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名词解释只是分享

合集下载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大方面。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审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总结《审计学》全书中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应用。

一、审计学基础概念1.审计学的定义和目的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审查。

2.审计能力素质审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分析、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同时还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独立客观、敏锐判断、审慎决策等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3.审计市场审计市场是指一组供求方关联的市场环境和条件,包括需求方、供应方、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等各方面的参与者和因素,它产生并维持着审计市场价值和效率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4.审计专业组织审计专业组织(如AICPA、ACCA等)是负责制定审计规范和管理业内资格认证的非政府性组织,它们的理念和标准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审计过程1.审计规划审计规划是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的第一步,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明确审计目的和范围、评估审计风险、汇总审计资源和调整审计计划。

2.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评估是指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方向,包括会计监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诈骗风险等方面。

3.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审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是否具有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评价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4.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用来审计财务数字的工具和技术,包括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凭证检查和资料核实、进行现场核查和询问等方面的活动。

5.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的披露,审计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披露符合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题名词解释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

第二类为制度基础审计、第三类为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类为部审计,是指组织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类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第一类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第二类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第三类为,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的基础上。

第四类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1.审计:注会对责任方编制的财务报表,提取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以为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任程度的业务内部审计:由担任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职员在该组织内部独立进行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向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报告2.审计目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效果财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信息披露: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管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4.审计报告:注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对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5.重要性:如果同一项错报单独或联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6.审计证据:注会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7.审计工作底稿: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8.审计期望差距: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的差距9.风险基础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及如何收集证据,收集多少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10.审计风险: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是审计师无意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表示适当修正意见的可能性认为审计师有意的发表错误意见,事实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1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12.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3.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内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4.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了控制的重要环节15.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16.管理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17.审计抽样:注师对某内交易或账户余额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18.抽样风险:注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19.非抽样风险: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会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0统计抽样: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来评价样本结果包括审计抽样风险不同时具备上面2个特征非统计抽样2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会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22实质性程序:注会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23管理层声明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审计期间向注会提供的各种重要口头申明的书面陈述。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的学科,旨在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的系统和专业分析,评估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和建议,增强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审计学涉及到一系列专门的名词和概念,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审计学名词的解释。

1. 审计(Audit):审计是指专业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并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

2. 审计师(Auditor):审计师是指具有相关资格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审计工作,评估和检查企业的财务信息,并发表审计意见。

3. 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财务报表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 独立性(Independence):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不受任何利益冲突和压力的影响,能够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

它是审计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5. 审计证据(Audit Evidence):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通过检查和分析企业的财务记录和文件,收集和获得的支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信息。

6. 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面临的可能导致财务损失或财务不稳定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7.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和管理其资产、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经营效率和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程序。

8. 法定审计(Obligatory Audit):法定审计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进行的审计活动,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财务可靠性。

9.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是指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

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

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

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某一时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

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 到9 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1、审计(P.3): 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2、经济监督职能(P.20): 是指通过审计 , 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 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 , 同时借以揭露违法违纪、稽查损失浪费 , 查明错误弊端 , 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

3、经济鉴证职能(P.21):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 , 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 , 并出具书面证明 , 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 , 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

4、经济评价职能(P.21): 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 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 肯定成绩 , 指出问题 , 总结经验 , 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

5、审计假设(P.27): 一般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设说明,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也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

6、审计法律关系内容(P.40): 是指审计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这种权利、义务是相互衔接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以保证的。

7、审计法律责任(P.42): 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各种法律责任的总称。

8、审计目标(P.75):是指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或最终结果,或者说是指审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

9、一般审计目标(P.79):是实施项目审计时均应达到的目标,是项目审计目标的共性概况。

10、财政财务审计(P.90):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所进行的审计。

2011最全审计学名词解释

2011最全审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3.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它是由审计本身的特征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4.审计作用: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具有制约、促进和证明的作用。

5.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

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

6.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7.独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外界压力,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公众。

8.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

9.公正:注册会计师在提供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公正不仅仅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

10.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11.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12.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审计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审计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审计学相关的名词解释审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审计过程来评估和验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在审计学领域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审计学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知识。

1. 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和评价的过程。

审计师将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合规,并符合相关的会计原则和法规要求。

审计师会收集证据、进行分析、评估内部控制,最终发表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做出意见。

2.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护资产、防范风险、确保财务信息可靠性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政策、流程和控制环境等方面。

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会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判断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3. 相关当事人相关当事人是指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如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等。

他们依赖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意见,以保护自身权益和利益最大化。

审计报告的发布对于相关当事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这些报告是他们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

4.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确定与企业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并识别可能导致财务报表误报的风险情况。

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经营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的风险,以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和程序。

5.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审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这些程序包括财务报表的验证、样本检查、核对与分析、资产负债表调整等等。

审计程序的目的是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以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6.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收集和使用的用于支持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证据。

这些证据可以是文件、记录、会计凭证、确认函等,通过审计程序获取。

审计师根据其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来评估和判断审计证据的质量,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审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审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审计的概念名词解释审计的概念名词解释1. 引言审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重要管理工具,它可以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和管理建议。

本文将对审计的概念进行全面评估,从它的定义、目的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2.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系统地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透明性,以及发现和预防内部控制缺陷和欺诈行为。

审计通常由一组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士(如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执行,并根据一定的准则和法规进行操作。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有关财务报告的保证,以便用户(如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等)能够依赖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审计还有助于改善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审计还可以促进透明度和责任感,提高管理效率和合法性。

4. 审计的类型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类型。

内部审计是由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专业团队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检查等。

内部审计可以提供实时和持续的监控,帮助企业从内部识别和解决问题。

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专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对财务报告进行独立的确认和验证,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规性。

外部审计通常是年度性的,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评估。

5. 审计的应用领域审计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财务审计、税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环境和可持续性审计等。

财务审计是审计中最常见的类型,它涉及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报告和业务记录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合规性。

税务审计则是对个人或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查和评估,以确保纳税人的遵守税法和税务规定。

信息系统审计是对企业或组织的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其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环境和可持续性审计则是对企业或组织的环境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其与环保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合规性。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审计: 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等的总称。

审计证据: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控制测试: 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或有收费: 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

审计准则: 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会计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表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名词解释大全

审计名词解释大全

以下是一些审计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审计:审计是指对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状况、会计准则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2.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制定的,旨在保护其资产、确保财务信息可靠性、促进经营效率和遵守法规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

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专业审计机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发表公正独立的意见。

4.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部的专职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督。

5. 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判断其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6. 内部审控制评价(ICAEW):ICAEW是指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7.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以确定审计重点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8. 调整事项:调整事项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对财务报表有实质影响的差错或遗漏,需要进行纠正和调整的事项。

9. 隐含保留意见:隐含保留意见是指审计人员在未能获得充分证据时,无法发表清晰、明确的意见,但也没有发现重大错误或违规行为,因此未能作出明确结论。

10. 重大错误:重大错误是指可能对财务报表用户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或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重大误导的错误。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审计名词解释,具体还要根据不
同的情境和审计领域,可能还会涉及其他专业术语。

如果你有具体的名词需要解释,请提供相关的名词,我将尽力帮助你解答。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现代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经营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2、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4、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就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总体能够容忍的最大错报。

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6、业务循环:业务循环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7、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误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二、简答题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1)岗位分工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取得与验收控制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日常保管控制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5)处置与转移控制企业处置、出售或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有关部门授权或批准。

(6)监督检查企业监督检查机构对固定资产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取得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并进行必要的复核(2)实施分析程序,验证其总体合理性(3)检查固定资产增加,验证其真实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审计学观察的名词解释

审计学观察的名词解释

审计学观察的名词解释审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研究和应用审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问。

它是财务管理与信息透明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

一、审计学的定义审计学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相关数据来评估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合法,并发表专业意见的学问。

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结合了财务会计、管理学、法律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二、审计学的目的审计学的目的是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通过审计,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投资者和政府等)决策的依据。

三、审计学的原则1. 真实性原则:审计学要求审计师对所审计的对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评估,客观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审计程序原则:审计学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的有效性和工作质量。

3. 证据原则:审计学要求审计师依据合适的证据来评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如会计凭证、会计记录等。

4. 综合性原则:审计学重视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审计学的方法与技术1.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收集信息,了解受访对象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在案件审计、内部审计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抽样检查法:通过对抽样的数据进行审计,推断全体受查对象的特征。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审计对象或资源有限的情况。

3. 文件检查法:审查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如财务报表、凭证、合同等,以评估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4. 交叉检查法:通过对不同数据来源的比对和核实,判断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种方法可以排除潜在的错误和欺诈行为。

5. 控制独立性审计法: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保护企业资产,预防欺诈行为。

五、审计学的价值1. 保护投资者:通过审计的公正、客观,在市场中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审计学部分名词解释

审计学部分名词解释

审计学部分名词解释1.试述审计产生的动因(P 9)(1)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是指由于委托或受托经营管理经济资源而产生的受托人对委托人所承担的责任。

(2)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复杂化和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加强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2.审计的对象、职能、定义(P 11)对象:审计的对象是审计时间活动的对象,是审计工作指向的根本目标的客体,通过审计工作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职能: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审计的具体职能有:(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就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而产生的全部经济活动或某一特定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正常进行;(2)经济鉴证职能:经济鉴证就是鉴证和证明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资料是否客观、公允地反映和说明了其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作出书面证明;(3)经济评价职能:评价就是评估和确定,经济评价就是评估和确定被审计单位经济决策、经济计划和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3.绩效审计(P 14)绩效审计,也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

绩效审计也称为“3E”审计、综合审计等。

“3E”审计是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的简称。

经济是指如何以更少的投入实现目标;效率是指如何以更少的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效果是指投入的资源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

“3E”审计有逐步向“5E”审计发展,即增加了环保性审计和公平性审计。

环保性是指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利用了自然资源、是否影响环境保护,投入的资源是否促进了环境保护;公平性是指资源的分配及再分配是否公平及其对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

综合审计是指综合审查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合法性以及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并向管理层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2)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2)

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2)审计学原理名词解释27、分析法(P.256):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各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审计提供有用的线索的一种审计方法。

28、判断抽样(P.266):是指根据调查人员的主观经验从总体样本中选择那些被判断为最能代表总体的单位作样本的.抽样方法。

29、统计抽样(P.266):是指审计人员按照随机原则, 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30、金额单位抽样(P.301): 将样本单位确定为一元,将总体确定为所有项目金额的累加合计数,然后再采取某种选样方法选取样本项目。

31、内部控制(P.307): 它是指一个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正式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

32、不相容职务(P.313)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

33、制度基础审计(P.318): 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

34、风险基础审计(P.319):建立在对审计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审计。

35、审计程序(P.385):是指审计监督活动中,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必须遵循的顺序、形式和期限。

36、审计行政复议(P.399):指上级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因不同意原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而提出的复审申请所进行的审查。

37、审计业务约定书(P.401)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出具报告的形式等事项的书面合同。

审计学1到4章名词解释

审计学1到4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2.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4.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5.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6.报送审计又称为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的审查的全部资料送到审计机关所在地进行审计。

7.就地审计又称为现场审计,是审计机关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8.账项基础审计又称详细审计,账项基础审计部队内部控制的存在和有效性进行了解和测试,只是围绕账表事项进行详细审查,费力、耗时,且无法验证账项、交易的完整性,很难得出可靠的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9.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收到损害10.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1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1、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证明资料。

它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资料。

2、审计报告:(1)、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2)、审计人员在依法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向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出具的,用于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4、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系统。

5、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6、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有效所进行的审计。

7、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顺查法:是指按济活动发生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即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开始,进而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核对检查账簿,然后根据账簿核对会计报表。

9、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10、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事项的书面协议。

1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2、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非标准审计报告
:是指格式的措辞不统一,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问题来决定的审计报告。它包括一般审计报告和特殊审计报告。这种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非公布目的。
审计报告
: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预告审计
:指在进行审计以前,把审计目的、主要内容和日期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形式。
审计证据
: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以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学名词解释
风导向审计方法
: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
审计准则
:又称审计标准,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他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属性抽样
:是利用样本的特征分析来腹肌总体的特征,也可以利用总体中存在的某种特征通过抽样来发现具有该特征的项目。
内部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