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2018修订版解读)
流行性感冒修订版解读
整理课件
12
发病机制
• 病毒通过HA结合呼吸道 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 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
• 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 进入细胞
• 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 进行转录和复制。
• 子代病毒颗粒通过呼吸 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 细胞。
• 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 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 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 能衰竭,儿童可发生急 性坏死性脑病。
整理课件
7
流感的预后
症 状 的
普通人群
高危人群:
•症状持续时间 长
严
•原并发病症的加发生
重
自愈性
重
程
度
持续时间
0
1
2
3
4
5
6
7 8天
整理课件
8
儿童因呼吸道保护屏障发育不完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 管炎、毛细支气管 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儿童因季节性流感住院并发肺炎、中耳炎的比例达10-27%。
• 合并心脏损害时 出现心肌细胞肿 胀、间质出血, 淋巴细胞浸润、 坏死等炎症反 应。
整理课件
15
• 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为 2-4 天。
•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 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 膜充血。
• 住院后约12 hr,患童发生全身性强直性惊厥进展为去皮 质体位,GCS 3/15 (E1V1M1) 瞳孔 2.5mm,平视,对光 反应呆滞。给予抗惊厥药控制了发作。
• 插管并予机械通气。给予阿昔洛韦、抗结核药、地塞米 松、强力呼吸、甘露醇输注,患童仍处于昏迷状态。脑 部MRI。住院34小时后患童病情继续恶化,瞳孔散大固 定。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解读》试题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解读》试题科室:姓名: 得分:单选题(每题10分,共100分)1. 关于目前流感的流行形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
B.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
C.流感确诊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也有所上升。
D.暴发疫情报告数远高于去年同期。
E.流感活动水平趋于平稳。
2. 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发生于( )A.1580年B.1658年C.1918年D.1957年E、2003年3. 2017年入冬以来感染人的主要流感病毒不包括( )A.H1N1B. H5N1C.H3N2D.乙型Victoria系E.乙型Yamagata系4. 有关流感传染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B.感染后12小时即可复制排出病毒。
C.发病第24-48小时是病毒排出的高峰。
D.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5.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A.5-7天,可长至10天B.1-7天,多为2-4天C.3-5天D.10-14天6. 关于流感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以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B.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
7. 下列不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是()A.扎那米韦B.帕拉米韦C.奥司他韦D.阿昔洛韦8.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最佳使用时机是()A.发病48小时后B.发病48小时内C.发病24小时内D.发病72小时内9. 关于流感的抗病毒治疗,错误的是()A. 中医中药治疗有效。
B.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C.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不建议使用。
D.发病时间超过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不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更新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流行性感冒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鉴别诊断一、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
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
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
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临床治疗一、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解读PPT课件
在患者康复期,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包括合理饮 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作息等方面的建议。此外,还应指 导患者如何预防再次感染流感病毒,如接种疫苗、注意个人 卫生等。
05
中医辨证论治在流感中的应用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及辨证分型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认为流感属于外感热病范畴 ,是由风邪侵袭、正气不足等因 素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流感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感染控制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强化患者管理
对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 播风险。
THANKS。
06
预防接种与健康教育措施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人群及接种程序
推荐人群
流感疫苗主要推荐给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接种,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
接种程序
流感疫苗接种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每年接种一次。疫苗成分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感病毒株进行更新 。
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流感可分为风寒 型、风热型、暑湿型、气虚型等 不同证型,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 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常用中药方剂
治疗流感的中药方剂有很多,如麻黄 汤、桂枝汤、银翘散等,这些方剂具 有发汗解表、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 功效。
选用依据
在选择中药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症状、体质以及流感的证型进行综 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方剂进行 治疗。
推荐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018年版诊疗方案推荐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 韦等)作为流感的治疗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和 减少并发症。
2018年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解读
5.脓毒性休克: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 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 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1.肺炎: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 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 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 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 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 48 h,为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五、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
2.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 感均有效。
(1)奥司他韦: 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 ,疗程可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 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 40Kg者,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对 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剂。 对用药过程中无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耐药。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一)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
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诊断
(二)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
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
流行病学情况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
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流行病源自情况五、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
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
鉴别诊断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
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鉴别诊断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2)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 (3)血清学检测 (4)病毒分离培养
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 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 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 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 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
【原创】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解读
44
4 治疗原则
•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 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 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 虑抗病毒治疗。
4 抗病毒治疗
• 2.抗流感病毒药物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 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Influenza vaccines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NO. 33, 19 AUGUST2005
Part.2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2 病原学
甲 乙 丙
丁
•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 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 流感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
力恢复常需1-2周。
3 临床表现
并发症
A B
C 心肌损害
D E
3 并发症
肺炎
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细菌性混合肺炎
3 并发症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方案(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惹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得病,在世界范围内惹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固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量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况综合征(ARDS) 和 /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少儿、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 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涨较快,目前处于冬天流感流行顶峰水平。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着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体现上涨态势,本次冬天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早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增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 流感诊断方案(2009 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 年版)》的基础上,联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就及我国既往流感诊断经验,拟订本诊断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 RNA 病毒。
依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假如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 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条件下 30 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从潜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根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亲密接触可发生有限流传。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连续排毒3-6 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出 1 周,人感染 H5N1/H7N9 病例排毒可达 1~ 3 周。
(二)流传门路流感主要经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流传,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流传。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件也可惹起感染。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及儿童重症流感的临床救治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22
七、重症与危重病例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 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26
八、鉴别诊断
(一)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
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 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 48h 内)给予抗 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48 h, 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23
七、重症与危重病例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脓毒性休克; 4.多脏器功能不全;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 况。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24
七、重症与危重病例
(三)诱发基础疾病加重
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诱发AECOPD(20%-30%由流感病毒诱发) 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0%由流感病毒诱发)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15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并发症: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
激酶、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修订版)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9、治疗
2.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1)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 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1岁及 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体 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体 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 他韦颗粒剂。对用药过程中无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耐药。 (2)扎那米韦:适用于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 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 并发症的患者。 (3)帕拉米韦: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d新生儿6mg/kg, 31-90d婴儿8mg/kg,91d-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 ,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目前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应严密观察不良反 应。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 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 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重症肺炎可发生弥 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合并心脏 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5、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抗病毒治疗
9、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 持。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 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出现继发感染时,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流感确诊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也有所上升,暴发疫情报告数远高于去年同期,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以上结果均提示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如禽类、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
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循环并引起季节性流行,最近数据显示海豹也可被感染。
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和猪,但感染后症状轻微。
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是否导致人发病并不清楚。
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
根据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将甲型流感病毒分成许多亚型。
到目前为止,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18个亚型血凝素(H1-18),11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1-11)。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解读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四)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 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 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 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 征象。
16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并发症: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
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17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13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 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 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 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 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 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 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2018修订版流行性感冒
28
谢谢!
29
10
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 检查。
11
重症与危重病例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 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重症病例的治疗。 中医治疗
16
预防
管理传染源
戴口罩 测体温
切断传播途径
飞沫隔离 接触隔离 通风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17
预防
疫苗接种 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 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以下优先 1、60岁及以上老年人 2、6月龄至5岁儿童 3、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 员 4、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
7、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标准防护)
23
注意事项
专家建议抗病毒放宽到40天以上婴儿。 48h内用药,不必等待检查结果,可根据情况 需要延长治疗周期。儿童警惕惊厥,意识情况 。
加强院感防控,减少交叉感染。 及时报告重症,危重症病例。对重症,危重症
病例及时流感采样;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 病死率。
疗 2、尽早使用抗病毒治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NAI)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15
住院治疗标准: (1)妊娠中晚期及围产期妇女。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4)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1.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解读
• rhinoviruses (52%) • coronaviruses (26%) • influenza A or B:only 10 %
BMJ 1997; 315:1060.
临床诊断病例
• 流感临床表现 + • 流行病学证据 或 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 • 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1. Anderson RN, Smith BL. Deaths: Leading causes for 2001.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2003;52(9).[6c] 2. Influenza vaccines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NO. 33, 19 AUGUST2005 3. Thompson WW.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the US. JAMA 2003; 289(2):179-186
•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 唇紫绀;
•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 睡、躁动、惊厥等;
•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 表现;
• 5.合并肺炎; •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 1.呼吸衰竭; • 2.急性坏死性脑病; • 3.脓毒性休克; • 4.多脏器功能不全; •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
J Neuroinfect Dis, 2016,7: 201.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 (2000) 42, 22175–218
流感相关脑病
PLOS ONE | , January 2013 | Volume 8 | Issue 1 | e5478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不பைடு நூலகம்等。
• 流感和肺炎是65岁老年人第5位疾病死亡原因。
流感对老年人群的影响
• 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 20%-30% COPD急性发作与流感病毒诱发引起。 – 30%慢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由流感病毒诱发引起。
• 诱发慢性心脏疾病发作
– 流感病毒诱发引起充血性心脏衰竭。
• 加重糖尿病病情
– 流感病毒可加重糖尿病病情,使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
流感的预后
症 状 的 严 重 程 度
普通人群
自愈性
高危人群:
•症状持续时间长 •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病的加重
0
1
2
3
4
5
6
7 8天
儿童因呼吸道保护屏障发育不完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 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儿童因季节性流感住院并发肺炎、中耳炎的比例达10-27%。
病例介绍
• 早发现 • 早报告 • 早诊断 • 早治疗
抗病毒治疗时间 48小时(n=14) 3-5天(n=41) >5天(n=89)
• 早康复: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可以 治愈 • 甲流诊断每推迟一天,导致危重风险将增 加10%,死亡风险增加13%
死亡n(%) 2(14.3) 10(24.3) ARDS(%) 6(42.9) 27(65.9) 机械通气n(%) 3(21.4) 22(53.6)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 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 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 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 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 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 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 境而获得。
•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 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 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 间接接触感染。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 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流行性感冒(2018修订版解读)
•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 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 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病原学
• 正粘病毒科RNA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 分为甲、乙、丙、丁四 型。 •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 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H3N2亚型及 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和Yamagata系。 • 对乙醇、碘伏、碘 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条件下30分钟可 灭活。
临床表现
并发症
流感病毒性肺 季节性流感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 炎 年人、慢性心脏、肺部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心脏损伤
心肌炎、心包炎、严重出现心力衰竭。
神经系统损伤 脑膜炎、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急性坏死性脑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吉兰-巴雷综合征。
其他
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 • 接种流感疫苗可 有效预防相应亚型 的流感病毒感染。
重症高危 人群
----应高度重视,尽早 (发病 48 小时内)给 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及其他必要检查。
•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 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 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 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 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 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 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 能低下); • 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 重(kg)/身高 (m)2]; •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增加6倍。
加重原有疾病慢性疾病
• 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易发生肺炎,迅
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ARDS),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 胎死宫内。
•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
致死亡。
• 发病2天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病死率明显增加。
流感对妊娠妇女的影响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 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 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 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 播。 •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 持续排毒 3-6 天,婴幼儿、免 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 过 1 周,人感染 H5N1/H7N9 病例排毒可达 1~3 周。 • 修订---病毒在人呼吸道分 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 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 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30% 25% 20% 15% 10% 5% 0%
中耳炎
哮喘加重
肺炎
鼻窦炎
癫痫发作
儿童发生流感重症、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高
• 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感染后病情 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 • 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 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
影像学表现
中日友好医院,重症与危重症甲型H1N1 流感肺炎的影像
中日友好医院,重症与危重症甲型H1N1 流感肺炎的影像
诊断
• 临床诊断病例: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 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 样症状的疾病。 • 确定诊断病例。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 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 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并发症
--发生率为5-15%,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 --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 继发细菌性肺炎 肺实变体征。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MRSA),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 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真菌(曲霉菌)等 肺炎 其它病毒性肺炎 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COPD患者中发生率高,并可使病情加重。 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 慢性呼吸疾病急性发作;心血管疾病发作;糖尿病加重等等。
•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 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 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 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 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 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 液。 • 儿童并发肺炎者肺内片状 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 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 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 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 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 肿等征象。
• 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为 2-4 天。 •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 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 膜充血。 •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 流感的儿童。 •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 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
病例介绍
• 患童住院第二天送检的鼻咽分泌物及咽喉拭子培养 甲型H1N1流感阳性。3天内抗甲型流感核蛋白补体 结合抗体效价升高8倍以上,但仅H3血凝抗体效价 升高。血清学检查结果与最近1例甲型H3N1流感 (培养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感染相符。 • 尸检结果出来后,进一步的血清实验结果排除风湿 性疾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清学证据。 • 入院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增高至 7.01 pg/mL(参 考值 < 5.9),至死亡当日增高至 130 pg/mL。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17.8-15.0 pg/mL范围内持续增高 (参考值 < 8.1)。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常规:白细胞 总数一般不高或降 低,重症病例淋巴细 胞计数明显降低。 • 血生化:部分病例出 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 肌酸激酶、天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乳酸 脱氢酶、肌酐等升 高。
实验室检查---病原学
• 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 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 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区分病毒 类型和亚型。 • 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 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由于快速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 测,因此对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流行病史和临床 症状综合考虑。 • 血清学检测: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 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 • 病毒分离培养: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 节,流感样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 也作病毒分离。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 查。
重症病例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 痰,或胸痛;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合并肺炎;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危重病例
发病机制
• 病毒通过HA(血凝素)结 合呼吸道上皮细胞含有唾液 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 • 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 进入细胞 • 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 进行转录和复制。 • 子代病毒颗粒通过呼吸 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 细胞。 • 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 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 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 能衰竭,儿童可发生急 性坏死性脑病。
36(40.4)
79(88.8)
63(70.8)
全国152例病例数据分析
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致病原 流感病原学检 测 传染性 发病的季节性 发热程度 发热持续时间 全身症状 流感病毒 阳性 强 普通感冒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阴性 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