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马原复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内容要点

考试题型及分值:1. 名词解释(20分);2. 命题辨析(30分);3. 材料题(20分);4.论述题(30分)。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内容上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来源:批评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一章

1.列宁的物质概念P3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识---为何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3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首先,意识是以自己特有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的这两种反映形式虽然是主观的,反映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其次,个体意识的差异性表明了意识的主观性,但其产生的根源却是客观的。其中,既有先天生理素质的原因,又有个人实践经验的多寡、所处环境的不同,阶级立场的差异、文化修养的高低等等。所以,个体意识的差异性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综上所述,意识既不能脱离其物质器官——人脑的机能而存在,也不能脱离其反映对象——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3.相对静止P33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4.新事物---新事物为什么一定会代替旧事物;P46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

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P49-51

矛盾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①不同的事物都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两者相互依赖。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P73-77

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②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①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和发展。(要加意义)

真理和谬误即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实践的定义、特征P35-37

①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基本特征:具有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自觉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65-6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