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企业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编报的标准规范。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是一种财务会计规则的体系,其规定了企业应如何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
这些规则和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财务报表的基础和标准化,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改革和发展下,新旧两个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一直存在着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立法依据旧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负责行政机关和财政审核机关责任法》的基础上,旨在保证企业的财政管理及其政策的正确性。
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建立在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
2.制定部门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由国务院颁布,但在制定过程中参与主要是财政部门。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通过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审等方式确定,参与其中的多为财政部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利益相关方。
3.会计处理方法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重视账面价值和稳健性原则,企业需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计算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在报表中不能直接体现企业的内部效益和潜在风险信息。
而新准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化原则,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以及利润表的可比性,使企业报表更直观、更能反映出企业内部运营,为各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管理信息。
4.会计处理影响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暂停部分的在建工程,通过延长投资周期控制税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税负;将额外的成本或负债计入账面报告,降低企业的信誉度。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要求企业从更加全面的财务数据中分析其日常运营情况、流程和效率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在较长时间段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五篇范文]
![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7fd65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c.png)
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五篇范文]第一篇: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第一部分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背景及主要变化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内容和框架1.我国会计核算体系改革历程(1)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以两则两制为标志开始实施准则制定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都是会计准则和制度并存时期)(2)1997.5.22,发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3)1997年—2001年,陆续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
(4)2000年12月29日,发布企业会计制度,推出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5)2006年2月15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简称新准则)。
(6)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2.我国企业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第一层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层次:行政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层次:行政部门规章(1)基本会计准则(2)财务通则(两个版本均有效)①财政部第4号令,1992.11.30发布,1993.7.1开始执行②财政部第41号令,2006.12.4发布,2007.1.1开始执行(要求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公司执行)第四层次:行政部门规范性文件——具体会计准则体系和企业会计制度体系(1)老准则——16项(2)新准则——38项(3)企业会计制度体系(3个)3.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内容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目标: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两个目标)2006年具体事件:发布了22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修订了现行的基本准则,修改了过去的16项准则,发布了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分类:(1)一般业务准则: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与原基本会计准则相比,新基本准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整体结构的变化:原基本准则为十章,分别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以及附则等。
新基本准则为十一章,除新增了第九章"会计计量"之外,将第二章的名称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
2、修改了基本准则的目标。
原基本准则的目标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新基本准则则将目标修改为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也就是说增加了"规范会计行为".3、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旧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并未作明确的规定。
新基本会计即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4、对会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不仅表现在基本准则章节名称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具体的内容上。
新会计准则将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章节变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基本准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及谨慎性原则)。
新基本准则则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将会计原则修改为8个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最全版

(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最全版(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我国修订的存货准则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主要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这壹决定且不排除和后进先出法相似的能够反映存货流转的特殊成本法。
2、关于存货的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第十条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
)这壹问题将由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予以规范,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1、母子X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第五条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壹)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对子X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且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第九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比较

第一是关联交 易 , 国有企业都 作为关联 方 , 把 要求详细披
露 。第二是资产减值损失 的转 回, 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 失不得转 回。第三个特色是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规定 , 除有 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 的, 均做收入处理 。 4新会计准则在高风 险、 . 新业务方面有所突破
价款。新准则按照是否是 由企业 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等 分类分别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 3 成本法和权益法应用范围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投资企 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 、 无共 同控制且无重大影 响的 , 采用成 本法核算 ; 投资企业对被投 资单位具有控制 、 共同控制或重大
用 的信息 , 以便其做 出正确的决策。其次 , 实现 了体系上 的创 新 ,由1 项基本准则 、8 3 项具体准则 、个会计科 目和会计报表 2
量基础也有历史成本 、 公允价值 、 现值 、 最佳估计金额等 , 但从
总体上看 , 旧计 量模式 主要采用 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 , 对于 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基础的应用 较为谨 慎。新 基本准则新增
旧准则规定 企业可 以采用应付税款法 和纳税影 响会计法 ( 包括递延法 或债 务法 ) 核算所得税 , 而新准则 明确废止 了以 前 的会计核算方法 ,要求企业一律采用 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核 算递延所得税 。
4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确认方法的选择 . 新会计 准则 引入 了资产组 的概念 ,规定资产包括单项资 产和资产组 。 资产组是企业可 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 。 在单项 资产减值难 以确定时 ,应 当按 照相关资产组确 定资产减值 。 2 0 年《 0 1 企业会计制度 》 出了计提“ 提 八项” 资产减值准备 , 树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最全版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最全版新旧会计准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Old Accounting Standards, OAS)和企业新会计准则(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NAS)。
OAS是我国2000年以前使用的会计准则,而NAS是在2000年后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而言,比较和分析这些差异非常重要。
首先,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确认与计量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OAS 中,资产确认相对较为宽松,资产重要性界定相对较低,而NAS对资产确认设置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例如,在OAS中,资产的计量方法可以是成本或现值,而NAS强制要求采用成本法。
此外,NAS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和确认也有更为具体的规定。
其次,新旧会计准则在准备财务报表的方法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OAS的财务报表企业会计格式灵活,而NAS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要求则更加严格。
例如,OAS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合并列示,而NAS需要分开列示。
另外,NAS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OAS则没有这一要求。
此外,新旧会计准则还存在着对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差异。
OAS对于财务会计处理方法相对较为灵活,而NAS对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有更为严格的规定。
例如,在收入确认方面,OAS没有具体规定收入确认的条件和时间,而NAS则要求收入必须能够可靠计量,并且能够与其相应的费用匹配。
最后,新旧会计准则还在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NAS要求企业编制附注和财务报告包括更多的信息披露,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此外,NAS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求也更加详细和严格,其中包括更为具体的报告格式、报告要素和披露要求。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的准备方法与要求、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对于企业而言,及时了解并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准备财务报表、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以及更好地满足相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
论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应用

论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并探讨其应用,通过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概述以及差异比较,揭示了新旧准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新旧准则的应用场景,总结了新旧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本文指出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应用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为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应用场景、实际操作、财务报表影响、启示、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会计准则是制定和应用于企业财务报告的规则和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变化,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
研究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比较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接轨,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更新和变革也在逐步推进中。
了解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会计规则,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可能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研究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比较与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和实施细则,以及它们在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下的应用情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通过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为企业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以及为相关相关政策和监管部门制定和调整会计准则提供依据和建议。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比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分析2019-05-19⼀、基本准则的总体对⽐分析(1)会计准则⽬的对⽐。
旧准则规定的会计⽬的为: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准则将⽬的修改为:为了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修改后的基本准则⽬标删除了⼝号性的条款,更强调了规范会计⾏为的⾸要⽬的。
(2)制定依据对⽐。
旧准则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本准则;新准则修改为: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准则。
(3)准则基本内容对⽐。
旧准则主要强调了会计对象、会计假设及核算⽅法。
新准则在保留旧准则内容的同时,删去了有关会计记录⽂字⽅⾯的要求,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4)适⽤范围对⽐。
原准则适⽤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
新准则适⽤于在我国境内设⽴的企业(包括公司),它在表述上更科学。
(5)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对⽐。
原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
新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权责发⽣制。
(6)新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标和使⽤⼈。
⼆、会计计量属性的对⽐分析(1)公允价值的应⽤是新准则的⼀个亮点和新突破。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加的⾦融⼯具、投资性房地产、⾮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货币性交易等必须执⾏的内容。
新准则规定:⾮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价值的差额计⼊当期损益。
由此产⽣的结果是:这⼀交换将产⽣利润。
⽽此前采⽤的账⾯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利润。
这对于投资性地产上市公司则孕育了⼀定机会,由于可能每年重估地产价值,并以市值反映其账⾯价值,由此将直接⼤幅提⾼每股的净资产,降低市净率。
另外,由于折旧消失,相应会提⾼公司利润,有效提升公司股票的估值⽔平。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比较与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比较与分析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于存货的处理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与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有一些差别。
本文将对新旧准则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定义旧准则对存货的定义是“企业用于销售或用于生产供销售的货物、在生产过程中应耗用的物资、固定资产以及在出售的劳务”,而新准则将存货定义为“企业拥有的、以销售为目的或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劳务、物资、固定资产,以及其他的长期资产”。
二、分类旧准则将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耗品、材料库存和半成品六个分类,而新准则将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不动产租赁物、预付货款和储备物资等八个分类。
三、计价方式旧准则对存货的计价方式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特定项目法四种方式可选,新准则则规定了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这两种计价方式。
四、折旧旧准则对存货的折旧计提规定是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工业总产值中,随产品和成本结转,而新准则规定存货跟踪成本必须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
五、计算公式旧准则的计算公式是库存总额=期初余额+购进数量-销售数量,而新准则的计算公式是库存总额=期初余额+购进零冲减的价延伸需求+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存货-销售数量-库存减值准备。
六、计价方法旧准则规定存货计价方法是实际购进成本,若实际购进成本借方在以后交易中计价有降价或重新估价时降下,实际购进成本借方即为期末余额;若实际购进成本借方在以后交易中计价有上升时,以先进先出法计算实际购进成本;而新准则则规定存货计价方法是权益成本。
七、期末税费旧准则对于税费的处理是期初时自税费中支出进入成本,期末时加入到成本报表中;新准则规定期初的税费应当计入新准则中所规定的存货成本。
八、存货减值旧准则规定存货减值时需以成本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存货减值时需将存货账面价值与实际或预计将获得的经济利益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大于经济利益,则需进行减值处理。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全部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编写单位:NC产品管理部时间:2006年8月说明:1、本研究资料是基于新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准则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2、新会计准则实施细则正式稿发布后可能本研究资料的内容会发生变化;3、NC产品管理部将在实施细则正式稿发布后正式发布本资料。
现在发布的资料仅作参考。
第一部分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我国企业会计标准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准则体系,在这次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发布实施了17项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第二层次是会计制度体系,我国已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
第三层次是适用于某些特殊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方法,比如:铁路、航空、邮电、施工、农业、文教企业等。
第二部分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1、财务会计目标原准则:无新准则: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一般原则原准则:12项基本原则,其中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新准则:8项基本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不再作为一般的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不再作为一般的原则,将“可比性”和“一致性”合并为“可比性”。
新增“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原准则: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余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
首先介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旧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然后对它们进行了区别对比。
接着探讨了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以及影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因素。
在总结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并探讨了未来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
最后为企业如何合理选择会计准则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主要特点、区别对比、实施意义、影响因素、结论、发展方向、合理选择会计准则。
1. 引言1.1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会计准则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成了重要的课题之一。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包括更加注重市场化、国际化以及透明度等方面,强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而旧企业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传统的会计原则和规范,对于企业的监管和约束更为严格。
在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对比中,可以看到两者在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确认原则、会计科目分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在于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影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等方面。
通过比较分析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得出结论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准则提供指导。
2. 正文2.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是与旧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具有更加规范、透明和国际化的特点。
新企业会计准则更加规范,具有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流程规定,能够更好地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性。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第一篇: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构成。
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比较0 引言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构成。
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1 修订的原因 1.1 从基本准则在会计法规体系中的地位看,修订更新基本准则是与现行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内容保持协调一致的迫切需要。
旧基本准则颁布于1992年。
十几年来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法规体系中国家法层次的《会计法》已于1999年被修订。
2000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行政法规。
这些新法律法规体现了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的新标准。
会计准则作为部门规章必须依据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的规定,因而迫切需要修订相关内容。
1.2 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统驭性地位决定必须对其修订。
新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组成。
基本准则是“纲”,是“准则的准则”,在准则体系中其统驭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各项具体准则建立的指导性原则,而且是调整企业会计行为的普遍性规范。
旧基本准则无法实现其引领作用,必须对其修订。
2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2.1 新基本准则与旧基本准则的比较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
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从概述、会计主体范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会计主体范围的扩大、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等。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在确保信息透明度和规范性的也存在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考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多的细化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企业环境。
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广大企业更好地理解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为企业的会计实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主体、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选择、优缺点比较、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比性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是为了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的演变过程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旧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所制定的,而新企业会计准则则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通过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的变化和优缺点,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系统性的概述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其在实践中的差异和影响,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依据,其规范性和适用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差异和转变,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及相关机构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word版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处理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1.会计处理对象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对象上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主要关注资金流量及货币资金的支配权,而新会计准则更注重于账面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匹配。
这使得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2.计量基础不同新旧会计准则中计量基础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交易发生时的成本记录在账簿中。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即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与负债的真实价值。
3.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发生变化新旧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也存在不同。
旧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比较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限制,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时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4.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也存在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加细化,提出了更多的披露项目,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与此相比,旧会计准则则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相对简单。
三、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1.财务报表准确性提高新会计准则要求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财务报表。
通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和更为细化的会计政策要求,新准则使企业财务报表更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内部控制要求增加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有所增加。
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会计人员技能要求提升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会计人员需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以适应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4.财务分析方法需调整由于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表现形式和计量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也需要进行调整。
企业会计新旧准则差异比较

11.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2.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 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3.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 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 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3、规范了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的会计事项 4、规范了新的会计业务,原有的表外项目纳入表内核算
例如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 5、体现了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的准则
金融、保险行业、油气开采、农业等 6、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控制,防范利润调节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存货”、“金融工具”准则并不适用该条款 7、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具体
3、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原准则: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的 标准。
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 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 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 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 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调整的,调整留存收益。新准则以取得被投资方所 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为投资的初始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 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负债以及发行的权 益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公允价值。 (3)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基本一致,也是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目录一、课题(论文)提纲1.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的现实意义1.1 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1.2 提高我国会计透明度2.资产减值会计旧准则存在的问题2.1 旧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内容的不够完善和较差的可操作性2.2 大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任意操纵利润,扰乱退市机制等现象3.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处理3.1 新会计准则引入资产组的概念3.2 新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3.3 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要求更加明确3.4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3.5 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3.6 对商誉减值的测试与处理进行了规定4.结述语、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摘要】: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旧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处理,主要从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减值损失确认后能否转回、“资产”含义的界定、会计计量属性、减值测试规定几方面对新旧资产减值会计规范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差异比较【正文】:针对我国2000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理论与实务操作中的不足,财政部于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了资产减值准则,准则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
资产减值准则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完善,更加明确规范、更具操新颁布作性。
本文将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建议。
1.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的现实意义新准则体系是科学、全面和完善的,既突出了会计国际协调的宏观方向,又坚持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
更为重要的是, 新准则体系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一项良好制度安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准则体系建立实施后,将基本消除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 充分发挥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作用,减少经济交流障碍,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企业会计准则的开放,加快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旧对比2006-2014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第四十二条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旧对比
2014年财政部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旧的基本准则做了一些修改。为了方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修改情况,特编制了如下对比表格,新准则红色字体为新增内容,旧准则绿色字体为删除内容,一删一增即是新旧准则修改的地方。
新准则(财会[2014]23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第四十三条至第五十条内容没有修改。
通过上表可见,对《基本准则》的修改只有一处,即仅对公允价值重新作了表述。
第一条至第四十一条内容没有修改。
第四十二条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新旧政策比较专题 第一部分 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背景及主要变化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内容和框架 1.我国会计核算体系改革历程 (1)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以两则两制为标志开始实施准则制定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都是会计准则和制度并存时期) (2)1997.5.22,发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3)1997年—2001年,陆续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
(4)2000年12月29日,发布企业会计制度,推出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5)2006年2月15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简称新准则)。
(6)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2.我国企业会计法律规范的层次 第一层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第三层次:行政部门规章 (1)基本会计准则 (2)财务通则(两个版本均有效) ①财政部第4号令, 1992.11.30发布,1993.7.1开始执行 ②财政部第41号令,2006.12.4发布,2007.1.1开始执行(要求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公司执行) 第四层次:行政部门规范性文件——具体会计准则体系和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1)老准则——16项 (2)新准则——38项 (3)企业会计制度体系(3个) 3.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内容 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目标: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两个目标) 2006年具体事件:发布了22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修订了现行的基本准则,修改了过去的16项准则,发布了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分类: (1)一般业务准则: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2)金融工具业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套期保值准则 (3)特殊行业的业务准则:生物资产、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和企业年金基金等准则。
(4)报表调整业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
(5)报表编制和披露业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等。
(6)新旧准则的使用衔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图 二、企业会计准则核心理念 1.把握好资产负债表观和综合收益观——相对于利润表观和净利润而言 过去企业财务报告体系里面的报表主要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实际上,三张报表的核心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它既代表了过去变动的一个结果,还预示着未来变动的一个趋势。
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者更关心资产表。
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的期初数和期末数展开就是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展开就是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股票价值涨到150万元。
第二年股票按180万元出售。
(1)初始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2)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到利润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3)股票按180万元售出时,做两笔账务处理 ①第一笔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8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投资收益 30 ②第一笔账务处理(体现我们已经把这个50万元从未实现的收益转化为已实现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贷:投资收益 50 2.处理好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关系 在新的基本准则里面,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一个基本原则,而是作为计量属性之一。
公允价值的定义: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是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运用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解决一些特殊交易过程中,资产负债的计价问题,如:以货易货的业务;二是解决一些会计要素后续计量的问题,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最早在98年老版会计准则中就引进了公允价值(如:债务重组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等),2000年开始发布执行的会计制度体系基本不用公允价值。
2006年薪准则中再次出现公允价值,但对公允价值运用加了很多限制条件,要求公司在运用时要谨慎运用(如: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规定,成本模式可以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但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得再转为成本模式)。
因为如果没有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加以限制,将导致在实务工作中,尤其在上市公司业务处理过程中一些过分的滥用,让其成为很多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及国际趋同 财政部要求:所有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实施,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非上市企业执行的时间由各个省的财政部门来具体规定。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 完成趋同的时间:2011年。
财政部才2010年将会启动准则的修订工作,力争在2011年完成。
2012年要求所有的大型和中型企业实施。
修订后的准则将会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仍然是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
四、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理念方面的变化。
2.基本准则里面修改并且特出财务报告的目标。
新准则强调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3.完善了会计的基本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的13项核算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共8项。
4.引入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1998年引入,2001年基本取消,新准则重新引入。
5.修改了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
6.取消了资产价值准备转回的规定。
对长期性资产要求: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
从而堵住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
7.修改了债务重组的核算方法。
8.修改了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对于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新会计准则规定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9.改变了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
由过去的“母公司理论”转变为侧重于“实体理论”,更加突出以控制为标准来界定合并的范围。
10.对金融工具进行了调整。
对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以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做了一些新规定。
11.在费用资本化方面做了一些改革。
一是将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二是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了。
企业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 新会计准则出台有非常好的制定理念: 1.强化资产负债表观,淡化损益表观; 2.注重合并报表,淡化个体报表; 3.不再以抑制利润操纵为主要制订目标,转向如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
三个理念应该说很完美,很先进,但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法层出不穷。
【案例】2009年5月20日,福建水泥发布公告称,修正2009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
此前,公司预计上半年累计净利润为亏损4500万元至6000万元,现在修正为预计净利润1500万元以上。
福建水泥解释称,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扭亏,是因为公司出售了423万股兴业银行股票,获得投资收益1.12亿元。
但是奇怪的是,福建水泥在出售兴业银行股票仅仅4天之后,又以更高的价格买回同等数量的股票。
这—买一卖,福建水泥实际上多支付了535万元。
四大疑问: (1)操纵利润; (2)会计失范; (3)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4)未见董事会决议,未经股东大会批准通过。
可见,新会计准则在2006年颁布后,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2006年准则颁布后直至2010年,准则制定部门又陆续出台了一些补充性的规定,对新准则进行重新规范,相当于新准则出台后不断打补丁。
对这些补充性的规定我们称之为后续规范。
今天我们就对这些后续规范进行系统的学习。
一、合并范围问题 潍柴动力将湘火炬视为拥有28.12%股权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这样做合理吗? 《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 企业应当正确理解会计准则中有关“控制”的规定,合理确定企业合并类型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判断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形成控制时,应当综合考虑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日常经营管理特点等情况…… 二、比例合并法能否使用 2007年实行新会计准则,比例合并法已经从新准则中取消,可是中间又有变化。
【案例】上海汽车2006年11月通过定向增发购买资产,分别持有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各50%股权,成为两家整车制造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但由于外方共同持有的股权比例也是50%,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为上海汽车与外方共同控制,均为上海汽车的合营企业。
上海汽车可否采用比例合并法将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合营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不能进入合并报表。
但2007年的规定有变化。
1.《专家工作组意见第三号》20070820 问: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合营企业能否采用比例合并? 答: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合并。
对于能够与其他投资者一并实施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可以选择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或是进行比例合并。
麻烦教务听个时间点,谢谢!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在合并报表中,企业在目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比例合并法对合营企业报表进行合并,但必须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上年度比较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少数股东权益,应当按照合并报表准则的规定,在所有者权益类列示。
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20080807 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投资企业对于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不应采用比例合并法。
但是,如果根据有关章程、协议等,表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应当将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目前的规定,不允许采用比例合并法。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报表 【案例】2009年04月23日云南白药公告:本年报表合并范围新增三家子公司均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公司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的追溯调整事宜对2008年比较财务报表已重新表述。
2007年初由于该事项追溯调整的变更累计影响数为86,368,425.92元,其中调增资本公积86,646,352.22元,调减未分配利润9,392,477.51元,调增盈余公积9,114,551.2l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