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注音译文
《学记》全文及译文
《学记》全文及译文《学记》全文及译文《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
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现实意义。
发虑宪,求善良,——深谋远虑(思虑规律),物色好人(求贤纳士),足以謏(sǒu,小有声音)文,不足以动众.——可以赢得一些好名声,但还不能够鼓动民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如果礼贤下士,亲近与己疏远的人,就可以鼓动民众, 未足以化民.——但还不能够感化,教化民众.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古时的统治者开始发出谋虑计划和颁布法令政策的时候,能够先时广泛地征求德行高尚人士的体检,来辅助自己,这仅是个人的善行,只能做到小有声誉而已,还不足以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能"卑躬屈己"礼贤下士,亲近疏远的人,这虽然能够耸动群众听闻,但还是不足以感动群众,"教化"人民.如果天子诸侯士大夫要以自己的"佳言善行"感化民众,使之养成一种美好的风俗习惯,就非要重视立最设教不可】玉不琢,不成器;——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精美玉器;人不学,不知道.——人有天赋但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道"——"贵贱""长幼""尊卑";"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中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1。
《学记》及译文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注释]①孙:顺应,合乎规律。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原M /文ITIL]发然后禁,则扞格①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 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燕朋②逆其师,燕辟③废其学。此六者, 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 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 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 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 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 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 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注释]①扞格:坚固不易攻破。②燕朋:不正派的朋 友。③燕辟:淫邪的谈话。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注释]①家:这里实际上是指二十五家的闾。②术:亦 作“遂”。③国:天子或诸侯所在地。周制:离都城百 里以内的行政区划为:每五家为一比,,五比为一闾 (二十五家),四闾为一族(一百家),五族为一党 (五百家),五党为一州(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一乡 (一万二千五百家)。离都城百里以外(远郊)的行政 区划则为: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二十五家),四 里为一鄼(一百家),五鄼为一鄙(五百家),五鄙为 一县(二千五百家),五县为一遂(一万二千五百家)。
学记(原文+翻译)
沙月【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xiao)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解释】发,发布。
虑,谋划。
宪,法令。
謏,xiǎo,小。
动,触动,感动。
就,接近,亲近。
贤,贤士。
体,体恤。
化,教化。
君子,古代的统治及管理者。
成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译文】执政者在发布法律命令的时候,如果能够认真研究思考,发布实施,同时,广求品德高尚有悲悯忧思的人来辅佐自己,那么,是可以产生一定影响的;但是,不足以能够来激发全体民众的向善愿望。
执政者如果能够亲近贤德的君子,关爱贫贱出身的寒士,那么,就足够来激发起全体民众向善愿望的;但是,不足以来教育好全体民众。
执政者如果想让全体民众都能接受教育并且形成为社会风尚,那么,那就一定只有走兴办学校施行全民教育这条路了。
《学记》第二章:教育优先【原文、解释、译文、解读】沙月【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解释】琢:治玉。
建国,建立国家,制订法律制度。
君民,君长其民。
统治百姓。
念,思想观念,观点。
兑,读yuè,通“悦”。
《兑命》是《尚书》中的一篇,传说是殷高宗相傅说所作,共三篇,今失传。
终始,始终,一直。
典,经常。
【译文】玉石(即使质地很好),但是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们(即使本性善良),但是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制定法律制度,统治百姓,无一不是把教育当作首要的大事。
《尚书·兑命篇》说:“君王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坚持一贯的重视办好学校。
”就是这个意思吧《学记》第三章1:学知不足【原文、解释、译文、解读】沙月【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释】旨,美好的味道。
至,最高。
善,美好。
学,学习。
困:贫乏;自己因为不懂道理而办事有困惑。
《学记》原文+译文
学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sǒu,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
)。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yuâ“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命》曰:“学学半”(前一个“学”字音xiào,本字读作“斅”,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ã,意思是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 ì)有序,国有学。
比年(隔一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â“悦”)服而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蚁”)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qi â),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
夏楚(夏(jiǎ)圆和楚方,一种教杖)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â同后文“陵”,超越)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纲要)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学记(加拼音版)精编版
学记1、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w e nz u f a l u xi a nqi u sh a nli a n g z ut i y i y u b u z u y i d o n g zh o n g ji u xi a nyu anj 口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y i d o n g zh o n g w e iz u足以动众mi nz i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mmb u zh i d a osh igugu zh i w a n g zh edu min g ji a n g u o j 口ny u b u zhu o b u ch e n g q i r e nb u xu e r u y u hu a mi h 口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sh 1 di a ny u xu e q i c i zh i w e ih 口ji a oxu e w e ixi a nyu e r始典于学。
n”其此之谓乎!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zh i k u nhr oa u n n egn z i qi a n g y egu yu e ji a ozh i k u nzh i b u z u r a nh o un e n g nh o uzh i b u z u ji a or a nh o uy e su i y o uzh i d a of u xu e b u zh i q i sh a nsu ixu e xi a n g zh a n gb a nq ic 1gu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zh i ji a ozh e ji a y o ush u d a n g y o uzh i w e ih 口y e du i mi n g yu e xu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xi ag庠,术有序,国有学。
(完整word版)礼记·学记注音版
(完整word版)礼记·学记注音版礼记·学记发fā虑lǜ宪xiàn,求qiú善shàn良liáng,足zú以yǐ謏xiǎo 闻wén,不bù足zú以yǐ动dòng众zhòng。
就jiù贤xián 体tǐ远yuǎn,足zú以yǐ动dòng众zhòng,未wèi足zú以yǐ化huà民mín。
君jūn子zǐ如rú欲yù化huà民mín成chéng俗sú,其qí必bì由yóu学xué乎hū!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g器qì;人rén不bù学xué,不bù知zhī道dào。
是shì故gù古gǔ之zhī王wáng 者zhě,建jiàn国guó君jūn民mín,教jiào学xué为wéi先xiān。
《兑yuè命mìng》曰yuē:“念niàn终zhōng始shǐ,典diǎn于yú学xué。
”其qí此cǐ之zhī谓wèi乎hū!虽suī有yǒu佳jiā肴yáo,弗fú食shí,不bù知zhī其qí旨zhǐ也yě;虽suī有yǒu至zhì道dào,弗fú学xué,不bù知zhī其qí善shàn也yě。
是shì故gù学xué然rán后hòu知zhī不bù足zú,教jiào然rán后hòu知zhī困kùn。
学记(加拼音版)
学记1、发fā 虑lǜ 宪xiàn ,求qiú 善shàn 良lián ɡ ,足zú 以yǐ 谀yú闻wén,不bú 足zú 以yǐ 动dòn ɡ 众zhòn ɡ 。
就jiù 贤xián 体tǐ 远yuǎn ,足zú以yǐ 动dòn ɡ 众zhòn ɡ ,未wèi 足zú 以yǐ 化huà 民mín ,君jūn 子zǐ 如rú 欲yù 化huà 民mín 成chén ɡ 俗sú ,其qí 必bì 由yóu 学xué 乎hū !2、玉yù 不bù 琢zhuó ,不bù 成chén ɡ 器qì ;人rén 不bù 学xué ,不bù 知zhī 道dào 。
是shì 故ɡù 古ɡǔ 之zhī 王wán ɡ 者zhě ,建jiàn 国ɡuó 君jūn 民mín ,教jiào 学xué 为wéi 先xiān 。
《兑duì 命mìn ɡ 》曰yuē :“念niàn 终zhōnɡ 始shǐ 典diǎn 于yú 学xué 。
”其qí 此cǐ 之zhī 谓wèi 乎hū! 3、虽suī 有yǒu 嘉jiā 肴yáo ,弗fú 食shí 不bù 知z hī 其qí 旨zhǐ也yě 。
虽suī 有yǒu 至zhì 道dào ,弗fú 学xué 不bù 知zhī 其qí 善shàn 也yě 。
学记(原文+翻译)
《学记》第一章:化民成俗【原文、解释、译文、解读】沙月【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xiao)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解释】发,发布。
虑,谋划。
宪,法令。
謏,xiǎo,小。
动,触动,感动。
就,接近,亲近。
贤,贤士。
体,体恤。
化,教化。
君子,古代的统治与管理者。
成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译文】执政者在发布法律命令的时候,如果能够认真研究思考,发布实施,同时,广求品德高尚有悲悯忧思的人来辅佐自己,那么,是可以产生一定影响的;但是,不足以能够来激发全体民众的向善愿望。
执政者如果能够亲近贤德的君子,关爱贫贱出身的寒士,那么,就足够来激发起全体民众向善愿望的;但是,不足以来教育好全体民众。
执政者如果想让全体民众都能承受教育并且形成为社会风尚,那么,那就一定只有走兴办学校施行全民教育这条路了。
《学记》第二章:教育优先【原文、解释、译文、解读】沙月【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解释】琢:治玉。
建国,建立国家,制订法律制度。
君民,君长其民。
统治百姓。
念,思想观念,观点。
兑,读yuè,通“悦〞。
《兑命》是《尚书》中的一篇,传说是殷高宗相傅说所作,共三篇,今失传。
终始,始终,一直。
典,经常。
【译文】玉石〔即使质地很好〕,但是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们〔即使本性善良〕,但是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制定法律制度,统治百姓,无一不是把教育当作首要的大事。
《尚书·兑命篇》说:“君王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坚持一贯的重视办好学校。
〞就是这个意思吧《学记》第三章1:学知不足【原文、解释、译文、解读】沙月【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释】旨,美好的味道。
至,最高。
善,美好。
学记(加拼音版)
学 记1、发fā 虑lǜ 宪xiàn ,求qiú 善shàn 良liánɡ ,足zú 以yǐ 谀yú 闻wén ,不bú 足zú 以yǐ 动dònɡ 众zhònɡ 。
就jiù 贤xián 体tǐ 远yuǎn ,足zú 以yǐ 动dònɡ 众zhònɡ ,未wèi zúyǐhuàmín jūn zǐrúyùhuàmín chénɡsúqí 必bì由yóu ,不bù 知zhī 教jiào 学xué 学xué 。
”其qí 也yě 。
虽suī 然rán 后hòu 后hòu 能nénɡ 自zì 反fǎn 也yě 。
知zhī 困kùn ,然rán 后hòu 能nénɡ 自zì 强qiánɡ 也yě ,故ɡù曰yuē :“教jiào 学xué 相xiānɡ 长zhǎnɡ 也yě。
”《兑duì 命mìnɡ 》曰yuē :“学xué 学xué 半bàn 。
”其qí 此cǐ 之zhī 谓wèi 乎hū !4、古ɡǔ 之zhī 教jiāo 者zhě ,家jiā 有yǒu 塾shú ,党dǎnɡ 有yǒu 庠xiánɡ ,术shù 有yǒu 序xù ,国ɡuó 有yǒu 学xué 。
5、比bǐ 年nián 入rù 学xué ,中zhōnɡ 年nián 考kǎo 校xiào 。
《学记》注音
学xu é 记j ì发f ā 虑l ǜ 宪xi àn ,求qi ú 善sh àn 良li áng ,足z ú 以y ǐ 謏xi ǎo 闻w én ,不b ù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
就ji ù 贤xi án 体t ǐ 远yu ǎn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未w èi 足z ú 以y ǐ 化hu à 民m ín 。
君j ūn 子z ǐ 如r ú 欲y ù 化hu à 民m ín 成ch éng 俗s ú,其q í 必b ì 由y óu 学xu é 乎h ū。
玉y ù 不b ù 琢zhu ó,不b ù 成ch éng 器q ì;人r én 不b ù 学xu é,不b ù 知zh ī 道d ào 。
是sh ì 故g ù 古g ǔ 之zh ī 王w áng 者zh ě,建ji àn 国gu ó 君j ūn 民m ín ,教ji ào 学xu é 为w éi 先xi ān 。
《兑yu è 命m ìng 》曰y u ē:“念ni àn 终zh ōng 始sh ǐ 典di ǎn 于y ú 学xu é”。
其q í 此c ǐ 之zh ī 谓w èi 乎h ū。
虽su ī 有y ǒu 佳ji ā 肴y áo ,弗f ú 食sh í 不b ù 知zh ī其q í 旨zh ǐ 也y ě;虽su ī 有y ǒu 至zh ì 道d ào ,弗f ú 学xu é 不b ù知zh ī 其q í 善sh àn 也y ě。
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学记原⽂及翻译注⾳学记原⽂及翻译注⾳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戴礼记》)中的⼀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的学⽣乐正克。
以下是⼩编整理的学记原⽂及翻译注⾳,欢迎阅读。
原⽂ 发虑宪,求善良,⾜以謏(xǐao,⼩有声⾳)闻,不⾜以动众;就贤体远,⾜以动众,未⾜以化(教化)民。
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yuè“说”)命》⽈:“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不知其旨也;虽有⾄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强也。
故⽈: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命》⽈:“学学半。
”(前⼀个“学”字⾳xiào,本字读作“斅”,意思是教育别⼈,后⼀个“学”字⾳xué,意思是向别⼈学习。
)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
⽐年(隔⼀年)⼊学,中年考校。
⼀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坚强的意志)⽽不反,谓之⼤成。
夫然后⾜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è“悦”)服⽽远者怀(向往)之,此⼤学之道也。
《记》⽈:“蛾(“蚁”)⼦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学始教,⽪弁(biàn)祭菜,⽰敬道也。
《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
⼊学⿎箧(qiè),孙(以逊顺之⼼)其业也。
夏楚(夏jiǎ圆和楚⽅,⼀种教杖)⼆物,收其威也。
未⼘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弗语,存其⼼也。
幼者听⽽弗问,学不躐(liè同后⽂“陵”,超越)等也。
此七者,教之⼤伦(纲要)也。
《记》⽈:“凡学,官先事,⼠先志。
”其此之谓乎! ⼤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学记》注音
发f ā 虑l ǜ 宪xi àn ,求qi ú 善sh àn 良li áng ,足z ú 以y ǐ 謏xi ǎo 闻w én ,不b ù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
就ji ù 贤xi án 体t ǐ 远yu ǎn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未w èi 足z ú 以y ǐ 化hu à 民m ín 。
君j ūn 子z ǐ 如r ú 欲y ù 化hu à 民m ín 成ch éng 俗s ú,其q í 必b ì 由y óu 学xu é 乎h ū。
玉y ù 不b ù 琢zhu ó,不b ù 成ch éng 器q ì;人r én 不b ù 学xu é,不b ù 知zh ī 道d ào 。
是sh ì 故g ù 古g ǔ 之zh ī 王w áng 者zh ě,建ji àn 国gu ó 君j ūn 民m ín ,教ji ào 学xu é 为w éi 先xi ān 。
《兑yu è 命m ìng 》曰y u ē:“念ni àn 终zh ōng 始sh ǐ 典di ǎn 于y ú 学xu é”。
其q í 此c ǐ 之zh ī 谓w èi 乎h ū。
虽su ī 有y ǒu 佳ji ā 肴y áo ,弗f ú 食sh í 不b ù 知zh ī其q í 旨zh ǐ 也y ě;虽su ī 有y ǒu 至zh ì 道d ào ,弗f ú 学xu é 不b ù知zh ī 其q í 善sh àn 也y ě。
《学记》注音
学xu é 记j ì发f ā 虑l ǜ 宪xi àn ,求qi ú 善sh àn 良li áng ,足z ú 以y ǐ 謏xi ǎo 闻w én ,不b ù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就ji ù 贤xi án 体t ǐ 远yu ǎn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未w èi 足z ú 以y ǐ 化hu à 民m ín 。
君j ūn 子z ǐ 如r ú 欲y ù 化hu à 民m ín 成ch éng 俗s ú,其q í 必b ì 由y óu 学xu é 乎h ū。
玉y ù 不b ù 琢zhu ó,不b ù 成ch éng 器q ì;人r én 不b ù 学xu é,不b ù 知zh ī 道d ào 。
是sh ì 故g ù 古g ǔ 之zh ī 王w áng 者zh ě,建ji àn 国gu ó 君j ūn 民m ín ,教ji ào 学xu é 为w éi 先xi ān .《兑yu è 命m ìng 》曰y u ē:“念ni àn 终zh ōng 始sh ǐ 典di ǎn 于y ú 学xu é”。
其q í 此c ǐ 之zh ī 谓w èi 乎h ū。
虽su ī 有y ǒu 佳ji ā 肴y áo ,弗f ú 食sh í 不b ù 知zh ī其q í 旨zh ǐ 也y ě;虽su ī 有y ǒu 至zh ì 道d ào ,弗f ú 学xu é 不b ù知zh ī 其q í 善sh àn 也y ě。
《学记》注音
学xu é 记j ì发f ā 虑l ǜ 宪xi àn ,求qi ú 善sh àn 良li áng ,足z ú 以y ǐ 謏xi ǎo 闻w én ,不b ù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
就ji ù 贤xi án 体t ǐ 远yu ǎn ,足z ú 以y ǐ 动d òng 众zh òng ,未w èi 足z ú 以y ǐ 化hu à 民m ín .君j ūn 子z ǐ 如r ú 欲y ù 化hu à 民m ín 成ch éng 俗s ú,其q í 必b ì 由y óu 学xu é 乎h ū。
玉y ù 不b ù 琢zhu ó,不b ù 成ch éng 器q ì;人r én 不b ù 学xu é,不b ù 知zh ī 道d ào 。
是sh ì 故g ù 古g ǔ 之zh ī 王w áng 者zh ě,建ji àn 国gu ó 君j ūn 民m ín ,教ji ào 学xu é 为w éi 先xi ān .《兑yu è 命m ìng 》曰y u ē:“念ni àn 终zh ōng 始sh ǐ 典di ǎn 于y ú 学xu é”。
其q í 此c ǐ 之zh ī 谓w èi 乎h ū。
虽su ī 有y ǒu 佳ji ā 肴y áo ,弗f ú 食sh í 不b ù 知zh ī其q í 旨zh ǐ 也y ě;虽su ī 有y ǒu 至zh ì 道d ào ,弗f ú 学xu é 不b ù知zh ī 其q í 善sh àn 也y ě。
学记注音译文
《礼记·学记》白话解+《学记评注》注音译文礼记卷十八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
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
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统治者发布施政意图和国家成法,依靠宗亲贵族中善良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诱致一些声誉,但还不能使统治阶层较多的人拥戴自己;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上层人物,可取得较多的人拥戴了,但还不能使所有自由平民顺从自己。
统治者如果要平民都受到感化,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形成良好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渠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jiào)学为先。
《兑(yuè)(说(yuè))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
就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
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方面着手。
《尚书》的《兑命》篇说:“统治者要始终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吧。
教育学《学记》全文和翻译
《学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ﻫ【译文】执政得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罗致好人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就就是可以博得一点小小名气得,但就就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得心。
如果礼贤下士,亲近远人。
就可以打动群众得心了,但就就是还不可能教化人民。
执政得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得风俗,瞧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就就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就就是不能成为玉器得;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所以,古时候得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
《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就就是这个意思吧!ﻫ【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就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ﻫ【译文】即使有了美味得菜肴,不吃就就是不能知道它得美味得;即使有了最好得道理,不学习就就是不能知道它得好处得。
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得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就就是相互促进得。
《尚书·兑命篇》说:“教与学就就是一件事情得两方面”。
正就就是这个意思!【原文】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ﻫ【译文】古时候得教育制度就就是: 在每二十五“ 家”得“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得“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得“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
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得成就一次。
学 记》全文及译注
学记》全文及译注发虑宪,求善良,足以(xiao) 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执政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 罗致好人[ 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 ,是可以博得一点小小名气的,[但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的心。
[如果] 礼贤下士,亲近远人。
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 还不可能教化人民。
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 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
《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即使有了美味的菜肴,不吃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同样,] 即使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
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
正是这个意思!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在[每二十五]“ 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 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
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 合格的] 就叫作“小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学记》白话解+《学记评注》注音译文礼记卷十八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
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
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统治者发布施政意图和国家成法,依靠宗亲贵族中善良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诱致一些声誉,但还不能使统治阶层较多的人拥戴自己;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上层人物,可取得较多的人拥戴了,但还不能使所有自由平民顺从自己。
统治者如果要平民都受到感化,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形成良好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渠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jiào)学为先。
《兑(yuè)(说(yuè))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
就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
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方面着手。
《尚书》的《兑命》篇说:“统治者要始终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吧。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两个读音似乎都说得通}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
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说(yuè))命》曰:“敩(xiào)学半。
”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到它的奥秘。
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水平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白己教学质量不高。
懂得不够,便能督促自己去加紧学习;懂得不高,便能鞭策自己去努力进修。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兑命》篇说:“教与学一方面有区别,另一方面又有联系”,就是这个意思吧。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导)而弗牵,强(qiǎng)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
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
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
(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当教师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因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因素因素,才能胜任工作。
所以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那就是: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但不施加压力;开个端倪但不把道理和盘托出。
引导而不牵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视学习为畏途;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就可以让学上独立思考。
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学生不视学习为畏途,又能进行独立思考,这才算善干诱导了学者有四失,教者(zhě)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jiào)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
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四种缺点,教师必须掌握具体情况,因势利导。
人们在吸取知识过程中,有的缺点表现在贪多务得,不求甚解。
有的缺点表现在知识面狭窄,使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有的缺点表现在对学习的艰巨性,没有充分认识。
有的缺点则表现在畏难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这四种缺点反映着学生对待学习不同的心理状态。
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心理状态,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良好的教学方法就在于:它既善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又善于矫正学生的缺点。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听语(yù)乎,力不能问,然后语(yù)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易解: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
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只靠一点现学现教的知识来应付学生发问,是不能担负起教师的重任的。
要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只有当学生提出问题又说不出究竞的时候,教师才讲解给他听。
要是讲解后还不理解,就暂时放在一边留待以后讲解。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jī);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
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有经验的冶铁工人给儿子传授冶铁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用皮革制成鼓风裘;有经验的造弓工人给儿子传授造弓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用柳条编成箭袋子;训练小马驾车,总是先用大马来带,小马跟在车的后头跑。
教师搞清楚了这三条道理,也就懂得教育人的途径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的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易解: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
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
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一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
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古时候研究学问,总是从各个事物的类比中,概括出某最根本的起统摄作用的东西来,鼓不在五声之列,但五声没有鼓,就不能使音调和谐;水不在五色之列,但五色没有水润,就彰施不出文采;学问不在五官之列,但五宫没有经过学习训练,就得不到正常发展;教师不在五服之列但五服没有通过师教,就难用以维系宗法社会的亲亲关系。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
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权威者说:最有道德修养的人,不限定于担任某一种官职;最有高深学问的人,不在于要掌握某一门技艺;最守信用的人,无须借重于盟约的诺言;最识时务的人,必善于顺应历史的潮流。
懂得了这四条道理,就能够从根本看问题了。
三王之祭川也。
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
此之谓务本。
易解: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流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夏、商、周三个帝王祭祀百川,总是先祭河,后祭海,因为河是水的本源,海是水的归聚。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
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当作教育的一种传统,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尊师的深远意义。
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能在全国造成重视教育的风尚。
所以,在两种情况下,君王才不以君臣的尊卑关系对待臣子:一是臣子在祭祖时充当受祭者的时候,一是臣子身为教师的时候。
按照大学的规矩,教师给天子讲课或问对,可以不受君臣之间礼节的约束,表示做帝王的也一样地尊师。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cóng)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
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