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公式

高一化学公式

高一化学公式高一化学公式化学1.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2====2CO碳与氧气(充足)的反应C+O2====CO22.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2CO+O2====2CO23.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2CO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Ca(OH)2====CaCO3↓+NaOH+H2O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CaCO3↓+H2O+CO2↑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CaO+CO2↑13.二氧化碳(过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Ca(HCO3)2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14.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2NO15.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2NO216.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H2O====2HNO3+NO17.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2NH318.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19.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20.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NH4)2SO421.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NH4+22.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4NO+6H2O23.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NH3↑+CO2↑+H2O24.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NH3↑+HCl↑25.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2NH3↑+CO2↑+H2O26.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28.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29.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CaCO3↓+NH3↑+2H2O30.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4NO2↑+O2↑+2H2O3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3.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Fe(NO3)3+3NO2↑+3H2O34.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35.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36.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反应2NO+2CO======N2+2CO237.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4HNO338.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4HNO339.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反应2NaOH+NO2+NO====2NaNO2+H2O40.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6NH4Cl+N21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6HCl+N241.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N2O442.硫与铜的反应S+2Cu====Cu2S43.硫与铁的反应S+Fe====FeS44.硫与钠的反应S+2Na====Na2S45.硫与铝的反应3S+2Al====Al2S346.硫与汞的反应S+Hg====HgS47.硫与氧气的反应S+O2====SO248.硫与氢气的反应S+H2====H2S49.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50.硫与浓硫酸的反应S+2H2SO4(浓)====3SO2+2H2O51.黑火药点燃S+2KNO3+3C====K2S+3CO2↑+N2↑52.二氧化硫(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2NaOH====Na2SO3+H2O二氧化硫(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NaOH====NaHSO35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SO2+Ca(OH)2====CaSO3↓+H2O54.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钙溶液的反应SO2+CaSO3+H2O====Ca(HSO3)255.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SO2+H2O====H2SO356.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SO2+2H2S====3S↓+2H2O57.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2SO2+O2======2SO358.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SO2+Na2O2====Na2SO459.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60.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SO3+H2O====H2SO461.亚硫酸与氧气的反应2H2SO3+O2====2H2SO462.亚硫酸钠与氧气的反应2Na2SO3+O2====2Na2SO463.浓硫酸与铜的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64.浓硫酸与碳的反应2H2SO4(浓)+C====CO2↑+2SO2↑+2H2O寿65.工业制备硫酸(初步)4FeS2+11O2====8SO2+2Fe2O366.实验室制备硫酸(初步)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67.硫化氢(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2NaOH====Na2S+2H2O硫化氢(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NaOH====NaHS+H2O68.硫化氢(少量)与氨气的反应H2S+2NH3====(NH4)2S硫化氢(过量)与氨气的反应H2S+NH3====NH4HS69.硫化氢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H2S+O2====2S↓+2H2O2H2S+O2====2S+2H2O硫化氢与氧气(充足)的反应2H2S+3O2====2SO2+2H2O70.硫化氢与氯气的反应H2S+Cl2====2HCl+S↓71.硫化氢与浓硫酸的反应H2S+H2SO4(浓)====S↓+SO2↑+2H2O72.硫化氢的制备FeS+H2SO4====FeSO4+H2S↑73.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2NaCl+2H2O====2NaOH+H2↑+Cl2↑74.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单质钠)2NaCl====2Na+Cl2↑75.海水制镁(1)CaCO3====CaO+CO2(2)CaO+H2O====Ca(OH)2(3)Mg2++2OH2-====Mg(OH)2↓(4)Mg(OH)2+2HCl====MgCl2+2H2O(5)MgCl2====Mg+Cl2↑76.镁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的反应)2Mg+O2====2MgO(与氮气的反应)3Mg+N2====Mg3N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Mg+CO2====2MgO+C77.镁与氯气的反应Mg+Cl2====MgCl278.镁与水的反应Mg+2H2O====Mg(OH)2+H2↑79.镁与盐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80.镁与氢离子的反应Mg+2H+====M g2++H2↑81.二氮化三镁与水的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82.镁与溴水的反应(颜色退去)Mg+Br2====MgBr2(产生气泡)Mg+2HBr====MgBr2+H2↑283.溴与水的反应Br2+H2O====HBr+HBrO84.溴与氢氧化钠的反应Br2+2NaOH====NaBr+NaBrO+H2O85.溴与氢气的反应Br2+H2====2HBr86.溴与铁的反应3Br2+2Fe====2FeBr387.碘与铁的反应I2+Fe====FeI288.溴与碘化钾的反应Br2+2KI====2KBr+I289.氯气与溴化钾的反应2KBr+Cl2====2KCl+Br2c90.硅与氧气的反应Si+O2====SiO291.硅与氯气的反应Si+2Cl2====SiCl492.硅与氢气的反应Si+2H2=====SiH493.二氧化硅与氟的反应Si+2F2====SiF494.硅与碳的反应Si+C====SiC95.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96.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SiF4+2H2↑97.单质硅的制备(1.制备)SiO2+2C====Si+2CO(2.提纯)Si+2Cl2====SiCl4(3.提纯)SiCl4+2H2====Si+4HCl98.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99.二氧化硅与氧化钠的反应SiO2+Na2O====Na2SiO3 100.二氧化硅与碳酸钠的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101.二氧化硅与氧化钙的反应SiO2+CaO====CaSiO3102.二氧化硅与碳酸钙的反应SiO2+CaCO3====CaSiO3+CO2↑103.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O2+4HF====SiF4+2H2O104.硅酸的制备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105.硅酸加热分解H2SiO3====SiO2+H2O106.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2Al2O3107.铝与氯气的反应2Al+3Cl2====2AlCl3108.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109.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110.铝与水的反应2Al+6H2O====2Al(OH)3+3H2↑111.铝与三氧化二铁的反应(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112.铝与二氧化锰的反应(铝热反应)4Al+3MnO2====3Mn+2AlO3113.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114.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115.电解氧化铝2Al2O3====4Al+3O2↑116.硫酸与与一水合氨的反应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117.氯化铝与一水合氨的反应AlCl3+3NH3?H2O====Al(OH)3↓+3NH4Cl118.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少量)的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119.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l(OH)3+NaOH====Na[Al(OH)4]120.氯化铝与氢氧化钠(过量)的反应AlCl3+4NaOH====Na[Al(OH)4]+3NaCl121.四羟基合氯酸钠与盐酸(少量)的反应Na[Al(OH)4]+HCl====Al(OH)3↓+NaCl+H2O122.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Al(OH)3+3HCl====AlCl3+3H2O123.四羟基合氯酸钠与盐酸(过量)的反应Na[Al(OH)4]+4HCl====AlCl3+NaCl+4H2O124.四羟基合氯酸钠与氯化铝的反应3Na[Al(OH)4]+AlCl3====4Al(OH)3↓+3NaCl125.向四羟基合氯酸钠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Al(OH)4]+CO2====Al(OH)3↓+NaHCO3126.铜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2Cu+O2+H2O+CO2====Cu2(OH)2CO3127.铜与氧气的反应2Cu+O2====2CuO128.铜与氯气的反应Cu+Cl2====CuCl2129.铜氧化在高温下转化4CuO====2Cu2O+O2↑130.硫酸铜与水的反应CuSO4+5H2O====CuSO4?5H2O3扩展阅读:高一化学计算公式汇总与记忆规律高一化学计算公式整理与规律1.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要从单位入手来配合记忆)(1)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即:nm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M(2)物质的量(mol)=微粒数(个)即:nNN6.021023(个/mol)A(3)气体物质的量(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即:nV22.4(L/mol)VA(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即:nCV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要从单位入手来配合记忆)(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溶液质量(g)即:m溶液体积(mL)v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g)100%即:wm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g)m质m×100%剂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物质的量(mol)即:cnv溶液体积(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mol/L)1L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即:wcM1000(mL)溶液密度(g/mL)1000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溶液密度(g/mL)溶质的质量分数即:c1000w溶质摩尔质量(g/mol)1LM(mol/L)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m(混)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高一必修化学公式大全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一必修化学公式大全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一必修化学公式大全化学方程式总结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高一化学公式大全必修1化学方程式总结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 ↓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 ↓+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 + 2H2O + O2 = 4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6NH3?H2O = 2↓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 CO2 + H2O = Na2CO3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 = CaCl2 +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 H2O + CO2 = ↓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分解反应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CaO + CO2↑置换反应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其他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 -------- 盐 + 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 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铁溶于硝酸2、氢氧化钾与硫酸中和3、金属铁溶于稀硫酸4、碳酸钠中滴加足量稀盐酸5、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6、氢氧化钡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混合7、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钾溶液混合8、用盐酸除铁锈9、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10、金属铝溶于硫酸Fe(OH)3+3H+===Fe3+ +3H2OOH-+H+==H2OFe+2H+==Fe2+ +H2CO32- + 2H+===H2O+CO2Cu2+ + SO42- +Ba2+ +2OH-====BaSO4+Cu(OH)2Mg2+ + 2OH- ===Mg(OH)2Ba2+ + SO42- ==BaSO4Fe2O3+6H+===2Fe3+ + 3H2OFe3+ + 3OH- ===Fe(OH)3 2Al+6H+==2Al3+ +3H2。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
原子结构
- 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 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式
- 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
- 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
化学式
- 分子式:表示化学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 实验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物→生成物
- 原子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质量
不变
物质的分类
- 金属:具有光泽和导电性,一般为固体
- 非金属:不具有光泽和导电性,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酸碱盐
- 酸:可以与金属产生反应,呈酸性溶液
- 碱:可以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呈碱性溶液
- 盐:由酸和碱中和产生的化合物,呈中性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剂:能夺取其他物质的电子
- 还原剂:能给予其他物质电子
化学平衡
- 如果只改变温度、压强或浓度,会造成平衡位置的移动
- 平衡常数=生成物浓度的乘积/反应物浓度的乘积,常数越大,前向反应越偏向生成物
稀释和浓度
-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
- 稀释:加入溶剂后使溶液变得更稀或更浓
功率和效率
- 功率=能量转化的速率
- 效率=输出的有用能量/输入的总能量
这份文档提供了高一化学常见的公式大全,涵盖了原子结构、离子式、化学式、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稀释和浓度、功率和效率等重要概念。

这些公式和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和学习高一化学课程内容。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大全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大全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大全化学是一门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大全,帮助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1. 原子结构- 原子质量数公式:原子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质子数公式:质子数 = 原子质量数 - 中子数- 中子数公式:中子数 = 原子质量数 - 质子数- 电子数公式:电子数 = 质子数(在中性原子中)2. 摩尔和物质的转化-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摩尔数- 摩尔数公式:摩尔数 = 物质的质量 / 摩尔质量- 物质的质量公式:物质的质量 = 摩尔数 ×摩尔质量3. 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化学式计算:正离子的电价 ×正离子数 = 负离子的电价 ×负离子数- 共价化合物化学式计算:元素的电价 ×原子数 = 总电价4. 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公式: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摩尔守恒公式:反应前总摩尔数 = 反应后总摩尔数- 气体化学计算和理想气体定律:PV = nRT- P为气体的压强- V为气体的体积- n为气体的摩尔数- R为气体常数- T为气体的温度(开尔文)5.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n1 × C1 × V1 = n2 × C2 × V2- n1为酸的摩尔数- C1为酸的浓度- V1为酸的体积- n2为碱的摩尔数- C2为碱的浓度- V2为碱的体积6.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计量计算:N1 × V1 = N2 × V2- N1为氧化剂的摩尔数- V1为氧化剂的体积- N2为还原剂的摩尔数- V2为还原剂的体积以上是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的大全。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高一化学必修一,掌握基本的化学公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的公式总结:1. 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M)- 物质的量(n)= 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2. 摩尔质量(M)- 摩尔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 1g/mol3. 摩尔体积(V)- 摩尔体积(V)= 物质的体积(V)/ 物质的量(n)4. 气体摩尔体积(Vm)- 在标准状况下(0℃,1atm),Vm = 22.4L/mol5. 物质的量浓度(C)- 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的摩尔数(n)/ 溶液的体积(V)6. 质量分数(w)- 质量分数(w)= (溶质的质量(m)/ 溶液的总质量)× 100%7. 物质的量分数(ω)- 物质的量分数(ω)= (溶质的摩尔数(n)/ 溶液中所有溶质的总摩尔数)× 100%8. 化学反应速率(v)- 化学反应速率(v)=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 时间9. 化学平衡常数(K)- K = [生成物]^n / [反应物]^m(其中n和m是平衡方程式中的系数)10.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数相等,即n(酸) = n(碱)1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变化量等于转移的电子数12. 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表示了溶液中离子的化学反应13. 化学计量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必须满足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14. 能量守恒定律-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15.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这些公式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的基础,掌握它们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解决化学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这份公式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化学。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

高一化学必修1公式一化学方程式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 a C l2+N a2S O4=B a S O4↓+2N a C 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 a C l2+N a2C O3=C a C O3↓+2N a C 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 a2C O3+2H C l=2N a C l+H2O+C O2↑4、木炭还原氧化铜:2C u O+C高温2C u+C 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 e+C u S O4=F e S O4+C 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 a C l2+N a2C O3=C a C O3↓+2N a C 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 a+O2△N a2O2钠与氧气反应:4N a+O2=2N 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 a2O2+2H2O=4N a O H+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 a2O2+2C O2=2N a2C O3+O210、钠与水反应:2N a+2H2O=2N a O H+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 e+4H2O(g)=F3O4+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 l+2N a O H+2H2O=2N a A l O2+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 a O+H2O=C a(O 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 e2O3+6H C l=2F e C l3+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 l2O3+6H C l=2A l C l3+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 l2O3+2N a O H=2N a A l O2+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e C l3+3N a O H=F e(O H)3↓+3N a C 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e S O4 + 2N a O H = F e(O H)2↓+ N a2S 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 e(O H)2+2H2O+O2=4F e(O 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 e(O H)3△F e2O3+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 l2(S O4)3+6N H3•H2O=2A l(O H)3↓+3(N H3)2S 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 l(O H)3+3H C l=A l C l3+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 l(O H)3+N a O H=N a A l O2+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 l(O H)3△A l2O3+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 e C l3+F e=3F e C 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 e C l2+C l2=2F e C l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 e+3C l2点燃2F e C 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 u+C l2点燃C u C 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 a+C l2点燃2N a C l35、氯气与水反应:C l2+H2O=H C l+H C l O↑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l2+2N a O H=N a C l+N a C l O+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 l2+2C a(O H)2=C a C l2+C a(C l O)2+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 C l+A g N O3=A g C l↓+H N 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 a(C l O)2+H2O+C O2=C a C O3↓+2H C l 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 C l O光照2H C l+O2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 O2+H2O≈H2S O3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 O+O2=2N 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 O2+H2O=2H N O3+N O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 O3+H2O=H2S 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 u+2H2S O4(浓)△C u S O4+2H2O+S 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 O4(浓)△C O2↑+2S O2↑+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 u+4H N O3(浓)=C u(N O3)2+2H2O+2N 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 u + 8H N O3(稀)△3C u(N O3)2 +4H2O+ 2N O↑51、氨水受热分解:N H3•H2O△N H3↑+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 H3+H C l=N H4C 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 H4C l△N H3↑+H C 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 H4H C O3△N H3↑+H2O↑+C 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 H4N O3 + N a O H△N H3↑+ N a N 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 H4C l+C a(O H)2△C a C l2+2H2O+2N 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 l2+H2点燃2H C 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 H4)2S O4 + 2N a O H△2N H3↑+ N a2S O4+2H2O59、S O2+C a O=C a S O360、S O2+N a2O=N a S O361、S O2+2N a O H=N a2S O3+H2O62、S O2+C a(O H)2=C a S O3↓+H2O63、S O2+C l2+2H2O=2H C l+H2S O464、S O2+2H2S=3S+2H2O65、N O、N O2的回收:N O2+N O+2N a O H=2N a N O3+H2O1化学溶解性口诀溶解性口诀一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掌握这些公式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一化学公式,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公式
1.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2. 氧化数变化= 得失电子数
3.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二、气体相关公式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2.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3. 查尔斯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三、溶液相关公式
1.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2. 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100g
3. 摩尔浓度= (溶质摩尔数/ 溶液体积)mol/L
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相关公式
1. 反应速率= (反应物浓度变化/ 时间)× 系数
2. 化学平衡常数Kc = 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
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
3. 反应进度= 反应物摩尔数变化/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
五、电化学相关公式
1. 法拉第电解定律:电量= 电极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法拉第常数
2. 电池电动势= 正极电势- 负极电势
3. 电池内阻= (电池电动势- 端电压)/ 电流
以上是高一化学常见公式的总结,掌握这些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公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公式大全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化学公式(高一)

化学公式(高一)

1、黑火药燃烧:S+2KNO 3+3C K 2S+3CO2↑+N 2↑ 2、硫蒸气与氧气反应:S+H 2H 2S 3、硫粉与铝粉混合后点燃:3S+2AL AL 2S 3 4、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2Cu+SCu 2S5、硫粉与铁粉混合物加热到红热,立即停止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物继续保持红热状态,方程式:Fe+s FeS6、用硫粉除去散落在桌子上的汞滴:Hg+S —→HgS7、实验室用热的KOH 来洗涤试管壁上附着的硫:3C+6KOH 2K 2S+k 2SO 3+3H 2O8、硫化氢受热分解:H 2SH 2+S ↓ 9、H 2S 不完全燃烧:2H 2S+O 22S ↓+2H 2O 10、H 2S 完全燃烧:2H 2S+3O 22S O 2+2H 2O11、H 2S 气体用烧碱吸收:①H 2S+2NaOH —→Na 2S+2H 2O 碱过量②H 2S+NaOH —→NaHS+H 2O 碱不足12、H 2S 与SO 2气体相遇:2H 2S+SO 2—→3S ↓+2H 2O13、实验室制取H 2S 气体:FeS+H 2SO 4—→H 2S ↑+FeSO 414、硫化氧气体的检验:H 2S+CuSO 4—→CuS ↓+H 2SO 415、氧硫酸中滴加氯水:H 2S+CL 2—→2HCL+S ↓16、久置的氢硫酸变混浊:2H 2S+O 2—→2S ↓+2H 2O17、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反应:2S02+02 2S03 18、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S02+H 20 H 2SO 319、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SO 2+Ba(OH)2—→BaSO 3↓+H 2O20、二氧化硫通入烧碱溶液中从少量直到过量:①SO 2+2NaOH —→Na 2SO 3+H 20②S02+NaOH —→NaHSO 321、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S02+2H 2S —→3S ↓+2H 2O22、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SO 2+Br 2+2H 2O —→H 2SO4+2HBr点燃——→ △ ——→点燃 ——→△ ——→ △ ——→ △——→ △ ——→点燃 ——→ 点燃——→ 催化剂△23、亚硫酸使溴水褪色:H 2SO 3+Br 2+H 2O —→H 2SO 4+2HBr24、亚硫酸与氢硫酸混合:H 2SO 3+2H 2S —→3S ↓+3H 2O25、H 2SO 3露置在空气中:2H 2SO 3+03—→2H 2SO 426、Na 2SO 3露置于空气中:2NaS03+02—→2Na 2SO 427、金属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 2Mg 2N 2 28、“雷雨发在移”的原理:N 2+O 22NO 2NO+O 2—→2NO 23N02+H 20—→2HNO 3+NO29、工业合成氨:N 2+3H 2 2NH 3 30、氨的催化氧化:4NH 3+5024NO+6H 2O 31、氨气和水的反应:NH 3+H 20 HN 3.H 2032、MH 3的白烟实验:2NH 3+H 2SO 4—→(NH 4)SO 4 NH 3+HCL —→NH 4CL33、实验室制NH 3: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0硫酸:1、挥发性:①NaCL+H 2SO 4(浓)NaHSO 4+HCL↑ ②NaN03+H 2SO 4(浓)NaHSO 4+HN03↑ 2、强酸性:3、浓硫酸特征:①吸水性:CuSO 4•5H 20CuSO 4+5H 20②脱水性:C 12H 22O12C+11H 20 ③强氧化性:⑴Cu+2H 2SO 4(浓)CuSO 4+SO2↑+2H 20; ⑵C+2HSO 4(浓)C02↑+2SO 2↑+2H 20;⑶常温Fe 、AL 遇浓H 2SO 4钝化。

高一化学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总结(____字)1.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指元素的原子的重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元素原子的质量。

公式: 原子量 = 相对原子质量× 1/12 × 10^-3 kg/mol2.摩尔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一摩尔所含的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量相加得到。

公式: 摩尔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 1 g/mol3.摩尔浓度和溶液中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数:摩尔浓度是指一升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摩尔数,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得到。

公式: 摩尔浓度 = 溶液中物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4.气体摩尔体积和摩尔体积计算:气体摩尔体积是指一摩尔气体的体积,摩尔体积计算可以通过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摩尔数计算得到。

公式: 摩尔体积 = 气体的体积 / 气体的摩尔数5.活度和溶液中物质的活度:活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能动性,可以通过溶液中溶质的活度系数计算得到。

公式: 活度 = 活度系数×浓度6.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分子所含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数7.摩尔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摩尔气体状态方程是指一摩尔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通过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计算得到。

公式: PV = nRT其中, P为气体的压力, V为气体的体积, n为气体的摩尔数, R为气体常数, 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8.离子中金属元素的氧化数:离子中金属元素的氧化数是指金属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公式: 离子中金属元素的氧化数 = 金属离子的电荷数9.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和反应物质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是指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以通过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得到。

公式: 反应物质量 = 反应物质量的温度(放热反应)/ 反应物质量的热容(吸热反应)10.燃烧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计算:氧化剂是指能使其他物质被氧化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使其他物质被还原的物质。

高一的化学中主要的公式汇总

高一的化学中主要的公式汇总

高一的化学中主要的公式汇总1.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M)= 物质的质量(m)/ 物质的物质的量(n)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3. 气体摩尔体积公式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4.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_A)= 6.022 × 10^23 mol^1表示1摩尔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5. 化学反应速率公式反应速率(v)= 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ΔC)/ 时间变化量(Δt)6. 化学平衡常数公式K = 物的浓度乘积 / 反应物的浓度乘积7. 焓变公式ΔH = H(物) H(反应物)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8. 吉布斯自由能公式ΔG = ΔH TΔS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ΔG < 0 表示反应自发进行9.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H+ + OH → H2O表示酸和碱反应水10.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氧化剂 + 还原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表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11. 化学键能公式化学键能(E)= 断裂化学键所需能量表示形成或断裂化学键时所需的能量12. 亨利定律P = kH × C其中P是气体在液体中的分压,kH是亨利定律常数,C是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13. 溶解度积公式Ksp = [A+]^a × [B]^b其中Ksp是溶解度积常数,[A+]和[B]分别是溶解后的离子浓度,a和b是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的系数14. 活度系数公式γ = a / C其中γ是活度系数,a是活度,C是浓度15. 电离常数公式Ka = [H3O+] × [A] / [HA]Kb = [OH] × [B+] / [BOH]分别表示酸和碱在水中的电离程度16. 电解质电导率公式κ = 1 / ρ其中κ是电导率,ρ是电阻率17. 法拉第常数F = 96,485 C/mol表示1摩尔电子的电荷量18. 电池电动势公式E = E° (RT/nF) ln Q其中E是电池电动势,E°是标准电极电势,R是气体常数,T 是温度,n是电子转移数,F是法拉第常数,Q是反应商19. 酸碱滴定公式n(酸) × V(酸) = n(碱) × V(碱)表示在酸碱滴定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20.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公式Rate = k[A]^m[B]^n其中Rate是反应速率,k是速率常数,[A]和[B]是反应物的浓度,m和n是反应物的反应级数这些公式涵盖了高一化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 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 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Si + 2CO (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2Cl2 △SiCl4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 a C l2+N a2S O4=B a S O4↓+2N a C 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59、SO2+CaO=CaSO360、SO2+2NaOH=Na2SO3+H2O61、SO2+Ca(OH)2=CaSO3↓+H2O62、SO2+Cl2+2H2O=2HCl+H2SO463、SO2+2H2S=3S+2H2O6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65、Si+2F2=SiF466、Si+2NaOH+H2O=Na2SiO3+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高温Si(纯)+4HCl金属非金属1、Na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2、Na2O2与H2O反应(标出电子转移):2Na2O2+2H2O=4NaOH+O2↑3、Na2O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4、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5、Na2CO3中通入过量CO2:Na2CO3+CO2+H2O=2NaHCO36、足量NaOH与CO2反应:2NaOH+CO2=Na2CO3+H2O7、NaOH与过量CO2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8、氯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9、氯气与NaOH溶液(标出电子转移):Cl2+NaOH=NaCl+NaClO+H2O10、工业制漂白粉:2Cl2+Ca(OH)2=CaCl2+Ca(ClO)2+2H2O11、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H2O=2HClO+CaCO3↓12、实验室制Cl2(标出电子转移):4HCl(浓)+MnO2=Cl2↑+MnCl2+2H2O13、NaI溶液中滴加氯水:2NaI+Cl2=I2+2NaCl14、Mg与热水反应:Mg+2H2O=Mg(OH)2+H2↑15、AlCl3中滴入NaOH:AlCl3+3NaOH=Al(OH)3↓+3NaCl继续滴入NaOH,沉淀溶解:NaOH+Al(OH)3=NaAlO2+2H2O16、Al2O3与NaOH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17、实验室制H2SFeS+H2SO4=FeSO4+H2S↑18、H2O2中加少量MnO2:(标出电子转移)2H2O2=2H2O+O2↑19、H2S长期放置变浑浊或H2S不完全燃烧:2H2S+O2=2H2O+2S↓20、H2S充分燃烧:2H2S+3O2=2H2O+2SO221、H2S与SO2反应:(标出电子转移)2H2S+SO2=3S↓+2H2O22、SO2通入氯水中褪色:SO2+Cl2+H2O=2HCl+H2SO423、Cu与浓H2SO4,加热:(标出电子转移)Cu+2H2SO4=CuS O4+SO2↑+2H2O24、木炭与浓H2SO4共热:(标出电子转移)C+2H2SO4=2H2O+CO2↑+2SO2↑25、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条件:电炉内26、石英与NaOH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27、玻璃工业上两个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28、水玻璃中加CO-2-产生沉淀:2H2O+Na2SiO3+CO2=Na2CO3+H4SiO4↓。

高一化学必修1公式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1公式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1公式汇总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 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H2SiO↓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 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 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Si + 2CO。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大全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Mr,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2 +2Br-=2CI-+Br2;
CI2+2I-=2CI-+I2;
(2)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3)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I->F-。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果已知A-和B-两种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是A->B-,则可推知A、B两元素的非金属性是B>A。
36. SO2无色、刺激、有毒,易液化,常温常压下溶解度为1:40。
(1)其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红色,因为H2O+SO2 H2SO3;H2SO3 H++HSO3-;
(2)SO2有漂白性,且其漂白性可逆。它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后加热时品红溶液又恢复红色。它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无色物质不稳定,可l气体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
21. 指纹实验有二个方案。(1)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2)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33. 氧气无色无味,臭氧淡蓝色特殊臭味。液态臭氧是深蓝色;固态臭氧是紫黑色。氧气稳定而臭氧可以分解,高温时迅速分解:2O3=3O2。
34. 臭氧可以用于漂白和消毒。在低空中,大气中的少量臭氧可以使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例如雨后天睛,人很舒服,就是因为发生3O2放电===== 2O3 反应生成了少量臭氧。在低空中,臭氧含量稍大,就会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危害。人们在复印机、高压电机等工作的地方呆得太久就会感觉不舒服,是因为这些地方生成了较多的臭氧,所以,这类场所要注意通风。但是,在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因为臭氧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容易受到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等气体的破坏。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它是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它广泛用于漂白、消毒,还可用为火箭燃料。把双氧水滴入亚硫酸溶液中:H2O2+H2SO3=H2SO4+H2O,此中过氧化氢表现强氧化性。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结果出现大量气泡:
15. 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但H2也可以在Cl2中安静燃烧,在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是苍白色,方程式:H2+Cl2点燃==== 2HCl。
16.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2HClO见光==== 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实就是稀盐酸。
13. 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 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Cu+Cl2点燃==== CuCl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2Fe+3Cl2点燃==== 2FeCl3。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28.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它与盐酸、氢氧化钠两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I2O3+6H+=2AI3++3H2O;
AI2O3+2OH-=2AIO2-+H2O。
29. 第三周期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IO4;其酸酐是CI2O7。
四、 硫和硫的化合物
30. 氧族元素的元素符号:O、S、Se、Te、Po;前面四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硒是半导体,碲是导体。硫、硒、碲三元素都可以形成两种氧化物,例如,碲形成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TeO2、TeO3。硒元素形成的两种含氧酸的化学式分别为H2SeO3、H2SeO4。硫形成的两种含氧酸中酸性较弱者的化学式为H2SO3。
25. 钠、镁、铝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NaOH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不溶于水;AI(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也不溶于水。(1)向MgCl2、AICl3两溶液中分别滴入少量NaOH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Mg2++2OH-=Mg(OH)2↓;
AI3++3OH-=AI(OH)3↓。(2)在两支白色沉淀中再分别滴入NaOH溶液,一支白色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AI(OH)3+OH-=AIO2-+2H2O;。从这里可以看出,在MgCl2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以把Mg2+全部沉淀;但在AICl3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论是少了还是多了,都不能把AI3+全部沉淀。
19. 多余氯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工业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溶液中即可发生漂白作用:Ca(ClO)2+H2O+CO2=CaCO3↓+2HClO 。
2. 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 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 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 O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Ag++Cl-=AgCl↓;
2AgCl见光==== 2Ag+Cl2↑。
22. 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H2+I2 2HI。
23. 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Cl>Br>I;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2>Cl2>Br2>I2 ;(1)把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现象是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有关的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31.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立即剧烈反应:Fe+S△==== FeS;产物是黑色;铜丝伸入到硫蒸气中,立即发红发热,剧烈燃烧:2Cu+S△==== Cu2S;产物是黑色。硫没有把铁、铜氧化成它们的最高价,说明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
32. 加热时硫蒸气与氢气混合可反应生成硫化氢,同时生成的硫化氢又可以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 H2S。
17. 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种Cl2、HClO、H2O;含有的离子主要有下列三种H+、Cl-、ClO-,另外还有OH-。
18. 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l2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lO的缘故。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的缘故。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镁粉,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Cl2=MgCl2。
7.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 。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 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5. 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 ,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
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2H2O2MnO2====== 2H2O+O2↑。
35. 硫化氢是无色气体,剧毒。它的还原性很强,比碘化氢还强。在卤化氢气体中,以碘化氢的还原性为最强;在卤离子中,以碘离子的还原性最强,但是,还原性H2S>HI、S2->I-。例如,在硫化氢的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沉淀(淡黄或乳白浑浊):H2S+I2=2HI+S↓;硫化氢的水溶液也可以被空气氧化成硫沉淀:2H2S+O2=2H2O+2S↓。硫化氢气体可以燃烧。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 2NH3↑+H2O+CO2↑
8.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
9. 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