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合集下载

新时代对教师的六个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六个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六个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六个要求如下:
1.道德修养要高:新时代对教师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廉洁奉公,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2.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师要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科技,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教育技能要强: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育人责任要重: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个性发展。

5.教育公平要求高:教师应该倡导和践行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公正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6.自我发展要求高:新时代对教师要求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与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课标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

新课标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

新课标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四大核心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教育理念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探究式学习。

第二,教学设计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方法素养。

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等,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四,信息技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

以上四大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体验。

- 1 -。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地换一本教科书,或是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有多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四点: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向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转变。

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理念的及时更新。

教师要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走出来,重点处理好以下转变:首先,要及时完成由“人类灵魂工程师〞到学生的“精神指引者〞的转变。

传统理念中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新课改提倡教师不应该成为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做学生灵魂的引领者和净化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道德说教者〞和“道德偶像〞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和催化剂,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自我选择。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鼓励者〞、“精神的指引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

其次是教师要及时完成由专家到学友的理念转变。

在新课改中,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的益友。

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而应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当“裁判〞,在剧烈的争论中做“主持人〞。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主宰的天地,去“主导〞学生,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索,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和学生一起成长。

再次是教师要及时完成由“园丁〞到“人生的引路人〞的转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开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的人生开展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向,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喜好或某种固定模式限制学生的开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试论述新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试论述新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试论述新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以下要求:
1. 适应新课程标准:新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已经全面实施。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2.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变革。

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数字化教育、在线学习等,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新时代强调创新和创造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探索。

4.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智力等多个方面关注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提高教育质量:新时代教育质量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总之,新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持续的学习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利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是育好人。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奉献精神。

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胸怀一颗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的高尚思想品德去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爱心施教,它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过程的教育。

爱心施教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只要求教师自觉的运用,以爱心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在德育的一部分。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和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言语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

2.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即“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集中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身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1、结合自身体会,?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1.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2.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3.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近些年来,面对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全球性的经济、军事、政治竞争、世界各国纷纷研究对策,人们把目光投向教育,把希望寄托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未来人才培养上。

而教育改革最先的执行者即教师,以下,是我对教育改革对教师要求的几点体会。

1. 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精读教材,深层领会;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2.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备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3.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要适当把握导入‘度’。

4.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言语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5.课堂提问的要求:合理的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提问的语言要准确,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6.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7.课堂对话的要求: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8.课堂板书的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

文字要精当。

书写要规范。

时机要恰当。

9.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10.教学强化的今本要求:强化目标要明确,强化态度要诚恳,强化时机要恰当,强化方式要灵活,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11.结课的涵义要求: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结课有助于检查与学的效果,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结课具有教学过渡的作用。

实施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哪些建议

实施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哪些建议

实施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哪些建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学习⽅式上的⾃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核⼼,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获得新知识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等等。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的许多教学⽅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法,树⽴新的学⽣观,让学⽣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突出学⽣的主体地位,⼀切以学⽣的发展为根本,努⼒培养和提⾼学⽣创新能⼒、实践能⼒和科学⼈⽂素养。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学⽣的学习⽅式上做了⼀些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的探究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培养出来的学⽣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学习的⽬的。

古⼈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改⾰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在课堂教学中,树⽴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主动探究问题的能⼒,才能适应新课程改⾰的需要。

在讲授教材中《我和⽗母》这⼀课时,就可以要求学⽣从两个⾓度去讨论我和⽗母发⽣“爱的冲突”的原因,⼀个是从⽗母的⾓度去讨论,⼀个是从学⽣⾃⼰的⾓度去讨论。

不少学⽣或许就会在发⾔中提到“从⽗母的⾓度看,之所以会发⽣‘爱的冲突’是因为,在⽗母的眼⾥,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我们的独⽴⾏为往往会令⽗母忧⼼忡忡,⽗母断定,这些不知天⾼地厚、幼稚可笑的⾔⾏,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从学⽣⾃⼰的⾓度看,之所以会发⽣‘爱的冲突’,是因为我们对事物有了⾃⼰的看法,希望拥有⾃⼰对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巴不得和⽗母保持⼀段距离,常常要想保守⾃⼰的⼀点秘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试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课程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标准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从2001年9月起,新课程已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推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准备在全国推广试用,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相比具有什么新的特点?教师为适应这些新要求,需要有哪些转变?以下就这两点谈一些我对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角色变化的认识。

本次课程改革是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进行的,在继承了旧教学大纲成功经验的同时,又吸收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它的“新”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关系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关系中,以老师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

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的师生关系上由原先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师生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目的是要在教学中形成“双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要求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讨论和研究等方法在实践中学习。

改变了以往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的格局,通过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改变了以往重分数、轻能力的错误倾向。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新课程标准是综合的,例如《历史和社会》这门综合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原有初中教学的历史和人文地理的内容,还涉及的更为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一)、学识上要有高度1. 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

只有学识精深,才能讲课精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 是相关知识要广博。

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

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 是理论功底要扎实。

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

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1. 是教学能力要实。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屮,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屮体现。

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

2. 是表达能力要强。

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俗易懂地讲解教材,使学生的思维顺畅地开窍和领悟,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 是教育机制要活。

4. 是要把握教育分寸。

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对待学生既温柔又严厉,既民主又严格,既实事求是又通情达理,既说话合度又方式适宜,从而给学生最恰当的教育。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1. 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高尚的品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

所以,教师要常修为师Z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21世纪,新的教学观念正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体系,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单纯的讲解谱为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共存。

社会给学生的是挑战,要求他们有自信、能创新,有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善于思考,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社会有一个清晰实质的认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理解。

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知识的配剂师转变为催化剂,教育者和向导。

社会对教师似乎变得挑剔起来,而教师这个“铁饭碗”也失去了它原有的牢固性和依赖性。

面对如此巨大的形式转变,面对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什么样的老师才能适应社会,成为新一代优秀教师呢?一、具备人格魅力,全身心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老师。

一个真正热爱地理教育的老师会对周围的环境非常关心,在平时注意收集地理素材、地理信息,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亲身经历各种地理情境,拍摄多种民俗风景,丰富课堂教学。

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性也能够提高,无形中产生的一种新和力,让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地理带来的乐趣,课堂的效果不言而喻,许多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能参与其中。

二、对学生了解到位,能“因材施教”的教师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益,就是检验一个教师的标准。

重点学校和普通校的难题一定不一样;同亲,在普通学校得到大家认可的讲课方式到了重点学校也许无用武之地。

比如排到地形图判读时,重在学校教师选择的等高线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要求在难度上大许有一个档次,而普通学校则在基础图形上以兴趣作为着眼点。

这种大的基础环境差异上,教师就需要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给自己学生一个适当的情境,使学生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解决问题,让学生变得有效率、有效果。

三、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教师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知识的容量大,同时也是训练思维的良好载体,尤其在综合思维的形成和训练过程中其作用格外突出。

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综合思维。

新课程 标准 对师德 要求

新课程 标准 对师德 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师德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师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守法:教师应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
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2.爱岗敬业:教师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应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
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应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
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这些要求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以这些要求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利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是育好人。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奉献精神。

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胸怀一颗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的高尚思想品德去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爱心施教,它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过程的教育。

爱心施教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只要求教师自觉的运用,以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在德育的一部分。

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和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言语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

2.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即“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集中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身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对教师教学观念的的更新、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需要不断的自我更新,提升自身修养。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要求从我国的教育实际看,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要求:一、更新对课程的认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使教师对课程有新的认识。

(一)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按照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与技能得来的方式方法。

与此同时,教学目标设计时还应注意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也就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首先在其课堂教学的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陛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三)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的观点、看法也就不同。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1——2门选修课或活动课程,在待遇上将予以倾斜. 这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出自己走进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富有特色的案例描述、精彩的课堂片断和深刻的教学反思.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要求写教学后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第二,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二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课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1.突出一个“人”字2.敢说一个“不”字五.具有创新能力1.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3.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4.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老师们,当前各级课改培训机会多,出头露面的机会多,上级教育部门、学校会为你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时机成熟,我校会举行一个“走进新课程”教学比赛,奖励教坛新秀,成就骨干教师.我们很多教师有着良好的发展潜质,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内容概要]1、更新教育观念2、探索新的教育方式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颁发两年多了,各地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也开展得轰烈烈,教师们在实验中深深地感到要全面地推行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要有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教师。

因此,在这一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头戏”——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与时俱进”是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这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告诉我们,改革要构建的是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绝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增删,也不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修修补补,它是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

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要更新观念,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这场挑战。

一、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新课改实施两年来,从实验区的情况来看,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实验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

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贯穿于课改始终的工作。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必须具备以下观念: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很多年以来就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规则,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可以说还远远没有形成。

1、现实反思。

教师未能具备民主、平等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可以说基本没有民主、平等的因子遗传下来,而家长制、一言堂、对权力的崇拜、等级观念可以说已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到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过程的重心由“教知识”转向“教学生”,教学的目的也由知识的传递转向学生的发展,这决定了教师的控制方式应该是非结构性的、开放的、民主的。

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一)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既定教学规则的执行者,而是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使自己既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

教师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投身教育科研也能给教师带来自我实现的快乐。

(二)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新课程强调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新课程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课程实施中,合作研究的要求,强调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尤其是综合课程的出现,对教师之间的有机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合作的实现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特别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

因此,具备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突出要求之一。

(三)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事实上,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新课程除了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所谓的整合,就是指通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互相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 旨在推动教育现代化,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二、强调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等。

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能力。

三、推崇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推崇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
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注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即教育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者应该关注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五、强调教育的国际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强调教育的国际化, 即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国际化。

教育者应该关注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 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教育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使教师们感到用老一套办法难以驾驭课堂,这就不得不使我们重新审视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必须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何谓“专业发展”?它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持续发展自己的素养,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仅有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用起来常常捉襟见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二、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

孟子亦云:“思则得也”。

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

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可以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的权威,坐等专家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而应持怀疑的态度,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

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化表现的特点。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形象,必须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除了前面提到的尊重、引导、反思、合作之外,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一、学会关爱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心的集中体现。

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抱负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个人意愿。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

关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

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

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当教师对学生随意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在对教师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

师爱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爱好学生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对差生的爱心: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而要想激发对差生的感情,就要换下有色眼睛,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闪光的因素,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暗示、肯定。

一量这片良苦用心、趋势的感情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就可能产生出巨大的力量,甚至创造出奇迹。

爱要有度。

溺爱当然不行,要做到爱得有节、严得有度。

爱到恨的程度更不行。

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各,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

恨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材等陈腐观念,导致家庭和学校时常演绎出一些教育的悲剧。

实际上棍棒只能造就奴隶,棍棒威慑之下造就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

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贵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

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

二、学会理解学会理解,才能学会关爱。

理解不仅是认识手段,而且是人的存在方式。

误角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当前充满误解的教学是扭曲学生心灵的教学。

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

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而不能把我们的认识和想法强加给孩子。

学会理解,特别要理解哪些学生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他们往往被戴上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实,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

三、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艺术。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会宽容,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咱声音,尤其是对学生缺点错误的宽容性。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

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期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有麦克劳德的幸运。

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宽容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

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

学会宽容,教师要学会期待。

期待,就是不能奢望学生一口吃个胖子。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期待的老师,就能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善待学生,就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学会了期待,教师就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蹴而就,就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坚韧不拔、持之以恒。

学会宽容,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前面已经谈到了。

四、学会给予给予,当前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主动发展的教育首先是具有选择性。

因此教师要学会给予,要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

这个空间绝不仅仅是时间,教学仅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复习和作业时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过程。

如果把已经还给学生的时间,再按教师的要求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依然是傀儡。

给时间,还要给权利、给机会、给任务、给困难。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中讲得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五、学会分享作为参与者,教师要学会分享。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共同的拥有。

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

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学会范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学会分享,还要学会欣赏别人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它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

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

对别人表现出的真诚的赞扬和欣赏会使用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阳光、温馨和美丽。

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欣赏、赞扬自己的学生。

六、学会合作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单兵作战。

在新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及综合课程的出现,首先对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之间密切合作,可以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减轻负担;示范合作,促进成长。

其实,即使在以往,一个成功的教师,也必然得力于同校长、同事、家长,特别是同学生的密切合作。

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

新课程特别要求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

合作要从改善师生关系做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与教师具有同样独立人格的人。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素。

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学习好、也是教师教好的前提。

七、学会选择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学会选择。

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愈来愈多的选择的机会和可能,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可选择性为条件。

学会选择成了人们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学会选择,才能与时俱时。

要让学生学会选择,作为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和顾问,教师必须首先学会选择,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教师首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从而具备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八、学会激励光荣与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成长需要激励。

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

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荣誉。

一些教师只把眼光牢牢地盯在分数上,成功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大部分的学生则得不到老师的关注。

许多孩子说,老师从来就没有夸奖过我,却时时面对着老师有意无意的暗示:你们不是好学生。

我们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啦,别骄傲,一味地警诫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气。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的自我否定;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

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是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最重要的动力。

某学校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心目中的荣誉称号,并自己确定本学期获得该称号的标准。

期末,教师对达到标准的同学进行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这种激励方法,令人感慨而又敬佩。

九、学会IT 学会IT 这里说的IT也就是信息技术,随着21 世纪的来临,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素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能行证,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首先掌握信息技术。

掌握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必要手段;给学生创造最有利有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十、学会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时代过去了,教师的劳动必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新课程的实施,期待创造型的教师来完成。

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课程新的教育;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会永远体验到职业的内在欢乐与尊严。

中小学教师的创新,并不是指要有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新的发明和创造,而是希望教师能够谋略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