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概念详解
陶瓷简单介绍
陶瓷简单介绍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材料,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陶瓷的定义、历史、制作工艺、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坚硬、不透明的材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如硅酸盐、氧化铝等。
陶瓷具有高耐热性、耐腐蚀性、绝缘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器。
陶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手工制作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机械化生产。
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等过程。
首先,制作陶瓷的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等处理,以获得均匀的混合物。
然后,将混合物进行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塑造、注射成型、挤压成型等。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内部的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进行烧结,使其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的结构。
陶瓷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陶瓷常被用于制作餐具、茶具、花瓶等器皿。
陶瓷制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非常适合于食品和饮料的容器。
此外,陶瓷还被广泛用于建筑材料,如砖瓦、地板砖等。
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和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
在工业领域,陶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陶瓷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材料选择。
陶瓷在电子、航空、化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如制作电子元件、航天器零部件、化工设备等。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在电子器件和航天器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陶瓷是一种多功能的材料,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陶瓷工艺将会更加完善,陶瓷制品的性能和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陶瓷将继续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总结
关于陶瓷知识点总结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和丰富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陶瓷的定义、分类、生产工艺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有关陶瓷的知识。
一、陶瓷的定义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经过成型、烧结等工艺制造而成的一类材料。
主要特点是化学稳定性高、硬度大、热膨胀系数低等。
二、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三大类。
1. 传统陶瓷传统陶瓷是指以瓷土为主要原料,通过制作陶胎、釉彩、烧制等工艺制成的陶器。
主要包括瓷器、瓦器和塑料等。
•瓷器是指以高岭土、石英等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装饰和高温烧制等过程制成的陶瓷制品。
瓷器具有高温烧结、质地坚硬、细腻光滑等特点。
•瓦器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挤压等工艺制成的陶瓷制品。
瓦器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具有耐热、耐酸碱等特性。
•塑料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塑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成的陶瓷制品。
塑料广泛应用于艺术品创作、工艺品等领域。
2. 结构陶瓷结构陶瓷是指以氧化铝、硼酸铝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烧结等工艺制成的陶瓷制品。
结构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3. 功能陶瓷功能陶瓷是指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制品。
根据具体功能的不同,功能陶瓷可以分为电子陶瓷、光学陶瓷、生物陶瓷等。
•电子陶瓷是指具有电气特性的陶瓷制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等领域。
•光学陶瓷是指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的陶瓷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
•生物陶瓷是指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等特性的陶瓷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三、陶瓷的生产工艺陶瓷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制胚、成型、干燥、烧制等多个环节。
1.原料准备:将适量的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混合均匀。
2.制胚:将混合好的原料倒入模具中,进行挤压或者压制,形成陶胚。
3.成型:根据需要,对陶胚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加工,如切割、打磨等。
陶瓷
1
陶俑
唐三彩
2
青花瓷
粉彩瓷器
3
4
4.1 陶瓷的基本知识
4.1.1陶瓷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陶瓷通常是指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原料处理、成型、焙烧而 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分类:陶瓷可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大类。 陶 烧结程度较低,有一定的吸水率(大于10%)、 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敲之声音粗哑、可施釉也可不施釉。 瓷 坯体致密、烧结程度很高,基本不吸水(吸水率小于1%)、 有一定的半透明性、敲击时声音清脆、通常都施釉。 炻 介于陶和瓷之间的一类产品,,也称为半瓷或石胎瓷。 建筑陶瓷主要是指用于建筑内外饰面的陶瓷砖,其按材质主要 属于为陶和炻。
装饰釉面砖
瓷砖画
图案釉面砖
8
釉面砖的应用
釉面砖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它不仅强度较高、防潮、耐污、耐 腐蚀、易清洗、变形小,具有一定的抗急冷急热性能,而且表面光 亮细腻、色彩和图案丰富、风格典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 主要用作厨房、浴室、厕所、盥洗室、实验室、医院、游泳 池等场所的室内墙面和台面的饰面材料。
2、彩色釉面陶瓷墙地砖的应用
彩釉墙地砖结构致密,抗压强度较高,易清洁,装饰效果好,广泛应 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外墙、柱的饰面和地面装饰。 铺地时应考虑彩色釉面墙地砖的耐磨类别;用于寒冷地区的应选用吸水 率尽可能小,抗冻性能好的墙地砖。
11
4.3.2无釉陶瓷地砖
分类:有釉细炻砖和无釉细炻砖。以无釉细炻砖(简称无釉砖)应用 最为普遍。是专用于铺地的耐磨炻质无釉面砖。 特点:质坚、耐磨、硬度大、强度高、耐冲击、耐久、吸水率小。 1、规格尺寸 正方形(边长100mm、150mm、200mm、300mm)、 长方形 (100mm×50mm、200mm×50mm、200mm×100mm、 300mm×200mm)。 还采用六角形、八角形及叶片状等异型产品。 2、应用:颜色素色和色斑点为主,表面为平面、 浮雕 面和防滑面等多种形式。 用于商场、宾馆、饭店、游乐场、会议厅,展 览馆的室内外地面。小规格的无釉细炻砖常用 于公共建筑的大厅和室外广场的地面铺贴。 兼有分区,引导、指向的作用。 也广泛用于民用住宅的室外平台、浴厕等地面 装饰。
陶瓷的名词解释
陶瓷的名词解释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和工艺品,它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活和艺术领域的材料,陶瓷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陶瓷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探索其发展历程、材料特性、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一、陶瓷的起源和发展陶瓷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大约2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学会了将湿土坯放入火中烧制,生成坚固、耐用的陶器。
这一发现推动了陶瓷的进一步发展。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饮食文化的发展带动了陶瓷的制作和创新,瓶、罐、盂等容器逐渐出现。
同时,陶瓷艺术的创作也逐渐形成,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
从公元前200年开始,中国陶瓷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隋唐时期出现的足金彩陶器、窑变瓷等,都展现了当时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宋代的青瓷、元代的景德镇瓷,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巅峰之作。
自此,中国陶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陶瓷的材料特性和分类陶瓷的材料主要是由粘土和其他天然矿物质构成的。
粘土是一种含有难以分解的细粒状矿石颗粒的土壤,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
在加工过程中,粘土与水混合后会形成可塑的黏土,利用造型、刻画、捏塑等手法,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根据陶瓷的硬度和烧制温度,可以将陶瓷分为几个主要的类别。
其中,陶瓷的烧制温度底于1200℃的低温陶瓷,如粘土陶器和建筑瓷砖;1200℃-1500℃之间的中温陶瓷,如青瓷和赤陶;1500℃以上的高温陶瓷,如瓷器和磁器。
不同烧制温度下,陶瓷的质地和表面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三、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有着严格的过程和要求。
首先是挑选适宜的原料,然后进行粉碎、混合和筛选等前处理工序。
接着是造型和修整,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将黏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陶瓷基本知识介绍:一、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是以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
陶器的缺点----就是它吸水。
用来盛水、盛粥,很快就把水吸干了。
陶器上有很多细孔,容易吸水。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还有一个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国”都叫China,意为瓷器,西方文明对中国的认同,是从陶瓷开始的。
哪什么是瓷器呢?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1、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
2、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吸水率。
我们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胎体吸水率不足0.5%,几乎不吸水。
5、透光率。
陶器无论什么条件下,它都不会透过光线。
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透光度越高,瓷器质地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吸水率大于0.5%的陶瓷是什么?是陶?是瓷?还是?二、陶瓷的分类。
你所知道的陶瓷分类有哪些?1.按用途分类: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如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特种陶瓷等。
2.按花面装饰方式分类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釉上彩(花纸):是用釉上陶瓷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产品。
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只能紧贴于釉层表面。
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
釉中彩:釉中彩陶瓷彩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
陶瓷的概念及生产工艺
陶瓷的概念及生产工艺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材料,它既可以作为装饰品,又可以用于制作器皿、建筑材料等。
本文将从陶瓷的概念、历史和生产工艺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陶瓷的概念陶瓷指的是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绝缘性能。
陶瓷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如矿石中的粘土土壤、白云土等。
它们经过混合、塑型和烧制等工艺,可以产生不同种类和功能的陶瓷制品。
二、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粘土制作陶器。
这些陶器虽然简单粗糙,但标志着陶瓷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工艺逐渐改进和发展。
在古代文明中,如中国、埃及和希腊等,陶器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
越来越多的瓷器样式和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使得陶瓷工艺不断完善。
到了现代,陶瓷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日用品,还扩展到了电子、能源、化学、航空等高科技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材料之一。
三、陶瓷的生产工艺陶瓷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选材、成型、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选材是制作陶瓷制品的第一步,通过选择合适的粘土矿物,可以获得不同的质地和颜色。
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需进行混合,以获得更好的可塑性和稳定性。
成型是将混合好的粘土矿物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塑型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
手工成型通常使用手工工具和陶轮等器具,而机械成型则利用压力或挤压等力来实现。
烧制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窑炉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
烧制温度可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调整,通常分为干燥、烘烤和烧制三个阶段。
烧制的目的是通过高温使粘土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制品凝固、耐磨、耐热。
装饰是为了使陶瓷制品更加美观,常采用上釉和彩绘等工艺。
上釉可以提高制品的光泽度和抗污性能,而彩绘则可以赋予制品更多的装饰效果。
总结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历史底蕴。
陶瓷(ceramics)的概念和种类
1.2陶瓷的分类
• 陶器:
• 吸水率≥10%,断面粗糙无光,不透光。 • 声音沉浊。
• 瓷器:吸水率≤1%,断面致密、细腻,呈石状、贝壳
状。透光性好,常有釉层。声音清脆。
• 炻器: 1% <吸水率< 10%,介于陶、瓷之间。颜色
深浅不一,透光性差,缺乏半透明性。断面呈石状,又 称半瓷。
2.陶瓷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1.陶瓷(ceramics)的概念和种类
1.1陶瓷的概念
陶瓷是用粉状的天然原料或人工合成化合物,经 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以无机非金属化合物为主体 构成的多晶固体材料。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
传统陶瓷: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 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 制品。包括陶器、炻器和瓷器。又称硅酸盐陶瓷。Si、 O组成物占地壳90%以上. 特种陶瓷: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氧化物、非氧 化物、金属),具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按照便 于进行结构设计及控制制造的方法进行制造、加工的, 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又称现代陶瓷、高级陶瓷、精 细陶瓷等。
宜兴陶器
以日用陶器为大宗,"苏缸"、酒坛、砂锅,质坚耐用。其 中紫砂工艺陶更为著名,品种有: 壶、杯、碟、瓶、花盆、雕 塑等,质地精密,造型大方,装饰纯朴,具有民族风格。据民 间传说,紫砂陶器盛暑贮茶不易变味,盆栽花草不易烂根。其 传统造型样式有掇球、合菱、竹扁、鹅蛋等多种。宜兴制陶历 史悠久,旧有"陶都"之称,建国后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 综合性的主要陶瓷产区之一。"
唐三彩
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 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 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紫,白, 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 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 三彩"。
陶瓷相关冷知识
陶瓷相关冷知识陶瓷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用于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等。
但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陶瓷吗?这里有一些与陶瓷相关的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这种材料。
1. 陶瓷的定义陶瓷是一种由天然材料(如黏土、石英、长石等)制成的非金属材料。
它们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通常用于制作耐热、耐磨、耐化学腐蚀的物品。
2.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瓷器是一种高质量的陶瓷,由高岭土和石英砂等材料制成,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具有高度的透明度、韧性和耐磨性,通常用于制作高档的餐具和装饰品。
而陶器则由黏土等天然材料制成,烧制温度较低,韧性和耐磨性较差,通常用于制作花瓶、壶等装饰品。
3. 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约有9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器主要用于贮存食物和水,后来发展为制作各种器皿和装饰品。
4. 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瓷器、陶器、石器、玻璃陶瓷、工业陶瓷等。
5. 陶瓷的烧制技术烧制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
烧制温度和时间对陶瓷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干燥、烧成和冷却。
其中,烧成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陶瓷种类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6. 陶瓷的应用陶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建筑材料等。
在工业领域中,陶瓷的高温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石油化工设备、汽车发动机部件、医疗器械等。
尽管陶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的制作过程和种类却是如此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通过了解这些冷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的魅力。
陶瓷
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以铁、钛和熔剂含量较高的易熔粘土或难熔粘土为主要原 料。精陶多以铁、钛较低且烧后呈白色的难熔粘土、长石和石英等为主 要原料。有些制品也可用铁、钛含量较高,烧后呈红、褐色的原料制坯, 在坯体表面上施以白色化妆土或乳浊釉遮盖坯体本色。
陈设陶瓷
专供陈列观赏用的陶瓷艺术制品。包括瓶、尊、屏、瓷板画、薄胎 碗、雕塑制品和属于日用陶瓷范围的某些高级精细品种。
陶瓷包装
陶瓷包装容器是陶瓷,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
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
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 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 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 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Thanks
茶具、咖啡具、酒具、饭具等。
卫生陶瓷
卫生陶瓷是指卫生和清洁盥洗用的陶
瓷用具。中国卫生陶瓷行业相对于整个国
际市场来讲起步较晚,卫生陶瓷在中国还 是一个新兴行业。但缘于在陶瓷工艺上有 着良好的传承,加上中国卫生陶瓷产业的 不断努力,在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
装备及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取
得了重大的发展,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 一线品牌的水平。
瓷器特征:瓷器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按照其使用的用途可分为日 用胚体坚 硬致密,断面细腻而有光泽,有施釉的也有不施釉的制品。
3、陶瓷的分类
日用陶瓷 日用陶瓷的产生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对 日常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日常生活中人 们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的瓷器,如餐具、
陶瓷
1、陶瓷的定义
陶瓷是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其制品的统称。 在人类生产的历史上有数千年的历史。 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 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国际上陶瓷一词各国并没有统一的界限。
陶瓷简单介绍
陶瓷简介1. 什么是陶瓷?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材料,由天然粘土和其他无机材料通过高温烧结而成。
它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和绝缘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器皿、建筑材料、电子元件等。
2. 陶瓷的历史陶瓷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约2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是手工制作的,通过将粘土塑造成所需形状,然后在火中进行固化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展出了更高级的技术,如轮盘制陶和窑炉烧制。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陶瓷起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器的地方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闻名的陶瓷艺术品,如汝窑、景德镇青花等。
3. 陶瓷的分类根据不同特性和用途,陶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3.1 传统陶瓷传统陶瓷通常是指经过高温烧制的粘土制品。
它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炻器: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具有较高的耐火性和耐酸碱性。
•瓷器:以瓷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质地坚硬、光滑,并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
•釉下彩陶:在未经釉面处理的陶器上施以彩色涂料,然后再进行釉面处理。
3.2 先进陶瓷先进陶瓷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传统陶瓷材料,使其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先进陶瓷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高强度:先进陶瓷材料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冲击。
•耐高温:它们可以在极端温度下保持稳定,并且不易变形或损坏。
•耐腐蚀:先进陶瓷对酸、碱等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
•绝缘性:它们是良好的电绝缘体,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制造。
3.3 生物陶瓷生物陶瓷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良好的特点。
它们常用于骨科和牙科领域,如人工关节、牙齿修复等。
4. 陶瓷的应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类型,陶瓷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器皿:陶瓷制品如碗、盘、杯等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
•装饰品: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常被用作装饰品,展示着艺术家们的创意和技巧。
•建筑材料:陶瓷砖、洁具等在建筑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电子元件:先进陶瓷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制造,如电容器、传感器等。
_陶瓷知识介绍
陶瓷知识介绍一、陶瓷的起源及分类陶器是人类最早的工业品,早在原始人会用火的时候,陶器便诞生了。
因为用火烧肉时,人类逐渐懂得用植物枝条捆住食物,再用泥土包住外边,用火烧后味道更香。
同时,经烧过的坭土变硬,经过长期摸索,陶器便诞生了。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西方国家在没有认识中国(China专有名词)之前,陶瓷(china普通名词)已经通过贸易流入西方。
在郑和下西洋时带的一船船东西,大都是陶瓷,可以说世界认识中国是由陶瓷开始的。
1、陶瓷的概念陶瓷——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尚有长石、石类等)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包括陶器、瓷器、炻器等。
从结构上看,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2、陶瓷的分类①.按用途分类:A.建筑卫生陶瓷(墙地砖、琉璃瓦、洁具……)B.日用陶瓷(碗、杯、碟、茶壶、砂锅……)C.工艺美术陶瓷(陶塑、器皿……)D.工业陶瓷(耐酸瓷、电瓷……)E.特种陶瓷(高铝球石、辊棒、打火咀……)②.按吸水率分类:A.瓷质砖——吸水率≤0.5%。
产品的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透光性好,断面细腻呈具壳状,敲击声清脆。
(如瓷质抛光砖、玻化砖、瓷质外墙砖)B.半瓷质砖——0.5%<吸水率≤10%。
产品的玻化程度及其它物理性能介于瓷质和陶质之间,透光性差,机械强度高,断面呈石状。
其中:0.5%<吸水率≤3%为炻瓷砖(例外墙砖、耐磨砖);3%<吸水率≤6%为细炻砖(例仿石砖);6%<吸水率≤10%为炻质砖(例彩釉砖、水晶砖)。
(注:这里对半瓷质分类列举的产品,指一般常规下的产品。
当然有例外,如有厂家生产瓷质外墙砖和瓷质仿古砖。
)C.陶质砖——吸水率>10%。
产品未被玻化或玻化程度低,结构不致密,不透光,断面粗糙,机械强度不高,敲击声沉浊(例内墙砖、陶质仿古砖)。
(注:玻化程度太高、吸水率太低的产品,不易用水泥粘贴在墙上,所以一般内墙砖均烧制成陶质砖。
陶瓷的概念
(一)陶瓷的概念陶瓷是经过原料制备与合成、成型、烧结、后加工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从结构上看,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物质和气孔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烧结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陶瓷的概念广义的陶瓷概念: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德国陶瓷协会:“陶瓷是化学工业或化学生产工艺的一个分支,包括陶瓷材料和器物的制造或进一步加工成陶瓷制品(元件)。
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最少含30%结晶体。
一般是在室温中将原料成型,通过800℃以上的高温处理,以获得这种材料的典型性质。
有时也在高温下成型,甚至可经过熔化及析晶等过程。
”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所以传统陶瓷可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和制品。
因此,陶瓷工业可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瓷的分类(1)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类普通陶瓷:日用陶瓷(包括艺术陈列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化学瓷陶瓷电瓷及其他工业用陶瓷特种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2)按坯体的物理性能分类陶器←←区别→→瓷器一般为陶土原材料不同必须为瓷土1000度以下烧制温度不同1200度以上有一定的吸水性吸水性不同质地密实不透水沉浊敲击声音不同清脆硬度较小、无光泽硬度、光泽度不同硬度较大、光泽度高(二)我国陶瓷技术发展概述8000年前: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出现彩陶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殷商时代:一次飞跃汉代以后:二次飞跃唐代以后:三次飞跃陶器的产生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
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 —————800℃左右。
陶瓷名词解释
陶瓷名词解释
陶瓷名词解释
一、陶瓷:
陶瓷是一种固体非金属材料,是由无机材料(主要是硅酸盐)和有机物(结合剂)经高温强制烧成而得到的坚硬、结构紧密、化学性质稳定的固体物质。
它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用于建筑材料、冶金原料、力学结构件及电子元件等领域中。
二、粘土:
粘土是一种含有黏土矿物的混合物,是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料。
它通常是由石灰、膨润土、黏土和其他杂质混合而成,构成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氧化物。
粘土应具有良好的制品外观、好的烧成和特殊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保持性和强度。
三、烧成:
烧成是指用燃料烧结粘土而得到陶瓷制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其主要过程是将粘土浇制、晾干、烧制,通过增大加热速率,把粘土的固有结构稳定的改变为陶瓷的新结构,从而获得最终成品。
烧成过程的温度和时间不但影响制品的质量,而且也直接影响制品的外观和性能。
四、烧结:
烧结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把粘土由微粉状变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固体,并产生熔融的过程。
烧结是烧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影响陶瓷质量的重要因素。
- 1 -。
名词解释陶瓷
名词解释陶瓷陶瓷是一种制作于高温下的瓷器,通常用粘土及其它天然矿物质制成。
它以其细腻而精致的质感和耐久度而备受世人喜爱。
以下是陶瓷的详细解释以及相关知识点:1. 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
在中国,陶瓷作为一项艺术品和实用品的制造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在欧洲和中东地区,陶瓷制造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开始了。
到了15世纪,意大利成为了欧洲的陶瓷中心,而18世纪末则引领了陶瓷的现代化,大量工业化生产。
2. 陶瓷的材料陶瓷的主要原材料是粘土和瓷石,而陶瓷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添加剂如石英、长石、膨润土等会被加入,以改善瓷的质感和强度。
3. 陶瓷的制作过程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采矿、制泥、成型、打磨和烧制。
首先,粘土和瓷石会被挖掘出来,并被送到制泥厂。
在制泥厂,粘土会被洗净、研磨和混合,直到变成泥状物。
随后,根据形状和设计,陶瓷会被塑造成形,并放入烧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需要耗费高温和时间,这有助于使瓷器变得坚硬,耐用且易清洁。
4. 陶瓷的种类陶瓷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白瓷、青花瓷、钧瓷和汝瓷。
白瓷以白色和透明度聞名於世,青花瓷以其在白瓷上的美丽图案闻名。
钧瓷在中国宋代时期非常流行,汝瓷则以其简约、柔和的色调和线条著称。
除了这些主要类型,还有很多其他类型和风格的陶瓷,如外销瓷、珐琅瓷等。
5. 陶瓷的用途陶瓷的用途非常广泛,从家庭餐具、花瓶和装饰品到建筑材料和瓷砖,它们被应用在各种场合。
在历史上,陶瓷曾被用于贵族和国王的宫廷,而现在,陶瓷已成为了普遍家庭的必备品。
总结:陶瓷作为一种高级瓷器,是人们制造美丽且实用的物品的首选。
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并且需要非常高的技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也是为何陶瓷如此珍贵的原因之一。
到目前为止,陶瓷在各类生活场所中已被广泛采用,它在不同的用途上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陶瓷知识科普文章
陶瓷知识科普文章一、陶瓷的概念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二、陶瓷的分类按用途不同来分,有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工业陶瓷又分以下四个方面:建筑——卫生陶瓷: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
化工(化学)陶瓷: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电瓷: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_上的绝缘子。
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特种陶瓷: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按材料、致密程度来分,有粗陶(brick ware or terra-cotta)、细陶(pottery)、炻器(stone Ware)、半瓷器(semi vitreous china),以至瓷器(130relain),原料也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还有一类陶瓷叫透明陶瓷。
一般陶瓷是不透明的,但是光学陶瓷像玻璃一样透明,故称透明陶瓷。
透明陶瓷弥补了剥离性能的不足,它强度高,耐高温,抵抗化学腐蚀效果明显,甚至可以经受得起强烈的辐射等。
三、陶瓷材料的性能陶瓷的强度(高温、低温、室温)是所有材料中最强的。
陶瓷的韧性差,脆性大,是陶瓷产品的缺点。
而硬度是所有材料中最强的。
陶瓷易断裂。
陶瓷的弹性模量大,是金属材料的2倍以上。
弹性模量呈方向性;压缩模量高于拉伸弹性模量。
室温下,绝大多数陶瓷材料塑性变形极小。
日用陶瓷基础知识点
日用陶瓷基础知识点一、陶瓷的定义陶瓷是由天然无机材料通过成型、烧结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类制品,具有高温稳定性、耐磨损、耐腐蚀等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餐具、洗漱用具、装饰品等都属于日用陶瓷。
二、陶瓷的分类1. 按用途分类:- 餐具陶瓷:包括碗、盘、杯、壶等,用于盛放食物和饮品。
- 洗漱用具陶瓷:包括牙刷杯、肥皂盒、洗脸盆等,用于洗漱和清洁。
- 装饰陶瓷:包括花瓶、摆件、壁画等,用于装饰和观赏。
2. 按材质分类:- 瓷器:以瓷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质地坚硬、质感细腻,常见的有瓷器、瓷盘等。
- 陶器:以陶土为主要原料,经过中低温烧制而成,质地相对较软,常见的有陶盆、陶罐等。
- 琉璃: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熔化再快速冷却而成,质地透明、光泽度高,常见的有琉璃花瓶、琉璃摆件等。
三、陶瓷的制作工艺1. 成型:陶瓷制作的第一步是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捏塑、轮盘制作和注浆成型等。
2.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晾干和加热干燥等。
3. 烧制:干燥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以使其硬化和增加强度。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陶瓷材质和产品要求而定。
4. 上釉:烧制完成后,一些陶瓷制品还需要进行上釉处理,以增加光泽度和防水性。
四、陶瓷的特点与优势1. 高温稳定性:陶瓷制品在高温下不易变形和熔化,能够承受高温的烹饪和烘烤。
2. 耐磨损:陶瓷制品表面光滑,不易被刮花或磨损,使用寿命较长。
3. 耐腐蚀:陶瓷制品不易受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能够安全使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4. 美观大方:陶瓷制品具有多种色彩和纹路,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品。
五、日常陶瓷的使用与保养1. 使用时要避免碰撞:陶瓷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碰撞,以免造成破损或破碎。
2. 温和清洁:陶瓷制品在清洗时应使用温和的洗洁剂和软布,避免使用硬物或金属刷子刷洗,以免刮花表面。
陶瓷的基本知识重点资料
一.陶瓷(CERAMIC)概念:1.陶瓷是以粘土為原料經高溫燒制而成之器物.它是陶器和瓷器之統稱.按我司目前打樣及出貨來看,陶器製品有白雲陶、紅土陶、半瓷(也叫石瓷,是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一種陶瓷),一般質地疏鬆粗糙且存在很多氣孔,所以有一定的吸水性;而瓷器則是比陶器細致而堅硬,有一定的透光性.2.陶瓷表面一般皆有釉面,釉是以石英、長石、硼砂、粘土等為主原料,並根據需要配以著色氧化物及氯化物,經過鍛燒,研磨製成.塗在陶瓷之表面.具有玻璃光澤,可增加陶瓷的機械性能.表現豐富多彩的外觀要求.二.陶瓷的成分和組成1.陶瓷的成份(1)主要形成物成份:3Al2O3.2SiO2、Al2O3和SiO2(2)助熔劑性質成份(3)雜質:TiO2 Fe2O3 FeO(4)性能改進劑:A. MgO、ZnO、BaO、Cr2O3-提高物理強度和耐鹼強度;B. Al2O3、ZrO2-提高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C. 3MgO.4SiO2.H2O-降低熱膨脹系數D. SiC-提高導熱性2.陶瓷的組成(1)粘土:基本上是由矽酸鋁的水合物(Al2O3.2SiO2.2H2O)鹼土金屬(Ca﹑Ba)氧化物或化合物, 鹼金屬(Na﹑K)的化合物組成,有時還有些鐵的氧化物.其主要成份為Al2O3和SiO2,但其熔點很高,分別為2050℃和1728℃,但因粘土中含有其他成份,使得其在約900溫度範圍內即發生某些融合盡管同為粘土製作之器物,因粘土其純度的不同使得陶器和瓷器於物理和機械性能方面存在許多的差異.瓷器是最純的粘土製品,一般由 Al2O3和SiO2,組成.其成份範圍在SiO2和高紅柱石(3Al2O3.2SiO2)之間,即含有大約20%~50% Al2O3.為了調整熔點,還加入一些如鹼金屬氧化物那樣的其他物質; 陶器和半瓷的純度(Al2O3和SiO2含量)較低,而其他雜質的含量相對較高,故其燒成溫度較低且孔洞多密度小(2)長石:分子式為R2O.Al2O3.6SiO2,包括有鉀長石K2O.Al2O3.6SiO2,鈉長石Na2O.Al2O3.6SiO2,和鈣長石Ca2O.Al2O3.6SiO2(3)石英:分子式為SiO2,主要來自石英砂,高質量的石英砂中石英的含量的99.8以上.三.陶瓷的形成過程1.濕塑成型:粘土中的鱗片狀顆粒未經過處理前其排列是混亂的,塑性差,必須根據粘土的類型及其顆粒的表面狀態加適量的水(這些水將分佈於顆粒之間的間隙處和粒子表面的空洞處)再經過機械的或人工的力的作用,使這些鱗片狀顆粒可以比較自由地彼此運動,並力求彼此平行地排列起來,以達到其塑性極限並具有可塑性;另外,還必須加入某些添加劑,以改善或改變粘土的某些性能;最後通過各種方式塑造成型.2.乾燥階段:1成型後,通過自然方式或烘乾設備進行乾燥,粘土中的水份開始蒸發,強度開始增大,但要注意控制好乾燥速度,使表面排出水份的速率大致與水通過間隙擴散到表面的速率,否則會因乾燥收縮引起製品的開裂.3. 燒成階段:(1)低溫階段(室溫~300--進一步排出坯體中的殘餘水份;(2)分解和氧化階段(300~950)--化合水的排出; 有機物碳素和無機物等的氧化;碳酸鹽硫化物等的分解,通過分解和氧化反應,除去粘土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雜物.(3)高溫階段(900~燒成溫度)—分解和氧化反應繼續進行,粘土開始融合或玻璃化,直到其進行得相當完整,但因為粘土完全融合會使製品變軟甚至踏陷,所以粘土製品僅僅是部份融合,玻璃基體中還有未反應的Al2O3和SiO2.這些未反應物必須可以並且足以支撐起產品形體不會改變,對於表面的釉而言,其熔點一定比陶瓷低且在同樣高溫狀態下處於完全熔融的液體狀態(4) 冷卻階段(燒成溫度~室溫)—隨著溫度的降低,產品開始變硬,白雲陶赤陶(即陶器)中未反應融合的成份最多,半瓷次之,瓷器最少,故從玻璃化程度來說,瓷器最高(接近完全玻璃化), 半瓷次之,陶器最少;無論陶器還是瓷器,其表面的釉是完全玻璃化的.四.陶瓷的一般性能1.機械性能:(1)剛度—剛度由彈性模量衡量, 彈性模量反應結合鍵的強度,陶瓷的具有很強大的化學鍵,所以有很高的彈性模量,但氣孔率和溫度對彈性模量影響極大,隨著氣孔的增多和溫度的昇高,其彈性模量逐漸降低.(2)硬度—鍵的強度也決定了陶瓷的硬度,所以其硬度非常高,一般為1000~5000Hv,淬火鋼為500~800Hv,高聚物為20Hv以下.(3)強度—依理論計算,其強度就是很高的,約為E/10~E/5,但因受密度/雜質及各種缺陷的影響,其實際值只為E/1000~E/100.(4)塑性/韌性或脆性—在常溫下無塑性,在0.5T m時塑性開始;其受載時不會發生型變即會發生在較低的應力下斷裂2.物理和化學性能(1)熱膨脹—指溫度昇高時物質的原子振動振幅增大,原子間距增大所導致的體積長大現象,其系數一般為〔a=(7-300)*10-7/℃〕,高聚物為〔a=(5-15)*10-5/℃〕,金屬為〔a=(15-150)*10-5/℃〕(2)導熱性—指在一定溫度梯度作用下熱量在固體中的傳導速率,陶瓷的熱傳導主要依靠原子的熱掁動(沒有自由電子的傳導作用),所以導熱性很小,其系數為λ=10-2~10-5W/(m.K),較金屬低很多.(3)熱穩定性—就是抗熱掁,性為陶瓷在不同溫度範圍波動時的壽命,一般用急冷水中不破裂所能承受的最高溫度來表達.,由於陶瓷的導熱性低和韌性低,所以其熱穩定性很低.(4)化學穩定性—對酸/鹼/鹽等腐蝕性強的介質均有較強的抗蝕能力.五.陶瓷的類別及特性:1.日用陶器的類別和特性22.日用瓷器的類別和特性六.陶瓷製作工藝流程3七.各流程常見問題點及原因分析:1.雕型階段---除表達特殊美學外,要充分掌握以下各要點以利於大貨生產.(1)各部分之弧度厚薄比例要合理,避免成型過程中變型甚至開裂.(2)浮雕之深淺度及角度適中,便於分片成模及注漿脫模.4(3)轉角要圓,避免出現死角,而造成開裂.2.分片階段---原則是採用最少之片數且方便脫模,以減少模線.3.制模階段:(1)模具不密合,模縫較大,造成成型時有粗模線存在.(2)鉀肥皂如果未清理幹凈,殘留在模具上,成型時形成針孔,氣泡.4.成型階段:(1)針孔:A.泥漿抽真空不徹底,殘留有空氣,或其他雜質.B.模具上鉀肥皂未清理幹凈,該點無法吸水,泥漿不能於此點被吸附變幹.C.模具內石膏屑或灰塵.(2)氣泡:A.形成原因完全同“針孔”形成原因.B.手灌漿時進料口小,且流入方式不正確,致使內部空氣無法排出.(3)變型:A.脫坯太濕,支撐力不夠.B.木板不平.(4)注漿孔開裂:高壓成型時,脫坯後未修補.(5)模線:a.脫坯太濕;b.整修時胚體太濕;c.模具原因,趟次過多損傷嚴重或分片時各片不密合,縫隙過大.(6)倒流漿:倒漿時泥漿未完全流出或未乾再扶正模具,則泥漿於內部向底部回流.(7)注漿縫合線:高壓成型時,泥漿進入模具內分流再相遇而形成結合線,上透明系統釉及淺色釉時特別明顯.(8)水紋印:高壓成型時,模具太濕或泥漿太稀所致.(9)水玻璃堆積:手灌漿成型產品側面及底部沈積之水玻璃,沈積處與其他部分存在明顯色差.(10)泥紋:滾壓成型時大件產品與石膏模接觸之面表皮波浪紋密佈,該處吸釉能力與其他部分明顯不同.故上白色或透明釉時無法全部掩蓋.(11)表面凹陷:高壓注漿時,相對著底腳之表面有一圈凹痕,主要是此部分較厚或泥漿太稀,內部未幹透而脫坯形成.5.修整階段:(1)附件開裂:A.連接附件時附件與主體於接點之弧度要求一致.且接觸面積大並且實施適量的壓力使其密合,否則易開裂.B.兩者的幹濕度差異太大造成不同的收縮比而降低粘結牢固度.C.對於較大的中空附件要讓內部之空氣在高溫下可以順利排出,否則極易造成粘結處開裂.(2)變型:切口時泥坯太濕,且破壞各部分收縮拉力平衡.在繼續乾燥過程中則變型.(3)開裂:泥坯太幹時切口洗口.泥坯口邊被水突然濕潤且繼續乾燥.而造成不同之收縮比開裂.(4)利角邊:洗坯時未洗圓滑.(5)泥塊或泥粒:切口或打孔時掉入內部於整修時清理,一種粘附於底部,另一種是在密封空間裏未粘附,如水罐把手打出氣孔時, 泥粒掉進內部,釉燒後搖晃則發出碰撞聲.6.素燒階段:此過程中容易產生開裂現象,要求烘烤時水份一定要幹且窯速要適中.窯速越快越易開裂.57.彩繪階段:彩繪一般分為釉上彩和釉下彩,半瓷土色太黃一般皆採用釉上彩,而白雲陶則採用釉下彩. 彩繪一般要求主色與背景色絕不可跑色,而圖案的大小位置要協調一致.(1)釉上彩泛底:表面彩繪層中明顯帶有密集點狀底釉.如果彩繪後噴一層薄薄的透明釉則可改善.(2)彩繪部分粗澀無光澤:A.釉下彩後未烤色,表層釉吸附太薄.B.彩繪層太厚.藍色釉上彩或釉下彩容易出現這一題.C.回燒變色,主要是變黑變暗.8.施釉階段:(1)縮釉:A.坯體存在太久,表面灰塵油質吸附且滲透.導致釉面根本無法與坯體結合而大面積縮釉.B.釉層太厚.蒸發孔堵塞.C.對素坯吹風擦水不徹底.D.死角或凹陷處釉層虛附釉層與坯體間的夾層空氣.(2)露白:邊沿利角處收釉較薄.顏色較淺.(3)流釉:A.上釉時觸網之處釉水未幹即倒置,未幹釉水順著產品內外壁下流;或者產品底腳圈內凹陷部未幹而傾斜流出形成.B.釉水流動性差.乾燥太慢,無法流平形成.C.釉水流動性太強,還未完全流平就已幹透形成.(4)白點:粉色系釉中之鋯白粉.(5)黑點:釉水脫鐵不徹底或窯爐中有掉灰形成.(6)積釉:出現在產品底部凹陷處,施釉時釉水無法正常流出或者口沿角網部分.(6)污染:A.其他釉飛濺造成.B.操作人員手上有其他釉水.C.換施釉水時擦底機海綿未清理幹凈,造成擦底時污染,(特別是寶藍色)在施釉時很難看出有污染現象,一經燒成則明顯.9.燒成階段:(1)開裂:高溫或冷腳過程中死角或厚薄關太大處造成升溫裂與冷卻裂.(2)變型: A.收縮拉力差異.直立式產品開口造成變型.B.重力作用不均衡下踏,主要是盤類邊部分下踏.C.平板類產品,四腳翹曲.(3)色差:A.釉料對溫差太敏感,臺車不同層次,不同位置溫有一定溫度差而造成色差.B.施釉厚薄度不一致造成.釉越原厚則顏色越深,特別是透明系統釉水.(4)粘底:底部懸空跨度太大,缺少重量支撐點,高溫過程中下踏而與窖板相連.(5)污染:排在較前位置臺車上有深綠色產品,緊接著排淺色產品(米色或白).綠色釉表巳幹色粉粒被風吹到淺色釉造成污染.10.貼花(760℃----850℃)(1)花紙粗糙:A.溫度太低,窯速過快未燒熟.B.貼花後堆放太久積塵多以及窯內不清潔,高溫時與花紙相粘.(2)色差:溫度過低,則發黑發暗,溫度過高則變淺.(3)跳花:A.貼花後水份未幹或未貼平而高溫時水分和空氣蒸發溢出所致.6B.重疊處過厚跳花.(4)膠跡:非圖文部分花紙之膠上沾染色料高溫後附著於坯體上.(5)花紙粘傷:排窯時花紙互相碰觸高溫時相互融粘.(6)污染:貼花時色料及膠水殘留在水上,並沾染到白坯未擦拭幹凈進窯烤花.(7)顏色不均:除印刷不均外,花紙被牽引過長部分顏色變淺.(8)重疊線:整版貼花時,有圖案或著色部分互相重疊造成一條顏色明顯加深之線條.要求重疊線要直順,寬度不可超過1.5mm.(9)錯位偏位:整版貼花或貼線條狀花紙高低不一,波浪起伏狀.(10)暗裂:主要是壞壁太厚或較密,封透氣散熱不均不良之器型,在冷卻過程中形成,單憑內眼很難看出,可用金屬棒敲出,如果聲音渾濁則暗裂.聲音輕脆響亮則為良品.八.品質管理:1.開發設計:A.瞭解各人之真實需要,譬如客人需求某種特殊效果且提供樣品參考,我們可以通過多種處理方式達成,不能錯以為客人就是需要此種材質之此種處理之產品.其實完全可以採取另種材料或另種處理且更省成本他達到同樣之效果.B.制圖時集思廣益,充分考慮產品結構、呎寸滿足消費者使用的功能及安全需求,盡可能一次性提供正確樣品,不要等到確認後才因功能安全問題重新修改產品的造型結構和尺寸,從而導致重新報價/重新確認重切交期等一系列麻煩發生.2.打樣階段: 必需從“技術”“成本”的角度對產品進行如下評估A. 進行合理造型,適合批量生產; 在製作過程中,瞭解實際困難度,包括打樣成品率,是否為正常工藝完成時間,並根據這些做合理調整修改,並做好書面記錄,以便完整地和QA部門移交.B. 確定適當材質,恰當表現產品價值感;C. 選擇最適宜之配合工廠,保證最好的價格/交期/品質3.確認階段: 需將客戶需求向QA書面交接,並檢測產品與設計需求之相符性或一致性,如果工廠要對已確認器型之產品進行成型方式及型體部分修改,以利於量產,如果僅是外型上的細微改變.而不影響其功能.呎寸及整體外觀視覺,那麼要求工廠打樣給我司確認,如果修改動作太大.則要寄給客人重新確認.4.試產階段:要求工廠進行試產,將試產過程中產生之問題與工廠進行討論並於大貨予以克服,如果因原料本身性質或工藝之故無法使顏色或效果整批一致時,則要求工廠提供試產區間樣給客人確認接受範圍,並要求工廠記錄確認區間形成時之窯溫,窯速,層次,排列密度,臺車每層間高度等技術數據,嚴格依照此進行大貨生產.裂紋釉效果要求對裂紋之型狀密集度做區間範圍;凡需要用來盛液體之產品,內部要求上同色色釉以防止滲漏,要求於出貨前7天完成釉燒.一般來說.出完後3-4天即可達到80%左右開裂並擦仿古油.此舉一方面是保證貨到客人手中充分裂紋且不會因為繼續裂紋而拉裂坯體.檢驗是否會繼續開裂可進行極溫測試---即在190°環境中垣溫1小時後置入24℃常溫水中浸泡24小時檢查坯體是否有裂痕.窯變釉對溫度層次非常敏感試產時一定要提供區間樣給客人確認.5.期中階段:7中時要有全面性,生產各個環節皆需有產品,需對大貨功能安全等進行相關測試.6.交期管理:九.瑕疵分類和界定主要瑕疵,次要瑕疵表89附錄 :釉藥的基本知識一. 什麼是釉藥1.釉藥的本身是一種玻璃質.而以玻璃來說, 它的主成分是90%石英(SiO 2)和10%助熔劑, 所以釉藥的成分可概分為: ← 長石 50% ↑ 石英 25% → 高嶺土 25%↓ 助熔劑 (它所佔的比例多寡,則由降低高嶺土的比例而定; 而所需的比例多少, 要看這釉藥的施用對像是什麼樣的土質而定) 其中氧化 鋅是常見的一種助熔劑.2.我們以使用的泥土分類, 可以知道助熔劑扮演著決定的因素泥土 燒成溫度 所需的助熔劑←白雲土 950℃ 最多 ↑半 瓷 ↓ 次之 →全 瓷1350℃最少二.釉藥的製造←原礦 → ↑品檢 → →配料(各廠家的機密) → ↓研磨 → ︒過節 → ±除鐵(如黑點及藍點一次到二次,視廠家而定) → "包裝 → ≥出貨* 以台宜的產能來說, 三天內可完成50桶左右, 每桶為45kgs, 45550=2250kgs約2噸左右.三.釉藥的使用1.一般釉藥的施用因白雲土、半瓷土的不同, 所用的濃度也不一樣, 白雲土通常是26~28度, 半瓷約是45度, 所以半瓷上釉的量是白雲土的1.5倍左右.2.釉藥(乾料)佔成品的重量, 大約是15%左右.四.什麽是色釉? 什麽是色料?1.簡單的說, 色釉就是透明釉加上色料的混合物. 透明釉一般又稱為基礎釉,而色料只是種經過燒成後不能熔融於胚體的著色劑, 透過透明釉的包覆將所要的顏色呈現於陶瓷的表面.2.色釉可概分為半透明色系和不透明色系兩種.一般淺色系是半透明系, 所以一般流釉的問題常出現在這類顏色之上, 主要是淺色系層次分明施釉的厚薄不一致, 或是釉的流動性因溫度或是造型等因素, 都會使陶瓷的表面露出深淺不一的痕跡, 這積釉比較深, 造成部分顏色特別厚實現象, 會稱之為流釉.3.窯變的效果,也是種色釉的作用. 概括的說, 在1130℃至1180℃以上穩定的助熔劑未產生晶相的陶瓷品, 就是窯變.4.色料一般多是金屬氧化物經高溫鍛燒而成, 鍛燒是要除去不穩定程度,以黑色色料成份為例, 其中的氧化物可能有錳(Mn). 鉻(Cr). 鈷(Co).鎂(Mg)和鎳(Ni) 等, 隨著氧化物的多寡, 一樣稱之為黑色的色料, 會有很大的差異; 燒成後顏色偏藍, 可能鈷的成分太多, 或者偏咖啡色, 則可能是錳含量偏高等.5.釉和色料皆屬無機物質, 可耐至950℃以上, 而一般油漆則是有機物質,不耐高溫, 約100℃左右, 就氧化殆盡了.五.膨脹係數在陶瓷和釉藥的關係.1.自然界的物質都存在著熱脹冷縮的特性, 這脹和縮的比率就是膨脹係數.2.膨脹係數關係著釉藥和胚體間密合的問題, 兩者的膨脹係數一致陶瓷的表面才會完整, 一般常見的裂釉. 捲釉和禿釉等象, 都是彼此的膨脹係數不一致所導致的結果.3.釉的膨脹係數> 胚體膨脹係數, 則產生裂紋釉釉的膨脹係數< 胚體膨脹係數, 則產生釉剝殼4.一般超過10%色料要注意膨脹係數問題, 可由儀器檢查出來.常見陶瓷產品分類表10。
陶瓷的概念
陶瓷的概念陶瓷是一种由陶土经过成型、烧制而成的艺术品和功能器皿。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创造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陶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也是艺术和文化的载体。
陶瓷的概念首先涉及到"陶"和"瓷"两个词的含义。
"陶"泛指由土壤或粘土经过加工工艺制成的器皿,包括陶器、瓷器、青瓷等。
"瓷"特指经过高温烧制,具有较高硬度和较低吸水率的陶器,是陶器的一种。
陶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中国和日本,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古代,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包括日常生活器皿,如盘、碗、杯、罐,也包括冶炼矿石用的坩埚、瓷舟等特殊用途器皿。
同时,陶瓷也是一种材料,可以制作建筑材料、圣坛、墓葬用具等。
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选取、成型、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首先是原料选取,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陶土,如黏土、瓷土等。
然后是成型,陶土通过捏塑、轮盘、包罐等方式成形。
接着是烧制,将成型后的器皿或艺术品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温度通常在1000度以上。
最后是装饰,烧制后的陶瓷可以通过刻、画、釉等工艺进行装饰,以增加艺术价值。
陶瓷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受到人们的喜爱。
首先,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吸水率,使其成为耐用且易清洁的日常用品。
其次,陶瓷在装饰方面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表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青瓷以其独特的釉面色泽和温润的质感成为世界闻名的陶瓷艺术品。
再者,陶瓷在科技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陶瓷、生物陶瓷等。
在中国,陶瓷是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陶瓷制作的技艺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发展。
历代的陶瓷作品在艺术表现和工艺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表现出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于陶瓷的名词解释
关于陶瓷的名词解释陶瓷是一种使用陶土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特殊材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
它不仅具有多样的形状、色彩和纹理,还具备优秀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工艺品、日用品及工业产品等领域。
一、陶瓷的起源与历史陶瓷起源于古代的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瓷器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存储和烹饪食物的需求,原始社会的人们开始使用陶土制作简单的陶坛、陶罐等容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工艺不断发展创新,出现了更为精细的陶瓷器物。
在宋代,中国瓷器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著名的青瓷、白瓷和粉彩瓷等制作工艺。
而后,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陶瓷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传统工艺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常见陶瓷品种及特点1. 瓷器:瓷器是指由高岭土、瓷石等高岭矿石制成的陶瓷制品。
常见的瓷器有青花瓷、白瓷、龙泉瓷、景德镇瓷等。
瓷器的特点是质地坚实、色泽洁白、透光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温、耐热性能。
2. 瓷砖:瓷砖是一种由粘土经过成型、烧制而成的薄板状陶瓷材料。
瓷砖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在地面、墙面、厨房和浴室等环境中使用。
瓷砖的特点是硬度高、耐磨、易清洁、色彩多样,同时具备防水和防污性能。
3. 陶瓷卫浴:陶瓷卫浴是指由陶土、石粉等材料制作的用于卫生设施的陶瓷产品。
包括马桶、洗手盆、浴缸等。
陶瓷卫浴产品具备抗菌、耐用、易清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
4. 陶瓷工艺品:陶瓷工艺品是指由陶土经过成型、装饰、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
它们包括陶瓷雕塑、陶瓷花瓶、陶瓷壁画等。
陶瓷工艺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技艺而闻名,是装饰和收藏的好选择。
三、陶瓷的制作工艺1. 成型:陶瓷制作的第一步是将陶土通过搓、捏、拉等方式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这一过程需要熟练的手工技巧和细致的处理,以确保陶器的质量。
2.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使陶土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以减少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开裂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的概念详解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成品。
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电瓷等等。
陶瓷与玻璃、搪瓷、水泥、耐火材料同属于硅酸盐材料的范畴。
广义的陶瓷已是指使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
国际上陶瓷通用名为“Ceramics”。
陶器为“pottery”;瓷器为“china ”原为“昌南”(瓷都景德镇旧称昌南镇),外族口传为“China”即指中国。
传统意义上的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
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凡是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 化工, 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料,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 磁性瓷等. 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凡是陶器和瓷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有时从表面看来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
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
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
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
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
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
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
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
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
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
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
(一)灰陶灰陶是在烧窑后期,采用还原焰,使制陶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在这种情况下,烧成的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
灰陶是人们日用陶器中最多的一种,质地较疏松、粗糙。
(二)红陶红陶是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质地较坚硬细致。
(三)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最精美的陶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堪称其代表作。
彩陶花纹是陶坯未入窑焙烧前,用铁、锰等颜料在坯体上绘画纹饰,入窑后用氧化焰烧成。
彩绘牢固地结合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
彩陶上的纹饰有变化多端的植物纹、形态各异的动物纹和几何形纹饰等。
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贮藏器和吸水器。
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
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还有一种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进行彩绘的,称"烧后彩绘陶",彩色易剥落。
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为彩绘陶。
是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
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粘结不牢,很容易脱落。
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
(四)黑陶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投入木炭产生浓烟(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
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
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
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
(五)白陶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
(六)釉陶釉陶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1200℃的釉陶。
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属声。
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
另一种是在西汉晚期已经出现的胎呈红色的陶器,其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
唐三彩便是低温釉陶。
凡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
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
在釉中若再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等,焙烧后就会出现绿、蓝等色泽,常见的唐三彩就是釉陶.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囗就叫瓷器。
但目前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
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凡是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凡是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凡是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凡是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瓷系与窑系凡是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期内,在胎体成份、烧制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和风格的瓷窑产品, 称为瓷系。
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纹饰的流变、异同,可划分为多种窑瓷体系,简称窑系,如青瓷的越窑窑系;宋代的定窑窑系、耀州窑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瓷窑系等。
凡是瓷系与窑系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制瓷工艺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
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
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自己的烧造瓷器。
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凡是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凡是一、造型比较秀气,胎色瓦灰,胎质颗粒较细,有的略呈红色或黄色;气孔细,孔隙度小,胎中黑点少。
凡是二、瓷器胎料的化学组成是: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于北方。
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都较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则较北方为高。
凡是三、釉层青绿发翠,有的略带暗黄色,有羊木光。
凡是四、瓷器烧成的温度较低,一般为1200℃左右,甚而还达不到这个温度就出现过烧现象。
凡是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凡是一、器物造型新颖,粗犷雄伟;胎体比较厚重,胎色浅灰,颗粒结构粗糙,胎内有黑点和气孔,孔隙度大。
凡是二、胎料的化学组成接近于质量差的粘土原料,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的达32%;二氧化钛含量超过1%,二氧化硅的含量普遍都低于南方,所以胎的呈色较南方偏深一些。
凡是三、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颜色灰中泛黄。
凡是四、瓷器烧成温度较高。
如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在1200℃的烧造温度下还是生烧。
凡是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
为“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
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
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
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
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
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为民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