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 地球的绕日运动
地球绕日运动发现日心说的提出
地球绕日运动发现日心说的提出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宇宙运行规律的重要里程碑,而日心说的提出更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突破。
本文将论述地球绕日运动发现日心说的提出,探索其对科学革命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地球绕日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
在古代,人们发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但对于太阳的运动轨迹及地球自身的位置并不清楚。
直到古希腊时期,一些早期的观测者开始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
二、日心说的提出日心说是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以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在这一理论中,地球成为了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通过自转和公转实现日常与年度的运动。
三、影响和重要性1. 打破地球中心观念: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日心说的提出颠覆了这种观念,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只是一个宇宙中的微小存在。
这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突破,也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推动科学革命的进程:日心说的提出是科学革命的重要一步。
它让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观念,勇敢探索真理。
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不断深入探究宇宙的运行规律,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
3. 深化对宇宙的认识:日心说的提出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和理解宇宙的本质。
通过认识地球绕日运动,我们渐渐领悟到宇宙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系统,太阳系中的行星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不断启迪我们对宇宙的探索。
4. 促进天文学和科学的发展:日心说的提出为天文学和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人们开始借助先进的观测设备和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宇宙的奥秘。
这一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
总结: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以及日心说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宇宙运行规律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打破了传统观念,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并在天文学和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和日心说的提出为科学进步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可能性,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4.3地球的绕日运动目录 (1) (4) (5) (10) (15)一、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
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作地球轨道。
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4)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5°)也基本不变。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的定义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太阳高度的特点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是不断变化的。
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
①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②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太阳高度表示昼夜状态①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表示正经历昼夜交替;②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表示白昼;③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表示黑夜。
(6)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2课时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昼夜长短变化
1.__极__昼____现象——太阳整日不落;_极__夜_____现象——太阳 整日不出。 2.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_长__于___夜,越往北, 昼 ______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 各地长夜于________昼,越往夜南,______越昼长,______南越极短圈; __________内出现极夜现象。
11.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地球公转产生了( C )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现象
C.四季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2)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 S)的时候,杭州地区的昼夜长 短是( B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白昼最长
(3)我国首都所在地北京一年太阳光直射的次数是( A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8.读地球公转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西向东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夏__至__日____,此时 南极地区是_极_夜______(填“极昼”或“极夜”)。
(3)当地球运行到位___C_____位置时(填字母),哈尔滨白昼时间 最短。 (4)当地球运行到D处时,太阳直射在___赤_道____上。
1.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我国国庆节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C ) A.北极 B.北半球 C.南半球 D.赤道
3.全球昼夜等长的时间是在( C ) A.春分日或夏至日 B.秋分日或冬至日 C.春分日或秋分日 D.夏至日或冬至日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D ) A.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C.赤道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浙教版)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地球公转及地球运动效应,包括地球公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考虑到地球绕日运动比自转更为复杂、宏观和抽象,教材尽可能从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即探究抽象的空间原理,如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杆影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杆影的方向和长度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也就是通过一个个设置的环节,可以是模拟实验,也可以是直观的动态课件,通过这么多手段,重在让学生能把这么复杂的知识点和原理清晰化、明朗化。
个人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就集中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理上,所以这里需要的是成功的演示和分析,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准备,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探讨、整理、思考的时间和力度!教师在讲解上一定要清晰和到位。
而在昼夜长短变化部分,教材利用图表制度、模型、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全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相对而言学生容易理解,相对来讲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一些,好好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发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2、技能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
训练学生读图的技能,学会自己板画结合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训练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蕴藏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观察五带的特点与动物的分布,体会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体验到科学实验分析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具备对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重视对生活现象的关注和利用,培养他们对实验科学的极大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因和测定;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意义。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二课时)
1.如图 4-22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
2.如图 4-22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图 4-22A 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昼半球和 太阳平行光线。 3.将图 4-22B 覆盖在图 4-22A 上,并用线在 P 点处 将两图串接起来,使图 4-22B 可围绕 P 点转动。
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文意义上的一年四季变 化,但你知道气象意义上的春夏秋冬吗? 是否所有地方都有春夏秋冬? 气候学上通常以侯平均湿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 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 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 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 共同的温度标准。但是,同一地点,四季必然 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 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
5、太阳直射点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0°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之间往返移动。 6、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1)同一天的正午,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 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2)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子也越来越长。
四季的划分
我国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季节的天文特征:夏季 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 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 昼夜均匀,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是冬夏之间的过渡 季节。具体地说,它以二十四气中的“四立”(立 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地球绕太阳转的发现
地球绕太阳转的发现地球绕太阳转是人类科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一伟大的发现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而且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阐述这一发现是如何被发现的。
一、前置发现地球绕太阳转的发现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一系列前置发现的基础上逐渐揭露的。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天文学观点。
这一观点长期以来支配着整个欧洲的天文学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得出了与这一观点不符的结论。
二、日心说的出现在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受到质疑的同时,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也在逐渐兴起,这就是日心说。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这个观点最初由希腊学者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提出。
但是,由于当时缺乏足够的证据,这一观点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三、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进入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时,成功地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成为了后来发现地球绕太阳转的关键证据。
他发现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的;行星在不同位置上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行星绕太阳的周期是跟它们到太阳的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的。
这些规律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也为科学家们认识太阳系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四、伽利略的发现除了开普勒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由伽利略进行的。
他于1609年使用他发明的望远镜,发现了四颗轨道围绕木星运动的卫星。
这个发现打破了古代的天文学观点,即行星只有一个卫星(如地球只有一颗月球),这表明地球不是天体运动的中心。
五、发现地球绕太阳转以上所有发现都是地球绕太阳转的理论基础,但真正的发现是在日心说成为主流观点后才被证实的。
在1838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布拉德利发现了所谓的光行差现象,这是由于地球此时位于其运动轨道的不同位置,所以视线方向也不同。
由此,科学家才最终确认了地球绕太阳转的事实。
总结起来,地球绕太阳转的发现是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和实验才得以揭示的。
初一科学第26讲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二十六讲 地球的绕日运动姓名: 学校: 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正午高度的变化情况,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明确二分二至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2、掌握五带划分的依据及各带的特点。
3、学会在地球仪与两半球地图上指出五带的界限和范围【知识要点】一、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公转轨道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为︒5.23,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且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约为365.2422天。
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天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地球绕日一年转︒360,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速度平均每秒钟30千米。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较慢。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如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中心 地轴太阳方 向空间 方向 自西 向东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顺时针周期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2小时约365天北(上)西(左)南(下)东(右)东西北方向时,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称正午太阳高度。
此时,杆影朝着正北或正南方向,杆影最短。
2.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季的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的太阳高度较小,冬至日最小。
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3.同一天里,纬度不同,正午影子长度不同。
太阳高度随着太阳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4.太阳回归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 A 、6月22日,夏至日B 、9月23日,秋分日C 、12月22日,冬至日D 、3月21日,春分日5.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3.1地球的绕日运动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 编号:0403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4年6月6日 姓名:1七年级科学下册§4.3.1地球的绕日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的含义、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特点 2、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及原因。
3、识记太阳直射点位置年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及原因。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 1、结合右图完成下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自 转 公 转 春分日 中心 夏至日 周期 秋分日 方向 冬至日姿态/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有个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3、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 ,当碰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其背后留下该物体的影子。
在你经过路灯的全过程中影子长度是怎么变化的?从中可以说明:影子长短的变化跟 有关操场上旗杆的影子,你能说下一天中随太阳的东升西落杆影的位置和长度的变化?4、什么是太阳高度角?你能作图来表示吗?【合作交流】1、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甲图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乙图为不同季节杆影的长度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天中旗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发生改变,最短的是什么时候,此时杆影朝什么方向? 一天: 一年:2(2)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杆影朝向北方向。
因此,他处于______半球。
(5)据甲图,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____________,太阳高度角最____________。
2、读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A 、B 、C 、D)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颢:(1)图中H 表示__________ 。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外表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1.5亿千米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4、太阳活动①太阳黑子:太阳外表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1755年为第1周,2021年为第24 国.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5、太阳活动的影响: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防止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 ,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 ;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③地月距离约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7、月球外表明亮相―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外表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 “嫦娥〞卫星。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假想的)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自西向东(北极—→North→Ni—→逆时针)(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自东向西(南极—→South→Shun—→顺时针)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各地地方时差异(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注: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早晨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黄昏18点。
练习:1.看图回答:⑴图一中ABC线是,其中AB是,BC是,地处在白昼,地处在黑夜。
D地是正午12点时,A地是点,C地是点,E地是点。
⑵图二中段是昏线,段是晨线,E地处在,F地处在。
地是6点,地是18点。
⑶图三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⑷图四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判断ABC线是,AB是,BC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2.下列现象:①当我国上海为白昼时,而美国纽约则为黑夜②北京一天内出现昼夜更替现象③地球仪上有经线④我们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其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 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3.平时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实际上是的结果;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球既不发光,也不4.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呈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练习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A组根底训练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一样的是()A.周期B.方向C.绕转中心D.产生的地理现象2.杭州市一天中一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是图中的()3.如图是杭州的小科在观测杆影时看到的情景。
图中时间最有可能是该日的()第3题图A.早晨B.上午C.正午D.下午4.以下不属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特点的是()A.地球公转轨道近似圆形B.,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5°夹角C.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D.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5.在其他条件一样的前提下,以下四个选项中,北京的一间民房从窗户照进房间的阳光最深的是()A.六一儿童节B.元旦C.建军节D.重阳节6.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旁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正确位置是()第6题图A.停车区①B.停车区②C.停车区③D.停车区④7.以下不属于...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的原因的是()A.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角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D.地球斜着身子从西向东绕太阳公转8.以下有关杆影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时间出现在正午B.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越大C.一年中,每天中午的杆影长度都在不断变化D.杆影的朝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9.以下有关太阳高度角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同一地点,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B.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于正午C.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太阳高度角一样D.处南北半球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一样10.(湖州中考)如图,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按箭头方向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实验模拟某自然现象。
第10题图(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局部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我国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仪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的________(填“A〞或“B〞)附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43_地球的绕日运动》2020年同步练习卷(复习手册)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天北半球的浙江昼长夜短。
【解答】
当夏天来临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半球,此时浙江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的时候,为了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到更多的热量,应把a角适当调小,才能使太阳光线直射太阳能热水器。故选项B符合题意。
五、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2月8日至10日,2017中国(宁波)国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博览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新材料展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为主题。博览会期间,宁波的昼夜长短变化正确的是()
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变长
C.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D.昼长夜短
六、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读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A是________,平面B是________。
(2)∠C的度数是________。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________附近。
(4)如果∠C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季节变化?有无昼夜更替?________。
七、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解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
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则一年内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就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全球各地气温不同,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与地球公转运动无关,故D正确。
七年级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对我们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重力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七年级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地球运动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完成一次自转,其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变化,同时也是构成地球磁场的基础。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日运动的过程,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椭球面,这也是产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距离太阳越近,温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三、地球轴倾角地球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倾角,它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阳光照射,从而产生了季节的差异。
地球轴倾角大约为23.5度,是地球产生四季的重要原因。
四、赤道赤道是一条游走在地球北半球与南半球之间的虚拟线,绕过地球一周共有40075公里,它是地球自转轴的垂直平分线。
在赤道地区,日照相对比较充足,气候也比较热带。
五、回归线回归线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夏至时经过的虚拟线,分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纬度分别为23.5度N和23.5度S。
在回归线两侧,日照时间较长,气候也比较干旱炎热。
六、极圈和极昼地球两极处的圆形区域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其纬度分别为66.5度N和66.5度S。
在极圈以内的区域,每年将有一段时间完全黑夜或完全白天,这就是“极昼”和“极夜”。
七、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现象。
日食是指月亮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挡住了太阳的光芒,根据角度和距离的不同,分为全食、偏食和环食;月食则是指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亮之间,阻挡了太阳光芒照射在月球表面,月亮从全月转为全食。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入理解。
只有充分掌握和理解这些地球运动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科学,认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环境,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祝小平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3.2地球的绕日运动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 编号:040302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4年6月6日 姓名:1七年级科学下册§4.3.2地球的绕日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理解地球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2、识记两分两至的昼夜长短特点 3、识记太阳直射点位置年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地球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说说现在夏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维度是 。
夏至日和冬至日杭州昼夜长短变化相同吗?【合作交流】1、 根据课本139页图4-21,回答相关问题:(1)该地区一年中,______月和______月白昼最长,平均时间为 ______小时。
(2)该地区一年中,______月和______月白昼最短,平均时间为______小时。
(3)我们居住的地方一年中哪个月份白昼最长,哪个月份白昼最短?2、书本上139页活动,动手操作并回答书本上的几个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地的时长关系与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在 ______日昼最长,在______日夜最长?(4)北半球在______时候昼长于夜,在 ______ 时候夜长与昼。
(5)在赤道上全年昼夜______ ; (6)北半球在______ 时候昼夜等长。
3、两分两至的昼夜长短特点及直射点位置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下列各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状况3月21日 赤 道23.50N 66.50N 6月22日赤 道223.50N 66.50N 9月23日 赤道23.50N 66.50N 12月22日赤道4、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昼夜长短年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年变化规律。
科学》初中科学教案《地球的绕日运动
《地球的绕日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知识。
2. 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特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倾斜角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地球仪。
3. 挂图。
4. 学习小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公转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讲解地球公转的轨道特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点讲解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倾斜角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4. 互动环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 练习巩固:出示一些关于地球公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地球公转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地球公转现象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
2. 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各个环节是否顺利进行。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如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测量昼夜长度等。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PPT课件(初中科学)
低纬
30°S 60°S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时 间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赤 道 北回归线 赤 道 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③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在成都,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时候在( A)
A冬至日 B春分日 C 夏至日
D秋分日
2.从我国的“国庆节”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
及移动方向是B(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N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
昼长夜短,越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长 往北白昼越短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短 往南白昼越长
春分
夏至
秋分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于夜 昼长变化:短→长→短
冬半年,夜长于昼
昼长变化:长→短→长
冬至
昼夜长短变化
1.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A
太
(1)图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为__6_月_2_2_
B
阳
光
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__夏__至_____ S
线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哪个
大?__B____
(3)此时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为
__由__北__回__归__线__向__南_北__两__极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太阳,两 2.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太阳, 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太阳 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 来确定?为什么? 来确定?为什么?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低,影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低, 子最长。 子最长。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日期
昼夜长短情况
太阳直射赤道 (春分和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春分和秋分)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纬23.5 ° 夏至日) 北半球昼长于夜 太阳直射北纬
太阳直射南纬23.5 ° 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于夜 太阳直射南纬 (冬至日)
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在昼夜交替时, 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在昼夜交替时, 白昼的时间夏天要比冬天长些。 白昼的时间夏天要比冬天长些。 时间夏天要比冬天长些
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情况
1、一年中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什么时候夜 、一年中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 长于昼? 长于昼? 2、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 、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 3、什么时候昼夜等长? 、什么时候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点
3.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 3.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 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1、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长,约多少小时? 、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长,约多少小时? 2、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短,约多少小时? 、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短,约多少小时? 3、该地白昼最长和最短月份和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该地白昼最长和最短月份和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终年炎热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 现象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 3、一天内的影子长短变化 、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1、地球的公转方向: 地球的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 约一年(365.2422天) 、地球公转的周期: 约一年( 天
3、地球公转的姿态: 呈倾斜状态 、地球公转的姿态: 二、地球公转的效应: 地球公转的效应: 1、四季变化 、 2、太阳直射点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
0
23.5 N 0
0 0
0
23.5 S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0
66.5 S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S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气候特征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有太阳直 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一课时
一天中杆影的变化? 原因? 一天中杆影的变化? 原因?
夏天正午
一年中, 一年中,正午的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冬天正午
原因?
某地(同一地点): 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 某地(同一地点): 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 冬天正午太阳高度小
春分3月 日前后 春分 月21日前后 D
夏至6 22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思考: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
什么时间比较好? 什么时间比较好?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90 N
0
五 带 的 划 分
66.5 N
0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23.5 N 0
0 0
0
23.5 S
南 回 归 线
0
66.5 S
南 极 圈 90 S
0
66.5 N
0
五 带 的 划 分
90 N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12
A
C
B
秋分9月 日前后 秋分 月23日前后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自转 中心 周期 方向
地轴 一天(24小时) 小时) 一天( 小时 自西向东
公转
太阳 一年(365.2422天) 一年( 天 自西向东 1、一年内的影子长短变化 、 2、太阳的高度角变化 、 3、一年四季的变化 、
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1.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的夏半年
(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极圈(北纬66.5
(1)太阳直射点的年变化 )
夏至 6月2பைடு நூலகம்日 月 日 冬至 12月22日 月 日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夏至日: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冬至日:
北回归线(北纬 北纬23.5° ______________ °)
南纬23.5° 南回归线(南纬 _______________ °)
(3)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 赤道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 一年中,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1、地球的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方向: 2、地球公转的周期: 约一年(365.2422天) 、地球公转的周期: 约一年( 天 3、地球公转的姿态: 呈倾斜状态 、地球公转的姿态: 二、地球公转的效应: 地球公转的效应: (1)一年中,四季的更替 )一年中,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的变化 )一年中, 规律 (4)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年中,
2.北半球的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2.北半球的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的冬半年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其
中冬至日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中冬至日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北极圈(北纬66.5
一年中,深圳有几天受到太阳直射? 一年中,深圳有几天受到太阳直射?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
夏至 6月22日 月 日
冬至 12月22日 月 日
对于中高纬度地区而言: 对于中高纬度地区而言: 夏季太阳高度大,冬季太阳高度小。 夏季太阳高度大,冬季太阳高度小。
思考: 思考:
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 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 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