控能力,维护公众利益和银行声誉,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网上银行风险管控,加强对仿冒网站等“钓鱼”诈骗事件的防范。

一是要深刻认识并重视“钓鱼”诈骗案件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加强主动防范、主动干预。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利用手工或自动化技术以及外部专业服务等多种手段、措施,加强假冒网站的主动搜索、监测和识别,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之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之间要建立“钓鱼”诈骗案件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机制,要加大与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协调力度,建立有效的“钓鱼”诈骗快速响应机制。

网上银行安全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549号文

网上银行安全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549号文
第十一条业务条线部门负责网银业务层面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明确本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执行网银业务安全风险自评估或外部评估,对网银的业务运营和操作进行日常合规检查,编制本部门的业务应急预案等。
第十二条信息科技部门负责网银系统开发、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明确本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执行网银系统安全风险自评估或外部评估,对网银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维护进行日常合规检查,编制本部门的技术应急预案等。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在进行网银安全风险识别时,应首先判断网银在业务运营、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等过程中需保护的对象(如人员,服务、流程、系统、数据等),通过综合分析对象的价值及其面临的因环境和人员因素导致的内外部威胁,以及本身存在的管理缺陷、内控缺失和安全漏洞等弱点,正确识别会对客户和商业银行利益造成损害的安全风险。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将能够代表网银安全某一风险领域变化情况并可监测的特征值或指标作为关键风险指标,建立符合本机构组织架构和职责的多层级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如资金损失类、案件和安全事件类、异常交易类、客户投诉类、人员管理类、网银服务可用类等关键指标。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在进行网银安全风险监测时,应建立告警、升级、响应和处理机制,通过关联分析多种信息来源,确定并报告各级别网银安全风险。
(六)审计和评估机制。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的网银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一)风险评价和定级策略;
(二)风险管理偏好、容忍度及风险参数制订策略;
(三)风险控制策略(接受、降低、缓释、转移、规避、消除等);
(四)成本及效益评价策略;
(五)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价策略。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依据监管机构要求、网银业务发展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检查、内部审计、外部评估等手段,至少每三年对网银安全风险管理框架、管理策略进行一次修订。

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规定

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规定

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规定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XXXXXX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XXXX银行 (以下简称我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我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电子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电子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条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业务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合规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电子银行业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管理应遵守我行现行各项风险管理制度。

本办法重点规范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的管理。

第四条我行实行电子银行年度评估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

对重大事件,按事件性质和专项制度规定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五条由内控风险管理部对电子银行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审计。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营业机构及全体员工。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七条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政策、监控风险管理政策执行情况、制定我行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活动目标、审批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协调内控风险管理部、综合管理部、会计核算部、电子银行部、信息科技部、金电公司托管中心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操作风险管理缝隙,建立涵盖辖区范围电子银行各项活动的风险管理系统。

第八条电子银行部是电子银行业务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有:贯彻落实电子银行监管的各项规定与政策;拟定电子银行管理、运营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市场营销部门提供客户服务,配合市场营销部门组织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产品完善工作;负责提出电子银行业务开发、更新、升级需求,并组织相关测试和培训;落实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政策及内控要求,确保电子银行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电子银行安全管理规范

电子银行安全管理规范

电子银行安全管理规范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伴随着电子银行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电子银行安全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电子银行安全管理规范进行论述,重点涵盖安全管理策略、系统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用户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

第一部分安全管理策略在电子银行安全管理中,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安全管理策略。

1. 信息安全政策电子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和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此政策应反映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资金安全。

2. 组织架构和职责电子银行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该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电子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监测网络安全风险,并制定应急措施。

3. 安全管理流程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和相关操作程序,包括信息安全评估、安全审计、安全事件管理等。

确保每一项安全管理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第二部分系统与网络安全电子银行安全关键是建立健全的系统和网络安全体系。

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信息系统是电子银行安全的核心任务之一。

电子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策略,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传输等。

此外,对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也要高度重视。

2. 网络安全电子银行应采取措施来保护网络的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其中,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等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必要的。

第三部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电子银行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信息安全风险。

因此,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相应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电子银行应定期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出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非法存取和其他安全问题的风险因素。

2. 安全防范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电子银行应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

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

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

电 子 银 行 和 电 子 货 币 将 为 银 行 带 来 新 的 重 大
它 就 可 能 要 承 担 伪 造 的 电 子 货 币 金 额 的 风 险 。 此
机 遇 。电 子 银 行 业 务 允 许 银 行 拓 展 传 统 的 存 贷 业 务
市 场 ,同 时 也 可 以 提 供 新 的 产 品 和 服 务 以 加 强 其 竞
外 , 复 受 损 害 的 体 系 可 能 要 支 付 一 笔 费用 。 修 ( )系 统 设 计 执 行 和 维 护 风 险 。 一 家 银 行 所 选 2
择 的 系 统 可 能 在 设 计 上 或 执 行 中 存 在 缺 陷 ,从 而 导 致 系统 的 中断 或 速 度 迟 缓 。
争 地 位 。 此 外 ,电 子 银 行 业 务 能 够 降 低 银 行 的 经 营
成本 。


风 险 的 识 别 和 分 析
许 多 银 行 可 能 依 赖 外 面 的 服 务 以 及 外 面 的 专 家 来 执 行 、操 作 和 支 持 它 们 的 电 子 货 币 和 电 子 银 行 业 务 。 此 种 依 赖 可 能 是 必 要 的 ,因 为 由 外 部 来 完 成
如 因 特 网 )加 剧 了 安 全 风 险 的 复 杂 化 。 ,
客 户 有 关 的 注 意 事 项 ,客 户 可 能 会 操 作 不 当 ,包 括
有 意 和 无 意 。 此 外 ,如 果 缺 乏 适 当 的 确 认 交 易 的 措
黑 客 可 能 会 通 过 因 特 网 入 侵 银 行 的 提 供 产 品或 服 务 的 能 力 。 从
信 息 技 术 的 日新 月 异 使 得 银 行 可 能 蒙 受 系统 过 时 的风 险 。 此 外 , 断 发 展 的 技 术 变 化 可 能使 得 不 内 部 员 工 不 能 完 全 理 解银 行 使 用 的新 技 术 。 ( )操 作 不 当 。 如 果 一 家 银 行 没 有 适 当 告 知 其 3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XX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为建立健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防范信息科技风险,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术语释义(一)信息科技。

系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包括进行信息科技管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二) 信息科技风险。

系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等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三)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系指通过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监测和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流程,实施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将信息科技风险降低或者控制在适当水平,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管理原则(一) 协调统一原则。

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充分考虑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统一确定全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二)全面覆盖原则。

信息科技风险覆盖到全行各条线、部门、岗位、人员和业务环节,本行全体人员均是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工作的参预者和责任人。

(三) 预防优先原则。

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秉承事前预防重于事后控制、日常防控重于应急处理的原则,注重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前瞻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动态管理原则。

根据外部监管要求,本行业务及信息科技发展情况,在发展过程中动态调整、持续优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工作机制。

合用范围。

本办法合用于本行各级机构、部门、岗位人员及业务环节。

第二章职责分工本行董事会是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其中,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董事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稽核部负责落实董事会审计监督职责。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附件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规范业务处理行为,防范风险发生,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商业银行法》《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以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规范性文件和相关业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银行业务(简称“电子银行”)是指本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账户管理、信息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等离柜金融服务。

包括但不限于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及小程序、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业务等电子渠道。

第三条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均须执行本办法,凡符合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条件的本行均应受理。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条本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应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越权操作、玩忽职守、牟取私利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第五条本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应遵循“合理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原则,严格执行新业务、新产品的申请或报备制度,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第六条本行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平台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应履行以下职责:(一)确保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平台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二)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相应风险;(三)制订相应业务制度和产品服务协议等法律文本,其中涉及电子银行业务平台的规定应与本办法相符。

第七条本行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平台开展产品创新时,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融入产品开发、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在产品研发环节,本着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原则设计业务流程和交易规则,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易用性;(二)在业务宣传材料制作环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介绍产品与服务的基本概念、业务规则、风险点与收费政策等;(三)在客户营销环节,详尽讲解产品和服务特征,充分揭示风险,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有针对性地推介产品;(四)在业务签约环节,引导客户认真阅读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协议条款、业务规则、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五)在客户服务环节,及时解答客户咨询,针对客户实际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对于因客户理解偏差而产生的投诉事件,详细讲解银行业务规则,消除客户误解;(六)在产品和服务的售后环节,做好跟踪维护工作,对于因国家政策、监管规章等因素导致的合同条款、产品投向的变化及时告知和解释,将宣教工作贯穿产品和服务存续始终,引导客户合理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管理方案

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管理方案

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管理方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银行业务在金融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电子银行业务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等电子渠道进行的金融交易和服务。

传统的银行业务运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而电子银行业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渠道。

本文将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营管理,提出一套综合的方案,以确保电子银行业务能够更好地运营。

二、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1.无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电子银行业务的操作,不再受到地域限制。

2.便捷快速:电子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简单明了,无需排队等候,节省了大量时间。

3.安全可靠:电子银行业务采用了多种安全防御措施,保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和资金安全。

4.个性化服务:电子银行业务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管理的核心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规划与创新电子银行业务的产品规划与创新是确保业务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持续改进现有产品以提高用户体验。

2. 渠道建设与维护电子银行业务的渠道建设与维护是保证业务顺利进行的基础。

要不断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的渠道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并通过对渠道的监控与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客户的正常业务操作。

3. 安全风控与防范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风控与防范是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对用户账户的认证与授权管理,确保用户资金不被盗用。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与监控机制,及时预警并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4. 客户服务与管理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服务与管理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

要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客户服务体系,提供全天候的客户服务,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加强对用户的管理,提高用户黏性和活跃度。

5. 数据分析与挖掘电子银行业务的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够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确保网上银行业务安全稳定运行,维护农村信用社及其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及《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法律和制度规定,结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暂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网上银行业务是指我省农村信用社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账户信息查询、存款管理、转账汇款、代理业务、网上支付等银行业务。

第三条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是指在开办网上银行业务过程中对网上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处理的行为。

第四条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涉及的对象包括:农村信用社、客户和第三方。

其中,农村信用社是指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各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统称县级联社);客户主要指企业客户、个人客户;第三方主要指服务提供商和业务合作伙伴等。

- 37 - 第五条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一致性原则。

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为业务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运行环境,必须确保网上银行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二)全面性原则。

风险管理的内容应涉及网上银行业务的各个部门、岗位、业务运行环节和相关方。

(三)系统性原则。

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应具有系统性,包括准确的风险识别机制、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及时的风险补救机制和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

(四)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原则。

风险管理的模式采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做法。

省联社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业务安全风险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各办事处、市联社对辖内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负责。

(五)成本原则。

风险管理工作应与网上银行业务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

网上银行管理制度

网上银行管理制度

网上银行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管理和交易,这也导致网上银行面临着一系列安全风险。

为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和网上交易的顺畅进行,银行必须制定网上银行管理制度,规范网上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并通过完善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客户的资金和隐私。

二、网上银行管理制度的定义网上银行管理制度是指银行在网上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制定的统一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网上银行的运营、管理、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保证网上银行的安全、稳定、健康发展,并保护客户的利益。

三、网上银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商业计划和运营管理:明确网上银行的战略、目标、策略和运营规划,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2.技术和运营要求:包括网上银行系统的架构、硬件、网络、软件等技术要求,以及网上银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规定。

3.风险控制要求: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防范、数据备份、恢复等方面的要求,保证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稳定。

4.信息披露要求:要求网上银行明确披露网上银行信息,包括网上银行产品的特点、收费标准、业务流程、风险提示等,让客户明确了解网上银行的业务和风险。

5.客户服务要求:规定网上银行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包括网上银行客户服务热线、在线客服、反馈机制、投诉处理等方面,确保网上银行客户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6.合规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网上银行的业务运作,确保网上银行业务合规,保护客户的利益。

7.人员管理要求:包括网上银行业务人员的任职条件、资格要求、岗位标准、培训要求等,保证网上银行业务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同时也要保障客户的隐私和安全。

四、网上银行管理制度的实施1.制度建设:银行应当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情况,对网上银行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培训和宣传:银行应当对网上银行管理制度进行培训和宣传,让所有网上银行业务人员都能够深刻理解网上银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确保制度落地实施。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措施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措施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措施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措施1. 介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于银行信息系统涉及大量的客户数据和资金流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一些常用措施。

2. 风险评估和管理银行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信息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首先,银行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基于评估结果,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和标准,确保所有的信息系统都符合银行的安全要求。

- 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 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 建立监控和警报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信息系统的异常活动。

- 建立灾备和业务恢复计划,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信息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一项基本措施。

银行需要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敏感信息。

以下是一些访问控制的常用方法:- 强密码策略:银行应设定密码的复杂度要求,例如要求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等。

此外,员工应定期更换密码,防止密码泄漏导致风险。

- 多层次的身份验证:除了用户名和密码,银行可以采用其他身份验证方式,如指纹识别、短信验证码等,以提高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 角色和权限管理:银行应根据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分配相应的角色和权限。

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员工才能够访问和操作相关系统。

- 访问审计:银行需要记录和审计员工的访问行为,以便追溯和发现异常情况。

4. 数据保护银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非常重要和敏感的,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 数据加密:对于重要的客户数据和交易信息,银行可以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篡改。

电子支付知识:网银支付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

电子支付知识:网银支付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

电子支付知识:网银支付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网银支付作为一种电子支付方式,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这种支付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银行账户和支付功能相连接,实现了在线支付和资金转移的快捷性和便捷性。

然而,网银支付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保障网银支付的安全性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网银支付的安全性问题1.传统网银支付的安全性传统网银支付主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然后进行交易授权。

这种方式存在密码泄露和被盗的风险,使得账户资金受到威胁。

2.虚假网站和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利用虚假网站欺诈用户信息和资金的手段,诈骗者通过伪造真实网银网站,诱导用户输入账户信息和密码,致使用户信息泄漏。

3.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网络攻击方式,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资金信息,造成资金损失。

4.网络拦截和窃听网络拦截是一种攻击方式,通过截取网络数据包来窃取用户交易信息,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

二、网银支付的安全管理1.加强身份验证为了提高网银支付的安全性,银行和支付平台可以采用双重身份验证、动态密码等技术手段,实现更加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

2.安全通信技术采用SSL加密技术和安全套接层通信协议,保障网银支付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

3.安全存储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密码应该加密存储,防止数据库泄漏导致用户信息被盗。

4.安全风险评估银行和支付平台需要定期对网银支付系统进行安全漏洞评估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5.安全监控和报警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对用户的登录行为、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报警处理。

6.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网银支付用户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用户对于安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三、网银支付的风险管理1.欺诈风险管理针对网络钓鱼、虚假网站等欺诈风险,银行和支付平台可以建立欺诈检测系统和欺诈风险数据库,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反欺诈处理。

浅谈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谈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谈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通过网络银行等电子渠道进行的承兑汇票业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化支付的普及,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与传统纸质承兑汇票相比,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安全风险和操作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是指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

由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信息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存储的,因此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威胁。

一旦交易信息被泄露或篡改,就可能导致交易的不安全和资金的损失。

操作风险是指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技术故障等风险。

由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是通过电子渠道进行的,需要依赖于互联网、电脑系统等技术设备和软件,因此存在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等情况。

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交易的延误或中断,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

针对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银行和客户双方都需要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安全防护措施。

银行要加强对内部系统的安全监控和管理,防止黑客攻击等威胁;客户则要加强密码安全管理,定期更改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增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完善技术设备和软件。

银行要及时升级和更新技术设备和软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

银行还应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技术问题,保证客户的顺利使用。

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银行还应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加强监管和合规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监管和合规管理,加强对银行和客户的监督检查,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和安全稳定运行。

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

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

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稳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是指银行在贷款、投资等业务中所面临的借款人或投资对象违约的风险。

银行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来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2.市场风险管理:主要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所面临的利率、汇率、股票等价格波动的风险。

银行需要对市场变化进行监控,并采取措施来减少市场风险的影响。

3.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银行需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4.操作风险管理:主要是指银行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人为失误、系统故障等风险。

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题目:书:二、评分要求全书内容提要不能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报告内容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观点和论述要完全一致,行文简洁明了。

心得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如发现抄袭与剽窃现象,取消成绩。

总分为100分。

三、教师评语请根据写作内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阅卷教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签字:20 年月日注1:本页由报告题目、书目信息有学生填写,其余由教师填写。

提交试卷时含本页。

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 :“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

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

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姓名:孙友荣学号:2015151007 专业:金融密封线摘要:电子商务以及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极大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多种选择,尤其是电子银行的岀现和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消费的多样性。

如同一把双刃剑,电子银行带给人们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同时,其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各种风险事件和案件的频频发生已对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

电子银行因其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特点使得其与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有了明显不同,这种不同突岀表现在银行无法再沿用传统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对其进行风险管控,银行监管机构也不能再采用原有的监管模式对其进行监管, 这也让电子银行风险的新特点给银行自身以及监管机构都提岀了新的挑战。

关键字: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一、电子银行风险的定义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当银行借助电子渠道开展业务时,虽然不会产生额外的风险类型,但会给银行现有风险管理增加新的内容,使其风险管理受到挑战。

其中引发风险的因素更多的是技术方面表现在操作风险上。

2001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将电子银行风险归纳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

殷治平(2012)⑴指出,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已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在经营和运营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诱发的可能给银行带来资金、业务、声誉和法律损害的事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与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相比。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更多地表现在系统安全风险,即:数据传输风险、应用系统的设计漏洞、计算机的病毒侵入、信息保密风险等。

二、研究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风险评估上。

在电子银行风险评估方面,主要通过构建电子银行多层级风险指标体系,通过AHP或ANP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风险管理水平进行模糊度量。

还有个别使用了小波时间序列分析发对电子银行风险进行了研究。

王景洲(2006) [ii ]认为,在国内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中,银行业在“引进来、走出去”中不断完善自身发展与研究电子银行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但是目前发展中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及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电子银行监管第2页共9页密封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尹龙(2001) [iii]认为我该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信心,消费者不愿意使用网银交易的原因是处于对风险因素的担心。

二是网络安全,SFNB开业仅两个月,就有1万名黑客企图非法入侵。

三是相关法律问题。

四是业务标准如何选择还不明确。

韦倩(2011) [iv]认为在后危机时代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变革方向之一,就是办理业务的渠道从原来的物理网点为主向电子渠道为主的转变。

他认为,电子银行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业务交易量以及交易额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在新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点。

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电子银行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李良(2010) [v]在中国电子银行风险评估研究一文中,设计了电子银行风险评估的三个层级指标,其中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其运用U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确定了所有67个指标的权重,相应权重代表了其对风险评估的影响程度,权重越大,则重要性程度越高。

龙海燕(2009) [vi ]认为,电子银行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其中内部风险包括了内部员工欺诈引起的风险和内部的管理与监控不当引起的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了外部风险的综合和外部欺诈引起的风险。

作者在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凌楼凤(2011) [vii]对国内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设计了两个层级的指标体系。

其中一级指标9个,按纵向划分为国家层而和金融行业层面的风险,按横向划分为服务供应商、客户、安全策略、内部管控、声誉、技术以及法律风险;二级指标28个。

在设计指标时,作者从宏观到微观,对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层层分析。

从宏观看,首先是网络银行所处的国家风险管理环境,中观是网络银行所处的行业风险管理环境,微观(从供应链的上、下游的角度) 是服务供应商以及客户层面对网络银行带来的风险。

随后作者运用了AHP法对一级、二级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接下来,作者又通过运用ANP分析法对一级、二级指标权重进行了计一算,产生了最终收敛矩阵,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对网络银行风险而言,入侵风险是最大的,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需要加大对这方面的预警。

朱凤萍(2010) [viii]在建设银行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构建了建设银行网上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其风险权重进行了评价,作者分别从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角度对风险指标进行了设计,其中准则层指标8项,具体指标29项。

作者运用AHP分析法计算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

王瑞花(2009)「刈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陈燕婷(2012) [x]经过分析国内网络银行管理的现状,认为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如下的问题: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法律规范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逐一提出了管理建议。

甘小冰、陶大俊(2012)[]的研究利用了电子银行风险数据所具有的时间序列的特点,结合小波变换分解时间序列原理的优点,构建了利用小波变换法预测电子银行风险的模型,通过业务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电子银行的风险与电子银行交易量密切相关。

杨佳(2010) [xii]在其论文中介绍了网络银行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本方法,包括:1、数量分析模型,该模型中的风密封线险是以每年可能损失的金额数来计量的,用每年发生安全性威胁的年平均率乘以每发生一次风险所造成损失的价值即为风险;2、技术风险评级模型,该模型能够对银行的风险表现方式和风险内部控制能力方面做出科学的判断,也成为网络银行监管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模型的主要变量包括:审计、管理、开发与获取、支持与交付及其相对应的权重,这些变量的单项权重之和为1 ;3、VaR模型。

周泽辉、赵娜(2011) [xiii]对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

该研究选取了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9项指标,利用1998^2007 年间中国19家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采用二元选择logit 模型来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是否开设网络银行的决策行为。

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存款比例越多、每单位放款产生的净利息收入越多、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越高时,该银行越倾向于尽早开设网络银行。

李心怡、陈晓倩(2010) [xiv]在其研究中指出,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网络金融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包括了正、负两个方面。

其中正外部性主要是指网络金融能够提供信息共享、优质服务共享和利润共享,负外部性主要是指网络金融对风险所具有的快速放大效应。

杨北京(2010) [xv]认为电子银行风险的来源包括了银行内部风险和银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包括了来自员工的风险、来自技术的风险和来自制度的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客户风险、第三方欺诈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其提出的减少电子银行风险的措施包括:加强内控管理、做好应急事件的快速相应机制、加强客户安全教育、开发电子银行业务的保险市场、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等。

张丽艳(2010) [xvi ]的研究中在综合考虑了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的基础上,在研究中增加了信用卡业务引发的银行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论文选择AHP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系统评价法综合评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的风险,同时以某银行为例,对该评估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张宇(2011) [xvii]在其研究中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而非国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是逐年上升;非国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范围指数远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这也关注了消费者感知的电子银行风险(perception risk)研究。

王晓燕(2011) [xviii]在其对网络银行的研究中,从银行及其网站、顾客和电子商务环境四个方面,对在网络银行交易中影响顾客信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实证研究法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学者往往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从电子银行感知风险(perception risk)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Maher (2008) [xix]研究了基于Fuzzy Logic的电子银行网页安全智能评价模型,并指出基于In ternet 的直接攻击会对电子银行产生较大风险。

Pennathur (2001) [xx]认为电子银行加剧了银行之问的竞争。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采纳倾向直接影响电子银行的收益,应该是电子银行重点防范和管理的风险。

密封线CuTi nin gham (2005) [xxi]采用实证的方法对消费者使用电子银行过程中各阶段会产生的感知风险进行研究。

当把电子银行各服务阶段的感知风险看成一个动态过程的时候,其感知风险水平的变化比传统银行服务的感知风险水平的变化要剧烈;感知的财产风险是电子银行各服务阶段感知风险中的最主要风险。

Pekka (2008) [xxii ]基于消费者阻力理论和网上银行采纳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芬兰拒绝使用电子银行的消费进行了分析。

他们发现心理障碍对消费者拒绝使用电子银行产生的营销要比使用习惯和使用价值要大很多,同时,研究强调了自我效能对消费者感知电子银行风险的影响。

Tommi (2008) [xxiii]在Ram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网络问卷的方法研究了消费者拒绝使用移动银行的原因。

Keldon (2006) [xxiv]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模型解释了技术成本、风险贴水和从新技术中获得的效用增加如何影响消费者采纳新技术的可能性。

其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消费者自我评估的风险规避程度越高,采用新技术(如网上银行)的可能性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