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及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及要求福民中心小学1、课程文化的最终价值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2、新课改不仅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学价值的创新(教学价值:(a)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b)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c)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是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新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其主体地位,教师是支持者、辅导者和合作者),更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新的教学关系: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是为了促进学,服务于学)。
3、新课改重视“五个提倡”和“四个主张”。
“五个提倡”:即提倡问题意识、提倡综合运用、提倡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与生活的联系。
“四个主张”: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把班级还给学生,主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主张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4、叶圣陶先进教育思想的三个基本观点:(a)自主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自学自勉;(b)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c)探索学习:引导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5、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要求<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发展”;“承认差异,因材施教”;“立足于生活经验,关注科技动态”;关注“科学探究”和“平等对话”;教学评价应关注“发展”等理念。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的教育观知识以及有关的学科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三〉娴熟的教学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技能基础上,补充新的教学技能,如创设情境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技能,探究技能,师生沟通的技能等。
〈四〉完善的能力结构:教育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现代教育技能驾驭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吸取心知识的能力,灵活机动的教育机制等。
6、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09、3、12。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新课改是顺应社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课改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
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2023年小学语文课程新要求
2023年小学语文课程新要求
2023年,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研究
新的课程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课程内容将更加丰富,包括汉字的基本构造、基础语法规则、基本句式和常用成语等。
同时,教育部也强调,教师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研究。
二、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的要求也强调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将设置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语文表演、朗诵比赛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增加了文化素养的培养
新的课程要求还增加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课程将包含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等内容,使学生在研究语文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
四、鼓励阅读
新的课程要求将会鼓励学生阅读。
课程将设置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包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现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五、注重能力的评估
新的要求也强调了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评估。
教育部将推广新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2023年小学语文课程新要求旨在通过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文化素养、阅读能力以及科学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公民。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1、结合自身体会,?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一、前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用良好的教育来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什么样的教育是良好的教育?我们难以作出确切的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良好的教育一定是致力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人,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
在学校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的纽带就是课程。
这次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将给学生带来新的改革,但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二、目前课改存在的一些误区“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树立了许多新课程理念。
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吹进了阵阵改革之风:课堂创新,多媒体广泛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对话体验……花样不断翻新,场面热闹有趣,好像叶澜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已经在语文课堂上水到渠成,好像语文教改之路已经顺利铺就。
其实,我感觉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不免潜藏着一些误区,语文课立教学正在偏离“语文”的轨道。
(一)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
在很多人看来,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
似乎不让学生“自主”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因此被广泛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所以,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只好闭嘴,满腹经纶的知识不得不埋在心坎上,独到的见解不敢侃侃而谈,深情并茂娓娓动听的特长不得不让位于“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胡思乱想,让学生“自主”信口开河,让学生“自主”不着边际地互动交流,让学生一个鬼脸接一个鬼脸地“自主”表演,面对学生“自主”嘲笑朱自清父亲那肥胖笨拙的身躯,大批特批他“违犯交通规则”;大批特批武松“捕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等。
不容否认,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
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让学生自主吗?接受学习就要完全摈弃吗?我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结合,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简述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简述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标签:课程改革更新反思合作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也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经验和习惯。
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
特别在语文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塑知识新素养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
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
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
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
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呢?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
其次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教师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有益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翦铁刚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从容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
我认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条件:一、良好的道德素质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一本道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
教师是人才的哺育者。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二、独立的人格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设计的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
可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养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现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当前,许多在校教学、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被誉为‘杂家”,也说明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是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改,使课堂更精彩新课改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我们应该从哪里改起呢?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我们学校从解除包办教育开始,让每一个孩子当家作主,从被人管变成我自己管,从被迫学变成主动学,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初中英语教材中基本上包括三个部门a、b、c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个课题一个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自主探讨,老师的答案不再权威的,学生也即老师。
在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三维教育。
为此,我们初中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老师说的就是对,老师信奉论,创建新型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新模式。
2. 不为教材为教材,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标下,教材只是课标的一种呈现形式,因此不要把教材看死,要敢于打破其结构,穿插学习。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相同知识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因此要结合不同版本教材,选自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版本。
例如: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我们完全可以把月份的单词唱出来学,把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个话题变成一个学生调查课,关心同班同学调查同学的生日,利用每个同学的出生日期来学习“I was born in…”。
新课改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嘿,咱来聊聊新课改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哈!
先说说作业得有针对性吧!就好比射箭得瞄准靶心一样。
比如学数学,不能一股脑儿啥题都布置,那得针对当天学的知识点来啊!就像小王老师教乘法,那布置的作业就得都是和乘法相关的呀,不然学生做一堆和所学无关的作业,那能有啥用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嘛!
作业量也得适中啊!可不能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
老师要是布置超多作业,那学生不得累坏啦!就像小李同学有次抱怨说:“哎呀,这作业多得像山一样,根本做不完呀!”所以呀,别搞那么多,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去理解呀,对不对?
再就是作业得多样化呀!不能老是那几种形式,那多枯燥呀!就像每天都吃一样菜,谁不腻呀!可以有书面的、实践的,还可以有小组合作的呢!比如让同学们分组去做个小调查,那多有趣呀!小张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很喜欢这种作业形式呢,他们说这样能学到好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作业得及时反馈呀!学生做完了,老师得赶紧看看做得咋样,给个评价,这样学生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呀!就跟运动员比赛完得知道成绩一样,不然咋进步呢?
总而言之,新课改布置作业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得有针对性、适量、多样化,还得及时反馈。
这样才能让作业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呀!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情感和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把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1、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
第二、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第三、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和创造者。
2、什么样的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这个要求?
首先我觉得教师自身素质要过硬,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能够很好的诠释知识,把有型的知识和无形的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也跟其它科很好的互动。另外教师还要具备最起码的教师素质,那就是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其次是教育观念要转变,新课程的要求,主要是与学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把握课堂主题、形式、节奏、气氛、时间等环节,利用多媒体传授知识、传输信息、搜索相关素材以及平面设计形式等。总之,年轻的教师适应新课改,更新观念更快些。
再次是要有适应课改的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学无止境;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能够开发课程资源,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己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现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还要学会观察、记录、访谈、收集资料并用量化或质化的方式处理资料,以达到对教学情境的透视和理解,对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作重新认识和调整。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研究、反思和创造,既是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教与学互动关系。
一、新课标的新理念1.强调每个学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努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强调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学会通过“做中学”,通过亲历事实索取反思体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3.强调在与同学、与老师、与社会人的交往沟通、合作探究、团结拼搏中,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学会用合力提升自己,用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4.强调在自主互动中学会寻找事物整合点进行综合思维,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实现个性智能建构。
二、新课改的内容和要求1.转变教育教学功能。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
突破学科中心,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
新课程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总量上进行了精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
4.改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接踵而至。
在这个变革之中,英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全面提升专业素养与知识储备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材。
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因此,英语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选择并灵活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
英语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综合素养。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发展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英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还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
教师们应该与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教师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课程改革,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培养具有全面语言能力的英语学生做出贡献。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英语人才。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好五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好五转变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
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 1)教师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
国家对新课改的政策
国家对新课改的政策一、制定课程方案和标准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以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新方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新课改政策下,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了更新。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应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拓展课程和社团组织等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政策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国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等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完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改,国家完善了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在评价方面,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现。
在考核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同时,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七、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加强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如贫困地区学生、残疾学生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八、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当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改革的必要性,那么就难以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投身改革的自觉性。
众所周知,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就是要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实际上就把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在“传承文明”,而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承文明”,更需要“开拓创新”。
正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造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传统的教育功能,基本没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而,基础教育课程应当进行改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能力要做相应的调整。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新课改新的要求
新课改新的要求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新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条理化、生活化,知识的容量也更大、更新。
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1.注重资料积累,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堂以外的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这就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建立“教学资料库”,并随时充电,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在教学中利用资料,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主动探求而获取知识的乐趣。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
缺乏吸引力是政治课教学历来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一局面不扭转,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新的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收到了以往课堂预想不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3.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但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
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新课改、新教材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
的教学方式很多, 如:谈话式、 分组讨论式、 探究式、 辫论 式、 扮演式、 角色 实践活动等等。 另外还要恰当选择和组
电影 幻 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工具书、 如: 学具、 、 灯 录像、 录音带、 照片、 图片和各种直观教具手段来丰富课 课件的制作等 堂。 如多 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难点及创设 弓 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重点、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革命,涉及到观
念、 态度、 内容、 形式、 技术、 方法、 评价等各或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调 查当地民族的民俗等,结合书 本知识了解本地的有关情况和
现状 。
上都进行了 较大的改革。 笔者认为, 新课改和新教材对 教师提 出了以下的新要求:
1.教学目 标的制定。根据课标要求, 教学目 标应由 三部分组成。 即:知识与技能目 过程与方法目 情 标、 标、 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 在备课时, 标。 要认真研究每节课的
经常的, 也是主要的。日 积月累, 有利于 把经验上升到
理论,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 我成长。 5.课程资源利用。新课标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 程, 运用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走进社区, 融 入社会, 这必然要涉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 根据每 课不同的标准和活动内容,选择哪些课程资源可获得 最佳效果? 目 课程资源现状如何? 不能满足需要的 前, 怎样想法替代或补充? 教师上课, 选用什么教具或利用
知识是实 现学习 过程的载体, 因此, 地理课堂教学中应 以 知识为中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习, 心, 掌握学 习方法, 培养各种能力。 二、 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挖掘教学资源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 有用的 地理。作为地理教师, 要有意识地、 及时地挖掘和捕捉 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多用身边鲜活的材料因势利导, 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在地理学习中 体验现实生 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利用生活素材, 拓展学习时空。 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 自然学科双重特征 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生活衍生性, 可以有很多的素材
新课改相关要求
新课改相关要求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跨文化交流等能力。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改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系统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术,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新课改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推动课程内容的升级。
新课改要求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践,贴近时代发展需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要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新课改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能力。
五、提高教育公平性。
新课改要推进教育公平,关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教育机会,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之,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课程内容的升级、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提高教育公平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新课改体育课的要求
新课改体育课的要求
1. 新课改体育课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呀!就像踢足球,不能只是枯燥地练习传球射门,得设计些有趣的比赛或游戏呀,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又能进步,这样学生们才会更积极嘛!
2. 得强调个性化培养呢!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兴趣都不一样呀,不能像大杂烩一样教,比如有的同学擅长跑步,那就多给他些针对性训练呀,这难道不是更好的方式吗?
3. 新课改体育课要增加多样性啦!不能老是那几样运动呀,像体操、武术这些也得带大家体验体验呀,让孩子们的体育世界丰富多彩起来呀,多有意思!
4. 实践操作得大大加强呀!不能光嘴上说怎么做,得让学生真正去做呀,就好比学投篮,得让他们一次次去投,才能找到感觉嘛,不然怎么能学会呢?
5. 团队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哟!体育活动中有很多是需要团队配合的呀,像篮球比赛,大家得学会互相协作呀,这样才能赢呀,这道理多浅显呀!
6. 安全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哇!就像爬山,如果不注意安全那可不得了哇,所以要做好各种保护措施呀,让孩子们开开心心锻炼,平平安安回家呀!
7. 评价方式也要改变呀!不能只看最后的成绩呀,平时的努力和进步也要算进去嘛,就像一个同学虽然暂时跑不快,但一直很努力在提高,这不也应该得到肯定嘛!
8. 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关键哇!老师就像领路人呀,得带着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哇,比如怎么避免受伤呀,怎么提高技能呀,得教到位呀,不然学生怎么知道怎么做呢?
9. 家长的支持也少不了哇!家长不能觉得学习重要就不让孩子上体育课呀,体育好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呀,家长们要明白这点呀!
结论:新课改体育课真的太重要啦,需要各方面都重视起来,一起努力,让孩子们的体育课变得更有趣、更有效,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新的要求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新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条理化、生活化,知识的容量也更大、更新。
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1.注重资料积累,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堂以外的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这就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建立“教学资料库”,并随时充电,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在教学中利用资料,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主动探求而获取知识的乐趣。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
缺乏吸引力是政治课教学历来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一局面不扭转,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新的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收到了以往课堂预想不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3.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但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
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以实物演示、图画再现、影视材料显示等直观的手段,使平淡无奇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参加本期远程继续教育,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新课改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进行了研讨,认真按时完成了作业,尽可能多阅读老师们提交的作业
及发表的文章。
认真学习了教学课程和教育资源,对每一点感悟作了相应的记录。
总的来说,获益匪浅,现将学习所获得的感想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基本内容,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新增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
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教学的需要。
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整体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
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思想政治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好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半功倍;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作为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更好地为学生,向家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