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教案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教案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与量的概念、基本运算规则和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数与量的概念、基本运算规则和简单的应用题。

2、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数与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教学软件:数学应用题教学软件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数吗?”和“你知道怎么计算吗?”引导学生思考。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数与量的概念,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基本运算规则,最后讲解简单的应用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练习并口头回答。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并问学生是否有任何疑问。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当前的教育环境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随班就读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很难为特殊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资源和设施,无法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随班就读的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随班就读管理。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几何图形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认识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几何图形的认识2.几何图形的性质3.几何图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几何图形的认识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图形?谁能举例说明?2.探索活动(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几何图形,如桌子、黑板、窗户等。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教室里有很多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下面我们来具体认识这些图形。

4.讲解与讨论(1)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二课时:几何图形的性质1.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那么这些图形有什么性质呢?2.探索活动(1)让学生用尺子、圆规等工具,尝试画出三角形、四边形、圆。

师:通过探索,我们发现三角形、四边形、圆都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三角形的三条边之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等。

4.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几何图形性质的练习题。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时:几何图形的应用1.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的性质,那么这些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2.探索活动(1)让学生举例说明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通过探索,我们发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建筑、设计、艺术等领域都需要运用到几何图形。

4.实践活动(1)让学生设计一个几何图形作品,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2024年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2024年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2024年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础概念,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概念,掌握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练习本3.教学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乘法(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幅画,画上有4个苹果,每个苹果上有3个红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中有多少个红点?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用加法计算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二)新课讲解1.老师介绍乘法的概念,即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老师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如2×3=6,表示2加3加3加3的和是6。

3.老师出示教学卡片,让学生练习读乘法口诀,如“二三得六”、“三三得九”等。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调乘法口诀的应用。

第二课时:乘法应用题(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

(二)新课讲解1.老师讲解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老师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解答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乘法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调解题思路。

第三课时: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

(二)新课讲解1.老师讲解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如“二三得六,二四得八”,让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2.老师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为第二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三节《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位乘法运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5,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例题讲解(1)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运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强调进位问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2. 内容:(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运算方法。

(2)例题及计算过程。

(3)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123×5、234×6、345×7。

(2)应用题:根据购物情境,列出算式并计算。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615、1404、2415。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多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2)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运算;2. 学会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提高数学运算能力;3. 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教学重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买了一箱苹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到多少苹果?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并计算。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互化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环节:给出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一瓶饮料,喝了3/4,问还剩下多少?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2/3 × 4/5,3/4 ÷ 2/5;(2)将0.6、0.8转换成分数;(3)实际问题:小刚有5元,花了2/5,问还剩下多少元?2. 答案:(1)2/3 × 4/5 = 8/15,3/4 ÷ 2/5 = 15/8;(2)0.6 = 3/5,0.8 = 4/5;(3)剩下的钱为3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部分学生运用分数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1)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1)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分数,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分数教具(如水果、蛋糕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如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蛋糕?2. 新课讲解:a. 讲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b.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说明如何读写分数。

c. 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的约分等。

d. 讲解分数的比较,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如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等。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

5. 小组讨论: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学第二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2. 内容:a. 分数的意义b. 分数的读写方法c. 分数的基本性质d. 分数的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a. 0.75、0.625、0.5833b. 2/5 < 3/7 < 4/9c. 5/11和7/15是互质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基本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分数的比较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多做一些针对性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打折、菜谱配比等,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原理,并能正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分水果、蛋糕等,让学生感受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数学第二单元分数的加减法2. 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及计算方法(3)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题5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题5道。

(2)应用题:分数加减法应用题2道。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如“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否高。
4.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
5.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6.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是否及时、准确,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7.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1/3 × 2/5,2/7 × 3/4,3/8 × 1/6。
(2)计算以下分数除法:
3/4 ÷ 2/5,5/6 ÷ 3/4,4/9 ÷ 1/3。
(3)计算以下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3 × 4/5 ÷ 1/2,5/6 ÷ 3/4 × 2/7。
2.答案:
(1)1/3 × 2/5 = 2/15;2/7 × 3/4 = 3/14;3/8 × 1/6 = 3/48。
1.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表示将几个相同的分数进行累加。例如,2/3 × 3/4表示将2/3这个分数累加3/4次。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即(a/b) × (c/d) = (a×c)/(b×d)。
3.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表示已知两个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例如,3/4 ÷ 2/5表示已知3/4和2/5的乘积,求2/5的值。
(2)3/4 ÷ 2/5 = 15/8;5/6 ÷ 3/4 = 10/9;4/9 ÷ 1/3 = 4/3。
(3)2/3 × 4/5 ÷ 1/2 = 8/15;5/6 ÷ 3/4 × 2/7 = 5/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应用?
2.答案的准确性:作业答案要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学生。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的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3章“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分数的分类;第4章“小数的初步认识”,包含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还包括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和小数的转换,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理解分数与小数的意义。

重点: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数与小数的挂图、教学PPT、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分数与小数的操作材料,包括彩纸、剪刀、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水果切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何表示这个水果的一部分?”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 新课内容:a. 讲解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举例说明。

c. 介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讲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举例说明,并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实际操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章和第4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用彩纸、剪刀等工具制作分数和小数的模型,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与小数2. 主要内容:a. 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分类b. 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与分数的关系c.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分数1/2、3/4、5/6转换为小数。

b. 将小数0.2、0.3、0.4转换为分数。

2. 答案:a. 1/2=0.5,3/4=0.75,5/6=0.8333(保留四位小数)b. 0.2=1/5,0.3=3/10,0.4=2/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一: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 章节二:小数的概念与性质;3. 章节三: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小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会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超市购物时遇到的分数与小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例题讲解:(1)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小数的概念与性质;(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随班就读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2. 主要内容:(1)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小数的概念与性质;(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解答题:将0.6化成分数,并化简。

2. 答案:(1)9;(2)C;(3)3/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分数与小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2. 例题讲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3. 小组讨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规律;4. 作业设计:解答题的解答过程。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详细讲解和示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将以下分数写成小数:3/4、5/8、2/5
(2)比较以下分数的大小:3/4、7/12、5/8
(3)计算以下分数的和:1/3 + 20.625、0.4
(2)3/4 > 7/12 > 5/8
(3)1/3 + 2/5 = 8/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后反思,注意关注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打折、烹饪配比等,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分数的定义和读写方法的教学
在讲解分数的定义时,要强调“平均分”的概念,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对于分数的读写方法,要反复示范,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正确地书写和表达。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的讲解
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数的变化过程,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对于分数的运算规律,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7.课后拓展延伸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
2.分数的定义和读写方法的教学
3.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的讲解
4.例题的选取和讲解
5.随堂练习的设计和实施
6.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准确性
7.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和深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
实践情景的选取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随班就读计划数学

三年级随班就读计划数学
单元短期教学目标第二单元1掌握简单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加法数字卡片第三单元1认识四边形认识常见几种四四边形图片第四单元1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算式卡片第五单元1认识时分时分秒的认识简单时间计算时钟图片第六单元1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理解算理算法数字卡片第七单元1认识简单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计算彩色卡片第八单元1初步认识可能认识可能性说出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骰子等第九单元1初步了解搭配组合了解搭配方法的多样性实物图片教学策略
2、在小组活动中,该生参与度较低,常被遗忘于角落。在对其组员的进行了谈话与讨论后,该情况得到缓解,小组成员热情邀请该生参与活动,对其充满耐心,渐渐地该生开始参与部分小组活动。
3、在随堂练习中,练习分层次分难度,为其准备可以完成的题目,并给与一定指导,让该生逐渐增强自信心。
任课教师___
校长_____________
3、注重引导同学们对他的宽容与帮助,选择3到4位品学兼优的热心学生在各方面给予帮助。
4、加强与其家长的联系,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给其家长适当指导。
教育目标训练完成情况:
会做简单两位数加法,初步认识三位数,认识可能性,认识简单的分数。
学生受教育记录:
1、在课后,根据该生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后给予一些个性的辅导练习。
年月日
主要学
习行学
障碍
该生学习能力较差,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耐心明显不足,上课会随便走动。要人陪读。
原来学习情况
不合格











知识技能:该生计算能力落后,数学成绩不理想,考试时没有耐心较长时间地答题。本学期以训练该生学会两位数加法,认识三位数为主。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识别、分类和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2.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3.第三单元:测量长度和时间4.第四单元:图形的识别和计算5.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学会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认识长度和时间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识别和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容易混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难以掌握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讲解:介绍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相邻数、相邻十位数的关系。

(3)练习:让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以及相邻数、相邻十位数的计算。

2.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和减法。

(2)讲解: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练习。

3.第三单元:测量长度和时间(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和时间单位。

(2)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测量和计算练习。

4.第四单元:图形的识别和计算(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图形。

(2)讲解:介绍图形的识别、分类和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图形的识别和计算练习。

5.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2)讲解:介绍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3)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随班就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乘法》的1.1节《乘法的意义》和1.2节《口诀与乘法表》,以及第二章《长度单位》的2.1节《认识米和厘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

2. 学会使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乘法表内乘法。

3.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运算;认识米和厘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乘法口诀表、米尺、厘米尺、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具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乘法现象,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乘法意义例题,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如:2个3是多少?3个4是多少?3. 乘法口诀学习(15分钟)分组学习乘法口诀,互相提问,巩固记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乘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长度单位学习(10分钟)利用米尺和厘米尺,让学生直观认识米和厘米,学会长度测量和换算。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及例题。

2. 乘法口诀表。

3.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乘法表内的乘法题目。

(2)应用题:根据生活情景,列式计算。

(3)长度测量题:测量并记录身边物体的长度,换算成米和厘米。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乘法表进行计算。

(2)应用题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

(3)长度测量题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进行长度换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乘法运算和长度单位换算方面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了解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2)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2)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分数的乘除法”,具体内容包括:1. 分数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2. 分数的除法法则及其应用;3. 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运用;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小明和小华分水果,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思考;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结合例题进行讲解;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步骤;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乘除法2. 内容:(1)分数乘法法则(2)分数除法法则(3)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计算题各5道;(2)应用题:结合实际情景,设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道。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找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探究任务,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数乘除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补充说明:(1)在讲解分数乘除法时,要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2)针对分数乘除法的法则,要详细讲解并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3)在分数乘除法的应用上,要设计多样化的题目,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分数》,具体包括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水果盘,里面有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水果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各种水果所占的比例。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4.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用学具制作分数卡片,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分数卡片最准确、最有创意。

5. 分数的应用: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24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关于分数的手工作品,可以是分数卡片、分数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其它性质,如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数学第二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和乘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和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乘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问题: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他用了3张5元纸币支付,还找回了一些钱。

请计算小明找回的钱数。

解答:20元× 3 = 60元,小明支付了60元,找回的钱数是60元 20元 = 40元。

2. 新课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方法。

乘法:同号相乘,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相乘,取相反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除法:同号相除,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除;异号相除,取相反符号,并把绝对值相除。

乘方:一个数的乘方,就是将这个数连乘若干次。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除法和乘方的例题。

例题1:计算(3) × 4 的值。

解答:(3) × 4 = 12。

例题2:计算6 ÷ 2 的值。

解答:6 ÷ 2 = 3。

例题3:计算(2)³ 的值。

解答:(2)³ = 2 × 2 × 2 = 8。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除法和乘方的练习题。

练习题1:计算2 × 5 的值。

解答:2 × 5 = 10。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第二单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5章“分数的基本概念”,第6章“分数的运算”,以及第7章“小数的认识”。

详细内容将涉及分数的表示、分类、约分、通分、分数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小数的读写、转换和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分类、约分、通分等基本操作。

2. 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转换和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的通分与约分,小数的转换与运算。

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分数与小数的教具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分数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披萨、购物打折等,让学生感受分数与小数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探讨分数的表示与分类。

(2)引入分数的约分与通分,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技巧。

(3)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算方法。

(4)认识小数,讲解小数的读写、转换和运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表示与分类2. 分数的约分与通分3.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 小数的读写、转换与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分类结果及原因。

(2)约分与通分结果。

(3)分数运算结果。

(4)小数转换与计算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掌握情况如何?在教学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练习不足等问题?2. 拓展延伸:(1)探讨分数与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理解简单的一步计算的除法解决问题。
能用计算器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用计算器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理解简单的一步计算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算器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
随读学生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对简单的小数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
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对简单的小数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
比较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
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对简单的小数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算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读生活动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4.185.25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8.7852.864
7.6024.0035.8973.996
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使用计算器计算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课外作业
书上24页的作业
教学反思:
随班就读教案
课题
商的近似数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列式
理解题意
教学新课
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列式
学生讨论,
指导板书
学生发言,总结计算方法
指导看懂图画内容
使用计算器计算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3.81÷7 32÷42 246.4÷13
2、书上的作业。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使用计算器计算,会保留一位小数
教学反思:
随班就读教案
课题
练习课P25练习
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
随读学生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
2参与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了解扩大的含义。
提高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提高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提高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算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读生活动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算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读生活动
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5=()
23×5=()
115÷2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416÷32=1380÷15=。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使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第7题可以提很多数学问题,如“一共有多少位学生”“一共要花多少钱”“每个学生一共要准备多少钱”等,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列式
参加小组交流
独立练习
挑战题
P25 9学生独立解答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列式
指导理解题意
列式
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指导使用计算器计算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课外作业
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随班就读教案
课题
小数除以整数(二)16~17页的例2、例3
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
随读学生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学来自计算使用计算器计算,帮助同学们验算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课外作业
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随班就读教案
课题
一个数除以小数16~17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
随读学生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计算
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学生是否处理正确。如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列式
学生交流
学生发言
帮助理解题意,知道列除法竖式
认真倾听
指导计算器使用,教学近似数的方法
反馈
1、求下面各式商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计算
使用计算器计算
重点练习
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