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向量解法

合集下载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立体几何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部分。

立体几何的主要难点是空间的复杂性,加上几何思维本来就不易理解,许多学生解题困难。

但是,通过向量方法解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纵观立体几何考题,分享一些关于向量方法解题的经验与感悟。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向量的表示法是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

一个向量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A和另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B之间的向量$\vec{AB}$。

向量也可以表示为箭头的坐标,即$\vec{AB}=\begin{pmatrix}x'-x\\y'-y\end{pmatrix}$。

向量的大小表示为$|\vec{AB}|=\sqrt{(x'-x)^2+(y'-y)^2}$。

向量的运算有向量加法和向量数乘。

向量加法的定义是:$\vec{a}+\vec{b}=\begin{pmatrix}a_1+b_1\\a_2+b_2\\a_3+b_3\e nd{pmatrix}$。

其中,$\vec{a}=(a_1,a_2,a_3)$,$\vec{b}=(b_1,b_2,b_3)$。

向量数乘的定义是:$\lambda\vec{a}=(\lambda a_1,\lambda a_2,\lambda a_3)$。

其中,$\lambda$是一个实数。

二、应用向量方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1.立体几何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比如平面、线段、角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空间中的直线、平面、空间角、平行线等概念。

了解这些概念是建立解题基础的必要条件。

2.向量表达式的转化在解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基本运算将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数乘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能够将向量从一个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表达式,并灵活地运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来求解问题。

立体几何向量法解题步骤

立体几何向量法解题步骤

立体几何向量法解题步骤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立体几何向量法解题的步骤呀。

一、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 首先呢,你得观察这个立体几何图形的特点。

看看有没有现成的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或者三条线呀。

这一步很关键哦!要是找不到现成的,你可能就得自己想办法构造啦。

比如说,利用图形中的垂直关系,像正方体、长方体那些棱就很好找垂直关系啦。

不过呢,有时候图形比较复杂,这就需要你多花点时间仔细观察啦。

我自己做的时候,在这个环节都会特别小心,因为这个坐标系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后面的计算呢。

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一步呀!2. 确定好坐标轴之后呢,把原点定好。

这就像给整个解题过程打地基一样重要呢。

通常我们会选择图形中比较特殊的点作为原点,比如顶点或者对称中心之类的。

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建议不要跳过,避免后续出现问题。

二、求出相关点的坐标1. 在坐标系建立好之后,就要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点的坐标啦。

这时候呢,你要根据图形的已知条件,比如边长比例关系呀来确定坐标。

有些点的坐标可能很容易看出来,但是有些可能就需要你稍微推导一下喽。

比如说,如果知道一个点在某条棱上,而且知道它的比例位置,那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坐标。

我在求坐标的时候,经常会反复核对好几遍呢,因为一旦坐标错了,后面可就全错啦,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

三、求出相关向量的坐标1. 根据已经得到的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我们需要的向量的坐标啦。

这一步就是简单的坐标相减啦。

不过呢,可别粗心算错了哦。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个小的计算失误,结果整个题都做错了,真是太懊恼了!所以在这一步也要认真对待呢。

2. 如果涉及到多个向量,要一个一个耐心地求出来。

这时候,你可以把每个向量的坐标都写清楚,这样后面计算的时候就不容易混淆啦。

四、利用向量的运算解决问题(比如求角度、距离等)1. 要是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呢,我们就可以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啦。

先算出两个向量的点积,再算出它们的模长,然后根据公式就能求出夹角的余弦值啦。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7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l上的向量e或与01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显然一条直02无数个.(2)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n03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α,此时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04无数个,且它们是05共线向量.(3)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v,则l∥m06a∥b⇔07a=k b,k∈R;l⊥m08a⊥b⇔09a·b=0;l∥α10a⊥u⇔11a·u=0;l⊥α12a∥u⇔13a=k u,k∈R;α∥β14u∥v⇔15u=k v,k∈R;α⊥β16u⊥v⇔17u·v=0.2.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φ=|cosθ| 18|a·b||a||b|(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范围是(0°,90°]).(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e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 与n 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19|e ·n ||e ||n |,φ的取值范围是[0°,90°].(3)求二面角的大小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20〈AB→,CD →〉.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cos 〈n 1,n 2〉,取值范围是[0°,180°].确定平面法向量的方法(1)直接法:观察是否有垂直于平面的向量,若有,则此向量就是法向量. (2)待定系数法:取平面内的两个相交向量a ,b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a =0,n ·b =0,解方程组求得.1.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1,2,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2,-1,0),则平面α和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但不垂直C .垂直D .重合答案 C解析 由(1,2,0)·(2,-1,0)=1×2+2×(-1)+0×0=0,知两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所以两平面互相垂直.2.已知A (1,0,0),B (0,1,0),C (0,0,1),则平面ABC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是( )A .⎝ ⎛⎭⎪⎫33,33,-33B .⎝ ⎛⎭⎪⎫33,-33,33C .⎝ ⎛⎭⎪⎫-33,33,33D .⎝ ⎛⎭⎪⎫-33,-33,-33答案 D解析 AB→=(-1,1,0),AC →=(-1,0,1),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n =(x ,y ,z ),∴⎩⎨⎧-x +y =0,-x +z =0.令x =1,则y =1,z =1,∴n =(1,1,1).单位法向量为±n |n |=±⎝ ⎛⎭⎪⎫33,33,33. 3.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MN 在平面BB 1C 1C 内答案 B解析 MN →=MA 1→+A 1A →+AN →=13BA 1→+A 1A →+13AC →=13(B 1A 1→-B 1B →)+B 1B →+13(AB →+AD →)=23B 1B →+13B 1C 1→,∴MN →,B 1B →,B 1C 1→共面.又MN ⊄平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4.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与FD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A .105B .155C .45D .23答案 B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1,1,0),E (0,2,1),F (1,0,0),D 1(0,0,2),∴FD 1→=(-1,0,2),OE →=(-1,1,1).∴cos 〈FD 1→,OE →〉=FD 1→·OE→|FD1→||OE →|=1+0+25×3=155.故选B .5.如图,已知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若∠PDA =45°,则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A .90°B .60°C .45°D .30°答案 C解析 设AD =a ,AB =b ,因为∠PDA =45°,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AD ,P A =AD =a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P (0,0,a ),E ⎝ ⎛⎭⎪⎫b 2,0,0,F ⎝ ⎛⎭⎪⎫b 2,a 2,a 2,所以EF→=⎝ ⎛⎭⎪⎫0,a 2,a 2.易知AP →=(0,0,a )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设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P →,EF →〉|=|AP →·EF →||AP →||EF →|=22.所以θ=45°.6. (2020·广东华侨中学高三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点M 的坐标为( )A .(1,1,1)B .⎝ ⎛⎭⎪⎫23,23,1C .⎝ ⎛⎭⎪⎫22,22,1D .⎝ ⎛⎭⎪⎫24,24,1答案 C解析 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连接OE ,∵AM ∥平面BDE ,且AM ⊂平面ACEF ,平面ACEF ∩平面BDE =OE ,∴AM ∥EO ,又O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M 为线段EF 的中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E (0,0,1),F (2,2,1).由中点坐标公式,知点M 的坐标为⎝ ⎛⎭⎪⎫22,22,1.考向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ABC =∠BCD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0°.求证:(1)CM ∥平面P AD ; (2)平面P AB ⊥平面P AD .证明 以点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B ,CD ,CP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PC ⊥平面ABCD ,∴∠PBC 为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BC =30°.∵PC =2,∴BC =23,PB =4.∴D (0,1,0),B (23,0,0),A (23,4,0),P (0,0,2),M ⎝ ⎛⎭⎪⎫32,0,32,∴DP→=(0,-1,2),DA→=(23,3,0),CM →=⎝ ⎛⎭⎪⎫32,0,32. (1)设n =(x ,y ,z )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由⎩⎪⎨⎪⎧DP →·n =0,DA →·n =0,得⎩⎨⎧-y +2z =0,23x +3y =0. 令y =2,得n =(-3,2,1).∵n ·CM→=-3×32+2×0+1×32=0,∴n ⊥CM →.又CM ⊄平面P AD ,∴CM ∥平面P AD . (2)如图,取AP 的中点E ,连接BE ,则E (3,2,1),BE →=(-3,2,1).∵PB =AB ,∴BE ⊥P A .又BE →·DA →=(-3,2,1)·(23,3,0)=0, ∴BE→⊥DA →,∴BE ⊥DA . 又P A ∩DA =A ,∴BE ⊥平面P AD . 又BE ⊂平面P AB ,∴平面P AB ⊥平面P AD . 1.用向量法证平行问题的类型及常用方法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线面平行 ①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②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③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用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为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线线垂直 问题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线面垂直 问题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面面垂直 问题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1.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和侧面AA 1B 1B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A 1的中点,N 为BC 1的中点.求证:(1)MN ∥平面A 1B 1C 1; (2)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证明 由题意知AA 1,AB ,AC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形AA 1C 1C 的边长为2,则A (0,0,0),A 1(2,0,0),B (0,2,0),B 1(2,2,0),C (0,0,2),C 1(2,0,2),M (1,0,0),N (1,1,1).(1)因为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所以侧棱AA 1⊥底面A 1B 1C 1.因为AA 1→=(2,0,0),MN →=(0,1,1),所以MN →·AA 1→=0,即MN →⊥AA 1→.因为MN ⊄平面A 1B 1C 1,故MN ∥平面A 1B 1C 1.(2)设平面MBC 1与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 因为MB →=(-1,2,0),MC 1→=(1,0,2),所以⎩⎪⎨⎪⎧n 1·MB →=0,n 1·MC 1→=0,即⎩⎨⎧-x 1+2y 1=0,x 1+2z 1=0, 令x 1=2,则平面M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2,1,-1).同理可得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1).因为n 1·n 2=2×0+1×1+(-1)×1=0,所以n 1⊥n 2,所以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 多角度探究突破考向二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角度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2 (1) (2020·汕头模拟)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P AB 为正三角形,E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3B .32C .22D .12答案 A解析 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PO ,以O 为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OB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OA =OB =OP =1,A (1,0,0),B (0,1,0),C (-1,0,0),P (0,0,1),E ⎝ ⎛⎭⎪⎫-12,0,12,BE →=⎝ ⎛⎭⎪⎫-12,-1,12,P A →=(1,0,-1),设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为θ,则cos θ=|BE →·P A →||BE →||P A →|=132×2=33. ∴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故选A .(2)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答案 25解析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2,0,2),F (1,0,0),D 1(0,0,2),E (0,2,1), 则A 1F →=(-1,0,-2),D 1E →=(0,2,-1), cos 〈D 1E →,A 1F →〉=D 1E →·A 1F →|D 1E →||A 1F →|=25×5=25, ∴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25.(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 1,v 2;③代入公式cos θ=|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θ为两异面直线所成角).(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注点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0°,90°],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180°],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该角就是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2.(多选)(2020·山东潍坊5月模拟)已知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H 分别是AB ,DD 1,BC 1的中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D 1C 1∥平面CHDB .AC 1⊥平面BDA 1C .三棱锥D -BA 1C 1的体积为56 D .直线EF 与BC 1所成的角为30° 答案 ABD解析 如图1所示,因为D 1C 1∥DC ,D 1C 1⊄平面CHD ,DC ⊂平面CHD ,所以D 1C 1∥平面CHD ,A 正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由于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AC 1→=(-1,1,1),BD →=(-1,-1,0),DA 1→=(1,0,1),所以AC 1→·BD →=1-1+0=0,AC 1→·DA 1→=-1+0+1=0,所以AC 1→⊥BD →,AC 1→⊥DA 1→,所以AC 1⊥平面BDA 1,B 正确;三棱锥D -BA 1C 1的体积为V 三棱锥D -BA 1C 1=V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4V 三棱锥A 1-ABD =1-4×13×12×1×1×1=13,所以C 错误;E ⎝ ⎛⎭⎪⎫1,12,0,F ⎝ ⎛⎭⎪⎫0,0,12,所以EF →=⎝ ⎛⎭⎪⎫-1,-12,12,BC →1=(-1,0,1),所以cos 〈EF →,BC 1→〉=EF →·BC 1→|EF →||BC 1→|=1+0+1232×2=32,所以直线EF 与BC 1所成的角是30°,D 正确.故选ABD.角度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3 (2020·山东高考) 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 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解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 因为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 所以AD ∥平面PBC ,又因为AD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PBC =l , 所以AD ∥l .因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所以AD ⊥DC ,所以l ⊥DC ,又PD ⊥平面ABCD ,所以AD ⊥PD ,所以l ⊥PD . 因为DC ∩PD =D ,所以l ⊥平面PDC .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因为PD =AD =1,所以D (0,0,0),C (0,1,0),A (1,0,0),P (0,0,1),B (1,1,0), 设Q (m,0,1),则有DC→=(0,1,0),DQ →=(m,0,1),PB →=(1,1,-1).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DC →·n =0,DQ →·n =0,即⎩⎨⎧y =0,mx +z =0,令x =1,则z =-m ,所以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m ), 则cos 〈n ,PB →〉=n ·PB →|n ||PB →|=1+0+m 3·m 2+1.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cos 〈n ,PB→〉|= |1+m |3·m 2+1=33·1+2m +m 2m 2+1=33·1+2m m 2+1≤33·1+2|m |m 2+1≤33·1+1=63, 当且仅当m =1时取等号,所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提醒: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若能找出平面的垂线,则在垂线上取两个点可构成一个法向量.3.(2019·浙江高考)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BC =90°,∠BAC =30°,A 1A =A 1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1)证明:EF⊥BC;(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解解法一:(1)证明:如图1,连接A1E.因为A1A=A1C,E是AC的中点,所以A1E⊥AC.又因为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平面A1ACC1∩平面ABC=AC,所以A1E⊥平面ABC,则A1E⊥BC.又因为A1F∥AB,∠ABC=90°,故BC⊥A1F.又因为A1E∩A1F=A1,所以BC⊥平面A1EF.因为EF⊂平面A1EF,所以EF⊥BC.(2)如图1,取BC的中点G,连接EG,GF,连接A1G交EF于点O,则四边形EGF A1是平行四边形.由于A1E⊥平面ABC,故A1E⊥EG,所以平行四边形EGF A1为矩形.由(1),得BC⊥平面EGF A1,所以平面A1BC⊥平面EGF A1,所以EF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在直线A1G上.则∠EOG是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不妨设AC =4,则在Rt △A 1EG 中,A 1E =23,EG = 3. 由于O 为A 1G 的中点,故EO =OG =A 1G 2=152, 所以cos ∠EOG =EO 2+OG 2-EG 22EO ·OG=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解法二:(1)证明:如图2,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又因为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以点E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EC ,EA 1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 .不妨设AC =4,则E (0,0,0),A 1(0,0,23),B (3,1,0),B 1(3,3,23),F ⎝ ⎛⎭⎪⎫32,32,23,C (0,2,0). 因此,EF →=⎝ ⎛⎭⎪⎫32,32,23,BC →=(-3,1,0).由EF →·BC→=0,得EF ⊥BC .(2)由(1)可得BC →=(-3,1,0),A 1C →=(0,2,-23).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BC →·n =0,A 1C →·n =0,得⎩⎪⎨⎪⎧-3x +y =0,y -3z =0. 取n =(1, 3,1),设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为θ,故sin θ=|cos 〈EF →,n 〉|=|EF →·n ||EF →||n |=45,所以cos θ=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角度3 求二面角例4 (2020·济南一模)如图1,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C =2,AB ⊥AC ,AC ⊥CD ,E 为BC 的中点,将△A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CD ⊥BC ,连接BD ,DE ,AE ,得到如图2所示的三棱锥D -ABC .(1)证明:平面ADE ⊥平面BCD ;(2)已知直线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π4,求二面角A -BD -C 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在三棱锥D -ABC 中,因为CD ⊥BC ,CD ⊥AC ,AC ∩BC =C ,所以CD ⊥平面ABC . 又AE ⊂平面ABC ,所以AE ⊥CD .因为AB =AC ,E 为BC 的中点,所以AE ⊥BC . 又BC ∩CD =C ,所以AE ⊥平面BCD . 又AE ⊂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 ⊥平面BCD .(2)由(1)可知∠DEC 即为直线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所以∠DEC =π4.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故CD =CE =1.作EF ∥CD 交BD 于点F ,由(1)知EA ,EB ,EF 两两垂直,以E 为原点,EA ,EB ,EF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A (1,0,0),B (0,1,0),D (0,-1,1), 易知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 又AB→=(-1,1,0),AD →=(-1,-1,1),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y ,z ), 则⎩⎪⎨⎪⎧n 2·AB →=-x +y =0,n 2·AD →=-x -y +z =0,令x =1,解得n 2=(1,1,2), cos 〈n 1,n 2〉=n 1·n 2|n 1||n 2|=66.由图可知,该二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A -BD -C 的余弦值为66.利用向量法确定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4. (2020·青岛模拟)《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1000多年,在《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qiàn dǔ);阳马指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鳖臑(biē nào)指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如图在堑堵ABC -A 1B 1C 1中,AB ⊥AC .(1)求证: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2)若C 1C =BC =2,当鳖臑C 1-ABC 体积最大时,求锐二面角C -A 1B -C 1的余弦值.解 (1)证明:∵A 1A ⊥底面ABC ,AB ⊂面ABC , ∴A 1A ⊥AB .又AB ⊥AC ,A 1A ∩AC =A , ∴AB ⊥面ACC 1A 1. 又四边形ACC 1A 1为矩形, ∴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2)∵AB ⊥AC ,BC =2,∴AB 2+AC 2=4. 又C 1C ⊥底面ABC ,∴VC 1-ABC =13·C 1C ·12AB ·AC =13·AB ·AC ≤13·AB 2+AC 22=23,当且仅当AB =AC =2时,=13·AB ·AC 取最大值.∵AB ⊥AC ,A 1A ⊥底面ABC ,∴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0,0),C (0,2,0),A 1(0,0,2),C 1(0,2,2),A 1B →=(2,0,-2),BC →=(-2,2,0),A 1C 1→=(0,2,0).设面A 1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由⎩⎪⎨⎪⎧n 1·A 1B →=0,n 1·BC →=0,得⎩⎪⎨⎪⎧2x 1-2z 1=0,-2x 1+2y 1=0,令z 1=1,得n 1=(2,2,1). 同理得面A 1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0,1),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二面角C -A 1B -C 1的余弦值为155.用向量法探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 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证明: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 ⊥AD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AB ⊥PD .又因为P A ⊥PD ,P A ∩AB =A ,所以PD ⊥平面P AB . (2)如图,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CO .因为P A =PD ,所以PO ⊥AD . 又因为PO ⊂平面P AD , 平面P AD ⊥平面ABCD , 所以PO ⊥平面ABCD . 因为CO ⊂平面ABCD , 所以PO ⊥CO .因为AC =CD ,所以CO ⊥AD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得,A (0,1,0),B (1,1,0),C (2,0,0),D (0,-1,0),P (0,0,1),PB →=(1,1,-1),PC→=(2,0,-1),PD →=(0,-1,-1).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PD →=0,n ·PC →=0,即⎩⎨⎧-y -z =0,2x -z =0. 令z =2,则x =1,y =-2,所以n =(1,-2,2). 又PB→=(1,1,-1),所以cos 〈n ,PB →〉=n ·PB →|n ||PB→|=-33,所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3)假设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则存在λ∈[0,1]使得AM →=λAP→.因此点M (0,1-λ,λ),BM →=(-1,-λ,λ). 因为BM ⊄平面PCD ,所以当且仅当BM →·n =0时,BM ∥平面PCD ,即(-1,-λ,λ)·(1,-2,2)=0,解得λ=14. 所以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此时AM AP =14. 答题启示对于点的探究型问题,要善于根据点的位置结合向量的有关定理灵活设出未知量,尽量使未知量个数最少.对点训练(2020·滨州二模)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DC =60°,直角梯形ADFE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平面ABCD ,且∠EAD =90°,EA =AD =2DF =2CD =2.(1)证明:平面ECD ⊥平面ACE ;(2)点M 在线段EF 上,试确定点M 的位置,使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解 (1)证明:因为平面ABCD ⊥平面ADFE ,平面ABCD ∩平面ADFE =AD ,EA ⊥AD ,EA ⊂平面ADFE ,所以EA ⊥平面ABCD ,又CD ⊂平面ABCD ,所以EA ⊥CD , 在△ADC 中,CD =1,AD =2,∠ADC =60°, 由余弦定理得,AC = 1+4-2×1×2cos60°=3, 所以AC 2+CD 2=AD 2,所以CD ⊥AC .又EA ⊥CD ,EA ∩AC =A ,所以CD ⊥平面ACE , 又CD ⊂平面ECD ,所以平面ECD ⊥平面ACE . (2)以C 为坐标原点,以CA ,C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 y 轴,过点C 且平行于AE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B ⎝ ⎛⎭⎪⎫32,-12,0,D (0,1,0),E (3,0,2),F (0,1,1),AB →=⎝ ⎛⎭⎪⎫-32,-12,0,AE →=(0,0,2),CD→=(0,1,0),FE →=(3,-1,1),CF →=(0,1,1),设FM →=λFE →=(3λ,-λ,λ)(0≤λ≤1),则CM→=CF →+FM →=(3λ,1-λ,1+λ).设平面EAB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AB →=0,m ·AE →=0,即⎩⎨⎧-32x 1-12y 1=0,2z 1=0,取x 1=1,得m =(1,-3,0).设平面M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2,y 2,z 2), 由⎩⎪⎨⎪⎧n ·CD →=0,n ·CM →=0,得⎩⎨⎧y 2=0,3λx 2+(1-λ)y 2+(1+λ)z 2=0,令x 2=1+λ,得n =(1+λ,0,-3λ),因为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所以|cos 〈m ,n 〉|=|m ·n ||m ||n |=|1+λ|24λ2+2λ+1=34, 整理得8λ2-2λ-1=0,解得λ=12或λ=-14(舍去),所以点M 为线段EF 的中点时,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一、单项选择题1.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1,-3,5),平面α的法向量n =(-1,3,-5),则有( )A .l ∥αB .l ⊥αC .l 与α斜交D .l ⊂α或l ∥α答案 B解析 因为a =(1,-3,5),n =(-1,3,-5),所以a =-n ,a ∥n .所以l ⊥平面α.选B .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A .45°B .135°C .45°或135°D .90° 答案 C解析 ∵cos 〈m ,n 〉=m ·n |m ||n |=12=22,∴〈m ,n 〉=45°.∴二面角为45°或135°.故选C .3.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和侧面ADD 1A 1的中心,则EF 和CD 所成的角是( )A .60°B .45°C .30°D .135°答案 B解析 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A ,DC ,DD 1为x 轴、y 轴、z 轴的非负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C (0,1,0),E ⎝ ⎛⎭⎪⎫12,12,1,F ⎝ ⎛⎭⎪⎫12,0,12,EF →=⎝ ⎛⎭⎪⎫0,-12,-12,DC →=(0,1,0),∴cos 〈EF →,DC →〉=EF →·DC →|EF →||DC →|=-22,∴〈EF →,DC →〉=135°,∴异面直线EF 和CD 所成的角是45°.故选B .4.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4,则直线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13B .33C .63D .223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 (2,0,0),C (0,2,0),D 1(0,0,4),B (2,2,0),B 1(2,2,4),AC →=(-2,2,0),AD 1→=(-2,0,4),BB 1→=(0,0,4). 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 →=0,n ·AD 1→=0,即⎩⎨⎧-2x +2y =0,-2x +4z =0, 取x =2,则y =2,z =1,故n =(2,2,1)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BB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是θ,则sin θ=|cos 〈n ,BB 1→〉|=|n ·BB 1→||n ||BB 1→|=49×4=13.故选A .5.△ABC 的顶点分别为A (1,-1,2),B (5,-6,2),C (1,3,-1),则AC 边上的高BD 等于( )A .5B .41C .4D .2 5答案 A解析 ∵A (1,-1,2),B (5,-6,2),C (1,3,-1),∴AB→=(4,-5,0),AC →=(0,4,-3).∵点D 在直线AC 上,∴设AD →=λAC →=(0,4λ,-3λ),由此可得BD→=AD →-AB →=(0,4λ,-3λ)-(4,-5,0)=(-4,4λ+5,-3λ).又BD →⊥AC →,∴BD →·AC →=-4×0+(4λ+5)×4+(-3λ)×(-3)=0,解得λ=-45.因此BD →=(-4,4λ+5,-3λ)=⎝ ⎛⎭⎪⎫-4,95,125.可得|BD→|= (-4)2+⎝ ⎛⎭⎪⎫952+⎝ ⎛⎭⎪⎫1252=5.6. (2020·安徽六安一中质检)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2AC =AA 1=BC =2.若二面角B 1-DC -C 1的大小为60°,则AD 的长为( )A . 2B . 3C .2D .22答案 A解析 分别以CA ,CB ,CC 1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0,0),B 1(0,2,2),C 1(0,0,2),设AD =a ,则点D 坐标为(1,0,a ),CD →=(1,0,a ),CB 1→=(0,2,2),设平面B 1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1→=0,n ·CD →=0,得⎩⎨⎧2y +2z =0,x +az =0,令z =-1,得n =(a,1,-1),又平面C 1D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0).所以cos60°=m ·n |m ||n |,得1a 2+2=12,解得a =2,故选A .7. (2021·湖南湘潭高三月考)在三棱锥P -ABC 中,CP ,CA ,CB 两两垂直,AC =CB =1,PC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P AB 的法向量的是( )A .⎝ ⎛⎭⎪⎫1,1,12 B .(1,2,1)C .(1,1,1)D .(2,-2,1)答案 A解析 P A →=(1,0,-2),AB →=(-1,1,0),设平面P AB 的法向量为n =(x ,y,1),则⎩⎨⎧ x -2=0,-x +y =0.解得⎩⎨⎧x =2,y =2.∴n =(2,2,1).又⎝ ⎛⎭⎪⎫1,1,12=12n ,∴A 正确.8.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2 B .23 C .33 D .22答案 B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棱长为1,则A 1(0,0,1),E ⎝ ⎛⎭⎪⎫1,0,12,D (0,1,0),∴A 1D →=(0,1,-1),A 1E →=⎝ ⎛⎭⎪⎫1,0,-12,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则⎩⎪⎨⎪⎧n 1·A 1D →=0,n 1·A 1E →=0,即⎩⎪⎨⎪⎧y -z =0,1-12z =0,∴⎩⎨⎧y =2,z =2.∴n 1=(1,2,2).又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cos 〈n 1,n 2〉=23×1=23.即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9.(2020·海口高考调研)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C =23AB =2,AB ⊥AC ,点D ,E 分别是线段BC ,B 1C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且EC B 1C =DC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D ∥平面ACC 1B .该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68πC .异面直线B 1C 与AA 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2 D .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为413 答案 AD解析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BCC 1B 1是矩形,因为ECB 1C =DC BC ,所以ED ∥BB 1∥CC 1,所以ED ∥平面ACC 1,A 正确;因为AA 1=AC =23AB =2,所以AB =3,因为AB ⊥AC ,所以BC =22+32=13,所以B 1C =13+4=17,易知B 1C 是三棱柱外接球的直径,所以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1722=17π,B 错误;因为AA 1∥BB 1,所以异面直线B 1C 与AA 1所成的角为∠BB 1C .在Rt △B 1BC 中,BB 1=2,BC =13,所以tan ∠BB 1C =BC BB 1=132,C 错误;二面角A -EC -D 即二面角A -B 1C -B ,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 →,AC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平面AB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2,0,-3),平面BB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2,3,0),故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为2×213×13=413,D 正确.10. (2020·山东模拟)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如图,E ,F ,G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线A 1G 与平面AEF 平行B .直线D 1D 与直线AF 垂直C .平面AEF 截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所得截面的面积为98 D .点C 与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 答案 AC解析 如图,连接AD 1,D 1F ,因为A 1G ∥D 1F ,且A ,E ,F ,D 1在同一平面内,所以A 1G ∥平面AEF ,故A 正确;因为AF 与C 1C 相交且不垂直,D 1D 与C 1C 平行,所以直线D 1D 与直线AF 不垂直,故B 错误;平面AEF 截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AEFD 1,作EH ⊥AD 1,交AD 1于点H ,连接D 1E ,DE ,可得AE =52,AD 1=2,D 1E =1+54=32,所以在△AD 1E中,cos ∠D 1AE =1010,所以sin ∠D 1AE =31010,所以EH =52×31010=324,所以等腰梯形AD 1FE 的面积S =12×⎝ ⎛⎭⎪⎫2+22×324=98,故C 正确;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AG ,AC ,则可得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2),AG →=⎝ ⎛⎭⎪⎫0,1,12,AC →=(-1,1,0),所以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d 1=|AG →·n ||n |=23,点C 到平面AEF 的距离d 2=|AC →·n ||n |=13,故D 错误.故选AC .三、填空题11. 如图所示,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CD=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60°解析∵CD→=CA→+AB→+BD→,∴|CD→|=(CA→+AB→+BD→)2= 36+16+64+2CA→·BD→= 116+2CA→·BD→=217.∴CA→·BD→=|CA→||BD→|cos〈CA→,BD→〉=-24.∴cos〈CA→,BD→〉=-12.又所求二面角与〈CA→,BD→〉互补,∴所求的二面角为60°.12. 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2,则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为________.答案 π6解析 以C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下列坐标:A (2,0,0),C 1(0,0,22).点C 1在侧面ABB 1A 1内的射影为点C 2⎝ ⎛⎭⎪⎫32,32,22.所以AC 1→=(-2,0,22),AC 2→=⎝ ⎛⎭⎪⎫-12,32,22,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C 1→·AC 2→|AC1→||AC 2→|=1+0+823×3=32.又θ∈⎣⎢⎡⎦⎥⎤0,π2,所以θ=π6.13.(2020·山西大同高三模拟)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且A 1M =AN =23a ,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 平行解析 MN →=MA 1→+A 1A →+AN →=13BA 1→+A 1A →+13AC →=13(BA →+AA 1→)+A 1A →+13(AB →+BC →)=23A 1A →+13BC →=23B 1B →+13BC →.∴MN →与B 1B →,BC →共面.又MN ⊄平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14.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23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DA =1,由已知条件得A (1,0,0),E ⎝ ⎛⎭⎪⎫1,1,13,F ⎝ ⎛⎭⎪⎫0,1,23,AE →=⎝ ⎛⎭⎪⎫0,1,13,AF →=⎝ ⎛⎭⎪⎫-1,1,23,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由图知θ为锐角,由⎩⎪⎨⎪⎧n ·AE →=0,n ·AF →=0,得⎩⎪⎨⎪⎧y +13z =0,-x +y +23z =0.令y =1,则z =-3,x =-1,则n =(-1,1,-3),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0,-1),cos θ=|cos 〈n ,m 〉|=31111,tan θ=23.四、解答题15.(2020·山东省模拟考)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A ⊥平面ABCD ,E ,F 分别为AD ,SC 的中点,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1)证明: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2)若EF =12BC ,求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解 (1)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D (0,b,0),S (0,0,c ),则C (1,b,0),E ⎝ ⎛⎭⎪⎫0,b 2,0,F ⎝ ⎛⎭⎪⎫12,b 2,c 2,EF →=⎝ ⎛⎭⎪⎫12,0,c 2,AS →=(0,0,c ),AD→=(0,b,0). 因为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所以EF →与平面ABCD 的法向量AS →的夹角为45°.所以AS →·EF →=|AS →||EF →|cos45°, 即c 22=22×c ×14+c 24,解得c =1,故EF →=⎝ ⎛⎭⎪⎫12,0,12,SC →=(1,b ,-1), 从而EF →·SC →=0,EF →·AD →=0,所以EF ⊥SC ,EF ⊥AD .因此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 (2)由B (1,0,0),BC →=(0,b,0), |EF→|=12|BC →|得b = 2. 于是F ⎝ ⎛⎭⎪⎫12,22,12,C (1,2,0),连接FB ,故FB →=⎝ ⎛⎭⎪⎫12,-22,-12,SC →=(1,2,-1),从而FB →·SC→=0,即FB ⊥SC .取CF 的中点G ,连接GD ,则G ⎝ ⎛⎭⎪⎫34,324,14,GD →=⎝ ⎛⎭⎪⎫-34,24,-14,从而GD →·SC→=0,即GD ⊥SC .因此〈FB→,GD →〉等于二面角B -SC -D 的平面角.cos 〈FB →,GD →〉=FB →·GD →|FB →||GD →|=-33.所以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为-33.16. (2020·全国卷Ⅱ)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 ∴MN ∥BB 1.又AA 1∥BB 1,∴AA 1∥MN .∵△A 1B 1C 1为等边三角形,N 为B 1C 1的中点, ∴A 1N ⊥B 1C 1.又侧面BB 1C 1C 为矩形,∴B 1C 1⊥BB 1. ∵MN ∥BB 1,∴MN ⊥B 1C 1.又MN ∩A 1N =N ,MN ,A 1N ⊂平面A 1AMN , ∴B 1C 1⊥平面A 1AMN .又B 1C 1⊂平面EB 1C 1F , ∴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解法一:连接NP ,∵AO ∥平面EB 1C 1F ,平面AONP ∩平面EB 1C 1F =NP , ∴AO ∥NP .∵三棱柱上下底面平行,平面A 1AMN ∩平面ABC =AM ,平面A 1AMN ∩平面A 1B 1C 1=A 1N ,∴ON ∥AP .∴四边形ONP A 是平行四边形. ∴ON =AP ,AO =NP . 设△ABC 边长是6m (m >0), 则NP =AO =AB =6m .∵O 为△A 1B 1C 1的中心,且△A 1B 1C 1的边长为6m , ∴ON =13×6m ×sin60°=3m .∴ON =AP =3m . ∵BC ∥B 1C 1,B 1C 1⊂平面EFC 1B 1, ∴BC ∥平面EFC 1B 1.又BC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EFC 1B 1=EF , ∴EF ∥BC ,∴AP AM =EP BM ,∴3m 33m =EP 3m ,解得EP =m .在B 1C 1截取B 1Q =EP =m ,连接PQ ,故QN =2m . ∵B 1Q =EP 且B 1Q ∥EP ,∴四边形B 1QPE 是平行四边形,∴B 1E ∥PQ . 由(1)可知B 1C 1⊥平面A 1AMN ,故∠QPN 为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 在Rt △QPN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 =QN 2+NP 2=(2m )2+(6m )2=210m , ∴sin ∠QPN =QN PQ =2m 210m=1010.∴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解法二: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由已知得AM ⊥BC ,以Q 为坐标原点,QA→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QN →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Qxyz ,设QM =a ,则AB =2,AM = 3.连接NP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 ∴NP =AO =AB =2,∴PQ =233-a ,NQ = NP 2-PQ 2= 4-⎝ ⎛⎭⎪⎫233-a2, ∴B 10,1,4-⎝ ⎛⎭⎪⎫233-a 2 ,E ⎝ ⎛⎭⎪⎫233-a ,13,0,故B 1E →=233-a ,-23,-4-⎝ ⎛⎭⎪⎫233-a2,|B 1E →|=2103.又n =(0,-1,0)是平面A 1AMN 的一个法向量, 故sin ⎝ ⎛⎭⎪⎫π2-〈n ,B 1E →〉=cos 〈n ,B 1E →〉=n ·B 1E →|n ||B 1E →|=1010.∴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17.(2020·泰安三模)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B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 为矩形,E 为PB 的中点,DE ⊥PB .(1)证明:平面ABCD ⊥平面P AB ;(2)设二面角A -PC -B 的大小为α,求α的取值范围.解 (1)证明:连接AE ,因为△P A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E ⊥PB . 又DE ⊥PB ,AE ∩DE =E ,所以PB ⊥平面ADE ,所以PB ⊥AD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所以AD ⊥AB ,且AB ∩PB =B , 所以AD ⊥平面P AB .因为AD ⊂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平面P AB .(2)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不妨设PB =AB =P A =1,C (0,1,n ),则A (0,0,0),P ⎝ ⎛⎭⎪⎫32,12,0,B (0,1,0),由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PC →=⎝ ⎛⎭⎪⎫-32,12,n ,AP →=⎝ ⎛⎭⎪⎫32,12,0,BP →=⎝ ⎛⎭⎪⎫32,-12,0.设平面BP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PC →=0,m ·BP →=0,即⎩⎪⎨⎪⎧-32x 1+12y 1+nz 1=0,32x 1-12y 1=0,令x 1=1,则y 1=3,z 1=0,所以m =(1,3,0). 设平面P AC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 则⎩⎪⎨⎪⎧n ·PC →=0,n ·AP →=0,即⎩⎪⎨⎪⎧-32x 2+12y 2+nz 2=0,32x 2+12y 2=0,令x 2=1,则y 2=-3,z 2=3n ,所以n =⎝ ⎛⎭⎪⎫1,-3,3n .二面角A -PC -B 的大小为α,由图可知,二面角α为锐二面角, 所以cos α=|m ·n ||m ||n |=|1-3|1+3×1+3+3n 2=14+3n 2∈⎝⎛⎭⎪⎫0,12,所以α∈⎝ ⎛⎭⎪⎫π3,π2. 18.(2020·山东平邑一中模拟)请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作答.①AB ⊥BC ;②F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6;③∠ABC =π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P A ⊥平面ABCD ,且P A =AB =2,PD 的中点为F .(1)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AF∥平面PCG?若存在,指出G在AB上的位置并给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________,求二面角F-AC-D的余弦值.解(1)在线段AB上存在中点G,使得AF∥平面PCG.证明如下:如图所示.设PC的中点为H,连接FH,GH,∵FH∥CD,FH=12CD,AG∥CD,AG=12CD,∴FH∥AG,FH=AG,∴四边形AGHF为平行四边形,则AF∥GH,又GH⊂平面PCG,AF⊄平面PCG,∴AF∥平面PCG.(2)选择①AB⊥BC:∵P A⊥平面ABCD,∴P A⊥BC,由题意,知AB,AD,AP两两垂直,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AB=2,则A(0,0,0),B(2,0,0),C(2,2,0),D(0,2,0),F(0,1,1),P(0,0,2),∴AF→=(0,1,1),CF→=(-2,-1,1),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μ=(x ,y ,z ), ∴⎩⎪⎨⎪⎧μ·AF →=y +z =0,μ·CF →=-2x -y +z =0,取y =1,得μ=(-1,1,-1), 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v =(0,0,1), 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 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 则cos θ=|μ·v ||μ||v |=33,∴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33. 选择②F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6:∵P A ⊥平面ABCD ,取BC 中点E ,连接AE ,取AD 的中点M ,连接FM ,CM ,则FM ∥P A ,且FM =1,∴FM ⊥平面ABCD , F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FCM , ∴∠FCM =π6,在Rt △FCM 中,CM =3,又CM =AE ,∴AE 2+BE 2=AB 2,∴BC ⊥AE , ∴AE ,AD ,AP 两两垂直,以AE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 =AB =2,∴A (0,0,0),B (3,-1,0),C (3,1,0),D (0,2,0),E (3,0,0),F (0,1,1),P (0,0,2),∴AF→=(0,1,1),CF →=(-3,0,1), 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AF →=y +z =0,m ·CF →=-3x +z =0,取x =3,得m =(3,-3,3),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则cos θ=|m ·n ||m ||n |=217.∴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217.选择③∠ABC =π3:∵P A ⊥平面ABCD ,∴P A ⊥BC ,取BC 中点E ,连接AE ,∵底面ABCD 是菱形,∠ABC =60°,∴△ABC 是正三角形,∵E 是BC 的中点,∴BC ⊥AE ,∴AE ,AD ,AP 两两垂直,以AE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 =AB =2,∴A (0,0,0),B (3,-1,0),C (3,1,0),D (0,2,0),E (3,0,0),F (0,1,1),P (0,0,2),∴AF→=(0,1,1),CF →=(-3,0,1), 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AF →=y +z =0,m ·CF →=-3x +z =0,取x =3,得m =(3,-3,3),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 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则cos θ=|m ·n ||m ||n |=217.∴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217.。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要点提炼】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则 (1)线面平行l ∥α⇔a ⊥μ⇔a ·μ=0⇔a 1a 2+b 1b 2+c 1c 2=0. (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 (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v ⇔μ·v =0⇔a 2a 3+b 2b 3+c 2c 3=0.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v =(a 4,b 4,c 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设l ,m 的夹角为θ⎝ ⎛⎭⎪⎫0≤θ≤π2,则cos θ=|a ·b ||a ||b |=|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a 22+b 22+c 22. (2)线面夹角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 ⎛⎭⎪⎫0≤θ≤π2,则sin θ=|cos a ,μ|=|a ·μ||a ||μ|.(3)面面夹角设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 则|cos θ|=|cosμ,v|=|μ·v ||μ||v |.考点考向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典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证明:(1)BE ⊥DC ; (2)BE ∥平面P AD ; (3)平面PCD ⊥平面P AD .证明 依题意,以点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 (1,0,0),C (2,2,0),D (0,2,0),P (0,0,2).由E 为棱PC 的中点,得E (1,1,1).(1)向量BE →=(0,1,1),DC →=(2,0,0),故BE →·DC →=0. 所以BE ⊥DC .(2)因为AB ⊥AD ,又P 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P A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向量AB→=(1,0,0)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 而BE →·AB →=(0,1,1)·(1,0,0)=0,所以BE ⊥AB , 又BE ⊄平面P AD , 所以BE ∥平面P AD .(3)由(2)知平面P AD 的法向量AB →=(1,0,0),向量PD →=(0,2,-2),DC →=(2,0,0),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PD →=0,n ·DC →=0,即⎩⎨⎧2y -2z =0,2x =0,不妨令y =1,可得n =(0,1,1)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且n ·AB →=(0,1,1)·(1,0,0)=0,所以n ⊥AB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CD .探究提高 1.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关键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尽可能利用垂直条件,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进而用向量表示涉及到直线、平面的要素). 2.向量证明的核心是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或数乘向量,但向量证明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的定理,如在(2)中忽略BE ⊄平面P AD 而致误.【拓展练习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平面ABFE 和平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点M 为AB 的中点,点O 为DF 的中点.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证明 (1)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 ⎛⎭⎪⎫12,0,0,O ⎝ ⎛⎭⎪⎫12,12,12.OM →=⎝ ⎛⎭⎪⎫0,-12,-12,BA →=(-1,0,0), ∴OM →·BA →=0,∴OM →⊥BA →. ∵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AB ⊥平面BCF ,∴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 且OM ⊄平面BCF ,∴OM ∥平面BCF .(2)在第(1)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DF →=(1,-1,1),DM →=⎝ ⎛⎭⎪⎫12,-1,0,DC →=(1,0,0),CF →=(0,-1,1), 由⎩⎪⎨⎪⎧n 1·DF→=0,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n 1·n 2=0,∴平面MDF ⊥平面EFCD . 考向二 线线角、线面角的求解【典例2】 (2020·浙江卷)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ACFD ⊥平面ABC ,∠ACB =∠ACD =45°,DC =2BC .(1)证明:EF ⊥DB ;(2)求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如图(1),过点D 作DO ⊥AC ,交直线AC 于点O ,连接OB .图(1)由∠ACD =45°,DO ⊥AC ,得 CD =2CO .由平面ACFD ⊥平面ABC ,得DO ⊥平面ABC , 所以DO ⊥BC .由∠ACB =45°,BC =12CD =22CO ,得BO ⊥BC . 所以BC ⊥平面BDO ,故BC ⊥DB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BC ∥EF ,所以EF ⊥DB .(2)解 法一 如图(1),过点O 作OH ⊥BD ,交直线BD 于点H ,连接CH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由BC ⊥平面BDO ,得OH ⊥BC ,故OH ⊥平面DBC , 所以∠OCH 为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 设CD =22,则DO =OC =2,BO =BC =2,得BD =6,OH =233,所以sin ∠OCH =OH OC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法二 由ABC -DEF 为三棱台,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记为θ.如图(2),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C ,OD 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图(2)设CD =22,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O (0,0,0),B (1,1,0),C (0,2,0),D (0,0,2). 因此OC→=(0,2,0),BC →=(-1,1,0),CD →=(0,-2,2). 设平面D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BC →=0,n ·CD →=0,即⎩⎨⎧-x +y =0,-2y +2z =0,可取n =(1,1,1),所以sin θ=|cos 〈OC →,n 〉|=|OC →·n ||OC →|·|n |=33.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探究提高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可以通过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cos θ=|cos φ|.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主要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sin θ=|cos φ|,有时也可分别求出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拓展练习2】 (2020·全国Ⅱ卷)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因为侧面BB 1C 1C 是矩形且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所以MN ∥CC 1.又由已知得AA 1∥CC 1,故AA 1∥MN . 因为△A 1B 1C 1是正三角形,所以B 1C 1⊥A 1N . 又侧面BB 1C 1C 是矩形,所以B 1C 1⊥MN . 又A 1N ∩MN =N ,A 1N ,MN ⊂平面A 1AMN , 所以B 1C 1⊥平面A 1AMN .又B 1C 1⊂平面EB 1C 1F , 所以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解 由已知及(1)得AM ⊥BC ,MN ⊥BC ,AM ⊥MN .以M 为坐标原点,M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则AB =2,AM = 3.连接NP ,AO ∥平面EB 1C 1F ,AO ⊂平面A 1AMN , 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PN ,故AO ∥PN . 又AP ∥ON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故PM =233,E ⎝ ⎛⎭⎪⎫233,13,0.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 设Q (a ,0,0),则 NQ =4-⎝ ⎛⎭⎪⎫233-a2, B 1⎝⎛⎭⎪⎫a ,1,4-⎝ ⎛⎭⎪⎫233-a2. 故B 1E →=⎝ ⎛⎭⎪⎫233-a ,-23,-4-⎝ ⎛⎭⎪⎫233-a 2, |B 1E →|=2103.又n =(0,-1,0)是平面A 1AMN 的一个法向量, 故sin ⎝ ⎛⎭⎪⎫π2-〈n ,B 1E →〉=cos 〈n ,B 1E →〉=n ·B 1E →|n |·|B 1E →|=1010.所以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考向三 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典例3】 (2020·全国Ⅲ卷)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棱DD 1,BB 1上,且2DE =ED 1,BF =2FB 1.(1)证明:点C 1在平面AEF 内;(2)若AB =2,AD =1,AA 1=3,求二面角A -EF -A 1的正弦值.解 设AB =a ,AD =b ,AA 1=c .如图,以C 1为坐标原点,C 1D 1→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1-xyz .(1)证明 连接C 1F ,C 1(0,0,0),A (a ,b ,c ),E ⎝ ⎛⎭⎪⎫a ,0,23c ,F ⎝ ⎛⎭⎪⎫0,b ,13c ,EA→=⎝ ⎛⎭⎪⎫0,b ,13c ,C 1F →=⎝ ⎛⎭⎪⎫0,b ,13c ,得EA →=C 1F →, 因此EA ∥C 1F ,即A ,E ,F ,C 1四点共面, 所以点C 1在平面AEF 内.(2)由已知得A (2,1,3),E (2,0,2),F (0,1,1),A 1(2,1,0),AE →=(0,-1,-1),AF →=(-2,0,-2),A 1E →=(0,-1,2),A 1F →=(-2,0,1). 设n 1=(x ,y ,z )为平面AEF 的法向量,则⎩⎪⎨⎪⎧n 1·AE →=0,n 1·AF →=0,即⎩⎨⎧-y -z =0,-2x -2z =0,可取n 1=(-1,-1,1).设n 2为平面A 1EF 的法向量,则⎩⎪⎨⎪⎧n 2·A 1E →=0,n 2·A 1F →=0,同理可取n 2=⎝ ⎛⎭⎪⎫12,2,1.设二面角A -EF -A 1的平面角为α,所以cos α=cos 〈n 1,n 2〉=n 1·n 2|n 1|·|n 2|=-77,则sin α=1-cos2α=42 7,所以二面角A-EF-A1的正弦值为42 7.探究提高 1.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利用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与棱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或通过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必须能判定“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或钝角”,否则解法是不严谨的.【拓展练习3】(2020·沈阳一监)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D.平面ABC⊥平面ABD,点E与点D在平面ABC的同侧,且CE∥BD,BD=2CE.点F为AD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平面ABC;(2)求二面角C-AE-D的余弦值.(1)证明取AB的中点为O,连接OC,OF,如图.∵O,F分别为AB,AD的中点,∴OF∥BD且BD=2OF.又CE∥BD且BD=2CE,∴CE∥OF且CE=OF,∴OF綊EC,则四边形OCEF为平行四边形,∴EF∥OC.又OC⊂平面ABC,EF⊄平面ABC,∴EF∥平面ABC.(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O为AB的中点,∴OC⊥AB.∵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BD ⊥AB ,BD ⊂平面ABD ,∴BD ⊥平面ABC .又OF ∥BD ,∴OF ⊥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 ,OC ,OF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令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O (0,0,0),A (1,0,0),C (0,3,0),E (0,3,1),D (-1,0,2),∴AC→=(-1,3,0),AE →=(-1,3,1),AD →=(-2,0,2). 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则 ⎩⎪⎨⎪⎧AC →·m =-x 1+3y 1=0,AE →·m =-x 1+3y 1+z 1=0. 不妨令y 1=3,则m =(3,3,0). 设平面AED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 ⎩⎪⎨⎪⎧AD →·n =-2x 2+2z 2=0,AE →·n =-x 2+3y 2+z 2=0. 令z 2=1,得n =(1,0,1). ∴cos 〈m ,n 〉=323×2=64.由图易知二面角C -AE -D 为钝角, ∴二面角C -AE -D 的余弦值为-64. 考向四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典例4】 (2020·武汉调研)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是AC 与BD 的交点,点E 是线段OD 1上的一点.(1)若点E 为OD 1的中点,求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若存在,请指出点E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 (0,0,0),D 1(0,0,2),C (0,2,0),O (1,1,0). 因为E 为OD 1的中点, 所以E ⎝ ⎛⎭⎪⎫12,12,1.则OD 1→=(-1,-1,2),DE →=⎝ ⎛⎭⎪⎫12,12,1,DC →=(0,2,0).设p =(x 0,y 0,z 0)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p ·DE→=0,p ·DC →=0,即⎩⎪⎨⎪⎧12x 0+12y 0+z 0=0,2y 0=0,取x 0=2,则y 0=0,z 0=-1,所以p =(2,0,-1)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为θ, 所以sin θ=|cos 〈OD 1→,p 〉|=|OD 1→·p ||OD 1→||p |=|-1×2+(-1)×0+2×(-1)|(-1)2+(-1)2+22×22+(-1)2=23015, 即直线OD 1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015.(2)存在,且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点E ,使得平面CDE ⊥平面CD 1O .同第(1)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点E 不与点O 重合,设D 1E →=λEO →,λ∈[0,+∞),OC →=(-1,1,0),OD 1→=(-1,-1,2). 设m =(x 1,y 1,z 1)是平面CD 1O 的法向量, 则⎩⎪⎨⎪⎧m ·OC →=0,m ·OD 1→=0,即⎩⎨⎧-x 1+y 1=0,-x 1-y 1+2z 1=0,取x 1=1,则y 1=1,z 1=1,所以m =(1,1,1)为平面CD 1O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D 1E →=λEO →,所以点E 的坐标为⎝⎛⎭⎪⎫λ1+λ,λ1+λ,21+λ, 所以DE →=⎝ ⎛⎭⎪⎫λ1+λ,λ1+λ,21+λ. 设n =(x 2,y 2,z 2)是平面CDE 的法向量, 则⎩⎪⎨⎪⎧n ·DE→=0,n ·DC →=0,即⎩⎪⎨⎪⎧λ1+λx 2+λ1+λy 2+21+λz 2=0,2y 2=0,取x 2=1,则y 2=0,z 2=-λ2,所以n =⎝ ⎛⎭⎪⎫1,0,-λ2为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平面CDE ⊥平面CD 1O ,所以m ⊥n . 则m ·n =0,所以1-λ2=0,解得λ=2.所以当D 1E →EO →=2,即点E 为线段OD 1上靠近点O 的三等分点时,平面CDE ⊥平面CD 1O .探究提高 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但注意空间坐标系建立的规范性及计算的准确性,否则容易出现错误.2.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2)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拓展练习4】 (2019·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P A =AD =CD =2,BC =3.E 为PD 的中点,点F 在PC 上,且PF PC =13.(1)求证:CD ⊥平面P AD ; (2)求二面角F -AE -P 的余弦值;(3)设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判断直线AG 是否在平面AEF 内,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 又因为AD ⊥CD ,P A ∩AD =A ,P A ,AD ⊂平面P AD , 所以CD ⊥平面P AD .(2)解 过点A 作AD 的垂线交BC 于点M . 因为P A ⊥平面ABCD ,AM ,AD ⊂平面ABCD , 所以P A ⊥AM ,P A ⊥A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1,0),C (2,2,0),D (0,2,0),P (0,0,2).因为E 为PD 的中点, 所以E (0,1,1).所以AE→=(0,1,1),PC →=(2,2,-2),AP →=(0,0,2). 所以PF→=13PC →=⎝ ⎛⎭⎪⎫23,23,-23, 所以AF→=AP →+PF →=⎝ ⎛⎭⎪⎫23,23,43.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E →=0,n ·AF →=0,即⎩⎪⎨⎪⎧y +z =0,23x +23y +43z =0. 令z =1,则y =-1,x =-1. 于是n =(-1,-1,1).又因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为p =(1,0,0), 所以cos 〈n ,p 〉=n ·p |n ||p |=-33.由题知,二面角F -AE -P 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3. (3)解 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理由如下: 因为点G 在PB 上,且PG PB =23,PB →=(2,-1,-2), 所以PG→=23PB →=⎝ ⎛⎭⎪⎫43,-23,-43, 所以AG→=AP →+PG →=⎝ ⎛⎭⎪⎫43,-23,23. 由(2)知,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n =(-1,-1,1), 所以AG →·n =-43+23+23=0.又点A ∈平面AEF ,所以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专题拓展练习】一、单选题1.已知三棱锥O -ABC ,点M ,N 分别为AB ,OC 的中点,且,,OA a OB b OC c ===,用,,a b c 表示MN ,则MN 等于( )A .()12b c a +- B .()12a b c ++ C .()12a b c -+D .()12c a b --【答案】D 【详解】MN MA AO ON =++1122BA OA OC =-+ ()1122OA OB OA OC =--+ 111222OA OB OC =--+()12c a b =--. 故选:D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满足MP C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P 可以是棱1BB 的中点 B .线段MP 3C .点P 的轨迹是正方形D .点P 轨迹的长度为2+5【答案】D 【详解】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1DD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该正方体的棱长为1,,M N 分别为111,BD B C 的中点, 则()0,0,0D ,111,,222M ⎛⎫ ⎪⎝⎭,1,1,12N ⎛⎫⎪⎝⎭,()0,1,0C , 所以1,0,12CN ⎛⎫=⎪⎝⎭,设(),,P x y z ,则111,,222MP x y z ⎛⎫=--- ⎪⎝⎭,因为MP CN ⊥, 所以1110222x z ⎛⎫-+-= ⎪⎝⎭,2430x z +-=,当1x =时,14z =;当0x =时,34z =; 取11,0,4E ⎛⎫ ⎪⎝⎭,11,1,4F ⎛⎫ ⎪⎝⎭,30,1,4G ⎛⎫ ⎪⎝⎭,30,0,4H ⎛⎫ ⎪⎝⎭,连接EF ,FG ,GH ,HE ,则()0,1,0EF GH ==,11,0,2EH FG ⎛⎫==- ⎪⎝⎭, 所以四边形EFGH 为矩形,则0EF CN ⋅=,0EH CN ⋅=,即EF CN ⊥,EH CN ⊥, 又EFEH E =,且EF ⊂平面EFGH ,EH ⊂平面EFGH ,所以CN ⊥平面EFGH , 又111,,224EM ⎛⎫=-⎪⎝⎭,111,,224MG ⎛⎫=- ⎪⎝⎭,所以M 为EG 中点,则M ∈平面EFGH , 所以,为使MP CN ⊥,必有点P ∈平面EFGH ,又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所以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EFGH , 因此点P 不可能是棱1BB 的中点,即A 错; 又1EF GH ==,52EH FG ==,所以EF EH ≠,则点P 的轨迹不是正方形; 且矩形EFGH 的周长为522252+⨯=+,故C 错,D 正确; 因为点M 为EG 中点,则点M 为矩形EFGH 的对角线交点,所以点M 到点E 和点G 的距离相等,且最大,所以线段MP 的最大值为52,故B 错. 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DB AD BC ⋅+⋅+⋅=( ) A .-1 B .0 C .1 D .不确定【答案】B 【详解】 如图,令,,AB a AC b AD c ===, 则AB CD AC DB AD BC ⋅+⋅+⋅,()()()a cb b ac c b a =⋅-+⋅-+⋅-,0a c a b b a b c c b c a =⋅-⋅+⋅-⋅+⋅-⋅=.故选:B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2,4ABCD PA AB AD ===.E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5B .3010C .1010D .31010【答案】B 【详解】以A 点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2,0,0B ,()1,2,1E ,()002P ,,,()0,4,0D , ()1,2,1BE =-∴,()0,4,2PD =-,设异面直线PD 与BE 所成角为θ,则630cos 10625PD BE PD BEθ⋅===⨯⋅. 5.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点E 是线段P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若线 AB 段上存在点F (不含端点),使得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则线段PE 长的取值范围是( )A .202⎛⎫ ⎪ ⎪⎝⎭, B .603⎛⎫⎪ ⎪⎝⎭, C .222⎛⎫⎪ ⎪⎝⎭, D .623,⎛⎫⎪⎝⎭【答案】B 【详解】由PAD △是以AD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平面PAD ,取AD 中点G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0,0,0),(1,0,0),(1,0,0),(1,2,0),(0,0,1)G A D B P -,设(1,,0)F y ,,设()()1,0,1,0,DE xDP x x x ===,01x <<,故()1,0,E x x -,()2,,EF x y x =--又()1,0,1PA =-,异面直线PA 与 EF 成30的角,故cos30PA EF PA EF ⋅=⋅︒,即()2223222x y x =-++即()222213y x =--+,01x <<,故220,3y ⎡⎫∈⎪⎢⎣⎭,又02y <<,故60y ⎛∈ ⎝⎭,. 故选:B.6.已知二面角l αβ--,其中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0,1m =-,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0,1,1n =-,则二面角l αβ--的大小可能为( )A .60︒B .120︒C .60︒或120︒D .30【答案】C 【详解】11cos ,222m n m n m n ⋅-<>===-⨯,所以,120m n <>=,又因为二面角的大小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可能是60或120. 故选:C7.已知向量(,,)x y z a a a a =,(,,)x y z b b b b =,{},,i j k 是空间中的一个单位正交基底.规定向量积的行列式计算:()()(),,yz xy xz y z z y z x x z x y y x xy z yz xyxz xyz ij ka a a a a a ab a b a b i a b a b j a b a b k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 ⎪⎝⎭其中行列式计算表示为a b ad bc c d=-,若向量(2,1,4),(3,1,2),AB AC ==则AB AC ⨯=( )A .(4,8,1)---B .(1,4,8)--C .(2,8,1)--D .(1,4,8)---【答案】C 【详解】由题意得()()()()1241+4322+21132,8,1AB AC i j k ⨯=⨯-⨯⨯-⨯⨯-⨯=--, 故选:C.8.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110AB AA ==,25AD =,P 在左侧面11ADD A 上,已知P 到11A D 、1AA 的距离均为5,则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的形状为(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答案】B 【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0,0,5,25,0,10,0,10,0P A C ,()125,10,10AC ∴=--, 设截面与11A D 交于(),0,10Q Q x ,则()20,0,5Q PQ x =-,()12520500Q AC PQ x ∴⋅=---=,解得18Qx =,即()18,0,10Q , 设截面与AD 交于(),0,0M M x ,则()20,0,5M PM x =--,()12520500M AC PM x ∴⋅=--+=,解得22Mx =,即()22,0,0M , 设截面与AB 交于()25,,0N N y ,则()3,,0N MN y =,1253100N AC MN y ∴⋅=-⨯+=,解得7.5Ny =,即()25,7.5,0N , 过Q 作//QF MN ,交11B C 于F ,设(),10,10F F x ,则()18,10,0F QF x =-, 则存在λ使得QF MN λ=,即()()18,10,03,7.5,0F x λ-=,解得22F x =,故F 在线段11B C 上,过F 作//EF QM ,交1BB 于E ,设()25,10,E E z ,则()3,0,10E EF z =--,则存在μ使得EF QM μ=,即()()3,0,104,0,10E z μ--=-,解得 2.5E z =,故E 在线段1BB 上,综上,可得过点P 且与1A 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为五边形QMNEF . 故选:B.9.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若ABD ∠与ABC ∠互余,则()BA BC BD ⋅+的最大值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B 【详解】设ABD α∠=,可得2ABC πα∠=-,则α为锐角,在四面体ABCD 中,6AB =,3BC =,4BD =, 则()cos cos 2BA BC BD BA BC BA BD BA BC BA BD παα⎛⎫⋅+=⋅+⋅=⋅-+⋅ ⎪⎝⎭()18sin 24cos 30sin αααϕ=+=+,其中ϕ为锐角,且4tan 3ϕ=. 02πα<<,则2πϕαϕϕ<+<+,所以,当2παϕ+=时,()BA BC BD ⋅+取得最大值30.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E 是底面ABCD 上的动点,则()111CE CA D B -⋅的最大值为( )A .22B .1C .2D .6【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1,,DA DC DD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0,0,1),(1,1,1),(1,0,1),D B A设(,,0)E x y ,其中[],0,1x y ∈,则()()11111,,1,1,1,0CE CA A E x y D B -==--=, 所以111()11CE CA D B x y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1,0)E ,故其最大值为1, 故选:B .11.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PA =AB .若点M 为PD 中点,则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60°B .45°C .30°D .90°【答案】C 【详解】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 ,AD ,AP 为单位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1PA =,则()0,0,0A ,()1,1,0C ,110,,22M ⎛⎫⎪⎝⎭,()0,0,1P ,()1,0,0B , 故()1,0,1PB =-,111,,22MC ⎛⎫=- ⎪⎝⎭,故1132cos ,21111144PB MC PB MC PB MC+⋅===⋅+⋅++, 由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0,90︒︒,故直线CM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为30. 故选:C.12.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 中,,,2BE EC CF FD DG GA ===,记平面EFG 与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所成的锐二面角分别为α、β、γ,则( )A .αβγ>>B .αγβ>>C .βαγ>>D .γαβ>>【答案】A【详解】 解:(空间向量法)因为,,2BE EC CF FD DG GA ===,所以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G 为AD 上靠近A 的三等分点,取BD 的中点M ,连接CM ,过A 作AO ⊥平面BCD ,交CM 于点O ,在平面BCD 中过O 作//ON BD ,交CD 于N ,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则33OM =,233CO =,22222326233OA AC OC ⎛⎫=-=-= ⎪ ⎪⎝⎭, 以O 为原点,OC 为x 轴,ON 为y 轴,O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6A ⎛ ⎝⎭,31,0B ⎛⎫- ⎪ ⎪⎝⎭,23C ⎫⎪⎝⎭,3D ⎛⎫ ⎪⎝⎭,31,02E ⎫-⎪⎝⎭,31,062F ⎛⎫ ⎪⎝⎭,3146,939G ⎛- ⎝⎭,(0,1,0)EF =,53546,8691EG ⎛⎫=- ⎪ ⎪⎝⎭,232633AC ⎛=- ⎝⎭,32633AD ⎛=-- ⎝⎭,3261,33AB ⎛⎫=--- ⎪⎝⎭,设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则110n EF n EG ⎧⋅=⎪⎨⋅=⎪⎩,即05354606y x y z =⎧⎪⎨+=⎪⎩,不妨令1z =,则18,0,125n ⎛⎫= ⎪ ⎪⎝⎭,同理可计算出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2(0,0,1)n =,()32,6,1n =,4(22,0,1)n =-,则可得1212517co 1s 5n n n n α⋅==⋅,1313717co 1s 5n n n n β⋅==⋅,14149cos 1751n n n n γ⋅==⋅,所以cos cos cos αβγ<<,又cos y x =在()0.x π∈上递减,所以αβγ>>, 故选:A.13.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1PA PB PC PD AB =====,点Q ,R 分别在棱AB ,PC 上运动,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 ) A .7010B .355C .3510D .705【答案】A 【详解】以P 在底面的投影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1(,,0)2Q a ,(,,)R m n q因为211(0(,0),22P C -,,112(,22PC =-, 又因为R 在PC 上,PR PC λ=所以(,m m q -=,11(,),22λλ-, 所以R 11(,2222λλ=--+,所以2222111222QR a λλ⎛⎛⎫⎛⎫=--+-+ ⎪ ⎪ ⎝⎭⎝⎭⎝⎭221324a a λλλ=+-++ 因为[]11,,0,122a λ⎡⎤∈-∈⎢⎥⎣⎦设2213()24f a a a λλλ=+-++,2213()24g a a λλλλ=+-++ 对其求导()2f a a λ'=-,1()22g a λλ'=-+当二个导数同时为0时,取最小值,即20a λ-=,1202a λ-+=所以11,36a λ==时取最小值,所以1121,,,1,,02623PQ CQ ⎛⎫⎛⎫=-=- ⎪ ⎪ ⎪⎝⎭⎝⎭ 所以PQCQ==10,所以当||QR 达到最小值时,||||PQ CQ 的值为10. 14.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G 分别为BC 、1CC 、1BB 的中点,则( )A .直线1D D 与直线AF 垂直B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C .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1D .点C 和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 【答案】B 【详解】以D 点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为x ,y ,z 轴建系,则(000)D ,,、(100)A ,,、()010C ,,、1(101)A ,,、1(001)D ,,、 1(10)2E ,,、1(01)2F ,,,1(11)2G ,,, 则()1001DD =,,、1112AF ⎛⎫=- ⎪⎝⎭,,,则112DD AF ⋅=, ∴直线1D D 与直线AF 不垂直,A 错误;则11012A G ⎛⎫=- ⎪⎝⎭,,,1102AE ⎛⎫=- ⎪⎝⎭,,,1112AF ⎛⎫=- ⎪⎝⎭,,,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21002x y AE n AF n x y z ⎧-+=⎪⎧⋅=⎪⎪⇒⎨⎨⋅=⎪⎪⎩-++=⎪⎩,令2x =,则1y =,2z =,则(212)n =,,,10AG n ⋅=,∴直线1A G 与平面AEF 平行,B 正确; 易知四边形1AEFD 为平面AEF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且1D F 、DC 、AE 共点于H ,15D H AH ==,12AD =,∴121232(5)()222AD H S ∆=⨯⨯-=,则113948AD HAEFD S S =⋅=四边形,C 错误; (110)AC =-,,,点C 到平面AEF 的距离113AC n d n⋅==, 1012AG ⎛⎫= ⎪⎝⎭,,,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223AG n d n ⋅==,则12d d ≠,D 错误;故选:B .15.如图所示,1111ABCD A B C D -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当1A 、E 、F 、1C 共面时,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5B .12C .32D .65【答案】B 【详解】以点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606)A ,,、(000)D ,,、1(066)C ,,,由题意知:当(630)E ,,、(360)F ,,时,1A 、E 、F 、1C 共面, 设平面1A DE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1(606)DA =,,,(630)DE =,,, 则1111111660{630n DA x z n DE x y ⋅=+=⋅=+=,取11x =,解得1(121)n =--,,,设平面1C DF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1(066)DC =,,,(360)DF =,,, 则2122222660{360n DC y z n DF x y ⋅=+=⋅=+=,取22x =,解得2(211)n =-,,,设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为θ,则1212121cos cos 266n n n n n n θ⋅====⋅⋅,, ∴平面1A DE 与平面1C 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 故选:B.二、解答题16.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C ==,13AA =AB AC ⊥,1B C ⊥平面ABC ,E 是1B C 的中点.(1)求证:平面1AB C ⊥平面11ABB A ; (2)求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由1B 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得1AB B C ⊥,又AB AC ⊥,1CB AC C =,故AB ⊥平面1AB C ,AB 平面11ABB A ,故平面11ABB A ⊥平面1AB C .(2)以C 为原点,CA 为x 轴,1CB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C ,()1,0,0A ,()1,1,0B 又2BC =113BB AA ==故11CB =,()10,0,1B ,10,0,2E ⎛⎫⎪⎝⎭,()1,0,0CA = ()111,1,1AA BB ==--,11,0,2AE ⎛⎫=- ⎪⎝⎭设平面11AA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CA n AA ⎧⋅=⎪⎨⋅=⎪⎩,即00x x y z =⎧⎨--+=⎩,令1y =,则1z =, ()0,1,1n =, 设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的角为θ,故1102sin 1214n AE n AEθ⋅===⨯+,即直线AE 与平面11AA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17.如图1,矩形ABCD 中,3AB BC =,将矩形ABCD 折起,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 ,连接AF 、CE ,以AF 和EF 为折痕,将四边形ABFE 折起,使点B 落在线段FC 上,将CDE △向上折起,使平面DEC ⊥平面FEC ,如图2.(1)证明:平面ABE ⊥平面EFC ;(2)连接BE 、BD ,求锐二面角A BE D --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在平面ABCD 中,AF =FC ,BF +FC 3AB , 设3AB a =,则3BC a =,设BF =x ,在BAF △中,()22233x a a x +=-,解得x a =,则2AF FC a ==, 因为点B 落在线段FC 上,所以BC DE a ==,所以BE FC ⊥, 又AB BF ⊥即AB CF ⊥,AB BE B =,,AB BE ⊂平面ABE ,所以CF ⊥平面ABE ,由CF ⊂平面EFC 可得平面ABE ⊥平面EFC ;(2)以F 为原点,FC 为x 轴,过点F 平行BE 的方向作为作y 轴,过点F 垂直于平面EFC 的方向作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0,0,0,3,0,,0,0C a F E a a B a ,()0,3,0BE a =, 易得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2,0,0FC a =,作DG EC ⊥于G , 因为平面DEC ⊥平面FEC ,所以DG ⊥平面EFC ,则5334a G a ⎛⎫ ⎪ ⎪⎝⎭,53334a a D a ⎛ ⎝⎭,13334a a BD a ⎛= ⎝⎭,设平面D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3013330442n BE ay a an BD ax y z ⎧⋅==⎪⎨⋅=++=⎪⎩,令3z =(3n =-, 因为12239cos ,13239n FC n FC a n FC⋅--===⋅⋅,所以锐二面角A -BE -D 223913113⎛⎫--= ⎪ ⎪⎝⎭. 18.如图,在三梭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11AAC C 均为菱形,12AA =,1160ABB ACC ∠=∠=︒,D 为AB 的中点.(Ⅰ)求证:1//AC 平面1CDB ;(Ⅱ)若60BAC ∠=︒,求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解:(Ⅰ)连结1BC ,与1B C 交于点O ,连结OD , 四边形11BB C C 是平行四边形,O 为1B C 中点,D 为AB 中点,得1//AC OD ,又OD ⊂平面1CDB ,故1//AC 平面1CDB ;(Ⅱ)方法一:由12AB AC ==,12AC AB ==,且O 为1B C ,1BC 的中点, 得1AO BC ⊥,1AO B C ⊥,11B C BC =, 又1BC ,1CB 为平面11BB C C 内两条相交直线,得AO ⊥平面11BB C C ,故1AC B ∠即为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 由60BAC ∠=︒,2AB AC ==,2BC =,得四边形11BB C C 为菱形,又11B C BC =,故四边形11BB C C 为正方形,122BC =则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12BAC π∠=,故14AC B π∠=,12sin 2AC B ∠=,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方法二: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B ,1DB ,CD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0,0D ,()1,0,0A -,()1,0,0B ,()13,0A -,()13,0B , 由60BAC ∠=︒,2AB AC ==,ABC 为正三角形, 故CD AB ⊥,又1B D AB ⊥,所以AB ⊥平面1CDB , 设()0,,C y z ,由2CA =,123CA =,得(22223,38,y z y z ⎧+=⎪⎨+=⎪⎩即36,3y z ⎧=⎪⎪⎨⎪=⎪⎩,故3260,33C ⎛- ⎝⎭, 由11B C BC ,得12326C ⎛- ⎝⎭,所以12326AC ⎛= ⎝⎭,()11,3,0BB =-,3261,,33BC ⎛⎫=-- ⎪ ⎪⎝⎭; 设平面11BB C C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x y z =,由10,0,n BB n BC ⎧⋅=⎨⋅=⎩得1111130,33260,x y x y z ⎧-=⎪⎨+-=⎪⎩可取()3,1,2n =,设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为θ, 则1112sin cos ,2AC n AC n AC nθ⋅===, 因此,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19.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BB A 和11BCC B 都是正方形,平面11ABB A ⊥平面11BCC B ,,D E 分别为1BB ,AC 的中点.(1)求证://BE 平面1A CD .(2)求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取1A C 中点F ,连接DF ,EF , ∵,E F 分别为1,AC A C 的中点,∴1//EF AA ,且112EF AA =,又四边形11ABB A 是正方形,∴11//BB AA 且11BB AA =, 即1//EF BB 且112EF BB =,又∵D 为1BB 中点,∴//EF BD 且EF BD =,所以四边形EFDB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DF ,又BE ⊄平面1A CD ,DF ⊂平面1A CD ,所以//BE 平面1A CD .(2)由题意,1,,BA BC BB 两两垂直,所以以B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2BA BC BB ===,则11(0,2,0),(1,0,1),(2,0,0),(0,1,0),(0,2,2)B E C D A . ,11(1,2,1),(2,1,0),(2,2,2)B E CD AC =-=-=-,设平面 1A 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100AC m CD m ⎧⋅=⎨⋅=⎩,即222020x y z x y -++=⎧⎨-+=⎩,得()1,2,1m =- 设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为θ,1111412sin cos ,366B E m B E mB E mθ, 所以直线1B E 与平面1A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一、 求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n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n 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那 么向量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向量表示平行、垂直关系: 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平面,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u v ,则 ①l ∥m ⇔a ∥b a kb ⇔= ②l ∥α⇔a u ⊥ 0a u ⇔⋅= ③α∥β⇔u ∥v .u kv ⇔=求平面的法向量步骤:⑴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⑵ 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⑶ 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 的方程组;⑷ 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1.已知()()2,2,1,4,5,3AB AC ==,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二、 用向量求空间线段的长度求出空间线段的长度:用空间向量表示空间线段,然后利用公式a ;三、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用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 设A ,α∈空间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则D. = ||||PA n n ∙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步骤: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⑵ 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坐标;⑶ 找出平面外的点与平面内任意一点连接向量的坐标;⑷ 代入公式求出距离.四、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求法用向量方法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可以先找到它们的公垂线方向的一个向量n ,再在两条直线上分别取一点,A B ,则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n AB d n ∙= 求解.五、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若二面角两个面的法向量分别是12,n n ,二面角为θ则12cos cos ,n n θ=-,而 六.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若B 是平面上的一点,A 为平面外的一点,那么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为S,n cos cos(AB,n)AB.sin S θθ== 为平面的法向量, 121212cos ,.||||n n n n n n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公式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公式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用传统的方法解立体几何需要烦琐的分析、复杂的计算。

而用向量法解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

对立体几何的常见问题都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一. 证明两直线平行已知两直线a 和b , b D C a B A ∈∈,,,,则⇔b a //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CD AB λ=二. 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1。

已知直线αα∈∈⊄E D C a B A a ,,,,,且三点不共线,则a ∥⇔α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CE CD AB μλ+=2。

已知直线,,,a B A a ∈⊄α和平面 α的法向量n ,则a ∥n AB ⊥⇔α三.证明两个平面平行已知两个不重合平面βα,,法向量分别为n m ,,则α∥n m //⇔β四.证明两直线垂直 已知直线b a ,。

b D C a B A ∈∈,,,,则0=•⇔⊥CD AB b a五。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已知直线α和平面a ,且A 、B a ∈,面α的法向量为m ,则m AB a //⇔⊥α六.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已知两个平面β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 m ,,则n m ⊥⇔⊥βα七.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异面直线b a ,,b D C a B A ∈∈,,,,则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为:CDAB •=θcos八.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AB已知A ,B 为直线a 上任意两点,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为:1.⎪⎭⎫ ⎝⎛•2,0π时-=2πθ 2.⎪⎭⎫ ⎝⎛∈ππ,2时2πθ-= 九.求二面角1.已知二面角βα--l ,且l CD l AB D C B A ⊥⊥∈∈,,,,且βα,则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为:=θ2.已知二面角,βα--l n m ,分别为面βα,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即-=πθ注:如何判断二面角的平面角和法向量所成的角的关系。

(1)通过观察二面角锐角还是钝角,再由法向量的成的角求之。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公式总结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公式总结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公式总结一、基本知识点直线m l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b a ,,平面βα,的法向量分别为21,n n (若只涉及一个平面α,则用n 表示其法向量)并在下面都不考虑线线重合、面面重合及线在面内的情况。

1、平行问题(结合图象,直观感觉) 1)线线平行b k a b a m l =⇔⇔//// 2)线面平行0//=⋅⇔⊥⇔n a n a l α 3)面面平行2121////n k n n n =⇔⇔βα2、垂直问题(结合图象,直观感觉) 1)线线垂直0=⋅⇔⊥⇔⊥b a b a m l 2)线面垂直n k a n a l =⇔⇔⊥//α 3)面面垂直02121=⋅⇔⊥⇔⊥n n n n βα3、夹角问题1)异面直线CD AB ,所成的角θ(范围: 20πθ≤<)cos cos ,.AB CD AB CD AB CDθ•=<>=2)线面角θ(范围:20πθ≤≤),na n a n a ⋅⋅=><=,cos sin θ3)二面角θ(范围:πθ≤≤0)A BCD><-=n a ,2πθ2,πθ->=<><-=21,n n πθ>=<21,n n θ1212cos n n n n θ•=-⋅1212cos n n n n θ•=⋅4、距离问题1)点A 到点B 的距离:222)()()(B A B A B A z z y y x x AB -+-+-=2)点A 到线l 的距离d在直线l 上任取点BaAB a AB a AB ⋅⋅=><=,cos cos θ,θθ2cos 1sin -=,∴θsin ⋅=AB d3)点A 到面α的距离d在平面α上任取点BnAB n AB n AB ⋅⋅=><=,cos cos θnn AB nAB n AB AB AB d ⋅=⋅⋅⋅=⋅=θcos4)异面直线间m l ,间的距离d在直线l 上任取点A ,在直线m 上任取点B 向量n 与异面直线m l ,的方向向量b a ,都垂直nAB n AB n AB ⋅⋅=><=,cos cos θ∴nn AB nAB n AB AB AB d ⋅=⋅⋅⋅=⋅=θcos5)直线l 到平面α的距离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A ,转化为点A 到面α的距离d 6)平面α到平面β的距离在平面β上任取一点A ,转化为点A 到面α的距离dFC 1B 1A 1ACBE DD 1二、典例训练例1、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D 、AB 的中点。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复习引入
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
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 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夹角问题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对应的几何意 义。
2.向量的相关知识: (1)两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且OS=OC=BC=1,OA=2.
z
求:(3)二面角B-AS-O的余弦值.
S
解:由(2)知平面SAB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2),
O
又由OC 平面SAO知OC是平面SAO的法向量
A
且OC (0,1,0)
x
cos n,OC 0 1 0 6 6 1 6
所以二面角B-AS-O的余弦值为 6 6
2
CD (1, 1 , 0), SD (0, 1 , 1)
2
2
S B
xA D
设平面 SCD的法向量n2 (x, y, z), 由n2 CD, n2 SD,得:
x2y 2yz
0 0
x
z
y 2 y 2
任取n2 (1, 2,1)
cos
n1, n2
|
n1 n2 n1 || n2
|
可得PA 2EG PA // EG。因为PA与EG不共线,所以PA // EG
又PA 平面EDB,EG 平面EDBPA // 平面EDB
(2)求EB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因为PD 平面ABCD,所以PD是平面ABCD的法向量。
由(1)知D(0,0,0),P(0,0,1),
z P
两直线 l, m 所成的角为 ( 0 ≤ ≤ ), cos a b ;

第八章第六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18张PPT

第八章第六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18张PPT

A.-
10 10
B.-210
C.210
D.
10 10
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设 DA=1,A(1,0,0),C(0,1,0),E(0,12 ,1),
则A→C =(-1,1,0),D→E =(0,12 ,1),
设异面直线 DE 与 AC 所成的角为 θ,
则 cos θ=|cos〈A→C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所示,已知 AB 为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B→O |=|A→B|n·| n| .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1)直线的方向向量:l 是空间一直线,A,B 是直线 l 上任意两点,则称A→B 为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D→E
〉|=
10 10
.]
4.(选修 2-1P113 习题 T9 改编)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 棱长为 a 的正方体 ABCD-A′B′C′D′,A′C 的中点 E 与 AB 的中点 F 的 距离为________.
解析: 由图易知 A(a,0,0),B(a,a,0),C(0,a,0),A′(a,0, a),所以 F(a,a2 ,0),E(a2 ,a2 ,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 )
(4) 两 异 面 直 线 夹 角 的 范 围 是 0,π2 , 直 线 与 平 面 所 成 角 的 范 围 是
0,π2 ,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
答案: (1)× (2)× (3)× (4)√
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m=(0,1,0),n=(0,1,1),则两平面
所以 EF= (a-a2)2+(a2-a2)2+(0-a2)2

数学立体几何法向量快速求解

数学立体几何法向量快速求解

数学立体几何法向量快速求解在立体几何中,法向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平面或超平面的方向。

在三维空间中,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是一个垂直于该平面的向量。

快速求解法向量,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确定两个非共线向量:首先,在平面上选择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这两个向量可以是由平面上的两个点形成的向量,或者是平面上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2.计算这两个向量的叉积:叉积(也称为外积)是向量运算的一种,其结果是一个新的向量,这个向量垂直于原来的两个向量。

在三维空间中,叉积的公式为:(\mathbf{a} \times \mathbf{b} = (a_2b_3 - a_3b_2, a_3b_1 - a_1b_3, a_1b_2 - a_2b_1))其中,(\mathbf{a} = (a_1, a_2, a_3)) 和(\mathbf{b} = (b_1, b_2, b_3)) 是两个三维向量。

3.规范化叉积结果:叉积的结果可能不是单位向量,如果需要单位法向量,可以对叉积的结果进行规范化(即除以它的模长):(\mathbf{n} = \frac{\mathbf{a} \times \mathbf{b}}{|\mathbf{a} \times \mathbf{b}|})其中,(|\mathbf{a} \times \mathbf{b}|) 是叉积的模长,可以通过计算(\sqrt{(a_2b_3 - a_3b_2)^2 + (a_3b_1 - a_1b_3)^2 + (a_1b_2 - a_2b_1)^2}) 得到。

4.检查方向:确保得到的法向量方向符合题目要求。

有时候,根据问题的上下文,可能需要取叉积结果的相反方向作为法向量。

5.应用法向量:一旦得到法向量,就可以用它来进行各种计算,比如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判断点的位置关系等。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确实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y ,使v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3)假设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4)假设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5)假设a ∥b ,则a 所在直线与b 所在直线平行.()(6)假设空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则a 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1.以下各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A .a =(1,2,-2),b =(-2,-4,4)B .c =(1,0,0),d =(-3,0,0)C .e =(2,3,0),f =(0,0,0)D .g =(-2,3,5),h =(16,24,40)2.平面α有一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6,-3,6),则以下点P 中,在平面α的是()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AB →=(1,5,-2),BC →=(3,1,z ),假设AB →⊥BC →,BP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y ,z 分别为______________.4.假设A (0,2,198),B (1,-1,58),C (-2,1,58)是平面α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n =(*,y ,z ),则*∶y ∶z =________.题型一 证明平行问题例1(2013·改编)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平面BCD ,BC ⊥CD ,AD =2,BD =22,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AQ =3QC .证明:PQ ∥平面BCD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棱AB ,AD ,A 1B 1,A 1D 1的中点,点P ,Q 分别在棱DD 1,BB 1上移动,且DP =BQ =λ(0<λ<2).(1)当λ=1时,证明:直线BC 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平面EFPQ 与平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假设存在,求出λ的值;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题型二 证明垂直问题例2 如下图,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如下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B =∠C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成30°角.(1)求证:CM ∥平面PAD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题型三 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和∠A1AC均为60°,平面AA1C1C⊥平面ABCD.(1)求证:BD⊥AA1;(2)求二面角D-A1A-C的余弦值;(3)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假设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下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1)求证:AC⊥SD.(2)假设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假设存在,求SE∶EC的值;假设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A组专项根底训练1.假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2,0,-4),则()A.l∥αB.l⊥αC.l⊂αD.l与α相交2.假设AB→=λCD→+μCE→,则直线AB与平面CDE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在平面D.平行或在平面3.A(4,1,3),B(2,-5,1),C(3,7,-5),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D的坐标是() A.(2,4,-1) B.(2,3,1)C.(-3,1,5) D.(5,13,-3)4.a=(2,-1,3),b=(-1,4,-2),c=(7,5,λ),假设a,b,c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A.627B.637C.607D.657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A 1=3,AD =22,P 为C 1D 1的中点,M 为BC 的中点.则AM 与PM 所成的角为()A .60°B .45°C .90°D .以上都不正确6.平面α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1,-1,-1),则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7.设点C (2a +1,a +1,2)在点P (2,0,0)、A (1,-3,2)、B (8,-1,4)确定的平面上,则a =________.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 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 10.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1.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M 点的坐标为()A .(1,1,1)B .(23,23,1) C .(22,22,1) D .(24,24,1)12.设u =(-2,2,t ),v =(6,-4,4)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假设α⊥β,则t 等于()A .3B .4C .5D .6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四边上的动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Q 为平面ABCD 一点,线段D 1Q 与OP 互相平分,则满足MQ →=λMN→的实数λ有________个.14.如下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AB =AA 1,D 、E 、F 分别为B 1A 、C 1C 、BC 的中点.求证:(1)DE ∥平面ABC ;(2)B 1F ⊥平面AEF .15.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DC ,E 、F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1)求证:EF ⊥CD ;(2)在平面PAD 求一点G ,使GF ⊥平面PCB ,并证明你的结论.。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总结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总结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总结
向量法是一种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使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可以简化复杂的几何关系,找到简单且准确的解决办法。

以下是一些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总结:
1. 建立坐标系: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从而更容易处理和求解。

2. 向量的线性运算: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可以求解直线的交点、线段的中点等问题。

3. 向量的数量积:使用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计算出向量的长度、判断向量的夹角大小,从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涉及角、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4. 点和直线向量表示:通过将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用向量表示,可以简化问题,将几何关系转化为向量运算,从而更方便求解。

5. 三角函数和向量:利用三角函数与向量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向量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进而求解垂直、平行关系以及向量的投影等问题。

6. 平面方程与向量:通过将平面的方程转化为向量的形式,可以更容易地判断点与平面的关系,求解平面的交点等问题。

总的来说,向量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具有简单、直观、可
靠的优势。

通过合理运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能够快速解决各种立体几何问题。

立体几何 向量法

立体几何 向量法

立体几何向量法
在立体几何中,向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问题和证明定理的方法。

通过引入向量概念,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从而简化推导过程。

在向量法中,我们将空间中的点表示为位置向量,线段或向量则表示为起点到终点的差向量。

利用向量的性质,可以进行向量加法、减法、数量乘法等运算,从而得到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

对于平面几何,向量法可以用来证明和推导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共线关系等。

例如,两条平行线可以表示为它们的方向向量相等,两条垂直线可以表示为它们的方向向量互为内积为零。

在空间几何中,向量法可以用来证明和推导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平面的交角等。

例如,两个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差向量的模长得到,两个平面的交角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得到。

此外,向量法还可以应用于立体图形的计算和分析。

例如,利用向量法可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四面体的体积,以及判断点是否在多面体内部等。

总之,向量法是立体几何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和解题方法,通过引入向量概念和运算,可以简化问题的推导过程,提高几何问题的求解效率。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及二面角的平面角求法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及二面角的平面角求法总结

讲义: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及二面角的平面角求法总结一、几种角的范围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面角平面角的范围: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角的范围: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倾斜角范围:4、异面直线夹角范围:_______________5、向量夹角范围:_________________二、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三个重要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______ .(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I丄平面a取直线I的方向向量,则这个向量叫做平面a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 ____ ,它们是共线向量.(3)直线的正法向量:直线L:Ax+By+C=O的正法向量为n=(A,B).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在确定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中的应用(1)直线l i的方向向量为u 1= (a i, b i, c i),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比=(a2, b2, C2).女口果丨1 //丨2,那么U1 // U2? 5=右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口果丨1丄l2, 那么U1丄U2? U1 U2= 0? ________________⑵直线I的方向向量为u= (a1, b1, C1),平面a的法向量为n= (a2, b2, C2).若I // a 贝U u 丄n? u n = 0? _________________若I 丄a 贝U u // n? u = k n? 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面a的法向量为U1 = (a1, b1, C1),平面B的法向量为u2= (a2, b2, C2).若all B U1 / U2? U1 = k u2? (a1, b1, G)=_________ ;若a丄B 贝y U1 丄U2? U1 U2= 0? 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1)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 b分别是两异面直线I1, I2的方向向量,则(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I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a 的法向量为n ,直线I 与平面a 所成的角为 0,则 si nA |cos 〈 a , n > |=(3) 求二面角的大小:(I )若 AB , CD 分别是二面角a — I — B 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I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 小就是向量AB , CD 的夹角(如图①所示).(H )设n i , n 2分别是二面角a — I — B 的两个半平面a, B 的法向量,贝U 向量n i 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如图②③).4. 求点面距:平面a 外一点P 到平面a 的距离为:其中n 为平面a 的法向量,PQ 为平面a 的斜线,Q 为斜足 5. 平面法向量的求法设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 (x , y , z),利用其与该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垂直,即数量积为 0, 列出方程组,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此时给其中一个变量恰当赋值,求出该方程组的一个非零 解,即得到这个法向量的坐标.注意,赋值不同得到法向量的坐标也不同, 法向量的坐标不唯一. 6. 射影面积公式: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a ,则cos a=7. 利用空间向量求角要注意的问题(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都可以转化成空间向量的夹角来求.⑵空间向量的夹角与所求角的范围不一定相同,如两向量的夹角范围是[0, n,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o , n . (3)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时,二面角的大小与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有相等和互补两种情况 .三、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法1、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d=② ③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立体几何典型问题的向量解法

立体几何典型问题的向量解法

立体几何中几类典型问题的向量解法空间向量的引入为求立体几何的空间角和距离问题、证线面平行与垂直以及解决立体几何的探索性试题提供了简便、快速的解法。

它的实用性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应加强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提高使用向量的熟练程度和自觉性,注意培养向量的代数运算推理能力,掌握向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图形中的角和距离、平行与垂直问题。

一、利用向量知识求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线到线,线到面,面到面的距离(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除了根据定义和等积变换外还可运用平面的法向量求得,方法是: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坐标,再求出已知点P 与平面内任一点M 构成的向量MP u u u r的坐标,那么P 到平面的距离cos ,n MP d MP n MP n •=•<>=r u u u r u u u r r u u u rr(2)求两点,P Q 之间距离,可转化求向量PQ uuu r的模。

(3)求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可在AB 上取一点Q ,令,AQ QB PQ AB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或PQ u u u r 的最小值求得参数λ,以确定Q 的位置,则PQ u u u r为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

还可以在AB 上任取一点Q 先求<AB ,cos ,再转化为><,sin ,则PQ u u u r><,sin 为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

(4)求两条异面直线12,l l 之间距离,可设与公垂线段AB 平行的向量n r,,C D 分别是12,l l 上的任意两点,则12,l l 之间距离CD nAB n•=u u u r r r例1:设(2,3,1),(4,1,2),(6,3,7),(5,4,8)A B C D --,求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例2: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

巧用向量法,妙解立体几何题

巧用向量法,妙解立体几何题

思路探寻立体几何问题的命题方式较多,常见的有证明线面平行、求二面角、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由于立体几何问题对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解答这类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若根据题意和几何图形的特点构造空间向量,则可利用向量法,简便、快速地求得问题的答案.接下来,通过几个例题介绍一下如何巧妙运用向量法解答立体几何问题.一、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来说,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运用定义法、等体积法、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要先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再求出一个已知点P 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的方向向量MP ,可得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d =| MP |∙|cos < n , MP >|=| n ∙ MP || n |,其中| MP |是向量 MP 的模,| n |是平面的法向量n 的模.例1.如图1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形被截面AEC 1F 所截而得到的,其中AB =4,BC =2,CC 1=3,BE =1.试求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解:以DA 、DC 、DF 为坐标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4,0),E (2,4,1),C 1(0,4,3),CC 1=(0,0,3),设F 点的坐标为(0,0,z ),由于AEC 1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AF =EC 1,又 AF =(-2,0,z ), EC 1=(-2,0,2),即z =2.设n 为平面AEC 1F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 n 不垂直于平面ADF ,所以设 n =(x ,y ,1),于是{n ∙ AE =0, n ∙ AF =0,即{4y +1=0,-2x +2=0,解得ìíîx =1,y =-14,设 CC 1与n 的夹角为α,可得cos α=| CC 1∙ n || CC 1|∙| n |=31,则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为d =|CC 1cos α|=3×.先根据图形的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 CC 1;然后求出平面AEC 1F 的法向量,即可利用公式d =| CC 1|∙|cos < n , CC 1>|=| n ∙CC 1|| n |求解.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可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平面的法向量;然后根据法向量与平面内的两个直线垂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解该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系数、法向量的坐标.二、运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要证明线面平行,只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即可.但有时候很难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此时,可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外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l 和平面的法向量n ,只要证明 n ∙l =0,就说明直线l 与平面平行.例2.如图2,在直三棱锥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延长A 1C 1至点P ,使C 1P =A 1C 1,连接AP 交棱CC 1于点D ,求证:PB 1//平面BDA 1.图2图3证明:如图3所示,以A 1为原点,以 A 1B 1, A 1C 1,A 1A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2,0),B 1(1,0,0),B (1,0,1),D (0,1,0.5),所以 PB 1=()1,-2,0, BD =æèöø-1,1,-12, BA 1=(-1,0,-1),设平面BDA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ìíî BD ∙n =0,BA 1∙ n =0,得{-x +y -0.5z =0,-x -z =0,不妨令z =2,则x =-2,y =-1,可得n =(-2,-1,2),则 PB 1∙ n =1×()-2+()-2×()-1+0×2=0,得 PB 1⊥ n ,所以PB 1//平面BDA 1.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 PB 1、 BD 、BA 1,根据BD 、 BA 1垂直平面BDA 1的法向量,建立方程组,求得法向量n ,并证明 PB 1∙ n =0,即可证明平面BDA 1的法向量n 与PB 1的方向向量 PB 1垂直,这就说明PB 1//平面BDA 1.求解空间几何中的二面角、线面角等问题,也可以采用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一要寻找题目或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有时可以作一个平面的垂线,以建立方便求点的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二要熟记并灵活运用一些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公式、定义等.(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肖雪芝图14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立体几何法向量简便算法

立体几何法向量简便算法

立体几何法向量简便算法在几何学中,法向量是指垂直于对象表面的向量。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法向量经常被用来计算光照和阴影效果,因此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计算立体几何中面的法向量。

在立体几何中,一个面由三个点或更多个点组成。

要计算一个面的法向量,我们需要找到这个面的任意两个向量,然后通过叉积来计算出法向量。

以下是计算面的法向量的简洁步骤:1. 找到面的任意两个向量,这两个向量必须在面内。

2. 确定这两个向量的顺序。

按“右手法则”,可以确定顺序:以这两个向量为底,由第一个向量转向第二个向量,并沿最短弧线绕向背向自己的方向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该法向量的方向;反之,则转向另一个方向形成相反方向的法向量。

3. 对这两个向量执行叉积(cross product或vector product)操作,从而得出垂直于面的法向量。

下面是一个例子,用这种方法计算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假设平面上有三个点:A(1,0,0)、B(0,1,0)和C(0,0,1)。

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向量,以计算该平面的法向量。

我们可以选择AB向量和AC向量。

AB向量是B-A,也就是(-1,1,0),AC向量是C-A,也就是(-1,0,1)。

按右手法则,AB×AC的结果为(-1,-1,-1),反之则为(1,1,1)。

所以,这个平面的法向量为(1,1,1)或它的相反数(-1,-1,-1)。

这个结果表示该平面垂直于这个向量的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的简单性和高效性使其成为计算法向量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立体几何问题中,包括计算三角形的法向量、计算曲面的法向量等等。

总之,计算立体几何面的法向量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立体几何,同时也可用于计算图形的光照和阴影效果等。

采用上述简单的方法,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任何面的法向量。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空间向量求距离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空间向量求距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向量的表示与运算
向量的表示
空间中一个点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序实数对(x,y,z),与该点对应的向量可以表示为 $overrightarrow{OP} = (x,y,z)$。
向量的加法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overrightarrow{a} = (a_1, a_2, a_3)$和$overrightarrow{b} = (b_1, b_2, b_3)$,它们的和为$overrightarrow{a} + overrightarrow{b} = (a_1 + b_1, a_2 + b_2, a_3 + b_3)$。
04
空间向量求距离的实例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球面距离问题
总结词
利用向量方法求球面上的两点之间的最 短距离
VS
详细描述
将球面上的两点分别表示为向量,通过向 量的模长和夹角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具 体步骤包括将球面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 利用向量的模长和夹角公式计算距离。
平面距离问题
总结词
利用向量方法求平面上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距 离
详细描述
将平面上的两点分别表示为向量,通过向量 的模长和夹角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具体步 骤包括将平面距离转化为直线距离,利用向 量的模长和夹角公式计算距离。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问题
总结词
利用向量方法求异面直线间的最短距离
详细描述
将异面直线分别表示为向量,通过向量的模 长和夹角计算直线之间的距离。具体步骤包 括将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利
用向量的模长和夹角公式计算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 是面AC的中心,求面OA1D1的法向量.
z A1 B1 C1 D1
A
A O D C
y
x
B
解: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设 平面OA1D1的法向量的法向量为n=(x,y,z), 则 O(1,1,0),A1(0,0,2),D1(0,2,2) 由 OA =(-1,-1,2), OD1 =(-1,1,2)
| AB | | n |
θ B H α = . 于是,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平面内外两点的向量和 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平面内外两点的向量和 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与平面的法向量模 的比值. 的比值
| AB n | |n|
例9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 中,AA1= 2 ,AC=BC=1,∠ACB=90°, 求B1到面A1BC的距离.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且L α. ①若a‖n,即a =λn,则 L⊥ α ②若a⊥n,即an = 0,则a ‖ α. ⊥
n a L n a
α L
α
例3棱长都等于2的正三棱柱ABC-A1B1C1, D,E分别是AC,CC1的中点,求证: (I)A1E ⊥平面DBC1; (II)AB1 ‖ 平面DBC1 A1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1 ,平面β的法向量为n2 n1 α n1 n2 α n2 β β
①若n1‖n2,即n1=λn2,则α‖β ②若n1⊥n2,即n1 n2= 0,则α⊥β
例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 是BB1,CD的中点,求证:面AED⊥面A1FD
sin θ =| cos < a, n >|=|
an |an| |= | a || n | | a || n |
| a || n |
例6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a,高 为 2a ,求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
z C1
A1
B1 C O
A B x y
解:建立如图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 a a 3 a ,0) A1( A( 2 ,0,0),B(0, 2 ,0,). C(- 2 ,0, 2a) 2 设面ABB1A1的法向量为n=(x,y,z) 由 AB = ( a , 23 a,0), AA = (0,0, 2a) 得 2 a x = 3 3y x + ay + 0 = 0 2 2 ,解得 z = 0 , 2 az = 0 取y= 3 ,得n=(3, 3 ,0) y= , n=(3, 而 AC = (a,0, 2a) | 3a + 0 + 0 | 3a 1 sin θ =| cos < n, AC >|= = = ∴ 2 3 3a 2 9 + 3 + 0 a + 0 + 2a ∴ θ = 30 .
数学专题二
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专题提纲
一,引入两个重要空间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 2,平面的法向量.
二,立体几何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1,判断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求解空间中的角度; 3,求解空间中的距离.
1
1
1
2
2
(3)二面角 设n1 ,n2分别是二面角两个半平面α,β的 法向量,由几何知识可知,二面角α-L-β的大 小与法向量n1 ,n2夹角相等(选取法向量竖 坐标z同号时相等)或互补(选取法向量竖坐 标z异号时互补),于是求二面角的大小可转 化为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这样可避免 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图麻烦.
1
x y +2z = 0 x = 2z 得 x + y +2z = 0 ,解得 y=0
取z =1 得平面OA1D1的法向量的坐标n=(2,0,1).
二.立体几何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立体几何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1.判定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不重合的两条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①若a‖b,即a=λb,则a‖b. ②若a⊥b,即ab = 0,则a⊥b ⊥
y = 0 y = 0
∵ BB1 = (0,0, 2 ) , | BB n | | 0 + 0 + 2 | 2 6 d = = = = ∴ n 3 2 +1 3 或∵ A1B1 = ( 1,1,0) , ∴ d = | AB n| = | 2 +0+0| = 2 = 6 3 n 2 +1 3 或∵ CB1 = (0,1, 2 ) , ∴ | CB n | | 0 + 0 + 2 | 2 6
2+4+0 2 15 = = 30 1+ 4 + 0 4 + 4 + 4 5 4 3
(2)直线与与平面所成的角 若n是平面α的法向量, a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 π π 则L与α所成的角θ= -<a,n>或θ= <a,n>2 2 (下图) . n a a
θ θ
α
α
n
于是, 因此 θ = arcsin | a n |
n
a b α
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的步骤
第一步(设 第一步 设):设出平面法向量的坐标为n=(x,y,z). 第二步(列):根据na = 0且nb = 0可列出方程组
x1x + y1y + z1z = 0 x2x + y2 y + z2z = 0
第三步(解):把z看作常数,用z表示x,y. 第四步(取):取z为任意一个正数(当然取得越特 殊越好),便得到平面法向量n的坐标.
2.求空间中的角
(1)两异面直线的夹角 利用向量法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不用再 把这两条异面直线平移,求出两条异面直线的 方向向量,则两方向向量的夹角与两直线的夹 角相等或互补,我们仅取锐角或直角就行了.
例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 AB的中点,则对角线DB1与CM所成角的余弦 值为_____.
z A1 B1 C1 D1
E D A F x B C y
证明: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的直角坐标 系A- 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 E(2,0,1),A1(0,0,2), F(1,2,0),D(0,2,0), 于是 AE = (2,0,1) AD = (0,2,0) 设平面AED的法向量为n1=(x,y,z)得 1 2 x + z = 0 x = z 2 解之得 y = 0 2y = 0 取z=2得n1=(-1,0,2) 同理可得平面A1FD的法向量为n2=(2,0,1) ∵n1 n2 = -2+0+2=0 ∴面AED⊥面A1FD
(1)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也不必寻找公垂线段,只需利用 向量的正射影性质直接计算. n a 如图,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公 A 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 这时分别在 a,b上任取A,B两点,则向量在n b 上的正射影长就是两条异面直线 a,b的距离. B n | AB n | ∴d = | AB | n | |= | n | , 即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等于两异面直线上分别任取两 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等于两异面直线上分别任取两 点的向量和公垂线方向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与公垂 线的方向向量模的比值. 线的方向向量模的比值
x + y = 0 z y = 2
而面SAD的法向量n2 = (1,0,0). 于是二面角A-SD-C的大小θ满足
cosθ = cos < n1 , n2 >= 1 1 6 = = , 6 1+1+ 4 1+ 0 + 0 6
∴二面角A-SD-C的大小为
arccos
6 . 6
3.求解空间中的距离
z C1 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 C(0,0,0),A1(1,0, 2 ),B(0,1,0),B1(0,1, 2). 设面A1BC的 法向量n=(x,y,z),由 CA 1 = (1, 0 , 2 ), CB = ( 0 ,1, 0 ), 得 x + x = 2 z 2 z = 0 ,得 , 取 z = 1 , 得n=(- 2 ,0,1).
a
a b b
例2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 ABCD是菱形,∠C1CB=∠C1CD=∠BCD=θ, 求证: C C1⊥BD
B1 A1
C1
D1
B
A
C
D
证明:设 CD= a, CB = b, CC1 = c, 依题意有| a |=| b |, 于是 BD = CDCB= a – b ∵ CC1 BD = c (a – b)= ca –cb = |c||a|cosθ–|c||b| cosθ=0 ∴C C1⊥BD
n1 n2 n2 n1
例7在四棱锥S-ABCD中∠DAB=∠ABC=90°, 侧棱SA⊥底面AC,SA=AB=BC=1,AD=2,求 二面角A-SD-C的大小.
z S
y A
B
D
C
B
C
x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 B(1, 0,0),C(1,1,0),D(0,2,0),S(0, 0,1). 设平面SCD的法向量n1=(x,y,z),则由 SC = (1,1,1), CD = (1,1,0) 得 z x = x + y z = 0 2 , 取 z = 2得 n1=(1,1,2). , 解得
z C1 B1 A E D C x B y
解:以D为原点,DA为x轴,DB为y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 A(-1,0,0), B(0, 3,0), E(1,0,1), A1(-1,0,2), B1(0, 3 ,2), C1(1,0,2). 设平面DBC1的法向量为n=(x,y,z),则 x + 2z = 0 x = 2 z 解之得 y = 0 , 3y = 0 取z = 1得n=(-2,0,1) (I) A1E = (2,0,1) =- n,从而A1E ⊥平面DBC1 (II) AB1 = (1, 3 ,2) ,而 AB1 n =-2+0+2=0 AB1 ‖平面DBC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